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中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土壤水分及产量效应 被引量:55
1
作者 侯慧芝 吕军峰 +2 位作者 张绪成 杨如萍 郭天文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5,共5页
提高作物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是干旱半干旱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农田系统抵御干旱胁迫的主要途径之一。试验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陇中半干旱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 提高作物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是干旱半干旱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农田系统抵御干旱胁迫的主要途径之一。试验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陇中半干旱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产量可达3518.61kg/hm2,比裸地提高29.13%,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24.63%;水分利用效率为12.59kg/hm2.mm,比裸地提高19.90%,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18.76%。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小麦生育前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中后期可以将深层土壤(40~120cm)水分提到上层供小麦生长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全膜覆土穴播 小麦 土壤含水量 产量
下载PDF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最佳播种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侯慧芝 吕军峰 +1 位作者 郭天文 张平良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104,共4页
研究了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的最佳播种密度。结果表明:中密度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适中,群体能够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光、肥、水等资源,并且群体中单个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其群体产量也较高,所以播种时应以中密度为宜,即播种量大约为405万... 研究了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的最佳播种密度。结果表明:中密度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适中,群体能够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光、肥、水等资源,并且群体中单个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其群体产量也较高,所以播种时应以中密度为宜,即播种量大约为40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 小麦 密度
下载PDF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养分积累规律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婷 张平良 +1 位作者 郭天文 谭雪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7,34,共7页
在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和露地穴播种植方式下,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养分积累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下,OPT(N 150 kg.hm-2,P2O5120 kg.hm-2,K 84 kg.hm-2)和CK(不施肥)处理的小麦各生育期N、P、... 在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和露地穴播种植方式下,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养分积累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下,OPT(N 150 kg.hm-2,P2O5120 kg.hm-2,K 84 kg.hm-2)和CK(不施肥)处理的小麦各生育期N、P、K的吸收量分别高于露地种植,各施肥处理小麦不同生育期全株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高于露地穴播,即OPT〉FP(N 150 kg.hm-2,P2O5105 kg.hm-2,)〉CK;与露地穴播种植方式相比,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下各施肥处理小麦产量平均可增加23.2%,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下OPT、FP和CK 3个施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露地种植;与露地穴播种植方式相比,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21.7%~42.6%;在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种植方式下OPT施肥处理是比较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土 穴播 春小麦 养分积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旱作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底墒与产量关系 被引量:23
4
作者 韩思明 王虎全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94,共4页
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旱地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穴播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底墒关系密切。在旱地应用该技术时要因夏闲期降水多少和底墒状况而定。夏闲期降水多、底墒好的年份可采用该技术 ;夏闲期... 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旱地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穴播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底墒关系密切。在旱地应用该技术时要因夏闲期降水多少和底墒状况而定。夏闲期降水多、底墒好的年份可采用该技术 ;夏闲期降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原区 覆膜穴播 底墒状况 小麦 产量 旱地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微垄沟穴播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侯慧芝 高世铭 +1 位作者 张绪成 王德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701-4713,共13页
【目的】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水稀少,且冬小麦生育期内50%以上为<10 mm的无效降水。如何充分集蓄这部分降水,是该区冬小麦稳产高产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关键。【方法】于2011—2015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104°36′E,35... 【目的】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水稀少,且冬小麦生育期内50%以上为<10 mm的无效降水。如何充分集蓄这部分降水,是该区冬小麦稳产高产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关键。【方法】于2011—2015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104°36′E,35°35′N)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冬小麦中粮1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微垄沟穴播(PRF)、全膜覆土穴播(PMS)、覆砂穴播(SM)和露地穴播(CK)4个处理,测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计算不同生育期土壤贮水量、阶段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以明确PRF处理对土壤水分含量、冬小麦阶段耗水量、产量及WUE的影响。【结果】在播前和返青期,PRF处理在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较PMS、SM处理和CK分别平均增加24.3、38.8、7.4 mm和18.2、26.9、67.8 mm。PRF处理抽穗—灌浆期耗水量平均较PMS处理增加了36.0 mm,返青—抽穗和灌浆—成熟期耗水量平均较SM增加12.1和16.7 mm,较CK增加40.8和37.6 mm。PRF处理的生物量较PMS处理增加了2.2%—15.4%,分别在2011—2012年的灌浆期和成熟期、2014—2015年的苗期和抽穗期达显著差异,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SM和CK。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4年均表现为PRF处理>PMS处理>SM处理,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PRF处理的产量最高,为4 373.6—4 950.0 kg·hm-2,较PMS处理增加2.4%—12.7%,并在2012—2013和2014—2015年达显著差异;显著高于SM处理(除2012—2013年)和CK(增产35.8%—43.8%)。PRF处理的WUE较PMS处理增加0.4%—12.8%,除2013—2014外均达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SM处理(除2014—2015年)和CK(提高8.1%—42.1%)。【结论】全膜微垄沟穴播能较为充分地利用<10 mm的无效降水,提高冬小麦播前和返青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促进小麦灌浆期间耗水,增加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盖微垄沟穴播 冬小麦 贮水量 耗水特性 产量 西北黄土高原
下载PDF
旱地胡麻全膜大小垄侧穴播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雷 李小燕 +3 位作者 牛芬菊 邸维利 张成荣 李胜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67,共6页
针对甘肃中部半干旱旱作区春季降水少、土壤墒情差、胡麻保全苗难等问题探讨旱地胡麻地膜栽培模式对胡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旱地胡麻全膜大小垄侧穴播栽培可防止胡麻出苗板结,有效提高胡麻出苗率,明显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 针对甘肃中部半干旱旱作区春季降水少、土壤墒情差、胡麻保全苗难等问题探讨旱地胡麻地膜栽培模式对胡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旱地胡麻全膜大小垄侧穴播栽培可防止胡麻出苗板结,有效提高胡麻出苗率,明显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胡麻生长的前期地温明显提高,胡麻的经济性状明显改善,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旱地胡麻全膜大小垄侧穴播栽培水分生产率,比全膜平铺覆土穴播栽培、旱地胡麻半膜膜侧穴播和露地穴播栽培分别提高28.28%、40.33%和116.17%;比全膜平铺覆土穴播栽培、旱地胡麻半膜膜侧穴播和露地穴播栽培分别增产22.04%、28.74%和53.74%,是目前旱地胡麻增产稳产高产的最佳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全膜大小垄 垄侧穴播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全膜覆土栽培模式下冬小麦功能叶片泡状细胞形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尚文 王德贤 +7 位作者 岳维云 王娜 刘鸿燕 王希恩 周喜旺 王孟孟 蒲建刚 陈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75,共7页
【目的】探索全膜覆土栽培模式冬小麦高产的细胞学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常规栽培露地穴播为对照(L),采取全膜覆土穴播(F)种植方式,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研究全膜覆土栽培模式下冬小麦不同功能叶位泡状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规律... 【目的】探索全膜覆土栽培模式冬小麦高产的细胞学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常规栽培露地穴播为对照(L),采取全膜覆土穴播(F)种植方式,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研究全膜覆土栽培模式下冬小麦不同功能叶位泡状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规律.【结果】从抽穗前期至灌浆初期,各处理下叶片结构变化不明显,泡状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细胞间隙少.随着籽粒灌浆进行,小麦功能叶片衰老迅速,叶肉细胞开始解体,体积变小,排列紊乱,泡状细胞数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全膜覆土处理泡状细胞数量下降缓慢,功能叶片能保持更多水分,细胞衰老速率较缓,尤其旗叶功能期较长.【结论】冬小麦功能叶片持绿性状的延长,有助于更多的同化物积累,为籽粒的充分灌浆提供有利条件,旗叶持绿型品种结合全膜覆土栽培模式,能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冬小麦的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片 全膜覆土穴播 泡状细胞
下载PDF
玉米、大豆同穴播种对成穴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喜靖 王国法 +2 位作者 韩常灿 邵思文 胡鑫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通过推导提出了同穴播种成穴率的理论计算公式。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 ,同穴播种可以显著提高成穴率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同穴各播 2粒种子 ,成穴率可达 90 %以上。同穴播种既可增产增收 ,又能较大幅度产出蛋白质 。
关键词 红壤旱地 玉米 同穴播种 成穴率 大豆
下载PDF
甘肃省旱地农业技术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郭贤仕 柳燕兰 +1 位作者 候慧芝 郭天文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69,共5页
甘肃省地理跨度大,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旱地农业类型齐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研活动中,把有效的传统抗旱办法与农田微集雨保墒工程、旱农耕作栽培技术、农业机械有机结合,创造了很多有区域特色的旱地农业技术。本文对甘肃省传统的砂田... 甘肃省地理跨度大,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旱地农业类型齐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研活动中,把有效的传统抗旱办法与农田微集雨保墒工程、旱农耕作栽培技术、农业机械有机结合,创造了很多有区域特色的旱地农业技术。本文对甘肃省传统的砂田种植技术和旱地地膜小麦穴播技术、集雨农业技术体系进行简单回顾,对现阶段正在应用的主体创新旱农技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膜上覆土小麦种植技术体系的基本特点、抗旱增产机理及应用情况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旱农技术创新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膜上覆土小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