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90年代中国法治题材电影中的“公共交往”
1
作者 徐海龙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5期73-81,F0003,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的法治题材电影,诞生于中国社会法治建设承上启下、剧烈变革的历史时期,展现了古老中国乡土宗族礼法与现代法律观念和城市文明的冲突。法治题材电影中的角色关系主要围绕法律维度的公共交往而展开,因此法治题材电...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的法治题材电影,诞生于中国社会法治建设承上启下、剧烈变革的历史时期,展现了古老中国乡土宗族礼法与现代法律观念和城市文明的冲突。法治题材电影中的角色关系主要围绕法律维度的公共交往而展开,因此法治题材电影是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公共观念的重要文本。所谓公共交往,即发生于公共空间的行动主体的交往活动。法治题材电影中警察与罪犯、原告与被告是典型的公共交往双方。长期以来,中国的法治电影所呈现的警民之间的公共关系本身都是“伪公共交往”,是私人生活圈子的放大和幻化。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的法治电影中,平复冲突、维持秩序的手段是“仁、义、礼”的感化和教化,而不是诉讼和折狱。在新世纪以来的法治题材主旋律电影中,“执法角色”面对的依然是情法分立的难题,但这类角色往往以更为积极和乐观的态度来解决难题,体现出中国执法队伍和法治社会的美好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题材电影 公共交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