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UNT SWEPT FIN-INDUCED SHOCK WAV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唐贵明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9-146,共8页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shock wav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 caused by a blunt swept fin-plate configuration at Mach numbers of 5.0, 7.8, 9.9 for a Reynolds number range of (1.0.similar to 4...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shock wav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 caused by a blunt swept fin-plate configuration at Mach numbers of 5.0, 7.8, 9.9 for a Reynolds number range of (1.0.similar to 4.7) x 10(7)/m. Detailed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were measured at fin deflection angles of up to 30 degrees for a sweepback angle of 67.6 degrees. Surface oil flow patterns and liquid crystal thermograms as well as schlieren pictures of fin shock shape were take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flow was separated at deflection of 10 degrees and secondary separation were detected at deflection of theta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20 degrees. The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on flat plate showed an extensive plateau region followed by a distinct dip and local peak close to the fin foot. Measurements of the plateau pressure and heat transfer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isting prediction methods, but pressure and heating peak measurements at M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6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redicted by the simple prediction techniques at lower Mach num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 shock wave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hypersonic flow heat transfer
全文增补中
Analysi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rost on Cryogenic Finned-tube Vaporizer Using Fractal Method 被引量:1
2
作者 Shuping Chen Shuting Yao Fushou Xie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4期109-115,共7页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ros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density, but also affected by its micro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it will continuously change with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frost. Images of fro...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ros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density, but also affected by its micro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it will continuously change with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frost. Images of frost formation and growth on the cryogenic surface in various shapes at different stages were obtained by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n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rost formation and growth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Diffusion Limited Aggregation (DLA) model of fractal theor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rost structure obtained by experiment,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pore area distribution and porosity of frost layer on the cryogenic finned-tube?vaporizer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fractal method, and combined with heat conduction model of frost layer obtained by thermal resistance metho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rost on the cryogenic surface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calculated by the fractal model coincides with the range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Additionally, comparison with other heat conduction models indicat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introduce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pore area distribution into heat conduction model to deduc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r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OGENIC finned-tube VAPORIZER Thermal Conductivity FROST layer FRACTAL
下载PDF
Lowering the Operational Voltage of Single-Layer Polyme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by Using CuO_x Modifying Indium-Tin Oxide Electrode
3
作者 周欣然 赵新闻 胡文平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7年第1期44-46,共3页
In this stud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oxygen-plasma-generated CuOx can enhance the holes injection from ITO anode into polymer layer in single-layer polymer EL devices. The possible reason for this enhancement is beca... In this stud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oxygen-plasma-generated CuOx can enhance the holes injection from ITO anode into polymer layer in single-layer polymer EL devices. The possible reason for this enhancement is because the ITO anode modified with CuOx possesses much higher work function than pure ITO anode, which reduces the barrier for hole-injection and further lowers the operational voltage of the polymer EL devices. The work function shift is probable due to the oxygen-plasma-generated CuOx can store more releasable oxygen, and the releasable oxygen in turn changes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just near ITO surface, which will shift the work function of ITO an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rational voltage Indium-fin oxide electrode single-layer polymer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CuOx
下载PDF
强制对流下翅片管蒸发器表面结霜实验
4
作者 陈清华 陆育 +2 位作者 关维娟 季家东 王建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34,M0003,共10页
翅片管蒸发器表面结霜是阻碍制冷系统高效运行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利用恒温恒湿箱搭建强制对流下蒸发器翅片管表面结霜可视化实验平台,在环境温度0~8℃、相对湿度55%~75%及迎面风速0.8~2.4 m/s时,实时记录霜层动态生长过程,研究了环境... 翅片管蒸发器表面结霜是阻碍制冷系统高效运行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利用恒温恒湿箱搭建强制对流下蒸发器翅片管表面结霜可视化实验平台,在环境温度0~8℃、相对湿度55%~75%及迎面风速0.8~2.4 m/s时,实时记录霜层动态生长过程,研究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迎面风速对霜层生长特性及蒸发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迎面风速是影响蒸发器结霜的主要因素,结霜50 min,环境温度为0℃的霜层厚度比环境温度为8℃的提高了12.78%,迎面风速为2.4 m/s的霜层厚度比迎面风速为0.8 m/s的提高了14.66%,结霜量与换热量提高趋势相同。在结霜初期,相对湿度越大,换热量越大;结霜后期,相对湿度越小,换热量越大,并得到了换热量关于环境参数与时间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管蒸发器 可视化 结霜 霜层生长 强制对流
下载PDF
铝制散热器翅片钎焊工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杭春进 安荣 +3 位作者 王宏 飞景明 王春青 郑振 《焊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4,69,共3页
为降低热管散热器铝制翅片与铜热管之间的传热热阻从而改善散热器的性能,研究了铝制翅片与铜热管之间的低温钎焊连接工艺。提出通过表面电镀Ni/Sn镀层的方法来改善低温钎料在铝板表面的润湿性能。采用Sn-3Ag-0.5Cu(简称SAC)钎料焊接电镀... 为降低热管散热器铝制翅片与铜热管之间的传热热阻从而改善散热器的性能,研究了铝制翅片与铜热管之间的低温钎焊连接工艺。提出通过表面电镀Ni/Sn镀层的方法来改善低温钎料在铝板表面的润湿性能。采用Sn-3Ag-0.5Cu(简称SAC)钎料焊接电镀Ni/Sn铝板,结果表明,采用这一工艺方法可以实现铝板与铝板以及铝板与铜之间的低温钎焊连接,所获得的Al-Al搭接接头的抗剪强度为20.4 MPa,Cu-Al搭接接头的抗剪强度为26.2 MPa,可以满足散热器铝制翅片的焊接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制翅片 镀层 低温钎焊
下载PDF
不同截面形状微肋片内流动阻力特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承武 浦龙梅 +2 位作者 姜桂林 管宁 刘志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42-2048,共7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及菱形的叉排微肋片组成的流道内的流动阻力特性。结果表明,3种形状肋片流道内压降随流量增大而增大。受微/小尺度下层流边界层的影响,流量较低时微肋形状对流动影响较弱,椭圆形肋片...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及菱形的叉排微肋片组成的流道内的流动阻力特性。结果表明,3种形状肋片流道内压降随流量增大而增大。受微/小尺度下层流边界层的影响,流量较低时微肋形状对流动影响较弱,椭圆形肋片与菱形肋片内压降几乎相同,而圆形截面肋片内由于流动距离较长导致流动阻力最大;当流量较大时,椭圆形肋片内压降最小。Re较小时,长短轴一致的菱形肋片内的流动阻力系数f比椭圆形肋片略低,但在Re较高时,椭圆形肋片内的f值仍然最低。研究还表明,在现有各种关联式中,只有菱形微肋片关联计算值与本实验值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微通道 微流体学 压降 微肋片 层流边界层 摩擦阻力系数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翅片管气化器霜层热导率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叔平 姚淑婷 +2 位作者 谢福寿 韩宏茵 常智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55-3860,共6页
基于分形理论的DLA模型,数值模拟了翅片管气化器表面霜层生长过程,同时对霜层生长形态进行了实验观测,得到了不同时刻的霜层生长图像。计算了气化器表面霜层剖面孔隙面积分布分形维数与分形孔隙率,模拟图像与实验图像的对比表明两者取... 基于分形理论的DLA模型,数值模拟了翅片管气化器表面霜层生长过程,同时对霜层生长形态进行了实验观测,得到了不同时刻的霜层生长图像。计算了气化器表面霜层剖面孔隙面积分布分形维数与分形孔隙率,模拟图像与实验图像的对比表明两者取得良好的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霜层导热的分形模型,采用热阻法给出了霜层热导率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用该方法确定的霜层热导率与实测得到的霜层有效热导率值域范围是相符的。并通过与其他导热模型的比较,验证了将剖面面积分布分形维数引入导热模型以确定霜层热导率的可行性,从而为霜层热导率的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管气化器 霜层 热导率 分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可液化土层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春晓 陶连金 +2 位作者 边金 陈向红 张倍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39,共7页
为了研究砂土液化大变形对地铁车站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使用FLAC^(3D),采用PL-Fin土体液化本构模型,总结地下结构位于可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从液化初始到产生液化大变形时刻,土体液化、结构位移变形和结构周围土体应力与结构应力变化规... 为了研究砂土液化大变形对地铁车站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使用FLAC^(3D),采用PL-Fin土体液化本构模型,总结地下结构位于可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从液化初始到产生液化大变形时刻,土体液化、结构位移变形和结构周围土体应力与结构应力变化规律,并与非液化场地下的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主要结论有:地铁车站结构从底部开始液化,引起两侧土体的移动和结构的倾斜上浮;由于结构两侧土体液化较轻微,结构左侧墙临近土体应力及结构应力在液化和非液化场地中的变化规律比较类似,底部土体液化较严重导致液化地层中结构底板及底板相邻土体应力变化同非液化土层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土层-地下结构 PL-fin模型 地震反应
下载PDF
高超声速绕钝舵层流干扰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艳丽 李素循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72-1477,共6页
研究高超声速层流状态下的钝舵与平板干扰流场特性。通过实验模拟与数值模拟描述了干扰流场的主要特征。模型由平板与钝舵组成,舵后掠角可变。实验在高超声速炮风洞内完成,来流马赫数为7.97,单位雷诺数为5.06~5.89×106(1/m)。通过... 研究高超声速层流状态下的钝舵与平板干扰流场特性。通过实验模拟与数值模拟描述了干扰流场的主要特征。模型由平板与钝舵组成,舵后掠角可变。实验在高超声速炮风洞内完成,来流马赫数为7.97,单位雷诺数为5.06~5.89×106(1/m)。通过纹影照像、模型表面压力测量来进行流场结构分析和分布规律研究。数值模拟结果不仅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还提供了空间流场的细节。研究结果说明了层流状态下干扰流场流动特性及后掠角对流场特性的影响,随着舵前缘后掠角减小,干扰流场尺度、压力峰值载荷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舵 激波边界层干扰 高超声速流 层流
下载PDF
分层均匀假设求解源非均匀分布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连平 吴伦强 +1 位作者 党晓军 韦孟伏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1,共5页
定量分析放射性废物中的核素残留量可为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处理处置提供主要依据。本文采用分层均匀假设求解放射性核素分布权重的方法解决了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非均匀分布问题,为?能谱法定量分析放射性废物中核素残留量时的源峰探... 定量分析放射性废物中的核素残留量可为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处理处置提供主要依据。本文采用分层均匀假设求解放射性核素分布权重的方法解决了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非均匀分布问题,为?能谱法定量分析放射性废物中核素残留量时的源峰探测效率计算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研究表明,通过两次测量、求解矩阵方程非负解获取样品中核素的大致分布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 残留量 分层均匀假设
下载PDF
深冷工况下结霜传热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淑婷 陈叔平 +1 位作者 刘亚东 任金平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0,共6页
利用设计的竖直平板结霜实验台,对自然对流条件下深冷表面结霜进行实验研究,得到结霜前期深冷表面温度、霜层厚度以及通过深冷表面的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实验观测了霜层生长形态,得到不同时刻霜层生长图像。通过对霜层生长进... 利用设计的竖直平板结霜实验台,对自然对流条件下深冷表面结霜进行实验研究,得到结霜前期深冷表面温度、霜层厚度以及通过深冷表面的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实验观测了霜层生长形态,得到不同时刻霜层生长图像。通过对霜层生长进行分形分析,在应用分形理论获得实际霜层有效导热系数的基础上计算得到了结霜时通过深冷表面的热流密度。结果表明,在结霜前期热流密度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变化波动较大,造成翅片管气化器在深冷工况下运行的不稳定。此外,计算热流密度与实验测得热流密度较好的一致性,也验证了将分形理论引入导热模型以分析霜层传热特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管气化器 深冷 传热 霜层 分形
下载PDF
平板上钝缘舵在超声速绕流中的三维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学蓥 王宇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对于平板上的直立钝缘舵在M_∞=1.79、2.04和2.50的条件下,研究了该平板干扰区中的三维分离特性。着重讨论了钝缘直径、舵面迎角和来流马赫数对主分离线位置和形状的影响。分析了该类三维分离在性态上更强地依赖于无粘流动特性。此外,... 对于平板上的直立钝缘舵在M_∞=1.79、2.04和2.50的条件下,研究了该平板干扰区中的三维分离特性。着重讨论了钝缘直径、舵面迎角和来流马赫数对主分离线位置和形状的影响。分析了该类三维分离在性态上更强地依赖于无粘流动特性。此外,还对分离区内的二次分离发展过程和形态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边界层干扰 钝缘舵 三维分离
下载PDF
三维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产生的起始分离的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窦华书 邓学蓥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5-52,共8页
本文对由平板上直立尖劈产生的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引起的起始分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预测起始分离条件的方法。边界层内的分析采用了Johnston的三角形模型,边界层外主流分析则利用了Prandtl-Meyer函数。预测方法的结果表明与文献中... 本文对由平板上直立尖劈产生的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引起的起始分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预测起始分离条件的方法。边界层内的分析采用了Johnston的三角形模型,边界层外主流分析则利用了Prandtl-Meyer函数。预测方法的结果表明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符合良好,而且比McCabe理论和Korkegi准则及Lu的半经验关系有更好的物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边界层 干扰 起始分离 三维
下载PDF
不同表面浸润性对除霜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路伟鹏 王伟 +2 位作者 李林涛 朱佳鹤 盖轶静 《制冷技术》 2014年第1期26-31,共6页
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过程主要包括融霜、排水、蒸干等环节。以上环节在不同浸润性换热器翅片表面上表现不尽相同,从而直接影响机组在周期性结除霜工况下的运行性能。本文搭建了金属冷表面除霜特性研究实验台,分别以普通和亲水铝箔为研究... 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过程主要包括融霜、排水、蒸干等环节。以上环节在不同浸润性换热器翅片表面上表现不尽相同,从而直接影响机组在周期性结除霜工况下的运行性能。本文搭建了金属冷表面除霜特性研究实验台,分别以普通和亲水铝箔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霜层的融化、化霜水排除以及蒸干过程,并着重对比了两种常用铝箔翅片在上述过程的差异。首次提出"翅片表面蒸干率"的概念,用参数C表示;研究发现,普通铝箔表面初始蒸干率即可达到90%,而亲水铝箔表面仅50%;但亲水铝箔表面残留水完全蒸干所用时间仅需7 min,仅为普通铝箔表面完全蒸干时间的25%;两种铝箔除霜过程差异显著。研究工作同时考察了残留水对相邻结除霜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铝箔 普通铝箔 霜层 融霜 蒸干率
下载PDF
多媒体光纤工业专用网中物理层数据流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锦辉 孙小菡 +1 位作者 张明德 丁东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1-395,共5页
在光纤工业专用网业务特点的基础上 ,对各种业务进行了划分 ,分析了物理层数据处理机制 ,确定了网上传输的时域帧结构和在物理层处理的流程 。
关键词 多媒体光纤工业专用网 数据流 业务划分 时域帧 物理层 数据处理 FDDI
下载PDF
尖前缘翼干扰区的壁面压力和热流率分布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世芬 王宇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47-451,共5页
本文给出M_∞=7.8和6.72,Re=3.5×10 ̄7/m和5.4×10 ̄7/m气流绕迎角为20°、30°和35°尖前缘翼运动时,平板锥型干扰区的壁面压力和热流率分布。结果表明:(1)平板锥型干... 本文给出M_∞=7.8和6.72,Re=3.5×10 ̄7/m和5.4×10 ̄7/m气流绕迎角为20°、30°和35°尖前缘翼运动时,平板锥型干扰区的壁面压力和热流率分布。结果表明:(1)平板锥型干扰区的特征几何尺度与无粘激波角β_0和翼迎角α相关,而壁面压力和热流率的峰值与法向马赫数M_n相关。(2)翼面压力和热流率分布由于受拐角涡影响,前者在翼根部呈波谷状,而后者呈波峰状,影响尺度与翼前缘处来流边界层厚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分离流 前缘翼 壁面压力 热流率
下载PDF
马赫数对后掠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宇 王世芬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3-319,共7页
本文介绍了尖前缘翼诱导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场壁面特性,着重强调马赫数影响。给出2.0≤M_∞≤8.2、α≤35°分离流场中,锥型干扰区内主分离线和再附线位置与无粘激波角β和迎角α的相关式,证实无粘条件是控制锥型... 本文介绍了尖前缘翼诱导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场壁面特性,着重强调马赫数影响。给出2.0≤M_∞≤8.2、α≤35°分离流场中,锥型干扰区内主分离线和再附线位置与无粘激波角β和迎角α的相关式,证实无粘条件是控制锥型区尺度的主要因素。而高超声速与超声速干扰流中二次分离随激波强度的不同发展,表明干扰流场的细致结构与可压缩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流动 激波 飞机 高超音速流动
下载PDF
金属翅片冷表面多孔性灰尘内水气透湿过程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詹飞龙 胡尊涛 +1 位作者 丁国良 张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39,共6页
为了能够开发利用灰尘内部结冰胀脱方法来实现换热器翅片表面自清洁的技术,需要研究翅片表面多孔性灰尘内部水气透湿过程的物理机制及影响规律。本文设计并搭建了金属翅片表面多孔性灰尘水气透湿过程的可视化实验台,研究了金属冷板温度... 为了能够开发利用灰尘内部结冰胀脱方法来实现换热器翅片表面自清洁的技术,需要研究翅片表面多孔性灰尘内部水气透湿过程的物理机制及影响规律。本文设计并搭建了金属翅片表面多孔性灰尘水气透湿过程的可视化实验台,研究了金属冷板温度、灰尘样件厚度和入口湿空气相对湿度对多孔性灰尘内水气冷凝量的影响,实验参数范围涵盖金属冷板温度5~7℃、灰尘样件厚度3~8 mm、入口湿空气相对湿度15%~90%。结果表明:湿空气会优先通过由颗粒物团聚体构成的间隙通道渗透至灰尘内部并引起灰尘团聚体形变。低的金属冷板温度会提高灰尘内的水气冷凝速率,当金属冷板温度从7℃降至5℃时,灰尘样件内的水气冷凝速率平均提高约20%;大的灰尘厚度有利于提高水气冷凝量,当灰尘样件的厚度由3 mm增至8 mm时,灰尘样件内的最大水气冷凝量提高约15%;高的相对湿度有利于提高灰尘样件内的水气冷凝速率,但当相对湿度低于30%时,多孔性灰尘内将不会发生水气冷凝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灰尘 翅片 水气透湿 结冰胀脱
下载PDF
高分辨率格式与钝舵绕流数值模拟
19
作者 马汉东 李素循 吴礼义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0-394,共5页
采用Beam-Warming/TVD格式,Roe二阶、三阶以及四阶通量差分分裂格式数值计算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湍流附加粘性采用Baldwin-Lomax模型计算,针对超声速绕钝圆舵流动进行了数值模... 采用Beam-Warming/TVD格式,Roe二阶、三阶以及四阶通量差分分裂格式数值计算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湍流附加粘性采用Baldwin-Lomax模型计算,针对超声速绕钝圆舵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研究,计算给出了流场的详细结构,物面压力分布与实验值符合良好,尤其是Roe三阶格式给出了较好的计算结果,两个超声速回流区以及湍流边界层分离也得到了很好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舵 绕流 激波 湍流边界层 干扰 高分辨率格式
下载PDF
圆形内肋管蓄冷器蓄冷结冰厚度与时间的分析
20
作者 王时静 严卫东 +1 位作者 马骞 殷雷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47,共3页
文中提出了圆形内肋管蓄冷器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蓄冰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经过模型求解,得出了该蓄冷器蓄冰过程结冰厚度与时间的关系。该结果能较好的反映蓄冰动态过程。
关键词 蓄冷器 肋片结构 传热特点 结冰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