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cting to Epidemics:The Innovative Imperial Public Health System during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1
作者 Asaf Goldschmidt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3年第1期68-75,共8页
Song China was a period in which China experienced a great increase in its population.Concurrently,the Song dynasty also experienced a rise in the frequency of epidemics and two major wars with the Western Xia and Lia... Song China was a period in which China experienced a great increase in its population.Concurrently,the Song dynasty also experienced a rise in the frequency of epidemics and two major wars with the Western Xia and Liao dynasties during the 1000s and 1040s.The consequences of these changes were exacerbated by the increased geographical mobility of certain social groups such as traders and examinees attending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Thus,casualties of wars,epidemics,or disease,especially of people whose families were far away and could not care for them were left without care and“their corpses often lay bare along the roads.”This new social environment created a need for general relief.The Northern Song government(960-1127 CE),especial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Huizong,established an innovative public health system to address this issue.The public health system included poorhouses,public hospitals,and pauper’s cemeteries.The first were more of charity organizations,whereas the latter two promoted public health by providing medical services for the poor and burial for those that nobody cared for.In terms of rationale behind these institutions,on the one hand,they constituted an attempt to get the poor and homeless off the streets while providing them relief or burial.On the other hand,it seems that Huizong’s deep concern with medicine propelled him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public health system oriented to prevent contagion and outbreak of epidemics.This article depicts the background,the organization,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system.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conditions and reasons that gave rise to such a unique undertaking by the Northern Song gover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CS history of medicine Hospitals HUIZONG Public health Pauper’s cemetery song dynasty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pherical Bombs(Huolei)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Unearthed in Chongqing 被引量:3
2
作者 Yuan Dongshan Hu Limin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年第1期44-61,共18页
The military situation of the thirteenth century required that the Song and the Mongols construct a great number of defensive works,relying on the mountains or facing the rivers,in the mountainous Sichuan Province and... The military situation of the thirteenth century required that the Song and the Mongols construct a great number of defensive works,relying on the mountains or facing the rivers,in the mountainous Sichuan Province and Chongqing.In recent years,a special kind of explosive firearms,huolei火雷(bombs),was unearthed in the large-scale excavations of the site of Diaoyu Fortress钓鱼城in Hechuan District合川and the Baidicheng白帝城in Fengjie County奉节,both of which were defensive works constructed in this mountainous area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In addition,the ruins of kilns and the clay molds that were relevant to the casting of iron huolei have been discovered at the site of Baidicheng,indicating that these huolei might have been produced locally.The Southern Song iron huolei unearthed in Chongqing are the most direct evidence of the evolvement of gunpowder and firearms,and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particular the history of military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NGQ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uolei(bombs) FIREARMS history of weapons technology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下载PDF
“森列”与“饾饤”: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两种类型及其结合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凯 叶聪 戴文翼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发展。首先从“置”与“叠”2种基本方式出发,在历史语境中探讨“森列”与“饾饤”这2类南宋常见的假山营造类型及其来源与影响;进而关注二者在仿“飞来峰”营造中的结合与发展,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南宋,乃至其后的石假山营造。这一研究将对其后中国园林假山发展的认识,乃至当代假山特点的理解提供坚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史 假山营造 南宋 飞来峰
下载PDF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翻译、流传与阐发——以冯友兰的学术生涯为中心
4
作者 连凡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共11页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传统“道学”概念来指称宋明新儒学。但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都在冯友兰的影响下使用了这一概念。20世纪40年代以后,“新儒家(学)”概念又被用来指称现当代等其他时代的新儒家(学),标志着这一概念在当时国内学术界通行起来。20世纪50年代前后,卜德翻译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等论著的流行,又促进了“Neo-Confucian(ism)”概念的普及。在“Neo-Confucian(ism)”概念的传播及阐发过程中,继承宋明新儒学并倡导返本开新的海内外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狄百瑞为代表)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新儒家 道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下载PDF
黄庭坚对陶渊明的阐释与接受——从唐宋陶诗接受的整体出发
5
作者 钱志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8,共17页
陶渊明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对后来文学史产生巨大影响,其思想与儒及释道相涉,而又构成一种独立影响历史。陶诗在唐代尚属局部的经典,至宋代则上升为全面的经典,苏轼、黄庭坚在这一接受史过程中是起决定作用的。苏轼运用辩证的艺术思想... 陶渊明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对后来文学史产生巨大影响,其思想与儒及释道相涉,而又构成一种独立影响历史。陶诗在唐代尚属局部的经典,至宋代则上升为全面的经典,苏轼、黄庭坚在这一接受史过程中是起决定作用的。苏轼运用辩证的艺术思想来论陶,突破了仅以平淡论陶的传统阐释方式,黄庭坚也从自然与法度的辩证结合来认识陶诗的高度。苏黄的观点为南宋以后诸家广泛接受,开启了陶诗接受新的历史。黄庭坚对陶渊明独立的个性、忠义的行为有较强的呼应,其对陶渊明的阐释,往往与庄、禅结合。黄庭坚突破模拟式的学陶法,以一种学而不为、自成一家的再创造的学古方法来学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陶诗接受史 陶诗评论史 唐宋学陶
下载PDF
“Choosing the Refined”and“Collecting the Essential”and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An Examination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in Economic History
6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1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关键词 and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and Collecting the Essential An Examination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in Economic history Choosing the Refined
原文传递
从引《诗》看唐宋《诗》学的转型——以两《唐书》与《宋史》为例
7
作者 柴天骐 王福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9-220,共12页
作为唐宋儒学转型的重要一环,唐宋《诗》学转型之内在理路与真实面貌可由正史引《诗》得以彰显。在文本层面上,两《唐书》与《宋史》引《诗》对汉代以来的引《诗》规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破与理论批判,彰显了经学式微背景下经典权威性... 作为唐宋儒学转型的重要一环,唐宋《诗》学转型之内在理路与真实面貌可由正史引《诗》得以彰显。在文本层面上,两《唐书》与《宋史》引《诗》对汉代以来的引《诗》规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破与理论批判,彰显了经学式微背景下经典权威性的动摇。在取义层面上,两《唐书》引《诗》与新《春秋》学相结合,在日常运用与学术研究两个向度上体现了唐代《诗》学对春秋《诗》学的复归,并与“诗史”观念的产生相联系,显示了唐代《诗》学从注重礼乐教化的外学逐步转向探索儒家精义的内学。在此基础上,宋人进一步从理论上提取“圣人之意”作为统贯群经之本源,并在具体的《诗》学方法层面将春秋用《诗》之法与孔、孟《诗》学相结合,昭示了宋代《诗》学子学化承传与确立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唐宋经学转型 两《唐书》 《宋史》
下载PDF
“翠色真红”--生活史视野下宋女生活服色考论
8
作者 银连桐 王小松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长期以来,宋女日常服色的观点抵牾杂驳,聚讼纷纭。文章通过梳理过往研究,以社会生活史为基本视野,以二重证据法结合传世绘画、出土实物、札记、诗文等探讨宋代女性生活服饰色彩的总体情状。文章认为宋代女装色彩浓艳绚烂和质朴淡雅两种... 长期以来,宋女日常服色的观点抵牾杂驳,聚讼纷纭。文章通过梳理过往研究,以社会生活史为基本视野,以二重证据法结合传世绘画、出土实物、札记、诗文等探讨宋代女性生活服饰色彩的总体情状。文章认为宋代女装色彩浓艳绚烂和质朴淡雅两种格调并峙。文章从皮尔斯“规约符号”的观点出发,认为色彩作为规约符号在政治场合之外、日常生活里只在男性群体中发挥作用,在女性那里并没有具体明晰的规范。宋代女性服色的研究通常以传世绘画为端绪。然而,大多数为文人主持并收藏流转的绘画并不能完整反映时装服色系统的真实情况,政治理念与生活实践之间存在张力与裂隙。宋代女性生活色彩丰富多变。色彩研究必须认识到历史的参与者,即“人”的复杂性,并从日常生活的多重视角出发,才能在丰富纷杂的历史材料中括撮出女服色彩的具体写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皮尔斯符号学 宋代 女子服饰 社会规范 生活史
下载PDF
论宋人题跋与蔡襄书史形象的建构
9
作者 邬志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5-70,共6页
蔡襄书法史形象存在两个相反相成的象喻系统,其形成与宋人题跋所表达的书学话语密切相关。欧阳修的题跋与蔡襄的书法形成双向互动,初步奠定了蔡襄书史地位;苏轼“本朝第一”的品第引发争议,其象喻模式却在南宋年间产生重要回响;与黄庭... 蔡襄书法史形象存在两个相反相成的象喻系统,其形成与宋人题跋所表达的书学话语密切相关。欧阳修的题跋与蔡襄的书法形成双向互动,初步奠定了蔡襄书史地位;苏轼“本朝第一”的品第引发争议,其象喻模式却在南宋年间产生重要回响;与黄庭坚、米芾以闺房女子描述蔡襄书风不同,南宋以张栻、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士人在题跋中突显了蔡襄书风的儒者形象。通过题跋的书写,宋代士人得以深度介入书法批评领域,阐发重要的书学观点,作为“副文本”的题跋与原作深度关联,为一幅作品提供丰盈的历史现场,有效参与原作意义的建构、阐释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题跋 蔡襄 书史形象 副文本
下载PDF
军事背景下的地方财政机构与高层财政区划——以北宋神宗时期的熙河路为例
10
作者 袁方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34-46,154,共14页
北宋神宗年间,为配合西北拓边,实现对熙河的有效财政管理,并解决兵财分离模式的低效问题,熙河路出现兵财合一的官司并逐渐成为独立高层财政区划。一旦熙河趋于稳定,军事背景削弱,该趋势便明显逆向发展:各司分离,权力界限清晰,熙河重归... 北宋神宗年间,为配合西北拓边,实现对熙河的有效财政管理,并解决兵财分离模式的低效问题,熙河路出现兵财合一的官司并逐渐成为独立高层财政区划。一旦熙河趋于稳定,军事背景削弱,该趋势便明显逆向发展:各司分离,权力界限清晰,熙河重归陕西高层财政区划。军事背景下,北宋尝试通过地方高层机构军事与财政职能的融合及高层财政区划调整解决熙河财政困局,但中央对地方兵财合一后失控风险的忧虑使此过程充满反复。此外,熙河地方财政机构在本司收支平衡考量下侵夺中央财权反映了军事财政压力下央地财政关系的另一种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神宗时期 熙河路经略司 熙河路经制司 地方财政机构 高层财政区划
下载PDF
宋代苜蓿发展探析
11
作者 张英冉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宋代人们对苜蓿的形态较前代有了更深的了解。宋代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南苜蓿,品种较多,分布在西北、华北、西南等地,既有野生苜蓿的分布,也有人工种植苜蓿的记载。除有中央机构管理苜蓿外,地方官员的职能也会涉及对苜蓿的管理。苜... 宋代人们对苜蓿的形态较前代有了更深的了解。宋代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南苜蓿,品种较多,分布在西北、华北、西南等地,既有野生苜蓿的分布,也有人工种植苜蓿的记载。除有中央机构管理苜蓿外,地方官员的职能也会涉及对苜蓿的管理。苜蓿在宋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极大地影响着养马业的发展,食用和药用价值也受到了很大重视,也有许多文人将苜蓿作为诗词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宋代 农业史
下载PDF
《御定宋史筌·党项传》删改情况考论
12
作者 穆凤麒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70-76,共7页
《御定宋史筌》是朝鲜王朝正祖李祘及其臣子徐命膺等依据元朝脱脱所编《宋史》删改而成的一部史书。该书素来以其修纂过程中所蕴含的正统观与义理观而为学界所熟知。在比较《御定宋史筌·党项传》与《宋史·党项传》二者后发现... 《御定宋史筌》是朝鲜王朝正祖李祘及其臣子徐命膺等依据元朝脱脱所编《宋史》删改而成的一部史书。该书素来以其修纂过程中所蕴含的正统观与义理观而为学界所熟知。在比较《御定宋史筌·党项传》与《宋史·党项传》二者后发现,《御定宋史筌·党项传》虽然在内容上并无对《宋史》进行补充,反而存在删改上的失误;但却能够明显反映出朝鲜史学“春秋笔削”的修史方法与“尊宋攘夷”的义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定宋史筌》 《宋史》 《党项传》 尊宋攘夷
下载PDF
阅读史视野下的宋代士人与读书——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考察
13
作者 王灿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3期7-23,共17页
读者与文本的交流,除了形成文学作品的意义,阅读文本往往也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转换,读书诗就是此类典范,但一般论者往往忽视其史料价值。北宋承五代之乱,社会秩序以及道德伦常受到严重破坏,知识分子为了重建社会秩序以及道德伦常,因而也... 读者与文本的交流,除了形成文学作品的意义,阅读文本往往也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转换,读书诗就是此类典范,但一般论者往往忽视其史料价值。北宋承五代之乱,社会秩序以及道德伦常受到严重破坏,知识分子为了重建社会秩序以及道德伦常,因而也产生一股自我理性反省的时代思潮。这一时期,由于科举规模与内容的扩大、书籍出版的技术革新,加之“诗从书中来”的风气渐盛,读书诗由此兴起。在阅读史的视野下,尝试通过对黄庭坚及其读书诗的研究,借以探察宋代士人关于阅读的各类活动,并兼而论述读书诗的史料价值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史 读书诗 黄庭坚 宋代 士人
下载PDF
音画流转烟雨繁花——民族管弦音画《听见江南》的视像表达
14
作者 包峥剡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3-148,共6页
近些年来,中国民族音乐的演出样式已经从音乐厅演奏的单一模式转变为更多样的舞台表达方式。“视觉包装”已经成为国乐专场演出策划者和导演们关注的重要元素,无论是演奏员的服饰造型还是舞台美术都有了丰富多彩的样式,甚至有的民乐演... 近些年来,中国民族音乐的演出样式已经从音乐厅演奏的单一模式转变为更多样的舞台表达方式。“视觉包装”已经成为国乐专场演出策划者和导演们关注的重要元素,无论是演奏员的服饰造型还是舞台美术都有了丰富多彩的样式,甚至有的民乐演出有了“戏剧”情节的导入,让国乐专场表演既是一场音乐会,又是一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综合性表演。多种艺术样式的融入,让国乐表演更丰富、更具有跨界融合的意味。这是时代发展对传统演出需求转变的结果,也是中国音乐发展变化的新阶段。民族管弦音画《听见江南》的“视像”表达研究,既是从“视觉包装”来解析舞台视像的构成要素和组合方式,更是从中华文脉中提炼美学特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像 民乐 宋画 人文 历史
下载PDF
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探析
15
作者 阮秋月 卞向阳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南宋画作《打花鼓》真实地再现了宋代杂剧女演员着男装表演节目的情景,有学者指出两位演员着男装具有“在女装上草率地披上了男装”的特点,但鲜少有学者进一步分析其着装的动机与社会意义。基于此,文章结合图像学、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分... 南宋画作《打花鼓》真实地再现了宋代杂剧女演员着男装表演节目的情景,有学者指出两位演员着男装具有“在女装上草率地披上了男装”的特点,但鲜少有学者进一步分析其着装的动机与社会意义。基于此,文章结合图像学、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分析图像,并从宋代女性、社会观念的角度探析画面中杂剧女演员“着男装”的文化意蕴,认为其男女装混穿的行为并非是草率而为,而是为了迎合宋代审美,展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社会意义,且具有塑造幽默的人物形象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花鼓》 宋代服饰 女着男装 观念史 服饰文化
下载PDF
宋代吉礼研究综述与展望
16
作者 宋可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72-7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界对宋史研究的重视,宋代吉礼也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进入21世纪,国内学界对宋代吉礼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并在吉礼的文献整理、吉礼“四类”、国家祭祀、民间祭祀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时人对宋代礼典...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界对宋史研究的重视,宋代吉礼也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进入21世纪,国内学界对宋代吉礼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并在吉礼的文献整理、吉礼“四类”、国家祭祀、民间祭祀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时人对宋代礼典的整理还不够深入完整,再加之受到“唐宋变革论”思想的影响,宋代吉礼研究在“断代礼制史研究”和整体性研究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在讨论宋代吉礼时,可将“大宋史”的理念引入宋代吉礼研究中,从而拓宽研究思路。同时,研究者还需要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关注国外学者对中国古代礼制的研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吉礼 祭祀制度 民间祭祀 唐宋变革论 大宋史
下载PDF
The Song Dynasty's Fiscal and Economic Policy and Its Social Economy
17
作者 Li Huarui Shao Ya'n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3年第3期90-114,共25页
The fact tha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greatly exceeded agricultural taxation was unprecedented in previous dynasties.This is mainly explained by the Song government’s financial and econ... The fact tha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greatly exceeded agricultural taxation was unprecedented in previous dynasties.This is mainly explained by the Song government’s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olicy which was dominat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ation,made good use of the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rket relations and the commodity economy in business operations,actively stimulated consumption and was clearly utilitarian.Under this policy,the rulers,in pursuit of huge profits,used state power and mobilized various resources to implement a monopolies system and a commercial tax system,which,in turn,helped develop the commodity money economy,expanded the scale of market exchange and promoted the high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of the time.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olicy of the Song dynasty showed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he imperial state’s intervention in the economy.It was this that distinguished the Song dynasty from other dynasties in terms of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mmodity and monetary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 dynasty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ation stimulation of consumption utilitarian thinking
原文传递
论谭正璧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范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相雨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0,共12页
谭正璧对宋元话本小说的篇数、存佚、内容等进行了考证,对《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两拍”中哪些属于宋元话本小说进行了辨别。他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既重视小说的本事和源流,又重视小说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借鉴和影响。谭正璧的《中... 谭正璧对宋元话本小说的篇数、存佚、内容等进行了考证,对《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两拍”中哪些属于宋元话本小说进行了辨别。他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既重视小说的本事和源流,又重视小说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借鉴和影响。谭正璧的《中国小说发达史》,充分吸收了当时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谭正璧学术成就的取得,既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学术思潮有关,更与其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勤奋认真的工作精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正璧 宋元话本 《中国小说发达史》 《三言两拍源流考》
下载PDF
从“公使钱”案看北宋中期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博弈
19
作者 王晓龙 郭志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8,共9页
北宋以来,地方财税项目不断被中央侵夺,逐渐形成了强大的中央财政集权体制。宋夏战争时期,由于庞大的开销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政的窘迫局面,越来越多的士大夫关注于公使钱在地方财政中的作用。为解决边境州军犒赏经费紧张的局面,部分边臣... 北宋以来,地方财税项目不断被中央侵夺,逐渐形成了强大的中央财政集权体制。宋夏战争时期,由于庞大的开销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政的窘迫局面,越来越多的士大夫关注于公使钱在地方财政中的作用。为解决边境州军犒赏经费紧张的局面,部分边臣加强了对公使钱的管理和经营。其中出现的种种“违规”行为,使中央政府认识到严格管理地方财政的重要性,故在台谏官的弹劾下酿成多起公案。面对中央政府的“掠夺”行为,地方政府同样采取多种方式来增加公使钱与之博弈,从而导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权分配上的矛盾不断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财政集中 公使钱 案件 博弈
下载PDF
宋金时期西北吐蕃若干人名探微——以《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之唐古特语为中心
20
作者 刘凤强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1-6,153,共7页
由于缺乏藏文史料,学界在翻译宋金时期吐蕃人名时,多是根据个人理解,既不统一,也存在很多误译现象。清代对宋金时期吐蕃人名做了大量改译,其改译依据是乾隆朝编纂的《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该书运用了很多唐古特语解释改译原因,反映... 由于缺乏藏文史料,学界在翻译宋金时期吐蕃人名时,多是根据个人理解,既不统一,也存在很多误译现象。清代对宋金时期吐蕃人名做了大量改译,其改译依据是乾隆朝编纂的《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该书运用了很多唐古特语解释改译原因,反映出古代藏族文化对其他民族影响之深远,从李立遵、董毡等人名的翻译可以看出,充分利用《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是我们正确还原宋金时期吐蕃人名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 宋金时期 吐蕃 人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