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BER CONCENTRATION,SIZE DISTRIBUTION AND FINE PARTICLE FRACTION OF TROPOSPHERIC AND STRATOSPHERIC AEROSOLS 被引量:1
1
作者 Li Xu Guangyu Shi +2 位作者 Li Zhang Jun Zhou Yasunobu Iwasaka 《China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01-205,共5页
Aerosol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at Xianghe Scientific Balloon Base (39.45N, 117E) using a strato-spheric balloon. 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s of the tropospheric and stratospheric aerosols were directly e... Aerosol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at Xianghe Scientific Balloon Base (39.45N, 117E) using a strato-spheric balloon. 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s of the tropospheric and stratospheric aerosols were directly explore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number-size (that is, particle number versu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fraction of fine particles (0.5 mm>r>0.15 mm/ r>0.15 mm)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profiles of particle concentration present multi-peak phenomenon. The pattern of size distribution for atmospheric aerosol indicates a tri-modal (r=~0.2 mm, ~0.88 mm and ~7.0 mm) and a bi-modal (r=~0.13 mm and 2.0 mm). The number-size distribution almost fits the Junge distribution for particles with r<0.5 mm in the stratosphere of 1993 and the troposphere of 1994. But the distributions of coarse particles (r>0.5 mm) are not uniform. The number-size distribution exhibits also a wide size range in the troposphere of 1993.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ine particles represent the major portion in the tropo-sphere during the measurement period, reaching as high as 95% in 1994. Certain coarse particle peaks in the tropo-sphere were attributed to clouds and other causes, and in the stratosphere to volcanic eruption. The stratospheric aerosol layer consists of unique fractions of fine or coarse particles depending on their sources. In summary, the process of gas-to-particles conversion was active and the coarse particles were rich over the Xianghe area. The measuremen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atmospheric aerosol distributions are nonuniform and change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osphere and stratosphere aerosol number density number-size distribution fine particles fraction
原文传递
细粒难浮煤泥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崔广文 王京发 +1 位作者 杨硕 侯玉茂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6期1-4,共4页
分析了内蒙古能源中心选煤厂煤泥性质,说明试验煤泥是以高灰细泥为主的极难浮煤;高灰细泥在浮选过程中容易因夹带、黏附作用而进入精煤,影响精煤质量。通过探索试验发现,煤浆质量浓度为40 g/L,捕收剂、起泡剂用量均为1.0 kg/t时,煤泥浮... 分析了内蒙古能源中心选煤厂煤泥性质,说明试验煤泥是以高灰细泥为主的极难浮煤;高灰细泥在浮选过程中容易因夹带、黏附作用而进入精煤,影响精煤质量。通过探索试验发现,煤浆质量浓度为40 g/L,捕收剂、起泡剂用量均为1.0 kg/t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此时精煤产率为53.53%,灰分为13.92%,但仍未达到厂家要求。为将精煤灰分降至11%以下,对煤泥进行二次浮选试验。当煤浆质量浓度为50 g/L,捕收剂、起泡剂用量均为1.5 kg/t,搅拌时间为1 min时,二次浮选效果最好,此时精煤产率为52.78%,精煤灰分为10.14%,中煤产率为6.57%,中煤灰分为57.30%,尾煤产率为40.65%,尾煤灰分为76.81%,中煤可直接出售。二次浮选工艺可有效降低精煤灰分,提高精煤产率,解决了煤泥难浮问题,满足了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浮煤泥 二次浮选 直接浮选 细粒级 中煤 搅拌时间
下载PDF
大型球磨机钢球配比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越 杨世亮 +1 位作者 邵爽 郭丽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65,共3页
针对单系列磨矿流程处理能力由15 kt/d增加到了19 kt/d,磨矿细度降低较多,为了达到设计的磨矿产品细度指标-74μm占61%,进行了钢球级配小型试验研究、原矿不同粒级的浮选试验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改变球磨机钢球配比,来实现磨矿产品细度... 针对单系列磨矿流程处理能力由15 kt/d增加到了19 kt/d,磨矿细度降低较多,为了达到设计的磨矿产品细度指标-74μm占61%,进行了钢球级配小型试验研究、原矿不同粒级的浮选试验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改变球磨机钢球配比,来实现磨矿产品细度的提高和各粒级的优化。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球磨机钢球配比在Φ60∶Φ40=1∶2后,+175μm粒级产率较之前明显降低,+175μm含量与只加Φ80 mm球时相比降低了6.14%。该粒级含量降低对提高浮选铜、钼回收率非常有利。加小球后磨矿细度明显提高,-74μm细度总体上较加小直径钢球前提高了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球直径 细度 粒级分布 铜钼回收率
下载PDF
管段高紊流强化煤泥柱浮选的应用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6
4
作者 廖寅飞 刘炯天 李树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9-553,共5页
为了强化煤泥的柱浮选与细粒级回收,调整了旋流-静态微泡浮选床的管流段长度,分析了不同管流段长度下的煤泥浮选效果、产品特性和承载能力变化规律,并结合流体动力学和浮选动力学理论探讨了其强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管流段长度由1... 为了强化煤泥的柱浮选与细粒级回收,调整了旋流-静态微泡浮选床的管流段长度,分析了不同管流段长度下的煤泥浮选效果、产品特性和承载能力变化规律,并结合流体动力学和浮选动力学理论探讨了其强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管流段长度由1.5m延长至3.0m后,在精煤灰分相当的情况下,精煤可燃体回收率提高6.46%;细粒级0.074~0.045mm和〈0.045mm回收率分别提高7.96%和8.41%,设备承载能力提高0.09t/(h·m^2);同时各自增幅都随入料干煤泥量的增加逐渐变大。管流段延长可以增大管流段的紊流动能值,提高颗粒-气泡的碰撞速率,促进整体浮选指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流段 紊流强度 细粒级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煤粉粒级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分选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学帅 万光显 +5 位作者 吕薇 刘鹏 陈赞歌 夏翰文 贾东方 罗庆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8-290,共3页
为降低煤粉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分选过程的影响,以粉煤分层占比、床层压降波动、可能偏差Ep值为考察指标,研究了粉煤粒级变化对其在流化床中分布、流化、分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在流化床床层中分布并不均匀,总体呈现上层偏多... 为降低煤粉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分选过程的影响,以粉煤分层占比、床层压降波动、可能偏差Ep值为考察指标,研究了粉煤粒级变化对其在流化床中分布、流化、分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在流化床床层中分布并不均匀,总体呈现上层偏多,中、下层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 粒级 床层压降 干法分选
下载PDF
漂白麦草浆AKD施胶特性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戴红旗 毕松林 李忠正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45,共4页
研究了漂白麦草浆(BWSP) 及各筛分组分的物理和化学组成, 并就各筛分组分AKD施胶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漂白麦草浆中的细小纤维部分(过105 目) 是影响麦草浆施胶效能的首要原因。同时也对阳离子淀粉、CPAM和A... 研究了漂白麦草浆(BWSP) 及各筛分组分的物理和化学组成, 并就各筛分组分AKD施胶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漂白麦草浆中的细小纤维部分(过105 目) 是影响麦草浆施胶效能的首要原因。同时也对阳离子淀粉、CPAM和APAM助留剂、AKD在湿部的停留时间以及GCC填料等的影响因素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白麦草浆 筛分 AKD施胶 助留 中性造纸
下载PDF
两种撞击器测定自制吸入粉雾剂体外沉积性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资伟 杨阳 +2 位作者 李晗 陈启明 梅兴国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75-480,共6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两级玻璃撞击器(twin stage impactor,TSI)和新一代药用撞击器(next generation pharmaceuti-cal impactor,NGI)的体外沉积率和粒度分布测定结果。方法选用自制盐酸氨溴索吸入粉雾剂为模型药物,TurbospinR为吸入装置,运用... 目的分析和比较两级玻璃撞击器(twin stage impactor,TSI)和新一代药用撞击器(next generation pharmaceuti-cal impactor,NGI)的体外沉积率和粒度分布测定结果。方法选用自制盐酸氨溴索吸入粉雾剂为模型药物,TurbospinR为吸入装置,运用TSI和NGI测定盐酸氨溴索吸入粉雾剂的体外沉积率和粒度分布。结果 TSI仅能得到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6.4μm的细颗粒量,设置较为简单,不能获得药物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及其分布;NGI设置复杂,不仅能得到空气动力学粒径在不同粒径范围内的细颗粒量,又能获得药物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及其粒度分布,而由于内部结构复杂,药物回收相对繁琐。但是其更趋于精密化和自动化,操作简便。结论与TSI相比,NGI在评价吸入粉雾剂质量时更为完善,有利于吸入粉雾剂的开发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粉雾剂 新一代药用撞击器 两级玻璃撞击器 空气动力学粒径 粒度分布 沉积率
下载PDF
曝气和射流的气泡分布与综合式泡沫分离效果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季明东 李建平 +1 位作者 叶章颖 朱松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4-310,共7页
为提高循环水养殖中细微悬浮颗粒物的泡沫分离效率,试验研究了水体盐度、进气量对曝气和射流气泡分布的影响,根据相关泡沫分离理论,提出结合曝气和射流协同作用的综合式泡沫分离,并分析了颗粒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水体盐度增加,曝... 为提高循环水养殖中细微悬浮颗粒物的泡沫分离效率,试验研究了水体盐度、进气量对曝气和射流气泡分布的影响,根据相关泡沫分离理论,提出结合曝气和射流协同作用的综合式泡沫分离,并分析了颗粒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水体盐度增加,曝气和射流气泡的索特平均直径(SMD)减小,持气率增大;随着进气量减少,曝气和射流气泡的SMD减小,持气率也减小;曝气气泡的SMD一般大于射流。在试验条件下,综合式泡沫分离的持气率可达0.100,而曝气式、射流式分别为0.031、0.074;颗粒物去除率达到55.84%,曝气式、射流式分别为19.06%、39.67%,且曝气式对粒径小于50μm的颗粒物去除较好,而射流式使得较大粒径颗粒物破碎成2~30μm的颗粒物。综合式泡沫分离可以节约能耗,总体减少了由射流产生的粒径2~15μm细微颗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细微颗粒物 泡沫分离 气泡 颗粒物粒径
下载PDF
不均匀级配砂土渗蚀过程的细观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9
作者 蔡袁强 张志祥 +1 位作者 曹志刚 严舒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4-1153,共10页
为了从细观角度研究不均匀级配砂土发生渗蚀的机理,采用离散元(DEM)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耦合模拟的方法,依据Kézdi判别准则,对9组不同颗粒级配的土样渗蚀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内部稳定土体与易渗蚀土体在渗蚀过程中细观参数的变... 为了从细观角度研究不均匀级配砂土发生渗蚀的机理,采用离散元(DEM)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耦合模拟的方法,依据Kézdi判别准则,对9组不同颗粒级配的土样渗蚀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内部稳定土体与易渗蚀土体在渗蚀过程中细观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初始流速对渗蚀发展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的渗蚀过程可以分为起始、发展、过渡、延续4个阶段;土体的颗粒级配直接影响渗蚀的发展,间隙比越大,土体内部越不稳定,容易被侵蚀,当间隙比大于4时,土体渗蚀起始阶段时间短,发展阶段渗蚀速率大,延续阶段渗蚀率仍有稳定增长趋势;在相同间隙比的情况下,细粒质量分数不影响内部稳定土体渗蚀曲线的起始阶段和发展阶段,但细粒越多延续阶段的渗蚀率越大;流体边界条件是重要的外部因素,对于易渗蚀土体,超过临界流速,延续阶段的渗蚀率仍保持增长趋势,而对于内部稳定土体,流速对延续阶段渗蚀率逐渐稳定的趋势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蚀 颗粒级配 间隙比 细粒质量分数 流速
下载PDF
CGF型宽粒级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干国 卢世杰 +1 位作者 杨丽君 张明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3,共4页
CGF型宽粒级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是一种新型宽粒级机械搅拌式浮选设备,该机具有自吸空气、自吸矿浆、自吸中矿泡沫等功能,能够水平配置,便于流程变更。浮选机清水动力学测试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CGF型浮选机达到了设计要求。工业生产应用表明... CGF型宽粒级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是一种新型宽粒级机械搅拌式浮选设备,该机具有自吸空气、自吸矿浆、自吸中矿泡沫等功能,能够水平配置,便于流程变更。浮选机清水动力学测试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CGF型浮选机达到了设计要求。工业生产应用表明,该型浮选机提高了粗、细粒级矿物的回收效果,拓宽了矿石入选粒度范围,提高了矿产资源利用率,是一种高效的宽粒级浮选设备,能够广泛应用于锂云母、钾盐、石墨、石英等矿物的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粒级 浮选机 粗粒浮选 细粒浮选
下载PDF
考虑粒组分类影响的最小孔隙比分布及模型验证
11
作者 李识博 代俊芳 +1 位作者 吴江伟 肖乐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93-204,共12页
最小孔隙比是确定岩土体的密实程度与孔隙特征的有效物理指标,如何快速有效地确定岩土体的最小孔隙比,可为岩土体的固结与稳定提供可靠参数。多数估算细粗混合材料最小孔隙比的模型参数与细粗粒径比一一对应,导致估算困难。在分析尾矿... 最小孔隙比是确定岩土体的密实程度与孔隙特征的有效物理指标,如何快速有效地确定岩土体的最小孔隙比,可为岩土体的固结与稳定提供可靠参数。多数估算细粗混合材料最小孔隙比的模型参数与细粗粒径比一一对应,导致估算困难。在分析尾矿粒度组成、沉积规律和固结稳定的基础上,以8种不同粗细粒径,7~9种不同细粒含量尾矿为试验对象,拟合得到不同粒组尾矿最小孔隙比分布模型参数的函数关系;基于混合尾矿颗粒的粒组特征,给出了确定参数幂函数关系的指数值。分别采用模型参数要求粒组范围内的其他6组岩土材料和非粒组范围内的3组岩土材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粒组分类影响下的模型,参数简单,对不同材料的最小孔隙比估算准确率较高,给出的最小孔隙比的分布规律合理,可为岩土工程领域最小孔隙比估算提供可靠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孔隙比 粒组 细粒含量 粒径
下载PDF
SSC破碎站在大峰露天煤矿装车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浩 徐海 潘永泰 《选煤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30-32,共3页
简要分析了大峰露天煤矿原装车系统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新装车系统的核心部分——SSC破碎站系统的组成、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生产实践表明,SSC破碎站有效控制了过粉碎率,提高了成块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装车系统 SSC破碎站 分级破碎机 粒度组成 破碎效率 细粒增量
下载PDF
新型旋流器在细粒级废水浓缩中的研究应用
13
作者 张悦刊 刘培坤 +1 位作者 杨兴华 肖林京 《过滤与分离》 CAS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含微细颗粒废水浓缩是电厂湿法脱硫工艺中重要一环,目前,该环节中使用的分级浓缩旋流器为Φ40单锥体结构,直径小、锥角小、底流口堵塞严重。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Φ75双锥结构旋流器,由锥角不同的两个锥段组成,既解决了小直径旋流器... 含微细颗粒废水浓缩是电厂湿法脱硫工艺中重要一环,目前,该环节中使用的分级浓缩旋流器为Φ40单锥体结构,直径小、锥角小、底流口堵塞严重。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Φ75双锥结构旋流器,由锥角不同的两个锥段组成,既解决了小直径旋流器底流口易堵塞的问题,又提高了旋流器分离效率。现场运行结果表明,Φ75双锥旋流器分离粒度d50为16.8μm,底流产率可以达到37.6%,与常规单锥体Φ40旋流器分离性能基本一致;研究同时表明入料压力对底流浓度的提高影响显著,对底流产率的影响较小;底流口直径对底流浓度和底流产率影响较大。采用设计的Φ75双锥结构替代Φ40单锥体旋流器后,现场运行堵塞几率大幅度降低,有效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锥旋流器 细粒级 分级浓缩 分离粒度
下载PDF
回收细粒级深度氧化煤泥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光伟 王丽娟 +5 位作者 葛家君 崔学奇 孙本超 张星 王治帅 马运广 《选煤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15-18,共4页
通过对山西长治地区细粒级深度氧化煤泥特性的分析,在难以通过浮选进行有效分选的基础上,制定并采用煤泥旋流器配套LXA螺旋分选机和ZKJ-D叠层高频细筛的回收工艺,从而实现了对该氧化煤泥的有效分选,为现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煤泥回收 氧化煤泥 煤泥特性 螺旋分选机 叠层高频细筛
下载PDF
某低品位细粒级锡石浮选回收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天龙 李英 《云南冶金》 2018年第6期22-26,共5页
主要论述了个旧某锡铜多金属硫化矿选厂泥矿选别采用浮选工艺直接从细粒级回收锡的生产实践情况,泥矿含锡0. 520%,经细粒锡石浮选后,可获得锡精矿品位10. 81%,对原矿的回收率为5. 19%的良好指标,采用浮选法回收锡,品位较全重选法提高6.... 主要论述了个旧某锡铜多金属硫化矿选厂泥矿选别采用浮选工艺直接从细粒级回收锡的生产实践情况,泥矿含锡0. 520%,经细粒锡石浮选后,可获得锡精矿品位10. 81%,对原矿的回收率为5. 19%的良好指标,采用浮选法回收锡,品位较全重选法提高6. 60个百分点,对原矿回收率提高3. 42个百分点,工程投产后,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铜硫化矿 细粒级锡石 浮选 生产实践
下载PDF
变频技术在铜钼分离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光茜 丁继锋 韩江峰 《云南冶金》 2020年第4期27-30,共4页
为改善拉拉铜矿铜钼分离指标,并降低硫化钠用量,进行了控制浮选机转速的试验研究。采用变频技术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可以使铜钼分离作业钼的回收率由65%提升至80%以上,硫化钠的用量由45 kg/t降低至21 kg/t左右;通过对变频器的选型、安... 为改善拉拉铜矿铜钼分离指标,并降低硫化钠用量,进行了控制浮选机转速的试验研究。采用变频技术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可以使铜钼分离作业钼的回收率由65%提升至80%以上,硫化钠的用量由45 kg/t降低至21 kg/t左右;通过对变频器的选型、安装及维护的认识,实践证明:ACS510型变频器适用于铜钼分离作业变频控制,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 铜钼分离 搅拌速度 微细粒级
下载PDF
防水混凝土屋面及硬化层施工裂缝控制
17
作者 郭焱廷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3-94,共2页
混凝土屋面开裂漏水,一直是困扰建筑业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本文论述的34000m2的防水混凝土屋面及硬化层施工裂缝控制,其方法、工艺新颖少见。设计要求用掺UEA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以防止减少有害裂纹产生,而粉状物硬化剂的硬化层施工... 混凝土屋面开裂漏水,一直是困扰建筑业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本文论述的34000m2的防水混凝土屋面及硬化层施工裂缝控制,其方法、工艺新颖少见。设计要求用掺UEA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以防止减少有害裂纹产生,而粉状物硬化剂的硬化层施工,紧依附于新拌混凝土拌合物之上,其结构形式、施工方法等均给裂缝控制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工程实践,摸索到一些防止裂缝产生的方法,其观点、作法有与众相悖,现撰文,供同仁参考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混凝土 新拌混凝土 拌合物 硬化层 膨胀剂 养护 初凝 终凝 细度模数 连续粒级
下载PDF
弓长岭矿业公司二选车间“重改磁”工艺改造述评
18
作者 孙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8,共4页
就弓长岭矿业公司二选车间进行“重改磁”工艺流程改造的必要性、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 ,对流程投产后调试指标、完善改造及生产实践进行了分析 ,表明工艺流程改造降低了生产成本 ,增加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 阶段磨矿-分级磁选-细筛再磨工艺流程 技术经济指标 工艺改造 赤铁矿 选别工艺
下载PDF
粗细分级粒度对齐大山赤铁矿石分选效果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李媛媛 张国庆 +1 位作者 陆占国 郑金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0,共6页
齐大山铁矿选矿厂现场粗细分级旋流器给矿铁品位为32.43%,铁矿物在细粒级有明显的富集现象,而现场旋流器粗细分离粒度较粗(d_(50)=0.043 mm),沉砂产率较低,重选给矿量较少,磁选—反浮选流程给矿量较大,不利于生产成本控制和企业经济效... 齐大山铁矿选矿厂现场粗细分级旋流器给矿铁品位为32.43%,铁矿物在细粒级有明显的富集现象,而现场旋流器粗细分离粒度较粗(d_(50)=0.043 mm),沉砂产率较低,重选给矿量较少,磁选—反浮选流程给矿量较大,不利于生产成本控制和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为了确定适合现场的粗细分离粒度,以现场选别流程为基础,对d_(50)分别为0.036、0.025、0.020 mm情况下的溢流和沉砂进行了选别试验,并根据研究成果给出了工艺改造建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分离粒度d_(50)的降低,总精矿铁品位先小幅下降后降幅明显,总精矿产率和铁回收率先明显上升后维持在高位,重选精矿与总精矿产率之比大幅度上升;齐大山铁矿选矿厂粗细分离粒度d_(50)应从0.043 mm降至0.025~0.020mm。研究最终建议:选矿厂在对粗细分离粒度d_(50)进行优化的同时,通过实现螺旋溜槽粗选作业的3产品模式,让终将进入磁选—反浮选系统的微细粒铁矿物及粗粒脉石矿物尽早进入该系统,以改善重选作业的环境和效果;取消重选中矿中磁选抛尾作业,充分实现铁矿物连生体的单体解离度,改善铁矿物的回收效果。推荐流程突出了重选系统的地位,强化了重选系统的优势,减轻了磁选—反浮选系统的压力,有望实现选矿厂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大山赤铁矿石 粗细分级 分离粒度 螺旋溜槽重选 磁选-反浮选
下载PDF
降低烧结矿返矿中5mm以上粒级比例的生产实践
20
作者 张慧杰 王兴宇 +1 位作者 陈强 陈亚春 《冶金信息导刊》 2020年第1期45-47,44,共4页
本次试验目的是在不增加入炉烧结矿含粉量的情况下,降低烧结矿返矿中5mm以上粒级比例,进而提高烧结矿利用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本次试验通过四种措施,成功将中天钢铁北区炼铁厂高炉槽下烧结矿返矿中5mm以上粒级平均比例由7.26%降至4.... 本次试验目的是在不增加入炉烧结矿含粉量的情况下,降低烧结矿返矿中5mm以上粒级比例,进而提高烧结矿利用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本次试验通过四种措施,成功将中天钢铁北区炼铁厂高炉槽下烧结矿返矿中5mm以上粒级平均比例由7.26%降至4.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返矿 5mm以上粒级 筛板 转鼓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