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高校教学活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
1
作者 邹加倪 王文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8-116,共9页
民国时期,在相关政策与制度设计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是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入学考试及学生日常学业考评中,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也是考核的重要方面,传统经典被列为教科书与参考书,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潜移默化地影... 民国时期,在相关政策与制度设计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是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入学考试及学生日常学业考评中,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也是考核的重要方面,传统经典被列为教科书与参考书,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民国时期大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在教学考核、教科书编选以及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在西方文化强力东渐、传统文化遭受冲击之时,民国时期的大学没有摒弃本土立场,而是根据时代变化和需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坚守且推动其发展,彰显出珍贵的文化自省和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大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活动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依据、使命耦合、进路落点
2
作者 杜俊华 李晶晶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蓝图,是势之所趋、使命所向。新的历史起点,要从赓续中华文明“历史文脉”、构筑意识形态“精神家园”、谱写中华民族“文明华章”、承托全球“文明倡议”四大落点,推陈出新地实现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3
作者 宋才发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70-78,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以开放包容著...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以开放包容著称于世。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和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处理好守正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改革和转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良法善治彰显了中华民族建构法治秩序的理性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司法审判中具有价值引导功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行为规范作用,建成法治国家则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价值目标。这就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在“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谱写中华文明新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法律文化 创造性转化 中国式现代化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两个结合”: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安龙 《求实》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M0003,共13页
“两个结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主线。推进“两个结合”,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内在需要,是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特殊国情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的应有之义,是中... “两个结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主线。推进“两个结合”,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内在需要,是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特殊国情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本质体现。实现“两个结合”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主”与“客”的良性互动、“守”与“变”的有机统一、“正”与“反”的双面启示、“前”与“后”的有效承接等方面。从内在运行机理来看,“两个结合”具有融通性、同步性、共基性和互动性。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是“两个结合”的核心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是“两个结合”的根本主体,党内领袖群体是“两个结合”的重要主体。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必须坚持以与时俱进为“先”、以文化创新为“重”、以人民至上为“核”、以党的领导为“纲”、以调查研究为“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具体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中国传统心理的现代转变研究
5
作者 谢心翔 傅安国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心理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领域,它涉及个体—群体心理结构的质态变化。探索心理现代化,首先需要置身近百年来中西思想之争与古今差异之辩的背景之中。中国传统心理作为影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传统力量,对今天的国民心态、认知范式以... 心理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领域,它涉及个体—群体心理结构的质态变化。探索心理现代化,首先需要置身近百年来中西思想之争与古今差异之辩的背景之中。中国传统心理作为影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传统力量,对今天的国民心态、认知范式以及行为模式仍然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中国传统心理的现代转变,需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沃土,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的融合路径。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也能为现代心理学的本土化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心理 心理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土心理学体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之路——对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超越
6
作者 杨磊鑫 叶荣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如何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是任何一个民族实现现代化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作用下进退两难。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第二个结合”文化发展新道路是对“保守—激进”文... 如何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是任何一个民族实现现代化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作用下进退两难。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第二个结合”文化发展新道路是对“保守—激进”文化困境的全方位超越,从二元对立到辩证统一,实现了文化思维的跃迁;从自卑自负向自信自强,实现了文化心态的重塑;从体用之争到实践指向,实现了文化焦点的转换。“第二个结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提供了方法遵循,拓展了理论空间,构建了话语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激进主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研究回顾与思考
7
作者 郭国祥 冷文豪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2-100,153,154,共11页
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凝练形成的党性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钥。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兴衰都与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密切相关。近年来,学术界围绕... 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凝练形成的党性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钥。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兴衰都与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密切相关。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核心要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独立自主思想等方面展开了多向度研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深化了对这一宝贵历史经验的准确把握和科学认识。在梳理与评析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独立自主 中国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思考
8
作者 骆郁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根本方法,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根本方法,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六个坚持”创新方法,还需要把根本方法和创新方法融合起来,转化为可以操作、运用的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构、自主与开放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方法的创新运用推动理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下载PDF
国潮崛起:B站是如何成为国风文化聚集地的?
9
作者 孟达 何丰港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8-55,共8页
B站是Z世代国风文化高度聚集的线上社区,为了评价B站国风视频的传播效果,探寻B站国风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在用户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构建了B站国风视频传播效果测量的指标体系,基于401个B站国风视频样本采用... B站是Z世代国风文化高度聚集的线上社区,为了评价B站国风视频的传播效果,探寻B站国风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在用户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构建了B站国风视频传播效果测量的指标体系,基于401个B站国风视频样本采用回归分析、词频分析与情感分析的方法探究爆款国风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UP主的身份类型、粉丝数量显著影响国风视频的传播效果;传统媒体整合垂直领域的优质内容已成为传统文化跨平台矩阵式传播的关键节点;B站正通过与中国品牌以及年轻消费者的深度共创激发国潮消费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线上社区 国风视频 文化产业
下载PDF
继承与创新:“第二个结合”的三重向度探赜
10
作者 郭盛 刘德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可以从理论、价值、发展三大向度来阐释。就理论向度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理论特质共融、理论成果共建、理论追求共通等三方面高度契合。就价值向度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可以从理论、价值、发展三大向度来阐释。就理论向度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理论特质共融、理论成果共建、理论追求共通等三方面高度契合。就价值向度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为“新的文化生命体”培根铸魂,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启润人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道路。就发展向度看,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要站位人民主体,增强“第二个结合”的实效性;要立足中国实践,确保“第二个结合”的价值导向;要树立大历史观,拓展“第二个结合”的理论深度与创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实践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11
作者 丁若浩 王涛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2,153,共6页
“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为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从发展路径看,“第二个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契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把中华优秀... “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为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从发展路径看,“第二个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契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宝贵资源。从发展特征看,“第二个结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民性、凝聚性、时代性、开放性和自信性。从发展意义看,“第二个结合”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合,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法宝、实现文化强国的科学指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创新 发展
下载PDF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当代启示
12
作者 吴楠 钟思雨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命题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等价值观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命题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等价值观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涵括人与宇宙、天下、社会、他人及自身身心的关系,共同构成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理论内涵。天人合一主张宇宙万物存在意义上的同根同源、互动关系上的效法自然及万物融情于景的审美意趣,以培育生活方式、融入制度建设、共建生命共同体构建人与自然之和;协和万邦主张和为贵的兼容关系、天下无外的价值观念与天下为公的秩序格局,以塑造和平发展共识、凝结情感纽带、构建公正格局熔铸国际秩序之和;和而不同主张万物多元共存的存在样态、仁爱和谐的基本原则与求同存异的社会形态,以倡导社会风尚、构建社会准则、融入社会治理助益社会之和;人心和善主张心灵世界本有的和善状态,推动人在道德领域向上向善、止于至善,以生成本真需要、圆融处世之道内嵌制度建设,沉淀身心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探赜
13
作者 钮广健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基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西方现代化理论为镜鉴...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基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西方现代化理论为镜鉴,是东西方文明交融对话的成果。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对于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深刻意蕴、重点任务及时代要求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易 王凡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101,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既是续写...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既是续写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使命自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重点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精髓,即聚焦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哲思、邦交之道、治国理念和精神追求展示出来、传播出去。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着力回应时代诉求,保持开放的视野胸襟。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筛选和补充完善;二是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树立回应时代问题的自觉意识,采用时代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路径;三是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尊重不同文明的平等地位,承认和维护不同文明的多样性,深化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传播 马克思主义 文明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彦森 王旭阳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30,共8页
“第二个结合”不是两种思想文化时空相遇后自然而然产生的问题,回答时代课题、探索中国式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规律,是“为什么要结合”的根本原因和“第二个结合”的生成逻辑。“哪些方面的内容可以结合”,不应陷入抽象思辨,而应通过对中... “第二个结合”不是两种思想文化时空相遇后自然而然产生的问题,回答时代课题、探索中国式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规律,是“为什么要结合”的根本原因和“第二个结合”的生成逻辑。“哪些方面的内容可以结合”,不应陷入抽象思辨,而应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特点进行文本分析和观点考据,从而作出准确判断。至于“结合的成果是什么”,从表面上看,“第二个结合”是两种思想文化的关系,而实际上是以结合的方式回答中国实际问题。因此,目前虽然把“第二个结合”从原来的“一个结合”中独立出来,但其仍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大范畴,其最终理论成果通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来,这是成果呈现的必然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洪晓楠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5,共12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正确理解这一命题,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正确理解这一命题,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它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性互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文化保守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程、意旨与路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福进 杨世照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2-179,共8页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它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起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论通路。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演进历程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体现了马克...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它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起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论通路。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演进历程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出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要义,亦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先决条件,创造性地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之问与实践之需。新时代新征程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域日益敞开,应秉持“三种精神”,为“两个结合”加注活力与生力,使其持续嬗迭意涵,扩充义理,释放效能,并在此视域下求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未来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两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提振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武术——《中央国术馆武术教育及其当代启示》书评
18
作者 王家宏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23-27,共5页
中华武术是体育领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排头兵。探索武术教育本土经验,进而关照当代武术教育发展是在教育比较中促进当代武术教育传承与发展的史鉴路径。在《中央国术馆武术教育及其当代启示》中,作者运... 中华武术是体育领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排头兵。探索武术教育本土经验,进而关照当代武术教育发展是在教育比较中促进当代武术教育传承与发展的史鉴路径。在《中央国术馆武术教育及其当代启示》中,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口述史法对中央国术馆的武术教育及其当代启示进行深入研究。该书从中央国术馆的历史背景、课程与教学、武德教育、历史评价四个部分展开述评和研究,进而提出对当代武术教育的启示,为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国术馆 武术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媒介技术视角下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19
作者 温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8期174-178,共5页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文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得以延续五千多年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资源。该文利用文献查阅、经验总结等方法,首先从理论、实践与历史层面对...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文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得以延续五千多年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资源。该文利用文献查阅、经验总结等方法,首先从理论、实践与历史层面对媒介技术视角下讲好中国故事这类文化的价值意蕴进行阐释。其次认为媒介技术视角下传播中国故事文化在消除时空限制、重塑数据算法模式、破除文化隔阂等方面具有重要机遇。最后提出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力度、推动人工智能跨界融合、强化数字赋能文化产业的有效路径,以期推动中国故事文化高质量传播,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添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传播 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强国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阅读推广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惠洁 张行 谷娜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境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中存在着推广主体单一、推广场景单调、推广内容分散等问题。基于此,应构建...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境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中存在着推广主体单一、推广场景单调、推广内容分散等问题。基于此,应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的一体化模式,通过整合优化资源,多元主体参与、跨部门协作,重视体验、增进互动,融合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阅读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推广 沉浸式 一体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