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 Rate Measurement of Gravity Infusion Set and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Drop Counter: A Pilot Study
1
作者 Rina Sakai Shuichi Tanaka +3 位作者 Kaya Murakami Tomomi Mizuhashi Kazuhiro Yoshida Masanobu Ujihira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年第7期129-135,共7页
Developing a novel drop counter by introduc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oncept has been vigorously conducted in recent years. Understanding the newly introduced drop counter’s flow rate control accuracy and flow rate ... Developing a novel drop counter by introduc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oncept has been vigorously conducted in recent years. Understanding the newly introduced drop counter’s flow rate control accuracy and flow rate count feature is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safety in infusion management. This study aimed to verify if the new drop counters could secure accurate flow rate and drip count by conducting actual flow rate measurements using gravimetry and functional evaluation. A drop counter was attached to each drip chamber of the infusion set, and an IV drip was conducted at the 100 ml/h flow rate. The weight of discharged physiological saline was measured to plot trumpet curves. Next,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drop counters we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if they maintained drip count accuracy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ir position angles. The flow rate errors in all conditions indicated trumpet-like curves, exhibiting an overall error range within ±10% in all observation windows. Although every drop counter successfully detected and measured dripping, it was challenging in some counters to detect dripping when the drip chamber was tilted. In comparing adult and pediatric IV sets, the adult IV set was found to be less likely to detect dripping in the angled posit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sults were confirmed between high and low flow rates, suggesting that the drop count function would not be affected by the flow rate in the ranges of typical infusion practices. Doppler sensors have a wide range of measurements and high sensitivity;the dripping was detected successfully even when the drip chamber was tilted, probably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se sensors. In contrast, miscounts occurred in those equipped with infrared sensors, which could not detect light intensity changes in tilted positions. Understanding the tendencies in flow rate errors in infusion can b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nfusion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infusion set Drop Counter IV Fluids Flow Rate Trumpet Curves
下载PDF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与喜炎平注射液药物相容性研究
2
作者 李春红 饶晓兵 +1 位作者 江淮 张莺莺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1期160-163,共4页
目的研究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与喜炎平注射液药物相容性试验。方法参照临床上喜炎平注射液临床用法用量,模拟静脉输注药液,收集不同输液器接触下的各个时间点药液,研究药液性状、主药浓度、不溶性微粒以及药液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乙酯... 目的研究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与喜炎平注射液药物相容性试验。方法参照临床上喜炎平注射液临床用法用量,模拟静脉输注药液,收集不同输液器接触下的各个时间点药液,研究药液性状、主药浓度、不溶性微粒以及药液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乙酯(DEHP)与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的迁移量。结果喜炎平注射液分别与不同材质的输液器、不同厂家的PVC材质输液器在输液接触过程中,输液器对药物吸附、药液性状、不溶性微粒无明显影响,在各个时间点的药液中均未检出增塑剂DEHP与TOTM。结论一次性输液器对喜炎平注射液几乎无吸附,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喜炎平注射液 药物吸附 相容性试验
下载PDF
北京市14家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对抗肿瘤药物输液器选择的现况调查
3
作者 陈飞 王影新 +1 位作者 郑福雪 汪京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目的:调查护士对抗肿瘤药物输液器选择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临床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1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46个肿瘤科室的35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抗肿瘤药物输液器选择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调查护士对抗肿瘤药物输液器选择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临床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1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46个肿瘤科室的35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抗肿瘤药物输液器选择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357名护士对抗肿瘤药物输液器选择的知识部分得分为2(1,3)分,得分率为37.48%,166名(46.50%)护士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该由护士选择输液器的类型。态度部分得分为40(37,40)分,得分率为94.68%,整体呈积极态度。行为部分得分为25(9,30)分,得分率为82.33%,20名(5.60%)护士从不或很少关注与抗肿瘤药物相关的输液器知识及信息;仅142名(39.78%)护士经常接受输液器相关知识的培训。结论:护士对抗肿瘤药物输液器选择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抗肿瘤药物输液器选择的态度积极,实践行为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对抗肿瘤药物输液器知识的培训需求,制定相应的输液器选择规范,开展相关系统培训,从而提高抗肿瘤药物输液器选择的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器 肿瘤 知识 态度 行为 护士
下载PDF
输液器管路对输注精度的影响探究
4
作者 张长鑫 温玉馨 +2 位作者 周闻博 赵菁 焉丹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0期68-72,78,共6页
目的探究一次性输液器管路对输液泵输注精度的影响情况,以期为临床给药指导、设备调试以及耗材选择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方法首先测定多个品牌输液器的管路内径和弹性系数,再测量在25、50、100 mL/h设定流速情况下输液泵使用不同管径和... 目的探究一次性输液器管路对输液泵输注精度的影响情况,以期为临床给药指导、设备调试以及耗材选择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方法首先测定多个品牌输液器的管路内径和弹性系数,再测量在25、50、100 mL/h设定流速情况下输液泵使用不同管径和弹性的输液器管路时的实际流速。通过分析输液器管径和弹性作为变量对实际流速的影响情况,对获取的实验数据进行单变量数据分析以及散点图绘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借助相关系数R2来衡量数据的拟合程度,分别对实际流速与管径、实际流速与弹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验证该2种因素对输液速度影响的显著性。结果研究发现,实际输注流速与输液器管路内径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拟合公式相关系数R2>0.95,且相关系数r>0.5,P<0.001。实际输注流速与输液器管路弹性之间并未发现明显的相关关系,拟合公式相关系数r<0.5,P>0.001。结论输液器管路内径对输液的实际速度有显著影响,而管路弹性对输液的实际速度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输液器 耗材 管路内径 输注精度 管路弹性 弹性系数 流速
下载PDF
一次性避光输液器避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焦西斌 范要民 路丹 《塑料助剂》 CAS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研究影响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避光性能的因素,确定影响产品避光性能的主要技术参数,保证避光输液器产品的质量。采用双层共挤(吹)塑工艺,加入避光剂的管路/滴斗外层不接触药液,接触药液的管路/滴斗内层不含避光剂,规避避光剂与药物的... 研究影响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避光性能的因素,确定影响产品避光性能的主要技术参数,保证避光输液器产品的质量。采用双层共挤(吹)塑工艺,加入避光剂的管路/滴斗外层不接触药液,接触药液的管路/滴斗内层不含避光剂,规避避光剂与药物的接触反应和药物的遇光分解,影响疗效;保持避光剂占成型基料聚氯乙烯的质量分数(简称避光剂浓度)不变,调节避光层(管路/滴斗外层)厚度,检测管路/滴斗的透光率,确定避光层的合理厚度;保持避光层厚度不变,调节避光剂浓度,检测管路/滴斗的透光率,确定合理的避光剂浓度;综合比较,确定避光输液器合理的主要技术参数及产品避光性能。避光剂浓度保持不变,管路/滴斗透光率与避光层厚度成反比,当避光剂浓度为0.20%,避光层厚度≥0.40mm,管路/滴斗透光率符合标准要求;避光层厚度保持不变,管路/滴斗透光率与避光剂浓度成反比,当避光层厚度为0.45 mm,避光剂比例在0.20%,避光率符合标准要求。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采用双层共挤(吹)塑工艺生产,避光剂浓度控制在0.20%,输液管路/滴斗避光层厚度控制在(0.45±0.05)mm,管路内层控制在(0.20±0.05)mm,避光输液器产品的性能符合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光输液器 双层共挤(吹)塑工艺 避光剂 透光率
下载PDF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产品中2-氯乙醇和乙二醇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6
作者 刘若锦 刘宝煜 +2 位作者 李挥 冯毅 邵文亮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10期31-36,共6页
目的:建立有效测定经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EO)灭菌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产品中2-氯乙醇(ethylene chlorohydrin,ECH)和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选用8890B气相色谱仪,采用液体进样方式,选择DB-WAX色谱柱,以乙醇... 目的:建立有效测定经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EO)灭菌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产品中2-氯乙醇(ethylene chlorohydrin,ECH)和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选用8890B气相色谱仪,采用液体进样方式,选择DB-WAX色谱柱,以乙醇作为浸提介质,按照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质量与浸提介质体积比例为0.4 g/mL进行浸提,在37℃浸提10 h后对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产品中的ECH和EG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该测定方法专属性较强,ECH与EG均在1.25~10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ECH和EG的检出限分别为0.31和0.11μg/mL。ECH检测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4%~2.03%,EG检测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6%~0.87%。ECH检测的平均回收率为95.02%~100.58%,EG检测的平均回收率为99.15%~99.98%。结论:建立的ECH和EG残留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优良、检测准确、重现性好,可满足经EO灭菌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产品中ECH和EG残留量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氯乙醇 乙二醇 环氧乙烷灭菌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分析
7
作者 周芳冰 李杨 +1 位作者 耿爽 彭昱晖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5-19,共5页
目的考察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在两种不同材质(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输液器下配伍后的稳定性,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合理依据。方法模拟临床上的应用方法,使用0.9%氯化钠或10%葡萄糖注射液作为配... 目的考察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在两种不同材质(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输液器下配伍后的稳定性,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合理依据。方法模拟临床上的应用方法,使用0.9%氯化钠或10%葡萄糖注射液作为配伍溶剂,将其稀释成含多巴酚丁胺浓度为0.25~5.0 mg/mL的溶液,建立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有关物质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进行验证,对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的两种不同材质的给药器具进行配伍稳定性考察,同时对关键质量属性进行研究。结果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和不同配伍溶剂及不同材质输液器配伍后35 h内稳定,可用于临床应用,且配伍稳定性结果均符合本品质量标准。结论本文开发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适用于配伍稳定性检测,且本品与0.9%氯化钠溶液配伍更加稳定,TPE材质的输液器安全性优于PVC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 配伍稳定性 0.9%氯化钠注射液 输液器
下载PDF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的管理 被引量:17
8
作者 尹维佳 谭成 +2 位作者 陈敏 刘自贵 王志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目的 加强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临床使用的管理 ,确保医疗和护理安全。方法 加强采购、验收、储存、领用、发放、回收各环节的管理。结果 通过对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形成了订货索证、进货验收、用前核对、用后消毒毁形、以旧换新... 目的 加强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临床使用的管理 ,确保医疗和护理安全。方法 加强采购、验收、储存、领用、发放、回收各环节的管理。结果 通过对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形成了订货索证、进货验收、用前核对、用后消毒毁形、以旧换新的管理模式。结论 加强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临床使用管理 ,可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确保医疗和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使用 输液器 注射器 管理
下载PDF
一次性输液器对葛根素注射液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邹素兰 钱爱而 +2 位作者 王晓杰 董荩 蒋伟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64-465,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厂家的一次性输液器对葛根素注射液的吸附作用。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变化。结果 :不同厂家输液器对葛根素的吸附率均小于2 % ,对葛根素的吸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
关键词 一次性输液器 葛根素注射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吸附作用 药物浓度 血管扩张药
下载PDF
石家庄市44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一次性输液器使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改婷 孙秀梅 +2 位作者 雷琤 刘思文 刘志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6期733-737,共5页
目的 :调查石家庄市一次性输液器使用现状,为制定正确使用输液器的相关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从石家庄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11家三级甲等医院和33家二级医院)中随机抽取309个科室进行调查。结果:二级医院科室普通输... 目的 :调查石家庄市一次性输液器使用现状,为制定正确使用输液器的相关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从石家庄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11家三级甲等医院和33家二级医院)中随机抽取309个科室进行调查。结果:二级医院科室普通输液器使用率高于三级医院(P<0.05);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使用率低于三级医院(P<0.05)。二级医院在输注脂肪乳剂、化疗药物以及中药制剂时精密过滤输液器使用率低于三级医院(P<0.05)。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均约有40%的调查科室无避光输液器,只有约10%的调查科室使用不含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材质的输液器。三级医院在输注一种新药前根据说明书选择输液器的习惯或制度也好于二级医院,但均无药剂专业人员指导,存在为特殊人群输液时输液器选用不当现象。结论 :石家庄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在输液器的选择和使用上均存在一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培训与检查,确保护患双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输液器 输液器材质 静脉输液 现状调查
下载PDF
重力输液器用作泵用输液器的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正海 鲍俊成 +2 位作者 周娜 左长山 金海霞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 :评估将重力输液器用作泵用输液器的可行性。方法 :参照现行的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利用输液设备分析仪开展用量较大的4款输液泵调校前后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直接将重力输液器用作输液泵耗材,输液流速偏差较大,... 目的 :评估将重力输液器用作泵用输液器的可行性。方法 :参照现行的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利用输液设备分析仪开展用量较大的4款输液泵调校前后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直接将重力输液器用作输液泵耗材,输液流速偏差较大,而根据所用的重力输液器对输液泵进行调校后,偏差变小。结论:重力输液器用作泵用输液器会增加输液风险,须通过必要的质量检测手段,筛选比较后方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泵 输液器 评估
下载PDF
两种输液器对输液速度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月琴 姜雪莲 +2 位作者 郭金叩 孔令茹 刘风枝 《中国医疗设备》 2008年第9期92-95,共4页
通过实验,观察四种液体用普通输液器和自制匀速负压输液器在各自调控状态下,采用不同的起始速度,在3小时内输液速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普通输液器,输液速度自行变慢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输液速度控制在小于60滴/分时,变化尤为明显,但匀... 通过实验,观察四种液体用普通输液器和自制匀速负压输液器在各自调控状态下,采用不同的起始速度,在3小时内输液速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普通输液器,输液速度自行变慢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输液速度控制在小于60滴/分时,变化尤为明显,但匀速负压输液器的稳定性明显好于普通输液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输液器 匀速负压输液器 输液速度 输液治疗
下载PDF
不同孔径输液器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所致疼痛和静脉炎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詹文英 李妹清 +2 位作者 吴根英 倪新玲 张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91-92,97,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孔径的输液器输液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所致疼痛和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患者以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1(70例)、试验组2(67例)和对照组(73例),均以40滴/min的滴速静脉输注喹诺酮类抗生素,试验组1、试验组2分别采用5....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孔径的输液器输液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所致疼痛和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患者以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1(70例)、试验组2(67例)和对照组(73例),均以40滴/min的滴速静脉输注喹诺酮类抗生素,试验组1、试验组2分别采用5.0μm、3.0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对照组采用15.0μm孔径的普通输液器。观察3组输液时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3组输液滴速均达标,采用5.0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输液时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采用普通输液器输液,采用3.0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输液时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采用5.0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输液。结论采用5.0μm和3.0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均可有效地减少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但3.0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抗生素 孔径 精密输液器 疼痛 静脉炎
下载PDF
PVC输液器中环己酮和增塑剂ATBC的迁移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悦 金祥飞 +3 位作者 周新宇 陈建秋 田雨橙 沈卫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4-87,共4页
建立聚氯乙烯(PVC)输液器中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和黏合剂环己酮迁移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对输液器中ATBC和环己酮的迁移情况进行分析,考察其迁移性质。选择5种注射液,模拟临床使用条件,经聚氯乙烯(PVC)输液器输... 建立聚氯乙烯(PVC)输液器中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和黏合剂环己酮迁移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对输液器中ATBC和环己酮的迁移情况进行分析,考察其迁移性质。选择5种注射液,模拟临床使用条件,经聚氯乙烯(PVC)输液器输出后用正己烷萃取,萃取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ATBC和环己酮分别在0.1006~88.05、0.01014—8.115斗∥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各输液平均加标回收率均在95%~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9%;实验温度越高,ATBC和环己酮的迁移量越大,ATBC迁移至脂溶性输液中的量大于水溶性输液。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PVC输液器中ATBC和环己酮的迁移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器 气相色谱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环己酮 迁移
下载PDF
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钟小溱 张建平 +3 位作者 张会杰 童建东 王正霞 徐小国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11期94-96,共3页
目的:评价江苏某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0例受试者随机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江苏某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研制的避光输液器和已上市的山东某集团的避光输液器,分别评价产品的有效性和... 目的:评价江苏某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0例受试者随机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江苏某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研制的避光输液器和已上市的山东某集团的避光输液器,分别评价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使用性能和有效性指标合格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比较,均未发生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综合指标合格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江苏某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劣效于已上市的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光输液器 临床试验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四黄水蜜与喜辽妥预防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杏平 林杏 +1 位作者 钟滢 张庆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比较外敷四黄水蜜与喜辽妥预防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骨科术后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四黄水蜜(由大黄、黄芩、黄... 【目的】比较外敷四黄水蜜与喜辽妥预防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骨科术后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四黄水蜜(由大黄、黄芩、黄檗、黄连等药物组成)外敷治疗,对照组使用喜辽妥涂擦治疗,疗程7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静脉输注3 d后,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输液时局部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静脉输注7 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3 d后,四黄水蜜相对于喜辽妥能更为有效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并缓解相关疼痛,但其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黄水蜜 喜辽妥 精密输液器 Β-七叶皂苷钠 静脉炎
下载PDF
输液器污染微生物辐射抗性频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兆新 邹晓葵 +1 位作者 武久正昭 佐藤良成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7-162,共6页
从 5 6套输液器分离得到 3 0 3 2株分离菌 ,系统地研究了输液器上污染微生物的辐射抗性。用辐射处理获得了较高抗辐射的微生物 98株 ,测定了它们的辐射抗性D10 。分离菌株的D10 是在 0 8~ 4 0kGy之间 ,主要集中在 1 2~ 1 6kGy... 从 5 6套输液器分离得到 3 0 3 2株分离菌 ,系统地研究了输液器上污染微生物的辐射抗性。用辐射处理获得了较高抗辐射的微生物 98株 ,测定了它们的辐射抗性D10 。分离菌株的D10 是在 0 8~ 4 0kGy之间 ,主要集中在 1 2~ 1 6kGy。D10 ≤1 6kGy占全部污染菌的 99%。所有辐射筛选菌株是革兰氏阳性菌 ,其中 84株是Bacillussp .,1 4株是micrococcussp .。在输液器外壁获得了 1株桔红色的菌株 ,其D10 为 4 0k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器 辐射抗性 微生物 辐射灭菌
下载PDF
临床常见静脉输注用抗肿瘤药物的输液器选择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志美 郑春茂 +2 位作者 王安发 周西滢 成浩 《肿瘤药学》 CAS 2022年第3期400-408,共9页
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结合文献,对近年来包括10余种新型分子生物靶向药物在内的51种临床常见静脉输注用抗肿瘤药物的输液器选择进行总结,包括普通输液器、PVC材质输液器、精密过滤型输液器或避光输液器等,从用药安全、有效角度考虑,针对... 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结合文献,对近年来包括10余种新型分子生物靶向药物在内的51种临床常见静脉输注用抗肿瘤药物的输液器选择进行总结,包括普通输液器、PVC材质输液器、精密过滤型输液器或避光输液器等,从用药安全、有效角度考虑,针对不同药物选择适宜的输液器类型,为临床常见静脉输注用抗肿瘤药物的输液器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化疗药物 输液器
下载PDF
输液器对氨苄青霉素输液微粒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定国 梁英男 祝和中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5-16,共2页
本文采用KF-4型微粒计数器,比较两种输液器材输液微粒的影响;结果显示:具终端滤器输液器可降低原输液的微粒数,其中≥10μm、≥25μm最显著(p<0.01);开放式输液器则增加原输液的微粒数(p<0.01或p<0.... 本文采用KF-4型微粒计数器,比较两种输液器材输液微粒的影响;结果显示:具终端滤器输液器可降低原输液的微粒数,其中≥10μm、≥25μm最显著(p<0.01);开放式输液器则增加原输液的微粒数(p<0.01或p<0.05)。p<0.01附表表明,氨苄青霉素钠采用临床浓度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后,4种粒经微粒数已不符合药典[3、4]要求,这与粉针剂含有微粒相对较多有关[5]。采用FFI输液,供试品微粒数较原来有所减少,以≥10μm、≥25μm者最为显著(p<0.01),即FFI对较大微粒截留作用较好。采用OI输液,供试品微粒数较原来进一步增加(p<0.05或p<0.01),即OI可能成为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又一来源。三、讨论随着临床治疗学的迅速发展,输液日趋频繁,输液微粒的危害[6、7]逐步被认识。然而以往人们较多地关注输液自身微粒,往往忽视输液器具可能带入的微粒,事实上由输液器引入的微粒一般为非代谢性异物微粒(如纤维、粉尘、合成高分子材料等),显然它们的危害比输液自身微粒甚至严重得多[8],对此务必引起高度警惕。《中国药典》1990版及《美国药典》XXⅡ版对装量≥≥100ml注射剂中每毫升≥10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器 微粒 氨苄青霉素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输液(血)器中环己酮的残留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莉 文燕 +2 位作者 何涛 王敏珠 徐萍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81-382,385,共3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输注类医疗器械产品中粘合剂环己酮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确认.该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室温下利用蠕动泵对输液(血)器中的环己酮进行提取,提取液经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该方法简便快速,定性定量准确,环己酮浓度在... 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输注类医疗器械产品中粘合剂环己酮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确认.该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室温下利用蠕动泵对输液(血)器中的环己酮进行提取,提取液经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该方法简便快速,定性定量准确,环己酮浓度在(5.5~190.9)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0.检出限(S/N=3)为0.133μg/mL.定量下限(S/N=10)为1.33μ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99%.相对标准偏差为103%~1.98%.此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干扰少、重现性好、分离效率高,可做为一次性使用输液(血)器中环己酮的残留量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血)器 气相色谱 环己酮 粘合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