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小儿指/趾端缺损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1
作者 刘刚 左娜 +5 位作者 钱学义 刘海红 吴伟平 潘皎妮 王杨 姜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膜片治疗小儿指/趾端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例家属不同意皮瓣手术修复指/趾端缺损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清创后应用PRF膜片覆盖创面治疗,3~7 d...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膜片治疗小儿指/趾端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例家属不同意皮瓣手术修复指/趾端缺损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清创后应用PRF膜片覆盖创面治疗,3~7 d后依据情况再次行PRF治疗,促使创面愈合。记录患儿年龄、性别、清创后创面面积,统计患儿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本组10例患儿,4例经PRF治疗2次愈合,4例经PRF治疗3次愈合,2例因创面相对较大较深(达骨质),经PRF治疗3次后观察创基肉芽组织自行愈合困难,给予植皮修复。8例经PRF治疗创面愈合的患儿平均治疗时间为(19.54±5.16)d,换药次数(3.18±1.63)次,疼痛评分(3.58±2.07)分,满意度评分(8.16±2.11)分,所有家属对患儿愈合创面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PRF膜片对小儿指/趾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不易引起再损伤,患儿痛苦少,家属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趾端 缺损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小儿 疗效
下载PDF
Yamano不同分区离断再植50例
2
作者 张天琦 苗峰 +4 位作者 唐阳平 张兴奎 张桂红 潘震 韩梦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23-324,333,共3页
目的 总结手指末节离断再植的方法。方法 对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末节离断患者,根据Yamano分区,(Ⅰ区15例,Ⅱ区23例,Ⅲ区12例)给予断指再植手术。结果 再植50例,成活47例,成活率94%,术后随访7~12个月,手指及指甲外形与对侧相似... 目的 总结手指末节离断再植的方法。方法 对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末节离断患者,根据Yamano分区,(Ⅰ区15例,Ⅱ区23例,Ⅲ区12例)给予断指再植手术。结果 再植50例,成活47例,成活率94%,术后随访7~12个月,手指及指甲外形与对侧相似,两点辨别觉4~7 mm。结论影响手指再植效果的因素较多,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吻合血管质量,才能保证再植成活率;对于甲床使用7/0或8/0无创线美容缝合,可以得到更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离断 再植术 显微外科技术 甲床美容缝合
下载PDF
FROM EMG CONTROLLING TO"REGENERATED FINGER" CONTROLLING ARTIFICIAL HAND-THE RECENT ACHIEVEMENT IN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3
作者 Hu Tianpei Xu Zhengsong +2 位作者 Chee Ben Gao Zhonghua Wu Tongshen(Institute of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1997年第3期151-151,共1页
According to the sampling statistics there are over 7 millions limb disabled persons in China from several times of those in the world. For the benefit to the amputees, thousands varies kinds of commencial Products of... According to the sampling statistics there are over 7 millions limb disabled persons in China from several times of those in the world. For the benefit to the amputees, thousands varies kinds of commencial Products of artificial hands, by scientific promotion have ben developed in the recent half century. Among those products the EMG controlling artificial upper limb brings the hope to the amputees. The later are now used widely form the earlest one in 1948.In 1978,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began to study and develop the EMG controlling artificial band mounted to amputes over thousand disabled during a couple of recent decades.The risidual muscles of an amputee are the signal source of the artificial hand controlled by EMG. The evoked EMG which can transmit the brain moving 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bioelectricities from human body. The EMG signal, accumulated at skin surface with surface electrodes, passing through filtering and amplifying circuits controls the movement-this is the main principle of EMG controlling artificial hand.But, owing to the weakness of EMG (μv) and a group of muscles information plus the strong turbulence of electric field (v), the integrated EMG can’t completely reflect the brain moving act and will influence the accuracy of EMG-hand, especially those of the multi-multi-degree of freedom.In 1978, only 57% of the controlling aaccuracy of artificial hand with 3-degree of freedom could be reached by the Herbert’s research. In 80’s, the controlling accuracy raised up to 72% by Denning’s new method. Up to now, the accuracy is still not ideal, eventhrogh the Hi-tech of using pattern-recognitionand artincial neuro-net work. The electronic artificial hand will be considered successful and practical only with the moving accuracy more than 95%.Some research by using implant electrode for detecting the neuro-information or EEG controllingmethod met also dimculties for raising the accuracy of artificial hand.For breaking througll the threshold of accuracy limit, the EMG method as mentioned above must bechanged entirely, A newest creative research work on the electronic artificial hand controlled by a "regenerated finger" made by transplanting a toe to the stump is developing in Shanghai Jiao TongUniversity, which is without precedent in the world.The first experimental amputee using "regenerated finger’ to control an electronic artificial forearm with 3-degree of freedom reaches 100% accuracy of movements (i.e. no error within 100 tests).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use of a "regenerated finger" as a controlling signal command makes it possible to use the electronic artificeal hand with multi-degree of freedom without error Thecombining medical science with engineering in the area of designing an electronic artifical upper limb.Acknowledgement: The authors extend their hearty thanks to the famous academician Dr.Chen Zhongwei (Zhong-Sen Hospital) for their creative effort and successful micro-surgical operation for transplanting toe to stump of an amputee, also to the China Science Foundation for supporting. us the fund to develop this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e to stump regenerated finger Electronic artificial HAND EMG controlling artifical HAND
下载PDF
显微精细修复结合微型锚钉对WehbeⅠa、Ⅰb型锤状指患者关节功能、炎性介质和并发症影响
4
作者 王清涛 高新梅 +4 位作者 王宝石 李广章 李岩 韩旭 刘小坡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显微精细修复结合微型锚钉对WehbeⅠa、Ⅰb型锤状指患者关节功能、炎性介质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WehbeⅠa、Ⅰb型锤状指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2组。研究... 目的 探讨显微精细修复结合微型锚钉对WehbeⅠa、Ⅰb型锤状指患者关节功能、炎性介质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WehbeⅠa、Ⅰb型锤状指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2组。研究组采用显微精细修复结合微型锚钉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联合肌腱缝合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3个月关节功能和远侧指间关节(DIP)活动功能,术前和术后7 d炎性介质,以及术后2周伤口愈合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研究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DIP活动度和屈曲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7 d,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β和C反应蛋白2组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周,2组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后3个月内,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显微精细修复结合微型锚钉治疗WehbeⅠa、Ⅰb型锤状指患者可改善关节功能和DIP活动功能,降低炎性介质水平,促进患者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显微精细修复 微型锚钉 关节功能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β C反应蛋白 并发症
下载PDF
游离■甲瓣在拇、示指指端缺损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小智 张晓童 +4 位作者 宋坤修 马丙栋 赵多伟 张月恒 徐倩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探讨游离■甲瓣技术在拇、示指指端再造中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2018年8月-2020年9月,对10例10指(6例拇指、4例示指)末节软组织伴甲床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甲瓣进行移植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全厚皮取皮植皮覆盖创面。术后对... 目的 探讨游离■甲瓣技术在拇、示指指端再造中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2018年8月-2020年9月,对10例10指(6例拇指、4例示指)末节软组织伴甲床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甲瓣进行移植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全厚皮取皮植皮覆盖创面。术后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甲瓣均成活,伤口愈合良好。其中2例术中出现动脉危象,通过提高室温、局部给予罂粟碱及利多卡因注射液后症状改善。随访时间为5~15个月,患者对再造手指的质地和外观满意。结论 对于拇指及示指的指端再造,■甲瓣的移植修复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手指功能,并且在外形、耐磨性上满足患者需求,是目前最佳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瓣 足趾移植 指端缺损 手指再造
下载PDF
广东地区青年指长比、趾长比双因素与体能的相关性
6
作者 徐子凯 李梓诚 +4 位作者 房旭 张黎 苏伟文 蔡晓萍 薛振华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 :综合指长比和趾长比双因素探讨广东地区青年个体指趾发育与各项体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收集广东地区青年个体的相关信息以及测量其手指足趾长度,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体左手2D︰4D与左... 目的 :综合指长比和趾长比双因素探讨广东地区青年个体指趾发育与各项体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收集广东地区青年个体的相关信息以及测量其手指足趾长度,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体左手2D︰4D与左足1T︰2T、总体右手2D︰4D与右足1T︰2T、总体2D︰4D与1T︰2T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男性群体中,未检出任何指长比与趾长比之间具有相关性;女性右手2D︰4D与右足1T︰2T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他指长比与趾长比不存在相关性;男性2D︰4D和女性2D︰4D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男性1T︰2T与女性1T︰2T之间具有显著差异;50 m成绩中,各组成绩由高到低排列为:示指优势组(LD)且第1趾优势组(LT)群体>指等类组(DD)且趾优势组(TT)群体>LD且第2趾优势组(ST)群体>无名指优势组(SD)且LT群体>SD且ST群体;男性各组之间1 000 m成绩、引体向上成绩、女性各组之间800 m成绩、仰卧起坐成绩均未检出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 :人体的手指和足趾之间发育具有相关性,同时由于受性激素的影响,手指指长比2D︰4D和足趾趾长比1T︰2T均具有性别差异。2D︰4D小同时1T︰2T小的群体在速度、力量、爆发力等各方面的运动能力更加具有优势,而随着2D︰4D越来越大或1T︰2T越来越大的群体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会逐渐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长比 趾长比 双因素 体能 相关性
下载PDF
广东地区青年指(趾)长与BMI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苏伟文 张黎 +2 位作者 王嘉俊 房旭 徐子凯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青年指(趾)长与身高质量指数(BMI指数)的相关性,更深入认识骨骼发育与人体BMI的关系,为探究BMI与重大疾病相关性奠定基础。方法随机抽取年龄19~22周岁的在读大学生(均来自广东药科大学)共300名,其中男性150名,女性150...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青年指(趾)长与身高质量指数(BMI指数)的相关性,更深入认识骨骼发育与人体BMI的关系,为探究BMI与重大疾病相关性奠定基础。方法随机抽取年龄19~22周岁的在读大学生(均来自广东药科大学)共300名,其中男性150名,女性150名。在知情同意条件下,用游标卡尺在手掌侧测量,分别测量双手第2指指长(2D),第4指指长(4D),双足第1趾趾长(1T),双足第2趾趾长(2T),并对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根据BMI计算公式计算出BMI值。应用在SPSS 25.0中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2D、4D与BMI呈正相关(P<0.01);总体左右指长与BMI呈正相关(P<0.01);总体BMI各分组间2D、4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2D、4D越大,则BMI值越高。结论人的指(趾)长及与BMI水平相关。2D、4D越大的个体,BMI也就越高,未来罹患因肥胖引起慢性病的可能性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长 趾长 身高质量指数 青年 广东地区
下载PDF
[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手指远节指腹缺损
8
作者 李海建 李甲 +3 位作者 王大伟 郑大伟 朱辉 赵春旭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674-676,共3页
目的 探讨[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手指远节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11例手指远节指腹缺损患者。指腹缺损面积2.0 cm×1.0 cm~4.0 cm×1.8 cm。切取皮瓣面积2.2 cm... 目的 探讨[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手指远节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11例手指远节指腹缺损患者。指腹缺损面积2.0 cm×1.0 cm~4.0 cm×1.8 cm。切取皮瓣面积2.2 cm×1.2 cm~4.5 cm×2.2 cm。结果 皮瓣均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末次随访时,指腹皮瓣颜色红润,张力正常,外形饱满,有指螺纹,指腹两点辨别觉9~16 mm,皮瓣与患指皮肤缝合处瘢痕不明显,外形接近正常手指。[足母]趾供区一期缝合,其中2例皮瓣切取宽度>1.5 cm,缝合后张力过大,局部产生张力性水疱,拆除部分缝线后换药愈合,其余患者切口无红肿、破溃,愈合良好,无瘢痕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步行均无异常。结论 采用[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手指远节指腹缺损,能重建感觉,很好地恢复患指的外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节指腹缺损 [足母]趾腓侧 游离皮瓣 指压力套
下载PDF
[母]甲瓣供区处理10例
9
作者 吴凡 刘宏君 +4 位作者 张乃臣 张文忠 王天亮 袁超群 陆一鸣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00-201,250,共3页
目的 探讨[母]甲瓣切取术后供区遗留创面更好的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第2趾侧方邻趾皮瓣覆盖[母]甲瓣切取后甲床下外露趾骨,其余部位予以植皮,解决甲床下方趾骨植皮容易坏死的问题,同时降低手术风险。结果 临床处理[母]甲瓣切取后创... 目的 探讨[母]甲瓣切取术后供区遗留创面更好的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第2趾侧方邻趾皮瓣覆盖[母]甲瓣切取后甲床下外露趾骨,其余部位予以植皮,解决甲床下方趾骨植皮容易坏死的问题,同时降低手术风险。结果 临床处理[母]甲瓣切取后创面10例,创面均一期愈合,且耐磨,不妨碍行走。外观良好,供区损伤较小。结论 该术式为[母]甲瓣切取术后遗留创面处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趾 外科皮瓣 移植 [母]甲瓣供区
下载PDF
应用趾腓侧皮瓣携带部分末节趾骨及甲床全形再造手指末节缺损
10
作者 王振楠 唐阳平 +2 位作者 董中洋 李文涛 张桂红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07-509,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趾腓侧游离皮瓣携带部分末节趾骨及甲床全形再造手指末节缺损,恢复手指外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11月-2022年8月,切取趾腓侧游离皮瓣携带部分末节趾骨及甲床全形再造手指末节8例,供区人工真皮覆盖,术后常规抗炎、抗凝... 目的 探讨应用趾腓侧游离皮瓣携带部分末节趾骨及甲床全形再造手指末节缺损,恢复手指外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11月-2022年8月,切取趾腓侧游离皮瓣携带部分末节趾骨及甲床全形再造手指末节8例,供区人工真皮覆盖,术后常规抗炎、抗凝、预防痉挛治疗,石膏固定4周,拆线后开始功能训练,并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所有再造指体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再造指外形接近正常指,质地良好,感觉得到部分恢复,指体两点辨别觉6~10 mm,供区仅残留部分瘢痕,无麻木、疼痛不适。结论 趾腓侧游离皮瓣携带部分末节趾骨及甲床全形再造末节指体,外形接近正常手指,感知觉恢复尚可,供区可使用人工真皮覆盖,愈合良好,此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腓侧皮瓣 携带趾骨及甲床 全形再造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指、趾甲复合瓣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5
11
作者 徐达传 钟世镇 +2 位作者 何尚宽 蔡锦方 赵志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5,60-61,共4页
在77只(足40,手37)标本上观察了指、趾甲及其周围组织的血供规律。甲床根部的血供来自指、趾两侧的动脉(指固有动脉或趾底动脉)横行吻合支形成的动脉弓的分支;甲床两侧血供来自指固有动脉或趾底动脉甲床支。血管进入甲床后互相吻合形成... 在77只(足40,手37)标本上观察了指、趾甲及其周围组织的血供规律。甲床根部的血供来自指、趾两侧的动脉(指固有动脉或趾底动脉)横行吻合支形成的动脉弓的分支;甲床两侧血供来自指固有动脉或趾底动脉甲床支。血管进入甲床后互相吻合形成稠密的血管网。根据解剖学观察,建议临床可有选择地开展吻合血管的术式。指甲床血管较趾甲床血管要粗,这可能是指甲生长较快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甲 趾甲 血管 复合瓣移植 解剖学
下载PDF
踇甲皮瓣供趾胫侧保留皮瓣的坏死原因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岚 侯明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口止母甲皮瓣供趾的胫侧保留皮瓣坏死原因。方法1982年6月~1997年12月对267例277侧手指缺失患者采用口止母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按整形外科皮瓣设计原则,设计口止母趾胫侧舌状皮瓣的基部在左足10~6点,... 目的探讨口止母甲皮瓣供趾的胫侧保留皮瓣坏死原因。方法1982年6月~1997年12月对267例277侧手指缺失患者采用口止母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按整形外科皮瓣设计原则,设计口止母趾胫侧舌状皮瓣的基部在左足10~6点,右足2~6点,宽度为1.0~1.5cm,内含支配趾骨、关节等组织的血管与神经,保留骨膜。结果术后胫侧保留皮瓣坏死13侧,坏死率为4.69%,供皮瓣区植皮坏死78侧,坏死率为28.1%,大部分经换药后愈合,37侧再植皮后愈合。第1跖背动脉(FDMA)Ⅰ、Ⅱ及Ⅲ型口止母甲皮瓣切取后,发生胫侧保留皮瓣坏死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78例,随访时间为5个月~16年,发现胫侧舌状皮瓣增生,扩大到整个口止母趾跖侧负重面。结论胫侧保留皮瓣坏死与FDMA类型无关,而与皮瓣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缺失 拇甲皮瓣 坏死 皮肤移植 修复
下载PDF
趾端骨软组织矫形术在顽固性嵌甲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进 洪光祥 +2 位作者 陈振兵 翁雨雄 王发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82-984,共3页
目的探讨趾端骨、软组织矫形术治疗顽固性嵌甲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10月-2006年5月,收治顽固性晦趾嵌甲患者31例38趾,采用白行设计的趾端骨、软组织矫形术治疗。男23例27趾,女8例11趾。年龄12~28岁,平均17.5岁。病程2年1个月~1... 目的探讨趾端骨、软组织矫形术治疗顽固性嵌甲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10月-2006年5月,收治顽固性晦趾嵌甲患者31例38趾,采用白行设计的趾端骨、软组织矫形术治疗。男23例27趾,女8例11趾。年龄12~28岁,平均17.5岁。病程2年1个月~14年,平均31.6个月。均经5~9次拔甲治疗。合并甲沟炎急性期14例18趾,甲沟炎慢性期17例20趾。选取同期收治足部疾病但晦趾完整38例患者作对照。测量患者甲沟深度及摄X线片,测量爪粗隆上翘比例r值。结果患者甲沟深度及r值分别为2.87±0.31mm及0.149±0、013,与对照组1、06±0.10mm及0.060±k0.01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0例37趾伤口I期愈合,1例1趾伤口延迟愈合。29例36趾获随访8~29个月,平均21个月。趾端外形良好,无复发或再次手术。结论(足母)趾末节趾骨爪粗隆上翘、甲沟肥大变深是(足母)嵌甲重要的解剖学病因,采用趾端骨软组织矫形术是根治顽固性嵌甲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趾 顽固性嵌甲 手术
下载PDF
小儿外感热病154例指纹与甲皱微循环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湘屏 邢向晖 +4 位作者 董锡华 张英荣 刘昭强 姚爱荣 罗英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551-552,共2页
本研究采用计量医学方法,观察小儿指纹与甲皱微循环的关系。结果表明,热病患儿体温升高时,皮温降低,指纹浮露下降,部位延伸和颜色加深,同时甲皱微循环发生相关变化,其中管襻开放数减少,管襻长度变短对指纹影响最明显。
关键词 外感病 发热 指纹 甲皱微循环
下载PDF
足趾移植再造部分手指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被引量:32
15
作者 康庆林 张春才 许硕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足趾再造部分手指外形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通过对 2 8例39指再造指的手术经验和足趾与手指的比较解剖 ,对足趾移植再造部分手指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以及“驼背”畸形预防进行分析 ,并探讨改... 目的 :探讨影响足趾再造部分手指外形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通过对 2 8例39指再造指的手术经验和足趾与手指的比较解剖 ,对足趾移植再造部分手指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以及“驼背”畸形预防进行分析 ,并探讨改善再造指外形的整形方法和促进其感觉恢复的手段。结果 :足趾移植再造部分手指适合远侧指间关节以远的急诊毁损伤 ,供趾选择应按照优势侧动脉相吻合的原则。在骨关节重建时 ,应注重近侧指间关节的保留和重建 ,将趾短伸腱与受区侧腱束吻接有助于预防再造指“驼背”畸形。对供趾趾腹和趾根跖侧整形 ,可使再造指获得逼真的外形。术后感觉再教育是促进再造指感觉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结论 :足趾移植再造部分手指单纯追求成活并不困难 ,但是要想获得优良的外观和功能 ,必须对诸多相关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趾移植 手指再造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吻合趾—指血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及急诊拇、手指再造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永清 李主一 +3 位作者 李其训 李军 高田军 张云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为改进急诊拇、手指部分缺损的再造方法,缩短手术时间。方法:根据第2足趾及拇、手指的血管、神经分布的解剖学规律。1993年3月至1995年7月,利用第2足趾,采用吻合趾—指血管的方法急诊再造拇、手指12例12指。... 目的:为改进急诊拇、手指部分缺损的再造方法,缩短手术时间。方法:根据第2足趾及拇、手指的血管、神经分布的解剖学规律。1993年3月至1995年7月,利用第2足趾,采用吻合趾—指血管的方法急诊再造拇、手指12例12指。结果:再造拇、手指全部成活,恢复了拇、手指对掌及捏握功能,病人自觉满意。结论:第2足趾及拇、手指血管、神经解剖恒定,远侧指(趾)间关节以近的指固有动脉、趾底动脉及指(趾)背静脉口径在0.5mm以上,完全可以吻合。急诊再造适合于:局部污染不重,无广泛严重挫伤的拇指Ⅲ度以内缺损及近侧指关节以远的手指缺损,手指近节远端的缺损也可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趾 急诊 拇指再造 手指再造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指(趾)纤维骨性假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志 安晓静 +4 位作者 石群立 陶自坚 马恒辉 章如松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指(趾)纤维骨性假瘤(fibroosseous pseudotumor,FP)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指(趾)FP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结果9例FP男女比为7∶2,平均年龄为24.8岁,部位分别为指2例、掌2例、... 目的探讨指(趾)纤维骨性假瘤(fibroosseous pseudotumor,FP)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指(趾)FP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结果9例FP男女比为7∶2,平均年龄为24.8岁,部位分别为指2例、掌2例、趾3例和足跟2例。临床上以局部肿胀或肿块伴疼痛为主。镜检:病变主要由增生的梭形细胞及散在的不规则骨组织构成且伴间质胶原化。梭形细胞形态较温和,偶见核分裂象。其中2例梭形细胞丰富,细胞肥胖,轻度异型性,核较大,卵圆形或梭形,见较多核分裂象。免疫表型:梭形细胞及骨母细胞表达vimentin,Ki-67<1%+,α-SMA、actin、S-100、desmin、CK和EMA均阴性。9例FP患者术后随访,一般情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指(趾)FP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指(趾)的良性增生性病变。熟悉F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避免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肿瘤 趾肿瘤 纤维骨性假瘤 诊断 病理学
下载PDF
甲床扩大术的解剖基础及在指端横断性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文庆 王利 +4 位作者 杨涛 朱小弟 陈传煌 王文胜 欧迪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9-330,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甲床部分缺失的指端横断性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16例指端横断性缺损,以甲床扩大延长术结合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平均面积约1.5cm×1.0cm。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5个月。修复... 目的:介绍一种甲床部分缺失的指端横断性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16例指端横断性缺损,以甲床扩大延长术结合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平均面积约1.5cm×1.0cm。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5个月。修复后的指端外观良好,质地柔软,手指无明显触痛,活动功能正常。术后指甲平均延长3.5mm。其中指甲与甲床完全附着12例,附着3/4的4例。结论:甲床扩大延长术结合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手术简单,指甲美观,是重建指端外形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床扩大术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指甲
下载PDF
双足第2趾皮瓣瓦合修复手指Ⅰ度脱套伤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天亮 巨积辉 +4 位作者 赵强 李建宁 程贺云 王强 侯瑞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索游离足第2趾甲背皮瓣联合对侧第2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单手指I度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我科采用游离足第2趾甲背皮瓣联合对侧第2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单手指Ⅰ度脱套伤13例13指,并进行了随访。结果本组13例1... 目的探索游离足第2趾甲背皮瓣联合对侧第2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单手指I度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我科采用游离足第2趾甲背皮瓣联合对侧第2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单手指Ⅰ度脱套伤13例13指,并进行了随访。结果本组13例13指移植瓦合的皮瓣全部成活,经过6-24月随访,皮瓣颜色与正常手指相同,皮瓣无明显萎缩及色素沉着,除1例外形欠佳外,其余12例外形美观,13例指甲均生长良好,感觉恢复2-PD 6-10 mm,术后经理疗和功能锻炼,远指间关节伸屈活动良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指,良4指,可1指,优良率为92.3%,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无瘢痕挛缩,无破溃,足趾无垂趾畸形,足部活动无影响。结论游离足第2趾甲背皮瓣瓦合对侧足第2趾胫侧皮瓣是修复单手指I°脱套伤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套伤 外科皮瓣
下载PDF
e-Flow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指、趾端微循环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方 赵宝珍 +1 位作者 张会萍 柳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研究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糖尿病患者手指、足趾端微循环状态。方法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e-Flow成像显示末节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获得多普勒指标;用血管... 目的研究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糖尿病患者手指、足趾端微循环状态。方法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e-Flow成像显示末节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获得多普勒指标;用血管像素比估算血管数量。结果①大部分的指、趾甲床动脉走行方向与手指、足趾平行,纵行的动脉间有横行的动脉支穿插吻合。②糖尿病Ⅱ、Ⅲ组末节指、趾腹和甲床内微小动脉稀少,血流频谱呈高阻波形。③糖尿病Ⅰ组指/趾甲床动脉和趾腹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EDV)低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P<0.05/P<0.01);趾甲床动脉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对照组(P<0.05);④糖尿病Ⅱ、Ⅲ组指、趾甲床动脉及趾/指腹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EDV、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对照组(P<0.01/P<0.05);RI高于对照组(P<0.01);⑤糖尿病各组及对照组趾甲床动脉/趾腹动脉PSV、EDV、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同组手指相同指标P<0.01;RI高于同组手指相同指标P<0.05/P<0.01。结论糖尿病早期(病程5年内)即可出现指、趾端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晚期血管数量减少。肢端末梢微血管受损早于肢端缺血症状的出现。趾端血管损害出现较指端更早,程度更重。e-Flow可作为评价肢端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low成像 超声检查 糖尿病 手指及足趾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