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谢胜 欧阳波 +10 位作者 韦金秀 周晓玲 张越 侯秋科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蒋应玲 徐宏 刘园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酸反流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酸反流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随访6个月时LES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24 h食管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ESP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LE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通过改善LESP减少食管酸反流,且LESP改善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酸反流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大鼠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谢胜 梁梦月 +11 位作者 刘园园 陈家坤 陈广文 刘祖露 李蕾 罗莉川 刘礼剑 黄晓燕 杨成宁 廖婷 侯秋科 皮持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67-2571,I0001,I0002,共7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任督二脉皮温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任督二脉皮温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用贲门钢圈固定法建立GERD大鼠模型。治疗组予以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灌胃,连续14 d。治疗第1、7、14天检测大鼠任督二脉均温及穴位皮温变化。结果:①任督二脉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皮温检测: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中脘穴、关元穴皮温明显升高(P〈0.05),其余4穴皮温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穴位皮温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除命门穴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5穴皮温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各穴位皮温均明显升高(P〈0.05)。②任督二脉红外热均温检测: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任脉均温明显升高(P〈0.05),督脉均温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任、督脉均温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任脉均温、督脉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的任、督脉均温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任督二脉皮温的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相关,GERD大鼠任督二脉穴位皮温较正常大鼠低,背俞指针疗法可提高任督二脉皮温,提示背俞指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任督二脉经气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背俞指针疗法 任督二脉 红外热成像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1
3
作者 谢胜 侯秋科 +9 位作者 韦金秀 周晓玲 张越 刘园园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蒋应玲 徐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575-2577,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停治疗后半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 d、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停治疗后半年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任督二脉经气交会有利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改善;背俞指针疗法利于肝胆之气条达,肝升脾升,胆降胃降,达到改善脾胃的升降;该疗法通过膀胱之"俞"调"肝胆之枢"达到"以俞调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任督二脉 肝胆枢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模型大鼠ICC超微结构影响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谢胜 李建锋 +7 位作者 刘园园 刘礼剑 黄晓燕 陈广文 谭金晶 李娟 陈家坤 梁梦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9-661,697,共4页
ICC作为胃肠道运动的起搏器和调节者,在胃肠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其他细胞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故ICC数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势必会影响胃食管的运动功能。背俞指针疗法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 ICC作为胃肠道运动的起搏器和调节者,在胃肠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其他细胞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故ICC数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势必会影响胃食管的运动功能。背俞指针疗法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背俞指针疗法可改善GERD模型大鼠ICC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而维持ICC的完整性而发挥起搏功能,从而促进胃肠动力起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故基于'以俞调枢'与'以枢调枢'理论,探讨GERD模型大鼠ICC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与背俞指针疗法之间的相关性,以阐释GERD经络-细胞相关病机之本质,为该疗法在GERD等功能性胃肠病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ICC 以俞调枢 以枢调枢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3
5
作者 谢胜 张越 +9 位作者 周晓玲 税典奎 侯秋科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蒋应玲 徐宏 刘园园 韦金秀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患者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患者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电图的分析,评价背俞指针疗法对胃电节律的影响;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主频率、主导功率均较治疗前增高显著(P<0.01),有统计学差异;节律紊乱系数均较前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则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第14天与第7天相比任脉穴位皮温下降明显(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提高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可增强胃主频率、主导功率,减少胃电的紊乱系数;这一作用考虑与背俞指针治疗改善任督二脉交会,改善脾胃、肝胆枢机,补元气、泻阴火促进胃动力进而改善胃电生理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胃电图 元气亏虚 任督二脉
下载PDF
背俞指食针疗法对GERD伴心理、睡眠障碍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晓玲 谢胜 +7 位作者 侯秋科 韦金秀 张越 刘园园 税典奎 梁谊深 徐宏 颜春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症状,特别是心理、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并... 目的: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症状,特别是心理、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并统计分析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的变化,评价背俞指针疗法对以上症状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结束后半年胸骨后烧辣烧心感频率、胸骨后烧辣烧心感程度、胸口痛频率、胸口痛程度、口中酸/苦味频率、口中酸/苦味程度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通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改善任督二脉经气之交会,调节脾胃之枢升降,肝肺之枢疏泄,心肾之枢交泰,达到"以俞调枢"之作用。研究发现:该疗法对GERD症状及心理、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源于温补三焦相火,提示三焦相火虚衰是GERD的根本脏腑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三焦相火 心理睡眠障碍
下载PDF
针刺四渎穴、合谷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熙 牛红月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针刺四渎穴、合谷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6例中风后手指拘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针刺四渎穴、合谷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两... 目的:针刺四渎穴、合谷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6例中风后手指拘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针刺四渎穴、合谷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手指痉挛分级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手功能评定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四渎穴、合谷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能较好地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与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风 手指拘挛 四渎穴 合谷穴
下载PDF
穴位指压推拿治疗腰腿痛的镇痛疗效观察与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姜宏 杨志良 《颈腰痛杂志》 1994年第1期9-12,共4页
观察分析了指压推拿委中承山等穴位治疗177例腰腿痛患者的镇痛治疗效果,并分组作了指压前后血流图、微循环、心功能、诱发电位的动态测试.结果显示,穴位指压推拿治疗腰腿痛的镇痛有效率为83.61%;但影响因素较多.其镇痛机... 观察分析了指压推拿委中承山等穴位治疗177例腰腿痛患者的镇痛治疗效果,并分组作了指压前后血流图、微循环、心功能、诱发电位的动态测试.结果显示,穴位指压推拿治疗腰腿痛的镇痛有效率为83.61%;但影响因素较多.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改善病痛部位的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 腰腿痛 穴位按压疗法
下载PDF
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范振林 姜慧强 魏卓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2期83-84,共2页
目的:研究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病推拿治疗,治疗组给予经筋结点穴位进行手指点穴治疗,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研究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病推拿治疗,治疗组给予经筋结点穴位进行手指点穴治疗,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指点穴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较采用颈椎病推拿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结点 手指点穴 神经根型 颈椎病
下载PDF
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扬 姜慧强 范振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2期11-11,13,共2页
对颈椎病的研究有重大现实意义,颈椎病的现代认识已开始重视经筋的作用,由传统认识的"重视骨性改变"转向"筋骨改变并重"。笔者将从经筋与颈椎病的关系、手指点穴的操作方法以及针对经筋结点进行手指点穴治疗的优势... 对颈椎病的研究有重大现实意义,颈椎病的现代认识已开始重视经筋的作用,由传统认识的"重视骨性改变"转向"筋骨改变并重"。笔者将从经筋与颈椎病的关系、手指点穴的操作方法以及针对经筋结点进行手指点穴治疗的优势等方面加以综述,说明此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指导临床应用,减轻患者痛苦及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结点 手指点穴 颈椎病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大鼠胃起搏区MLCK及P_(MLC20)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美祯 谭金晶 +7 位作者 宋庆增 刘礼剑 韦金秀 周晓玲 黎丽群 岑前丽 李建锋 谢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69-1773,共5页
目的: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食管黏膜及胃起搏区组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调节性轻链(phosphorylation 20kD Myosin light chain pho... 目的: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食管黏膜及胃起搏区组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调节性轻链(phosphorylation 20kD 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orylation,P_(MLC20))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和指针组,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中下段组织的病理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LCK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MLCK、P_(MLC20)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食管鳞状上皮基底细胞中度增生,基底细胞层增厚,固有层乳头延长,固有层内炎细胞浸润,细胞间隙增宽;与模型组比较,指针组和西药组食管黏膜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模型组MLCK mRNA、蛋白及P_(MLC20)表达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指针组MLCK mRNA、蛋白及P_(MLC20)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且指针组MLCK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但MLC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GERD的发病与胃起搏区组织的MLCK mRNA、蛋白及P_(MLC20)表达降低有关,背俞指针疗法治疗GERD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MLCK mRNA、蛋白及P_(MLC2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磷酸化肌球蛋白调节性轻链
下载PDF
针刺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弹响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饶康怡 肖慧玲 +2 位作者 陈俊琦 林仁勇 黄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13期1569-1570,157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弹响指患者均接受针刺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27例患者治愈9例,总有效率为100%;27例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分级指数感觉分、情绪分和...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弹响指患者均接受针刺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27例患者治愈9例,总有效率为100%;27例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分级指数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及VAS评分和PPI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穴位按摩配合针刺能够明显缓解弹响指患者患指的疼痛症状,能帮助手指肌腱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响指 穴位按摩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穴位指针疗法在辅助躯体化障碍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寿月儿 占建华 +2 位作者 曹世林 董盈莹 钱建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4期72-75,79,共5页
目的分析穴位指针疗法在躯体化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5例躯体化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采用西酞普兰联合穴位指针疗法,B组西酞普兰起效后联合穴位指针疗法,C组单用西酞... 目的分析穴位指针疗法在躯体化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5例躯体化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采用西酞普兰联合穴位指针疗法,B组西酞普兰起效后联合穴位指针疗法,C组单用西酞普兰,评价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均较C组好;不同时期三组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三组治疗前躯体化因子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2周末三组躯体化因子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6周末及8周末A、B两组评分优于C组,且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A组与B组仅治疗2周末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抑郁量表评分有差异;治疗2周末、6周末、8周末A、B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三组椎体外系反应、嗜睡与困倦、出汗增多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躯体化障碍患者辅以穴位指针疗法能改善其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指针 躯体化障碍
下载PDF
论窦汉卿的针灸学术特色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诗颖 高希言 《河南中医》 2020年第8期1270-1273,共4页
窦汉卿著有《针经指南》《标幽赋》《流注指要赋》《指迷赋》《铜人针经密语》等,其重视毫针的应用及双手进针,不仅补充了《黄帝内经》中得气的涵义,还说明了针灸治神的重要性,提倡用八脉交会穴,创立了动、退、搓、进、盘、摇、弹、捻... 窦汉卿著有《针经指南》《标幽赋》《流注指要赋》《指迷赋》《铜人针经密语》等,其重视毫针的应用及双手进针,不仅补充了《黄帝内经》中得气的涵义,还说明了针灸治神的重要性,提倡用八脉交会穴,创立了动、退、搓、进、盘、摇、弹、捻、循、扪、摄、按、爪、切十四个手指补泻法,丰富了针刺治病的手法,对后世学习针灸,运用针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汉卿 针灸疗法 《针经指南》 八脉交会穴 毫针 治神 手指补泻法
下载PDF
意气针法配合后溪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验案一则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春燕 赵淑华 +1 位作者 李利 李文龙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6期135-136,共2页
中风后手指拘挛是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之一,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损害。总结了赵淑华运用意气针法配合后溪穴治疗中风后手指痉挛的经验,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手指痉挛 意气针法 后溪穴
下载PDF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学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松元 沈澍农 《河南中医》 2021年第3期328-331,共4页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主要包括歌赋44首、论5篇、图片38幅,内容涵盖经络穴位、针法禁忌、治则治法、子午流注、脏腑等多方面,对于针灸的基础理论、针法操作及临床应用均有详细论述。该书除常见的针灸操作手法、取穴配穴手法之外,还提及...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主要包括歌赋44首、论5篇、图片38幅,内容涵盖经络穴位、针法禁忌、治则治法、子午流注、脏腑等多方面,对于针灸的基础理论、针法操作及临床应用均有详细论述。该书除常见的针灸操作手法、取穴配穴手法之外,还提及不常见的担截法。该书重视理论基础、补泻手法及行针先后顺序,临证时选穴配穴灵活巧妙,善于运用子午流注法,强调针灸禁忌,安全谨慎。书中所载"担截法"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探讨,所绘图像也有深入研究的空间,所述针法对临床与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针灸禁忌的相关内容对医者有一定警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拦江赋》 担截法 补泻手法 子午流注法
下载PDF
背俞指针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农美蓉 郭娟 +1 位作者 卢茵 陈东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1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背俞指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108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失访6例,最终观察组50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背俞指针护理。测... 目的探讨背俞指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108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失访6例,最终观察组50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背俞指针护理。测定2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2组干预前后COPD评估测试(CAT)量表评分变化及2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结果干预后2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均有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的(P<0.05或P<0.01)。干预后,2组CAT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年内观察组平均急性加重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指针护理可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且方法简单易操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功能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基于象思维分析背俞指针疗法
18
作者 彭柳莹 谢胜 +4 位作者 张丽敏 刘园园 蒋中原 卢文生 李刚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6期163-166,共4页
从象思维角度,对背俞指针疗法的藏象理论构建、手法之象、节奏频次之象及四时之象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将红外热像技术与五运六气理论相融合,通过象思维指导的背俞指针疗法,发现契合当下的运气格局的“开穴”方式,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 从象思维角度,对背俞指针疗法的藏象理论构建、手法之象、节奏频次之象及四时之象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将红外热像技术与五运六气理论相融合,通过象思维指导的背俞指针疗法,发现契合当下的运气格局的“开穴”方式,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明显疗效。“以象补藏”的“五行藏象中医外治疗法”为中医非药物疗法的运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象思维 五运六气 红外热成像 开穴 以象补藏 五行藏象疗法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谢胜 韦金秀 +5 位作者 周晓玲 张越 侯秋科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97-2799,共3页
目的分析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变化特点,探讨其对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86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43例予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43例予兰索拉唑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治疗;检测不同时... 目的分析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变化特点,探讨其对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86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43例予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43例予兰索拉唑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治疗;检测不同时间点命门、至阳、大椎、膻中、中脘及关元穴位皮温。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侧重于提高督脉穴位皮温(P<0.05);同时对任脉的穴位皮温有先升后降之趋势。对照组偏重于降低任督脉的穴位皮温(P<0.05),特别是对任脉的穴位皮温降低幅度较大。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在基础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治疗后可使穴位皮温降低(P<0.05);在基础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治疗后可使穴位皮温升高(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对任督二脉皮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还可使激发任督二脉红外辐射轨迹,并使其变得更加连续、清晰。该疗法通过改善任督二脉经气交会而对穴位皮温产生双向的调节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任督二脉 穴位皮温
原文传递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酸反流的影响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2
20
作者 谢胜 韦金秀 +9 位作者 周晓玲 张越 侯秋科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蒋应玲 徐宏 刘园园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酸反流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120例GERD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酸反流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120例GERD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这3个反映酸反流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24h食管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14天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酸反流有改善作用,可改善任督二脉经气交会失衡,任督二脉经气交会的改善有助于减少酸反流。本研究初步证明"任督二脉交会失衡是GERD发病的经络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背俞指针疗法 酸反流 任督二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