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e of the Upper Mantle and Transition Zone Beneath the South China Block Imaged by Finite Frequency Tomography 被引量:9
1
作者 SUN Ya LIU Jianxin +3 位作者 TANG Youcai CHEN Jiawei ZHOU Keping CHEN B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637-1652,共16页
We applied the finite frequency tomography method to S wave data recorded by 350 broadband stations beneath the South China Block(SCB) and its surroundings from earthquakes occurring between July 2007 and July 2010,... We applied the finite frequency tomography method to S wave data recorded by 350 broadband stations beneath the South China Block(SCB) and its surroundings from earthquakes occurring between July 2007 and July 2010,to better understand upper mantle deformation.Differential travel-times in the pair of stations with appropriate weighting for each station are used in the inversion.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tomography that show a high velocity anomaly beneath the Sichuan basin and a high velocity anomaly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neath the Yangtze Craton.However,the resolution of mantle heterogeneity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subduction of Burmese lithosphere in the west part of the study region and subduction of oceanic lithosphere in the east.In the subduction realm,west of 107°E,a significant fast S-wave anomaly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 of Sichuan Basin.East of 107°E,and two narrow and discontinuous fast S-wave anomalies occur at a depth of 400-600 km beneath the middle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overlain by the pronounced low S-wave anomalies at a depth of 100 and 400 km.If the fast anomalies located in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represent stagnant slabs,their fragmented nature may suggest that they could be produced by different episodes of subduction beneath western Pacific island and the above slow velocity anomaly may associated with the back-arc regions of ongoing subduction.In addition,tomography also reveals an anomalously high S-wave velocity continental root extends eastward to a depth 400 km beneath the eastern Sichuan Basin.This anomaly may be related to eastern extrusion of Indian lithosphere associated with the collision of India and Eurasia.Moreover,our results also show large slow anomalies beneath the Red River fault region connected to deeper anomalies beneath the South China Fold Belt and South China Sea.AH these observ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scenario that the South China block has been built by both of subduction of Paleopacific plate and eastward subduction of Burma micro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frequency tomography South China Block station pairs SUBDUCTION Paleo-pacific plate
下载PDF
Tracking a Time-Varying Number of Targets with Radio-Frequency Tomography
2
作者 肖贺 刘航 +1 位作者 徐俊 门爱东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5年第4期356-365,共10页
Radio-frequency(RF) tomography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which derives targets location information by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 in wireless links. This paper presents and evaluates a nove... Radio-frequency(RF) tomography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which derives targets location information by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 in wireless links. This paper presents and evaluates a novel RF tomography system which is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tracking a time-varying number of targets in a cluttered indoor environment. The system incorporates an observation model based on RSS attenuation histogram and a multi-target tracking-by-detection filtering approach based on 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PHD) filter. In addition, the sequential Monte Carlo method is applied to implement the multi-target filtering. To evaluate the tracking system, the experiments involving up to 3 targets were performed within an obstructed indoor area of 70 m2.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tracking system is capable of tracking a time-varying number of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frequency tomography MULTI-TARGET TRACK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particle filtering trackingby detection random finite SETS
下载PDF
基于EMT的敏感场特性仿真研究
3
作者 贾虎 王明泉 商奥雪 《测控技术》 2023年第6期84-91,共8页
电磁层析成像(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EMT)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非接触、无危害的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EMT技术中的正问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建立模型研究系统的参数变化对测量值的影响,对敏感场特性的研... 电磁层析成像(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EMT)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非接触、无危害的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EMT技术中的正问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建立模型研究系统的参数变化对测量值的影响,对敏感场特性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后续进行图像重建所提取的物场特征信息变化敏感程度,进而会直接影响成像质量。在之前的研究中对EMT的成像范围尚未有比较精确的规范,针对敏感场中激励频率与物场特性的变化,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EMT系统的激励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不同于传统的对互感值进行研究的方法,选择了更加直观的电压值,最终得出在不同激励频率与不同物场特性下的拟合曲线,获得了系统敏感场参数变化与测量值的关系,通过该研究确定了EMT系统的有效检测范围,提高了EMT系统检测的准确性,更有利于后续进行高质量的图像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层析成像 无损检测 有限元仿真 敏感场 激励频率 物场特性
下载PDF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acoustic nonlinearity parameter B/A for biological tissues via difference frequency wave from a parametric array in reflection mode 被引量:1
4
作者 WANG Huanlei, ZHU Xiaofeng, GONG Xiufen & ZHANG D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Acoustics, Institute of Acoustic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22期2427-2430,共4页
Based on the finite amplitude insert-substitu- tion method, a novel technique to reconstruct the acoustic nonlinear parameter B/A tomography for biological tissues in reflection mode via the difference frequency wave ... Based on the finite amplitude insert-substitu- tion method, a novel technique to reconstruct the acoustic nonlinear parameter B/A tomography for biological tissues in reflection mode via the difference frequency wave generated by a parametric array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An experimental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beam pattern of the difference frequency wave is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excited directly from a transmitter at the same frequency. B/A tomography for several biological tissues including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tissues, is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with satisfying quali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B/A imaging using this mode may become a novel modality in ultrasonic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断层摄影术 插入置换法 生物学 超声波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声波方程的有限频伴随状态法初至波旅行时层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春 刘玉柱 +1 位作者 董良国 杨积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4-282,3-4,共9页
根据有限频理论,对于特定震相的观测信息,不仅射线路径上的介质对该信息具有影响,路径以外的其它区域对接收信息也具有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核函数来表达。传统核函数的计算是基于"波路径"的,计算繁琐且效率低。而基于射线理... 根据有限频理论,对于特定震相的观测信息,不仅射线路径上的介质对该信息具有影响,路径以外的其它区域对接收信息也具有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核函数来表达。传统核函数的计算是基于"波路径"的,计算繁琐且效率低。而基于射线理论的伴随状态法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反演效率,却没有考虑地震波传播的有限频特性,这就导致了反演过程中低波数信息的缺失。本文基于伴随状态法,同时考虑地震波传播的有限频特性,研究并实现了基于声波方程的有限频伴随状态法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将该方法应用于表层速度结构反演,理论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比传统非线性射线旅行时层析成像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频 伴随状态法 初至波旅行时层析 波路径 核函数
下载PDF
应用远震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首都圈上地幔速度结构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峰 黄金莉 杨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06-1816,共11页
本文选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2003年9月~2005年12月记录的300多个远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采用分频带多道互相关方法得到三个不同频段的P波相对走时数据共18499个,计算了每个频段的走时灵敏度核,应用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首都圈地区的... 本文选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2003年9月~2005年12月记录的300多个远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采用分频带多道互相关方法得到三个不同频段的P波相对走时数据共18499个,计算了每个频段的走时灵敏度核,应用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首都圈地区的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模型.利用检测板估计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并与射线层析成像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各构造单元具有明显不同的速度结构特征,其差异可到150 km深:燕山隆起区表现高速;太行山隆起区整体以低速为主并存在小范围高速块体;华北盆地、渤海湾下浅层上地幔中存在大范围的强低速异常,其顶面在50~70 km,可视为软流圈顶面的埋深,这一结果说明华北盆地、渤海湾下岩石圈明显减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上地幔浅部速度结构的变异带,也是岩石圈减薄的边界带,区内大部分强震都发生在该构造带上,由此看来该带上强震的发生不仅与地壳结构的不均匀性有关,还可能有较深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有限频率层析成像 灵敏度核 远震波形 上地幔速度结构
下载PDF
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徐小明 史大年 李信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2-438,共7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学中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层析成像方法一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对有限频理论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对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接下来总结了有限频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有限频层析成像方... 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学中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层析成像方法一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对有限频理论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对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接下来总结了有限频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在地震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由于在非均匀介质中考虑了地震波遇到速度异常时的散射现象和波前复原效应,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大大提高了对速度异常体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有限频理论 敏感核 波前复原 速度结构
下载PDF
有限频率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峰 黄金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62,共11页
本文从基于射线理论的走时地震层析成像的发展引出有限频率地震层析成像,说明两者最为本质的差别是有限频率灵敏度核函数。概述了有限频率层析成像方法和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有关有限频率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强调... 本文从基于射线理论的走时地震层析成像的发展引出有限频率地震层析成像,说明两者最为本质的差别是有限频率灵敏度核函数。概述了有限频率层析成像方法和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有关有限频率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强调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对全球地幔柱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指出有限频率层析成像方法在理论上的诸多优点目前还没有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充分体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频率层析成像 灵敏度核函数 宽频带地震波形 三维速度结构 地幔柱
下载PDF
广义Rytov近似有限频初至层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波 WU Ru-Shan +2 位作者 罗飞 许荣伟 王华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99,I0010,I0011,共10页
在传统的有限频层析理论中,采用Born或Rytov近似推导地震波旅行时对模型参数的一阶Fréchet微商,隐含了弱散射近似假设。对于强速度扰动,有限频层析正问题的线性化近似不再成立。近年来发展的广义Rytov近似理论可以较为精确地预测... 在传统的有限频层析理论中,采用Born或Rytov近似推导地震波旅行时对模型参数的一阶Fréchet微商,隐含了弱散射近似假设。对于强速度扰动,有限频层析正问题的线性化近似不再成立。近年来发展的广义Rytov近似理论可以较为精确地预测散射波的相位扰动,因此更适用于有限频旅行时层析。为突破弱散射近似的限制,将广义Rytov近似应用于传统的有限频层析理论,导出了基于广义Rytov近似理论的有限频旅行时敏感度核函数。由数值试验可知,对于前向小角度散射,无论速度扰动强度如何,新的旅行时核函数均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地震波的旅行时扰动。针对旅行时层析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隐式矩阵向量乘的高斯—牛顿反演算法,具有准二阶收敛速度且无需显式计算和存储Hessian矩阵。复杂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广义Rytov近似旅行时层析可以建立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且收敛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频旅行时敏感度核函数 广义Rytov近似 初至层析 高斯—牛顿反演算法
下载PDF
一阶Rytov近似有限频走时层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波 罗飞 王华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17-2226,共10页
传统的波动方程走时核函数(或走时Fréchet导数)多基于互相关时差测量方式及地震波场的一阶Born近似导出,其成立条件非常苛刻.然而,地震波走时与大尺度的速度结构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于小角度的前向散射波场,Rytov近似优于Born近... 传统的波动方程走时核函数(或走时Fréchet导数)多基于互相关时差测量方式及地震波场的一阶Born近似导出,其成立条件非常苛刻.然而,地震波走时与大尺度的速度结构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于小角度的前向散射波场,Rytov近似优于Born近似.因此,本文基于Rytov近似和互相关时差测量方式,导出了基于Rytov近似的有限频走时敏感度核函数的两种等价形式:频率积分和时间积分表达式.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隐式矩阵向量乘方法,可以直接计算Hessian矩阵或者核函数与向量的乘积,而无需显式计算和存储核函数及Hessian矩阵.基于隐式矩阵向量乘方法,本文利用共轭梯度法求解法方程实现了一种高效的Gauss-Newton反演算法求解走时层析反问题.与传统的敏感度核函数反演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无需显式计算和存储核函数,极大降低了存储需求.与基于Born近似的伴随状态方法走时层析相比,本文方法具有准二阶的收敛速度,且适用范围更广.数值试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tov近似 有限频走时敏感度核函数 波动方程走时层析 初至波 隐式矩阵向量乘 Gauss-Newton方法
下载PDF
基于薄层模型的有限频率井间地震波层析成像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世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445-448,共4页
地震射线层析成像需要进行旅行时和射线路径的计算,而复杂介质的地震射线追踪方法受到地震波频率有限的影响。为此,提出了基于薄层模型的有限频率井间地震波层析成像方法。给出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即在Fresnel带内寻找长度最短的路径,在... 地震射线层析成像需要进行旅行时和射线路径的计算,而复杂介质的地震射线追踪方法受到地震波频率有限的影响。为此,提出了基于薄层模型的有限频率井间地震波层析成像方法。给出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即在Fresnel带内寻找长度最短的路径,在弯曲射线追踪方法表示旅行时大小的目标函数中,加入一项与射线长度有关的惩罚项,把有限频率地震射线追踪问题转化为求解该目标函数无约束最优化问题,从而实现基于薄层介质模型的有限频率地震射线追踪,最后通过反演计算实现井间地震射线层析成像。该方法计算简单,易于实现,理论模型试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薄层模型 有限频率 射线追踪 反演 层析成像
下载PDF
反演近地表物性参数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玉柱 吴世林 +2 位作者 刘伟刚 黄鑫泉 伍正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反演近地表物性参数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发展历程开展了论述。首先,阐述了传统的联合代数重建法(SIRT)、最小二乘QR分解(LSQR)等求解方程组的方法以及最新发展的局部最优化算法(包括伴随状态法与改进的散射积分法)的模型更新方式;... 针对反演近地表物性参数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发展历程开展了论述。首先,阐述了传统的联合代数重建法(SIRT)、最小二乘QR分解(LSQR)等求解方程组的方法以及最新发展的局部最优化算法(包括伴随状态法与改进的散射积分法)的模型更新方式;其次,从简单到复杂论述了层析成像方法在射线理论、有限频理论、波动理论下的发展历程;再次,从初至波到时频率依赖的初至波到时初至波波形反演方面阐述了反演精度逐步提升的技术关键;然后,介绍了目前对地下物性参数要求提升的情况下,地震层析成像方法从单参数速度到各向异性等多参数反演的最新研究动态;最后,分析了地震层析成像这种高度非线性的反演过程的模型参数化、反演策略、Hessian矩阵利用等问题。综上所述表明:地震层析成像在实际应用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不断挖掘数据中更多的信息,其理论方法与实现方式正在向全波形反演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伴随状态法 散射积分法 预条件 LSRT SIRT 表层速度结构反演 射线 有限频 HESSIAN矩阵
下载PDF
多震相菲涅耳体射线走时同时反演成像
13
作者 李兴旺 白超英 黄国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5-909,981,共15页
高频假设下的地震射线理论以及相应的地震成像理论表明,在射线稀疏条件下,不可能得到较高分辨率的构造成像;而有限频射线理论更符合实际地震的传播规律,即地震波的走时不仅与中心射线(传统的几何射线)上的速度分布有关,而且与中心射线... 高频假设下的地震射线理论以及相应的地震成像理论表明,在射线稀疏条件下,不可能得到较高分辨率的构造成像;而有限频射线理论更符合实际地震的传播规律,即地震波的走时不仅与中心射线(传统的几何射线)上的速度分布有关,而且与中心射线附近一定范围(称其为第一菲涅耳体)内的速度异常分布有关.鉴于此,本文提出了计算多震相地震波菲涅耳体有限频射线的方法,并定义了走时敏感核函数,同时给出了利用多震相菲涅耳体有限频射线进行速度模型和反射界面同时反演成像的公式.利用多震相走时资料,使用传统射线层析成像方法与有限频射线层析成像方法进行了速度和界面的同时反演成像.结果表明,当射线密度较小时,无论是对速度模型的重建还是对反射界面几何形状的更新,有限频射线层析成像方法均优于传统射线层析成像方法,而变频有限频射线层析成像则是实际地震层析成像的首选反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菲涅耳体 有限频射线 走时敏感核函数 多震相走时 同时反演 菲涅耳体射线成像
下载PDF
应用远震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中国东北地区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
14
作者 杨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48,共16页
选取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以及NECESSArray流动台阵记录的223个远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采用多道互相关方法得到了22569个P波相对走时数据,并计算了相应的走时灵敏度核,应用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中国东北地区上地幔6... 选取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以及NECESSArray流动台阵记录的223个远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采用多道互相关方法得到了22569个P波相对走时数据,并计算了相应的走时灵敏度核,应用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中国东北地区上地幔600 km以上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利用检测板评估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下方80~200 km的深度上呈主体的低速异常,与这一地区上地幔浅部的高地温值和低密度的特征相互对应,可能暗示了部分熔融的地幔。南北重力梯度带两侧的速度结构明显不同,这一差异可以延伸到200 km以下,表明在中国东北地区南北重力梯度带有可能是一条上地幔内部结构的变化带,或是深部结构的分界线。长白山火山区下呈大范围的低速异常,并可从上地幔浅部延伸到地幔转换带中,推测此低速异常可能反映了地幔转换带内上涌的热物质,上涌的原因则主要是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运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频率层析成像 上地幔速度结构 松辽盆地 南北重力梯度带 长白山火山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和动力学意义:来自有限频层析成像的证据 被引量:9
15
作者 曲平 陈永顺 +3 位作者 于勇 盖增喜 李秋生 董树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54-2969,共16页
利用155个宽频带流动地震仪记录的连续地震波形数据,通过有限频层析成像技术,反演获得了华南地区上地幔的高分辨率P波三维速度模型.结果显示,大致以江南造山带为界,研究区域南部的华夏块体的大部分区域上地幔存在一个清晰的低速异常构造... 利用155个宽频带流动地震仪记录的连续地震波形数据,通过有限频层析成像技术,反演获得了华南地区上地幔的高分辨率P波三维速度模型.结果显示,大致以江南造山带为界,研究区域南部的华夏块体的大部分区域上地幔存在一个清晰的低速异常构造,而研究区北部的扬子克拉通的大部分区域上地幔则存在高速异常结构,并且这些速度异常体都向下延伸到地幔转换带.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在(27°N,118°E)处观测到通过410-km界面的上涌流,并且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向西和向北扩展,显示为华夏块体深部200~400 km深度的大范围低速异常,可能为华夏块体广泛分布的新生代岩浆活动提供深部来源.更重要的是华夏块体通过410-km界面上涌流在上涌的过程中向北延伸,越过江南造山带“侵入”到扬子克拉通的南部地区,造成了扬子克拉通较厚的岩石圈对应的高速异常体向南倾斜的假象.最后,位于117°E(郯庐断裂的南端)以东的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已经被“活化”,即被来自南部热的软流圈物质替而代之.同时,推断在华夏块体下方地幔转换带内低速异常体可能是与海南地幔柱有关.海南地幔柱和(27°N,118°E)410-km界面上涌流的关系还有待于今后更大范围地震台阵反演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速度结构 成像 有限频 海南地幔柱
下载PDF
有限频与射线层析成像比较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6
作者 江燕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66-1575,共10页
从正演近似性和反演多解性两方面对有限频与射线理论的争论历史和比较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评述.从早期的衍射层析成像开始,回顾了有限频理论的发展历史.详细介绍了2005至2006年间有限频理论的拥护者与质疑者之间的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这... 从正演近似性和反演多解性两方面对有限频与射线理论的争论历史和比较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评述.从早期的衍射层析成像开始,回顾了有限频理论的发展历史.详细介绍了2005至2006年间有限频理论的拥护者与质疑者之间的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这场争论纠正了之前十多年许多地震学家将地震波相关走时与初至走时相混淆的错误认识,使有限频理论得到广泛认可,但有限频层析成像的实际分辨能力是否强于射线层析成像分歧很大.争论之后,有限频与射线层析成像比较研究成为一个研究方向.在体波领域,正演理论和实际反演的比较研究显示出两者有明显的差别,而合成反演实验因计算量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面波领域,正演理论、实际反演和合成反演实验都有深入的比较研究,显示两者的差别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有限频理论 射线理论 合成反演实验
下载PDF
有限频率线性理论的波恩近似佯谬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燕 陈晓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2-389,531,共18页
对有限频率层析成像线性理论的波恩近似问题进行梳理,用数值方法统计分析其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波恩近似要求最大速度扰动不超过1%;然后对相关走时一阶近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它也只适用于最大速度扰动在1%以内的情形.然而,结合波恩近... 对有限频率层析成像线性理论的波恩近似问题进行梳理,用数值方法统计分析其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波恩近似要求最大速度扰动不超过1%;然后对相关走时一阶近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它也只适用于最大速度扰动在1%以内的情形.然而,结合波恩近似和相关走时一阶近似而得到的有限频率线性理论,其适用的速度扰动范围最大可达10%.这个表面上的逻辑悖论,称为"波恩近似佯谬".此佯谬是由于不恰当地使用波恩近似造成的.本文摒弃波恩近似,使用泛函的Fréchet微分和隐函数定理推导得到有限频率线性理论,圆满解释了波恩近似佯谬.由于有限频率非线性理论早已摒弃了波恩近似,因此波恩近似概念在有限频率层析成像理论中完全没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频率层析成像 波恩近似 相关走时 Fréchet微分 隐函数定理
下载PDF
激发频率对钢筋混凝土声波CT反演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军娥 龙士国 肖顺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4,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激发频率对声波层析成像技术检测钢筋混凝土构件内缺陷反演精度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不同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模型,对弹性波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传播进行模拟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声波层析成像分析软...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激发频率对声波层析成像技术检测钢筋混凝土构件内缺陷反演精度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不同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模型,对弹性波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传播进行模拟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声波层析成像分析软件对其剖面成像,对比激发频率分别为100 k Hz和200 k Hz的声波层析成像反演结果。研究表明不同激发频率对声波层析成像技术检测不同配筋率混凝土缺陷具有一定影响,当激发频率为200 k Hz,且配筋率比较小时,声波层析成像技术对混凝土构件中孔洞缺陷与钢筋的检测比较敏感;而当激发频率为100 k Hz,且配筋率比较大时,声波层析成像技术能够定位混凝土构件内缺陷位置,伪像干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频率 混凝土 声波层析成像 有限元
下载PDF
利用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巴颜喀拉地块东缘及邻区的深部结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歧焱 李大虎 +1 位作者 吴锋波 梁明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5-708,808,共15页
为了揭示巴颜喀拉地块东缘及邻区的壳幔速度结构差异,获取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本文收集了2009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四川及邻区数字测震台网的203个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应用有限频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 为了揭示巴颜喀拉地块东缘及邻区的壳幔速度结构差异,获取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本文收集了2009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四川及邻区数字测震台网的203个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应用有限频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巴颜喀拉地块东缘及邻区50—600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壳幔P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地块东缘及邻区的壳幔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分区特征,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西秦岭和祁连山褶皱系的整体速度异常较低,研究区东部具有克拉通性质的四川盆地西北缘和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则呈明显的高速异常。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特征差异表明松潘—甘孜地块的抬升可能与地幔上涌有关,巴颜喀拉地块东缘九寨沟震区及周边50—250 km深度范围内的上地幔存在低速异常,在400—600 km地幔过渡带深度范围内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异常特征。巴颜喀拉地块向东南方向运移受到东部高速、高强度的扬子克拉通地块对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的强烈阻挡,而九寨沟震区处于松潘—甘孜地块重要的北东边界断裂交会处附近,应力容易在此集中,这些因素均可能是东昆仑断裂塔藏段与岷江断裂北段交会处附近发生九寨沟M_S7.0地震的深部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频走时层析成像 巴颜喀拉地块 九寨沟MS7.0地震 P波速度结构 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
下载PDF
地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烽帆 张明辉 徐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0-1101,共12页
地球介质参数是地震深部探测的重要目标,蕴含了丰富的地球结构和演化信息.全波形反演技术由于计算量大的原因,目前阶段在实际壳幔结构成像应用中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基于P波和S波到时的体波成像仍然是壳幔精细速度结构成像的重要途径.本... 地球介质参数是地震深部探测的重要目标,蕴含了丰富的地球结构和演化信息.全波形反演技术由于计算量大的原因,目前阶段在实际壳幔结构成像应用中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基于P波和S波到时的体波成像仍然是壳幔精细速度结构成像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地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即基于高频近似射线理论的成像方法、基于程函方程数值解的初至波成像方法及有限频成像方法.基于射线理论的成像方法计算量小,计算效率高,长期以来是体波成像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程函方程数值解的成像方法,在初至波走时成像方面有优势,但是要求网格节点较密,计算量大;有限频成像方法基于波动方程理论,比射线理论包含更丰富的介质信息,但是由于计算量大,目前在实现过程中引入简化的假设,成像效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波 走时层析成像 射线理论 程函方程 有限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