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subjected to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清军 袁伟泽 +1 位作者 李英成 曹丽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341-1353,共13页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ismic waves and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under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First, the ground ...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ismic waves and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under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First, the ground response wave (named LS-R wave) of a soft soil site with deep deposit, taking long-period bedrock seismic record as input, was calculated by wave propagation method. After that, a TOMAKOMAI station long-period seismic record from the Tokachi-Oki earthquake and conventional E1-Centro wave were also chosen.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wav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n, a series of shaking table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a 1:50 scale super high-rise structural model under these seismic waves. Furthermor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prototype structure under these excitations was conducted, and structure damages under different intensive ground motion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response wave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oft soil site with deep deposit, and the predominant period has an increasing trend. 2)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TOM wave is two times that under the E1-Centro wave; whil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TOM wave is 4.4 times that under the E1-Centro wave.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show greater influences on displacement responses than acceleration responses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3) Most inelastic damage occurs at the upper 1/3 part of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when subjected to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 spectrumcharacteristic analysis
下载PDF
Effects of high modes on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被引量:2
2
作者 Feng Ruoqiang Guirong Yan Ge Jinm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2年第3期427-434,共8页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vibration period of the basic mode is several seconds, and it is very close to the period of the fluctuating wind. The damping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is low, so super high-rise...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vibration period of the basic mode is several seconds, and it is very close to the period of the fluctuating wind. The damping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is low, so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are very sensitive to fluctuating wind. The wind load is one of the key loads in the design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It is known that only the basic mode is needed in the wind-response analysis of tall buildings. However,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especially for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because of the frequency amplification of the high modes, the high modes and the mode coupling may need to be considered. Three typical super high-rise projects with the SMPSS in wind tunnel tests and the random vibration theory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igh modes on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 Th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First, for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the basic mode is dominant, and the high modes can be neglected. Second, for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the high modes and the mode coupl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Lastly, the strain energy of modes can only give the vibration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nd it cannot describe the local 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especially for the top acceleration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wind tunnel test mode couple wind-induced response
下载PDF
Field measurements for calibration of simplified models of the stiffening effect of infill masonry walls in high-rise RC framed and shear-wall buildings
3
作者 Zhou Yun Pei Yilin +2 位作者 Zhou Yi Hyeon-Jong Hwang Yi Weiji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87-104,共18页
As a type of nonstructural component, infill wall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high-rise buildings. However, the stiffness of the infill wall is generally either ignored or considered by simplif... As a type of nonstructural component, infill wall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high-rise buildings. However, the stiffness of the infill wall is generally either ignored or considered by simplified empirical criteria that lead to a period shortening. The difference can be greatly decreased by using a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methodology. In this study, an ambient vibration test was performed on four on-site reinforced concrete high-rise buildings, and the desig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KPM models using corresponding finite element(FE) models. A diagonal strut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behavior of the infill wall, and the identified modal parameters measured from the on-site test were employed to calibrate the parameters of the diagonal strut in the FE models. The SAP2000 models with calibrated elastic modulu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in the elastic state. Based on the load-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 of the infill wall,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models were built in PERFORM-3 D and calibrated using the measured modal periods. The analysi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under small/large earthquake records were both strengthened by infill wall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infill wall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better accuracy in the desig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ise building ambient vibration test model calibration infi ll wall seismic performance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下载PDF
某超高层建筑复杂塔冠结构设计分析
4
作者 夏恩明 《福建建筑》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通过分析超高塔冠侧面开洞方案对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的影响,并结合风洞试验结果,开洞方案能有效减小风荷载的体形系数。利用欧拉公式,确定空间扭转格构柱的长细比,最后通过SAUSAGE和MIDAS GEN有限元软件,对塔冠结构抗震性能和钢管结... 通过分析超高塔冠侧面开洞方案对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的影响,并结合风洞试验结果,开洞方案能有效减小风荷载的体形系数。利用欧拉公式,确定空间扭转格构柱的长细比,最后通过SAUSAGE和MIDAS GEN有限元软件,对塔冠结构抗震性能和钢管结构的节点做细致分析。由于塔冠的风荷载直接影响到主体结构是否要增设加强层,目前对于此类项目造型,规范和现有研究均未明确风荷载取值。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塔冠立面开洞处理,可以减小相应的风荷载,提高主体结构的经济性;复杂塔冠节点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整个塔冠结构具有更高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结构 超高层建筑 复杂塔冠 风洞试验 抗震性能化设计
下载PDF
某超高层塔楼结构方案选型及抗震性能分析
5
作者 孙振威 李法冰 +5 位作者 程小刚 胡建云 文定坤 王韶琴 石秋菊 胡永事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69-575,共7页
以6度区结构高度228.35m的塔楼为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多方案对比论证了在低烈度区采取不设加强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是安全且经济可行的;同时根据结构超限情况确定性能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风洞试验及地震安全评价... 以6度区结构高度228.35m的塔楼为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多方案对比论证了在低烈度区采取不设加强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是安全且经济可行的;同时根据结构超限情况确定性能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风洞试验及地震安全评价报告对结构进行了小震弹性反应谱分析、小震弹性时程分析、中大震等效弹性法分析及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按照分析结果对结构薄弱部位及关键位置采取针对性加强措施,以确保结构可以实现预定的性能目标及良好的抗震性能;最后着重研究了竖向变形差对主要构件的内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烈度区 超高层建筑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 风洞试验 性能设计 竖向变形差
下载PDF
某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 被引量:9
6
作者 吕西林 殷小溦 +3 位作者 蒋欢军 卢文胜 周颖 王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8-337,共10页
某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高264 m,抗侧力体系由钢管混凝土外框架、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伸臂桁架3个部分组成。为了解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反应特点,对该结构进行了1/30缩尺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通过分析模型结构... 某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高264 m,抗侧力体系由钢管混凝土外框架、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伸臂桁架3个部分组成。为了解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反应特点,对该结构进行了1/30缩尺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通过分析模型结构在8度多遇、基本、罕遇地震和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对模型结构和原型结构的破坏模式、层间位移、楼层剪力等动力反应进行研究。结合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和ANSYS的分析结果,对原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原型结构能够满足我国现行规范"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标准,即使在9度罕遇特大地震作用下,仍然表现出优良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钢管混凝土框架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下载PDF
Y形框架梁在某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忠 冯中伟 +1 位作者 邓世斌 雷云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33,共7页
框架-核心筒结构楼盖角部的框架柱与核心筒角部剪力墙之间一般采用斜梁连接,或采用半框架梁间接传力到剪力墙。成都某超高层塔楼创新性地采用Y形框架梁连接框架柱与核心筒剪力墙,对Y形框架梁的优化布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该超高层建筑... 框架-核心筒结构楼盖角部的框架柱与核心筒角部剪力墙之间一般采用斜梁连接,或采用半框架梁间接传力到剪力墙。成都某超高层塔楼创新性地采用Y形框架梁连接框架柱与核心筒剪力墙,对Y形框架梁的优化布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该超高层建筑进行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重点分析了Y形框架梁的性能水准,进行了结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超高层建筑能达到预设的性能目标,采用Y形框架梁是一种可行的结构布置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结构 Y形框架梁 超高层建筑 抗震性能设计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重庆“嘉陵帆影”二期塔楼整体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通 张宏 +1 位作者 李建辉 刘军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33,共6页
重庆"嘉陵帆影"二期塔楼是一幢高440m,共94层的超高层建筑,按相似关系,对塔楼设计制作了1∶40的试验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结构在7度小震~8度大震下的地震响应,验证了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结构设计... 重庆"嘉陵帆影"二期塔楼是一幢高440m,共94层的超高层建筑,按相似关系,对塔楼设计制作了1∶40的试验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结构在7度小震~8度大震下的地震响应,验证了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结构设计能满足规范要求,总体上可达到预设的抗震设计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抗震性能 性能指标
下载PDF
带端部阻尼器伸臂桁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青顺 甄伟 +2 位作者 陆新征 解琳琳 林楷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8,共12页
伸臂桁架是超高层建筑中的关键构件,改善其耗能能力对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在普通伸臂桁架拟静力试验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端部带阻尼器的伸臂桁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辅助装置是保证端部阻尼器剪切受力状... 伸臂桁架是超高层建筑中的关键构件,改善其耗能能力对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在普通伸臂桁架拟静力试验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端部带阻尼器的伸臂桁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辅助装置是保证端部阻尼器剪切受力状态的必要构成,在端部设置的软钢阻尼器及摩擦阻尼器能够改善耗能能力,保护伸臂桁架杆件不受损伤。端部设置的摩擦阻尼器因为其刚度及强度可以解耦,具有较大的设计自由度,有利于工程中的应用和推广。该文进一步分析了在伸臂桁架中设置软钢阻尼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由于在软钢阻尼器刚度和强度耦合,难以同时满足伸臂桁架刚度和强度的设计需求,因此在工程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臂桁架 拟静力试验研究 阻尼器 超高层建筑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基于MEMS传感器的工程强震动加速度计研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江 范涛 +3 位作者 黄蔚 邓涛 黄俊 袁琼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1-189,共9页
由于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的加速度芯片具备高精度、易集成、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振动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验证基于MEMS传感器的工程强震动加速度计的可靠性,本文选择纳杰公司AS1002A芯片... 由于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的加速度芯片具备高精度、易集成、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振动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验证基于MEMS传感器的工程强震动加速度计的可靠性,本文选择纳杰公司AS1002A芯片进行三轴向模块封装,依据地震行业加速度计接口规范,设计电源输入及信号输出调理电路,开展了基于标准振动台的性能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款加速度计的线性度误差仅为0.24%,在1~35 Hz范围内幅频特性误差小于±0.1 dB,白噪声测试精度高于0.005 cm/s^(2);能够满足工程强震动监测的应用需求。目前,该款加速度计已应用于武汉某超高层建筑的强震动监测,在2019年12月26日湖北应城4.9级地震中获得了良好的强震动数据产出。在强震动监测领域,随着MEMS传感器的不断完善及成本降低,MEMS加速度计将有可能全面取代传统机械式加速度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加速度芯片 强震动监测 性能对比测试 超高层
下载PDF
深圳某大高宽比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饶少华 罗志聪 +1 位作者 王怡冰 刘鹏远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56-61,共6页
深圳某项目1栋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高度为188.5m,高宽比为10.16。本项目高度超B级、高宽比大、周边风环境复杂,且面临一向少墙、穿层墙稳定性等问题。为此,本文进行了优化结构布置、抗震性能分析、风洞试验、一向少墙分析、... 深圳某项目1栋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高度为188.5m,高宽比为10.16。本项目高度超B级、高宽比大、周边风环境复杂,且面临一向少墙、穿层墙稳定性等问题。为此,本文进行了优化结构布置、抗震性能分析、风洞试验、一向少墙分析、穿层墙稳定性等分析。分析表明,本结构穿层墙不会发生局部屈曲破坏;扁柱-楼板框架剪力比小于10%,本结构不属于一向少墙结构。通过风洞试验确定风荷载参数,并验证了结构加速度响应满足规范舒适度要求。通过抗震性能分析揭示了结构薄弱部位,并采取了增加楼板厚度和提高楼板、连梁、框架柱、剪力墙配筋率等措施。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构表明,本结构各项指标均满足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性能化抗震设计 风洞试验 大高宽比 穿层墙 一向少墙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层间消防隔断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青 邬红茹 +1 位作者 彭磊 刘娜 《建筑技艺》 2019年第6期126-127,共2页
对于高度超过250m的超高层建筑,设计可靠耐用的层间防火分隔是幕墙设计的重要工作。通过多类型方案的对比,选择最合适项目的系统,采用科学手段进行分析研究,再辅以实体试验验证,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也为超高层建筑的层间防火设计找到突... 对于高度超过250m的超高层建筑,设计可靠耐用的层间防火分隔是幕墙设计的重要工作。通过多类型方案的对比,选择最合适项目的系统,采用科学手段进行分析研究,再辅以实体试验验证,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也为超高层建筑的层间防火设计找到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防火分隔 超高层消防性能化试验 防火性能 建筑幕墙消防性能化试验
下载PDF
上海中心大厦玻璃幕墙检测技术
13
作者 王骅 唐雅芳 李勇军 《门窗》 2013年第10期13-16,共4页
上海中心大厦是国内在建的第一高楼,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人流密集城市,玻璃幕墙外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是确保这幢超高层建筑安全使用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上海中心大厦A系统外幕墙物理性能检测的全过程,该检测技术为上海中心大厦玻璃幕墙工... 上海中心大厦是国内在建的第一高楼,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人流密集城市,玻璃幕墙外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是确保这幢超高层建筑安全使用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上海中心大厦A系统外幕墙物理性能检测的全过程,该检测技术为上海中心大厦玻璃幕墙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超高层幕墙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幕墙 物理性能检测 超高层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
下载PDF
武汉中心伸臂桁架-核心筒剪力墙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聂建国 丁然 +5 位作者 樊健生 王军 蔡涛 汪大绥 周建龙 周健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共12页
结合武汉中心超高层结构设计,对伸臂桁架-核心筒剪力墙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节点按构造分为钢板外包式和钢板内嵌式两种,通过对两类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对节点的承载力、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采用的两种不同构... 结合武汉中心超高层结构设计,对伸臂桁架-核心筒剪力墙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节点按构造分为钢板外包式和钢板内嵌式两种,通过对两类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对节点的承载力、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采用的两种不同构造形式的伸臂桁架-核心筒剪力墙节点均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抗震性能优越。同时,对两种节点构造从施工工艺、破坏模式及混凝土裂缝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外包钢板构造优于内嵌钢板构造,其施工更为便捷,稳定承载力更高,混凝土剪力墙裂缝较少。本文研究成果为武汉中心超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可为伸臂桁架-核心筒剪力墙节点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组合节点 伸臂桁架 核心筒剪力墙 外包钢板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超强台风“山竹”过境期间珠三角地区超高层建筑的风效应实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静 谢壮宁 +4 位作者 张乐乐 石碧青 傅继阳 邓挺 张丽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4,共10页
对超强台风“山竹”侵袭时珠三角地区数栋超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实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开展内伶仃岛缩尺模型风洞试验,获取该岛对气象站点风速的影响系数,并依此对观测风速进行订正,结合实测和风洞试验分析和评价深圳湾壹号7号塔楼(T7... 对超强台风“山竹”侵袭时珠三角地区数栋超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实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开展内伶仃岛缩尺模型风洞试验,获取该岛对气象站点风速的影响系数,并依此对观测风速进行订正,结合实测和风洞试验分析和评价深圳湾壹号7号塔楼(T7)的抗风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高度、平立面外形的超高层建筑实测风致最大峰值加速度均超过10 cm/s^(2),且超高层建筑风振响应和建筑高度不存在相关性;在所有被测的建筑中加速度响应最小的建筑为高度342 m的T7,其最大峰值加速度仅为13.2 cm/s^(2);参数识别得到T7的模态频率和阻尼比显示均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最大风速时段识别的模态频率整体上较有限元数据模拟结果增大21%,前两阶模态阻尼比分别为2.1%和1.7%;优化的气动外形和合理的朝向是T7抗风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对于一般矩形平面的超高层建筑应避免使其窄边面向所在地的强风主导风向;采用订正后的风速值和参数识别结果对风洞数据进行重分析,结果显示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前期风洞试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原型实测 风洞试验 参数识别 抗风性能
原文传递
杭州亚包大厦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甲淳 杨学林 +1 位作者 谢忠良 吴伟强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72,132,共5页
杭州亚包大厦是一大底盘双塔结构,地下三层,地上45层,双塔相连的裙房7层,总高度179.9m;地上结构总长130.3m,总宽77.9m。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由于双塔距离较近,规范中无相应的风振体型系数,通过风洞试验得出了考虑相互... 杭州亚包大厦是一大底盘双塔结构,地下三层,地上45层,双塔相连的裙房7层,总高度179.9m;地上结构总长130.3m,总宽77.9m。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由于双塔距离较近,规范中无相应的风振体型系数,通过风洞试验得出了考虑相互影响的风振体型系数(1.55)。对裙房部位大跨度(25.5m)桁架梁抬柱进行了多个模型的计算对比,考虑了参与高层整体水平力作用的混凝土桁架结构设计。采用整体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复杂双塔结构的周期、位移、刚度比等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双塔结构 框架-核心筒 风洞试验 混凝土桁架 经济性
原文传递
寰城海航广场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洋 刘永添 陈文棣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65,共6页
寰城海航广场超高层塔楼为超B级高度高层建筑,同时存在楼板开洞、扭转不规则情况,采用了基于性能化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构件的重要性采取不同的性能目标。设计时依据不同的性能目标,分别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小震弹性时程分析、中震性... 寰城海航广场超高层塔楼为超B级高度高层建筑,同时存在楼板开洞、扭转不规则情况,采用了基于性能化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构件的重要性采取不同的性能目标。设计时依据不同的性能目标,分别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小震弹性时程分析、中震性能设计、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模拟地震振动台研究。计算及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整体及各构件的抗震性能均能达到预期目标,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城海航广场 超高层建筑 弹塑性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振动台试验
原文传递
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主塔楼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清宇 贺军 +5 位作者 李建赢 刘天旭 郝玮 曹进哲 张宏 田春雨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7,144,共7页
为研究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主塔楼的动力特性和不同水准地震作用时模型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构抗侧力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及过程,对天津周大福主塔楼1∶40缩尺模型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天津周大福主... 为研究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主塔楼的动力特性和不同水准地震作用时模型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构抗侧力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及过程,对天津周大福主塔楼1∶40缩尺模型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天津周大福主塔楼项目工程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原结构总体可达到预设的抗震设计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周大福主塔楼 超高层建筑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某超限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琳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66-269,共4页
江阴市某超限超高层建筑高243m,采用了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外框架采用型钢混凝土柱。简要介绍了该工程的特点和结构布置,并系统地阐述了结合场地安评报告和风洞试验进行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及抗风设计。文中探讨的相应的设计方法可为该类... 江阴市某超限超高层建筑高243m,采用了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外框架采用型钢混凝土柱。简要介绍了该工程的特点和结构布置,并系统地阐述了结合场地安评报告和风洞试验进行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及抗风设计。文中探讨的相应的设计方法可为该类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 超限 抗震性能化设计 场地安评报告 风洞试验
原文传递
南京世界贸易中心超高层结构抗震超限设计
20
作者 陈涛 孙艳萍 李红雨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7-53,共7页
南京世界贸易中心5A级写字楼项目结构屋面高度为298.6m,采用带加强层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介绍了结构选型与布置、结构风洞试验、基于性能化目标的结构各阶段抗震设计、静力与动力弹塑... 南京世界贸易中心5A级写字楼项目结构屋面高度为298.6m,采用带加强层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介绍了结构选型与布置、结构风洞试验、基于性能化目标的结构各阶段抗震设计、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以及加强层优化设计,专题研究了楼板振动舒适度、施工加载顺序和关键节点的有限元分析等问题。重点阐述了钢框架、核心筒以及加强层设计等关键问题和超限应对措施,针对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采用多个空间及有限元模型对结构的各方面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体系安全可靠并具有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设计 钢管混凝土 伸臂桁架 抗震性能化目标 动力弹塑性分析 关键节点有限元分析 风洞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