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design of deep lean-ore mining and safety evaluation
1
作者 YU Wei-jian GAO Qian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0年第2期163-169,共7页
In order to settle the mining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safety problem of the above 1 150 m pillar of No.1 ore-body in No.H Mining Jinchuan, the lean-ore above 1 250 m, the 1 150 m horizontal pillar and the ore-body bel... In order to settle the mining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safety problem of the above 1 150 m pillar of No.1 ore-body in No.H Mining Jinchuan, the lean-ore above 1 250 m, the 1 150 m horizontal pillar and the ore-body below 1 100 m regarded as research objects based on the original design project, and nine calculation schemes on different mining sequence and different fill body strength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cement-sand ratio of 1 : 4, 1: 12 and 1 : 24. Calculation parameters were got by the back analysis method of field monitoring data, and the FLAC2D program was applied to compute for these schemes,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of ground settlement, shaft and stope roof were analyzed, and some conclusions were got.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nsity of filling body and the mining technique have very important effect on controlling settlement and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Developing of lean ore have some influences to the 16th return air filling shaft, especially for 1 500--1 400 m of the shaft; The best project is the first project. This research supply some technique references and safety appraisals for the mining of lean-ore of No.II Mining Jinchu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n-ore mining numerical analysis optimization design safety evaluation
下载PDF
An evaluation of force-based design vs.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design of jointed precast post-tensioned wall systems 被引量:11
2
作者 M. Ataur Rahman Sri Srithar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6年第2期285-296,共12页
The unique features of jointed post-tensioned wall systems, which include minimum structural damage and re-centering capability when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lateral loads, are the result of using unbonded post-tension... The unique features of jointed post-tensioned wall systems, which include minimum structural damage and re-centering capability when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lateral loads, are the result of using unbonded post-tensioning to attach the walls to the foundation, along with employing energy dissipating shear connectors between the walls. Using acceptance criteria defined in terms of inter-story drift, residual drift, and floor accelera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a multiplelevel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evaluation of two five-story unbonded post-tensioned jointed precast wall systems.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se two wall systems, established as the 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and force-based solutions for a prototype building used in the PREcast Seismic Structural Systems (PRESSS) program, were performed at 60% scale so that the analysis model could be validated using the PRESSS test data. Both buildings satisfied the performance criteria at four levels of earthquake motions although the design base shear of the 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jointed wall system was 50% of that demanded by the force-based design method.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feasibility of controlling the maximum transient inter-story drift in a jointed wall system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energy dissipating shear connectors between the walls but without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its re-centering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PRECAST unbonded post-tensioning WALL building code performance-based evaluation force-baseddesign direct-displacement based design
下载PDF
Cyclist Warning Systems: Design and Evaluation
3
作者 Sandra Trösterer Matthias Maurer +2 位作者 Paolo Pretto Gernot Pucher Manfred Rosenberger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2年第3期388-406,共19页
Cyclists belong to the group of vulnerable road users and, thus, need particular protection in road traffic. One way to enhance cyclists’ safety is to use urban data (e.g., infrastructure data, accident statistics) t... Cyclists belong to the group of vulnerable road users and, thus, need particular protection in road traffic. One way to enhance cyclists’ safety is to use urban data (e.g., infrastructure data, accident statistics) to inform cyclists about potentially dangerous areas, allowing them to better adjust to the situation and elevate their self-protection. However, the question is how to inform cyclists about such dangerous area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wo field studies, investigating two wearables (headphones vs. smart glasses) and different signal options to inform cyclists about dangerous areas.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cycling along a predefined track and could experience the different wearables and signals. The main aim of the studies was to find out how cyclists perceive and experience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Participants’ impressions were captured wit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Our results show a clear preference of the headphones over the smart glasses and signaling with intermittent audio while being in the dangerous area. However, we also found that participants’ acceptance of the approach was influenced by the additional perceived benefit the respective wearable would have in daily life. Using a wearable solely to be warned, although this would increase safety, was less acceptable.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design of cyclist warning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G safety Wearables design evaluation Field Studies
下载PDF
隧道单向大间距点式排烟设计方法研究
4
作者 姜学鹏 张子迪 陈玉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0-2229,共10页
排烟口间距≤60 m、开启数量不少于3处的重点排烟模式已在隧道中广泛应用。针对其存在因间距小而排烟口数量多、漏风量大问题,提出了火源上游侧纵向通风+下游侧精准开启1处排烟口(含多个排烟阀)的新型单向大间距点式排烟模式。考虑参数... 排烟口间距≤60 m、开启数量不少于3处的重点排烟模式已在隧道中广泛应用。针对其存在因间距小而排烟口数量多、漏风量大问题,提出了火源上游侧纵向通风+下游侧精准开启1处排烟口(含多个排烟阀)的新型单向大间距点式排烟模式。考虑参数间相互关联性,基于特殊消防设计思路,构建了单向大间距点式排烟模式有效性评估模型,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法。依托实际隧道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对新型点式排烟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排烟阀个数、纵向风速、排烟口间距及坡度对烟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隧道火灾最不利情况火源功率50 MW下,推荐纵向风速3.67 m/s、1处排烟口(含12个排烟阀)、排烟口间距300 m的通风排烟方案。并采用缩尺寸模型试验,验证了新型点式排烟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隧道火灾 单向大间距 点式排烟 设计方法 评估模型
下载PDF
自主化核设计软件瞬态分析模型的安全评价问题探讨
5
作者 戴阿灿 田欣鹭 +4 位作者 王昆鹏 攸国顺 韩向臻 黄旭阳 靖剑平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8-452,共5页
受制于缺乏足够的瞬态数据,核设计软件瞬态分析模型的确认普遍存在不充分的问题,也给核设计软件的安全评价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本文介绍了在国内现有的数据基础上,针对核设计软件瞬态分析模型,所采用合理的安全评价的方法。本文的研... 受制于缺乏足够的瞬态数据,核设计软件瞬态分析模型的确认普遍存在不充分的问题,也给核设计软件的安全评价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本文介绍了在国内现有的数据基础上,针对核设计软件瞬态分析模型,所采用合理的安全评价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核设计软件瞬态分析模型的确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设计 瞬态 安全评价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井筒安全评估研究
6
作者 郭文砚 张俊英 +1 位作者 刘志飞 陈清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3,共6页
针对升富煤矿周边煤矿工作面开采对其井筒安全影响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经验类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划定了井筒保护煤柱范围,分析了工作面正常开采、区段煤柱开采和井筒煤柱压覆区域不开采三种方案下井筒不同位置处的移动与变... 针对升富煤矿周边煤矿工作面开采对其井筒安全影响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经验类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划定了井筒保护煤柱范围,分析了工作面正常开采、区段煤柱开采和井筒煤柱压覆区域不开采三种方案下井筒不同位置处的移动与变形情况,提出了井壁采动损害等级、损坏分类及结构处理方法的评价指标分类,评价了采动影响下井筒安全稳定状况。结果表明:3煤01工作面正常开采和井筒煤柱压覆区域不开采两种情况下,主、副斜井不受采动影响,风井分别在距地面[0,50]m范围和[0,41]m范围为Ⅰ级(轻微)损坏,对井筒安全影响较小;若区段煤柱也开采,最不利情况下,主斜井在距井口[0,70]m和(70,250]m范围分别为Ⅱ级(一般)损坏和Ⅰ级(轻微)损坏,风井在距地面[0,33]m、(33,58]m和(58,90]m范围分别为Ⅲ级(较重)损坏、Ⅱ级(一般)损坏和Ⅰ级(轻微)损坏,风井损坏等级最高为Ⅲ级,将影响风井正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安全 保护煤柱留设 地层变形预计 井筒损坏评价
下载PDF
化工安全设计与评价对化工安全管理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王志远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4-196,共3页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原料存储输送等方面的特殊性要求,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层出不穷,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因此,加强化工...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原料存储输送等方面的特殊性要求,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层出不穷,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因此,加强化工安全设计与评价已是化工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鉴于此,本文阐述了化工安全设计与评价在化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实际作用,从提高化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和提升化工安全管理水平的角度,探讨了一些有效措施,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设计 安全评价 安全管理 控制措施
下载PDF
城郊干道设计阶段安评重点及方法总结
8
作者 杜律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6期61-65,共5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路网不断扩展,使得城市周边道路功能不断完善逐渐发展成为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功能的城郊干道。为进一步提升城郊干道的交通安全水平,完善和细化城郊干道的交通安全评价工作,首先从规范角度分析总结城郊干道安全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路网不断扩展,使得城市周边道路功能不断完善逐渐发展成为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功能的城郊干道。为进一步提升城郊干道的交通安全水平,完善和细化城郊干道的交通安全评价工作,首先从规范角度分析总结城郊干道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然后以张家港市某城市快速路与地面一级公路相结合的城郊干道为例,结合设计方案评价和分析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需要关注的重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为城郊干道交通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一些经验总结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评价 城郊干道 评价内容和方法 设计阶段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安全性能评估及改进
9
作者 戎世进 陈娟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7,共2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能评估和改进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文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发现制动器本身会出现磨损、故障或结构性机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制动器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进行改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能评估和改进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文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发现制动器本身会出现磨损、故障或结构性机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制动器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进行改进,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案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制动系统设计 安全性能 评估 改进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匝道安全设计与评价
10
作者 苏冠宇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2期152-154,共3页
文章针对互通立交出口匝道在高速公路系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和工程实际,分析了互通立交出口匝道的安全设计的要点。同时,重点介绍了车道的安全设计内容和目的;最后,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公路出口匝... 文章针对互通立交出口匝道在高速公路系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和工程实际,分析了互通立交出口匝道的安全设计的要点。同时,重点介绍了车道的安全设计内容和目的;最后,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公路出口匝道安全设计评价体系,可以用于系统性地评估和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立交 匝道安全设计 AHP 设计评价
下载PDF
化工设计与安全评价对化工安全生产的影响
11
作者 石运冬 陈磊 《全面腐蚀控制》 2024年第7期68-70,共3页
化工设计与安全评价在提升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化工设计阶段的安全集成方法和安全评价的系统化过程来降低事故风险、从而提升生产安全性。
关键词 化工设计 安全评价 化工安全 风险管理
下载PDF
基于运行速度分析的长大纵坡路段设计安全性评价
12
作者 尹志雨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公路项目设计安全性评价是从安全运营角度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检验分析的过程,可以有效避免设计安全缺陷及不足,实现本质安全,减少事故隐患。采用运行速度分析法对某山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文件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采用预测运行速度... 公路项目设计安全性评价是从安全运营角度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检验分析的过程,可以有效避免设计安全缺陷及不足,实现本质安全,减少事故隐患。采用运行速度分析法对某山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文件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采用预测运行速度的协调性进行评价。针对存在的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对大货车刹车毂温度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改善建议,以期提高公路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设计文件 安全性评价 运行速度 长大纵坡
下载PDF
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滨水空间安全性评价
13
作者 陈宇楠 荣晗琳 张清海 《园林》 2024年第8期92-101,共10页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安全性,是景观设计、建设与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公园滨水空间是游客最容易聚集的场所之一,也是公园中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场所。选取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滨水空间带特征,将其分为11小类,再...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安全性,是景观设计、建设与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公园滨水空间是游客最容易聚集的场所之一,也是公园中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场所。选取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滨水空间带特征,将其分为11小类,再根据人水关系聚类为4大类。以CPTED六要素为基础,结合滨水空间的特征因子,采用专家打分法、AHP层次分析法建立滨水空间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以该体系为基础,对玄武湖公园滨水空间226个小段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表明,根据空间特征分类,玄武湖公园中安全性得分较高的滨水空间类型有码头类、挑台类和绿地+小径类;安全性得分较低的滨水空间类型有木栈道类、大构筑类和桥类。相对于安全建设中已经较为成熟的部分,玄武湖公园的治安管理、安全宣传、积极的活动、临水空间边界4类因子评价得分比低,表明仍有提升空间和必要。在建立滨水空间安全评价体系时,考虑具有滨水空间特征的因子是有意义且有必要的。基于不同城市公园各自的滨水空间特征,在不同的人水关系分类下,需要提升的安全影响因子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安全性 安全性评价 城市公园 滨水空间 CPTED六要素 AHP法
下载PDF
冲击地压矿井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潘一山 肖永惠 +2 位作者 罗浩 王岗 施天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46-1860,共15页
针对当前冲击地压矿井缺少对防冲设计的可靠性和对自身防冲能力综合评判的环节,导致一些冲击地压矿井虽然采取了防冲措施,但依然发生冲击地压这一现状。参考了岩土工程中采用安全系数来评价安全程度这种办法,提出了冲击地压矿井安全性... 针对当前冲击地压矿井缺少对防冲设计的可靠性和对自身防冲能力综合评判的环节,导致一些冲击地压矿井虽然采取了防冲措施,但依然发生冲击地压这一现状。参考了岩土工程中采用安全系数来评价安全程度这种办法,提出了冲击地压矿井安全性的基本理念。通过调研发现:冲击地压造成的破坏范围占所在工作面总的作业范围比例是有限的;矿井巷道围岩应力集中大小是有限的,应力集中系数基本介于1~6;冲击地压事故释放的能量都不大于109 J级,即冲击地压释放的能量是有限的;冲击地压矿井的安全性评价可以转化为巷道安全性评价,即保证了巷道安全就保证了整个矿井安全;冲击地压发生后控制巷道断面收缩率在20%以内基本可以避免人员伤亡。因此,指出冲击地压是可防可控的。进而提出冲击地压不发生的条件和发生不造成人员伤亡的条件,即分别为:巷道围岩变形系统的实际受载应力低于巷道失稳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应力;围岩变形系统失稳释放能量低于围岩−支护系统可吸收能量。并提出矿井在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划分危险等级以及防冲设计后,还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包括临界条件、安全系数的计算和划分安全等级。基于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给出安全性评价需要考虑的2个方面:应力安全性和能量安全性。其中,应力安全性由围岩变形系统的实际受载应力与失稳临界应力的比值(即应力安全系数)来判断;能量安全性由围岩变形系统失稳释放能量与围岩−支护系统可吸收能量的比值(即能量安全系数)来判断。进而将矿井安全性划分为A、B、C三级,分别对应:安全、基本安全和不安全。其中,应力安全系数大于1.5且能量安全系数大于1.0,为A级安全矿井,矿井具备防冲能力,可以正常进行开采;应力安全系数大于1.0且能量安全系数大于1.5,为B级基本安全矿井,矿井具备防冲能力,可以正常进行开采;安全系数非A级和非B级,则为C级不安全矿井,矿井不具备防冲能力或应暂停开采活动。以某矿为例,给出了矿井安全性计算的完整流程和评价结果。最后给出了全国部分冲击地压矿井的应力安全系数和能量安全系数,并结合这些矿井的实际冲击地压发生情况,验证了安全系数计算结果的可参考性,从而说明安全性评价方法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安全性 安全系数 防冲设计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变异系数-云物元模型的船舶进出港航路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中洲 李申川 赵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6-332,共7页
为进一步保障出港船舶及在近岸航路航行船舶的通航安全,应对进出港船舶航路的设计方案进行风险评估。鉴于出港航路和近岸航路交叉水域通航安全的特殊性,以该水域内船舶碰撞风险为研究背景,建立了进出港航路与近岸航路交叉水域船舶碰撞... 为进一步保障出港船舶及在近岸航路航行船舶的通航安全,应对进出港船舶航路的设计方案进行风险评估。鉴于出港航路和近岸航路交叉水域通航安全的特殊性,以该水域内船舶碰撞风险为研究背景,建立了进出港航路与近岸航路交叉水域船舶碰撞风险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克服了主观赋权法的局限性,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充分利用云模型理论和物元可拓理论的优点,结合变异系数法构建变异系数-云物元模型对出港船舶与近岸航路船舶交通流冲突水域的船舶碰撞风险进行评估。并以东营港出港航路和近岸航路交叉水域为例,对到达冲突水域前不同备选航路方案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正确,实用性强,可用于评价进出港航路设计方案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变异系数法 云物元模型 航路设计 安全评价
下载PDF
隧道主动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与智能决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四明 李术才 +1 位作者 刘大刚 王明年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共10页
隧道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是真正体现隧道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理想设计方式。针对传统支护设计存在的针对性不强、统一性不高、安全冗余度偏大等问题,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研究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与智能决策方法... 隧道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是真正体现隧道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理想设计方式。针对传统支护设计存在的针对性不强、统一性不高、安全冗余度偏大等问题,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研究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与智能决策方法技术路线及关键内容。首先,给出涵盖地质、支护、施工等全过程全要素信息的样本数据库构建方法;其次,综合对比分析Bagging、Random Forest、Extra Trees等6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的适用性,明确智能设计决策算法优选类型;再次,提出基于支护变形指标的支护结构安全度量化评价方法;最后,制定支护优化智能决策反馈规则。研究结果为隧道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与智能决策真正进入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主动支护体系 信息化动态设计 智能决策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型桥梁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17
作者 王艳 《无线互联科技》 2023年第1期35-37,共3页
万物互联是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形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获取重要城市的基础设施实时状态信息提供优越的机会。文章针对传统人工桥梁监测方法存在监测效率差、不灵活、检测结果有误差等问题,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 万物互联是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形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获取重要城市的基础设施实时状态信息提供优越的机会。文章针对传统人工桥梁监测方法存在监测效率差、不灵活、检测结果有误差等问题,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桥梁监测系统,对桥梁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预判及评估分析。该系统对我国大型桥梁安全工程具有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桥梁安全监测 评估分析 系统设计
下载PDF
采空区地面位移地段管道应变快速估算方法开发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志斌 佟雷 +1 位作者 余志峰 王东源 《山西建筑》 2023年第8期94-96,共3页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和石油天然气管道设施的大规模兴建,油气管道穿越煤矿采空区的情况愈发难以避免,开发了一种快速估算方法用以评估煤矿采空区上覆油气管道的风险状态以及管道规划阶段难以避让采空区时的路由方案比选。主要介...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和石油天然气管道设施的大规模兴建,油气管道穿越煤矿采空区的情况愈发难以避免,开发了一种快速估算方法用以评估煤矿采空区上覆油气管道的风险状态以及管道规划阶段难以避让采空区时的路由方案比选。主要介绍了该快速评估方法的简要开发过程,包括开发该方法的意义,开发路线和实现过程。在典型工况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管径、不同空间相对关系、不同开采厚度等因素对穿越采空区管道应变状态的影响规律,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和利用采空区上覆管道的受力规律。最后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提供了一个快速评估的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埋地管道 快速风险评估 管道设计 安全评价
下载PDF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岳阳 胡少伟 +2 位作者 胡登兴 黄逸群 王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168,共7页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因其高强度、高抗渗性、高密封性、耐久性好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已经是长距离输调水工程中的首选管材。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会出现断丝、渗漏、爆管等风险,一旦发生事故,直接威胁城市供水安全,也会造成巨...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因其高强度、高抗渗性、高密封性、耐久性好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已经是长距离输调水工程中的首选管材。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会出现断丝、渗漏、爆管等风险,一旦发生事故,直接威胁城市供水安全,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PCCP技术创新与进步,从结构设计与分析方法、试验方法、安全影响评价、健康监测检测与除险加固、BCCP的研发与使用等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PCCP的研究进展,并针对预应力高强钢丝、砂浆保护层、管身防龟裂老化、管芯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全寿命智能监测平台、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以期促进PCCP技术进步与行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CP BCCP 结构设计 安全评价 除险加固
下载PDF
高钢级山地管道设计及安全性评估的再认识
20
作者 胡文君 赵宇 +3 位作者 胡凯衡 谌贵宇 付开伟 张晓鹏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92,共10页
永久性地面变形(permanent ground deformation,PGD)是造成山地管道屈曲断裂泄露并导致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PGD区山地管道“基于应变”的设计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和技术标准对在役高钢级管道安全性评估偏于危险,亟待对... 永久性地面变形(permanent ground deformation,PGD)是造成山地管道屈曲断裂泄露并导致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PGD区山地管道“基于应变”的设计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和技术标准对在役高钢级管道安全性评估偏于危险,亟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针对山地复杂PDG工况下的“许用应变”及“计算应变”,从山地管道的主要失效模式着手,对山地管道管–土相互作用的应变计算方法(解析法、数值分析法及试验法)及安全性评估方法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山地管道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生产需要,提出了考虑在役管道的实际工况,进行基于管–土相互作用规律的设计及安全性评估方法的研究路径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钢级 山地管道 永久性地面变形(PGD) 基于应变 管–土相互作用 设计及安全性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