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玉玲 朱跃珍 +1 位作者 李永平 张志雷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4期72-74,79,共4页
以火草幼芽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不同消毒时间处理,获得了无菌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筛选出各个时段适合的培养基配方:初代培养基为MS+6-BA0.4 mg/L+NAA0.2mg/L,诱导率为55%;增殖培养基为MS+6-BA0.6... 以火草幼芽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不同消毒时间处理,获得了无菌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筛选出各个时段适合的培养基配方:初代培养基为MS+6-BA0.4 mg/L+NAA0.2mg/L,诱导率为55%;增殖培养基为MS+6-BA0.6mg/L+NAA0.1mg/L,增殖系数为3.68;生根培养基为MS+NAA0.3 mg/L,生根率为90%。生根苗炼苗移入红土+腐殖土(1∶1)基质中,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草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培养基 诱导率 增殖系数 生根率
下载PDF
用于林区和边境防火线的化学除草剂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国海 李建国 陈虎保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经16年试验筛选出林区和边境防火线的化学除草剂以草甘膦+2,4-D丁酯、草甘膦+威尔柏等混剂配方为好,除草效果达95%以上;室内试验表明,草甘膦具有解偶联剂作用,抑制膜上ATP酶活性。
关键词 防火线 除草剂 草甘膦 林区
下载PDF
马尾松防火道及果园化学除草试验初报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泳 高智慧 +3 位作者 何云芳 余建功 包顺新 王金泉 《浙江林业科技》 2002年第6期22-24,共3页
在马尾松的防火道上用 5 % 森泰颗粒剂和 25 % 森泰水剂、在桃树果园用 65 % 草甘膦和 41 % 春多多进行除草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防火道用 18.75 kg / hm2 的森泰颗粒剂处理效果较好;桃树果园则以 1 500 g / hm2 的草甘膦处理效果最好。
关键词 马尾松防火道 果园 化学除草试验 森泰颗粒剂 除草剂
下载PDF
不同造林抚育干扰下桉树幼林地水土流失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宏温 马倩 +2 位作者 温远光 郭晋川 杨健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6期26-30,3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抚育措施对桉树幼林地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栽培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8个地表径流小区,以桉树采伐地灌草坡做对照(CK),研究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只施基肥不追肥...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抚育措施对桉树幼林地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栽培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8个地表径流小区,以桉树采伐地灌草坡做对照(CK),研究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只施基肥不追肥的植苗更新2代林地(A处理),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的植苗更新2代林地(B处理)和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的萌芽更新2代林地(C处理)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B处理林地的地表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和N,P,K养分流失总量年均值分别为129.35 mm,642.52kg/(hm^2·a)和32.923kg/(hm^2.a),比A处理的分别高出7.93%,90.03%和46.89%,比C处理的分别高出4.95%,70.82%和49.17%,比CK(对照)的分别高出4.98%,109.93%和50.91%;各试验林地的地表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与降水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717~0.853)。[结论]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频繁施肥等人为干扰活动及大量级降水驱动是桉树幼林林地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较为强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幼林 火烧清理林地 人工除草 化学除草 林地施肥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下载PDF
林业化学除草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国海 陈虎保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56-661,共6页
从1974~1990年,在苗圃、幼林、造林地及防火线上筛选适用的除草剂,结果表明:松、杉苗圃以除草醚、果尔作土壤处理,防效达90%以上,高于1m的松、杉、阔叶树、果树以草甘膦作叶面喷洒,防效达85%以上;造林地以草甘膦、2,4-D丁酯、草甘膦... 从1974~1990年,在苗圃、幼林、造林地及防火线上筛选适用的除草剂,结果表明:松、杉苗圃以除草醚、果尔作土壤处理,防效达90%以上,高于1m的松、杉、阔叶树、果树以草甘膦作叶面喷洒,防效达85%以上;造林地以草甘膦、2,4-D丁酯、草甘膦+调节膦及威尔柏+草甘膦作叶面喷洒,防杂草、灌木效果达95%,防火线上以草甘膦与调节膦或威尔柏混用为好。在室内生测表明:草甘膦+调节膦有增效作用,草甘膦具有解偶联剂作用,抑制膜上ATP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除草 苗圃 抚育 整地 防火线
下载PDF
火烧对结缕草草地杂草的防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强 张学勇 +2 位作者 杨允菲 亓娜 贾亚奇 《草原与草坪》 CAS 2007年第4期61-63,共3页
在结缕草萌动前对结缕草草地进行火烧处理,研究生长季内不同月份火烧对结缕草草地杂草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内火烧对结缕草草地杂草株数、植物量(地上,干重)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平均防控效果分别为23.97%、39.90%;株数防控... 在结缕草萌动前对结缕草草地进行火烧处理,研究生长季内不同月份火烧对结缕草草地杂草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内火烧对结缕草草地杂草株数、植物量(地上,干重)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平均防控效果分别为23.97%、39.90%;株数防控效果最好为5月份,为40.95%,植物量防控效果最好为10月份,为65.74%;火烧对结缕草草地杂草的防控效果在春季主要表现在防控杂草的数量(株数),在秋季主要表现在防控杂草的重量(地上植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 火烧 杂草防控
下载PDF
化学除草在森林防火路上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邱盛梁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尤溪县国营经营林场埔宁工区进行森林防火路化学除草替代人工除草的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四个区组16个小区化学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均可达70%,其中以4L/hm^2绿草定与20L/hm^2草甘磷混合喷施效果最佳,达80%以上;对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 在尤溪县国营经营林场埔宁工区进行森林防火路化学除草替代人工除草的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四个区组16个小区化学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均可达70%,其中以4L/hm^2绿草定与20L/hm^2草甘磷混合喷施效果最佳,达80%以上;对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豆科、樟科、漆树科和珙桐科杂灌除草效果最好可达90%以上,而对叶面积较小并带有革质的山茶科杀伤力弱,利于保护木荷防火林带;化学除草可以替代森林防火路人工除草,经济效益高,减少用工84.2%,节约经费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防火路 化学除草 草甘磷
下载PDF
彝族“罗噜颇”的火草麻布纺织 被引量:8
8
作者 欧丽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11期42-47,共6页
居住在哀牢山区的彝族罗噜人纺织的火草麻布,集麻的柔韧性与火草的保暖性于一身。自古至今,哀牢山区的彝族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纺织火草麻布的工具和技术,传统的火草麻布纺织技术至今仍在代代相传。
关键词 彝族 罗噜颇 多锭纺车 火草麻布纺织技术
下载PDF
闽东地区化学除莠开设森林防火道中试研究
9
作者 胡明方 林群星 +2 位作者 李章茂 张建中 杨继旺 《福建林业科技》 1993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试验研究在闽东地区应用化学除莠剂大规模开设森林防火道的适用剂型、剂量、施药技术、工艺、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结果表明,用0.5ml/m^2的威尔柏L液喷洒开设新防火道,除草效果在87.5%以上;喷洒维修旧防火道,杂竹除草效果在90.2%以上... 本试验研究在闽东地区应用化学除莠剂大规模开设森林防火道的适用剂型、剂量、施药技术、工艺、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结果表明,用0.5ml/m^2的威尔柏L液喷洒开设新防火道,除草效果在87.5%以上;喷洒维修旧防火道,杂竹除草效果在90.2%以上,芒萁骨除草效果在9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除莠 森林防火道 威尔柏
下载PDF
GVA除草剂清除林农区过渡带火险可燃物的试验
10
作者 陈成华 王绍联 《福建林业科技》 1995年第2期33-36,共4页
采用GVA除草剂的三种不同配方,取三种不同浓度,按L9(34)正交设计方法,进行除草灭草、杀草谱、毒性残留等试验,并与草甘鳞、威尔柏对比,以选择一种比人工建立生土带更为经济可行、易于推广的清除林农区过渡带火险可燃物的... 采用GVA除草剂的三种不同配方,取三种不同浓度,按L9(34)正交设计方法,进行除草灭草、杀草谱、毒性残留等试验,并与草甘鳞、威尔柏对比,以选择一种比人工建立生土带更为经济可行、易于推广的清除林农区过渡带火险可燃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VA 除草剂 林农区过渡带 火险可燃物
下载PDF
“火耕水耨”新解——对稻作文化起源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振兴 杨庭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02,共7页
采用“火耕水耨”的方式种植水稻在《史记》《汉书》等文献典籍内早有记载,其后一直到唐宋时期的文献中还有所提及。此农耕模式跨越了人类早期社会与有史料可凭记载的不同时空范畴,对探讨稻作文化的起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纵观此... 采用“火耕水耨”的方式种植水稻在《史记》《汉书》等文献典籍内早有记载,其后一直到唐宋时期的文献中还有所提及。此农耕模式跨越了人类早期社会与有史料可凭记载的不同时空范畴,对探讨稻作文化的起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纵观此前有关稻作文化起源方面的研究,对“火耕水耨”的相关记载与考古发掘的取证相互联系不甚紧密,使得有关稻作文化起源研究长期处于久疑不决之困境。若能借助民族学有关文化类型演替的理论与方法,在此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有价值的突破便可期可待,我国南方各族先民在稻作文化起源中所作出的贡献亦可获得可信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耕水耨 稻作文化 起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