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中医与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异同
1
作者 韩玉玮 杨力强 韦安达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又称风湿病,在壮医中称其发旺,本文就RA的治疗,分别从中医角度和壮医的角度展开论述,为治疗RA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 中医 壮医 类风湿性关节炎 特色疗法 痹症
下载PDF
壮药三扶当归饮治疗艾滋病相关性痒疹临床观察
2
作者 邓碧云 唐运福 +4 位作者 徐志勇 郭石明 曾爱香 韦冬云 梁超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2期86-88,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壮药三扶当归饮治疗艾滋病相关性痒疹(HIV-PPE)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纳入血虚风燥型HIV-PPE患者64例,采用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内服加外用自拟壮药三扶当归饮;对照组内服... 目的观察自拟壮药三扶当归饮治疗艾滋病相关性痒疹(HIV-PPE)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纳入血虚风燥型HIV-PPE患者64例,采用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内服加外用自拟壮药三扶当归饮;对照组内服氯雷他定分散片、维生素C及外用卤米松乳膏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2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皮疹面积评分,同时观察2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并比较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皮疹面积评分、瘙痒程度评分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3项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壮药三扶当归饮治疗HIV-PPE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毒 艾滋病相关性痒疹 壮药三扶当归饮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肖敬 蒋耀平 梁娟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第1期15-17,43,共4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火针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火针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火针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减轻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壮医药线点灸 壮医火针
下载PDF
壮医刺血疗法对失眠大鼠神经递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佩 钟鸣 +4 位作者 王丽 陈红 梁彬 陈壮丽 张婷婷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606-609,615,共5页
目的基于神经递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探讨壮医刺血疗法治疗失眠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壮医刺血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建立失眠模型(共2天)。建模... 目的基于神经递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探讨壮医刺血疗法治疗失眠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壮医刺血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建立失眠模型(共2天)。建模成功后连续干预12 d,其中壮医刺血组采用大鼠背部穴位针刺并放血干预,西药组、模型组分别给予地西泮、生理盐水灌胃,而空白组给予抓取刺激干预。记录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的体重。于干预结束后次日,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以及下丘脑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降低,下丘脑组织NE、CRH及血清皮质醇、ACTH含量均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壮医刺血组大鼠下丘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升高,壮医刺血组和西药组大鼠下丘脑组织NE、CRH和血清皮质醇、ACTH含量均下降(均P<0.05)。与西药组相比,壮医刺血组下丘脑组织CRH含量、血清皮质醇含量均降低(均P<0.05)。结论壮医刺血疗法可通过调节5-羟色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激素而改善对氯苯丙氨酸诱导的大鼠失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刺血疗法 失眠 对氯苯丙氨酸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壮 中 西医药治疗风毒病优势解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滕红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27-1528,共2页
风毒病,壮医病名为"笨隆病"(壮名:Binghdoegfung),属于中医风疹,又名"瘾疹",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荨麻疹"。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的常见病,治疗以抗过敏为主,但其治疗风毒病有一定局... 风毒病,壮医病名为"笨隆病"(壮名:Binghdoegfung),属于中医风疹,又名"瘾疹",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荨麻疹"。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的常见病,治疗以抗过敏为主,但其治疗风毒病有一定局限性和毒副作用;中医对风疹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手段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刺络拔罐、穴位注射等;壮医理论认为风毒病是由于气血失衡所致,治疗上常采用壮医药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以其药效及温热的局部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归于平衡而愈。通过对壮、中、西医药治疗风毒病优势解析,为风毒病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 中医药 西医药 治疗 风毒病
下载PDF
壮医火针疗法结合中药离子导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候、免疫功能和外周血象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文芳 莫薇薇 +1 位作者 韩海思 徐华光 《四川中医》 2021年第9期191-194,共4页
目的:研究壮医火针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候、免疫功能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例)与对照组... 目的:研究壮医火针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候、免疫功能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例)与对照组(n=44例),观察组使用壮医火针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壮医火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双手握拳力度、关节肿胀情况及关节疼痛情况等临床体征变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类风湿因子(RF)等血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外周血象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畏寒、晨僵等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关节肿胀指数及关节压痛指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及关节压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双手握力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gG、IgA、IgM及RF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及RF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17、IL-22及TNF-α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IL-17、IL-22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火针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候,促进其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外周血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火针疗法 中药离子导入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功能 外周血象
下载PDF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研究述评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冰洁 卢明毅 +3 位作者 何育风 黄俊能 何梓桐 赵霞云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具有行气止痛、活血祛瘀、解痉除痹、疏通经络、分解粘连的功效,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缓解颈部疼痛。手法治疗还可纠正关节紊乱,具体表现为可缩小寰齿前间隙,减少齿状突与寰枢椎两者轴线之间的偏移距离。临床常用...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具有行气止痛、活血祛瘀、解痉除痹、疏通经络、分解粘连的功效,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缓解颈部疼痛。手法治疗还可纠正关节紊乱,具体表现为可缩小寰齿前间隙,减少齿状突与寰枢椎两者轴线之间的偏移距离。临床常用于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手法有:壮医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颈椎微调手法、整脊调曲结合寰枢端转法、定点三项仰正法及枢椎短杠杆推法等。也有学者将手法与针刺疗法、综合疗法相结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取得满意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手法治疗的安全性缺乏统一规范,如手法操作角度、力量的控制,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适用范围和禁忌证的研究等。另一方面对各种手法力学原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对手法治疗的基础研究较为匮乏,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大数据、大样本的支撑等。今后,在开展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时,应规范各类手法的操作要点,加强不同手法治疗的基础研究,力图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有效的、规范的诊疗方案,减少因手法操作不当而带来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半脱位 壮医经筋手法 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 颈椎微调手法 整脊调曲结合寰枢端转法 定点三项仰正法 枢椎短杠杆推法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