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tronic Design and Maneuverability Analysis of a Novel Robotic Shark 被引量:2
1
作者 Liyang Gao Peng Li +1 位作者 Hongde Qin Zhongchao De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22年第2期82-91,共10页
In this paper,the mechatronic design and maneuverability analysis of a novel robotic shark are presented.To obtain good maneuverability,a barycenter regulating device is designed to assist the posture adjustment at lo... In this paper,the mechatronic design and maneuverability analysis of a novel robotic shark are presented.To obtain good maneuverability,a barycenter regulating device is designed to assist the posture adjustment at low speeds.Based on the Newton-Euler approach,an analytical dynamic model is established with particular consideration of pectoral fins for threedimensional motions.Th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are comput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methods.Oscillation amplitudes and phases are determined by fitting an optimized fish body wave.The performance of the robotic shark is estimated by varying the oscillation frequency and offset angle.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oscillation frequency increasing,the swimming speed increases linearly.The robotic shark reaches the maximum swimming speed of 1.05 m/s with an oscillation frequency of 1.2 Hz.Furthermore,the turning radius decreases nonlinearly as the offset angle increased.The robotic shark reaches the minimum turning radius of 1.4 times the body length with 0.2 Hz frequency and 12°offset angle.In the vertical plane,as the pectoral fin angle increases,the diving velocity increases nonlinearly with increase rate slowing d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tronic design Three-joint propulsion system Robotic shark dynamic modeling Maneuverability analysis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seismic design response factors of concrete wall buildings
2
作者 Aman Mwafy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To verify the seismic design response factors of high-rise buildings, five reference structures, varying in height from 20- to 60-stories, were selected and designed according to modern design codes to represent a wid... To verify the seismic design response factors of high-rise buildings, five reference structures, varying in height from 20- to 60-stories, were selected and designed according to modern design codes to represent a wide range of concrete wall structures. Verified fiber-based analytical models for inelastic simulation were developed, considering the geometric nonlinearity and material inelasticity of the structural members. The ground motion uncertainty was accounted for by employing 20 earthquake records representing two seismic scenarios, consistent with the latest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tonic setting and seismicity of the selected reference region (UAE). A large number of Inelastic Pushover Analyses (IPAs) and Incremental Dynamic Collapse Analyses (IDCAs) were deployed for the reference structures to estimate the seismic design response factor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actors adopted by the design code are adequately conservative. The results of this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seismic design response factors apply to a wide variety of contemporary concrete wall buildings with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wall buildings seismic design response factors fiber-based modeling inelastic pushover analysis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下载PDF
缓冲行走一体式月面探测器性能分析与优化
3
作者 何天宇 董洋 +2 位作者 周士明 赵军鹏 王春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47-2556,共10页
针对缓冲行走一体式月面探测器将着陆缓冲与月面行走功能融为一体,导致设计优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缓冲特性和行走特性的性能分析与优化方法。根据月面探测器着陆腿的功能需求,设计了构型为RUP-2RUPS的冗余自由度并联机构,并... 针对缓冲行走一体式月面探测器将着陆缓冲与月面行走功能融为一体,导致设计优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缓冲特性和行走特性的性能分析与优化方法。根据月面探测器着陆腿的功能需求,设计了构型为RUP-2RUPS的冗余自由度并联机构,并建立其参数化模型,该构型可通过运动副生效或失效实现缓冲和行走2种功能的构型切换。结合全因子实验方法分析月面探测器的两功能运动学特性与动力学特性,依据月面复杂着陆和行走工况,给出综合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在敏感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随优化过程更新的全工况响应面模型与非劣排序遗传算法,完成月面探测器着陆腿构型参数的优化。所提方法在提高运算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每轮优化均能筛选出当前构型的最恶劣着陆工况,并计算其极限值。优化后,最大有效工作空间增加了8.7%,抗翻倒性能最小值提高了4.0%,抗底面触月性能最小值提高了0.2%,整体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面探测器 运动学分析 动力学分析 响应面模型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一种多自由度可调节下肢康复外骨骼的设计与仿真
4
作者 魏笑 毕文龙 +2 位作者 李亚男 许倍豪 赵彦峻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针对下肢受损、脑卒中等患者的康复训练,设计了一款多自由度可调节下肢康复外骨骼,利用丝杆机构代替传统腿部结构,并在腰部设有转动模块,能更好地实现人机协同。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下肢外骨骼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理论转矩;构建了下肢... 针对下肢受损、脑卒中等患者的康复训练,设计了一款多自由度可调节下肢康复外骨骼,利用丝杆机构代替传统腿部结构,并在腰部设有转动模块,能更好地实现人机协同。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下肢外骨骼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理论转矩;构建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模型,利用Ansys和Adams软件分别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和外骨骼运动学/动力学仿真。结果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后续下肢外骨骼制造与电动机选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 结构设计 动力学建模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基于Kriging模型的汽轮机基础动力优化设计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月华 张崎 王希诚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0-615,共6页
随着汽轮机容量的增加和核电站的迅速发展,汽轮机基础动力优化设计已经成为世界前沿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riging模型的有效优化方法,用以求解上述动力优化设计问题。该问题的优化模型是在汽轮机基础框架重量约束条件下,优化汽... 随着汽轮机容量的增加和核电站的迅速发展,汽轮机基础动力优化设计已经成为世界前沿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riging模型的有效优化方法,用以求解上述动力优化设计问题。该问题的优化模型是在汽轮机基础框架重量约束条件下,优化汽轮机基础中柱的位置和梁、柱的截面面积,使基础振动的最大幅值最小化。Kriging模型用于建立基础振动的最大动位移幅值与设计变量间的近似函数关系,从而避免了优化迭代中灵敏度分析。开发了动力分析程序,作为黑箱用于动力响应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效率和稳定性上优于序列线性规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IGING模型 动力分析 优化设计 序列线性规划
下载PDF
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启动冲击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杜大华 贺尔铭 +1 位作者 薛杰 孙百红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2-989,共8页
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对启动冲击环境的适应性对于发动机自身及火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均有重大影响。提出了精细化、系统性的发动机三维动力学建模技术,建立了组/部件及整机模型,采用元素型模型修正方法和模态测试数据对数学模型进... 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对启动冲击环境的适应性对于发动机自身及火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均有重大影响。提出了精细化、系统性的发动机三维动力学建模技术,建立了组/部件及整机模型,采用元素型模型修正方法和模态测试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获得准确的发动机结构动力学模型;基于冲击动力学理论,提出了研究发动机启动冲击力学环境效应的非线性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仿真研究了结构对瞬态、强载荷冲击激励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示前四阶模态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模型的准确性满足冲击动力学分析要求;振动监测点的响应预测数据与试验测量值基本吻合,验证了启动冲击作用下结构瞬变过程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发动机的动态位移满足结构总体干涉和运动包络要求,掌握了发动机结构的薄弱环节在发动机氧化剂入口管的固定支板处,通过抗冲击结构改进设计成功地解决了该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和可靠性;文中的建模技术及冲击动力学分析方法为发动机结构精准动力学预示及试验提供了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动力学建模 启动 冲击 瞬态响应分析
下载PDF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抗震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7
作者 吴耀辉 娄宇 +1 位作者 李爱群 卞朝东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19,32,共5页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是一种复杂结构体系 ,其抗震设计方法与传统结构体系有较大的不同。综述了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分类、动力分析模型、动力特性以及抗震设计方法 ,进一步分析了多塔结构振型参与系数的物理力学概念 ,探讨了常用结构分析软...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是一种复杂结构体系 ,其抗震设计方法与传统结构体系有较大的不同。综述了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分类、动力分析模型、动力特性以及抗震设计方法 ,进一步分析了多塔结构振型参与系数的物理力学概念 ,探讨了常用结构分析软件对其的适用性 ,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 抗震设计 动力分析模型 物理力学
下载PDF
套管损坏的力学分析及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肖斐 李邦超 +1 位作者 王德军 王海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8-101,共4页
为预防和治理油田开发套管损坏,以弹塑性力学变形破坏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套管损坏的概念模型,模拟了油层厚度变化、水平应力场不均匀变化、套管外形成空洞以及单、双油层注水井等条件下的套管损坏现象,从力学机理上揭示了采油井和注水... 为预防和治理油田开发套管损坏,以弹塑性力学变形破坏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套管损坏的概念模型,模拟了油层厚度变化、水平应力场不均匀变化、套管外形成空洞以及单、双油层注水井等条件下的套管损坏现象,从力学机理上揭示了采油井和注水井套管损坏的原因,分析了套管损坏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随着油层厚度的增加,采油井套管和套管外围岩被破坏的程度逐渐增加,并从整个层位的套管损坏过渡到套管中上部的局部损坏。水平应力场的不均匀变化也加大了套管损坏的程度。当套管外围岩被掏空时,所形成的空洞范围越大,套管损坏的程度也就越严重。单油层注水井套管的破坏程度较双油层注水井严重,双油层注水井中上部油层套管的破坏程度较下部油层严重。据此,套管损坏的机制分为区域动力学机制和局部动力学机制,前者受构造应力场控制,后者受非构造应力场控制,对油井周围环境的改变更为敏感,并且受控于区域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损坏 模型设计 数值模拟 应力分析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基于模型输出敏感度分析的动态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被引量:11
9
作者 韩红桂 李淼 乔俊飞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1-736,共6页
神经网络的性能由其训练算法和拓扑结构共同确定.为了解决设计网络结构的动态调整问题,论文给出了一种神经网络结构动态设计方法.以隐含层神经元输出的贡献对模型输出敏感度进行分析,从而调整神经网络结构,对贡献太小的神经元予以删除,... 神经网络的性能由其训练算法和拓扑结构共同确定.为了解决设计网络结构的动态调整问题,论文给出了一种神经网络结构动态设计方法.以隐含层神经元输出的贡献对模型输出敏感度进行分析,从而调整神经网络结构,对贡献太小的神经元予以删除,对贡献值太大的神经元利用最邻近法在其附近插入新的神经元.通过对非线性函数进行逼近和对非线性系统关键参数进行预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动态结构设计 模型输出敏感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与优化设计原理的大跨桥梁动力模型修正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郭彤 李爱群 韩大章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23,共4页
建立一个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反映桥梁力学特性的有限元模型是进行结构健康监测研究的第一步。根据大跨桥梁现场实测的模态数据,采用基于特征灵敏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对润扬长江大桥斜拉桥进行了模型修正,分析结果为大跨桥梁的结构损伤识别... 建立一个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反映桥梁力学特性的有限元模型是进行结构健康监测研究的第一步。根据大跨桥梁现场实测的模态数据,采用基于特征灵敏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对润扬长江大桥斜拉桥进行了模型修正,分析结果为大跨桥梁的结构损伤识别和安全监测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灵敏度 优化设计 模型修正 健康监测 动力分析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带式输送机实体仿真模型建立方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郝双双 李阳星 刘训涛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8-180,共3页
随着带式输送机向着大型化、高速度方向的发展,动态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介绍了在ADAMS中利用菜单方式和CAD软件环境下建立带式输送机实体动态仿真模型的方法。提出了应用CAD软件与ADAMS接口和利用PRO/E构造实体模型必须注意的问题,为带... 随着带式输送机向着大型化、高速度方向的发展,动态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介绍了在ADAMS中利用菜单方式和CAD软件环境下建立带式输送机实体动态仿真模型的方法。提出了应用CAD软件与ADAMS接口和利用PRO/E构造实体模型必须注意的问题,为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分析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设计 带式输送机 实体模型 ADAMS
下载PDF
摩托车车架结构动力优化设计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剑鸣 雷刚 陈松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2,127,共5页
应用MSC.Nastran对某型摩托车车架结构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将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模态分析结果做比较,验证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从引起摩托车振动的两个根源(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激励)出发,着重从发动机激励方面考虑,通过对车架结构... 应用MSC.Nastran对某型摩托车车架结构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将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模态分析结果做比较,验证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从引起摩托车振动的两个根源(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激励)出发,着重从发动机激励方面考虑,通过对车架结构进行动力优化设计,有效地避免了摩托车常用工况下车架前几阶固有频率与发动机的一、二阶惯性力频率一致引起的摩托车共振问题,从而改善摩托车的动态特性,提高摩托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 车架结构 有限元 模态分析 动力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两种着陆模式下的着陆器缓冲机构构型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宏宇 王春洁 +2 位作者 丁宗茂 丁建中 刘学翱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32-1040,共9页
分别建立了着陆器在非0高度关机着陆模式下、触地关机着陆模式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基于仿真模型,应用全因子实验设计方法分析了着陆器在两种着陆模式下的软着陆性能,得到了软着陆极恶劣工况。为了获得软着陆性能最佳的着陆器设计方案,... 分别建立了着陆器在非0高度关机着陆模式下、触地关机着陆模式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基于仿真模型,应用全因子实验设计方法分析了着陆器在两种着陆模式下的软着陆性能,得到了软着陆极恶劣工况。为了获得软着陆性能最佳的着陆器设计方案,研究了着陆缓冲机构构型参数对软着陆性能的影响。结合仿真模型与实验设计方法获取样本点,构造了极恶劣工况下描述软着陆性能指标值、着陆缓冲机构构型参数之间映射关系的响应面模型。之后利用响应面模型与第二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实现了着陆缓冲机构构型参数的优化。将优化后的参数代入仿真模型验证,着陆器在两种着陆模式下的抗翻倒能力、底面抗损坏能力均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腿式着陆器 着陆模式 动力学分析 响应面模型 优化设计
下载PDF
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灾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41
14
作者 李宏男 白海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6,共8页
以输电塔-线体系的环境荷载特性和结构动力响应特性为出发点,分析目前高压输电塔-线体系的发展现状及人们对环境荷载缺乏认识而经常造成灾害事故的原因,论述了输电塔-线体系在现有设计水准下抵抗地震和环境荷载作用的能力和现阶段输电塔... 以输电塔-线体系的环境荷载特性和结构动力响应特性为出发点,分析目前高压输电塔-线体系的发展现状及人们对环境荷载缺乏认识而经常造成灾害事故的原因,论述了输电塔-线体系在现有设计水准下抵抗地震和环境荷载作用的能力和现阶段输电塔-线体系设计的可靠性。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震抗风研究的动力分析建模方法、模型种类与适用性,以及试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达到的水平和解决的问题,抗震抗风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发展动向,结构振动控制理论体系和控制手段,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等。指出了现阶段输电塔动力响应研究与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环境荷载建模、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试验测试手段和结构控制理论与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当前迫切需要进行研究的内容与方向。根本目的旨在提高输电塔-线体系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水准,增强抵抗地震和环境荷载灾害性破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塔-线体系 动力计算模型 试验研究 抗震抗风 振动控制 设计理论
下载PDF
不分离型垂直进给方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钛合金Ti_6Al_4V的稳定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跃敏 赵波 +1 位作者 王裕清 赵斌斌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4-429,共6页
为了研究不分离型垂直进给方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的稳定性,建立了不分离型垂直进给方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该动力学模型采用了非线性周期函数的线性化理论、全离散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分离型垂直进给方向超声... 为了研究不分离型垂直进给方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的稳定性,建立了不分离型垂直进给方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该动力学模型采用了非线性周期函数的线性化理论、全离散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分离型垂直进给方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的刀齿运动轨迹的特点,建立了瞬时切厚的模型,利用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理论建立了时滞微分方程。运用全离散法求解时滞微分方程,应用MATLAB7.1软件得出铣削系统的稳定性预测叶瓣图。通过加工钛合金Ti_6Al_4V进行不分离型垂直进给方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颤振实验并与普通铣削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系统稳定性预测曲线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相同铣削参数下,不分离型垂直进给方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比普通铣削能提高系统稳定性,轴向切深最大增幅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分离型 垂直进给方向 超声振动辅助铣削 钛合金材料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系统参数均匀分布的新型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春祥 张静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4-781,共8页
提出了系统参数均匀分布的8种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模型,试图寻求不产生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的MTMD模型.基于结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最小值的最小化,研究了8种MTMD模型的最优参数和控制效果.最优参数包括最优频率间隔、最优平均阻尼比... 提出了系统参数均匀分布的8种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模型,试图寻求不产生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的MTMD模型.基于结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最小值的最小化,研究了8种MTMD模型的最优参数和控制效果.最优参数包括最优频率间隔、最优平均阻尼比和最优调谐频率比.数值研究表明,UM-MTMD1~UM-MTMD3、US-MTMD1、US-MTMD2和UD-MTMD2不存在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而且最优UM-MTMD3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比较显示,最优UM-MTMD3和最优MTMD-1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基本一致.考虑这些优越性能,采用MTMD控制结构的动力响应时,宜选择最优UM-MTMD3和没有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的MTM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系统参数均匀分布 振动控制 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
下载PDF
惯性导航平台减振装置设计及其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文 黄茂林 +2 位作者 王玉兴 卿艳梅 张殿武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3-1117,共5页
针对惯性导航平台隔离振动的要求,在分析惯性导航平台振源基础上,结合减振理论,设计了该平台的减振系统。基于复刚度模型的橡胶减振系统理论,实验测试得到橡胶减振器多种工况下的参数-刚度、损耗因子。建立了减振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通过... 针对惯性导航平台隔离振动的要求,在分析惯性导航平台振源基础上,结合减振理论,设计了该平台的减振系统。基于复刚度模型的橡胶减振系统理论,实验测试得到橡胶减振器多种工况下的参数-刚度、损耗因子。建立了减振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获得减振系统的前12阶固有频率,并通过谐响应分析方法分别获得发动机怠速激励和陀螺仪抖动激励下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减振系统固有频率远离发动机怠速激励和陀螺仪抖动激励频率、位移响应幅值小,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导平台 减振 动态特性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下载PDF
基于动强度可靠性的输流管道动力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翟红波 刘永寿 +2 位作者 李宝辉 吴子燕 岳珠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2-997,共6页
建立以支撑(位置、刚度)和截面几何特性为设计变量,以结构重量极小化为目标,以动强度可靠性指标和固有频率为约束的管道动力优化模型。针对某类管道,对支撑位置、刚度和管径进行优化分析,得到了支撑、截面参数和管道动力特性之间的关系... 建立以支撑(位置、刚度)和截面几何特性为设计变量,以结构重量极小化为目标,以动强度可靠性指标和固有频率为约束的管道动力优化模型。针对某类管道,对支撑位置、刚度和管径进行优化分析,得到了支撑、截面参数和管道动力特性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此优化方式是合理有效的。经过优化,提高了首超可靠度,减轻了结构重量,降低了动应力,增强了管道的抗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优化 支撑 输流管道 首次超越
下载PDF
某舰用雷达天线及天线座结构系统动力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在贵 贾建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按动力设计思想,对某舰用雷达天线及天线座结构系统进行模态分析,根据结构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采取适当措施改进设计。
关键词 雷达结构 稳定平台 天线 天线座
下载PDF
基于预试验的白车身动力学模型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猛 张俊红 +2 位作者 刘海 何伟举 翟乃斌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以优化白车身的模态频率与振型为目标,通过预试验技术定量指导试验模态的激励点及响应点的选取;采用模态置信准则贡献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影响模态参数的关键位置,并对关键位置的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最终确定优化参数,实现了仿真模... 以优化白车身的模态频率与振型为目标,通过预试验技术定量指导试验模态的激励点及响应点的选取;采用模态置信准则贡献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影响模态参数的关键位置,并对关键位置的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最终确定优化参数,实现了仿真模型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参数有效提高了仿真模型与试验模型的一致性,得到了更准确的白车身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 动力学模型 优化设计 预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