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rst flush of storm runoff pollution from an urban catchment in China 被引量:52
1
作者 LI Li-qing YIN Cheng-qing +1 位作者 HE Qing-ci KONG Ling-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5-299,共5页
Storm runoff pollu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in an urban catchment with an area of 1.3 km^2 in Wuhan City of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peaks preceded the flow peaks in all of 8 mo... Storm runoff pollu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in an urban catchment with an area of 1.3 km^2 in Wuhan City of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peaks preceded the flow peaks in all of 8 monitored storm events. The intervals between pollution peak and flow peak were shorter in the rain events with higher intensity in the initial period than those with lower intensity. The fractions of pollution load transported by the first 30% of runoff volume (FF30) were 52.2%-72.1% for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53.0%-65.3% fo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40.4%-50.6% for total nitrogen (TN), and 45.8%-63.2% for total phosphorus (TP), respectively. Runoff pollu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non-raining days before the rainfall. Intercepting the first 30% of runoff volume can remove 62.4% of TSS load, 59.4% of COD load, 46.8% of TN load, and 54.1% of TP load,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all the storm ev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controlling the first flush is a critical measure in reduction of urban stormwater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 flush stormwater pollution urban area rainfall pattem RUNOFF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suspended solids and particle-bound heavy metals in a first flush of highway runoff 被引量:2
2
作者 Fa-hui NIE Tian LI +2 位作者 Hai-feng YAO Man FENG Guang-kai ZH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567-1575,共9页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and their particle-bound heavy metals in a first flush, the runoff sampling together with its flow rate measuring was conducted for three rain...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and their particle-bound heavy metals in a first flush, the runoff sampling together with its flow rate measuring was conducted for three rainfall events at outfalls of highway in Shanghai from June to September 2007. Field sample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SS and particle-bound heavy metals, such as Zn, Pb, and Cu.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sh off behavior of TSS under varying runoff rate condition can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t antecedent dry weather period (ADWP). Contribution of fine fraction (<45 μm) to TSS wa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arse fraction (>45 μm). When the runoff flow increased obviously,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the coarse fraction was observed for a certain rainfall events with long antecedent dry weather condition. The changes of total metals concentration and particle-bound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TSS variation. TSS was generally well correlated with most particulate-bound heavy metals. Of the heavy metals, the concentration of Zn was found considerably high and that of Pb was significantly low at North Zhongshan 2 Road, in Shanghai, China, but they are still within the rang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luctu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the coarse fraction during a first flush period was more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fine fraction. The results will ass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to minimize heavy metals and solids in highway runo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公路径流 悬浮物质 排水系统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Suspended Solids and Heavy Metal Distributions during First Flush in Highway Runoff
3
作者 W.C. Liu W.Z. Huang A.Y. Y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年第9期44-50,共7页
关键词 高速公路事件 重金属分布 雨水径流 悬浮固体 冲洗 重金属浓度 非点源污染 特征
下载PDF
Probability mass first flush evaluation for combined sewer discharges 被引量:5
4
作者 Inhyeok Park Hongmyeong Kim +1 位作者 Soo-Kwon Chae Sungryong H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915-922,共8页
The Korea government has put in a lot of effort to construct sanitation facilities for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first flush phenomenon is a prime example of such pollution. However, to date, several... The Korea government has put in a lot of effort to construct sanitation facilities for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first flush phenomenon is a prime example of such pollution. However, to date, several serious problems have arisen in the operation and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of these facilities due to unsuitable design flow volumes and pollution loads. It is difficult to assess the optimal flow volume and pollution mass when considering both monetary and temporal limita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discharge of storm runoff pollution from urban catchments in Korea and to estimate the probability of mass first flush (MFFn) using the 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and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As a result of the review of gauged storms for the representative using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with rainfall volumes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 all the gauged storms were found to be valid representative precipitation. Both the observed MFFn and probability MFFn in BE-1 denoted similarly large magnitudes of first flush with roughly 40% of the total pollution mass contained in the first 20% of the runoff. In the case of BE-2, howev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ed MFFn and probability MF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 flush combined sewer overflows (CSOs) probability mass first flush 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原文传递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rst flush of roof runoff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被引量:2
5
作者 Biao WANG Tian 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46-757,共12页
Considering the short length of building roof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first flush of roof runoff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kinematic wave and pollutant erosion equations. This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with ana... Considering the short length of building roof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first flush of roof runoff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kinematic wave and pollutant erosion equations. This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with analytical solutions predicts pollutant mass first flush (MFF), mean concentration of initial runoff (MCIF), mean concentration of roof runoff (MCRR) with diversion of initial portion and residual mass available on the bed surface (RS) after the entire runoff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excess rainfall. And the effects of the associ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roof length, roof gradient, roof surface roughness, rainfall intensity, rainfall duration, and erosion coefficients) on them were discussed while the values of parameters referred to the previous stud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roofs whose length is shorter than 20 m, both the increase in roof length and roof gradient and the decrease in roof surface roughness result in larger MFF and MCIF and smaller MCRR and R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water reuse and pollution reduction.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rst flush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may ai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oof in terms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or diffuse pollution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屋顶 径流 冲洗 表面粗糙度 降雨强度 平均浓度 持续时间
原文传递
初期雨水调蓄池单位面积调蓄深度数值模拟
6
作者 周毅 周云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6,共4页
单位面积调蓄深度决定了初雨调蓄池的设计容积和截污效果,但仅仅根据规范的推荐取值缺少对后果的量化判断。忽略管道中的沉积和冲刷,分别以单子汇水区和多子汇水区排水系统为例,针对不同下垫面特征和降雨特征,在SWMM模型中进行多降雨条... 单位面积调蓄深度决定了初雨调蓄池的设计容积和截污效果,但仅仅根据规范的推荐取值缺少对后果的量化判断。忽略管道中的沉积和冲刷,分别以单子汇水区和多子汇水区排水系统为例,针对不同下垫面特征和降雨特征,在SWMM模型中进行多降雨条件模拟,计算得到产流和悬浮固体(SS)的冲刷情况。结果表明,单子汇水区单次降雨初期冲刷主要受污染物积累程度、初雨峰值雨强和初雨总量控制,对多场降雨的初雨SS控制率均很高;多子汇水区系统不同场次降雨SS削减率可能有明显差异,SS控制率随调蓄深度增加而增加且差异减小,单位面积调蓄深度取2 mm时SS控制率已达较高水平,但4 mm以上时SS控制率增速明显减慢;初期雨水调蓄池是否达到了污染控制目标,不应只看是否位于系统的上游,也不只限于根据技术规范的推荐取值,需通过模型计算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 初期冲刷 径流污染 初期雨水调蓄池 单位面积调蓄深度
下载PDF
化工企业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的环境经济效应
7
作者 戴亦凡 杨梦杰 +3 位作者 徐露 陈佩贤 吴兆康 徐启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2-926,共5页
以上海化学工业区某典型化工企业57场降雨径流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模拟不同初期雨水收集深度情景下化工企业雨水排放口水质达标率与雨水系统运行费用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化工企业收集20 mm初期雨水后,预计污染降雨径流流量下降32%,雨... 以上海化学工业区某典型化工企业57场降雨径流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模拟不同初期雨水收集深度情景下化工企业雨水排放口水质达标率与雨水系统运行费用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化工企业收集20 mm初期雨水后,预计污染降雨径流流量下降32%,雨水水质超标频率降低72%,企业雨水系统运行费用减少32%。因此,化工企业做好初期雨水管控,能够显著减少雨水系统运行费用,同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水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企业 初期雨水 初期雨水收集深度 环境效应 经济效应
下载PDF
老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以北京东城区某排水分区为例
8
作者 史秀芳 王丽晶 +2 位作者 潘兴瑶 卢亚静 王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65,共11页
选取北京市东城区北护城河某雨水排水口进行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分别识别了老城区在小雨、中雨、大雨3种不同雨型下的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了初期冲刷效应和影响径流污染的敏感性指标及其阈值,制定了老城区源头和末端污染物管控方案。研... 选取北京市东城区北护城河某雨水排水口进行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分别识别了老城区在小雨、中雨、大雨3种不同雨型下的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了初期冲刷效应和影响径流污染的敏感性指标及其阈值,制定了老城区源头和末端污染物管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初期(小雨前20 min、中雨前30 min、大雨前10 min)污染物浓度较高,存在初期冲刷效应。小雨对SS、TP和TN指标的敏感性高于中雨和大雨,中雨对COD和NH_(3)-N指标的敏感性高于小雨和大雨,中雨和小雨的EMC浓度值比大雨高。对于SS、NH_(3)-N、TP指标,污染物浓度变化范围最大的分别为大雨、中雨、小雨。径流污染削减率为30%时,小雨、中雨和大雨需控制的降雨初期径流体积分别为25 m^(3)、35 m^(3)、150 m^(3),或控制降雨初期的降雨量为4 mm、9 mm、2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老城区 降雨径流 污染特征 初期冲刷
下载PDF
降雨初期冲刷效应及弃流时间分析——以徐州市城市道路为例
9
作者 吕志丹 李慧娴 +2 位作者 刘阳 梁森 王琳芳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降雨初期冲刷效应的判断对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解决方向起决定性作用,而初期雨水的弃流时间对海绵城市雨水污染的源头控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徐州市城市道路径流中5种主要径流污染物——悬浮物(suspended soli... 降雨初期冲刷效应的判断对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解决方向起决定性作用,而初期雨水的弃流时间对海绵城市雨水污染的源头控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徐州市城市道路径流中5种主要径流污染物——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SS)、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NH_3-N)、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ous,TP)进行分析,采用M(V)曲线法(污染物负荷累积率随径流量累积率的变化曲线)分析并对比相关水质标准,分析道路径流的初期效用及弃流时间。结果表明,徐州市城市道路径流存在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且初期冲刷效应SS>COD> TP>NH_3-N>TN;SS初期冲刷效应随雨强增大而增加,COD、NH_3-N、TN、TP初期冲刷效应随雨强增大而减小;可将产流后20 min作为徐州市城市道路初期雨水的弃流时间,为海绵城市雨水源头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径流 城市道路 初期冲刷 M(V)曲线 初期弃流时间
下载PDF
屋面雨水干-湿沉降氮污染物迁移转化特性
10
作者 李洁 高赞 +2 位作者 王语翡 郑文昊 张琼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655-3663,共9页
以氮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为期1a的15场降雨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非线性拟合等方法,探明了屋面雨水干、湿沉降过程氮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形态氮污染物在湿沉降与径流过程中的负荷削减规律显著相关,与降雨强度和COD变... 以氮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为期1a的15场降雨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非线性拟合等方法,探明了屋面雨水干、湿沉降过程氮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形态氮污染物在湿沉降与径流过程中的负荷削减规律显著相关,与降雨强度和COD变化相关性不强,尤其在降雨初期;针对氮污染物的初期冲刷效应分析发现,除总有机氮(TON)外均出现弱初期冲刷现象,冲刷强度从大到小在湿沉降中依次为:NO_(3)^(-)-N>NH_(4)^(+)-N>NO_(2)^(-)-N>TON;径流:NO_(3)^(-)-N>NO_(2)^(-)-N>NH_(4)^(+)-N>TON;同时发现干、湿沉降对屋面径流的平均TN贡献率分别为23.7%和76.3%,其中NH_(4)^(+)-N综合占比最高,达50%以上.掌握屋面雨水氮污染物干、湿沉降迁变特征,可为城市屋面径流污染控制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面径流 干沉降 湿沉降 初期冲刷 氮污染
下载PDF
屋面雨水原位接续储用系统研发与应用
11
作者 高诗宜 高赞 +1 位作者 张琼华 韩森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
屋面雨水储用的水质保障是雨水资源高质量回用的关键。传统储水系统由于结构性缺陷和污染物质接续扩散的影响,导致储水水质不佳。该研究采用Fluent软件,通过改变进水水力条件和系统结构,模拟和识别了储水系统接续过程中的污染物质归趋;... 屋面雨水储用的水质保障是雨水资源高质量回用的关键。传统储水系统由于结构性缺陷和污染物质接续扩散的影响,导致储水水质不佳。该研究采用Fluent软件,通过改变进水水力条件和系统结构,模拟和识别了储水系统接续过程中的污染物质归趋;创新性提出增设隔离生态净化层,构建基于沉淀区、过渡区和澄清区的新型屋面雨水原位接续储用系统;通过4场降雨的原位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储水系统净化效果极佳,水质稳定达到城市杂用及景观水回用标准,可作为屋面雨水储用系统装备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面径流 储水系统 FLUENT 初期雨水 生态净化
下载PDF
基于多源光谱法在线监测的智能雨污分流系统构建与应用
12
作者 孙铭壮 潘海宁 杨程芳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3年第3期45-54,共10页
如何针对性地处理雨水中污染程度较高的部分已经成为维持城市水资源良性循环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利用降水的初期冲刷现象将污染水平普遍较高的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中,是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法。然而,初期冲刷现象是否出现及其出现的模式都... 如何针对性地处理雨水中污染程度较高的部分已经成为维持城市水资源良性循环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利用降水的初期冲刷现象将污染水平普遍较高的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中,是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法。然而,初期冲刷现象是否出现及其出现的模式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雨污分流的决策造成困难。近年来,直接实时在线监测来水的水质情况,进而进行雨污分流决策成为解决雨污分流问题的新思路。本研究选用了以多源光谱法(紫外+荧光)为核心的第三代在线水质监测技术,并基于该技术搭建了新型的雨污分流系统,通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实时水质数据,实现直接且可靠的雨污分流决策。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一处雨水排口的实际应用中,本研究所构建的智能雨污分流系统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可以稳定运行并实现准确的雨污分流,受纳水体的污染水平明显改善,证明了这套智能雨污分流系统有着出色的雨污分流效果,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为雨污分流问题提供了一个普适、经济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水质 雨污分流 初期冲刷 在线监测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城市降雨屋面径流污染分析和管理控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和意 刘敏 +3 位作者 刘华林 程书波 汪青 余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7-371,共5页
城市屋面是城市不透水面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屋面径流是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分析国外对屋面径流水质研究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发现,屋面径流水质含有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屋面材料、屋面的使用时间长短... 城市屋面是城市不透水面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屋面径流是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分析国外对屋面径流水质研究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发现,屋面径流水质含有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屋面材料、屋面的使用时间长短、位于不同功能区的屋面其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存在有很大的差异,其大致的规律是混凝土屋面径流的污染指标基本上都比较高,屋面使用的年载越长,其径流中污染物浓度相对越高,靠近交通要道的屋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都较高。用无量纲累积污染物量与累积径流量的比值方法分析初始冲刷效应,发现屋面径流初始冲刷比较明显。屋面径流处理后实现再利用,处理过程简单,可以成为城市用水的一个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控制 污染分析 污染物浓度 降雨 径流水质 非点源污染 混凝土屋面 组成部分 研究情况 屋面材料 实验研究 污染指标 污染物量 处理过程 城市用水 不透水 功能区 径流量 无量纲 再利用 冲刷 累积
下载PDF
澳门城市路面地表径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73
14
作者 黄金良 杜鹏飞 +4 位作者 欧志丹 李梅香 赵冬泉 何万谦 王志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9-473,共5页
对澳门半岛孙逸仙大马路两场降雨时段的地表径流进行采样监测,项目包括浊度、CODCr、Pb、Zn、Cu.结果表明,初期径流水质中浊度和CODCr极高,但随着降雨冲刷强度的增大,SS和Pb的监测浓度增加.路面径流水质参数随降雨径流历时变化的过程曲... 对澳门半岛孙逸仙大马路两场降雨时段的地表径流进行采样监测,项目包括浊度、CODCr、Pb、Zn、Cu.结果表明,初期径流水质中浊度和CODCr极高,但随着降雨冲刷强度的增大,SS和Pb的监测浓度增加.路面径流水质参数随降雨径流历时变化的过程曲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雨特征、路面车流量和路面垃圾清扫状况.2场降雨路面径流初始冲刷现象定量分析结果正好相反,反映了路面径流特征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需对路面径流冲刷、累积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径流 场次降雨污染物平均浓度(EMC) 初始冲刷 澳门
下载PDF
城市降雨屋面、路面径流水文水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72
15
作者 董欣 杜鹏飞 +3 位作者 李志一 喻峥嵘 王锐 黄金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7-612,共6页
为研究城市硬质下垫面径流的水文过程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对北京市2006年6-8月的4场降雨进行路面和屋面水文、水质过程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曲线与降雨过程线形状类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滞后于降雨过程线5- 20 min,屋面径流系数在0... 为研究城市硬质下垫面径流的水文过程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对北京市2006年6-8月的4场降雨进行路面和屋面水文、水质过程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曲线与降雨过程线形状类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滞后于降雨过程线5- 20 min,屋面径流系数在0.80-0.98之间;路面径流系数在0.87-0.97之间.径流污染物的浓度是由累积排放规律决定的,路面径流的污染物浓度高于屋面径流,径流中COD、TN、TP的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要求.各类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均处于显著性水平R=0.1以上,屋面径流颗粒物与有机物和阴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大(〉0.5),而与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相关系数较小(〈0.5);路面径流中,TN、TP与颗粒物的相关性有所增加.径流中各类物质大多存在初期冲刷现象,并受到污染物种类、下垫面特征、降雨强度和雨型等因素的影响.SS初期冲刷现象较其它几类污染物更为明显,路面较屋面更容易形成初期冲刷,低强度降雨不容易形成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初期冲刷现象.控制初期径流污染是北京市径流管理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径流 降雨-径流水文过程 场次平均浓度 相关系数 初期冲刷效应
下载PDF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初期弃流控制 被引量:93
16
作者 车伍 张炜 +2 位作者 李俊奇 孟光辉 汪宏玲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共5页
结合理论分析及实际监测结果明确了雨水径流的初期冲刷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冲刷规律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导致一些有争议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初期弃流控制量应根据汇水面或管道性质、采用的处理或利用工艺... 结合理论分析及实际监测结果明确了雨水径流的初期冲刷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冲刷规律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导致一些有争议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初期弃流控制量应根据汇水面或管道性质、采用的处理或利用工艺系统及针对目的等具体条件而定。此外,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初期弃流控制方法和装置,重点介绍了一种高效率初期弃流装置。该装置具有容积弃流法和小管弃流法的优点,在较大汇水面和管道雨水的污染控制以及雨水利用项目中应用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水利用 径流污染 初期冲刷规律 弃流控制
下载PDF
紫色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暴雨径流氮磷迁移过程与通量 被引量:51
17
作者 蒋锐 朱波 +1 位作者 唐家良 罗专溪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9-666,共8页
对紫色丘陵区盐亭截流小流域2007年3次暴雨径流的全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测定了径流量及降雨—径流过程中氮、磷的形态、浓度与通量变化。结果表明,N、P各形态浓度变化曲线与流量曲线趋势大致相同,总氮(TN)浓度迅速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 对紫色丘陵区盐亭截流小流域2007年3次暴雨径流的全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测定了径流量及降雨—径流过程中氮、磷的形态、浓度与通量变化。结果表明,N、P各形态浓度变化曲线与流量曲线趋势大致相同,总氮(TN)浓度迅速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而后期又略呈上升趋势,硝态氮(NN)浓度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颗粒态氮(PN)与颗粒态磷(PP)浓度在径流过程中迅速达到峰值后陡然下降,氨态氮(AN)及磷酸盐(PO43--P)含量较低且波动较小。暴雨径流前期氮素迁移以PN为主,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受降雨强度控制。后期以NN为主,来源于土壤硝酸盐随壤中流淋失。磷素主要以地表径流迁移的PP为主。暴雨径流导致的N、P流失负荷巨大,说明初期冲刷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过程 小流域 暴雨径流 氮磷 初期冲刷效应 壤中流 流域
下载PDF
城市暴雨径流初始冲刷效应和径流污染管理 被引量:40
18
作者 王和意 刘敏 +2 位作者 刘巧梅 侯立军 欧冬妮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城市暴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在城市径流污染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对城市暴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的初始冲刷定义进行分析和比较,建议采用初期30%的径流中携带了整个降雨事件污染物总... 城市暴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在城市径流污染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对城市暴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的初始冲刷定义进行分析和比较,建议采用初期30%的径流中携带了整个降雨事件污染物总量的80%这一初始冲刷定义,可以比较合理的对初期径流中污染物进行定量,从而为径流污染的治理提供方便;提出了处理初期径流污染物和保护受纳水体的管理方法,可为我国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暴雨径流 初始冲刷效应 径流污染 管理措施
下载PDF
城市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分析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9
作者 王和意 刘敏 +1 位作者 刘巧梅 侯立军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83-285,共3页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已经成为非点源污染的一个新生点,通过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概念、污染物来源及成分分析,系统地整理了有关国内外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研究的资料,为我国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市 降雨 径流 非点源污染 初始冲刷 模型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 被引量:23
20
作者 罗专溪 朱波 +3 位作者 汪涛 张剑 辛伟 王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23-1831,共9页
以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野外观测的8场降雨径流事件中TN、TP、COD与SS含量和流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的降雨径流污染物来源、形态与输出负荷及初期冲刷效应,研究了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农村集镇降雨径... 以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野外观测的8场降雨径流事件中TN、TP、COD与SS含量和流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的降雨径流污染物来源、形态与输出负荷及初期冲刷效应,研究了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农村集镇降雨径流中TN、TP、COD与SS的事件平均浓度(EMC)均值分别为25.52、3.63、714、2396mg·L^-1,年污染负荷分别为39.21、5.57、993、3335kg·hm^-2.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峰值出现在流量峰值之前,两者间隔时间为3-45min.近40%的TN、TP、COD与SS污染负荷由占总径流量30%的初期径流所运移,降雨径流污染物具有中等的初期冲刷效应.可溶性氮、颗粒态磷分别是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中氮、磷素输出的主要形态.可溶性氮输出量受最大雨强影响较大(r=-0.825,p〈0.05),而颗粒态磷输出量较为稳定,受降雨特征影响较小.不透水地面源污染与沟道累积污染是农村集镇降雨径流的主要污染源,透水地(林地、旱坡地)的水土流失则加剧其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冲刷 EMC 负荷 农村集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