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6 The First KONGYUYAN JIU CUP China Traditional Opera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ic Competition Collecting Photographic Works Information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6年第2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CUP The First KONGYUYAN JIU CUP China traditional opera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ic Competition Collecting Photographic works Information
下载PDF
沂蒙精神在戏曲作品中的呈现与变迁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爱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07,共6页
沂蒙精神是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凝聚了自史前文化、东夷文化以来齐鲁传统文化的精华。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自产生之初即担负着书写历史、反映现实的重任,对于弘扬沂蒙精神、歌颂沂蒙山人民更是不遗余力。以相... 沂蒙精神是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凝聚了自史前文化、东夷文化以来齐鲁传统文化的精华。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自产生之初即担负着书写历史、反映现实的重任,对于弘扬沂蒙精神、歌颂沂蒙山人民更是不遗余力。以相关戏曲作品为研究对象,寻找沂蒙精神在戏曲作品中的呈现与变迁规律,挖掘沂蒙精神的艺术价值,提炼沂蒙精神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对于进一步以戏曲形式弘扬沂蒙精神、加强新时代党群干群关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精神 戏曲作品 呈现以及变迁
下载PDF
董每戡剧学研究述略
3
作者 段金龙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董每戡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曲史专家、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有《中国戏剧简史》《西洋戏剧简史》《五大名剧论》《〈琵琶记〉简说》和《〈笠翁曲话〉拔萃论释》等重要著作留世,他的戏曲研究以浓烈的舞台意识为其剧学核心,并以此为指... 董每戡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曲史专家、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有《中国戏剧简史》《西洋戏剧简史》《五大名剧论》《〈琵琶记〉简说》和《〈笠翁曲话〉拔萃论释》等重要著作留世,他的戏曲研究以浓烈的舞台意识为其剧学核心,并以此为指导展开对中国戏曲起源的论争,对《琵琶记》的研究和对李渔的研究等,在学术界独树一帜。然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只是针对个别专题进行论述,或是宏观的粗略把握,大多也都是在综合论著中涉及。故关于董每戡尤其是其剧学研究,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也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每戡 学术著作 剧学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当前基层民众的戏曲文化底蕴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平 谭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生活市场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程度愈演愈烈,而传统戏曲文化面临的危机却越来越难以挽回。然而,传统戏曲在所谓的"草根阶层",仍然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民间戏曲爱好者在人员构成、组织形式、心理动...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生活市场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程度愈演愈烈,而传统戏曲文化面临的危机却越来越难以挽回。然而,传统戏曲在所谓的"草根阶层",仍然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民间戏曲爱好者在人员构成、组织形式、心理动因、审美意向、文化内涵等方面拥有独自的特点。非功利的艺术诉求、质朴纯真的生命美学、深厚温馨的家园情结、抱团取暖的修禊意识是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礼失求诸野",充分发掘底层民众的戏曲文化内涵可以从根本上繁荣民族传统戏曲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 民间 戏曲文化 田野考察
下载PDF
论我国民间音乐的知识产权保护——基于陕西传统戏曲、民歌的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怡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123,共6页
陕西的传统戏曲、民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民间音乐具有由传统社群长期创造、固定旋律节拍形式、特殊演出方式等特点。如果以现行《著作权法》第六条所规定的"作品"作为其著作权保护对象,那么具备上述特征的民间音乐... 陕西的传统戏曲、民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民间音乐具有由传统社群长期创造、固定旋律节拍形式、特殊演出方式等特点。如果以现行《著作权法》第六条所规定的"作品"作为其著作权保护对象,那么具备上述特征的民间音乐就会由于受独创性、保护期限的制约以及不便于衍生作品署名等原因而难以得到全面保护。有鉴于此,将民间音乐的保护对象确立为"表达"而非"作品",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才是更为妥善的保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民歌 著作权 民间音乐作品 民间音乐表达
下载PDF
1949—1964年中国戏曲工作的体制化和组织化
6
作者 王俊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8-52,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戏剧工作,依托于新生的人民政权,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的组织化机构,来系统地领导戏剧改革,并且通过一系列文件将这些改革固定和延续下来。而这种改变在20世纪60年代阶级话语成为主流之后,通过1964年举行的全国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戏剧工作,依托于新生的人民政权,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的组织化机构,来系统地领导戏剧改革,并且通过一系列文件将这些改革固定和延续下来。而这种改变在20世纪60年代阶级话语成为主流之后,通过1964年举行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的推荐,进一步将戏曲革命导向更为激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工作 组织化 阶级 京剧现代戏
下载PDF
董每戡《五大名剧论》平议
7
作者 李占鹏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82-90,共9页
当代著名戏曲学家董每戡将《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并列为我国古代“五大名剧”,这是他继金圣叹、毛声山之后,对我国古典优秀戏曲作品的专门审视和独立观照,认为它们不仅反映了戏曲创作的最高境界,而且体现... 当代著名戏曲学家董每戡将《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并列为我国古代“五大名剧”,这是他继金圣叹、毛声山之后,对我国古典优秀戏曲作品的专门审视和独立观照,认为它们不仅反映了戏曲创作的最高境界,而且体现了舞台演出的最高水平。“五大名剧”说的提出,凸显了中国戏曲的一流作品,给中国戏曲确定了高度。由于董每戡的倡导,“五大名剧”的概念逐渐被认同并固定下来,20世纪末出现的《五大名剧评述》《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等戏曲著作、选集的命名和编纂,在一定程度就是接受了他的“五大名剧”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每戡 《五大名剧论》 戏曲一流作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