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椒虎天牛初龄幼虫集团初龄幼虫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光灿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28,共6页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对花椒虎天牛初龄幼虫集团、初龄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初龄幼虫集团是负二项式分布;初龄幼虫个体呈聚集分布;所需最大抽样株数为:n=1.03+(516.24)/(?);序贯抽样的上限、下限方程式为:T_0(N)=2n±6...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对花椒虎天牛初龄幼虫集团、初龄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初龄幼虫集团是负二项式分布;初龄幼虫个体呈聚集分布;所需最大抽样株数为:n=1.03+(516.24)/(?);序贯抽样的上限、下限方程式为:T_0(N)=2n±6.493n^(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龄幼虫集团 花椒虎天牛 分布
下载PDF
无棘额蚤的养殖及其一龄幼虫破卵器形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治军 李明立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1期34-37,共4页
无棘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 Wu,1960)是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 Pallas,1776)的主要寄生蚤,数量多,繁殖力强,人工养殖在温度19~21℃、相对湿度68~76%,幼虫饲以猪血粉的条件下,各发育期分别为:卵期2~8天、幼虫... 无棘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 Wu,1960)是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 Pallas,1776)的主要寄生蚤,数量多,繁殖力强,人工养殖在温度19~21℃、相对湿度68~76%,幼虫饲以猪血粉的条件下,各发育期分别为:卵期2~8天、幼虫期16~27天(结茧率约为66.2%),蛹期(包括前蛹期)19~25天(羽化率约为75.4%),从卵—幼虫—蛹—成虫的变化发育历时为38~44天,雌雄之比为2.1:1.0.温度在12~14℃,相对湿度在72~86%,卵期5~1O天,幼虫期约为41~83天(结茧率均为74.9%),蛹期(包括前蛹期)60天(羽化率约为64.7%),从卵—幼虫—蛹—成虫变态发育约为120~151天,雌雄之比为1.2:1.0,羽化次序雌先于雄,两组温湿度的不同变态期也有很大差异,一龄蚤幼破卵器正面观呈鞋底状,前半部较宽,前端钝圆;后半部略小于前端,孵化刺发达,位于破卵器前1/3处,期顶端尖锐,并明显向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棘额蚤 养殖 一龄蚤幼 破卵器
下载PDF
4种步甲属昆虫一龄幼虫形态学特征(鞘翅目:步甲科)
3
作者 高磊 陈开轩 +3 位作者 龚粤宁 李超荣 谢国光 田明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2,共6页
采用Bousquet等创立的幼虫原生刚毛标记分类法对步甲属Carabus L.切鞘步甲亚属Apotomopterus Hope中的普通步甲南岭亚种Carabus(A.)sauteri nanlingensis Deuve et Tian、舜步甲南岭亚种C.(A.)shun floridus Cavazzutiet Ratti、石坑崆... 采用Bousquet等创立的幼虫原生刚毛标记分类法对步甲属Carabus L.切鞘步甲亚属Apotomopterus Hope中的普通步甲南岭亚种Carabus(A.)sauteri nanlingensis Deuve et Tian、舜步甲南岭亚种C.(A.)shun floridus Cavazzutiet Ratti、石坑崆步甲C.(A.)shikengkong Deuve et Tian和阿氏步甲粤北亚种C.(A.)arrowi yubeicus Deuve et Tian的一龄幼虫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这4种步甲一龄幼虫的分类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甲科 步甲属 切鞘步甲亚属 一龄幼虫 原生刚毛
下载PDF
9种杀虫剂对日本壶链蚧的室内毒力研究
4
作者 李枷霖 谢亚可心 +1 位作者 秦帆 蔡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2期9324-9325,共2页
[目的]筛选防治日本壶链蚧的高效低毒杀虫剂。[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叶片浸液法测定9种杀虫剂对日本壶链蚧1龄若虫的毒力。[结果]24 h后乐果乳油1 0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已达100%,与其他药剂差异显著;72 h后除阿维菌素乳油、吡虫啉可湿... [目的]筛选防治日本壶链蚧的高效低毒杀虫剂。[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叶片浸液法测定9种杀虫剂对日本壶链蚧1龄若虫的毒力。[结果]24 h后乐果乳油1 0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已达100%,与其他药剂差异显著;72 h后除阿维菌素乳油、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校正死亡率仍低于50%外,其他药剂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4%以上,表现出较高防效。[结论]以乐果乳油、噻嗪杀扑磷可湿性粉剂和农地乐乳油在24 h内的药效毒力发挥最快,可望用于日本壶链蚧的有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壶链蚧 1龄若虫 室内毒力
下载PDF
我国草坪草一种新害虫——双毛鲁丝蚧
5
作者 赵明 武三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30-1533,共4页
双毛鲁丝蚧(Luzulaspis bisetosa)为中国新记录种,其寄主植物青绿苔草(Carex leucochlora)为我国推广的重要草坪草。本文重新描述了雌成虫的形态特征,首次记述了一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并绘制了形态特征图。最后讨论了该种的经济重要性。
关键词 双毛鲁丝蚧 青绿苔草 新害虫 一龄若虫 草坪害虫 北京
下载PDF
五龄饷食时间与盛熟时间及茧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朝斌 曾晓英 黄桂辉 《广西蚕业》 1999年第4期14-15,共2页
对四龄止桑后的同批蚕进行早、中、晚三种饷食时间的比较,其四眠就眠时间分别为30、36、48 小时。以此探讨五龄饷食迟早与盛熟时间及茧产量的关系。结果晚上饷食区的盛熟时间比早上、中午饷食区晚,但盛熟均在白昼。产茧量随饷食时间的... 对四龄止桑后的同批蚕进行早、中、晚三种饷食时间的比较,其四眠就眠时间分别为30、36、48 小时。以此探讨五龄饷食迟早与盛熟时间及茧产量的关系。结果晚上饷食区的盛熟时间比早上、中午饷食区晚,但盛熟均在白昼。产茧量随饷食时间的推迟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五龄 饷食时间 盛熟时间 茧产量
下载PDF
Weitschatus stigmatus and Hoffeinsia foldii(Hemiptera:Coccomorpha)from Eocene ambers are conspecific
7
作者 San’an WU 《Entomotaxonomia》 CSCD 2022年第3期184-186,共3页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morphologies of the first-instar nymph of Hoffeinsia foldii Koteja,2008 and the adult male of Weitschatus stigmatus Koteja,2008 with those of Qinococcus podocarpus Wu,2022,the author considers...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morphologies of the first-instar nymph of Hoffeinsia foldii Koteja,2008 and the adult male of Weitschatus stigmatus Koteja,2008 with those of Qinococcus podocarpus Wu,2022,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Weitschatus stigmatus is equivalent to Hoffeinsia foldii,syn.nov.(Weitschatid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synonymy scale insects adult male first-instar nymph
下载PDF
外寄生性花绒寄甲的寄生选择及其发育表现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广花 李保平 +3 位作者 徐福元 郑华英 解春霞 孟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96-3801,共6页
"选择-表现"假说认为,成虫应该选择有利于子代发育的高品质寄主,但在寄主选择中,除了寄主品质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寄主选择决策。寄主选择研究通常以成虫为对象,而对那些初龄幼虫选择寄主的寄生性昆虫很少关注。以1龄幼虫... "选择-表现"假说认为,成虫应该选择有利于子代发育的高品质寄主,但在寄主选择中,除了寄主品质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寄主选择决策。寄主选择研究通常以成虫为对象,而对那些初龄幼虫选择寄主的寄生性昆虫很少关注。以1龄幼虫积极搜寻寄主的寄生性花绒寄甲为模式生物,采用双选试验设计,观察了花绒寄甲初孵幼虫在不同体重青杨天牛幼虫之间、在已被寄生与健康的黄粉虫蛹之间的寄生选择性;然后采用回归设计,观察了花绒寄甲寄生若干不同体重的青杨天牛幼虫后的发育表现。研究结果表明,花绒寄甲1龄幼虫对体型较大的青杨天牛幼虫的选择偏好显著大于对体型较小的寄主幼虫的选择,选择大体型幼虫的比值比是选择小体型幼虫的4.55倍;对已被寄生的寄主黄粉虫蛹的选择偏好显著大于对健康寄主蛹的选择,选择已被寄生寄主的比值比是选择健康寄主的12.57倍。寄生青杨天牛幼虫的花绒寄甲幼虫发育历期平均为11.49 d、蛹历期为26.67 d、幼虫发育至成虫的羽化率>50%,这些发育表现与寄生时青杨天牛幼虫的体重没有显著关系。但刚羽化寄甲成虫体重与寄生时寄主的体重存在显著的正直线关系:寄生时的寄主体重每增大0.01 g,羽化出的寄甲成虫体重增大近0.08%;方差分析寄甲成虫体重在不同寄主体重水平之间的差异表明,从体型较大寄主中羽化的寄甲成虫体重显著大于从体型较小寄主中羽化的成虫。研究结果说明,花绒寄甲初孵幼虫在寄主选择决策时,在寄主体型大小与被寄生状态之间可能采取折衷对策,而且对体型大小不同的寄主选择与子代发育适合度表现存在一致性,从而支持"选择-表现"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进化 初龄幼虫 发育表现 折衷 寄主体型大小
下载PDF
花绒寄甲1龄幼虫触角及口器感器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潇 段彦丽 +3 位作者 李秀芬 王志勇 张翌楠 乔鲁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明确花绒寄甲1龄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类型、分布与数量。[方法]挑选孵化12 h以内的花绒寄甲1龄幼虫,经前处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花绒寄甲1龄幼虫头部着生触角、上颚、下颚、下唇各1对。触角为丝状,由柄节... [目的]明确花绒寄甲1龄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类型、分布与数量。[方法]挑选孵化12 h以内的花绒寄甲1龄幼虫,经前处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花绒寄甲1龄幼虫头部着生触角、上颚、下颚、下唇各1对。触角为丝状,由柄节、梗节、鞭节组成,柄节上分布着Bohm’s鬃毛1个、梗节上有凹窝感器1个,锥形感器Ⅰ1个,锥形感器Ⅱ3个,鞭节上无感器分布;口器为前口式,嚼吸式,上颚具毛形感器1个、Bohm’s鬃毛1个,下唇具指形感器9个,下颚具指形感器6个。[结论]花绒寄甲1龄幼虫触角及口器上既有物理感器,又有化学感器,共计5种感器23个,其中指形感器成簇分布,其他感器皆零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1龄幼虫 光肩星天牛生物型 触角 口器 感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普通齿蛉和单斑巨齿蛉(广翅目:齿蛉科)卵块及1龄幼虫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淑颖 曹成全 +3 位作者 郑灿平 贺佳倩 袁靖泽 叶保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2-472,共11页
本文以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 Navás,1932和单斑巨齿蛉Acanthacorydalis unimaculata Yang et Yang,1986为例,描述和比较了广翅目齿蛉科齿蛉属和巨齿蛉属的卵块及1龄幼虫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普通齿蛉与单斑巨齿蛉的卵块和1... 本文以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 Navás,1932和单斑巨齿蛉Acanthacorydalis unimaculata Yang et Yang,1986为例,描述和比较了广翅目齿蛉科齿蛉属和巨齿蛉属的卵块及1龄幼虫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普通齿蛉与单斑巨齿蛉的卵块和1龄幼虫在形态上有着较大差异:普通齿蛉卵块约为单斑巨齿蛉卵块的3/4;普通齿蛉卵粒约为单斑巨齿蛉卵粒的2/3,卵粒都呈圆柱形,差异不大;普通齿蛉外层白色覆盖物厚度是单斑巨齿蛉的2-3倍。普通齿蛉卵块为单个附着在芦苇叶上,形状有4种类型,分别为椭圆形、螺形、卵圆形、圆形,在所有样本中其占比分别依次为47.1%、9.8%、17.6%和25.5%;单斑巨齿蛉卵块多为数个相连附着在桥底,卵壳薄且最外层卵粒向外翘起,使其表面如突起均匀地分布在卵壳表面。普通齿蛉1龄幼虫腹部背面白色的线状裸露区较稳定,且8对气管鳃靠近末端都有褐色和黄色的斑纹,而单斑巨齿蛉1龄幼虫腹部背面呈深褐色,腹部背面裸露区和颜色分布不稳定,气管鳃无花斑;两种1龄幼虫腹部两侧均都无毛簇。这些数据资料不仅丰富了广翅目昆虫的相关知识,而且为其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翅目 齿蛉 巨齿蛉 卵块 1龄幼虫 形态学
下载PDF
丽斑芫菁成虫及一龄幼虫记述(鞘翅目:芫菁科,斑芫菁族)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子渊 王兰蕊 +1 位作者 任国栋 潘昭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5,共8页
对广布于古北界的丽斑芫菁Mylabris(Chalcabris)speciosa(Pallas, 1781)进行了修订,包括:1)成虫形态再描述,并提供形态特征图和整体照;2)一龄幼虫描述及特征图;3)丰富地理分布信息,首次记录在中国西藏分布;4)提供河北和西藏标本的COI基... 对广布于古北界的丽斑芫菁Mylabris(Chalcabris)speciosa(Pallas, 1781)进行了修订,包括:1)成虫形态再描述,并提供形态特征图和整体照;2)一龄幼虫描述及特征图;3)丰富地理分布信息,首次记录在中国西藏分布;4)提供河北和西藏标本的COI基因片段序列,丰富DNA条形码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菁 成虫 一龄幼虫 DNA条形码 西藏
下载PDF
中国星粉蚧属一新纪录种(半翅目,蚧总科,粉蚧科)
12
作者 武英达 武三安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0-204,共5页
群管星粉蚧Heliococcus dorsiporosus Danzig为中国新纪录种。本文重描了雌成虫的形态特征,首次记述了一龄若虫的形态特征,绘制了形态特征图。此外,还编制了星粉蚧属中国已知种类检索表。
关键词 群管星粉蚧 新纪录种 一龄若虫 悬钩子 中国
下载PDF
亚洲象胃蝇生态习性观察及一龄幼虫形态研究
13
作者 安琢玮 保明伟 +7 位作者 周方易 徐雯恬 闫利平 汤雨明 杨明海 张成林 周同山 张东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6-463,共8页
【目的】首次报道我国象胃蝇属新纪录,记录亚洲象胃蝇Cobboldia elephantis产卵习性,确定了其孵化的条件并对1龄幼虫的形态进行描述,与胃蝇属Gasterophilus、犀胃蝇属Gyrostigma其他物种形态进行比较。【方法】野外观察并记录亚洲象胃... 【目的】首次报道我国象胃蝇属新纪录,记录亚洲象胃蝇Cobboldia elephantis产卵习性,确定了其孵化的条件并对1龄幼虫的形态进行描述,与胃蝇属Gasterophilus、犀胃蝇属Gyrostigma其他物种形态进行比较。【方法】野外观察并记录亚洲象胃蝇的产卵习性;实验室测试亚洲象胃蝇幼虫的孵化条件,记录幼虫孵化过程,对卵及1幼虫的形态鉴别特征进行描述。【结果】野外记录到亚洲象胃蝇产卵于象牙基部,卵块为紧密相接的排布方式,计数了单侧象牙被寄生的卵量为56-385枚之间;实验表明亚洲象胃蝇幼虫需在水中孵化,水温达到35℃时幼虫孵化时间为5min,与亚洲象在3-5月份野外活动时段当地的最高气温相吻合,也符合亚洲象需要经常沐浴或泥浴来维持体表水分的特点;通过观察1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发现亚洲象胃蝇口钩侧面存在两对副口钩、未发现剑状的唇基、后气门不突出于虫体且尾节末端存在棘刺等明显有别于胃蝇属及犀胃蝇属已知物种的特征。【结论】胃蝇亚科在我国记录增至2属,明确了象胃蝇属1龄幼虫的形态鉴别特征。鉴于该类群为野生动物胃蝇蛆病的病原体,建议对亚洲象等濒危动物持续实施胃蝇蛆病监测,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胃蝇属 生态习性 1龄幼虫 形态比较
原文传递
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Eriocheir sinensis)越冬前后脂肪酸和4种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鑫 王春 +1 位作者 杨璐 成永旭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78-4985,共8页
实验以越冬前后的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一龄幼蟹越冬前后肝胰腺及头胸甲中脂肪酸含量变化、利用液相二级质谱法分别测定一龄幼蟹越冬前后肝胰腺、头胸甲和血淋巴中4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结果表... 实验以越冬前后的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一龄幼蟹越冬前后肝胰腺及头胸甲中脂肪酸含量变化、利用液相二级质谱法分别测定一龄幼蟹越冬前后肝胰腺、头胸甲和血淋巴中4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肝胰腺中的饱和脂肪酸(SFA)C20: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8:1n9作为主要能量脂肪酸被动用,其含量越冬后显著下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C18:3n3、C22:6n3越冬后含量显著升高(p<0.05)。头胸甲的饱和脂肪酸(SFA)C16:0、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的C18:1n7作为主要能量脂肪酸被动用,越冬后含量下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C18:2n6、C20:3n6越冬后含量显著升高(p<0.05)。越冬后头胸甲中4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其中,血淋巴中虾青素、叶黄素含量极显著升高(p<0.05),β-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下降(p<0.05)。肝胰腺中虾青素与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变化趋势与血淋巴的一致,角黄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越冬期间气温、水温的短暂升高可能使一龄幼蟹短暂摄食。越冬前经育肥的扣蟹越冬后能量物质无显著变化,越冬后根据肝胰腺颜色来判断一龄幼蟹质量的方法不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一龄幼蟹 类胡萝卜素 脂肪酸 越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