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global health academic degree programs in China
1
作者 Lixin Sun Duan Zhao +7 位作者 Shangzhi Xiong Angela Renne Zhi-Jie Zheng Hao Xiang Xiaokui Guo Kun Tang Yuantao Hao Lijing L.Yan 《Global Health Journal》 2021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global health education(GHE)as academic degree programs worldwide,and to identify GHE’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obstacles in China.T...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global health education(GHE)as academic degree programs worldwide,and to identify GHE’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obstacles in China.This is a state-of-the-art review of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information that described and evaluated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global health degree programs worldwide,written in English,and published or shared between 1990 and 2020.Data were derived from official websites of leading global health institutions,like“Google Scholar”,“PubMed”,and unpublished information such as presentation files and unpublished manuscripts collected from knowledgeable leaders in the field.We retrieved and reviewed a total of 35 articles and a large amount of unpublished information or sources on the internet.Global Health emerged as a new discipline around the end of the last millennium and proliferat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developed nations,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HE programs was built on China’s increasing engagement in global health affairs and research.In 2012,Wuhan University established the first official global health department in China.Several universities such as Peking University and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subsequently set up departments or programs to offer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majors and degrees.The first school-level global health unit was established in Shanghai in 2019.The Consortium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for Global Health(CCUGH)grew from 10 founding members in 2013 to 25 in 2020.Major desirable attributes“unique”to students majoring in global health include global-mindedness,health interests,compassion,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and adventurous spirit.Graduates from GHE programs have a diverse set of career choices spanning research,government,not-for-profit,and private sector occupations.We identified a number of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and threat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HE in China.To ensure sustainable future growth,we advocate addressing the following key aspects:(1)clearer disciplinary distinctions;(2)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3)public-sector investments;and(4)non-public sectors participation.Amidst China’s increasing engagement in health affairs globally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GHE programs in developed nations,China has experienced fast growth in GHE degree programs since 2012 while a number of challenges remain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health EDUCATION academic degree discipline China
下载PDF
A Review on Studies of Theme in Academic Writing
2
作者 Min 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3期25-35,共11页
Since Halliday’s expounding on Theme,this concept has aroused certain research attention,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Its connotations and functions have been elaborated and Theme choice has been compared across ge... Since Halliday’s expounding on Theme,this concept has aroused certain research attention,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Its connotations and functions have been elaborated and Theme choice has been compared across genres,disciplines and writers of different English proficiency levels.However,the limited data in existing studies led to some conflicting conclusions and inadequate interpretation of Theme use.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me in academic writing is therefore expected before it could be incorporated successfully into writing i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ME academic WRITING GENRES disciplineS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贵华 孟照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共17页
中国教育学学科成熟、学术繁荣和话语自觉的标志,是形成了自主的知识体系。百余年来,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的发展,但始终将民族性与继承性作为自主知识建构的主线,将时代性与原创性作为学科知识发展的动... 中国教育学学科成熟、学术繁荣和话语自觉的标志,是形成了自主的知识体系。百余年来,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的发展,但始终将民族性与继承性作为自主知识建构的主线,将时代性与原创性作为学科知识发展的动力,将系统性与专业性作为学科获得认同的基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教育的民生属性、战略属性和政治属性随时代变迁而日益凸显。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治理体系构成。具体而言,在内容形态上由标识性概念、核心知识和前沿知识构成;在生产机制上由学科、学派、学会和学术刊物构成;在转化应用上由实践知识、政策知识和教育思想构成。教育学的中国特色源于中国教育传统、中国教育实践和中国教育问题,建基于学科自觉、学术自律和文化自信。要处理好中国特色与普遍知识的辩证关系,夯实学科体系的基座,激发学术体系的原创性,增强教材体系的导向性,提高治理体系的有效性,让中国教育学“说得出”“用得上”“传得开”“叫得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思想先导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从“外嵌”走向“内生”:高校课程思政深化的实践取径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倩 刘万海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全面深化过程中必须认清实践取径的立场与走势问题。早期课程思政实践取径曾存在“两张皮”或“脱嵌”的问题,其生成逻辑有着特定的观念根源、实践诱因与价值基础。“脱嵌型”课程思政因其立场偏误引发了一系列... 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全面深化过程中必须认清实践取径的立场与走势问题。早期课程思政实践取径曾存在“两张皮”或“脱嵌”的问题,其生成逻辑有着特定的观念根源、实践诱因与价值基础。“脱嵌型”课程思政因其立场偏误引发了一系列教育实践风险。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深化的路向是从“外嵌”走向“内生”,并将由此带来课程思政实践境界提升。而作为内生型课程思政实践取径的现实着力点,包括:重新审视“意识+能力”作为推动课程思政“双核动力”;突破趋同化壁垒,落地落实专业课程分类推进思路,以特色求实效;用大爱照亮课堂“主渠道”,引领课堂教学回归育人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课程思政 实践取径 外嵌 内生
下载PDF
“择智”与“择志”:对强基计划人才选拔效果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马莉萍 倪奥华 +1 位作者 赵书艺 王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8,共11页
随着强基计划的实施与推进,如何从实证层面分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效果成为愈发重要的现实课题。基于强基计划某试点高校2020—2023年四届本科新生调查数据,采用定量为主、质性为辅的方法,从“智”和“志”两个维度比较强基学生... 随着强基计划的实施与推进,如何从实证层面分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效果成为愈发重要的现实课题。基于强基计划某试点高校2020—2023年四届本科新生调查数据,采用定量为主、质性为辅的方法,从“智”和“志”两个维度比较强基学生与同届同院系高考统招学生的异同。研究发现:从“智”的角度看,强基生的高考成绩显著低于同年级同院系的统招生,但能力素养自评显著高于统招生;从“志”的角度看,理工科院系强基生对专业了解程度更高,文科强基生的专业兴趣显著更低,但整体的学历预期及从事科研工作的意愿皆显著高于统招生。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研究从国家和高校两个层面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基计划 人才选拔 基础学科 学术智力 学术志趣
下载PDF
大学课程与学科规训的一体相成、内在张力及跨学科挑战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一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4,共15页
在大学演进的历程中,课程与学科规训具有一体相成性,具体表现为:课程的控制性是学科规训权力的主要来源,课程实施方式的革新生成学科规训的基本制度,课程传承学科范式属性依赖于学科规训中的认知排他性。大学课程与学科规训在目标、内... 在大学演进的历程中,课程与学科规训具有一体相成性,具体表现为:课程的控制性是学科规训权力的主要来源,课程实施方式的革新生成学科规训的基本制度,课程传承学科范式属性依赖于学科规训中的认知排他性。大学课程与学科规训在目标、内容、科目、权力等向度存在张力,其必然性来自大学课程的校本性无法取代学科标准的普遍性,大学课程设计难以体现学科体系的复杂性,课程实施中不同学科之间存在明显的教育文化差异,课程均衡化管理无法弥合学科等级观念。当代大学“学科规训”课程面临着跨学科学术的挑战,跨学科活动的情境性拓展了大学课堂时空,跨学科活动的质量控制对学科规训的传统产生冲击。大学在坚持传统学科规训处于课程统治地位的同时,须确立学生作为知识自主建构者的课程理念,推动高深学问向学生个人知识的内化,积极创新跨学科活动的课程实践,以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增强其时代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程 学科规训 学以致学 规训权力 跨学科学术
下载PDF
基于术语学的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琪 张春泉 丁欢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术语学对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都需要以术语为基本载体。术语体系是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术语学理论对学术话语体系的科学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术语翻译是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关... 术语学对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都需要以术语为基本载体。术语体系是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术语学理论对学术话语体系的科学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术语翻译是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之一。从术语学视角来看,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存在规划有待完善、相关知识体系和术语体系不够成熟、术语学助力话语体系构建理论研究不足等问题。可考虑从国家战略层面、工作机构层面、学术研究层面采取一定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学 学术话语体系 学科建设 术语工作 术语资源
下载PDF
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可能性与路径——2023年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年会主旨发言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文飞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1期1-7,89,共8页
建构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是新时期我国斯拉夫学者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作者2015年萌生创建俄国文学研究中国学派之愿景,后借助课题申报、学术研讨会、讲座、论文发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探讨过创建这一学派的可能性与路径。本文是作者... 建构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是新时期我国斯拉夫学者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作者2015年萌生创建俄国文学研究中国学派之愿景,后借助课题申报、学术研讨会、讲座、论文发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探讨过创建这一学派的可能性与路径。本文是作者此类思考的最新表述之一,作者认为,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学术遗产、完备的研究体系和齐整的人才队伍,我们在当下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来之不易的条件以及千载难逢的学术机遇,在国家出台《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语境中,从优化学科体系、完善学术体系、凸显话语体系三个方面着手,致力于建构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 中国学派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旅游管理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研究
9
作者 饶勇 保继刚 +2 位作者 徐红罡 张骁鸣 罗秋菊 《旅游论坛》 2024年第7期57-66,共10页
在学习西方旅游学说的同时,我国旅游学界一直在尝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知识体系。文章以中山大学旅游研究团队的集体研讨成果为基础,提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应以人类旅游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主张采用“旅游需要”“旅游响应”“... 在学习西方旅游学说的同时,我国旅游学界一直在尝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知识体系。文章以中山大学旅游研究团队的集体研讨成果为基础,提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应以人类旅游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主张采用“旅游需要”“旅游响应”“旅游实践”和“旅游效应”等基本概念来解释旅游活动的过程、行动、关系与结果。通过分析“旅游需要—旅游响应”的矛盾运动规律,文章推导出“社会成员旅游需要的无限性”“社会响应个体旅游需要的能力有限性”和“社会响应个体旅游需要的态度有界性”等基本假设,并借此归纳出中国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化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与“社会对旅游需要的响应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总的来说,旅游管理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应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摆脱西方旅游研究的传统经济分析范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和旅游事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管理学科 自主知识体系 矛盾分析 学理逻辑构建
下载PDF
辨章学术守正本考镜源流求新知——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学科70年发展回溯与展望
10
作者 陈仁寿 薛昊 +2 位作者 陆跃 李煜 王家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15-324,共10页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70年来经历了初创期(1954—1958)、成熟期(1959—1977)、发展期(1978—1999)和提升期(2000年至今)4个历史阶段。在一代代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完成了多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中医药...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70年来经历了初创期(1954—1958)、成熟期(1959—1977)、发展期(1978—1999)和提升期(2000年至今)4个历史阶段。在一代代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完成了多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中医药文献传世巨著,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与重点项目。学科特色鲜明,以擅长整理编纂大型中医药工具书为成果标志,文献研究以注重实用性为导向,在研究领域以本草和方剂为工作重点,从而为现代临床、科研和教学提供有效信息。未来学科发展将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知识和新方法,开展中医药文献的信息化和数智化研究,培养更多优秀的高层次中医医史文献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 历史回顾 学术成果 学科特点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下载PDF
论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建构:价值、内涵与进路
11
作者 朱旭东 罗仁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8,共13页
中小学科目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与大学学术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是学科教师教育的双重学科内涵,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构成了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本质特征。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有助于更好发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价值,补齐旧有学科课程与... 中小学科目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与大学学术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是学科教师教育的双重学科内涵,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构成了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本质特征。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有助于更好发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价值,补齐旧有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短板,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科研与培训体系。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是学科以及学科教育二元性的概念进阶与逻辑递进,中小学科目学科与大学学术学科的教师教育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未来应基于学术学科教师教育促进大学教师教育的诸要素耦合,以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为内核为我国区县教师教育体系底座建基,促进学术学科与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体系的融合与一体化,对不同学科教师教育二元性分别开展持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师教育 科目学科 学术学科 二元性
下载PDF
智能人文研究及其未来发展
12
作者 周昌乐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3,107,共10页
智能人文是一个新兴的人文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类文化、语言研究、历史研究、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创作和哲学反思等多个智能化发展方面。现阶段,在人文学科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正逐渐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工智能为人文研究提供了... 智能人文是一个新兴的人文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类文化、语言研究、历史研究、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创作和哲学反思等多个智能化发展方面。现阶段,在人文学科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正逐渐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工智能为人文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因此,人工智能技术适配人文学科的关键在于跨学科合作和交流、确保数据的多样性和代表性、重视人工智能系统给出结果的可解释性和批判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人文 学科融合 学术规范 适配性问题
下载PDF
北京大学地质学的学科建制与学风转向(1917—1924)
13
作者 谢皆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晚清国人引入地质学知识与教育,意在致用,尤重探矿、采矿的现实需求。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主张专设文理两科,开展学理研究,故自1917年恢复停办的地质学门。受观念、师资与设备的限制,地质学门的学科建制仍偏重矿冶,学理研究进展... 晚清国人引入地质学知识与教育,意在致用,尤重探矿、采矿的现实需求。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主张专设文理两科,开展学理研究,故自1917年恢复停办的地质学门。受观念、师资与设备的限制,地质学门的学科建制仍偏重矿冶,学理研究进展缓慢。1919年,其改组为地质学系,欲引入欧美系师资,扭转学风。随着葛利普、李四光等相继入职,地质学系教师与学界同人合作开展研究;学生组织地质研究会;师生联合调查地质,学理研究得以顺利展开。同时,北大本教授治校理念,创建的教授会、评议会等机构,保障其在变幻的时局下仍能进行学理研究。至1924年,地质学系的学科建制已较为完备,在培养地质人才的同时,推动中国科学和经济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地质学系 学科建设 学风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跨学科博士后科研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肖京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61,共8页
跨学科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资源。通过对20位跨学科博士后进行深度访谈,以扎根理论为分析方法,探索了跨学科博士后科研创新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自我认知、学科认同、工作状态、支持体系、... 跨学科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资源。通过对20位跨学科博士后进行深度访谈,以扎根理论为分析方法,探索了跨学科博士后科研创新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自我认知、学科认同、工作状态、支持体系、效价计算与心理韧性是影响跨学科博士后科研创新的主要因素。自我认知、学科认同构成跨学科博士后科研创新的内部驱动因素,直接影响着科研创新的意愿;工作状态、支持体系是跨学科博士后科研创新的外部情境因素,强化着科研创新行为;效价计算、心理韧性是科研创新的内部情境因素,调节着科研创新的行为。基于此,构建了“认知-情境-行为”作用机制模型。为促进跨学科博士后科研创新,建议博士后应明晰自我认知,坚定学术信念;博士后管理部门应转变学科观念,完善制度,构建全面支持体系,为博士后科研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与科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博士后 科研创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初步建构
15
作者 李培超 王珞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3,共9页
中华文明作为一种伦理型文明,对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历史久远,却并未形成边界明晰、研究对象确定的知识论传统。知识体系的建构依托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的发展,中国严格意义上的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近代经世致用和西学东... 中华文明作为一种伦理型文明,对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历史久远,却并未形成边界明晰、研究对象确定的知识论传统。知识体系的建构依托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的发展,中国严格意义上的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近代经世致用和西学东渐的风习中逐渐探索起步的。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学科划分体例和标准在近代遭到解构;另一方面,在“照着说”的背景下,学界也开始探索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近代中国伦理学在中西、古今之辨的场域中艰难地寻找自己的定位,尽管难免煮成“夹生饭”,但仍然实际地迈开了“道德革命”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近代伦理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修辞学学科史的建构与开拓——学科演变史的回顾与学术创新路向的探寻
16
作者 宗廷虎 陈光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2-99,共8页
复旦大学修辞学史研究团队50多年来探索中国修辞学史理论与演变规律的历程表明,陈望道修辞思想对于该领域研究的继承、开拓与创新,以及学科方向和力量的凝聚,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该团队已出版的六种修辞学史论著集中体现了以下创新理... 复旦大学修辞学史研究团队50多年来探索中国修辞学史理论与演变规律的历程表明,陈望道修辞思想对于该领域研究的继承、开拓与创新,以及学科方向和力量的凝聚,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该团队已出版的六种修辞学史论著集中体现了以下创新理念和实践,即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强调“史”与“论”的统一,重视修辞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机联系与互动关系。坚持多维度、多层次地研究修辞学史以及注重系统论方法、纵横结合法、点面结合法等重点研究方法在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针对性运用。团队协作,以老带新,是该团队研究取得突破和进展的另一动因,正是郑子瑜、季羡林、周振甫、胡裕树等老一辈学者的指导和扶持,老中青三代学人的合力攻关、薪火相传,才造就了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在通史、断代史、专题史繁花似锦、众芳争艳的景象。回顾历史,更应看到不足,期待后来者共同努力,“指出新条理”“开拓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史 辩证唯物史观 学科演进 学术创新 陈望道修辞思想
下载PDF
高质量建设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核心任务、内在机制与推进路径
17
作者 过勇 李尚翼 《廉政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5-35,230,231,共23页
在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推动下,纪检监察学学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实现“从有到精”的高质量建设。由一级学科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可推断出,高质量建设纪检监察学学科的核心任务应是构建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 在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推动下,纪检监察学学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实现“从有到精”的高质量建设。由一级学科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可推断出,高质量建设纪检监察学学科的核心任务应是构建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其中,理论体系、概念体系、方法体系、培养体系作为知识体系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的重心。高质量建设纪检监察学学科应立足学科特点,统筹处理好知识属性的政治性和学术性的关系、知识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关系、知识面向的本土性和国际性的关系。推进纪检监察学学科发展,既要充分发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的宏观引导作用,又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凝聚基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检监察学 知识体系 学术共同体 学科建设
下载PDF
高等教育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学
18
作者 李海龙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111,共13页
高等教育研究的出现得益于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繁荣,但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却并未在各国真正落地,这导致学科在诞生后就面临知识合法化的危机,有关高等教育学功用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其原因并不来自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孱弱... 高等教育研究的出现得益于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繁荣,但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却并未在各国真正落地,这导致学科在诞生后就面临知识合法化的危机,有关高等教育学功用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其原因并不来自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孱弱,而是无法利用知识与高等教育实践建立互动关系,在高等教育实践需求和学科知识供给之间还有较大的裂痕。历史上,高等教育研究将发达国家的经验向全世界传播取得一定的成功,也为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解释高等教育发展现象的工具。然而,高等教育学的需求困境在于学科知识难以对不同国家变化的实践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引导。严格说来,社会成员需要更新有关高等教育性质的认知,这是对高等教育学的需求所在。不论是知识生产还是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学都应该直面实践,从关注专业经验走向关注专业知识,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本土问题,提炼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本土经验和本土理论,重塑朝向未来的学科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学 大学 学科危机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
作者 刘永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其丰富的内涵但三者发展并不平衡“;三大体系”建设具有开创性和范式性,对后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早期建设
下载PDF
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20
作者 李继凯 《写作》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作为一门有价值和前景的新兴学科,“中文创意写作”面临着如何高效进行学科建设、切实提升学科水平、搭建实体学科建设平台、增强学科竞争实力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突显写作行为的文化创造性质及其巨大价值,彰... 作为一门有价值和前景的新兴学科,“中文创意写作”面临着如何高效进行学科建设、切实提升学科水平、搭建实体学科建设平台、增强学科竞争实力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突显写作行为的文化创造性质及其巨大价值,彰显“中文”和“创意”的写作学科定位及创新追求,呈现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多元多样的学科风貌,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及对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创意写作 学科建设 写作行为 学科追求 学科风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