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魢新本尼登虫(单殖目:多室科)的发育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文川 李立伟 +2 位作者 石磊 王军 苏永全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9,共5页
报道了寄生于海水养殖鱼类体表的新本尼登虫 (Neobenedeniagirellae)生活史各期的发育过程。虫卵在 2 5℃~ 2 8℃海水温度条件下 4~ 6d钩毛蚴发育成熟 ;用钩毛蚴人工感染一种鲻科鱼类———棱 (Lizacarinatus)获得成功。在 2 6℃~ 3... 报道了寄生于海水养殖鱼类体表的新本尼登虫 (Neobenedeniagirellae)生活史各期的发育过程。虫卵在 2 5℃~ 2 8℃海水温度条件下 4~ 6d钩毛蚴发育成熟 ;用钩毛蚴人工感染一种鲻科鱼类———棱 (Lizacarinatus)获得成功。在 2 6℃~ 30℃实验室温度条件下 ,钩毛蚴感染棱 10~ 14d后虫体发育成熟 ,并在感染后的第 16天虫体开始产卵。本文对新本尼登虫的生活史发育各期幼虫的形态进行详细的观察、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新本尼登虫 发育 海水养殖鱼类 寄生虫 单殖目 多室科
下载PDF
几种单殖吸虫附着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袁维佳 郎所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9,共7页
电镜显示出三种淡水鱼单殖吸虫;鳙指环虫;似鲶盘虫;黄颡四锚虫的附着器由三对前附着器囊和一个后附着器所组成.前附着器的腺细胞,腺导管,附着器表皮上的微纤毛与前附着器附近的具纤毛感觉器组成了头器。这三种单殖吸虫在虫体前端... 电镜显示出三种淡水鱼单殖吸虫;鳙指环虫;似鲶盘虫;黄颡四锚虫的附着器由三对前附着器囊和一个后附着器所组成.前附着器的腺细胞,腺导管,附着器表皮上的微纤毛与前附着器附近的具纤毛感觉器组成了头器。这三种单殖吸虫在虫体前端两侧有三对附着器囊开口.鳙指环虫有三种腺细胞,分别产生椭圆形电子致密质分泌体(S1),椭圆形中等电子致密质分泌体(S2)以及椭圆形电子透明质分泌体(S3)。似鲶盘虫和黄颡四锚虫只有二种腺细胞,分别产生S1分泌体和S2分泌体。这些分泌体被腺导管输送到前附着器囊的开口处。对这些分泌体的可能具有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殖吸虫 附着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植物杀虫剂AO-318对鱼类单殖吸虫杀灭效果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肖智 文毓 丁雪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108-111,共4页
针对鱼类寄生虫及其危害现状,借鉴植物杀线虫剂方面的成果,用不同体积分数的药液对鱼类单殖吸虫进行药浴,观察它们对药物的耐受性,并通过比较不同体积分数下虫子死亡的时间,就植物杀虫剂AO-318对单殖吸虫的杀灭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 针对鱼类寄生虫及其危害现状,借鉴植物杀线虫剂方面的成果,用不同体积分数的药液对鱼类单殖吸虫进行药浴,观察它们对药物的耐受性,并通过比较不同体积分数下虫子死亡的时间,就植物杀虫剂AO-318对单殖吸虫的杀灭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单殖吸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但同时也会刺激鱼体分泌粘液,影响疗效.欲在水产养殖中发挥该药的杀虫作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单殖吸虫 植物杀线虫剂 AO-318
下载PDF
河鲈锚首吸虫及其宿主鳜鱼组织器官中铅含量的比较
4
作者 高谦 聂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了寄生鳜鱼(Sinipercachuatsi)鳃部的河鲈锚首吸虫(Ancyrocephalusmogurndae)及其宿主组织器官,包括肌肉、鳃、头肾和肝脏的铅含量.结果表明,来自三湖连江水库和牛山湖两个采样点的河鲈锚首吸虫的铅含...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了寄生鳜鱼(Sinipercachuatsi)鳃部的河鲈锚首吸虫(Ancyrocephalusmogurndae)及其宿主组织器官,包括肌肉、鳃、头肾和肝脏的铅含量.结果表明,来自三湖连江水库和牛山湖两个采样点的河鲈锚首吸虫的铅含量都显著地高于其宿主组织器官中的铅含量.在所检测的宿主组织器官中,肝脏的铅含量最高,在两个采样点分别为0.138和0.114μg/g(湿重).河鲈锚首吸虫富集铅的机理及其较高水平铅含量的特点是否与其体外寄生的特性有关,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锚首吸虫 鳜鱼 铅含量 光度法 生物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