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nterococci Bacteriocinic Strains from Tunisian Fish Viscera 被引量:1
1
作者 Migaw Sarra Ghrairi Taoufik +3 位作者 Le Chevalier Patrick Brillet Benjamin Fleury Yannick Hani Khaled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3年第6期701-708,共8页
A collec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s from fish viscera was studied and investigated regarding to their functional properties and safety aspects. From these, three isolates GM1, GM2 and GM3 were identified as ... A collec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s from fish viscera was studied and investigated regarding to their functional properties and safety aspects. From these, three isolates GM1, GM2 and GM3 were identified as Enterococcus feacium species using molecular methods. Partial 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 (partial ARDRA) with restriction enzyme HaeIII separated these isolates into distinctive group which suggest genotypic variability within enterococci strains isolated from fish viscera. The three strains GM1, GM2 and GM3 exhibit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Indeed strains have been shown to produce bacteriocins with inhibitory effect against food spoilage bacteria and pathogenic fish including 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 The molecular mass of bacteriocin, as calculated by tricine-SDS-PAGE, was found to be 4.5 kDa. All isolates were tested positive upon PCR amplification of enterocin A structural gene. Investigation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show that the isolates were mostly sensitive to several antibiotics (ampicillin, penicillin, tetracycline, gentamycine) and resistance to rifampicin. All isolates grow in esculin azide agar as a selective medium for enumeration of probiotic enterococci.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our strains can be employed as probiotic or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food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OCINS fish viscera Enterococcus LISTERIA CARNOBACTERIUM Probiotic
下载PDF
无载体复合酶固定化技术提取革胡子鲶下脚料中的磷脂酰胆碱
2
作者 刘雪凌 陈旭华 林贝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84-87,共4页
鱼类废弃物中含大量的磷脂酰胆碱,为提高磷脂酰胆碱的回收提取率,本研究设计构建了无载体复合酶固定化技术对革胡子鲶鱼内脏中磷脂酰胆碱的提取。该提取体系包含复合酶和戊二醛,研究对戊二醛的浓度、交联pH、交联温度、该固定化复合酶... 鱼类废弃物中含大量的磷脂酰胆碱,为提高磷脂酰胆碱的回收提取率,本研究设计构建了无载体复合酶固定化技术对革胡子鲶鱼内脏中磷脂酰胆碱的提取。该提取体系包含复合酶和戊二醛,研究对戊二醛的浓度、交联pH、交联温度、该固定化复合酶的重复利用次数、该固定化酶的保存时间进行的探索研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取体系最佳交联浓度为5%、最佳交联温度为30℃、最佳交联pH为6.5;该固定化酶基本可以重复使用3~4次,保存25天以后提取率就比较低了。另外,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出酶固定化的最佳组合工艺条件,即交联浓度为7%、交联温度为35℃、交联pH为7.5时的提取率最高。该工艺可为鱼类废弃物提取磷脂酰胆碱积累新技术的经验,为其实现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胆碱 鱼下脚料 无载体酶固定化技术 复合酶
下载PDF
3种淡水鱼内脏粗鱼油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权 吴思纷 +3 位作者 宁舒娴 彭斌 李金林 胡明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2-351,共10页
为提高淡水鱼类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3种常见的淡水鱼(草鱼、青鱼和鲢鱼)内脏为原料提取粗鱼油,进行理化指标评价、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青鱼油的理化指标最佳,其过氧化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茴香胺... 为提高淡水鱼类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3种常见的淡水鱼(草鱼、青鱼和鲢鱼)内脏为原料提取粗鱼油,进行理化指标评价、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青鱼油的理化指标最佳,其过氧化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茴香胺值、不皂化物等较低;鲢鱼油次之,草鱼油最差。青鱼油、鲢鱼油和草鱼油中分别检测出16、22、27种脂肪酸,均以棕榈酸(C_(16:0))、油酸(C_(18:1n-9c))、亚油酸(C_(18:2n-6c))为主,鲢鱼油的相对营养价值最高。3种粗鱼油共检测出6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烃类17种,醇类7种,醛类15种,酮类3种,酯类8种,酸类10种,酚类3种,其他类3种。草鱼油中含量最高的是酚类物质(59.86%);青鱼油中挥发性物质以醇类为主,含量为53.23%;鲢鱼油中含量最高的是酸类物质(27.64%)。3种粗鱼油共得到10种关键风味成分,主要以醛类、醇类和酚类物质为主。反式-2,4-癸二烯醛、壬醛、反式-2,4-庚二烯醛、苯乙醛、1-辛烯-3-醇等是粗鱼油中主要的鱼腥味、油脂味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内脏 粗鱼油 基本指标 脂肪酸 关键风味成分
下载PDF
酶法提取沙丁鱼内脏鱼油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4
作者 蒋璇靓 李鑫淼 +4 位作者 陈洪彬 郭娟娟 林娈 郭凤仙 郑宗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9,共6页
为提高沙丁鱼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以沙丁鱼内脏为原料,研究5种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1种蛋白酶作为鱼油提取酶,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 为提高沙丁鱼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以沙丁鱼内脏为原料,研究5种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1种蛋白酶作为鱼油提取酶,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对酶法提取的粗鱼油进行精制,对精制鱼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中性蛋白酶时,鱼油提取率最高;中性蛋白酶酶解提取沙丁鱼内脏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加酶量1%、酶解时间2 h、酶解pH 7、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率可达67.86%;粗鱼油经精制后,达到SC/T 3502—2016精制鱼油的二级标准;精制鱼油中DHA含量为26.57%,EPA含量为2.64%,营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鱼 内脏 酶解法 鱼油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淡水鱼内脏酶法水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文佳 孟宗 +2 位作者 李进伟 蒋将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69,共5页
通过对5种常见淡水鱼内脏基本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选择鲢鱼内脏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酶法对其进行水解,以提油率、蛋白回收率、水解度(DH)为指标,确定水解用酶及单因素试验各因素的优化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H、加酶量、... 通过对5种常见淡水鱼内脏基本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选择鲢鱼内脏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酶法对其进行水解,以提油率、蛋白回收率、水解度(DH)为指标,确定水解用酶及单因素试验各因素的优化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H、加酶量、温度为影响因素,提油率为响应值,响应面法优化得到鲢鱼内脏酶法水解最优工艺条件为:选用胰蛋白酶进行水解,pH 7.94,加酶量1.1%,温度47.24℃,时间2 h,料水比1∶1。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提油率为91.24%,蛋白回收率为83.61%,水解度为5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内脏 酶法水解 鱼油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钾法提取斑点叉尾鮰内脏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伟伟 陆剑锋 +3 位作者 焦道龙 林琳 翁世兵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2-46,共5页
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一种改进的钾法制备鱼油。钾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pH7.0、料液比1:1.5(g/ml)、水解温度65℃、水解时间35min、氯化钾用量4%和盐析时间10min,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2.09%,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 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一种改进的钾法制备鱼油。钾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pH7.0、料液比1:1.5(g/ml)、水解温度65℃、水解时间35min、氯化钾用量4%和盐析时间10min,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2.09%,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20.59%,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54.48%和15.18%。∑n-3/∑n-6的脂肪酸比值达到3.29,明显高于其他淡水鱼类。以上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内脏是生产鱼油的良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内脏 鱼油 提取 脂肪酸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斑点叉尾鮰内脏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陆剑锋 林琳 +3 位作者 张伟伟 翁世兵 叶应旺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75-80,共6页
为提高鱼类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制备鱼油。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7.5、料液比1:1、加酶量35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0.5h,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0.94%;提取到... 为提高鱼类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制备鱼油。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7.5、料液比1:1、加酶量35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0.5h,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0.94%;提取到的鱼油(即粗鱼油)外观呈黄褐色,具有鱼腥味和轻微的酸败味,其过氧化值较低,而酸值相对较高;粗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9.42%,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61.76%和16.83%,∑n-3/∑n-6的脂肪酸比值达到3.63。表明斑点叉尾鮰内脏是生产鱼油的良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内脏 鱼油 水酶法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优化军曹鱼内脏鱼油酶法提取工艺参数 被引量:7
8
作者 黄万有 李德涛 +3 位作者 屈小娟 刘书成 郝记明 张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3-177,共5页
以军曹鱼内脏为原料,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优化酶解法提取军曹鱼内脏鱼油的工艺条件并制备了酶解蛋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木瓜蛋白酶提取鱼油,在液固比2.5:1、酶解温度50℃、酶用量为2.5%的条件下酶解3h,鱼油得率和提取率分别为49.84%和96.3... 以军曹鱼内脏为原料,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优化酶解法提取军曹鱼内脏鱼油的工艺条件并制备了酶解蛋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木瓜蛋白酶提取鱼油,在液固比2.5:1、酶解温度50℃、酶用量为2.5%的条件下酶解3h,鱼油得率和提取率分别为49.84%和96.38%(干基),酶解蛋白的得率和提取率分别为28.46%和61.60%(干基);军曹鱼内脏鱼油的饱和脂肪酸主要为C14:0、C16:0、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C18:1、C16:1,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C20:5(n-3)和C22:6(n-3);制备得到酶解蛋白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研究结果为鱼类下脚料的综合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酶解 内脏 鱼油 酶解蛋白
下载PDF
微碱条件生物酶法提取鱿鱼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迪 郝剑君 +4 位作者 杨小克 步营 胡增淼 李钰金 王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7-281,共5页
以鱿鱼内脏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法提取鱼油,分别从pH、固液比、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不同因素研究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得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酶解时间4h、酶量(E/S)900u/g、固液比1:0、pH8、温度为50℃... 以鱿鱼内脏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法提取鱼油,分别从pH、固液比、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不同因素研究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得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酶解时间4h、酶量(E/S)900u/g、固液比1:0、pH8、温度为50℃,此工艺的鱼油提取率达到65.68%。鱼油酸值为14.8mg/g,其余理化指标均达到SC/T3502-2000精制鱼油二级标准。鱼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0.97%,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5.19%、2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内脏 鱼油 碱性蛋白酶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罗非鱼油的制取工艺及其氧化防止方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燕燕 李来好 +3 位作者 李刘冬 陈培基 杨贤庆 刁石强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89,共4页
以罗非鱼的鱼内脏为研究对象 ,采用钾盐蒸煮法从罗非鱼内脏中提取鱼油的工艺条件和纯化不饱和脂肪酸 (PUFA)的方法 ,对精制鱼油的氧化性及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TBHQ)、VE、茶多酚 3种抗氧化剂对鱼油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正交试验... 以罗非鱼的鱼内脏为研究对象 ,采用钾盐蒸煮法从罗非鱼内脏中提取鱼油的工艺条件和纯化不饱和脂肪酸 (PUFA)的方法 ,对精制鱼油的氧化性及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TBHQ)、VE、茶多酚 3种抗氧化剂对鱼油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正交试验及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从罗非鱼内脏中制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 :水解温度 70~ 80℃ ,水解时间 4 0min ,KNO3用量 6 g/dL ,盐析时间 10min ;采用低温 钾盐乙醇法纯化鱼油PUFA的效果比尿素包埋法好 ;TBHQ、VE、茶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油 制取工艺 氧化 防止方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鱿鱼内脏酶解液与还原糖美拉德反应工艺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爱民 李东华 +3 位作者 周小敏 秦乾安 杨博 马永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5期17294-17297,17326,共5页
[目的]对影响鱿鱼内脏酶解液与还原糖美拉德反应的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美拉德反应条件。[方法]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鱿鱼内脏酶解液与还原糖美拉德反应条件,根据单因素试验设计中心组合试验,以综合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响应... [目的]对影响鱿鱼内脏酶解液与还原糖美拉德反应的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美拉德反应条件。[方法]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鱿鱼内脏酶解液与还原糖美拉德反应条件,根据单因素试验设计中心组合试验,以综合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工艺参数。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对鱿鱼内脏酶解液与还原糖的美拉德反应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鱿鱼内脏和还原糖美拉德反应的最适条件为pH 8.05、反应温度112℃、反应时间59 min、底物蛋白浓度25.3%,在此条件下,反应产物综合感官评分为2.50,和预测值2.46相比,相对误差约为1.62%。对鱿鱼内脏酶解液与还原糖的美拉德反应风味物质的分析,共检测出53种风味化合物。[结论]研究不仅提高了鱿鱼下脚料的利用价值,也开发了新的食品调味剂,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鱿鱼内脏 响应面 美拉德反应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淡水鱼内脏研制宠物食品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丽秀 熊光权 +3 位作者 周明 杨德 杜欣 程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20021-20022,20024,共3页
[目的]探索淡水鱼内脏研制宠物食品的工艺。[方法]以淡水鱼内脏为原料,比较酶解法与离心法对提取鱼内脏中蛋白质的影响,通过膨化工艺参数选择试验考察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喂料速度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宠物(猫狗)食品最佳工艺... [目的]探索淡水鱼内脏研制宠物食品的工艺。[方法]以淡水鱼内脏为原料,比较酶解法与离心法对提取鱼内脏中蛋白质的影响,通过膨化工艺参数选择试验考察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喂料速度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宠物(猫狗)食品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用离心法处理鱼内脏,蛋白质回收率可达85.48%,但处理后滤渣较多。用酶解法处理鱼内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回收率高,滤渣少,酶解最佳条件是:酶解温度50℃,复合酶添加量0.6%,木瓜与风味蛋白酶比例为1∶2,料液比为1∶1.5,水解时间为2.5 h。宠物(猫狗)食品膨化工艺参数确定为:各区温度分别是Ⅰ区76℃、Ⅱ区135℃、Ⅲ区176℃,螺杆转速50 r/min,喂料速度17 r/min。[结论]淡水鱼内脏蛋白质的提取工艺,以酶解法优于直接离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内脏 酶解 膨化
下载PDF
鱿鱼内脏酶解液美拉德反应致香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田爱民 罗日明 +3 位作者 周小敏 秦乾安 杨博 马永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充分开发利用鱿鱼加工副产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对鱿鱼内脏酶解液与还原糖的美拉德反应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试验总共检测出53种风味化合物,其中烃类5.082%、酮类1.511%、羧酸类5.545%、酯... [目的]充分开发利用鱿鱼加工副产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对鱿鱼内脏酶解液与还原糖的美拉德反应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试验总共检测出53种风味化合物,其中烃类5.082%、酮类1.511%、羧酸类5.545%、酯类16.036%、噻吩类28.035%、噻唑类30.749%、其他化合物13.042%。[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的优点,适于分析热反应鱿鱼风味香精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内脏 美拉德反应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酶解法提取鱿鱼内脏油的工艺研究及其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丹 俞吕 +3 位作者 周晶 陈小娥 代小凤 刘书云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以阿根廷鱿鱼内脏为原料,探索动物蛋白酶提取鱿鱼内脏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率为指标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并对鱿鱼内脏油进行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2.0%,p H 7.5,酶解温度50℃... 以阿根廷鱿鱼内脏为原料,探索动物蛋白酶提取鱿鱼内脏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率为指标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并对鱿鱼内脏油进行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2.0%,p H 7.5,酶解温度50℃,料液比1∶1.0(质量比),酶解时间4 h;在最佳条件下,鱿鱼内脏油提取率可达78.83%。所得鱿鱼内脏油的色泽呈浅红棕色,具有鱼油的腥味,无酸败臭味,理化指标均达到SC/T 3502—2000粗鱼油一级标准;鱿鱼内脏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1.66%,其中EPA和DHA总含量达3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内脏 鱼油 动物蛋白酶 响应面分析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胰蛋白酶法提取草鱼内脏鱼油工艺优化 被引量:18
15
作者 邵娜 刘学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利用胰蛋白酶酶解法从草鱼内脏中提取鱼油。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解条件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胰蛋白酶提取草鱼内脏鱼油的酶解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48℃、酶解pH8、酶添加量1.65%、料液比1:0.87(m/m)... 利用胰蛋白酶酶解法从草鱼内脏中提取鱼油。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解条件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胰蛋白酶提取草鱼内脏鱼油的酶解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48℃、酶解pH8、酶添加量1.65%、料液比1:0.87(m/m)、酶解时间4h。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鱼油提取率为7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 草鱼内脏 鱼油 响应面分析法 提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鲣鱼(Katsuwonus pelamis)内脏鱼油酶法提取工艺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定芬 谢超 +3 位作者 李桂芬 李海波 梁瑞萍 骆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9-184,共6页
为优化蛋白酶酶解鲣鱼内脏条件,提高鲣鱼加工利用率,以鲣鱼内脏为原料,以鱼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生物酶解技术提取鲣鱼内脏鱼油,首先对酶进行筛选,其次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确定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液固比、酶添加量等对鲣鱼... 为优化蛋白酶酶解鲣鱼内脏条件,提高鲣鱼加工利用率,以鲣鱼内脏为原料,以鱼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生物酶解技术提取鲣鱼内脏鱼油,首先对酶进行筛选,其次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确定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液固比、酶添加量等对鲣鱼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等五种蛋白酶对鲣鱼内脏中鱼油的提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采用碱性蛋白酶处理的内脏鱼油提取率效果最佳,达到57.46%。此外,鲣鱼内脏中鱼油在pH8.40,酶解时间5.5 h,酶解温度55℃,液固比1∶1,酶添加量2.0%的条件下鱼油提取率最高,达到58.49%±0.45%。该研究为鲣鱼下脚料的进一步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鲣鱼内脏 鱼油 酶解 碱性蛋白酶
下载PDF
纳豆菌发酵制作鱼内脏有机肥与抑制立枯丝核菌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日英 孙力军 +3 位作者 王雅玲 吉宏武 徐德峰 廖建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1-247,共7页
为了探索纳豆菌有机肥对作物的生长作用及其提高作物对茎基腐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抗性能力,以纳豆菌作为发酵菌兼功能菌制作鱼内脏有机肥,将成品有机肥进行作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应用实验:将番茄和辣椒种子播种于感染立枯丝核菌的园土... 为了探索纳豆菌有机肥对作物的生长作用及其提高作物对茎基腐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抗性能力,以纳豆菌作为发酵菌兼功能菌制作鱼内脏有机肥,将成品有机肥进行作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应用实验:将番茄和辣椒种子播种于感染立枯丝核菌的园土及原园土中,对比植株在两种园土中的生长情况,并进行纳豆菌与立枯丝核菌平板对峙培养试验。结果发现,成品有机肥对两种种子发芽的作用都不明显,两种作物在两种园土中加肥组的植株生长量均达到无肥组的3倍左右,染菌园土中不加肥的番茄和辣椒苗茎基腐病苗率分别是55%和50%,加肥组的番茄和辣椒苗茎基腐病苗率分别是11%和17%;平板对峙培养的菌落状况显示立枯丝核菌生长受到抑制。结果表明,纳豆菌对立枯丝核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用纳豆菌发酵制作的有机肥提高番茄和辣椒的生长量,并减少这两种作物的茎基腐病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菌 鱼内脏 有机肥 立枯丝核菌 抗性应用 茎基腐病
下载PDF
酶法富集小黄鱼内脏鱼油中EPA和DHA甘油酯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国艳 张田田 +3 位作者 王金星 孙贝贝 边昊 徐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91-95,共5页
目的:以小黄鱼内脏精炼鱼油为原料,通过脂肪酶选择性水解法富集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甘油酯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甘油酯。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外标法定量测定EPA和DHA甘油酯总含量。通过... 目的:以小黄鱼内脏精炼鱼油为原料,通过脂肪酶选择性水解法富集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甘油酯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甘油酯。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外标法定量测定EPA和DHA甘油酯总含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反应时间、p H值、反应温度、加酶量等因素对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 h、p H 8.0、反应温度30℃、加酶量1.0%,在此条件下,EPA和DHA甘油酯总含量为21.65%,且4个因素对EPA和DHA甘油酯富集的影响依次增强。结论:富集后鱼油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均优于精炼鱼油,EPA和DHA甘油酯总含量是富集前的1.74倍,获得了天然的EPA和DHA甘油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小黄鱼内脏 精炼鱼油 EPA甘油酯 DHA甘油酯
下载PDF
鱼内脏水解液在硫酸酸洗液中作缓蚀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健 杨有清 韦海强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7-39,共3页
由鱼内脏水解液提取的缓蚀剂在硫酸酸洗液中对碳钢有缓蚀作用。其缓蚀率达90%。极化曲线研究表明,所得缓蚀剂属混合型。
关键词 缓蚀剂 鱼内脏 硫酸 化学清洗 酸洗液 水解液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鱼内脏及河流底泥中的铜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滢 张莘民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3年第2期28-28,30,共2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鱼内脏及河流底泥中的铜。鱼内脏经组织捣碎机捣成匀浆后,加硝酸消解;底泥则经氢氟酸和高氯酸消化。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回收率较好等特点。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测定 鱼内脏 河流底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