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apeutic effects o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at the Shu and He acupoints versus routine acupoints 被引量:6
1
作者 Xue-feng Wang Xiao-li H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BACKGROUND: Based on clinical findings and syndromes, it has been previously shown that therapeutic methods for cerebral palsy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selecting fewer, but more accurate acupoints. Therefore, great... BACKGROUND: Based on clinical findings and syndromes, it has been previously shown that therapeutic methods for cerebral palsy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selecting fewer, but more accurate acupoints. Therefore, greater therapeutic efficacy for cerebral palsy could be obtained by selecting the five Shu acupoints, which are located at the qi-intersecting point of the twelve meridians below the elbow and knee. OBJECTIVE: To treat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using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at the Shu and He point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an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with routin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DESIG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SETTING: Rehabilitation Center for Cerebral Palsy,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RTICIPANTS: Sixty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re selected from the Rehabilitation Center for Cerebral Palsy,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May 2003 to February 2006. There were 38 boys and 22 girls, aged 10 months to 4 years old, muscle strength ranging from grade I to grade IV. The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n =30) and a control group (n =30). Informed consent for the therapeutic program was obtained from the relatives of all enrolled children. The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Hospital's Ethical Committee. METHODS: All children were given exercise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based on standard treatments. (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ildren were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routin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during the one-month basic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The acupuncture needles were manipulated alternately at the acupoints of Jianyu, Shousanli, Binao, Hegu, Huantiao, Xuanzhong, and Biguan. They were treated once per day, 6 days a week, followed by one day of rest. The children's limbs were first massaged by pressing, stretching, rolling, and kneading. Then, the same acupuncture points were pressed with the thumb for 30 minutes each time, once a day, 6 days a week, followed by one day of rest. The treatment continued for 1 month. (2)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children were administered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at the Shu and He points during the one-month basic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For acupuncture of the upper limbs, the following acupoints were used: Sanjian and Quchi of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and Houxi and Xiaohai of the 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Taiyang. The acupoints were acupunctured alternately every other day. For acupuncture of the lower limbs, the following acupoints were used; Zulinqi and Yanglingquan of the Gall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Taibai and Yinlingquan of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ang, or Xiangu and Zusanli of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The acupoints were acupunctured alternately every other day. Three needles were for the medial malleolus and three needles for the lateral malleolus. They were treated once a day, 6 days a week, followed by one day of rest. The children's limbs were first massaged by means of pressing, stretching, rolling, and kneading. The same acupuncture points were then pressed with the thumb for 0.5-1 minute at each point, 30 minutes each time, once a day, 6 days a week, followed by one day of rest.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evaluated using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ments, as well as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ll 60 enrolled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of results. (1) Comparison of gross motor function scores: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score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oth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an before treatment (t = -3.86 and -8.882,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scor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cores (t = -7.166, P 〈 0.01). (2) Changes i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ores: The scores for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t = -3.933, P 〈 0.01), and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 = -0.671, P 〈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at the Shu and He acupoints can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 motor function deficits and movement disabilities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t these acupoints is better than routin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palsy shu and He acupoints ACUPUNCTURE MASSAGE
下载PDF
Discuss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Yao Shu Acupoint
2
作者 Kang Duanqi Zhou Yuan(The Fifth Municipal Hospital,Shanghai 200240)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2期376-376,共1页
DiscussontheClinicalApplicationofYaoShuAcupoint¥KangDuanqi;ZhouYuan(TheFifthMunicipalHospital,Shanghai200240... DiscussontheClinicalApplicationofYaoShuAcupoint¥KangDuanqi;ZhouYuan(TheFifthMunicipalHospital,Shanghai200240)The"YaoShu"acu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uss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Yao shu acupoint
下载PDF
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徐欣 高丽丽 +3 位作者 洪秀娥 张霖云 朱定钰 李文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持续用药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2 d治疗1次,持续治疗15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抑郁程度、生命质量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肠道菌群、不良反应、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5-HT水平、粪便标本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主要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粪便标本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疗效明确,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抑郁程度,提高生命质量,调节血清5-HT水平及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肝郁脾虚型 肠道菌群 针刺 俞募配穴 疗效 5-羟色胺 生命质量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益生菌治疗ICU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刘婧 龚桃林 +2 位作者 贺资淋 岳燕 陈诗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672-675,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俞募配穴理论指导的穴位贴敷联合益生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或鼻饲,每日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基于俞募配穴理论指导的穴位贴敷联合益生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或鼻饲,每日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每日1次,每次6~8 h。连续治疗7 d。观察临床疗效、大便杆球比、腹泻Hart评分与腹泻程度评分。结果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试验组治疗后腹泻Hart评分与腹泻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俞募配穴理论指导的穴位贴敷联合益生菌治疗AAD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腹泻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俞募配穴法 穴位贴敷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针刺五脏俞穴联合火针治疗心肾不交失眠疗效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泽荣 张世卿 赵计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究联五脏俞穴合火针治疗心肾不交失眠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该院传统疗法中心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肾不交失眠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取穴针刺,给予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究联五脏俞穴合火针治疗心肾不交失眠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该院传统疗法中心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肾不交失眠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取穴针刺,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刺五脏俞穴与火针联合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睡眠情况、心理状态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情况均改善,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均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分值均提高,且观察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心肾不交失眠患者针刺五脏俞穴与火针联合治疗,可增强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其睡眠质量,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五脏俞穴 火针 心肾不交 失眠 疗效
下载PDF
俞募配穴结合六字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张雪薇 郑琳琳 +3 位作者 吴珊红 贾雪艳 王艳 裴飞 《中国康复》 2024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拟采用俞募配穴结合六字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观察其疗效。方法:将脑卒中伴有构音障碍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六字诀组、俞募配穴组、结合组,每组各20例,六字诀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六字诀训练,俞募配穴组患者接受常规治... 目的:拟采用俞募配穴结合六字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观察其疗效。方法:将脑卒中伴有构音障碍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六字诀组、俞募配穴组、结合组,每组各20例,六字诀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六字诀训练,俞募配穴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揿针针刺心俞、巨阙穴治疗,结合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六字诀训练与揿针针刺心俞、巨阙穴,训练前及训练2周后,测定言语清晰指标、改良版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发声功能评测。结果:训练2周后,3组言语清晰指标、改良版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发声功能评测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合组言语清晰指标、改良版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发声功能评测数据高于六字诀组与俞募配穴组(P<0.05),六字诀组与俞募配穴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俞募配穴结合六字诀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配穴 六字诀 构音障碍
下载PDF
基于《内经》《难经》的五输穴原理探微
7
作者 刘可扬 樊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3,共4页
五输穴的理论肇始于《灵枢》《素问》,《内经》提出了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的名称和具体穴位,奠定了五输穴理论的基础,《难经》运用取象比类方法,结合十二经气的运行,进一步阐明其临床意义,至《针灸甲乙经》补充完善之。然而,关于... 五输穴的理论肇始于《灵枢》《素问》,《内经》提出了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的名称和具体穴位,奠定了五输穴理论的基础,《难经》运用取象比类方法,结合十二经气的运行,进一步阐明其临床意义,至《针灸甲乙经》补充完善之。然而,关于《内经》和《难经》的比较研究特别是从阴阳五行原理角度做比较的研究尚不完善。文章通过挖掘总结《内经》和《难经》中五输穴的自然属性,五输穴理论合自然阴阳之法度、应四时五行之变化,蕴含“生长化收藏”理论,即人与天地相参、四时相应,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阐明“生克制化承”,即五输穴内应阴阳五行、内调五脏六腑,阐释五输穴理论蕴含着天人相应原理、阴阳五行化合运动的机理和规律,并通过五输穴的阴阳五行配穴施用以指导针灸配穴实践。五输穴理论富有朴素自然的哲学思想,指导着古今针灸临床,据此处方配穴,创立了“应时取穴法”“补母泻子法”“泻南补北法”“泻荥补合法”等阴阳五行配穴法,颇具人文和自然科学内涵,彰显了中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输穴 《内经》 《难经》 阴阳五行配穴法
下载PDF
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选穴规律研究
8
作者 孙兆祺 徐晓玉 刘志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09-2615,2620,共8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7月1日的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相关文献,筛选后利用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利用SPSS Modeler...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7月1日的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相关文献,筛选后利用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利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Cytoscape 3.8.2绘图、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等。结果:最终纳入59篇文献,包含141首针灸处方,涉及131个腧穴,总频次1246次。常用核心腧穴为:内关、水沟、三阴交、委中、极泉,特定穴常用五腧穴、交会穴及阳经郄穴,部位以头颈、上下肢为主,常用经脉为胆经、膀胱经及督脉,得到67条关联分析,分析得出多个核心腧穴组,“水沟-内关”“内关-三阴交”等,得到5首潜在针灸处方,针灸疗程多在10~30 d,以1次/d为主,留针30 min左右,电针以密波和疏密波较多。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常选择以头部近取穴联合四肢特定穴及经外奇穴,并根据实际病情搭配腧穴,可结合电针以促进康复,可为临床提供穴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腧穴 卒中 丘脑痛 卒中后丘脑痛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关联分析
下载PDF
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热点趋势与选穴规律
9
作者 吴麟 张清源 +3 位作者 吴千言 肖瑶 邱宇琪 张敬文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9期115-122,共8页
目的:归纳分析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分析本领域研究热点、前沿趋势、合作团队以及热敏灸选穴规律,并对当前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为热敏灸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七大常用中英文数据库收... 目的:归纳分析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分析本领域研究热点、前沿趋势、合作团队以及热敏灸选穴规律,并对当前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为热敏灸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七大常用中英文数据库收录的所有与热敏灸和膝骨性关节炎相关的文献,使用VOSviewer软件进行热点与趋势分析,使用SPSS Moderler 18软件进行热敏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共156项研究被纳入可视化分析,118项研究被纳入热敏点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热敏灸干预膝骨性关节炎的发文量正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其分子机制与腧穴热敏化的红外特征研究及热敏灸炼脐术是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方向。高频施灸穴位主要位于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临床多围绕犊鼻穴、阳陵泉穴、内膝眼穴、血海穴、梁丘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鹤顶穴等穴位进行热敏灸。结论:膝骨性关节炎属于热敏灸疗法的优势病种,目前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取穴集中在膝关节周围,选穴以病部取穴为主,循经远端取穴为辅,辨证论治稍显不足,仍需加强临床辨证取穴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膝骨性关节炎 可视化分析 腧穴 热敏点
下载PDF
俞募配穴调控脑-肠轴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徐冉 易小琳 +8 位作者 姜震宇 胡静 周荣 李健林 柴贞 王力 严雪丽 朱静 李永新 《四川中医》 2024年第6期200-20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俞募配穴电针治疗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将四川省四所医院126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假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俞募配穴电针治疗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将四川省四所医院126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假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电针组和假电针组予以早期3天的电针治疗。比较治疗第3天和第28天/出院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症征积分以及胃肠功能症状疗效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第3天NIHSS评分下降(P<0.05);与两组相比,电针组第28天/出院时的NIHSS评分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治疗第3天及第28天/出院时的中医症征积分均降低(P<0.05);电针组在胃肠功能评分方面总有效率达到66.7%,显著高于假电针组(50.0%)和对照组(33.3%)(P=0.039);与两组相比,电针组在治疗第3天胃肠减压量均减少;与两组相比,电针组第28天/出院时的胃肠功能评分均降低(P<0.05)。结论:俞募配穴电针治疗能改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梗死 胃肠功能障碍 俞募配穴法 脑-肠轴
下载PDF
不同穴组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海马中Gasdermin-D的影响
11
作者 罗来 刘庆臻 +5 位作者 许金森 潘晓华 萨喆燕 易婉莎 张叶 万隆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肝俞、肾俞)、阳明经穴(曲池、足三里)、督脉穴(神庭、百会)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神经功能、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肝俞、肾俞)、阳明经穴(曲池、足三里)、督脉穴(神庭、百会)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神经功能、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背俞穴组、阳明经穴组、督脉穴组,每组6只。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背俞穴组、阳明经穴组、督脉穴组大鼠每天电针20 min,连续7 d,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予以同等条件抓取。通过改良神经损伤严重度评分(mNSS)判断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实时定量荧光PCR(q-PCR)检测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的mRNA表达。结果:在mNSS评分中,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和3组电针组大鼠均较假手术组mN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3组电针组大鼠比较,m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7天,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评分较模型组和背俞穴组明显降低,且低于同组造模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中,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和背俞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均上升,阳明经穴组在第3、5天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均降低,背俞穴组在第3、6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背俞穴组相比,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穴组相比,督脉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背俞穴组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q-PCR实验中,模型组和背俞穴组Gasdermin-D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Gasdermin-D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和背俞穴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督脉穴组和阳明经穴组均能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的mRNA表达,且效果优于背俞穴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Gasdermin-D mRNA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O 电针 背俞穴 阳明经 督脉 Gasdermin-D
下载PDF
小青龙汤联合俞募配穴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董录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小青龙汤配合俞募配穴敷贴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张掖市民乐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小青龙汤配合俞募配穴敷贴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张掖市民乐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青龙汤配合俞募配穴敷贴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肺功能、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咳痰、喘息胸闷、乏力倦怠、腰酸肢软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联合俞募配穴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小青龙汤 俞募配穴敷贴 肺功能
下载PDF
输合配穴针刺法对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大鼠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晓丽 刘斯亮 +1 位作者 李勃锦 王雪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输合配穴针刺法对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大鼠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新生大鼠随机分为输合配穴针刺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再将各个组的新生大鼠平均分成4个时间小组即... 目的探讨输合配穴针刺法对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大鼠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新生大鼠随机分为输合配穴针刺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再将各个组的新生大鼠平均分成4个时间小组即为0、3、7、14 d,每个小组10只新生大鼠。实验采用颈动脉结扎法建立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输合配穴针刺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新生大鼠患侧输合配穴针刺法进行针刺治疗,模型组对新生大鼠仅进行造模操作,空白对照组不对新生大鼠做任何处理。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和RT-PCR检测法对新生大鼠脑组织中Nrf2、Keap1和HO-1的蛋白表达情况及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模型组于造模7 d后Nrf2、Keap1和HO-1蛋白表达和mRNA相对表达量最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合配穴针刺组中与相对应时间点的模型组对比,都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输合配穴针刺法对HIBD模型Nrf2/ARE信号传导通路的是有影响的。结论输合配穴针刺法通过促进Nrf2/ARE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蛋白因子Nrf2的表达,在细胞中与Keap1解离后转移至细胞核,从而激活下游蛋白因子HO-1的表达,减轻HIBD对机体的氧化损伤,以达到保护脑细胞和脑组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合配穴 HIBD模型 Nrf2/ARE信号传导通路
下载PDF
俞募配穴联合穴位埋针治疗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IgE、IFN-γ及SP-A水平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符琼方 杨文秀 +2 位作者 张少明 王景科 林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6-209,共4页
探讨俞募配穴针法联合穴位埋针法治疗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in E,IgE)、可溶性二聚体细胞因子(Interferon-γ,IFN-γ)、肺表面活性蛋白(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SP-A)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医院... 探讨俞募配穴针法联合穴位埋针法治疗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in E,IgE)、可溶性二聚体细胞因子(Interferon-γ,IFN-γ)、肺表面活性蛋白(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SP-A)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患者108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穴位埋针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俞募配穴针法,两组患者数据观察: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量表评分、第一秒最大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临床症状评分及IgE、IFN-γ、SP-A水平、临床治疗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A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CT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FVC值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咳嗽、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gE、IFN-γ、SP-A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E显著降低,血清IFN-γ、SP-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组未见治疗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不良反应,症状为恶心,P>0.05;治疗组治疗满意率高达98.15%(53/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45/54),P<0.05。结论采用俞募配穴针法联合穴位埋针法治疗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血清IgE、IFN-γ及SP-A水平,且本次治疗安全可靠,患者十分认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配穴针法 穴位埋针法 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 血清IgE、IFN-γ及SP-A水平
下载PDF
“俞募配穴”敷贴疗法对慢性失眠患者主观睡眠、情绪和多导睡眠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娜 谢晨 +2 位作者 于心同 陈云飞 杨文佳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5期80-85,98,共7页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敷贴疗法对慢性失眠肝郁脾虚证患者睡眠量表、情绪量表和多导睡眠图(PSG)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6例慢性失眠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取肝俞、期门、脾俞、章门给予安眠贴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敷贴疗法对慢性失眠肝郁脾虚证患者睡眠量表、情绪量表和多导睡眠图(PSG)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6例慢性失眠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取肝俞、期门、脾俞、章门给予安眠贴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变化,并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治疗前后采用PSG监测患者客观睡眠情况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2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48%(16/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ISI评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BAI评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PSQI、ISI、BDI、BA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PSQI、ISI、BDI、BA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睡眠时间(TST)延长,睡眠效率(SE)升高,入睡潜伏期(SOL)、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缩短,微觉醒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SG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ST、SE高于对照组,SOL、WASO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俞募配穴”敷贴疗法治疗慢性失眠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调节其情绪,改善患者PSG客观睡眠指标,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肝郁脾虚证 俞募配穴 安眠贴 敷贴疗法 睡眠量表 情绪量表 多导睡眠图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欣 毛忠南 +2 位作者 范秀玉 汪强 柳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3-86,共4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方案多样。穴位埋线以传统针刺留针发展而来,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为现代临床的常用治疗方法。研究查阅近10年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应用文献,发现治疗上多采用联合治...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方案多样。穴位埋线以传统针刺留针发展而来,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为现代临床的常用治疗方法。研究查阅近10年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应用文献,发现治疗上多采用联合治疗法,包括舌三针埋线、背腧穴埋线及局部取穴埋线等不同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法。从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埋线基础研究、埋线常用选穴、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舌三针 背腧穴 穴位埋线 综述
下载PDF
针刺五脏俞加膈俞减缓抑郁症停药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旭 张捷 +2 位作者 卢伟 沈慧 杨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213-216,共4页
目的采用针刺辅助抑郁症患者停药,观察对停药综合征、临床症状以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利用SAS 9.1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 目的采用针刺辅助抑郁症患者停药,观察对停药综合征、临床症状以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利用SAS 9.1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逐量递减法进行减药,以2周为1个周期进行递减,至第6个周期(12周)时完全停药。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五脏俞加膈俞治疗。两组分别在停药后1周进行停药综合征评价,在停药前、停药后1、2、4、8周、半年、1年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服药依从性。结果逐渐减量停药期间,治疗组停药综合征发生率35.0%(14/40),对照组停药综合征发生率57.5%(23/40),治疗组撤药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减药及停药期间,HAMD评分组间差异随时间发生变化,时间和分组存在交互作用(F=8.354,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停药期间,治疗组患者服药依从率为90.7%(2996/3304),对照组服药依从率为84.0%(2798/3332),治疗组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加膈俞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停药综合征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服药依从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停药反应 五脏俞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探究八段锦对背俞穴温度即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思玮 孙沛泽 +5 位作者 宋军 闪增郁 谢继鼎 顾淇 韩自荣 代金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12,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习练八段锦前后对人体背俞穴温度变化的即刻效应,阐释八段锦调理气机的科学内涵。方法招募28名健康受试者,男性10名,女性18名,平均年龄35.93岁;应用FILR SC66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习练八段锦前后人体背俞穴中的肺俞、脾俞、心俞、... 目的观察习练八段锦前后对人体背俞穴温度变化的即刻效应,阐释八段锦调理气机的科学内涵。方法招募28名健康受试者,男性10名,女性18名,平均年龄35.93岁;应用FILR SC66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习练八段锦前后人体背俞穴中的肺俞、脾俞、心俞、肾俞、肝俞的温度变化。结果28名受试者在习练八段锦后,背俞穴的肺俞、脾俞、心俞、肾俞、肝俞温度呈上升趋势,与习练前相比,温度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习练八段锦可促进背俞穴温度上升,激发人体阳气,调节气机,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人体能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红外成像 背俞穴 即刻效应
下载PDF
“一阴一阳结”理论指导下五输穴治疗喉科急症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昭倩 马湘婷 刘静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期72-75,共4页
喉科急症主要包括急喉痹、急喉风、喉痈、乳蛾等疾病,起病急,病变迅速,严重者可导致气道阻塞,呼吸困难,危及生命。“一阴一阳结”是喉痹的根本病机,厥阴少阳相结为患、咽喉气机不利是导致喉科急症的重要病机。西医以抗生素、激素治疗为... 喉科急症主要包括急喉痹、急喉风、喉痈、乳蛾等疾病,起病急,病变迅速,严重者可导致气道阻塞,呼吸困难,危及生命。“一阴一阳结”是喉痹的根本病机,厥阴少阳相结为患、咽喉气机不利是导致喉科急症的重要病机。西医以抗生素、激素治疗为主,但中医针刺五输穴治疗喉科急症,可以快速缓解症状,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痹 喉科急症 针刺 一阴一阳结 五输穴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取穴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雪杨 廖翔宇 +4 位作者 陈琼君 陈露 黄金 刘悦 陆彦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036-1042,共7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和网络可视化,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 4个数据库,筛选建库至2022年6月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文献,对腧穴...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和网络可视化,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 4个数据库,筛选建库至2022年6月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文献,对腧穴频次、腧穴关联规则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6篇文献,涉及腧穴55个,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肾俞,选经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特定穴以背俞穴为主,核心腧穴为肾俞、三阴交。【结论】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取穴规律符合中医脏腑辨证思路,以培土制水为中心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慢性肾小球肾炎 数据挖掘 取穴规律 培土制水 肾俞穴 背俞穴 任脉 膀胱经 腧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