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农本草经》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中药四气五味表述异同分析
1
作者 王莹 杨文华 +4 位作者 梁艳 张莎莎 张安特 孙晓迪 薛春苗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201-2206,共6页
目的明确《神农本草经》与现代中药四气五味表述的差异,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中药为来源进行统计,《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收录《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为研究对... 目的明确《神农本草经》与现代中药四气五味表述的差异,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中药为来源进行统计,《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收录《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比分析中药“四气”“五味”的表述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统计203种中药,其中中药四气表述完全不相同的有66种,占32.51%;中药五味表述完全不一致的有20种,占9.85%。结论通过对比《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与《神农本草经》中药“四气”“五味”,大部分中药表述一致,表述不一致的中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四气 五味 《神农本草经》 《中国药典》
下载PDF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联合沙利度胺片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2
作者 韩莉 郭云霞 +1 位作者 张意兰 陈光耀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目的:探究五味苦参肠溶胶囊联合沙利度胺片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于某院就诊的86例难治性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 目的:探究五味苦参肠溶胶囊联合沙利度胺片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于某院就诊的86例难治性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沙利度胺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片联合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白介素-10(IL-10)]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改良Mayo内镜评分、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肛门灼热)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及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s-CRP、TNF-α、ICAM-1及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改良Mayo内镜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9.07%,P<0.05);腹痛、腹泻、脓血便以及肛门灼热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沙利度胺片相比,五味苦参肠溶胶囊联合沙利度胺片可进一步改善难治性UC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调节患者体内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氧化应激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 沙利度胺片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氧化应激 外周血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熊加彬 李珍 +3 位作者 吴俊俊 李春霞 王宇芳 李华铭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64-469,I0004,共7页
目的 探讨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组,每组10只,每日给予0.9%氯化... 目的 探讨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组,每组10只,每日给予0.9%氯化钠溶液或相应药物灌胃,连续2周,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IL-6、IL-10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内黏液蛋白2(MUC2)表达水平,采用髓过氧化物酶比色法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IL-6水平及结肠组织IL-6 mRNA表达水平、MPO活性均升高(均P<0.05),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IL-10 mRNA、MUC2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IL-6水平及结肠组织IL-6 mRNA表达水平、MPO活性均下降(均P<0.05),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IL-10 mRNA、MUC2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可能通过降低促炎因子IL-6水平和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调MUC2表达量、降低MPO活性来减轻UC大鼠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对《辅行诀》中大黄味咸记载的探讨
4
作者 龚宗玉 郭红叶 +1 位作者 张盛敏 金锐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095-2099,共5页
从《神农本草经》记载至今,大黄药味为苦味,而敦煌遗书《辅行诀》二十五味药精中记载大黄为火中木,属于咸味药,与历代本草中大黄味苦的定义不同。且从《辅行诀》中收载的“汤液经法图”体系看,味苦泻心清热,味咸泻肺通便,以泻下为主的... 从《神农本草经》记载至今,大黄药味为苦味,而敦煌遗书《辅行诀》二十五味药精中记载大黄为火中木,属于咸味药,与历代本草中大黄味苦的定义不同。且从《辅行诀》中收载的“汤液经法图”体系看,味苦泻心清热,味咸泻肺通便,以泻下为主的大黄似乎更应属于咸味。本文通过查阅有关大黄基源、别名、产地、功效等信息的历代本草记载,结合“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中五味的作用特点对大黄的法象药理和功效药理进行匹配分析,并对含有大黄的三黄泻心汤、大承气汤和大陷胸汤进行方解,论证大黄归属为咸味的可能性。旨在为以“汤液经法图”理论为基础、以法象药理与功效药理相结合为途径的中药药味认识及大黄的临床组方配伍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五味 药性 汤液经法图 咸味 辅行诀
下载PDF
气化理论指导下构建药物气化模型
5
作者 梁嘉钰 李晓凤 +7 位作者 邓芳隽 陈金红 樊博雅 钱舒乐 于露 王润英 马越 杜武勋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基于气化理论构建药物气化模型,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方法:以气化理论为指导,借助于药物性味药理,并结合法象药理,分别从药物气味偏性及升降沉浮运动特性进行阐释,构建药物气化模型。结果:中药所具备天气赋予的“温热寒凉”及地气赋... 目的:基于气化理论构建药物气化模型,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方法:以气化理论为指导,借助于药物性味药理,并结合法象药理,分别从药物气味偏性及升降沉浮运动特性进行阐释,构建药物气化模型。结果:中药所具备天气赋予的“温热寒凉”及地气赋予的“酸苦辛甘咸”特性,以升降出入运动形式分达五脏之气所,纠正人体气机之偏,此即药物气化。该模型强调了气的动态性,旨在维护五脏间平衡关系,调理阴阳升降之势,为临证遣方用药提供了思路。结论:气化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和基础,为后世医家提供基本的中医思维方式,并对疾病预测及指导中医辨证具有极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理论 药物气化 四气五味 法象药理 遣方用药
下载PDF
五味消毒饮疗法对膀胱癌泌尿造口患者造口并发症的影响
6
作者 程志强 张宝珍 汤利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87-90,105,共5页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对膀胱癌泌尿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感染、造口并发症及造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7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泌尿造口术的74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收治于一病区的患者归为对照组,收治于二病区患者归为观...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对膀胱癌泌尿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感染、造口并发症及造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7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泌尿造口术的74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收治于一病区的患者归为对照组,收治于二病区患者归为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造口,观察组采用五味消毒饮(组方:金银花30 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 g,紫背天葵子10 g)外用冲洗加内服,2组均干预3个月。采用TIME-H评估量表评价造口周围皮肤愈合情况,并比较2组造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时,2组造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造口周围皮肤愈合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观察组造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造口周围皮肤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生理盐水冲洗泌尿造口相比,五味消毒饮冲洗疗法能够减少泌尿造口并发症,降低泌尿造口周围皮肤感染率,促进造口周围皮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泌尿造口 五味消毒饮 并发症 皮肤感染 造口周围皮肤愈合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与味-性-效理论的藏医药浴法组方配伍规律分析
7
作者 夏刀才让 桑吉康卓 +3 位作者 降拥四郎 王天虹 邹璟琳 泽翁拥忠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4期162-168,共7页
目的:挖掘分析药浴文献方剂的核心用药规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临床应用及学术研究提供科学系统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藏医药大典》(60本)等藏医药古籍文献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藏医药浴相关的有效数据元,运用SPSS Modeler1... 目的:挖掘分析药浴文献方剂的核心用药规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临床应用及学术研究提供科学系统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藏医药大典》(60本)等藏医药古籍文献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藏医药浴相关的有效数据元,运用SPSS Modeler18.0、SPSS Statistics 25.0、Gephi0.9.2软件采用描述统计、Apriori算法、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挖掘药浴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符合标准的409首方剂中,组方药物数量2~10味者占84%,按主要组方药物可分为五味甘露卡擦尔方与其他方剂两大类型;共涉及藏药材284味,其中坎巴、藏麻黄、秀巴等五味甘露组方药物频次及关联最高;聚类分析得出7种组合,疏经通络类、干黄水类、清热类、调和滋补类、消肿类、化脓类等不同功效结构的药对组合,可为不同证型用药提供参考。药物6味主要以甘、苦、辛,3化味以苦、甘,3性以凉、温居多,17效以钝、凉、重、糙等居多。主治功效以肿胀、白脉病等频次最高。结论:药浴方剂种类丰富、应用广泛,其中五味甘露卡擦尔方最常见,卡擦尔方体现了因人、因病施治的辨证论治原则,并挖掘出了多种常用药物组合及临床失传的方剂类型,对药浴临床应用及学术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浴 五味甘露 方剂 组方规律 味性效
下载PDF
乌梅丸及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和神经肽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许宗颖 张冬梅 +3 位作者 张雪丽 王文雅 张迪 陈萌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93-400,共8页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及配伍特点。方法83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空白对照组、全方组、酸味组、苦味组、辛味组、甘味组、阳性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各10只,模型组13只。采用4%乙酸灌肠法诱导溃疡性...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及配伍特点。方法83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空白对照组、全方组、酸味组、苦味组、辛味组、甘味组、阳性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各10只,模型组13只。采用4%乙酸灌肠法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24小时后给药,全方组大鼠每日给药量为900 mg/kg,酸味组270 mg/kg,苦味组235 mg/kg,辛味组340 mg/kg,甘味组110 mg/kg,阳性药组300 mg/kg,以10 mL/kg大鼠体质量的容量灌胃给药,每日2次,连续7天。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灌以等量生理盐水。通过疾病损伤指数(disease damage inde,DAI)对疾病模型进行评分,黏膜病理损伤通过结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结肠组织神经肽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胃饥饿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Y)水平。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DAI评分升高(P<0.05);结肠病理损伤明显,可见水肿、充血、炎性浸润,与周围组织粘黏;血清IL-6、IL-8、TNF-α(P<0.05)升高;结肠组织VIP、SP、胃饥饿素、5-HT、NPY水平显著增加,CGRY水平显著降低(P<0.05);(2)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各拆方组及阳性药组DAI评分降低(P<0.05),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病理损伤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全方组、各拆方组及阳性药组均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IL-8、TNF-α水平(P<0.05)。全方组、苦味组、阳性药组大鼠结肠组织VIP、SP、胃饥饿素、5-HT、NPY水平显著降低,CGRY水平显著升高(P<0.05)。酸味组大鼠结肠组织VIP、SP、胃饥饿素、5-HT、NPY降低(P<0.05)。辛味组大鼠结肠组织VIP、胃饥饿素、5-HT降低,SP、CGRY水平显著升高(P<0.05)。甘味组大鼠结肠组织VIP、SP、胃饥饿素、NPY降低,CGRY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乌梅丸及其拆方可能通过调节神经肽和细胞因子这一机制来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全方对神经肽的作用范围更为广泛,其余各拆方组对部分神经肽具有调节作用,各拆方组能够通过协同作用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溃疡性结肠炎 神经肽 炎症因子 拆方 五味理论
下载PDF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天干方组方思路及应用
9
作者 张悦 吴波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57-62,共6页
天干方是陈无择所创,首载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以运气理论为指导,以五行亢害承制规律为依照,运用药物四气、五味来治疗和预防岁运太过或不及而导致的人体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病证的10首方剂。其制方参照气味相和、阴阳动态平衡、五... 天干方是陈无择所创,首载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以运气理论为指导,以五行亢害承制规律为依照,运用药物四气、五味来治疗和预防岁运太过或不及而导致的人体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病证的10首方剂。其制方参照气味相和、阴阳动态平衡、五脏苦欲补泻、五行制化原则,针对岁运太过或不及,各有制方法度。治疗目的在于以偏纠偏,恢复人体气化的动态平衡。在应用时要注意识运气、观体质、辨病证,应用范畴涵盖岁运太过或不及致病和治未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天干方 岁运 四气五味
下载PDF
《金匮要略》“酸甘焦苦”法治疗“肝病传脾”理论探析
10
作者 张铭 赵鲲鹏 +3 位作者 张秋菊 田萌媛 陈世玉 邢安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8期52-54,共3页
《金匮要略》以“酸甘焦苦”法指导治疗“肝病传脾”。肝有体用之分,病常见肝体阴血不足,导致肝用亢盛,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脏腑气机随之逆乱,百病由生。故“酸甘焦苦”法以五味之用,遵从《内经》升降浮沉用药法,酸收以敛肝用、苦降... 《金匮要略》以“酸甘焦苦”法指导治疗“肝病传脾”。肝有体用之分,病常见肝体阴血不足,导致肝用亢盛,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脏腑气机随之逆乱,百病由生。故“酸甘焦苦”法以五味之用,遵从《内经》升降浮沉用药法,酸收以敛肝用、苦降以通胃腑泻肝火、甘缓以助脾运养肝血,酸味又可直补肝体,从而达到调理肝之体用、恢复脾胃升降的效果,则“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酸甘焦苦 肝病传脾 五味之用
下载PDF
基于气味理论探讨苏黄止咳汤在感染后咳嗽中的运用
11
作者 李锦帅 李梦琪 +6 位作者 胡温珂 王韬 杨子娴 王琛鑫 杨淳锋 李敏芳 陈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3期130-132,共3页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是一种亚急性咳嗽,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咳嗽症状持续存在,并无器质性病变。临床中部分感染后咳嗽患者运用常规的散寒、清热或润燥等方法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晁恩祥国医大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此类...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是一种亚急性咳嗽,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咳嗽症状持续存在,并无器质性病变。临床中部分感染后咳嗽患者运用常规的散寒、清热或润燥等方法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晁恩祥国医大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此类感染后咳嗽患者归为风咳,指出其核心病机为“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治疗上应遵循“疏风宣肺、止咳利咽”的治则。陈生教授作为晁恩祥国医大师的学术传承人,在临床中针对此类患者治疗时多选用晁恩祥国医大师所创苏黄止咳汤加减。郝小梅教授将气学说归纳为自然之气、人体之气、病邪之气和药食之气,味学说即五味理论。本文从气味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苏黄止咳汤在此类感染后咳嗽患者中的应用。方中用药部位包括叶、根茎及果实等,强调了天地二气交感的重要性,全方寒温并用,辛苦并施,宣降同调,组方严格遵守气味理论,共奏疏风宣肺,止咳利咽之效,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咳嗽 苏黄止咳汤 四气五味 晁恩祥 陈生
下载PDF
加味五虎汤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研究
12
作者 张慕儿 朱素娟 +1 位作者 林睿爽 郭岱年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6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加味五虎汤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汕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随机数表法分将其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 目的研究加味五虎汤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汕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随机数表法分将其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加味五虎汤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检测两组患者的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通气量表(MVV)、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和呼气峰流速(PEF),且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IL-8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咳嗽、鼻涕、咽痒、气促、喷嚏和鼻塞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MVV、MMF和PEF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5、MMP-9、ECP和IL-8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五虎汤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和减轻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5、MMP-9、ECP和IL-8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五虎汤 布地奈德混悬液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下载PDF
电子舌技术在中药、蒙药中的应用概况及展望
13
作者 德格吉日呼 包勒朝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40-43,共4页
电子舌技术是一种识别、检测未知液体样品的智能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可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它取代了药物开发和生产常规分析中的人体面板,使用人体面板测试产品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 电子舌技术是一种识别、检测未知液体样品的智能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可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它取代了药物开发和生产常规分析中的人体面板,使用人体面板测试产品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获得更可靠的分析结果。这对于建立科学、合理、客观的药品质量评价模式,对促进医药发展,蒙药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电子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构成,综述电子舌对中药五味(酸、苦、甘、辛、咸)的评价、辨识、表征、物质基础、炮制、质量控制等研究概况,并以此为参考对电子舌技术在蒙药六味(甘、酸、咸、苦、辛、涩)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其今后在蒙药六味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中药五味 蒙药六味 展望
下载PDF
基于《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的辛味毒性中药炮制辅料的药味规律研究
14
作者 罗春梅 李蒙蒙 金锐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586-591,共6页
目的用“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炮制辅料的药味规律,为中药炮制理论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通过药智网和蒲标网检索各省市历代炮制规范中所采用的辅料,对... 目的用“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炮制辅料的药味规律,为中药炮制理论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通过药智网和蒲标网检索各省市历代炮制规范中所采用的辅料,对辅料的五味属性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进行分析验证。结果从“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角度看,辛味药补肝、酸味药泻肝;甘味药补脾、辛味药泻脾。由于补泻关系相反的两种药味具有相互制约的能力,故辛味毒性中药可用甘味、酸味辅料来炮制。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共有48种,21种辛味毒性中药采用辅料炮制,炮制辅料总共53种,其中14种辛味的毒性中药炮制辅料药味以甘味、酸味为主(出现频次最高),包括附子、半夏、艾叶、吴茱萸等,与“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相符。结论从“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角度看,辛味毒性中药可采用甘味、酸味辅料进行炮制,可为中药炮制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五味 辛味毒性中药 炮制 解毒
下载PDF
基于运气格局解读苓术汤与敷和汤配伍原理
15
作者 刘卫鲁 鲁明源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5-19,34,共6页
陈无择依据五运六气理论所设立的三因司天方是中医“运气方剂”的代表。本文以五味合化规律为切入点,结合运气格局和相关本草文献,探索六壬年苓术汤与巳亥之岁敷和汤的异同。两方均适用于木胜土虚的运气格局,可奏健脾除湿兼复气机升降... 陈无择依据五运六气理论所设立的三因司天方是中医“运气方剂”的代表。本文以五味合化规律为切入点,结合运气格局和相关本草文献,探索六壬年苓术汤与巳亥之岁敷和汤的异同。两方均适用于木胜土虚的运气格局,可奏健脾除湿兼复气机升降之功。但其针对的病机偏重有所不同:苓术汤主要为木旺风动、土虚湿胜而设,治法为平肝祛风兼以补脾祛湿;敷和汤主要为风火相煽、土湿水亏而设,治法为敛降风火兼祛湿补肾。临证时应根据不同病机侧重而辨证选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三因司天方 五味合化 苓术汤 敷和汤 木胜土虚
下载PDF
旋覆花药性研究古今演变及原因探析
16
作者 李念真 赵翔凤 +1 位作者 田静 宋咏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55-360,共6页
考证旋覆花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的演变脉络,初步探析已有记载中对旋覆花药性认识不一的成因。《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奠定了旋覆花药性理论的基础,历代本草文献以此为主体进行了扩充。隋唐以后,旋覆花的临床应用范... 考证旋覆花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的演变脉络,初步探析已有记载中对旋覆花药性认识不一的成因。《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奠定了旋覆花药性理论的基础,历代本草文献以此为主体进行了扩充。隋唐以后,旋覆花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将其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宋代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旋覆花“性专主下”的认识,开始从味苦辛、性走散的角度阐释其药性特点。至明清时期,出现了“性专主下”“能升能降”“药性旋转”的多元化认识。古代医籍中所载旋覆花药物品种有差异、药用部位不统一、临床配伍变化较丰富,上述因素均有可能对药性的判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花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药性演变 本草考证
下载PDF
试述五双酿造工艺对大曲酒风味的重要贡献
17
作者 许德富 许深皓 +3 位作者 李梦婷 明红梅 苏清青 徐梁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分别从五双酿造工艺所涉及的双粮(小麦制曲、高粱酿酒)、双曲(根霉麸曲、复糟大曲)、双窖(石窖产酒、泥窖生香)、双蒸(清蒸高粱、清烧烤酒)、双储(坛储醇化、地窖陈酿)等环节,从科学的角度诠释了各环节实施的措施对所酿造的大曲酒风味... 分别从五双酿造工艺所涉及的双粮(小麦制曲、高粱酿酒)、双曲(根霉麸曲、复糟大曲)、双窖(石窖产酒、泥窖生香)、双蒸(清蒸高粱、清烧烤酒)、双储(坛储醇化、地窖陈酿)等环节,从科学的角度诠释了各环节实施的措施对所酿造的大曲酒风味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双酿造工艺 大曲酒 风味 影响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对升降散、清瘟败毒饮性味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凯 马颖 +2 位作者 柯珺 史欣 叶梦怡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75-79,共5页
目的:评价升降散、清瘟败毒饮的疗效,总结其性味组方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升降散、清瘟败毒饮的临床文献,以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后的文献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总结其性味组方... 目的:评价升降散、清瘟败毒饮的疗效,总结其性味组方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升降散、清瘟败毒饮的临床文献,以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后的文献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总结其性味组方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篇文章,meta分析显示,中药治疗试验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药物主要性寒、温、平,味苦、甘、辛。结论:升降散、清瘟败毒饮临床使用效果良好。虽然通过meta分析总结了性味组方规律,但其仍需在临床实践中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清瘟败毒饮 META分析 四性 五味
下载PDF
基于多维宏观量化方法解读《伤寒论》寒热错杂证组方规律
19
作者 李诗雨 高蕊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90-96,共7页
目的:基于多维宏观量化方法解读《伤寒论》寒热错杂证组方规律。方法:采用量化计算方法对《伤寒论》中7首寒热错杂证代表方药进行四气五味作用度比较,分析方证的寒药热药比例轻重、药物五味偏重及处方整体偏性;运用数学方法设定四气五... 目的:基于多维宏观量化方法解读《伤寒论》寒热错杂证组方规律。方法:采用量化计算方法对《伤寒论》中7首寒热错杂证代表方药进行四气五味作用度比较,分析方证的寒药热药比例轻重、药物五味偏重及处方整体偏性;运用数学方法设定四气五味计分,并将中药实际剂量转化为标准化相对剂量,通过计算得到四气五味作用度。结果:1)7首方剂的四气作用度量化(偏寒性作用度/偏热性作用度)如黄连汤为32.03%/67.97%。2)7首方剂五味作用度量化(按酸、苦、甘、辛、咸、淡、涩顺序)如乌梅丸分别为12.34%、31.2%、11.54%、35.04%、0、0、9.87%。3)方药按偏温热性到偏寒凉性依次为:黄连汤、半夏泻心汤、麻黄升麻汤、乌梅丸、栀子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附子泻心汤;偏温热方药适宜寒热错杂证中寒性症状较重者,偏寒凉方药适宜寒热错杂证中热性症状较重者。4)方药五味以辛、苦、甘为主,辛能发散能开宣,苦能敛降能泻火,甘能补益能调和。结论:通过对组方药物气味的整体把握来调理脏腑阴阳升降,维持其五行平衡关系,从而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而将方剂功效、作用部位与数学方法结合进行研究可促进中医诊疗的数字化、信息化,临证中可更加精准地把握处方用药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寒热错杂证 四气 五味 量化
下载PDF
中药性味辨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曼文 施钧瀚 +5 位作者 王艳丽 桂新景 姚静 张璐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1-707,共7页
中药的性味包括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中药性味的辨识与确定是正确指导中医药性实践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传统上主要通过口尝、取... 中药的性味包括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中药性味的辨识与确定是正确指导中医药性实践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传统上主要通过口尝、取象比类、以药物效应反推等方法辨识中药四气五味,现代中医药工作者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物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创新,从不同侧面对四气五味药性规律进行探讨,为揭示中药药性本质提供了新视角。该文通过梳理中药性味理论的起源、发展历程、中药性味辨识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总结归纳中药性味的辨识方法,为继承和发展中药药性理论提供新方法,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四气 五味 辨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