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与味-性-效理论的藏医药浴法组方配伍规律分析
1
作者 夏刀才让 桑吉康卓 +3 位作者 降拥四郎 王天虹 邹璟琳 泽翁拥忠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4期162-168,共7页
目的:挖掘分析药浴文献方剂的核心用药规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临床应用及学术研究提供科学系统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藏医药大典》(60本)等藏医药古籍文献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藏医药浴相关的有效数据元,运用SPSS Modeler1... 目的:挖掘分析药浴文献方剂的核心用药规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临床应用及学术研究提供科学系统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藏医药大典》(60本)等藏医药古籍文献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藏医药浴相关的有效数据元,运用SPSS Modeler18.0、SPSS Statistics 25.0、Gephi0.9.2软件采用描述统计、Apriori算法、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挖掘药浴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符合标准的409首方剂中,组方药物数量2~10味者占84%,按主要组方药物可分为五味甘露卡擦尔方与其他方剂两大类型;共涉及藏药材284味,其中坎巴、藏麻黄、秀巴等五味甘露组方药物频次及关联最高;聚类分析得出7种组合,疏经通络类、干黄水类、清热类、调和滋补类、消肿类、化脓类等不同功效结构的药对组合,可为不同证型用药提供参考。药物6味主要以甘、苦、辛,3化味以苦、甘,3性以凉、温居多,17效以钝、凉、重、糙等居多。主治功效以肿胀、白脉病等频次最高。结论:药浴方剂种类丰富、应用广泛,其中五味甘露卡擦尔方最常见,卡擦尔方体现了因人、因病施治的辨证论治原则,并挖掘出了多种常用药物组合及临床失传的方剂类型,对药浴临床应用及学术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浴 五味甘露 方剂 组方规律 味性效
下载PDF
基于中药五味理论探讨软坚散结药的含义与分类 被引量:3
2
作者 唐元辰 郝千莹 李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0-451,456,共3页
从中药五味理论角度出发,探究“软坚散结”的内在含义及发展演变脉络,发现古文献、现代中药教材、现代临床研究中“软坚散结药”的药味存在差异,提出“软坚散结药”应包括味咸的软坚药和味辛、苦的散结药。对软坚药与散结药进一步划分,... 从中药五味理论角度出发,探究“软坚散结”的内在含义及发展演变脉络,发现古文献、现代中药教材、现代临床研究中“软坚散结药”的药味存在差异,提出“软坚散结药”应包括味咸的软坚药和味辛、苦的散结药。对软坚药与散结药进一步划分,提出软坚药味多咸,无须进一步分类,符合“软坚散结”治疗大法;散结药味多辛、苦,更针对疾病病机,可划分为清热散结药、化痰散结药、化瘀散结药、理气散结药、消食散结药、扶正散结药6类,临床上应辨证选药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坚 散结 五味 分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相关MeSH词文本挖掘分析治疗咳嗽中药五味分类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查青林 余俊英 +5 位作者 余飞 郑光 郭洪涛 吕爱平 于峥 姜淼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6-618,共3页
目的:从代谢相关MeSH词挖掘分析治疗咳嗽中药五味分类的生物学特征,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可能的方法学。方法:从古代本草文献中选取五味分类确定的治疗咳嗽中药,在Pubmed网站上搜索相关中药的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QualifieName为metabolism... 目的:从代谢相关MeSH词挖掘分析治疗咳嗽中药五味分类的生物学特征,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可能的方法学。方法:从古代本草文献中选取五味分类确定的治疗咳嗽中药,在Pubmed网站上搜索相关中药的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QualifieName为metabolism的MeSH词数据,用卡方检验选取酸、苦、甘、辛、咸对比有差异的MeSH词,并用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进一步处理,发现不同五味分类中药MeSH词关联网络特征。结果:酸味中药主要与氧化还原酶、混合功能加氧酶、醇氧化还原酶、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肽水解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等代谢相关;苦味中药主要与糖基水解酶类、RNA指导的DNA聚合酶相关;甘味中药主要与泛素、植物蛋白相关;辛味中药主要与黄嘌呤氧化酶、肌球蛋白重链、绿色荧光蛋白相关;咸味中药主要与多酶复合物、聚酮合成酶相关。结论:中药五味分类在代谢方面有其自身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 咳嗽 中药药性 医学主题词 文本挖掘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嘉瑞 郭位先 +1 位作者 张晓朦 张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方剂分析等模块,分析处方用药基本特点。结果就四气而言,温性药物频次最多(7998次),其次为凉性(786...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方剂分析等模块,分析处方用药基本特点。结果就四气而言,温性药物频次最多(7998次),其次为凉性(7866次)、平性(6763次)、寒性(3942次)、热性(95次);就五味而言,苦味药物频次最多(15 260次),其次为甘味(10 810次)、辛味(10 453次)、酸味(2794次)、咸味(1651次)、淡味(1203次)、涩味(186次);就归经而言,肝经频次最多(14 237次),其次为肺经(10 452次)、脾经(10 061次)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以温、凉药为主,甘、辛味药居多,药物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与颜正华用药平和轻灵特点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颜正华 中药 四气五味 归经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论中药基本理论的研究思维 被引量:9
5
作者 郭建生 胡还甫 +2 位作者 李钟文 衣伟锋 欧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087-2088,共2页
通过对中药基本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与无毒之间的关系,提出中药药性理论体系是以"五味"为核心的。并对五味理论的研究提出初步研究思维和方法,希望凭借现代研究手段探索五味理论的科学内涵,并... 通过对中药基本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与无毒之间的关系,提出中药药性理论体系是以"五味"为核心的。并对五味理论的研究提出初步研究思维和方法,希望凭借现代研究手段探索五味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以此为突破口,构建科学的现代中药药性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基本理论 药性理论 五味理论 研究思维
下载PDF
中药五味标准化检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管冬元 方肇勤 +5 位作者 潘志强 卢文丽 刘小美 梁超 吴中华 苟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标准化中药五味检验方法。方法:试验人员经培训后,10人同步、盲法对黄柏等10味中药饮片和黄连解毒汤等6张小复方标准水煎剂以及小檗碱等7个中药有效组分溶液进行品味和打分及综合评价,并研究和建立标准化中药五味检验的... 目的:探索和建立标准化中药五味检验方法。方法:试验人员经培训后,10人同步、盲法对黄柏等10味中药饮片和黄连解毒汤等6张小复方标准水煎剂以及小檗碱等7个中药有效组分溶液进行品味和打分及综合评价,并研究和建立标准化中药五味检验的方法。结果:(1)知母、黄柏、生栀子、生大黄、苦参、生黄芪、生晒参、淫羊藿、制附子、制吴茱萸等10味中药饮片五味检验结果多与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近似,但有较为准确的程度刻画与区分;个别药物如淫羊藿、制附子以苦味为主,而非《药典》所载的辛、甘;(2)首次对黄连解毒汤、大黄附子汤、左金丸、参附汤、吴茱萸汤、疗本滋肾丸等6个小复方的五味进行了检验与刻画;(3)首次对菝葜皂苷元、小檗碱、栀子苷、大黄酚、大黄素、淫羊藿苷、乌头碱等7个中药有效组分进行了检验与刻画,发现这些组分多与其对应饮片的五味近似,惟大黄素、大黄酚未能检出生大黄的苦味,而菝葜皂苷元的苦味也远弱于知母。结论:所建立的中药五味的标准化检验方法能准确、客观、量化地检出中药、中药小复方和中药有效组分的五味,这对于验证已有中药五味及当代中药新药标准化研发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五味 药性 方法学 标准 中药有效组分
下载PDF
五味与毒性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骆和生 魏炜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49-51,共3页
毒性的产生应有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就是五味,中药的功效和毒性均来自五味。在五味中有毒药物的数量以辛、苦味为多,甘味最少,酸、咸味居中。
关键词 五味 毒性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敏 劳慧敏 +1 位作者 陈鲁 宋卫娜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文献中小儿功能性便秘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然后对筛选出的用于治疗小儿...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文献中小儿功能性便秘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然后对筛选出的用于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方剂进行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处方171首,得到了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7个,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15个,新处方5个。结论: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药物四气以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归于脾、胃经,核心药对有玄参-生地黄、玄参-麦冬、麦冬-生地黄,新方治以运脾消食、疏肝理气、生津润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小儿功能性便秘 四气五味 归经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五味与五行配属理论新解 被引量:7
9
作者 曹大明 路玫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通过笔者对五味与五行配属关系的论证,使这一理论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药物性味功效与治疗用药规律,提高这一理论对临床用药论方证面的指导意义,从而完善和创新中医理论。方法: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以及对五行、五味特性的分析,按照取... 目的:通过笔者对五味与五行配属关系的论证,使这一理论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药物性味功效与治疗用药规律,提高这一理论对临床用药论方证面的指导意义,从而完善和创新中医理论。方法: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以及对五行、五味特性的分析,按照取类比象的方法,并结合临床用药实际,提出五行与五味配属关系的新见解。结果:五行与五味的配属关系是辛属木、咸属火、甘属土、酸属金、苦属水。结论:经过重新论证得出的五味与五行的这种配属关系,不仅符合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本质特性,而且对临床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左传 尚书 黄帝内经 朴素唯物主义 中医理论 五材说 五味与五行配属
下载PDF
五味与五脏苦欲补泻学说浅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尹萌辰 莫文 《河南中医》 2014年第8期1448-1449,共2页
《黄帝内经》认为药食五味对人体的五脏既有共同的营养作用,还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因此我们常利用五味与五脏之间的联系治疗和防治五脏疾病;五脏所苦,实际就是五脏之病理变化;五脏所欲,乃五脏生理之特性。因此,遂本脏所欲,顺其性则为补... 《黄帝内经》认为药食五味对人体的五脏既有共同的营养作用,还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因此我们常利用五味与五脏之间的联系治疗和防治五脏疾病;五脏所苦,实际就是五脏之病理变化;五脏所欲,乃五脏生理之特性。因此,遂本脏所欲,顺其性则为补;逆本脏所喜,反其性则为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 五脏 苦欲补泻
下载PDF
论“以味选方” 被引量:3
11
作者 史欣德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6期74-76,共3页
从五味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五味所利、五利所害、方有五味、临床实践等几个方面,论证"以味选方"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与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 以味选方 五味 经方运用方法
下载PDF
肾毒性中药药性和有效成分的关系对肾毒性中药文献资料的分析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彪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S5期975-976,共2页
目的:研究有关文献中肾毒性中药的报告及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具有肾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其有效成分与肾毒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肾的毒性主要集... 目的:研究有关文献中肾毒性中药的报告及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具有肾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其有效成分与肾毒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肾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四气属性中寒热两类药物;五味属性中苦、甘、辛三类药物;归经属性中归肝、脾、肺、肾四经的药物和有效成分中含生物碱类及甙类成分的药物方面。结论:中药药性理论及有效成分与其肾毒性之间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肾毒性 肾毒性中药 四气 五味 归经 有效成分
下载PDF
恩替卡韦和六味五灵片联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宏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和六味五灵片联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8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六味五...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和六味五灵片联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8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六味五灵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肝纤维化、肝功能与影像学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并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和六味五灵片联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六味五灵片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下载PDF
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肺系病证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正平 朱向东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21期96-96,149,共2页
经方苓甘五味姜辛汤具有温肺化饮之功,是治疗肺系病证以"痰饮伏肺"为主要病机的重要方剂。作者临床辨证应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慢性咳嗽、哮喘、肺胀等肺系病证,不论外感内伤,只要属阳虚不运,湿浊停聚,痰饮内生者皆可加减用之... 经方苓甘五味姜辛汤具有温肺化饮之功,是治疗肺系病证以"痰饮伏肺"为主要病机的重要方剂。作者临床辨证应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慢性咳嗽、哮喘、肺胀等肺系病证,不论外感内伤,只要属阳虚不运,湿浊停聚,痰饮内生者皆可加减用之,且疗效独特,值得临阵参考,并附典型病案以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甘五味姜辛汤 肺系病证 临床体会
下载PDF
《黄帝内经》之“五色五味”
15
作者 王蕊 史丽萍 郭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其中"五色五味"理论被后世医家谙熟并指导临床实践。此理论产生于五行、阴阳归属关系,基于此,"五色五味"入通于人体五脏,即青、酸入于肝,赤、苦入于心,黄、甘入于脾,白、辛入于肺...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其中"五色五味"理论被后世医家谙熟并指导临床实践。此理论产生于五行、阴阳归属关系,基于此,"五色五味"入通于人体五脏,即青、酸入于肝,赤、苦入于心,黄、甘入于脾,白、辛入于肺,黑、咸入于肾。观察人体五色变化,可知疾病顺逆与病损部位,五味适宜,补养五脏,五味过及,有损五脏,故补益五脏,应谨和五味。掌握"五色五味"理论,对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色五味 生理病理 疾病
下载PDF
运气五味用药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4期65-68,共4页
按照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用药,称为运气用药。《内经》运气用药,首重五味,五味用药具有一定的法度,历代医家对运气用药多有发挥,近人则多据药物功效指导临床用药,少有人根据《内经》运气性味理论指导运气用药。
关键词 运气用药 四气五味 五运六气
下载PDF
经方调治痰湿体质杂病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英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1-42,共2页
临证须紧抓痰湿体质形体肥胖,便溏,舌体淡胖,苔白腻/白滑,脉沉滑等辨证要素,把握病人整体状态,将辨别体质与选用经方有机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组方严谨、短小精悍,调治痰湿体质杂病,每获良效。咳嗽-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临证须紧抓痰湿体质形体肥胖,便溏,舌体淡胖,苔白腻/白滑,脉沉滑等辨证要素,把握病人整体状态,将辨别体质与选用经方有机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组方严谨、短小精悍,调治痰湿体质杂病,每获良效。咳嗽-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胃脘痞闷(痰湿中阻,胃气不降)-半夏泻心汤,腹胀(脾虚气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真心痛(痰湿体质,痰瘀互结)-瓜蒌薤白半夏汤,胸闷、胸痛、中风(痰瘀阻络)-桂枝茯苓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湿体质 经方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咳嗽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胃脘痞闷 痰湿中阻 胃气不降 半夏泻心汤 腹胀 脾虚气滞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胸闷 胸痛 中风 桂枝茯苓丸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中药性味归经作用的现代含义及其实现机制
18
作者 俞仲毅 王博 +5 位作者 陆敏 金勇 祁明媛 陈莉 李倩 韩翠翠 《中医学》 2017年第5期254-266,共13页
目的:探索中药性味归经概念的现代形态学内涵和外延。方法:利用中药既含药性概念又是客观实体的特点,用纯系杂交一代小鼠整体内全部器官组织和涵盖了所有性味归经概念(每种药性出现5次,归三焦经出现三次)的60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 目的:探索中药性味归经概念的现代形态学内涵和外延。方法:利用中药既含药性概念又是客观实体的特点,用纯系杂交一代小鼠整体内全部器官组织和涵盖了所有性味归经概念(每种药性出现5次,归三焦经出现三次)的60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味药水煎单次口服用药、药后不同时间(1、2、4小时)尾静脉注射14C-2-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技术测定器官组织机能变化,数据矩阵运算和聚类分析药性与器官组织机能变化的关系。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每种性味归经作用是中药具有的、使机体几乎所有器官组织发生模式反应(组合式)的作用,性味归经的作用方式是先神经内分泌再影响其它器官组织,虽然几乎所有的器官组织都有反应,但根据反应方向、幅度及发生的时间先后,可以分为5~10类,在相同时间点同一类别中的器官组织,对某种药性的反应都是相近的。结论:中药药性的每种概念的整体观具有形态学基础,四性、五味、归经作用具有“泛组织”的性质,每种药性均有整体性含义,药性的实现机制与先神经内分泌再影响其它器官组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四性 五味 归经 整体 调整作用
下载PDF
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文战 李光霞 +4 位作者 张林 高立 刘代群 李陶 彭艳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9期2783-2785,共3页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本草经》到后世的本草著作中均有中药四气五味的论述,《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篇幅将中药五味理论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将中药的五味功能化,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运用在后世...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本草经》到后世的本草著作中均有中药四气五味的论述,《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篇幅将中药五味理论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将中药的五味功能化,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运用在后世医家的论著里未能得到系统总结和发展。现将中药五味理论与藏象理论及脏腑升降理论相结合,用于指导内科杂症的治疗选药,效果显著,从五味理论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初步探讨五味理论的临床应用,并附医案3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中医药疗法 临床中药学 中药基础理论
下载PDF
张仲景对《内经》五味理论的运用与发挥 被引量:4
20
作者 温素萍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张仲景依味谴方的特点:1.全方一味为主,这些方往往有一个明显、单纯的治疗倾向,体现了“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原则。2.一方二味为主。这类方剂集中体现了仲景对《内经》“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 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张仲景依味谴方的特点:1.全方一味为主,这些方往往有一个明显、单纯的治疗倾向,体现了“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原则。2.一方二味为主。这类方剂集中体现了仲景对《内经》“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理论的运用与发挥。3.一方多味。针对复杂多变的病机,仲景更多的方是多种味,并衡量君臣佐使、轻重缓急而组方。进一步研究药味理论对于仲景学说及中医药理论的研究及发展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中药五味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