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经》探析系统性硬化病的诊治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艳 宋欣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析《黄帝内经》思想对于诊治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的理论指导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梳理《黄帝内经》中关于"痹病"的论述,从病名与症候、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三个方面来探讨SSc的中医传变规... [目的]探析《黄帝内经》思想对于诊治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的理论指导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梳理《黄帝内经》中关于"痹病"的论述,从病名与症候、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三个方面来探讨SSc的中医传变规律、发病机制及处方诊治要点,并列举验案一则。[结果]《黄帝内经》中关于"痹病"的论述及脏腑表里传变理论,与SSc的临床特点及并发内脏损害有相通之处,据此认为SSc的发病及转归与素体元阳亏虚、外邪侵袭及脏腑表里之传变密不可分,治法上当立足温补,气血阴阳兼顾,处方常以阳和汤加减。所举验案为SSc典型病例,存在弥漫性皮肤硬化及内脏受累,经以阳和汤为基础方调治,并根据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特点,辨证不离辨病,灵活处方,获得良效。[结论]《黄帝内经》中关于"痹病"及疾病传变规律的论述对加深理解SSc病情变化规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SSc的中医辨治提供了中医理论基础及处方用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痹病 五体痹 五脏痹 系统性硬化病 阳和汤 医案 学术经验
下载PDF
张景岳五脏同补学说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沈钦荣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探讨张景岳五脏同补学说的渊源、意义及五脏同补代表方五福饮的现代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内经》《类经》《景岳全书》,探讨张景岳五脏同补学说的渊源及意义,代表方五福饮的组成特色及适应范围;通过文献检索,了解五福饮... [目的]探讨张景岳五脏同补学说的渊源、意义及五脏同补代表方五福饮的现代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内经》《类经》《景岳全书》,探讨张景岳五脏同补学说的渊源及意义,代表方五福饮的组成特色及适应范围;通过文献检索,了解五福饮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并附个人临床医案阐释应用心得。[结果]张景岳五脏同补学说源于《内经》五行五藏的观点及相关论述,体现了其重阳不薄阴的温补核心思想、中年求复的治未病观和五脏互藏的整体观。通过临床实践及文献查新,认为五福饮适应范围广泛,对现代退行性骨关节病、肿瘤术后及亚健康调理尤为适宜。笔者拟定的五福健膝方(党参、熟地、当归、白术、甘草、牛膝、木瓜)以五脏同补、强筋壮膝为大法,在五福饮基础上选用强筋壮膝通络之牛膝、木瓜,切合膝骨关节炎五脏气血不足之主要病机。验案中患者系老年女性,中医诊断为膝痹病,辨证为五脏不足兼气血痹阻,治拟五脏同补、强筋壮膝为大法,佐祛风通络,以五福健膝方合鲍氏四神煎出入,获得良好疗效。[结论]五脏同补学说丰富了中医温补理论,对指导临床,尤其对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肿瘤等疾病,以及治未病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其现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景岳 五脏同补 五福饮 膝痹 医案 越医 浙派中医 温补学说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痹病传变规律窥探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多系统损伤的防治思路 被引量:2
3
作者 杜芸 徐江喜 +1 位作者 张清烽 朱跃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819-5822,共4页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多归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在中医整体观认识下,痹病的传变具有由表及里、由肢体至五脏的传变特点,《素问·痹论》言:“诸痹不已,亦益内也”,是痹病总的传变趋势。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多系统受累特点符合痹病的传变规律...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多归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在中医整体观认识下,痹病的传变具有由表及里、由肢体至五脏的传变特点,《素问·痹论》言:“诸痹不已,亦益内也”,是痹病总的传变趋势。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多系统受累特点符合痹病的传变规律。膜原与现代医学结缔组织结构相似,是痹病伏邪所在,亦是传变通路。痹病的预后与传变紧密相关,总的来说五体痹易愈,五脏痹难医,因此痹病防传防变是治疗的重点。文章从《黄帝内经》痹病传变趋势出发,基于伏邪是传变基础、膜原为痹病传变通路,启发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防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病 黄帝内经 痹病传变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伏邪 膜原 五脏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