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徽追仰三百年:写韵楼题咏升庵诗考论
1
作者 陈友康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杨慎人品俊伟,成就卓越,滇文化人和外省来滇士人对他的崇仰和怀念是一个化不开的情结,瓣香顶礼,不断从他身上汲取人格力量和思想智慧,题咏升庵之诗层出不穷。感通寺写韵楼为升庵在滇遗迹中最显著者之一,题咏之作洋洋大观,从一个侧面反... 杨慎人品俊伟,成就卓越,滇文化人和外省来滇士人对他的崇仰和怀念是一个化不开的情结,瓣香顶礼,不断从他身上汲取人格力量和思想智慧,题咏升庵之诗层出不穷。感通寺写韵楼为升庵在滇遗迹中最显著者之一,题咏之作洋洋大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云南人文的杰出贡献和绵绵不绝的影响。同时,升庵在滇发愤著书,云南成就了他“一代伟人”的英名,他和云南实际上构成双向互动关系。写韵楼诗表明名贤遗迹对人有显著的感发、净化和升华作用。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保护和利用好名人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写韵楼 升庵遗像 题咏诗 接受史
下载PDF
从文学视角略谈宗喀巴大师所著《赞颂加持速成》的艺术魅力
2
作者 洛绒当曲 益西邓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颂词诗是藏族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体裁之一,历史悠久,作品繁多。如宗喀巴大师的“四大赞”和“三大传”等皆为颂词诗经典之作,流传广泛,有代表性。《赞颂加持速成》作为宗喀巴大师的一部经典作品,在文学界乃至民间流行广泛,影... 颂词诗是藏族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体裁之一,历史悠久,作品繁多。如宗喀巴大师的“四大赞”和“三大传”等皆为颂词诗经典之作,流传广泛,有代表性。《赞颂加持速成》作为宗喀巴大师的一部经典作品,在文学界乃至民间流行广泛,影响深远。文章运用文本历史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颂词诗文体的演变历史以及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这部《赞颂加持速成》一文的创作背景作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其次着眼于这部经典作品,对于它所叙述的内容以及所体现出来的特有的风格特点、文艺魅力等方面作了较为客观深入的研究和阐述。这部作品将深奥的佛教哲学内容通过通俗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意境深远,行文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充分体现了宗喀巴大师渊博的佛学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表现出这类体裁作品所特有的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无论是文学还是哲学角度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从艺术特征上看,《赞颂加持速成》体现了宗喀巴大师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卓越的写作技巧。他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例子,使抽象的佛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同时,他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并吸收其中的精髓。另外,作者在诗中插入了一些故事叙述,使文章变得更加丰富生动,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文学美感,使得阅读过程更加愉悦而富有趣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颂词诗 《赞颂加持速成》 内涵 艺术
下载PDF
《诗经》中所见的政治观念--以《诗经》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7
3
作者 韩高年 边思羽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8,共8页
《诗经》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透过《诗经》这面文学之镜,尤其是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我们可以洞悉到诗经时代人们所秉持的政治观念,具体包括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忠君爱国、厌战、礼乐致和等... 《诗经》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透过《诗经》这面文学之镜,尤其是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我们可以洞悉到诗经时代人们所秉持的政治观念,具体包括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忠君爱国、厌战、礼乐致和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政治美刺诗 战争诗 宴饮诗 政治观念
下载PDF
论北宋真仁间辞赋创作的治平心态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24,共4页
北宋真宗以来的太平景象造就了一部分文人平和细腻、雍容典雅的心理素质,晏殊等人的辞赋创作就表现了这种治平心态。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一些赋充斥着颂美太平的内容,流露出处身太平的豪情和恢弘的气度;2.有些赋表现了追求享乐的闲... 北宋真宗以来的太平景象造就了一部分文人平和细腻、雍容典雅的心理素质,晏殊等人的辞赋创作就表现了这种治平心态。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一些赋充斥着颂美太平的内容,流露出处身太平的豪情和恢弘的气度;2.有些赋表现了追求享乐的闲情逸志;3.在辞赋创作中,治平心态还表现了远离世俗的淡雅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辞赋 治平心态 颂美
下载PDF
燕赵豪侠地,慷慨赋诗篇——论唐代河北诗人咏侠诗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新 高琴 《保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有唐一代,社会上任侠思潮盛行,河北诗人依托燕赵大地"好气任侠"、"悲歌慷慨"的传统风俗底蕴和地域文化优势,热烈赞美任侠精神,以好勇重义、脱略使气的侠士自命,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咏侠诗篇,以其豪迈的气势和阳刚的... 有唐一代,社会上任侠思潮盛行,河北诗人依托燕赵大地"好气任侠"、"悲歌慷慨"的传统风俗底蕴和地域文化优势,热烈赞美任侠精神,以好勇重义、脱略使气的侠士自命,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咏侠诗篇,以其豪迈的气势和阳刚的美学风貌,为唐诗"风骨"质性特征的成熟注入了刚健浑厚的内蕴,在唐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河北诗人 咏侠诗 任侠精神
下载PDF
《诗小序》与诗歌“美刺”评价体系的确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毓庆 郭万金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3-68,共6页
《毛诗小序》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形成于战国孟子一派学者之手。《诗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是将诗政治化、历史化,并由此而建立起以"美刺"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其意义指向在于国家典礼、时世变迁、政治兴衰以及社... 《毛诗小序》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形成于战国孟子一派学者之手。《诗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是将诗政治化、历史化,并由此而建立起以"美刺"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其意义指向在于国家典礼、时世变迁、政治兴衰以及社会风习等方面。在诗的政治目的性意义指向的表述中,《诗序》实际汇集了诗人之意、典礼用诗之意、诗乐之意、采诗或编诗者之意等四方面的意思。故而引起了后人的种种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小序 孟子 政治化 历史化 美刺
下载PDF
风雨百年唱新诗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丹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4-91,共8页
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现代性伟大历史变革中,新声诗始终呼应乃至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歌唱新思想、歌唱新人物、歌唱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激烈斗争。它成功地走过了学堂乐歌、救国战歌、建设颂歌、改... 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现代性伟大历史变革中,新声诗始终呼应乃至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歌唱新思想、歌唱新人物、歌唱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激烈斗争。它成功地走过了学堂乐歌、救国战歌、建设颂歌、改革潮音四个阶段,出现了大量的长期活在亿万人民心头、口头的不朽诗篇。但迄今为止,它的思想、艺术成就仍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并一直被排除在"新诗"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声诗 学堂乐歌 救国战歌 建设颂歌 改革潮音
下载PDF
汉儒经学、纬学诗论述要 被引量:2
8
作者 钱志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3-131,共9页
汉儒诗学源于春秋诸子诗学,主要是围绕着《诗经》经典化解读而展开。四家诗在诗学上具有同源的关系。毛诗之外,齐、鲁、韩三家诗中,鲁诗之传承,最为渊源有自,流行并取重于世似乎也早于齐、韩两家。三家诗齐诗近玄,鲁诗与韩诗近史。齐诗... 汉儒诗学源于春秋诸子诗学,主要是围绕着《诗经》经典化解读而展开。四家诗在诗学上具有同源的关系。毛诗之外,齐、鲁、韩三家诗中,鲁诗之传承,最为渊源有自,流行并取重于世似乎也早于齐、韩两家。三家诗齐诗近玄,鲁诗与韩诗近史。齐诗与毛诗都以性情论诗,但宗旨不同。四家诗都以言志为基本宗旨,以分别美刺为基本的说诗方法,对于具体诗篇的美刺,看法上有同有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汉儒诗学 四家诗 言志 美刺
下载PDF
大伴旅人《赞酒歌》的文化解读——兼与李白酒诗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臻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64-71,共8页
通过解读日本奈良时期著名和歌人大伴旅人的代表作《赞酒歌》十三首的构造、诗语、主题思想,认为《赞酒歌》并非单纯停留在对汉文典籍个别词句的借用,组歌的主题不仅反映了大伴旅人对《世说新语》任诞篇中"竹林七贤"的推崇和... 通过解读日本奈良时期著名和歌人大伴旅人的代表作《赞酒歌》十三首的构造、诗语、主题思想,认为《赞酒歌》并非单纯停留在对汉文典籍个别词句的借用,组歌的主题不仅反映了大伴旅人对《世说新语》任诞篇中"竹林七贤"的推崇和向往,还折射出佛教无常观、儒教道德伦理、老庄道家思想等思维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通过将《赞酒歌》与李白的酒诗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既有思想文化上的同源性,又有情感抒发上的相异性,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正在于二者社会身份地位和时代背景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伴旅人 《赞酒歌》 中国文化 李白 酒诗
下载PDF
《三国演义》论赞诗新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燕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三国演义》中的论赞诗或赞美、或讥讽、或感叹,泾渭分明地传达出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论赞诗的插入虽然中断了情节的叙述,但是增加了感情强度和对接受者刺激的力度,契合了接受者的理性审美需要,是作者"依史以演义"叙事意图的... 《三国演义》中的论赞诗或赞美、或讥讽、或感叹,泾渭分明地传达出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论赞诗的插入虽然中断了情节的叙述,但是增加了感情强度和对接受者刺激的力度,契合了接受者的理性审美需要,是作者"依史以演义"叙事意图的完美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赞诗 叙事意图 理性审美需要
下载PDF
“主文谲谏”的周代献诗 被引量:2
11
作者 祝秀权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7-62,共6页
西周时期,周礼由形成走向成熟,这一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讲"礼"的时期,特定的礼仪文化使时人对君王的献诗讽谏大都以一种微妙深曲的方式呈现出来:或以美为谏,把谏、戒、刺的含义隐藏在一片颂美之辞中;或于曲意逢迎中微露讽谏之... 西周时期,周礼由形成走向成熟,这一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讲"礼"的时期,特定的礼仪文化使时人对君王的献诗讽谏大都以一种微妙深曲的方式呈现出来:或以美为谏,把谏、戒、刺的含义隐藏在一片颂美之辞中;或于曲意逢迎中微露讽谏之意;或用善意引导、旁敲侧击的方式加以暗示、启发;或陈古以刺今,以希君王观古而悟今。这种"主文谲谏"献诗方式的形成是由周代礼教制度决定的,是周礼在文化上打下的烙印。到了西周后期厉王、幽王时,礼乐渐趋崩坏,这才出现了直刺方式的献诗讽谏。然而西周中前期形成的"主文谲谏"的献诗方式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美为谏 主文谲谏 微言讽谏 陈古刺今
下载PDF
杜甫咏物诗刍议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铁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9-83,共5页
杜甫终其一生,奉儒忠君、忧时悯民,但才不为时用,一腔蹭蹬郁勃之情,尽蕴于诗。在其咏物诗的物象与意象中,也涵蕴着自我才志的自信张扬,生命沉沦的自嘲自伤,漂泊江湖却心系朝庙的拳忠之心,以及对奸佞人事的嘲讽指斥等情感内容,因而使其... 杜甫终其一生,奉儒忠君、忧时悯民,但才不为时用,一腔蹭蹬郁勃之情,尽蕴于诗。在其咏物诗的物象与意象中,也涵蕴着自我才志的自信张扬,生命沉沦的自嘲自伤,漂泊江湖却心系朝庙的拳忠之心,以及对奸佞人事的嘲讽指斥等情感内容,因而使其咏物诗作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自叙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咏物诗 自叙风格 意象 人生感悟
下载PDF
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家坤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4-125,共2页
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善于抓住历史与现实的必然联系,多方面展现宋代的社会生活和诗人的胸襟抱负、人格理想,其议论精警,风格沉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对中国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键词 王安石 咏史怀古诗 沉郁
下载PDF
清初诗论中的“扬任抑沈”现象——以王夫之、陈祚明、王士禛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兆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3,共5页
清代之前,诗坛皆以沈约诗高于任昉诗。清初,以王夫之、陈祚明、王士禛为代表的诗论家,认为任诗高于沈诗,出现"扬任抑沈"现象。"扬任抑沈"是诗风演变背景下诗坛对二人诗歌作出的新审视、新评价:反对格调说之流弊,自... 清代之前,诗坛皆以沈约诗高于任昉诗。清初,以王夫之、陈祚明、王士禛为代表的诗论家,认为任诗高于沈诗,出现"扬任抑沈"现象。"扬任抑沈"是诗风演变背景下诗坛对二人诗歌作出的新审视、新评价:反对格调说之流弊,自揄扬近于古诗的任诗而贬抑注重声律的沈诗;反对柔靡纤弱诗风,自崇尚拓体渊雅的任诗而贬低绮艳色情的沈诗;追求神韵诗风,自褒扬赋有冲淡清远之美的任诗而黜退淫杂庸俗的沈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扬任抑沈” 王夫之 陈祚明 王士禛
下载PDF
七夕诗:自然燃烧和温暖诗人灵魂的火焰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淑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2-95,共4页
七夕诗展现了民俗习尚的风情画,体现出民族情感的人文意蕴。七夕诗较多的是爱情题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同时也有以乞巧风习为诗的。表达爱情的七夕诗既有一种震慑人心的激情,又有一种发人深省的无奈。七夕诗表达的爱情内容多是感伤... 七夕诗展现了民俗习尚的风情画,体现出民族情感的人文意蕴。七夕诗较多的是爱情题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同时也有以乞巧风习为诗的。表达爱情的七夕诗既有一种震慑人心的激情,又有一种发人深省的无奈。七夕诗表达的爱情内容多是感伤情调,并以其悲剧性的美感令人消魂,令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诗 习俗 乞巧 情爱
下载PDF
陶渊明咏史诗的艺术境界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海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72-75,共4页
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大量的咏史诗,且将咏史诗的艺术境界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陶公咏史,将歌咏对象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与赞颂,而不是简单地当作发议论、抒积郁的工具;其歌咏对象与自身人格异体而同构,是他理想人格的自喻,也是玄学人... 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大量的咏史诗,且将咏史诗的艺术境界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陶公咏史,将歌咏对象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与赞颂,而不是简单地当作发议论、抒积郁的工具;其歌咏对象与自身人格异体而同构,是他理想人格的自喻,也是玄学人格的成功实现;他之咏史更多形象描述,艺术形象中包含的人生感受丰富而不单一;他对所咏之史,往往从人类历史规律甚至宇宙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而不是就事论事的评论史实,因此具有特别的深度与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咏史诗 艺术境界
下载PDF
解读神童苏福的诗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二持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该文概述明代潮籍神童苏福存世诗歌概况,解读分析苏福的诗歌创作成就,指出苏诗在内涵上表现追求功名的执着与壮阔高远之志向,有关人生无常的感叹与怀才不用的不平,还有咏月诗所表现出来的才思情致,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总体诗风豪纵、瑰奇... 该文概述明代潮籍神童苏福存世诗歌概况,解读分析苏福的诗歌创作成就,指出苏诗在内涵上表现追求功名的执着与壮阔高远之志向,有关人生无常的感叹与怀才不用的不平,还有咏月诗所表现出来的才思情致,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总体诗风豪纵、瑰奇、典丽,其表现艺术既纯熟而又不拘一格,往往独出心裁,取意新异独到,比喻切当妥帖,语言生动鲜活,神韵自然悠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福 存世诗歌 咏月诗 解读 评论
下载PDF
汉魏六朝咏春诗散论
18
作者 王晚霞 俞巧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4-76,144,共4页
以汉魏六朝咏春诗歌为对象,以其主题、意象与艺术特色为重点,提出在汉魏六朝咏春诗主题中,与喜春主题相比,伤春主题占更大部分,尤需引起关注;此时期咏春诗中意象的选取主要以自然意象为主,其中柳意象的选取尤具特色;同时汉魏六朝咏春诗... 以汉魏六朝咏春诗歌为对象,以其主题、意象与艺术特色为重点,提出在汉魏六朝咏春诗主题中,与喜春主题相比,伤春主题占更大部分,尤需引起关注;此时期咏春诗中意象的选取主要以自然意象为主,其中柳意象的选取尤具特色;同时汉魏六朝咏春诗歌在审美情趣上体现出由铺张繁丽向生活化、性灵化的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春诗 伤春主题 意象 艺术特点
下载PDF
高丽文学家李齐贤写真在中韩两国的流播与真赞的误读
19
作者 马金科 杨雅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6,I0002,共7页
高丽文学家李齐贤的写真(画像)、真赞及题诗的创作及其在中韩的流播,没有被研究界特别重视,画像与摹写、木刻,赞与题诗的相应年代模糊不清,疑点较多,时人、后人的真赞与诗由于主体间性的差异对当时李齐贤多有误读,很有研究的必要。李齐... 高丽文学家李齐贤的写真(画像)、真赞及题诗的创作及其在中韩的流播,没有被研究界特别重视,画像与摹写、木刻,赞与题诗的相应年代模糊不清,疑点较多,时人、后人的真赞与诗由于主体间性的差异对当时李齐贤多有误读,很有研究的必要。李齐贤的画像及真赞在中韩两国的创作、流传和误读,体现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密切与隔膜,也是不在场后人的心理虚像的表现。缕清写真、真赞以及题诗的时间脉络,明晰由画像到版刻肖像的变化过程,对于澄清过去的混乱认识、进一步认识高丽文学家李齐贤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齐贤写真 真赞 流播 误读
下载PDF
论李清照咏物词的命运与情感投射
20
作者 张映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68,共4页
易安词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创作现象,即其细腻幽深的情感内容多数是以咏物词为载体的,且词人在咏物题材的选择上,对花木意象情有独钟。易安咏物词"终日向人蕴藉"的,是一生痴情所带来的伤情和词人以花自咏自标的品格与风韵。其咏... 易安词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创作现象,即其细腻幽深的情感内容多数是以咏物词为载体的,且词人在咏物题材的选择上,对花木意象情有独钟。易安咏物词"终日向人蕴藉"的,是一生痴情所带来的伤情和词人以花自咏自标的品格与风韵。其咏物词作成为了词人命运和情感的一种投射。所咏花木在词人笔下达到了两个合一:即物与词人命运合一,物与词人情怀合一。词人无限身世之感和曲折情怀尽在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物词 命运 情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