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 in upstream mountain area of the Hexi inland river basin since 1960s 被引量:4
1
作者 YongChao Lan HongLang Xiao +4 位作者 XingLin Hu HongWei Ding SongBing Zou ChengFang La Jie So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2年第6期522-535,共14页
All rivers in the Hexi inland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China, originate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They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region and respectively belong to the three lar... All rivers in the Hexi inland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China, originate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They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region and respectively belong to the three large river systems from east to west, the Shiyang, Heihe and Shule river basins. These rivers are supplied by precipitation, snowmelt and ice-melt runoff from the Qilian Mountain area. Therefore,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the upstream watersheds of these river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changes of mountainous runoff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For this reason, the Qilian Mountain area, upstream watersheds and runoff forming areas of these rivers are chosen as the study area.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 trend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is area under the backdrop of global warming axe analyzed based on observa- tional data of relational weather and hydrologic stations in the area. Results show that temperatures in the upriver mountain areas of these three large river basins have been increasing, although the increasing degree is differentially affected by global warming. The rising extent of annual and seasonal temperatures in the upstream mountain area of the Shule river basin located in the west- em Qilian Mountains, were all largest over the past 50 years. Precipitation in the upstream mountain areas of Hexi region' three river basins located respectively in the western, middle and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have been presenting an increasing trend to varying degrees as a whole for more than 50 years. This means that climate in the upstream mountain areas of Hexi region' three river basin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warmer and moister over the past 50 years, which will be very good for the ecological en- 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warming upstream mountain area Qilian Mountains three large fiver systems Hexi inland fiver basin
下载PDF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s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被引量:4
2
作者 WANG Genxu YANG Lingyuan +1 位作者 CHEN Ling Jumpei Kubot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4期405-414,共10页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regional hydrological process. Based on three period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the 1960s and the long-term observed data of groundwater from the 1980s, th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regional hydrological process. Based on three period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the 1960s and the long-term observed data of groundwater from the 1980s, the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s on the groundwater system in the middle reach of Heihe River Basin in recent three decades are analyzed by the perspective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discharge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land use changes, the impacts on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were 2.602 × 10^8 m^3/a in the former 15 years (1969-1985) and 0.218 × 10^8 m^3/a in the latter 15 years (1986-2000), and the impacts on the groundwater discharge were 2.035 × 10^8 m^3/a and 4.91 × 10^8 m^3/a respectively. When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was in a reasonable range less than 3.0 × 10^8 m^3/a, the land use changes could control the changes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fluenced by the land use changes and the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in the recent decade,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present apparently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Zhangye region. Realizing the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s on groundwater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would be very important for reasonably utilizing and managing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inland fiver groundwater system Heihe River basin
下载PDF
不同降雨条件下非点源污染氮负荷入河系数研究 被引量:80
3
作者 程红光 郝芳华 +3 位作者 任希岩 杨胜天 熊文 雷少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2-397,共6页
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98年河道实测径流量、泥沙负荷和非点源污染调查资料,对所建的非点源污染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坡面-入河过程,提出了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流域损失系数-入河系数”的概念;利用... 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98年河道实测径流量、泥沙负荷和非点源污染调查资料,对所建的非点源污染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坡面-入河过程,提出了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流域损失系数-入河系数”的概念;利用研究区的资料,对不同降水条件下农田、城镇、草地、灌木及森林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各亚流域氮的入河系数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2种计算方法(SWAT模型方法和输出系数法)所得到的氮的入河系数.结果表明,2种方法所计算的氮的入河系数均较为合理,其计算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4722(p<0.05).此外,研究还表明,不同的降水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下氮的入河系数存在差异.对于吸附态氮,入河系数的大小排列依次为农田>城镇>草地>灌木>森林;对于溶解态氮,其入河系数的大小排列次序为农田>草地>灌木>森林>城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土地利用 入河系数 黑河流域
下载PDF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实践 被引量:65
4
作者 阮本清 许凤冉 张春玲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20-1225,共6页
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在流域生态补偿概念、理论基础、补偿标准及其测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国际和国内采用政府、市场、法律等手段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科研和实践中亟... 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在流域生态补偿概念、理论基础、补偿标准及其测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国际和国内采用政府、市场、法律等手段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科研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生态补偿 生态服务付费 机制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疏勒河上游土壤磷和钾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文杰 陈生云 +1 位作者 胡凤祖 莎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429-5437,共9页
土壤中磷和钾是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研究它们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对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土壤碳氮循环的认识均具有重要意义。以疏勒河上游13处生态观测样地(7种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有机碳、全氮、粒径和pH等理化性... 土壤中磷和钾是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研究它们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对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土壤碳氮循环的认识均具有重要意义。以疏勒河上游13处生态观测样地(7种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有机碳、全氮、粒径和pH等理化性质和气象因子,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表层和剖面中土壤磷、钾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20 cm表层土壤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0.50±0.14)g/kg、(2.69±1.61)mg/kg、(14.84±0.59)g/kg和(151.03±117.57)mg/kg。表层土壤全磷含量与年均气温和土壤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表层土壤有效钾含量与土壤粉粒含量和年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密度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壤层,它们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深度土壤全磷的总密度与年均气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随着土层深度逐渐增加。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表层全磷含量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全钾含量受成土母质影响,变异性不大。该区域土壤中有效磷和有效钾相对缺乏,草地管理措施是影响它们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气温是该区域土壤全磷和全钾密度分布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土壤磷素 土壤钾素 土壤类型
下载PDF
黑河流域典型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影响比较 被引量:69
6
作者 王根绪 刘进其 陈玲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9-348,共10页
在黑河流域选择两个典型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与影响的对比研究,利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三期遥感数据,通过定量表征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了两个区域不同空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分异特征,定量评价了土地利用变... 在黑河流域选择两个典型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与影响的对比研究,利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三期遥感数据,通过定量表征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了两个区域不同空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分异特征,定量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区域绿洲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资源空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35年来两个对比区域不同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形成了显著的绿洲沿河流的溯源迁移和以基于下游老绿洲的渐进性绿洲外围拓展两种不同模式,前者导致流域水资源过度集中消耗于流域上游和源区,中下游水资源可利用量急剧减少,在35年间下游荒漠化土地增加了85.1%,灌溉绿洲萎缩了25.5%;后者则不同,水资源利用量的空间配置在区域下游具有小幅度集中,区域绿洲系统整体的稳定性较高。从流域整体的水土相互关系出发,合理规划干旱内陆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和空间土地资源配置,对于促进流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绿洲稳定性 水资源空间分配 影响评价 对比分析 黑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南方季节性缺水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丙军 陈晓宏 +1 位作者 张灵 刘德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2-737,共6页
本文运用大系统多目标分析原理,建立了一种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目标,综合考虑防洪、供水、河道生态等约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提出了相应算法。该模型为反映需水部门子系统的公平性,引入了经济学中的基尼... 本文运用大系统多目标分析原理,建立了一种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目标,综合考虑防洪、供水、河道生态等约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提出了相应算法。该模型为反映需水部门子系统的公平性,引入了经济学中的基尼系数,针对东江流域枯水期季节性缺水以及由于河道咸潮活动频繁、水体污染严重而造成缺水明显的特点,对该流域水资源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得出了满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证实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缺水 水质性缺水 水资源配置 东江流域
下载PDF
水库健康调度与河流健康生命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景波 董增川 +2 位作者 王海潮 孙宗凤 王雪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15,共4页
为使水库能改善和维持河流健康生命,达到人水和谐的目的,提出了河流健康调度的定义及内涵,并对其理论、相关措施作了初步探讨,指出新的调度方式可能产生的新问题。
关键词 水库健康调度 河流健康 人水和谐 生态系统 流域环境
下载PDF
柳河流域悬移质泥沙颗粒特征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范昊明 蔡强国 +1 位作者 郭成久 苏芳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9-932,共4页
为了探索流域悬移质泥沙变化特征及其与含沙量间的关系,选用柳河流域水文站泥沙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沙源不同,非汛期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大于汛期,在流域上、下游d50随含沙量分别表现出增大和减小的趋势。在泥沙的分选沉降... 为了探索流域悬移质泥沙变化特征及其与含沙量间的关系,选用柳河流域水文站泥沙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沙源不同,非汛期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大于汛期,在流域上、下游d50随含沙量分别表现出增大和减小的趋势。在泥沙的分选沉降作用下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为上游大于下游。在上游,d50、大于0.05mm沙重百分数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后又增大,小于0.01mm沙重百分数情形相反。在下游也可得出类似变化关系,但d50大于0.05mm和小于0.01mm沙重百分数随含沙量变化的转折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 粒径特征 时空变化 柳河流域
下载PDF
流域级水量调度模型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0
作者 鲁帆 王浩 +2 位作者 蒋云钟 董延军 王海潮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18,22,共4页
流域水量统一调度与跨流域调水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支撑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举措。文中结合流域水量统一调度与跨流域调水的实际背景介绍了流域级水量调度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根据实践需求对流域级水量调度模型今后的研究趋... 流域水量统一调度与跨流域调水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支撑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举措。文中结合流域水量统一调度与跨流域调水的实际背景介绍了流域级水量调度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根据实践需求对流域级水量调度模型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跨流域调水 水量调度模型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佟金萍 王慧敏 《软科学》 CSSCI 2006年第2期59-61,共3页
不确定性是流域水资源管理取得成功的巨大障碍,而适应性管理是目前有效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管理模式。根据适应性管理研究情况,在分析流域水资源管理不确定性问题基础上,提出用适应性管理模式解决这类问题,为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一个... 不确定性是流域水资源管理取得成功的巨大障碍,而适应性管理是目前有效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管理模式。根据适应性管理研究情况,在分析流域水资源管理不确定性问题基础上,提出用适应性管理模式解决这类问题,为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水资源 不确定性 适应性管理
下载PDF
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Ⅰ.方法与参数选取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栋元 胡想全 +2 位作者 杨俊 金彦兆 张云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226,248,共6页
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本研究针对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天然植被、河流湖泊等生态需水特征,建立了基于天然植被、河流、湿... 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本研究针对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天然植被、河流湖泊等生态需水特征,建立了基于天然植被、河流、湿地和防治耕地盐碱化的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定量化模型,以期为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提供一种可借鉴方法。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疏勒河中游绿洲2013年天然植被、河流基本生态、河流输沙、河流渗漏补给、水面蒸发和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90×108m3、1.00×108m3、1.11×108m3、0.83×108m3、0.68×108m3、2.70×108m3。根据目前疏勒河流域中游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应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协调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关系以及不同区域和不同部门间水资源配置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制定中游绿洲近期和远期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目标,确定生态综合治理重点区,准确计算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流域中游绿洲生态需水量及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中游 绿洲 生态环境需水 计算方法 参数
下载PDF
河流地貌多样性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米艳杰 何春光 +1 位作者 王隽媛 姜海波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17,30,共4页
从流域开发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理念,针对修复河流缓冲区、恢复河流蜿蜒性及连续性、创建深潭浅滩、修建生态护岸等内容,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今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河流地貌多样性 生态修复 流域开发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分布模式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海锋 王忠静 +1 位作者 廖丽君 张铁林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57-1463,共7页
通过对干旱内陆河三级流域区绿洲发展与演化的历史实证分析,本文划分出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分布的2种典型模式:中游主导型和中下游主导型。在水资源禀赋及水资源利用方面,中下游主导型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较高,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中... 通过对干旱内陆河三级流域区绿洲发展与演化的历史实证分析,本文划分出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分布的2种典型模式:中游主导型和中下游主导型。在水资源禀赋及水资源利用方面,中下游主导型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较高,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中游主导型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较低,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中下游主导型的人均GDP和城市化率总体较低,而中游主导型的相对较高;在水资源产出效率方面,中下游主导型的单位用水的综合增加值总体较低,而中游主导型的相对较高。在详细对比了两种典型模式的各种差异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导致绿洲分布模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流域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必须调整不适宜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水资源产出效率,才能保持现有绿洲分布模式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干旱内陆河区 绿洲 分布模式 经济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元红 孙栋元 +3 位作者 胡想全 王军德 程玉菲 卢书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2期62-66,71,共6页
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基于生态需水、水权框架、模拟模型和水资源信息系统的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展望了... 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基于生态需水、水权框架、模拟模型和水资源信息系统的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展望了未来流域水资源发展方向。指出在未来应加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资源污染研究,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管理和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域集成管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模式 生态需水 水权 模拟模型 集成管理 黑河流域
下载PDF
美国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计划介绍及其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娟 肖洪浪 +3 位作者 李锦秀 赵良菊 陆明峰 程国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7-330,共4页
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CLEOs)是研究大尺度流域水资源环境问题的国家观测站网计划,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在策划的前瞻性、基础性的战略部署之一。强调在实验观测网的基础上、实现在流域尺度学科的综合与集成,寻求水问题解决方... 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CLEOs)是研究大尺度流域水资源环境问题的国家观测站网计划,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在策划的前瞻性、基础性的战略部署之一。强调在实验观测网的基础上、实现在流域尺度学科的综合与集成,寻求水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全面介绍该计划的背景、设计框架、核心和实施步骤,结合我国流域尺度水文水资源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西北内陆河流域建立大尺度综合环境观站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 内陆河流域 国内动态
下载PDF
平原区河段洪水演进模拟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行南 彭顺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3-809,共7页
基于数字流域平台和水力学模型软件HEC-RAS,研究了河道和行蓄洪区地形数据的处理、分洪口门和水利工程的模拟等技术难题,提出了上下游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的自动生成方法,模拟河道和行蓄洪区的洪水演进,研制了平原区河段洪水演进模拟系统... 基于数字流域平台和水力学模型软件HEC-RAS,研究了河道和行蓄洪区地形数据的处理、分洪口门和水利工程的模拟等技术难题,提出了上下游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的自动生成方法,模拟河道和行蓄洪区的洪水演进,研制了平原区河段洪水演进模拟系统,模拟河道洪水波在行蓄洪区各种工况条件下的运动过程。该模拟系统应用于流域洪水实时预报调度,评价行蓄洪区启用对洪水过程的影响,为流域防洪调度决策提供定量技术支持。在淮河流域王家坝至临淮岗区间,利用2007年7月份流域性大洪水期间的报汛数据系列,对本文提出的模拟系统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并评价了6种洪水调度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系统中非恒定流模型的数值解稳定,模拟的洪水过程与实测系列吻合,客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洪水运动过程和行蓄洪区启用对该过程的影响,准确地评价了流域洪水调度方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调度 洪水演进模拟 HEC—RAS 数字流域
下载PDF
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辽河流域控制单元划分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俭 韩婧男 +3 位作者 王蕾 李法云 胡成 唐大元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基于控制单元的水质目标管理可以使复杂的流域水环境问题分解到各控制单元内,而控制单元划分是实现基于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的必要环节。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在控制单元划分理论、原则与方法研究基础上,在GIS技术支持下,实现了辽河流... 基于控制单元的水质目标管理可以使复杂的流域水环境问题分解到各控制单元内,而控制单元划分是实现基于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的必要环节。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在控制单元划分理论、原则与方法研究基础上,在GIS技术支持下,实现了辽河流域控制单元划分。结果表明:根据辽河流域自然地理指标、水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将该区域划分为5个一级控制单元、56个二级控制单元、245个三级控制单元。研究成果可以为建立基于控制单元的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功能分区 控制单元划分 辽宁省辽河流域
下载PDF
流域TMDL计划中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宗学 徐华山 吴晓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3,共6页
阐述了流域TMDL计划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流域水环境特征识别、水污染现状分析、污染负荷估算、水文模型和点源污染物削减分配模型构建、非点源污染削减措施制定、点源和非点源削减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等,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 阐述了流域TMDL计划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流域水环境特征识别、水污染现状分析、污染负荷估算、水文模型和点源污染物削减分配模型构建、非点源污染削减措施制定、点源和非点源削减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等,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我国制定和实施流域TMDL计划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日负荷总量 流域 污染负荷分配 水文水质模型 关键技术 综述
下载PDF
湘江流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战略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河清 苏斌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9-172,共4页
湘江作为天然的纽带,将永州、衡阳、长沙、岳阳等历史文化名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湘江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存在着建设性破坏、场所特性消失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而实现名城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 湘江作为天然的纽带,将永州、衡阳、长沙、岳阳等历史文化名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湘江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存在着建设性破坏、场所特性消失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而实现名城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经营、公众参与、区域合作、差别定位、旅游兴城等为湘江流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流域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 开发 战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