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vaccum seal i ng drai nage,VSD)技术在腹部皮瓣供瓣区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期间行腹部皮瓣修复手或上肢创面的患者14例,创面大小为15cm×10cm~9cm×5cm。创面清创后行...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vaccum seal i ng drai nage,VSD)技术在腹部皮瓣供瓣区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期间行腹部皮瓣修复手或上肢创面的患者14例,创面大小为15cm×10cm~9cm×5cm。创面清创后行腹部随意皮瓣转移,皮瓣长宽比例在2:1以内,面积15cm×12cm~9cm×7cm。供瓣区及皮瓣蒂部裸露区应用医用海绵覆盖,医用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整个术区。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腹带固定患肢。术后第2天,在医用海绵的远端,刺入静脉输液针,每天500ml生理盐水持续进行灌洗。皮瓣移植14~18天后行皮瓣断蒂术,术后10~12天切口拆线。结果:所有病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1例。9例患者供瓣区通过局部皮瓣转移后,直接缝合,未予植皮。4例患者行局部部分拉拢缝合,缩小创面后,移植皮片覆盖。植皮面积8cm×5cm~5cm×3cm。无VSD装置更换病例。3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负压引流区轻度疼痛。其余患者无不适反应。所有病例静脉输液针穿刺孔未发生可见漏气现象,未影响负压引流的正常进行。结论:改良VSD技术延长了VSD装置的使用时间,明显减少了VSD的并发症;改良VSD技术减少了腹部供瓣区的植皮率,降低了术区感染率,简化了腹部皮瓣手术过程。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模拟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微环境的变化,了解脂肪来源干细胞(adi pose t i ssue deri ved st em,cAeSCl)l的表型改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废弃皮肤和脂肪组织获取实验所需细胞,并培养扩增。对不同传代数的ASC细胞...目的:通过模拟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微环境的变化,了解脂肪来源干细胞(adi pose t i ssue deri ved st em,cAeSCl)l的表型改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废弃皮肤和脂肪组织获取实验所需细胞,并培养扩增。对不同传代数的ASC细胞进行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了解细胞的可诱导分化性能;构建ASC细胞-胶原凝胶,贴壁或悬浮培养,对ASC凝胶进行α-SMA免疫组化染色;培养基中添加TGF-β1,观察TGF-β1对ASC细胞表型和可诱导分化能力的影响;收集培养上清液,El i sa法测定比较成纤维细胞和ASC细胞的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以及经TGF-β1作用,ASC细胞表型发生变化后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ASC细胞可以多次传代,仍保持较好的可诱导分化特性;在培养过程中,张力和TGF-β1可以使ASC获得α-SMA阳性表型;ASC细胞相比成纤维细胞,有较高的VEGF和KGF分泌水平,但TGF-β1分泌水平极低(未测到),获得α-SMA阳性表型的ASC细胞的VEGF分泌水平继续大幅上升,而且也分泌了较高水平的TGF-β1。结论:ASC细胞在创伤局部环境的刺激下或经体外人工诱导,可以产生更有利于创伤愈合的表型。对ASC细胞特性的了解和调控,将有利于ASC细胞在组织修复再生方面的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vaccum seal i ng drai nage,VSD)技术在腹部皮瓣供瓣区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期间行腹部皮瓣修复手或上肢创面的患者14例,创面大小为15cm×10cm~9cm×5cm。创面清创后行腹部随意皮瓣转移,皮瓣长宽比例在2:1以内,面积15cm×12cm~9cm×7cm。供瓣区及皮瓣蒂部裸露区应用医用海绵覆盖,医用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整个术区。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腹带固定患肢。术后第2天,在医用海绵的远端,刺入静脉输液针,每天500ml生理盐水持续进行灌洗。皮瓣移植14~18天后行皮瓣断蒂术,术后10~12天切口拆线。结果:所有病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1例。9例患者供瓣区通过局部皮瓣转移后,直接缝合,未予植皮。4例患者行局部部分拉拢缝合,缩小创面后,移植皮片覆盖。植皮面积8cm×5cm~5cm×3cm。无VSD装置更换病例。3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负压引流区轻度疼痛。其余患者无不适反应。所有病例静脉输液针穿刺孔未发生可见漏气现象,未影响负压引流的正常进行。结论:改良VSD技术延长了VSD装置的使用时间,明显减少了VSD的并发症;改良VSD技术减少了腹部供瓣区的植皮率,降低了术区感染率,简化了腹部皮瓣手术过程。
文摘目的:通过模拟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微环境的变化,了解脂肪来源干细胞(adi pose t i ssue deri ved st em,cAeSCl)l的表型改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废弃皮肤和脂肪组织获取实验所需细胞,并培养扩增。对不同传代数的ASC细胞进行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了解细胞的可诱导分化性能;构建ASC细胞-胶原凝胶,贴壁或悬浮培养,对ASC凝胶进行α-SMA免疫组化染色;培养基中添加TGF-β1,观察TGF-β1对ASC细胞表型和可诱导分化能力的影响;收集培养上清液,El i sa法测定比较成纤维细胞和ASC细胞的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以及经TGF-β1作用,ASC细胞表型发生变化后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ASC细胞可以多次传代,仍保持较好的可诱导分化特性;在培养过程中,张力和TGF-β1可以使ASC获得α-SMA阳性表型;ASC细胞相比成纤维细胞,有较高的VEGF和KGF分泌水平,但TGF-β1分泌水平极低(未测到),获得α-SMA阳性表型的ASC细胞的VEGF分泌水平继续大幅上升,而且也分泌了较高水平的TGF-β1。结论:ASC细胞在创伤局部环境的刺激下或经体外人工诱导,可以产生更有利于创伤愈合的表型。对ASC细胞特性的了解和调控,将有利于ASC细胞在组织修复再生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