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要先
宋太民
+2 位作者
王海增
刘刚
许洪勋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平板DSA和II/TV DSA在透视下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
被引量:
16
2
作者
王志康
孙建忠
章伟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平板(FD)DSA系统(飞利浦Allura Xper FD20,荷兰)和II/TVDSA系统(飞利浦Integris CV12,荷兰)之间在透视应用中的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差异。方法根据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TCCD)技术,分别利用两系统在X线探测器面入射空气...
目的探讨比较平板(FD)DSA系统(飞利浦Allura Xper FD20,荷兰)和II/TVDSA系统(飞利浦Integris CV12,荷兰)之间在透视应用中的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差异。方法根据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TCCD)技术,分别利用两系统在X线探测器面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EAK)为5、10、20、40、60和80nGy/帧的辐射剂量下对T0[10]体模进行透视检测,由3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透视影像进行观察评分,计算阈值检测指数(HT),并作检测指数图。结果在EAK为5nGy/帧时,两系统的HT值基本持平,随着EAK的增加,FD DSA的HT值明显提高,而II/TVDSA的HT值提高较缓慢,且当辐射剂量过高时反而降低。实际临床使用中,在相同的HT值下,FD DSA的透视剂量不到II/TVDSA的50%。结论FD DSA透视影像质量好于II/TVDSA,在获得同等透视影像质量时,平板DSA可大大降低病人和医务人员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成像系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低剂量透视
影像质量
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
原文传递
题名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要先
宋太民
王海增
刘刚
许洪勋
机构
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
出处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2-14,共3页
文摘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Keywords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flat plate dsa
intracranial aneurysm
分类号
R739.4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板DSA和II/TV DSA在透视下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
被引量:
16
2
作者
王志康
孙建忠
章伟敏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2-395,共4页
基金
浙江省卫生科技基金资助项目(2004A039)
文摘
目的探讨比较平板(FD)DSA系统(飞利浦Allura Xper FD20,荷兰)和II/TVDSA系统(飞利浦Integris CV12,荷兰)之间在透视应用中的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差异。方法根据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TCCD)技术,分别利用两系统在X线探测器面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EAK)为5、10、20、40、60和80nGy/帧的辐射剂量下对T0[10]体模进行透视检测,由3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透视影像进行观察评分,计算阈值检测指数(HT),并作检测指数图。结果在EAK为5nGy/帧时,两系统的HT值基本持平,随着EAK的增加,FD DSA的HT值明显提高,而II/TVDSA的HT值提高较缓慢,且当辐射剂量过高时反而降低。实际临床使用中,在相同的HT值下,FD DSA的透视剂量不到II/TVDSA的50%。结论FD DSA透视影像质量好于II/TVDSA,在获得同等透视影像质量时,平板DSA可大大降低病人和医务人员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
关键词
平板成像系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低剂量透视
影像质量
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
Keywords
flat
plate
imaging system
dsa
Low dose fluoroscopy
Image quality
Threshold contrast-detail detectability
分类号
R144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刘要先
宋太民
王海增
刘刚
许洪勋
《中国医学工程》
201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平板DSA和II/TV DSA在透视下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
王志康
孙建忠
章伟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