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nd Tunne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ltifin Rockets and Missiles 被引量:1
1
作者 郝璐 吴甲生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5年第3期293-296,共4页
The transonic-supersonic wind tunnel experiment on the aerodynamics of the rockets and missiles that have four, six, eight flat or wrap-around fins is introduc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while M∞〈2.0, with th... The transonic-supersonic wind tunnel experiment on the aerodynamics of the rockets and missiles that have four, six, eight flat or wrap-around fins is introduc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while M∞〈2.0,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ins'number, the derivative of lift coefficient is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center is shifting backwards, and the longitudinal static stability is augmenting. On the contrary, while the Mach number exceeds a certain supersonic value, the aerodynamic effectiveness of the eight-fin missiles would b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ix-fin missiles. For the low speed short-range missiles, by adopting six, eight or ten flat fins configuration, the lift effectiveness can be greatly increased, the pressure center can be shifted backwards, the static and dynamic stability can be obviously enhanced. For the high speed long-range large rockets and missiles launched from multi-tube launcher, the configuration adopting more than six fins can not be useful for increasing the stability but would make the rolling rate instable during the fl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fin wrap-around fins flat fins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ind tunnel experiment
下载PDF
Design Theory of Full Face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 Transition Cutter Edge Angle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25
2
作者 ZHANG Zhaohuang MENG Liang SUN Fe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41-546,共6页
At present, the inner cutters of a full face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 and transition cutter edge angles are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indentation test or linear grooving test. The inner and outer edge angles of... At present, the inner cutters of a full face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 and transition cutter edge angles are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indentation test or linear grooving test. The inner and outer edge angles of disc cutters are characterized as symmetric to each other with respect to the cutter edge plane. This design has some practical defects, such as severe eccentric wear and tipping, etc.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design theory of disc cutter edge angle is analy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breaking movement of disc cutters are studied. The research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tational motion of disc cutters with the cutterhead gives ris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actions of inner rock and outer rock with the contact area of disc cutters, with shearing and extrusion on the inner rock and attrition on the outer rock. The wear of disc cutters at the contact area is unbalanced, among which the wear in the largest normal stress area is most apparent. Therefore,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theory of rock breaking and an edge angle design theory of transition disc cutter are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flaws of the currently used TBM cutter heads, such as short life span, camber wearing, tipping. And a corresponding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With reference to a specific construction case, the edge angle of the transition disc cutter has been designed based on the theory. The application of TBM in some practical project proves that the theory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enhancing disc cutter life, decreasing replacement frequency, and making economic benefits. The proposed resear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TBM three-dimensional disc cutters whose rock-breaking operation time can be effectively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 cutter three-dimensional mode edge angle full face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 flat-face cutterhead
下载PDF
Tunneling dynamics of bosons in the diamond lattice chain
3
作者 Na-Na Chang Ju-Kui Xue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440-448,共9页
We analyze the effect of tilting and artificial magnetic flux, on the energy bands structure for the syst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tunneling dynamics for bosons with various initial configurations in the diamond lattic... We analyze the effect of tilting and artificial magnetic flux, on the energy bands structure for the syst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tunneling dynamics for bosons with various initial configurations in the diamond lattice chain, where intriguing and significant phenomena occur, including Landau–Zener tunneling, Bloch oscillations, and localization phenomenon.Both vertical tilting and artificial magnetic flux may alter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levels(dispersion structure or flat band),and enforce the occurrence of Landau–Zener tunneling, which scans the whole of the Bloch bands. We find that, transitions among Landau–Zener tunneling, Bloch oscillations, and localization phenomenon, are not on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ergy bands structure, but also depends on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of bosons in the diamond lattice chain. As a consequence,Landau–Zener tunneling, Bloch oscillations, and localization phenonmenon of bosons always counteract and are complementary with each other in the diamond lattice ch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Landau-Zener tunneling Bloch oscillation localization flat band
下载PDF
不同布置形式平单轴光伏支架颤振性能研究
4
作者 牛华伟 陈权 +1 位作者 姜东 李红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3,共8页
对1V和2V两类不同布置形式平单轴光伏支架开展缩尺比为1/6的弹性悬挂节段模型测振风洞试验,研究了倾角(-60°~60°)、阻尼水平和光伏组件之间有无间隙对结构颤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V在-30°~30°倾角下发生明显的扭... 对1V和2V两类不同布置形式平单轴光伏支架开展缩尺比为1/6的弹性悬挂节段模型测振风洞试验,研究了倾角(-60°~60°)、阻尼水平和光伏组件之间有无间隙对结构颤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V在-30°~30°倾角下发生明显的扭转颤振,2V在±10°、±20°和±30°时发生明显的扭转颤振;对于两类支架,结构颤振临界无量纲风速随倾角绝对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最大差值超过3.87倍(1V)和2.45倍(2V),且相同工况下,负倾角颤振性能优于正倾角;建议选择0°作为结构大风保护角度;1V和2V结构颤振性能随阻尼比的增大而提升,但和2V相比1V颤振性能提升对于阻尼比更不敏感;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对结构颤振性能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单轴光伏支架 风洞试验 颤振 倾角 阻尼比 间隙
下载PDF
米字型靠尺遍历离散点云检测隧道初支平整度
5
作者 梁策 徐世东 +4 位作者 程云建 郭寅虎 王君楼 朱庆 朱军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0,99,共6页
研究目的:为便捷、快速地开展隧道初支平整度检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离散点云数据,提出运用米字型靠尺模拟人工检测的初支平整度全局检测方法,并对主要实现过程中的隧道设计轮廓嵌入、点云数据展开、米字型靠尺遍历、测站平整度计算、... 研究目的:为便捷、快速地开展隧道初支平整度检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离散点云数据,提出运用米字型靠尺模拟人工检测的初支平整度全局检测方法,并对主要实现过程中的隧道设计轮廓嵌入、点云数据展开、米字型靠尺遍历、测站平整度计算、网格平整度评价等技术进行说明。研究结论:(1)本文方法直接基于离散点云进行模拟人工检测,不需要构建拟合曲面,能保持特征点云的位置不失真;(2)基于投影展开后的点云成果数据,可以从纵、横、斜向同步进行平整度检测,相比人工只能从纵向检测,该方法检测覆盖更全面,更贴近工程实际;(3)在桑园隧道应用本文方法进行初支平整度检测,检测结果的精度可以媲美人工检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可为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初支平整度质量检测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检测方法 模型试验 平整度 激光点云
下载PDF
低温风洞管翅式换热器上水室排空残留水层干燥速率试验研究
6
作者 宋增志 刁永发 +3 位作者 戴家傲 何倩 茅文焯 陈杰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为解决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5 mm水层在风洞低温工况下的冻结问题,在管内、管外热风温度均为40~70℃、入口风速为2.78~10.56 m/s的条件下,对椭圆管和铝扁管两种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水层进行干燥试... 为解决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5 mm水层在风洞低温工况下的冻结问题,在管内、管外热风温度均为40~70℃、入口风速为2.78~10.56 m/s的条件下,对椭圆管和铝扁管两种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水层进行干燥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管内热风与管外热风干燥方法对两种换热器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扁管换热器干燥速率更快,管外热风干燥方法干燥速率更快,换热器干燥时间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加而缩短,入口风速10.56 m/s相比2.78 m/s,干燥时间节约50.75%。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干燥速率经验关系式,其拟合结果与试验测量值平均误差小于6.1%,对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热风干燥速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风洞 铝扁管换热器 热风干燥 干燥速率 含湿量 经验关系式
下载PDF
平顶直墙隧道CRD法下穿市政箱涵安全控制研究
7
作者 蔡义 赵晨旭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5期159-163,共5页
随着城镇建设的推进,地铁暗挖隧道相关工程也越来越多。CRD法是适用于软弱地层的隧道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城市地下铁道建设中。以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街站1号出入口暗挖隧道下穿市政箱涵工程为背景,对其施工方案进行介绍,并对平顶直墙隧道... 随着城镇建设的推进,地铁暗挖隧道相关工程也越来越多。CRD法是适用于软弱地层的隧道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城市地下铁道建设中。以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街站1号出入口暗挖隧道下穿市政箱涵工程为背景,对其施工方案进行介绍,并对平顶直墙隧道CRD法施工下穿市政箱涵工程的安全控制进行研究。该工程应用“平直墙+CRD法”进行土体开挖,并采用深孔注浆并加以小导管注浆对土层进行加固。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暗挖隧道的拱顶沉降的最大值为7.3 mm,暗挖隧道水平收敛值最大为2.5 mm,满足变形控制要求,说明背后注浆以及支护方案合理。通过定义控制偏离系数,对既有结构的分析、评估,得到箱涵的结构状态为二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隧道 平顶直墙 CRD法 偏离系数 安全控制
下载PDF
单向四车道特大断面公路隧道断面优化研究
8
作者 张玉凤 赵瑞传 张素磊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传统单向两车道隧道已满足不了现有交通运输需求,特大断面隧道建设规模日渐增大。依托山东省某单向四车道特大断面隧道工程,利用ABAQU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得出了8组不同扁平率下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传统单向两车道隧道已满足不了现有交通运输需求,特大断面隧道建设规模日渐增大。依托山东省某单向四车道特大断面隧道工程,利用ABAQU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得出了8组不同扁平率下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变化规律,确定出隧道合理扁平率范围。研究结果得出当扁平率为0.66~0.70时,隧道断面受力较均衡,支护结构稳定性较好,并且隧道开挖费用较低。本特大断面隧道断面优化方法可为今后同等条件下公路隧道内轮廓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断面优化 数值模拟 扁平率 二次衬砌 特大断面
下载PDF
隧道平整度控制光面爆破及“刮刀+三刮两平”工艺优化施工技术研究
9
作者 齐志 《价值工程》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隧道初支平整度是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隧道初支平整度与隧道二次衬砌的质量密切相关,例如二次衬砌厚度不足、背后脱空等严重的质量缺陷,为确保隧道初支平整度,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聚能光爆和“三喷两刮一扫面”...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隧道初支平整度是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隧道初支平整度与隧道二次衬砌的质量密切相关,例如二次衬砌厚度不足、背后脱空等严重的质量缺陷,为确保隧道初支平整度,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聚能光爆和“三喷两刮一扫面”工艺进行施作,初支平整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平整度控制 聚能爆破 “刮刀+三刮两平”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矿山法隧道超欠挖及平整度智能化检测
10
作者 齐成龙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2期99-105,共7页
为了提高矿山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超欠挖及平整度检测水平,将三维激光扫描与其他信息化手段结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超欠挖检测主要采用断面法实现,未充分发挥三维技术优势;平整度检测主要通过最大凹凸点到拟合平面的距离进行计... 为了提高矿山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超欠挖及平整度检测水平,将三维激光扫描与其他信息化手段结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超欠挖检测主要采用断面法实现,未充分发挥三维技术优势;平整度检测主要通过最大凹凸点到拟合平面的距离进行计算,不符合现行规范的靠尺法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切割、去噪、补全、降采样等算法,进行激光扫描点云预处理;通过聚类及BPA算法,将点云转化为空间三角网;借助三角网格投影及棱柱体体积积分,统计三维超欠挖情况;综合运用k-d树和八叉树算法,模拟靠尺法平整度计算流程,完成三维平整度计算。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应用验证,最终实现矿山法隧道施工阶段的智能化超欠挖和平整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点云 平整度 超欠挖 靠尺法 K-D树 智能化检测
下载PDF
铁路隧道救援凹底平车的研制
11
作者 闫海军 《铁道车辆》 2024年第5期149-152,共4页
铁路隧道救援凹底平车是为满足C 70系列、C 80型及C 64型等运煤敞车在双线隧道内脱轨实施整体救援而研制的专用装备。文章叙述了其主要特点、主要性能参数与尺寸、主要结构等内容,并详细阐述了救援凹底平车的静力学及动力学计算情况以... 铁路隧道救援凹底平车是为满足C 70系列、C 80型及C 64型等运煤敞车在双线隧道内脱轨实施整体救援而研制的专用装备。文章叙述了其主要特点、主要性能参数与尺寸、主要结构等内容,并详细阐述了救援凹底平车的静力学及动力学计算情况以及车辆落成后进行的各项型式试验情况,最后介绍了该车的简要救援操作步骤及正常操作的总体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隧道救援 凹底平车 型式试验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大跨度扁坦隧道动态施工的相似模拟与数值分析研究 被引量:85
12
作者 蒋树屏 刘洪洲 鲜学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67-572,共6页
利用研制成功的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 (CTSSSRH) ,以渝黔高速公路重庆段真武山隧道为例 ,对大跨度扁坦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了 1∶ 36的大比例尺相似模型实验 ,并建立了相似模型四分部开挖方法及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左右分... 利用研制成功的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 (CTSSSRH) ,以渝黔高速公路重庆段真武山隧道为例 ,对大跨度扁坦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了 1∶ 36的大比例尺相似模型实验 ,并建立了相似模型四分部开挖方法及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左右分部法的三维力学模型 ,用 3D-σ程序分别对其动态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同一开挖方法同一施工阶段相应测点的围岩位移对比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扁坦隧道 有限元相似模拟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附加荷载引起大跨扁平隧道变形破坏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鑫 刘辉喜 +4 位作者 陈福斌 吴连波 牛冰艳 刘学增 桑运龙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0-157,170,共9页
文章以深圳大跨扁平马峦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模型试验法研究了Ⅳ级、Ⅴ级围岩条件下隧道结构在附加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分析了围岩压力、衬砌变形和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拱顶围岩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当附加荷载达到... 文章以深圳大跨扁平马峦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模型试验法研究了Ⅳ级、Ⅴ级围岩条件下隧道结构在附加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分析了围岩压力、衬砌变形和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拱顶围岩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当附加荷载达到至某一值时,拱顶围岩压力最大,且衬砌变形较小;(2)随着附加荷载的增加,衬砌变形均经历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破坏阶段三个阶段,且Ⅴ级围岩衬砌变形较大;(3)随着附加荷载的增加,衬砌结构内力增大,衬砌弯矩分布形状近似呈"蝴蝶型",轴力分布形状近似呈"菱形",且分布不均匀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扁平隧道 模型试验 附加荷载 围岩压力 衬砌变形 结构内力
下载PDF
大跨扁平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梦军 张永兴 +2 位作者 蒋树屏 刘新荣 李炘彤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8,共5页
大跨扁平连拱隧道设计上具有开挖跨度大和断面扁平的特点,而在施工中,由于其施工工序较多,围岩将受到多次扰动,衬砌结构也将受开挖的多次影响。因此,其受力和变形极为复杂,施工过程中开挖时空效应与四车道连拱隧道或分离式隧道存在较大... 大跨扁平连拱隧道设计上具有开挖跨度大和断面扁平的特点,而在施工中,由于其施工工序较多,围岩将受到多次扰动,衬砌结构也将受开挖的多次影响。因此,其受力和变形极为复杂,施工过程中开挖时空效应与四车道连拱隧道或分离式隧道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CTSSSRH)",对大跨扁平连拱隧道的施工动态全过程进行了三维物理模拟,分析了围岩位移、应力随开挖步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大跨扁平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开挖 大跨扁平 连拱隧道 时空效应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浅埋破碎岩体中大跨隧道断面扁平率优化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陈卫忠 王辉 田洪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89-1395,共7页
对于大跨度扁平隧道而言,合理的扁平率设计对于节约成本和减少通风照明费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扁平率是隧道设计施工面临的关键问题。首先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标准设计语言Python编程,对拟建清远... 对于大跨度扁平隧道而言,合理的扁平率设计对于节约成本和减少通风照明费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扁平率是隧道设计施工面临的关键问题。首先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标准设计语言Python编程,对拟建清远蟠龙浅埋破碎岩体大断面隧道不同扁平率进行参数化设计;研究5种扁平率下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破坏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扁平隧道稳定性的开挖面积、水平收敛、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等目标值进行优化并确定其权向量,提出依托工程条件下的最优化扁平率。该研究成果和方法可为同等条件下隧道工程断面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扁平率 参数化建模 断面优化
下载PDF
平底泄洪洞掺气设施体型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吴伟伟 吴建华 阮仕平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7-402,共6页
掺气减蚀是减免泄水建筑物空化空蚀的常用方法,但对于一些小底坡泄洪洞,如果采用常规的掺气设施结构,掺气空腔往往会被淹没,使其失效反而成为空化源。小底坡泄洪洞的掺气设施体型设计一直是掺气减蚀研究的难题。文章针对平底泄洪洞的掺... 掺气减蚀是减免泄水建筑物空化空蚀的常用方法,但对于一些小底坡泄洪洞,如果采用常规的掺气设施结构,掺气空腔往往会被淹没,使其失效反而成为空化源。小底坡泄洪洞的掺气设施体型设计一直是掺气减蚀研究的难题。文章针对平底泄洪洞的掺气减蚀,通过理论分析和1/30的大比尺模型试验,进行了四个方案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挑坎下游加设贴坡的掺气设施,有效地抑制了空腔回水,获得了稳定的掺气空腔,并且通气量、气水比等掺气特性指标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底泄洪洞 掺气减蚀 空腔回水
下载PDF
高超声速表面摩擦应力油膜干涉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代成果 张长丰 +1 位作者 黄飓 周清展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71,85,共5页
针对高超声速摩阻测量的需求,将基于表面图像的摩擦应力油膜干涉测量技术(SISF)应用于Φ0.5m常规高超声速风洞。通过平板模型的风洞实验,进行了硬件设备平台研制、模型表面材料、油膜物性参数的影响特性以及干涉图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针对高超声速摩阻测量的需求,将基于表面图像的摩擦应力油膜干涉测量技术(SISF)应用于Φ0.5m常规高超声速风洞。通过平板模型的风洞实验,进行了硬件设备平台研制、模型表面材料、油膜物性参数的影响特性以及干涉图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SISF硬件设备和技术能够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平板模型表面摩擦应力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研制的SISF系统可以可靠地应用于高超声风洞模型表面摩擦应力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应力 油膜干涉法 高超声速风洞 平板模型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基于现场测试的大跨扁平连拱隧道最佳支护时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梦军 张永兴 +1 位作者 刘新荣 李炘彤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7,共5页
大跨扁平连拱隧道由于其开挖跨度大和断面扁平等特点,施工过程中围岩与结构的受力、变形同四车道连拱隧道或分离式隧道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应地影响到二次衬砌的最佳支护时机。以某六车道连拱隧道为依托工程,探讨了以隧道位移释放比为基... 大跨扁平连拱隧道由于其开挖跨度大和断面扁平等特点,施工过程中围岩与结构的受力、变形同四车道连拱隧道或分离式隧道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应地影响到二次衬砌的最佳支护时机。以某六车道连拱隧道为依托工程,探讨了以隧道位移释放比为基本指标的支护时机确定方法,并通过对围岩位移与不同支护时机条件下二次衬砌内力的现场测试与综合分析,依据"支护抗力最小"的原则,提出了大跨扁平连拱隧道二次衬砌最佳施作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支护时机 大跨扁平 连拱隧道 现场测试
下载PDF
大长宽比平单轴光伏板风荷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峰 王佳盈 +3 位作者 王子健 李加武 马俊 王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139,共10页
针对大长宽比的平单轴光伏板风荷载特性展开风洞试验研究,分别考虑了单体和阵列布置形式、0°至60°下7种光伏板倾角和7个来流风向,分析了光伏板的最不利来流风向、单体模型和阵列模型的风荷载分布,讨论了阵列布置时风荷载的干... 针对大长宽比的平单轴光伏板风荷载特性展开风洞试验研究,分别考虑了单体和阵列布置形式、0°至60°下7种光伏板倾角和7个来流风向,分析了光伏板的最不利来流风向、单体模型和阵列模型的风荷载分布,讨论了阵列布置时风荷载的干扰效应,与四个国家或地区的抗风规范进行了对比并给出了分区体型系数建议值.研究发现:0°与180°为光伏面板阻力和倾覆弯矩的最不利风向;局部体型系数的分布及大小、绕转轴的弯矩系数和整体体型系数受到光伏板倾角及来流风向的影响.对于绕转轴倾覆弯矩系数,小倾角的平单轴光伏板相对于大倾角的平单轴光伏板数值更大,对于光伏面板阻力,大倾角的平单轴相对于小倾角的平单轴光伏板更不利.局部体型系数分布沿来流风方向呈现梯度变化,气流分离导致迎风拐角位置处的局部风荷载发生剧烈变化且出现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板 平单轴 风洞试验 体型系数 干扰效应
下载PDF
隧道下穿施工引起公路路面沉降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易富 孙迪 +1 位作者 赵琪琪 张旖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2-726,共5页
以沥青路面平整度为控制指标,分析隧道不同埋深、不同开挖半径下穿某一施工段对公路路面的沉降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隧道下穿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对公路路面的沉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引起的路面沉降受隧道半径和埋深的... 以沥青路面平整度为控制指标,分析隧道不同埋深、不同开挖半径下穿某一施工段对公路路面的沉降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隧道下穿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对公路路面的沉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引起的路面沉降受隧道半径和埋深的控制.沉降槽宽度系数与隧道半径和埋深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控制隧道半径,得出路面允许最大沉降与隧道埋深的关系,合理预测最大沉降,理论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平整度 路面沉降 近接施工 正交下穿 变形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