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of the Interaction of Flavanoids with GABA (A) Receptor Using PRECLAV (Property-Evaluation by Class Variables)
1
作者 Vijay K. Agrawal Basheerulla Shaik +1 位作者 Padmakar V. Khadikar Shalini Singh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1年第4期271-281,共11页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2D-QSAR) models for binding affinity constants (log Ki) of 78 flavanoid ligands towards the benzodiazepine site of GABA (A) receptor complex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PRECL...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2D-QSAR) models for binding affinity constants (log Ki) of 78 flavanoid ligands towards the benzodiazepine site of GABA (A) receptor complex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PRECLAV (Property-Evaluation by Class Variables) program. The best MLR equation with nine PRECLAV descriptors has R2 = 0.843 and R2C = 0.782. Attempt is also made for obtaining 2D-QSAR model using NCSS software.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ECLAV method is very efficient in detecting structure-activity correlation with good predictive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LAV NCSS Regression Analysis Cross-Validation GABA flavanoidS
下载PDF
牡丹叶黄酮的酶法提取条件优化及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佩艳 韩四海 +3 位作者 罗登林 赵胜娟 刘建学 尹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1,共5页
以牡丹叶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牡丹叶黄酮,以纤维素酶用量、p 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单因素,以牡丹叶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牡丹叶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用量12.5 U/m L、p H 4.5、酶解温度45℃、... 以牡丹叶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牡丹叶黄酮,以纤维素酶用量、p 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单因素,以牡丹叶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牡丹叶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用量12.5 U/m L、p H 4.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牡丹叶黄酮提取率为2.43%。提取得到的牡丹叶黄酮浸提液可用于亚硝酸盐清除,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牡丹叶黄酮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p H 4.0、牡丹叶黄酮提取液添加量25 m L(10μg亚硝酸钠)、反应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牡丹叶黄酮对亚硝酸盐清除率可达6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黄酮 纤维素酶 亚硝酸盐 清除
下载PDF
荧光分析法测定杜仲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敏 李国章 +3 位作者 曹庸 于华忠 龚竹琼 李贵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 Al3 +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 ,建立一种测定杜仲叶总黄酮的新方法。用 6 0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杜仲叶有效成分 ,以芦丁为标样 ,选择激发波长 λex=4 36 nm,发射波长 λem=4 83nm,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叶中总...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 Al3 +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 ,建立一种测定杜仲叶总黄酮的新方法。用 6 0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杜仲叶有效成分 ,以芦丁为标样 ,选择激发波长 λex=4 36 nm,发射波长 λem=4 83nm,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 ,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 ,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检出限为1.2 7× 10 -9mol·L-1,线性范围在 1.6 4× 10 -8— 3.6 3× 10 -5mol·L-1之间 ,线性回归方程 :y=17.92 3x+1.398,相关系数 r=0 .9989,平均回收率 99.8%— 10 4 .2 %。相对标准差 (RSD) 0 .84 % ,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总黄酮含量 荧光分光光度法 芦丁 RSD 回流提取 有效成分 荧光分析法 激发波长 AL^3+
下载PDF
常见食用豆类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5
4
作者 任顺成 王鹏 +2 位作者 王国良 马宇翔 陈丽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2-137,共6页
以芦丁为标样应用氯化铝显色法、硝酸铝显色法分别测定15种常见食用豆类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以染料木素做为标样应用直接比色法测定其中食用豆类样品中异黄酮的总含量,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常见食用豆类中的4种大豆异黄酮单体成... 以芦丁为标样应用氯化铝显色法、硝酸铝显色法分别测定15种常见食用豆类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以染料木素做为标样应用直接比色法测定其中食用豆类样品中异黄酮的总含量,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常见食用豆类中的4种大豆异黄酮单体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使用氯化铝显色法进行测定,赤豆、绿豆等7种食用豆类显示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并且含量最多的赤豆为0.501 mg/g。硝酸铝显色法测定豆类样品黄酮类总含量为0.297—8.844 mg/g。直接比色法测定食用豆类中异黄酮总含量为1.994—8.840 mg/g。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大豆异黄酮单体成分的总含量为0.031—3.34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豆类 黄酮类 异黄酮 比色法 高压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不同品种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类物质、VC含量的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6
5
作者 刘杰超 张春岭 +1 位作者 陈大磊 焦中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94-98,共5页
为探索不同品种枣果发育过程中多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对灰枣、鸡心枣、梨枣、赞皇枣、磨盘枣、葫芦枣6个枣品种的不同发育期果实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组成和VC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各品种枣果... 为探索不同品种枣果发育过程中多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对灰枣、鸡心枣、梨枣、赞皇枣、磨盘枣、葫芦枣6个枣品种的不同发育期果实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组成和VC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各品种枣果实中总酚、总黄酮、VC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在采摘初期(幼果期)为最高,其后随着果实的发育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在绿熟期前下降迅速,绿熟期以后变化趋缓,果实接近成熟时则趋于平稳,全红期果实可较采摘初期降低60%以上;VC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白熟期前下降较快,白熟期后降幅变小。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结果显示,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是供试各品种枣果实中最主要的酚类物质,这些酚类物质含量在枣果实发育过程中也呈下降趋势,但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供试枣果实抗氧化活性与其中的总酚、总黄酮、VC以及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等主要酚类物质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其中尤以芦丁、表儿茶素、儿茶素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较高,说明芦丁、表儿茶素、儿茶素等多酚类物质是枣果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磨盘枣、葫芦枣具有较高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鸡心枣具有较高的VC含量,是功能性枣果及其加工制品生产的理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多酚 总黄酮 抗氧化 发育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保健品中总黄酮 被引量:20
6
作者 熊冬梅 邓泽元 +2 位作者 刘蓉 范亚苇 李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56-25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性好,能作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银杏保健品中总黄酮化合物的测定法。方法:对盐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三因素采用响应曲面优化保健品中黄酮化合物水解提取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梯度洗脱程序测定黄酮类化...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性好,能作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银杏保健品中总黄酮化合物的测定法。方法:对盐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三因素采用响应曲面优化保健品中黄酮化合物水解提取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梯度洗脱程序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水解最佳条件为水解时间114min,水解温度79℃,盐酸浓度3.4mol/L,该条件下得到的银杏总黄酮含量最高为8851.468mg/100g;流动相A:0.1%H3PO4,B:CH3OH;梯度洗脱程序为:0~20min,A45%,B55%;20~30min,A由45%线性变化为50%。该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5.04%~104.56%之间,RSD小于2%。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准确度和重现性好、适用性好,可作为国家标准方法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黄酮 槲皮素 山奈酚 异鼠李素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从基因表达谱和代谢组学角度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延缓衰老的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20
7
作者 黄建华 沈自尹 +2 位作者 吴斌 刘小雨 林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用系统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淫羊藿总黄酮(EF)延缓衰老的效应及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分为4、10、18、24月龄组和EF组共5组,EF组大鼠自21月龄开始灌胃EF至24月龄。摘取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淋巴细胞等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取血清... 目的用系统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淫羊藿总黄酮(EF)延缓衰老的效应及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分为4、10、18、24月龄组和EF组共5组,EF组大鼠自21月龄开始灌胃EF至24月龄。摘取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淋巴细胞等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取血清,利用高效液相和质谱进行代谢组检测;利用专用芯片检测淋巴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基因表达。利用上述数据,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评价衰老程度和药物干预的效果。结果199个基因表达具年龄依赖特征,EF能逆转大部分基因表达,神经网络模型输出显示EF使24月龄大鼠基因表达年轻化至8~13月龄;代谢组检测共获得1 885个代谢物谱峰,已鉴定17个代谢物随增龄变化显著,EF干预使代谢物水平年轻化至18月龄;NF-κB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整体水平随增龄而降低,EF使之上升,神经网络模型显示向10.5月龄靠近。结论不同层面的衰老表型首先表现为均具有年龄依赖关系;EF能逆转不同层面的增龄性变化,具有同步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代谢组 衰老 淫羊藿总黄酮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显齿蛇葡萄总黄酮含量 被引量:26
8
作者 熊皓平 杨伟丽 +1 位作者 何国庆 张友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用95%的乙醇为溶剂连续加热回流浸提显齿蛇葡萄幼嫩茎叶中有效成分,以二氢杨梅素为标样,选择波长294nm,采用三氯化铝分光光度法,建立显齿蛇葡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标液浓度在5~50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 用95%的乙醇为溶剂连续加热回流浸提显齿蛇葡萄幼嫩茎叶中有效成分,以二氢杨梅素为标样,选择波长294nm,采用三氯化铝分光光度法,建立显齿蛇葡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标液浓度在5~50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3.166×10-3X-9.0×10-3,r=0.9999(n=5)。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2.54%。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药材质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测定方法 显齿蛇葡萄 总黄酮 有效成分 二氢杨梅素
下载PDF
液质联用分析测定苦荞黄酮 被引量:36
9
作者 徐宝才 肖刚 +1 位作者 丁霄霖 李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117,共5页
本文采用RP-HPLC-DAD/MS在苦荞籽粒中发现了山奈酚;并对苦荞中的总黄酮和其中的四种主要黄酮醇:槲皮素-3-芸香糖葡萄糖苷(Ⅰ)、芦丁(Ⅱ)、山奈酚-3-芸香糖苷(Ⅲ)、槲皮素(IV)进行了定量。总黄酮含量为0.174%~4.614%,(I)、(II)、(III)、... 本文采用RP-HPLC-DAD/MS在苦荞籽粒中发现了山奈酚;并对苦荞中的总黄酮和其中的四种主要黄酮醇:槲皮素-3-芸香糖葡萄糖苷(Ⅰ)、芦丁(Ⅱ)、山奈酚-3-芸香糖苷(Ⅲ)、槲皮素(IV)进行了定量。总黄酮含量为0.174%~4.614%,(I)、(II)、(III)、(IV)在壳、麸皮、外层粉、心粉、山西苦荞粉中的含量分别为0.0153%~0.0448%,0.0816%~4.1054%,0.0043%~0.1330%,0.0062%~0.5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测定 苦荞 黄酮 RP—HPLC—DAD/MS
下载PDF
广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李晓亮 汪豪 +3 位作者 刘戈 张晓琦 叶文才 赵守训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02-805,共4页
目的:对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eck)Mer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6-C-葡萄糖-8-C-... 目的:对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eck)Mer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6-C-葡萄糖-8-C-阿拉伯苷(1)、木犀草素-6-C-葡萄糖苷(2)、芹菜素-6-C-葡萄糖-8-C-木糖苷(3)、芹菜素-6-C-葡萄糖-8-C-葡萄糖苷(4)、芹菜素(5)、木犀草素(6)、豆甾醇-3—0-β—D-葡萄糖苷(7)、β-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4~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金钱草 豆科 黄酮碳苷
下载PDF
枳■子黄酮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59
11
作者 丁林生 梁侨丽 腾艳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600-602,共3页
从北枳(HoveniadulcisThunb)种子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即双氢山奈酚(dihydrokaempferolI)、槲皮素(quercetinII)、(+)3,3′,5′,5,7五羟基双... 从北枳(HoveniadulcisThunb)种子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即双氢山奈酚(dihydrokaempferolI)、槲皮素(quercetinII)、(+)3,3′,5′,5,7五羟基双氢黄酮[(+)3,3′,5′,5,7pentahydroflavanoneII]和(+)双氢杨梅黄素[(+)dihydromyricetinIV]。其中II为新化合物,I和IV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枳Ju 黄酮 化学成分 中草药
下载PDF
荔枝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向兰 陈沪宁 +2 位作者 徐成明 张珊珊 汪华燕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3-815,共3页
目的对荔枝草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运用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荔枝草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4′,7-二甲氧基-异黄酮(1)、高车前素(2)、泽兰黄酮(3)、... 目的对荔枝草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运用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荔枝草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4′,7-二甲氧基-异黄酮(1)、高车前素(2)、泽兰黄酮(3)、高车前苷(4)、(2S)-5,7,4′-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假荆芥属苷(6)。结论化合物5为新的二氢黄酮苷,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荔枝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草 黄酮 二氢黄酮苷
下载PDF
藤三七中一个新黄烷醇和抗HIV活性成分 被引量:26
13
作者 顾琼 马云保 +4 位作者 张雪梅 王睿睿 周俊 郑永唐 陈纪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08-1511,共4页
利用各种色谱(硅胶和凝胶)方法,从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Miers var.pseudobaselloidesBailey]的70%(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烷醇类化合物(1,2)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3~6).采用UV,IR,MS和1D,2D NMR方法,分... 利用各种色谱(硅胶和凝胶)方法,从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Miers var.pseudobaselloidesBailey]的70%(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烷醇类化合物(1,2)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3~6).采用UV,IR,MS和1D,2D NMR方法,分别鉴定出如下化合物:7-羟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3,4-黄烷二醇,命名为藤三七醇A(1);4,7-二羟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黄烷(2);7-O-methylunonal(3);5,7-二羟基-6,8-二甲基-2-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4);Desmosflavone(5)和Demethoxymatteucinol(6).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黄烷二醇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HIV-1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2,5,6对HIV-1诱导合胞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5.09,48.73,55.47和82.75μmol/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41,1.20,7.15和〉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三七 藤三七醇A 黄烷醇 抗HIV活性
下载PDF
柑桔属中类黄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4
作者 赵雪梅 朱大元 +2 位作者 叶兴乾 蒋山好 席屿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9-92,共4页
本文就柑桔属中类黄酮的种类。
关键词 柑桔 类黄酮
下载PDF
瑞香狼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33
15
作者 冯宝民 裴月湖 韩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研究瑞香狼毒 Stellera chamaejasme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 ,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确定是化学结构。结果 从瑞香狼毒根中分得 4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新狼毒素甲(neochamaejasmin A, )、表枇杷素 (epiaf... 目的 研究瑞香狼毒 Stellera chamaejasme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 ,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确定是化学结构。结果 从瑞香狼毒根中分得 4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新狼毒素甲(neochamaejasmin A, )、表枇杷素 (epiafzelechin, )、狼毒色原酮 (cham aechrom one, )和芫花醇乙 (wikstrol B, )。结论 其中 和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同时还利用 2 DNMR修正了 Niwa对化合物 的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黄酮类化合物 表枇杷素 芜花醇乙
下载PDF
荞麦中类黄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罗庆林 邵继荣 +1 位作者 胡建平 柏大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特殊的保健和药用功能。概述了荞麦中生物类黄酮的化学组成、分布,以及提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以期为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荞麦 类黄酮 提取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Al^(3+)-芦丁二元络合物荧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33
17
作者 张敏 曹庸 +3 位作者 唐纯翼 彭密军 龚竹琼 李贵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8-190,共3页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以芦丁为标样,建立了一种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激发波长λex=436 nm,发射波长λem=483nm,方法检出限为1.27×10-9 mol·L-1,线性范围在1.64×10-9~3.63×1...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以芦丁为标样,建立了一种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激发波长λex=436 nm,发射波长λem=483nm,方法检出限为1.27×10-9 mol·L-1,线性范围在1.64×10-9~3.63×10-5 mol·L-1之间,回收率为99.8%~104.2%,相对标准差(RSD)为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总黄酮 银杏叶
下载PDF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8
作者 李凤林 李青旺 +1 位作者 冯彩宁 郜俊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8年第5期60-64,76,共6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比较强的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按结构可分为黄酮类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查尔酮类、双黄酮类、异黄酮类以及其它黄酮类等。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比较强的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按结构可分为黄酮类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查尔酮类、双黄酮类、异黄酮类以及其它黄酮类等。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分离法、半仿生提取法等,各种提取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本文对上述几种提取方法近年来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了简单综述,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方法 研究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花总黄酮及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杜志云 涂增清 +3 位作者 张焜 莫容清 潘文龙 汤志恺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4,共6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从槐花中提取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花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并测定槐花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2.0 g槐花粉,体积分数60%的乙醇40 mL、提取温度80℃、超... 利用超声波辅助从槐花中提取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花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并测定槐花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2.0 g槐花粉,体积分数60%的乙醇40 mL、提取温度80℃、超声波功率300 W、提取时间30 min,总黄酮得率(16.5±0.4)%。槐花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50%时的质量浓度(IC50)为0.03 g/L,熊果苷(IC501.60 g/L)的抑制作用强50倍。动力学行为研究发现,槐花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抑制类型;比圆二色谱(CD)研究槐花提取物对酪氨酸酶二级结构的影响,发现酪氨酸酶的β-折叠含量增加、β-转角含量降低,这与其竞争性结合模式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花总黄酮 超声波辅助提取 蘑菇酪氨酸酶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红薯叶总黄酮的工艺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佩艳 王锋 +4 位作者 尹飞 刘建学 戚艳艳 熊瑞 裴亚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5-277,281,共4页
以红薯叶为原料,优化红薯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以酶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三因素,以总黄酮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进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薯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为0.65%,酶解时... 以红薯叶为原料,优化红薯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以酶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三因素,以总黄酮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进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薯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为0.65%,酶解时间88min,酶解温度为51℃,在此条件下,红薯叶总黄酮的提取量最高,可达176.1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 总黄酮 酶法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