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ction of Total Flavonoid Fraction from Nervilia fordii o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Rats 被引量:2
1
作者 HUANG Ming-qing XIE You-liang +5 位作者 LAI Xiao-ping LIN Ling XU Yin-ji LU Jin-jian CHEN Xiu-p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2年第4期287-293,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otal flavonoid fraction(TFF) from Nervilia fordii on lipopolysaccharide(LPS)-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ALI) in rats,and to explore their protective mechanism.Methods LPS-induc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otal flavonoid fraction(TFF) from Nervilia fordii on lipopolysaccharide(LPS)-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ALI) in rats,and to explore their protective mechanism.Methods LPS-induced ALI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LPS(5 mg/kg) injection via left cervical vein.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ervical artery of all rats at 5 and 6 h after LPS challenge for arterial blood gas test and cytokines measurements,and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PMP),lung wet/dry weight ratio(W/D),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were observed.Results Phytochemical study showed that the TFF contained 67.3% of flavonoids expressed in rutin and three flavone glycosides.The TFF pretreatment(6.24 and 12.48 mg/kg) attenuated the partial arterial pressure of oxygen decline in blood significantly,and decreased the PMP and lung W/D in ALI rats.In addition,the TFF(6.24 and 12.48 mg/kg) also ameliorated the LPS-induced lung damages including alveolar edema,neutrophils infiltration,alveolar hemorrhage,and thickening of the alveolar wall.Furthermore,the treatment with the TFF(6.24 and 12.48 mg/kg) also down-regulated the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such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nterleukin-6(IL-6),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and up-regulated the level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0 in serum of ALI rats simultaneously.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FF could protect LPS-induced ALI in rats,which may be mediated,at least in part,by adjusting the p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cluding TNF-α,IL-6,ICAM-1,and IL-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lung injury CYTOKINE Nervilia fordii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total flavonoid fraction
原文传递
辣蓼黄酮缓解猪伪狂犬病病毒诱导的小鼠炎症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
2
作者 唐敏 谢小东 +5 位作者 蒋丽群 童艳梅 任春芝 易首利 施君 胡庭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3,共7页
为研究辣蓼黄酮乙酸乙酯部分(ethyl acetate of flavonoids from Polygonum hydropiper L,FEA)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小鼠诱导的炎症反应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50~200 mg/kg体重的FEA处理PRV感染的小... 为研究辣蓼黄酮乙酸乙酯部分(ethyl acetate of flavonoids from Polygonum hydropiper L,FEA)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小鼠诱导的炎症反应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50~200 mg/kg体重的FEA处理PRV感染的小鼠炎症模型后,检测各组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变化,脾脏匀浆液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炎症相关因子的水平或表达量,以及NF-κB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显示,50和200 mg/kg体重的FEA能降低PRV感染的小鼠脾脏指数(P<0.05);50~200 mg/kg体重FEA能不同程度的降低PRV感染的小鼠脾脏细胞中ROS、NO水平,IL-1β、IL-6、MCP-1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及mRNA表达,以及XOD、MPO、iNOS的酶活性(P<0.05),升高IL-10的水平和GSH的酶活性(P<0.05)。此外,FEA降低了PRV感染的小鼠脾脏细胞中p-p65/p65、p-JNK/JNK和p-p38/p38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磷酸化比值(P<0.05)。结果表明,FEA能减缓PRV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状态和炎症反应,发挥体内抗炎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和MAPK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黄酮 猪伪狂犬病病毒 氧化应激 炎症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对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小鼠抗氧化作用研究
3
作者 柏晶晶 张文 +3 位作者 黄昌巧 袁海峰 周淑棉 胡庭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9-64,共6页
旨在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FNB)对小鼠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将72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伪狂犬病病毒(PRV)模型组、芦丁对照组,3个FNB处理组(25、50、100 mg/kg体重)。采用注射联合滴鼻的方式感染10^(2.33)TCID_(50)PRV... 旨在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FNB)对小鼠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将72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伪狂犬病病毒(PRV)模型组、芦丁对照组,3个FNB处理组(25、50、100 mg/kg体重)。采用注射联合滴鼻的方式感染10^(2.33)TCID_(50)PRV,以建立小鼠体内氧化应激模型,病毒感染后1 h,用不同剂量的FNB灌胃给药,0.3 mL/只。连续灌胃7 d后采样测定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期间记录小鼠的临床表现。结果显示,PRV感染后,小鼠脾脏、肺脏和肝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FNB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小鼠脾脏、心脏指数(P<0.05,P<0.01);FNB能增强血清中CAT、SOD、HO-1和NQO1的活性,升高血清中GSH、NO、T-AOC和脾脏中T-AOC的水平,剂量为100 mg/kg体重的FNB效果最为显著。结果表明,FNB具有良好抗氧化应激作用,并可有效缓解小鼠PRV感染引起的氧化应激对机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 伪狂犬病病毒 小鼠 氧化应激
下载PDF
Flavonoi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diabetic potential of Brachychiton acerifolius leaves extract 被引量:1
4
作者 Aisha Hussein Abou Zeid Mohamed Ali Farag +3 位作者 Manal Abdel Aziz Hamed Zeinab Abdel Aziz Kandil Radwa Hassan El-Akad Hanaa Mohamed El-Rafie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7年第5期389-396,共8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Brachychiton acerifolius leaf extracts as antidiabetic potential agent and to identify the main active constituents using bioactivity guided fractionation.Methods: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wa... Objective:To evaluate Brachychiton acerifolius leaf extracts as antidiabetic potential agent and to identify the main active constituents using bioactivity guided fractionation.Methods: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evaluated for B.acerifolius different extracts using DPPH assay and vitamin C as control.Antidiabetic activity was then determined using STZ-induced rats treated daily with ethyl acetate and 70% ethanol leaf extracts for4 weeks at a dose of 200 g/kg body weight against gliclazide reference drug.Blood glucose,a-amylase,lipid profile,liver function enzymes and 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were assessed along with histopathological study for liver and pancreatic tissues.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active compounds were made using Diaion and Sephadex followed by spectral analyses.Resul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thyl acetate and ethanol leaf extracts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compared to that of vitamin C(IC500.05,0.03 and 12 mg/m L,respectively).Both extracts showed potent anti-hyperglycemic activity evidenced by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erum glucose levels by 82.5% and 80.9% and a-amylase by45.2% and 53.6%,as compared with gliclazide 68% and 59.4%,respectively.Fractionation of ethanol extract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9 flavonoids including apigenin-7-O-arhamnosyl(1/2)-b-D-glucuronide,apigenin-7-O-b-D-glucuronide,apigenin-7-O-b-Dglucoside and luteolin-7-O-b-D-glucuronide.Conclusions: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use of B.acerifolius leaf extract enriched in flavo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that would warrant further clinical trials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Z-induced diabetes Diaion fractionation flavonoid glucuronides Brachychiton acerifolius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in vitro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y potential of different fraction of Hybanthus enneaspermus Linn F.Muell 被引量:4
5
作者 Patel DK Kumar R +2 位作者 Kumar M Sairarn K Hemalatha S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y(ARI)activity of different fractions of Hybanthus enneaspermus for potential use in diabetic cataract.Methods:Total phenol and flavonoid content of different fracti...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y(ARI)activity of different fractions of Hybanthus enneaspermus for potential use in diabetic cataract.Methods:Total phenol and flavonoid content of different fractions was determined.ARI activity of different fractions in rat lens was investigated in vitro.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level of phenolic and flavonoid content in ethyl acetate fraction[total phenol(212.15±0.79 mg/g),total flavonoid(39.11±2.27mg/g)]and aqueous fraction[total phenol(140.62±0.57mg/g),total flavonoid(26.07±1.49 mg/g)]as compared with the chloroform fraction[total phenol(68.56±0.51mg/g),total flavonoid(13.41±0.82mg/g)]and petrolium ether fraction[total phenol(36.68±0.43mg/g),total flavonoid(11.55±1.06mg/g)].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RI activity of each fraction,and it was found to be the highest in ethyl acetate fraction[IC_(50)(49.26±1.76μg/mL)]followed by aqueous extract[IC_(50)(70.83±2.82μg/mL)]and it was least in the petroleum ether fraction[IC_(50)(118.89±0.71μg/mL)].Chloroform fraction showed moderate activity[IC_(50)(98.52±1.80μg/mL)].Conclusions:Different fractions showed significanct amount of ARI activity,where in ethyl acetate fraction it was found to be maximum which may be due to its high phenolic and flavonoid content.The extract after further evaluation may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cata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anthus enneaspermus TOTAL phenol TOTAL flavonoid Rat lens ALDOSE REDUCTASE Diabetic CATARACT DIFFERENT fractions
下载PDF
黄芩总黄酮部位对常见水产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焕裕 袁雪梅 +1 位作者 姚嘉赟 葛海霞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4-50,65,共8页
为寻找水产养殖领域天然、安全的抗生素替代品,探索黄芩醇提物对水产致病菌抑制作用的总黄酮部位.采用大孔树脂分离和抑菌圈法确定黄芩抗菌的总黄酮部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黄芩... 为寻找水产养殖领域天然、安全的抗生素替代品,探索黄芩醇提物对水产致病菌抑制作用的总黄酮部位.采用大孔树脂分离和抑菌圈法确定黄芩抗菌的总黄酮部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黄芩总黄酮部位对7种水产致病菌的MIC.研究结果表明,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主要富集在30%醇洗和70%醇洗部位,并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其总黄酮含量达75.2%.黄芩总黄酮部位对其中6种水产致病菌的10个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在0.36~1.43 mg/mL之间.黄芩总黄酮部位具有较广谱的抗水产致病菌作用,在水产养殖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总黄酮部位 水产致病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对PRV感染3D4/2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缪卫媛 张思琪 +6 位作者 黄昌巧 赵怡 陈奇 谢小东 韦英益 于美玲 胡庭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9-358,共10页
【目的】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N-butanol fraction of Polygonum hydropiper flavonoids,FNB)对猪伪狂犬病毒(Pseudoabies virus,PRV)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旨在初步分析FNB的抗氧化效果。【方... 【目的】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N-butanol fraction of Polygonum hydropiper flavonoids,FNB)对猪伪狂犬病毒(Pseudoabies virus,PRV)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旨在初步分析FNB的抗氧化效果。【方法】采用10-1至10-10浓度PRV体外感染猪肾细胞(PK15细胞),计算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将3D4/2细胞分为BC组、DMSO组、PRV组、FNB 1、FNB2和FNB3组,BC组用DMEM培养液处理,其余各组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0.1 RPV处理,孵育2 h后,PRV组添加DMEM培养液,DMSO组及FNB1、FNB2、FNB3组分别添加0.05%DMSO及12.5、25、50μg/mL FNB的DMEM培养液。培养4、8、12、24 h后,分别收取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和细胞,通过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细胞内活性氧(R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PRV的TCID50为10-8.25/0.1 mL;与BC组相比,PRV组上清中NO水平在4、8 h时极显著降低(P<0.01),在12、2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ROS在4 h时显著降低(P<0.05),8~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iNOS和XOD活性在8~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MPO活性在4~24 h时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在4 h时显著降低(P<0.05),12~24 h时显著升高(P<0.05)。与PRV组相比,FNB2组NO含量在4~8 h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在12 h时显著降低(P<0.05),FNB3组在2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ROS水平在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8~24 h时极显著降低(P<0.01);FNB1组iNOS活性在4 h时显著升高(P<0.05),3个FNB组iNOS活性在8~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MPO和XOD活性在4~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MDA含量在4 h时升高,8 h时FNB2、FNB3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24 h时FNB1、FNB2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FNB可以通过干预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分泌调节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维持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结果可为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FNB) 伪狂犬病毒(PRV) 3D4/2细胞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韭菜黄酮的提取和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8
作者 孙婕 弓欣彤 +1 位作者 金继航 尹国友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06-113,共8页
采用超声辅助浸提法提取韭菜黄酮粗提物,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得到韭菜黄酮纯化物,并以抗坏血酸为对照,对比韭菜黄酮粗提物及韭菜黄酮纯化物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初步探究韭菜黄酮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韭菜黄酮粗提物... 采用超声辅助浸提法提取韭菜黄酮粗提物,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得到韭菜黄酮纯化物,并以抗坏血酸为对照,对比韭菜黄酮粗提物及韭菜黄酮纯化物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初步探究韭菜黄酮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韭菜黄酮粗提物得率为24.8%。筛选出AB-8型树脂纯化效果最佳,韭菜黄酮最佳纯化条件:上样浓度为1.0 mg/mL、上样流速为2 BV/h(BV:柱体积)、上样体积为50 mL;洗脱液乙醇浓度为60%、洗脱速度为3 BV/h、洗脱体积为70 mL。在此条件下,韭菜黄酮的纯度由10.67%提高到63.83%,洗脱率达94.58%。韭菜黄酮粗提物和韭菜黄酮纯化物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黄酮 提取 纯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微粒化纯化黄酮制剂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梁卫 李维敏 +3 位作者 黄晓钟 蒋米尔 张纪蔚 张柏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评价微粒化纯化的黄酮制剂(爱脉朗)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3年11月,48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腿部沉重感、夜间腿部痉挛及疼痛等各项症状,并测定溃疡最大径。结果6周和12周,... 目的评价微粒化纯化的黄酮制剂(爱脉朗)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3年11月,48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腿部沉重感、夜间腿部痉挛及疼痛等各项症状,并测定溃疡最大径。结果6周和12周,治疗组腿部沉重感、夜间腿部痉挛及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症状与入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6周后溃疡最大径平均缩小(0.53±0.94)cm,12周时缩小(1.02±0.96)cm,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其中3例观察期内溃疡愈合;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微粒化黄酮制剂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肢体溃疡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溃疡 黄酮制剂 治疗
下载PDF
百蕊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洋 Zahida Parveen +2 位作者 邓玉林 张经华 戴荣继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8-520,共3页
目的:研究百蕊草抗炎有效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PLC-DAD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定性,并结合1H-NMR1、3C-NMR和ESI-MS等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 目的:研究百蕊草抗炎有效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PLC-DAD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定性,并结合1H-NMR1、3C-NMR和ESI-MS等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紫云英苷(Ⅰ)、芸香苷(Ⅱ)、木樨草素7-O-葡萄糖苷(Ⅲ)、5-甲基山奈酚(Ⅳ)、芹菜素-5-O-葡萄糖-鼠李糖苷(Ⅴ)。结论:其中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草 黄酮 有效部位
下载PDF
沙蓬降糖总黄酮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4
11
作者 靳阳 李英华 +1 位作者 回业乾 李玉山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9-522,共4页
目的对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L.)Moq.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总黄酮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按照总黄酮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制备总黄酮,采用大孔吸附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微量制备型高效液相... 目的对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L.)Moq.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总黄酮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按照总黄酮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制备总黄酮,采用大孔吸附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微量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总黄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1H-NMR、13C-NMR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总黄酮有效部位中分离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其中,7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1)、木犀草素(luteolin,2)、银锻苷(tiliroside,3)、牡荆素-2″-O-鼠李糖苷(2″-O-rhamnosylvitexin,4)、芒果酚(mangiferin,5)、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isorhamnetin 3-O-β-D-rutinoside,7)和芦丁(rutin,8)、以及1个三萜类化合物eupatoric acid(6)。结论化合物3、5和6为首次从藜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和4为首次从沙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蓬 总黄酮有效部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景天三七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珠灿 邱麒 +2 位作者 房英娟 黄安玉 郭素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92-1795,共4页
目的:对景天三七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景天三七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1)、咖啡酸(2)、5,7-二羟基色原酮(3)、没食子酸... 目的:对景天三七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景天三七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1)、咖啡酸(2)、5,7-二羟基色原酮(3)、没食子酸甲酯(4)、没食子酸乙酯(5)、杨梅素(6)、木犀草素(7)、木犀草苷(8)、3',4',5,7-四羟基二氢黄酮(9)、鸢尾酚酮(10)、鸢尾酚酮-2-O-β-D-葡萄糖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3、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天三七 乙酸乙酯部位 酚类 黄酮类
下载PDF
黄芩纤维构成及黄酮含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唯涌 韩鲁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28,共5页
为分析不同粒度黄芩颗粒纤维构成及黄酮含量的差异性,以5种黄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品种、不同粒度的黄芩样品中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纤维构成及黄芩甙、汉黄芩甙、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等主要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方差分析发现... 为分析不同粒度黄芩颗粒纤维构成及黄酮含量的差异性,以5种黄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品种、不同粒度的黄芩样品中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纤维构成及黄芩甙、汉黄芩甙、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等主要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粒度黄芩中纤维构成、黄芩甙、黄芩素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汉黄芩甙和汉黄芩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纤维 黄酮 甄粒粒度
下载PDF
黄秋葵花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溆 李文刚 +6 位作者 田硕 曹宏杰 王维婷 刘超 程安玮 王新坤 孙金月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1,共5页
为确定黄秋葵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黄秋葵花提取物分为乙酸乙酯相和水相2个不同极性部位,测定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中总黄酮及多酚的含量,分析其还原能力、(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 为确定黄秋葵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黄秋葵花提取物分为乙酸乙酯相和水相2个不同极性部位,测定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中总黄酮及多酚的含量,分析其还原能力、(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比较黄秋葵花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黄秋葵花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部位提取物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均强于水相提取部位,而水相提取部位的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乙酸乙酯相部位提取物。本研究将为黄秋葵花抗氧化功能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花 极性部位 总黄酮 多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尾叶香茶菜水溶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汤建 马瑞丽 +2 位作者 刘洪川 欧阳臻 陈海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5-217,共3页
采用XAD16N大孔树脂、HW-40C凝胶柱和硅胶柱等色谱手段,从长白山产尾叶香茶菜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位中纯化得到山柰酚-3-O-芸香糖苷(1)、芦丁(2)、异槲皮苷(3)、槲皮素-7-O-鼠李糖苷(4)、金樱子皂苷A(5)、β-胡萝卜苷(6)、咖啡酸(7)、... 采用XAD16N大孔树脂、HW-40C凝胶柱和硅胶柱等色谱手段,从长白山产尾叶香茶菜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位中纯化得到山柰酚-3-O-芸香糖苷(1)、芦丁(2)、异槲皮苷(3)、槲皮素-7-O-鼠李糖苷(4)、金樱子皂苷A(5)、β-胡萝卜苷(6)、咖啡酸(7)、槲皮素(8)和熊果酸(9),其中化合物1,4,5,7,8为首次从尾叶香茶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香茶菜 水溶性部位 黄酮 金樱子皂苷A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鱼腥草不同生长季节、不同药用部位中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琴伟 张文婷 赵维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以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为指标成分,建立了RP-HPLC法对鱼腥草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并考察鱼腥草不同生长季节、不同药用部位黄酮类成分的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AgilentZORBAXSB—C18分析柱(250mm... 目的以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为指标成分,建立了RP-HPLC法对鱼腥草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并考察鱼腥草不同生长季节、不同药用部位黄酮类成分的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AgilentZORBAXSB—C18分析柱(250mm×4.6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56nm。结果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是:芦丁0.0334~0.5344μg,r=1(n=6);金丝桃苷0.1660~2.6560μg,r=1(n=6);槲皮苷0.3805~6.0880μg,r=1(n=6);回收率芦丁为103.3%,金丝桃苷为106.6%,槲皮苷为107.6%(n=9)。结论本方法分离度好,稳定,适合于作为鱼腥草的质量控制方法。黄酮类成分的量高低是:花>叶>果实>地上茎,地下部分基本无黄酮类成分。花期各成分的量相对高于果实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药材 黄酮 芦丁 金丝桃苷 槲皮苷 药用部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山绿茶有效部位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药效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伟曦 杨杰 +3 位作者 陈筱清 毛茜 闻晓东 王强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3年第3期28-31,46,共5页
采用80%乙醇加热回流和大孔树脂吸附法从山绿茶中提取分离得到总酚酸和总黄酮两个有效部位,分别对两部位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及其中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山绿茶两个有效部位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药效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两... 采用80%乙醇加热回流和大孔树脂吸附法从山绿茶中提取分离得到总酚酸和总黄酮两个有效部位,分别对两部位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及其中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山绿茶两个有效部位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药效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两个有效部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肝指数、血脂、转氨酶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绿茶 总酚酸 总黄酮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载PDF
紫花苜蓿黄酮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海峰 王蓟花 +4 位作者 赵思峰 韩建国 杨富裕 玉柱 周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B12期157-160,共4页
采用溶剂萃取并结合高速逆流色谱,制备了紫花苜蓿地上部分各提取物组分,对各组分的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萃取组分中。在高速逆流制备的各峰组分中,逆流峰4组分中的黄酮含量为23.07%,... 采用溶剂萃取并结合高速逆流色谱,制备了紫花苜蓿地上部分各提取物组分,对各组分的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萃取组分中。在高速逆流制备的各峰组分中,逆流峰4组分中的黄酮含量为23.07%,其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89.23μg/mL。结果表明,溶剂萃取并结合高速逆流色谱能有效地制备苜蓿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紫花苜蓿 高速逆流色谱 提取物组分 黄酮含量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降香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金玉 陈地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3853-3856,共4页
[目的]考察降香叶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与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降香叶水提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水等4个提取部位。以体外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过氧化... [目的]考察降香叶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与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降香叶水提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水等4个提取部位。以体外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评价降香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铝盐络合法测定各个提取部位的黄酮含量,比较分析其含量与氧化能力的相关性;采用HPLC法分析其指纹。[结果]降香叶各个提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其效果顺序为:乙酸乙脂部位>氯仿部位>水提部位>石油醚部位,与各部位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降香叶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抗氧化能力,其与黄酮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其乙酸乙脂部位可作为抗氧化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叶 抗氧化 总黄酮含量 自由基 有效部位
下载PDF
艾渣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梅 胡璇 +3 位作者 庞玉新 闻庆 于福来 陈振夏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8年第5期27-32,35,共7页
为考察艾渣不同极性溶剂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为溶剂的5个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抗坏血酸(VC)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Fe^(3+)还原... 为考察艾渣不同极性溶剂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为溶剂的5个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抗坏血酸(VC)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Fe^(3+)还原法(FRAP法)测定艾渣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艾渣中黄酮类物质偏中等极性,多富集于乙酸乙酯及氯仿部位。艾渣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效果。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强[IC_(50)值分别为(0.115±0.003) g/L和(0.093±0.003) g/L],正丁醇及氯仿部位的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次之。水层还原Fe^(3+)的能力最强,其次为正丁醇与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在三个抗氧化试验中均表现出较弱的抗氧化性。因此,初步推测抗氧化活性多集中于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可以将其作为抗氧化剂添加到化妆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渣 极性部位 总黄酮含量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