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ole of Humic Acid and Proline on Growth,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Yield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ree Flax Cultivars Grown under Saline Soil Conditions 被引量:7
1
作者 Bakry Ahmed Bakry Moamen Hamed Taha +1 位作者 Zainab Ahmed Abdelgawad Maha Mohamed Shater Abdallah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年第14期1566-1575,共10页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salinity effects on flax grown on moderate saline sandy soil (3275 - 3430 ppm) and irrigated with moderate saline water (2300 - 2460 ppm)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experimental...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salinity effects on flax grown on moderate saline sandy soil (3275 - 3430 ppm) and irrigated with moderate saline water (2300 - 2460 ppm)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Wadi El-Natrun district El-Behera Governorate—Egypt, during two successive winter seasons of 2012/2013 and 2013/2014. Three flax varieties (Opal, Giza-8 and Mayic) were grown and treated with some chemical additives humic acid (50 kg/fed) and/or foliar applied proline (Control, 50 and 100 mg/L).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ositive responses of Giza-8 variety to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humic acid and proline and mitigated the salinity effects of soil and irrigation water and reflected on most of the studied characters. Such results indicate the potentiality of mitigation the hazardous effect of salinity with these chemical additives.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st seed yield, straw yield and oil yield were obtained at humic acid (50 kg/fed) with foliar treatment of proline at rate of (100 mg/L). The interaction of proline at (100 mg/L) with humic acid at rate of (50 kg/fed) improved plant fresh and dry weight in all flax cultivars under salinity conditions. Fresh weight increased by 66.6%, 48.7% and 65.5% over controls for Opal, Giza-8 and Mayic varieties, respectively. The interaction of proline at (100 mg/L) with humic acid at rate of (50 kg/fed) with Giza-8 variety gave the highest values of seed yield, straw yield and oil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x HUMIC Acid PROLINE Seed and Oil yield
下载PDF
Balanced Fertilization Improves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of Winter Flax (<i>Linum usitatissimum</i>L.)
2
作者 Feihu Liu Fei Li +1 位作者 Guanghui Du Fu Xiao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2期291-296,共6页
Winter fiber flax has been planted in a large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China, and other areas of the world,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fiber yield and qual... Winter fiber flax has been planted in a large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China, and other areas of the world,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For that, a two-factor experiment in random block designed was carried out by specifying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and potassium (K) as factor A, boron (B), manganese (Mn), copper (Cu), zinc (Zn) and molybdenum (Mo) as factor B each in four levels and their complete combinations. With the increase of N, P and K fertilizers, the yields of long-fiber and total-fiber obviously increased resulting from the increased straw yield, although the portion of retted-stem in straw, contents of longfiber and total-fiber decreased. The fiber tensile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 increased as well. The micronutrients application increased the yields of straw, long-fiber and total-fiber, but gave no influence to fiber content and the fiber qualities. Combinations of the macronutrients and micronutrients gave obvious influences to the yields of straw and fiber, contents of long-fiber and total-fiber, fiber fine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but little influence to the fiber flexibility. The fertilizers formula A2B2, i.e. N-P2O5-K2O 172.8, 28.8 172.8 kg/hm2, Zn-Cu-B-M-Mo 2363, 1654, 236, 2363,165 g/hm2, was the best, yielding most in the straw, long-fiber and total-fiber, with synchronous improvement of the three quality ind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 Quality FIBER yield MACRONUTRIENTS MICRONUTRIENTS Proportional Fertilization Winter flax
下载PDF
施钾量与密度对胡麻木质素合成积累及抗倒伏特性的调控
3
作者 李喜强 高玉红 +6 位作者 贾玲玲 麻丽娟 剡斌 王一帆 赵永伟 李瑛 吴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41,共12页
为探索胡麻木质素代谢与抗倒伏性能对钾肥和密度的响应规律,以‘陇亚11号’胡麻为供试材料,设置施钾(K_(2)O)量(0 kg·hm^(-2)、60 kg·hm^(-2)、90 kg·hm^(-2)分别记作K0、K1、K2)和种植密度(6.0×106株·hm^(-2)... 为探索胡麻木质素代谢与抗倒伏性能对钾肥和密度的响应规律,以‘陇亚11号’胡麻为供试材料,设置施钾(K_(2)O)量(0 kg·hm^(-2)、60 kg·hm^(-2)、90 kg·hm^(-2)分别记作K0、K1、K2)和种植密度(6.0×106株·hm^(-2)、7.5×106株·hm^(-2)、9.0×106株·hm^(-2)分别记作D1、D2、D3)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钾和密度对胡麻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代谢关键酶活性、木质素含量及分布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胡麻生育时期的推进,PAL、TAL活性迅速增加,在青果期达到最大值;青果期,各钾肥水平PAL、TAL活性较K0水平显著升高2.90%~16.78%、12.39%~33.72%,中密度D2水平下木质素含量较其他密度水平显著增加1.32%~14.01%,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均达到最大值,与其他密度水平差异显著;密度/钾肥互作条件下,生育后期,D2K1处理显著提高了木质素生物合成酶活性(TAL和PAL)和茎秆横截面积,促进了胡麻茎秆中木质素的合成积累,显著提高了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籽粒产量显著增加15.67%~67.48%。相关性分析表明,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茎秆抗折力和木质素含量以及抗倒伏指数和木质素含量在青果期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钾肥 密度 抗倒伏特性 木质素代谢 产量
下载PDF
增密扩行对宽幅匀播胡麻抗倒伏能力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薛文芳 高玉红 +4 位作者 胡亚朋 崔政军 王一帆 剡斌 晁长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旱作农业区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本研究以胡麻品种定亚26为试验材料,于2021年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宽幅(10 cm)播种技术下增密(750、850和950粒·m^(-2))扩行(15、20和25 cm行距)对胡... 为进一步提高旱作农业区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本研究以胡麻品种定亚26为试验材料,于2021年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宽幅(10 cm)播种技术下增密(750、850和950粒·m^(-2))扩行(15、20和25 cm行距)对胡麻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胡麻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株高和重心高度均增大,850和950粒·m^(2)分别较常规播种密度(750粒·m^(2))平均增加8.96%和9.13%,茎粗、单株鲜重、茎秆强度、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分别降低9.58%、18.08%、11.11%、34.30%和22.46%,差异达显著水平。在950粒·m^(-2)密度水平下,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匀播有利于缓解胡麻株高的快速增长,增大茎粗,增强茎秆抗倒伏能力,其中10 cm幅宽处理下15和20 cm行距青果期茎秆强度、抗折力、抗倒伏指数分别提高1.71%和10.67%、6.58%和19.30%、13.62%和20.71%,且差异达显著水平;籽粒产量显著高出19.85%~30.46%,其中,20 cm行距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达1884.44kg·hm^(-2)。综上,10 cm幅宽和20 cm行距配合950粒·m^(-2)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陇中旱作农业区胡麻的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本研究结果为旱作农业区胡麻抗逆高产栽培模式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宽幅匀播 密度 抗倒伏 产量
下载PDF
轮作模式对旱地胡麻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王海娣 高玉红 +3 位作者 吴兵 剡斌 崔政军 王一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为探明不同轮作模式及茬口对胡麻光合生理参数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12-2020年的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以胡麻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胡麻→胡麻→胡麻→胡麻(FFFF)、胡麻→小麦→马铃薯→胡麻(FWPF)、胡麻→马铃薯→胡麻→小麦(FPFW)、... 为探明不同轮作模式及茬口对胡麻光合生理参数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12-2020年的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以胡麻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胡麻→胡麻→胡麻→胡麻(FFFF)、胡麻→小麦→马铃薯→胡麻(FWPF)、胡麻→马铃薯→胡麻→小麦(FPFW)、胡麻→胡麻→小麦→马铃薯(FFWP)、胡麻→小麦→胡麻→马铃薯(FWFP)和胡麻→小麦→马铃薯→小麦(FWPW)6种不同轮作模式下作物茬口、胡麻种植频率及连作年限对西北旱作区胡麻叶面积指数、SPAD值、光合势、净同化速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旱作农业区胡麻种植制度和明确胡麻高产的光合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处理下胡麻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光合势分别显著提高了8.11%~86.49%、3.54%~42.86%和10.38%~76.58%,小麦茬和马铃薯茬较胡麻茬显著提高,25%和50%频率较100%频率显著提高,且随连作年限缩短而增加,而净同化速率上升的趋势在现蕾期后逐渐显现。此外,轮作改善了胡麻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8.26%~106.00%和20.77%~51.84%(盛花期(F)WPF处理除外)。成熟期轮作处理下胡麻籽粒产量、非籽粒产量与总生物产量较连作分别显著增加了29.89%~109.59%,44.60%~111.90%和38.98%~111.01%,四年连作分别较两年连作显著降低了23.01%,30.85%和28.05%,且随茬口的更换、胡麻种植频率的降低而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胡麻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二者与现蕾期和盛花期胡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_(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盛花期相关系数大于现蕾期。综上表明,轮作有利于为胡麻创造良好的个体和群体光合作用能力,维持生育中后期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从而提高胡麻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其中,胡麻→小麦→马铃薯→小麦为最佳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轮作 茬口 频率 光合生理参数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胡麻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杨治伟 钱爱萍 +1 位作者 张炜 曹秀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为了探索种植密度对胡麻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宁南山区水浇地大面积种植的胡麻品种‘宁亚21号’为材料,通过设置30×10^(5)、45×10^(5)、60×10^(5)、75×10^(5)株/hm^(2)共4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胡麻抗... 为了探索种植密度对胡麻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宁南山区水浇地大面积种植的胡麻品种‘宁亚21号’为材料,通过设置30×10^(5)、45×10^(5)、60×10^(5)、75×10^(5)株/hm^(2)共4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胡麻抗倒性和产量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茎秆抗折力、茎粗、茎壁厚度和木质素含量、有效结果数和单株产量逐渐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茎秆抗折力与茎粗、茎壁厚度、冠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木质素含量和倒伏率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增产增效,抗倒伏效果好、产量相对稳定,推荐宁南山区水浇地‘宁亚21号’的种植密度为45×10^(5)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密度 产量 抗倒性
下载PDF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胡麻叶片叶绿素含量、失水速率及产量
7
作者 杨治伟 曹秀霞 +2 位作者 张炜 剡宽将 钱爱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干旱是制约宁南山区胡麻生长和生产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探索适宜宁南旱作农田覆膜栽培胡麻的有效栽培方式,可为解决胡麻栽培过程中的干旱问题及发展胡麻覆膜栽培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2023年,以胡麻品种‘宁亚21... [目的]干旱是制约宁南山区胡麻生长和生产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探索适宜宁南旱作农田覆膜栽培胡麻的有效栽培方式,可为解决胡麻栽培过程中的干旱问题及发展胡麻覆膜栽培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2023年,以胡麻品种‘宁亚21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平膜穴播(FHS)、垄膜沟播(RFS)和露地条播(CK)共3个处理,分析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胡麻叶绿素含量、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3年通过3种覆膜栽培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覆膜栽培条件下,同一年间胡麻叶片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FHS>RFS>CK,不同年份间不同覆膜栽培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与CK相比,RFS和FHS的株高、鲜重和干重均高于CK;2021年和2023年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表现为CK>RFS>FHS,而2022年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表现为CK>FHS>RFS;产量均表现为FHS>RFS>CK,2021年FHS的增产幅度最大,其有效分枝数、有效结果数和单株产量均高于其它处理;有效结果数和单株产量均表现为FHS>RFS>CK。与CK相比,FHS和RFS均提高了胡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产量、有效分枝数和有效结果数,降低了离体叶片的失水速率,且FHS优于RFS,在2021年FHS增产达到了185.7 kg·hm^(-2),且增产效果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离体叶片失水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FHS不仅提高了胡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产量、有效分枝数和有效结果数,还可以降低离体叶片的失水速率,增强胡麻的抗旱性,因此FHS种植方式是适合宁南旱作农田胡麻生产的有效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胡麻 离体叶片失水速率 产量
下载PDF
Accuracy of genomic selection in biparental populations of flax(Linum usitatissimum L.)
8
作者 Frank M.You Helen M.Booker +2 位作者 Scott D.Duguid Gaofeng Jia Sylvie Cloutier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90-303,共14页
Flax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crop for seed oil and stem fiber. Phenotyping of traits such as seed yield, seed quality, stem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is expensive and time consuming. Genomic selection(... Flax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crop for seed oil and stem fiber. Phenotyping of traits such as seed yield, seed quality, stem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is expensive and time consuming. Genomic selection(GS) refers to a breeding approach aimed at selecting preferred individuals based on 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s predicted by a statistical model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enotypes and genome-wide genetic markers. We evaluate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GS(rMP) and the efficiency of GS relative to phenotypic selection(RE) for three GS models: ridge regression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RR-BLUP),Bayesian LASSO(BL), and Bayesian ridge regression(BRR), for seed yield, oil content, iodine value, linoleic, and linolenic acid content with a full and a common set of genome-wid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in each of three biparental populations. The three GS models generated similar rMPand RE, while BRR displayed a higher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of the fitted models than did RR-BLUP or BL. The mean rMPand RE varied for traits with different heritabilities and was affected by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the traits in the populations.GS for seed yield generated a mean RE of 1.52 across populations and marker sets, a valu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for direct phenotypic selection. Our empirical results provide the first validation of GS in flax and demonstrate that GS could increase genetic gain per unit time for linseed breeding. Further studies for selection of training populations and markers are warr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OMIC selection SSR flax LINSEED SEED yiel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的甘肃胡麻区试品系稳定性与试点代表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丽 张文斐 +1 位作者 张金 王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5,共8页
【目的】评价胡麻高代品系在不同试点的适应性、高产性及稳定性,筛选出适应性强的优良高代胡麻品系,为胡麻新品种鉴定及推广工作的完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甘肃兰州、景泰、榆中、清水、定西、张掖、白银、平凉... 【目的】评价胡麻高代品系在不同试点的适应性、高产性及稳定性,筛选出适应性强的优良高代胡麻品系,为胡麻新品种鉴定及推广工作的完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甘肃兰州、景泰、榆中、清水、定西、张掖、白银、平凉、镇原9个试点种植甘肃省区域试验的12个胡麻高代品系,收获后测产,采用联合方差分析和Genstat GGE双标图模型对产量性状适应性、高产性和稳定性及试点鉴别力和代表性进行分析。【结果】参试的12个胡麻品系产量在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产量性状适应性结果显示,对兰州和景泰适应性最强的品系是99012-3(G10);对榆中、清水、定西、平凉和镇原适应性最强的品系是10287(G4);对张掖、白银适应性最强的品系是988-1(G11)。试点间相关性结果显示,榆中、平凉、镇原之间存在着密切正相关关系,兰州、景泰、定西、张掖、白银之间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高产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参试胡麻品系中高产不稳产的品种有200617-8(G7)、09162(G8)、99012-3(G10)和0523-2-1-3(G12),低产稳产的品种有0354(G1)、1S×980369(G2)、9894-4(G3)、陇亚13号(G5,对照)、0818-6-13(G6)和1S×QS3(G9),不稳定且低产品种是988-1(G11),高产稳产品种有10287(G4)。试点鉴别力和代表性结果显示,景泰和兰州试点对12个胡麻高代品系最具鉴别力和代表性。【结论】GGE能够直观显示胡麻多点多年高代品系试验结果,客观评价品种的适应性、丰产和稳产性及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试验 胡麻产量 GGE双标图 试点代表性 甘肃省
下载PDF
胡麻籽粒产量形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莹莹 李玥 吴兵 《作物研究》 2023年第1期14-21,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胡麻籽粒产量形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采用大田遮雨棚控水法模拟胡麻干旱胁迫,依据2019—2020年甘肃省定西市西巩驿镇的实际产量,以3个品种陇亚12号、陇亚8号、晋亚11号为材料,在苗期、枞行期、现蕾期、青果期,设置正常供... 为了进一步研究胡麻籽粒产量形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采用大田遮雨棚控水法模拟胡麻干旱胁迫,依据2019—2020年甘肃省定西市西巩驿镇的实际产量,以3个品种陇亚12号、陇亚8号、晋亚11号为材料,在苗期、枞行期、现蕾期、青果期,设置正常供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3个不同程度处理,利用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品种性状等构建胡麻产量响应干旱胁迫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APSIM模型模拟胡麻产量及单株蒴果数、每果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的均方根误差RMAE分别为43.07 kg/hm^(2)、0.80个、0.52粒、0.03 g、0.54 g,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0.78、0.83、0.81、0.83,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2)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的胡麻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等逐渐下降,其中现蕾期的降幅最明显,对水分需求较大;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胡麻各产量因子及籽粒产量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陇亚12号产量较CK降低31.9%,陇亚8号产量较CK降低30.2%,晋亚11号产量较CK降低37.1%。关联度分析可知,影响胡麻籽粒产量的主导因子是千粒质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干旱胁迫下与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现蕾期对土壤缺水比较敏感,在此时期精准灌溉,有利于胡麻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促进千粒质量,提高籽粒产量,为实现胡麻合理灌溉和高效增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APSIM 籽粒产量 干旱胁迫 模拟模型
下载PDF
38份油用亚麻资源经济性状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宇 守合热提·牙地卡尔 +7 位作者 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 阿里别里根·哈孜太 高钢 陈继康 邵德义 朱增芳 哈尼帕·哈再斯 张正 《中国麻业科学》 2023年第2期49-57,共9页
研究以4个不同产地的38份亚麻资源为供试材料,开展9项产量性状指标和6项品质性状指标检测,通过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等研究不同亚麻资源单株产量性状及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亚麻资源15项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为7.94%~4... 研究以4个不同产地的38份亚麻资源为供试材料,开展9项产量性状指标和6项品质性状指标检测,通过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等研究不同亚麻资源单株产量性状及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亚麻资源15项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为7.94%~47.57%,棕榈酸的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相关性分析得出,株果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为0.887;主成分分析得出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0.01%,其中可以把单株粒重、株果数、千粒重、单株粒数、株高、工艺长度、硬脂酸、分枝数、棕榈酸和油酸作为38份亚麻资源经济性状的综合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出每个亚麻资源的D值,通过D值分析得出经济性状最佳的亚麻资源为陇亚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遗传多样性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云南省宾川县亚麻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12
作者 陈苏 龙松华 +5 位作者 郭媛 朱炫 周志业 赵信林 王玉富 邱财生 《中国麻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60-169,182,共11页
为获得适合云南省宾川县及类似环境条件下的亚麻高效栽培技术,利用6因素5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肥量、抗旱剂及其组合(共计25个处理)对原茎产量、籽粒产量以及各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个处理的原茎产量在1... 为获得适合云南省宾川县及类似环境条件下的亚麻高效栽培技术,利用6因素5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肥量、抗旱剂及其组合(共计25个处理)对原茎产量、籽粒产量以及各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个处理的原茎产量在11850~14750 kg/hm^(2),不同处理之间的原茎产量无显著差异,籽粒产量范围为1100~2267 kg/hm^(2),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从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来看,亚麻品种对原茎产量、籽粒产量和分枝数的影响最为显著,氮肥可显著影响亚麻株高,磷肥对亚麻蒴果数影响较大,钾肥则会显著影响亚麻茎粗,抗旱剂会显著影响亚麻工艺长度,而种植密度对亚麻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不显著,播种密度在1600~2650粒/m^(2)的水平下均可达到高产。综合比较分析,在使用亚麻品种5f069,播种密度为2300粒/m^(2)的条件下,施氮(N)12 kg/hm^(2)、磷(P_(2)O_(5))27 kg/hm^(2)、钾(K_(2)O)14 kg/hm^(2)、抗旱剂450 mL/hm^(2)时原茎产量可达到最高,而在使用双亚7号,播种密度1950粒/m^(2),施氮12 kg/hm^(2)、磷32 kg/hm^(2)、钾24 kg/hm^(2)、抗旱剂300 mL/hm^(2)时籽粒产量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高产 播种密度 施肥量 抗旱剂
下载PDF
不同亚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13
作者 姚丹丹 宋喜霞 +1 位作者 姜卫东 康庆华 《中国麻业科学》 2023年第1期25-32,48,共9页
试验对华亚2号、华亚3号、华亚4号、华亚5号、Amine(荷兰)和Vesta(荷兰)6个亚麻品种在2018—2021年内5个关键农艺性状和4个产量性状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亚麻品种蒴果数和种子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弱... 试验对华亚2号、华亚3号、华亚4号、华亚5号、Amine(荷兰)和Vesta(荷兰)6个亚麻品种在2018—2021年内5个关键农艺性状和4个产量性状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亚麻品种蒴果数和种子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弱,其余农艺性状均表现出较好的变异性。其中华亚2号、华亚5号、Amine和Vesta干茎制成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变异幅度小,稳定性较强。6个亚麻品种的种子产量、纤维产量、原茎产量和全麻率的变化趋势不同:华亚2号、Amine和Vesta亚麻品种种子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华亚2号、华亚4号、华亚5号和Amine的原茎产量呈上升趋势,其余两种呈略下降趋势;华亚3号纤维产量略下降,其余品种整体呈上升趋势;6个亚麻品种的全麻率变化趋势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工艺长是影响亚麻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的最主要因素,与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和工艺长是影响亚麻产量的重要性状,提高亚麻品种的株高和工艺长是提高纤维产量和原茎产量的有效途径。上述研究为亚麻育种规划、开发高产改良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赤霉素和磷肥配合施用对胡麻光合酶活性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瑛泽 曹智 +5 位作者 高玉红 吴兵 王一帆 剡斌 崔政军 徐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82,共12页
为探究赤霉素和磷肥配合施用对胡麻叶片光合酶活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轮选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水平(P 0:0 kg·hm^(-2)P_(2)O_(5),P 1:67.5 kg·hm^(-2)P_(2)O_(5),P 2:135 kg·... 为探究赤霉素和磷肥配合施用对胡麻叶片光合酶活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轮选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水平(P 0:0 kg·hm^(-2)P_(2)O_(5),P 1:67.5 kg·hm^(-2)P_(2)O_(5),P 2:135 kg·hm^(-2)P_(2)O_(5))和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GA _(3))喷施浓度(G _(0):0 mg L^(-1),G _(1):15 mg·L^(-1),G _(2):30 mg·L^(-1))对胡麻光合同化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和喷施赤霉素均显著提高了胡麻叶片RuBP(Ribulose-1,5-bisphosphate)、PEP(Phosphoenolpyruvate)羧化酶活性,增加了胡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P _(0)和P _(1)水平下,胡麻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随GA 3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G _(2)较G _(0)分别提高8.08%~27.32%和7.64%~9.04%;P 2水平下,胡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现蕾~盛花期喷后1 d和5 d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均在G _(1)浓度下最高;同一GA _(3)喷施浓度下,施磷显著提高了胡麻叶片光合同化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与不施磷肥和赤霉素比较,施磷和喷施赤霉素显著增加了盛花期叶片PEP羧化酶活性,平均增幅达147.44%~265.87%,且P _(1) G _(2)和P _(2) G _(1)处理显著增加了现蕾期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增幅分别达9.77%~128.82%和7.14%~126.33%;2个生长季节内胡麻籽粒产量均以P _(1) G _(2)和P _(2) G _(1)处理较高,二者较P _(0) G _(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5.88%和17.64%(P<0.05),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2.91%~13.81%和1.28%~12.94%。互作效应分析表明,磷肥与赤霉素互作对胡麻叶片RuBP、PEP羧化酶活性、全生育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胡麻叶片RuBP、PEP羧化酶活性均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可知,施磷67.5 kg·hm^(-2)配合喷施30 mg·L^(-1)GA 3和施磷135 kg·hm^(-2)配合喷施15 mg·L^(-1)GA _(3)可显著提高胡麻现蕾期、盛花期叶片光合同化酶活性,促进胡麻群体干物质的积累,增产效果显著,可作为试区适宜的胡麻高产施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磷肥 GA_(3) 光合同化酶 产量
下载PDF
灌水和密度对胡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
15
作者 杨佳琦 剡斌 +5 位作者 高玉红 王一帆 徐鹏 崔政军 李喜强 吴兵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6-66,共11页
【目的】探明灌水和密度对胡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积累分配、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陇亚11号为供试材料,设灌水(不灌水W0:0 m^(3)/hm^(2)、灌水Wa:600 m^(3)/hm^(2))为主处理,密度(低密度:... 【目的】探明灌水和密度对胡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积累分配、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陇亚11号为供试材料,设灌水(不灌水W0:0 m^(3)/hm^(2)、灌水Wa:600 m^(3)/hm^(2))为主处理,密度(低密度:D_(1),6.0×10^(6)株/hm^(2)、中密度:D_(2),7.5×10^(6)株/hm^(2)、高密度:D_(3),9.0×10^(6)株/hm^(2))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组合对胡麻NSC(可溶性糖、淀粉、蔗糖)含量与累积量、器官分配比例、转移效率、贡献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灌水时胡麻植株各器官NSC的含量高于灌水,低密度不利于胡麻各器官NSC的合成,水密互作对胡麻叶NSC含量有显著影响。茎NSC累积量在高密度下达到最大,D_(3)处理比D_(1)、D_(2)处理分别增加了12.65%、28.38%,不灌水处理有利于胡麻叶NSC累积量的增加,W0水平下胡麻叶NSC累积量较Wa水平平均增加了19.07%,水密互作对胡麻花前茎、叶NSC累积量有极显著影响。花后贮藏的NSC对籽粒NSC贡献率大于花前,花后NSC的贡献率为49.20%~68.43%,转移效率为44.20%~53.00%。花前、花后不灌水处理胡麻NSC平均分配比例比灌水处理增加了18.00%、16.69%,花后NSC主要分配在胡麻籽粒中。胡麻花前茎、叶NSC累积量与产量构成因子显著相关,为生育后期产量形成提供了基础保障。水密互作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有效蒴果数来实现,不灌水较灌水处理产量平均上升17.61%,且中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到1690 kg/hm^(2)。【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不灌水(0 m^(3)/hm^(2)),中、高密度(7.5×10^(6)~9×10^(6)株/hm^(2))处理有利于促进胡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运,为提高胡麻产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灌水 密度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钾水平配合氮磷对胡麻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王同鑫 高玉红 +6 位作者 李喜强 李政升 贾玲玲 王一帆 剡斌 崔政军 吴兵 《中国麻业科学》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为探究不同梯度钾肥与氮磷肥配合下胡麻抗倒伏特性与产量的关系,在黄土高原胡麻主产区大田环境下,设置钾肥(0、30、60、90 kg/hm^(2))与氮磷肥(0 kg/hm^(2)+0 kg/hm^(2)、120 kg/hm^(2)+75 kg/hm^(2))2因素共8个处理(NP0K_(0)、NP0K1、N... 为探究不同梯度钾肥与氮磷肥配合下胡麻抗倒伏特性与产量的关系,在黄土高原胡麻主产区大田环境下,设置钾肥(0、30、60、90 kg/hm^(2))与氮磷肥(0 kg/hm^(2)+0 kg/hm^(2)、120 kg/hm^(2)+75 kg/hm^(2))2因素共8个处理(NP0K_(0)、NP0K1、NP0K_(2)、NP0K3、NP_(1)K_(0)、NP_(1)K1、NP_(1)K_(2)、NP_(1)K3)的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施量与氮磷肥组合对旱地胡麻植株主要农艺性状、抗倒伏特性、产量与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施氮、磷肥和钾肥增施及配施后显著促进胡麻的生长发育,增强了植株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上升,产量提升效应显著。同一钾肥水平,施氮磷肥(NP_(1))后胡麻抗折力、抗倒伏系数和产量较不施氮磷肥(NP0)分别显著高出16.88%、21.52%和17.80%。在NP0水平,施钾较不施钾(K_(0))处理胡麻抗折力、抗倒伏系数和产量分别显著提高26.00%、19.92%和5.09%。在NP_(1)水平,施钾较不施钾(K_(0))处理,胡麻抗折力、抗倒伏系数和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8.41%、18.34%和22.41%。在试验中施氮磷肥(NP_(1))中钾(K_(2))处理下胡麻株高、重心高度、茎粗分别较不施肥(NP0K_(0))高出6.09%、7.95%和15.32%,胡麻茎秆伤流量、抗折力、抗倒伏指数分别上升27.59%、47.43%、41.22%,田间实际倒伏率降低62.67%,且分枝数、千粒重显著增加,无效蒴果数显著降低,籽粒产量提高29.49%。综上分析,NP_(1)(氮120 kg/hm^(2)+P2O575 kg/hm^(2))K_(2)(K_(2)O 60 kg/hm^(2))处理,可作为当地胡麻种植较为适宜的钾肥与氮磷肥配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生长发育 倒伏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增密对不同品种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永伟 王一帆 +8 位作者 吴兵 马伟明 李瑛 李文珍 刘宝文 汪国峰 崔政军 剡斌 高玉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9-358,共10页
通过分析增密条件下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与籽粒产量形成的相关关系,探讨不同品种胡麻增密后产量差异,为西北旱区胡麻高产栽培模式提供理论支撑。2017-2018年,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设置3个胡麻品种:定亚23号(V1)、晋亚10号(... 通过分析增密条件下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与籽粒产量形成的相关关系,探讨不同品种胡麻增密后产量差异,为西北旱区胡麻高产栽培模式提供理论支撑。2017-2018年,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设置3个胡麻品种:定亚23号(V1)、晋亚10号(V2)、轮选3号(V3),以及3个种植密度:300(D1,传统密度:低密度)、420(D2,增密40%:中密度)和540(D3,增密80%:高密度)万株/hm^(2),研究增密条件下不同品种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叶茎干物质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叶面积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差异,以期为优化试区胡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两年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胡麻干物质积累量,盛花期,高密度干物质积累量较中、低密度分别提高50.9%、79.5%,青果期提高27.9%、38.7%,成熟期分别提高18.1%和55.6%;不同品种比较,2018年轮选3号干物质积累量较晋亚10号和定亚23号高9.6%和8.5%。2017年高密度处理的胡麻叶片干物质转运量较中、低密度分别提高35.1%、69.8%,2018年提高85.4%、229.7%,叶对籽粒的贡献率高密度处理较中、低密度分别提高40.0%和130.9%;从盛花至成熟期,轮选3号在高密度下可保持较高的LAI,较其他处理平均高出42.6%~87.2%和27.1%~53.8%。两年度下,晋亚10号在中密度下籽粒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7.8%~25.2%和7.0%~15.2%,其主要原因是提高了胡麻每公顷成株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胡麻 品种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叶面积指数 产量
下载PDF
有机肥对胡麻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马兴帮 吴兵 +7 位作者 高玉红 马伟明 剡斌 王一帆 刘亚辉 崔政军 王海娣 胡亚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2-52,62,共12页
【目的】为探究提升旱地胡麻籽粒产量和品质的高产绿色栽培技术。【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以陇亚10号和定亚23号胡麻品种为试验材料,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鸡粪、羊粪和化肥3种不同肥料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目的】为探究提升旱地胡麻籽粒产量和品质的高产绿色栽培技术。【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以陇亚10号和定亚23号胡麻品种为试验材料,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鸡粪、羊粪和化肥3种不同肥料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有机肥能够显著促进胡麻现蕾期-青果期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协调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其中基施16071 kg/hm^(2)羊粪显著增加了胡麻成熟期花果中干物质分配比例,较化肥、鸡粪和对照分别显著增加3.72%、9.59%和24.42%。2个生长季内,胡麻籽粒产量均表现为羊粪>化肥>鸡粪>对照,其中羊粪较鸡粪、化肥和对照分别平均显著高出30.46%、5.62%和37.02%。此外,施用有机肥还能够显著改善胡麻籽粒品质,显著提高胡麻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16071 kg/hm^(2)羊粪处理下陇亚10号胡麻籽粒亚麻酸含量较化肥显著增加4.71%~19.74%。各生长季内,不同施肥处理下两品种籽粒产量和品质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基施16071 kg/hm^(2)羊粪可以改变胡麻籽粒内碳水化合物积累,促进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进而提高籽粒产量,还可以促进碳水化合物向脂肪的转化,增加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促进胡麻油酸含量的增加,提高胡麻品质,是旱地胡麻比较适宜的高产兼优质的绿色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胡麻 干物质积累及分配 产量 脂肪酸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张雪 王一帆 +3 位作者 高玉红 崔政军 王海娣 王瑛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7-94,105,共9页
【目的】阐明不同间作模式下胡麻的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半干旱旱作区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胡麻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单作胡麻(F)为对照,探... 【目的】阐明不同间作模式下胡麻的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半干旱旱作区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胡麻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单作胡麻(F)为对照,探讨了胡麻间作玉米、胡麻间作大豆2种间作系统中4∶2、6∶3和8∶4带型对胡麻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6种间作模式均可提高胡麻干物质积累量,其中,8行胡麻与4行玉米(F8间作M4)间作模式在盛花期至成熟期较其他间作模式提高了17.1%~22.7%。胡麻间作玉米(F∶M)系统中,8∶4带型下胡麻成熟期蒴果的干物质分配量较4∶2带型增加26.2%。籽粒产量、蒴果数、果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胡麻间作玉米(F∶M)较胡麻间作大豆(F∶S)分别提高了18.4%、27.1%、5.9%和10.3%;且F∶M系统中8∶4带型较4∶2带型分别提高27.6%、22.0%、7.4%和6.7%,较单作分别提高50.1%、58.5%、17.6%和20.5%。互作效应分析表明,间作作物与带型配置对胡麻干物质积累量、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量,蒴果数、果粒数、千粒质量及籽粒产量的互作效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增加胡麻和玉米间作系统中作物种植行数可提高胡麻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蒴果的分配量,进而提高胡麻产量。【结论】8行胡麻与4行玉米间作可作为试区胡麻高产比较适宜的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胡麻 间作模式 带型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胡麻与禾豆间作对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张雪 王一帆 +7 位作者 高玉红 吴兵 剡斌 崔政军 徐鹏 王海娣 李瑛 李文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83-993,共11页
旨在探讨不同作物与带型配置对胡麻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间作体系作物产量优势的光合机制提供依据。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单作胡麻(F)为对照,探讨胡麻||玉米(F||M)、胡麻||大豆(F||S)2种间作系统中带型4∶2、6∶3和8∶4... 旨在探讨不同作物与带型配置对胡麻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间作体系作物产量优势的光合机制提供依据。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单作胡麻(F)为对照,探讨胡麻||玉米(F||M)、胡麻||大豆(F||S)2种间作系统中带型4∶2、6∶3和8∶4对胡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胡麻||大豆系统相比,胡麻||玉米系统中不同带型配置下胡麻盛花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较单作显著提高,且以8∶4带型间作系统表现最优,胞间CO_(2)浓度则显著降低;在8∶4胡麻间作玉米带型下,胡麻叶面积指数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在现蕾期至盛花期均表现最优;8∶4带型下胡麻叶面积指数较单作显著增加54.7%,较其他间作处理平均增加42.9%,胡麻光合势和净同化率较单作分别显著提高50.8%和39.0%,较其他间作处理分别平均提高40.5%和9.8%;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较单作分别显著提高51.1%、46.1%和15.3%,较其他间作处理分别平均提高22.7%、17.0%和7.1%。说明8∶4胡麻间作玉米带型可显著提高胡麻光合速率,增加间作胡麻生物产量积累,从而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间作系统 带型配置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