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cylglycerol-enriched Oil from Hydrolysis of Soybean Oil with Rhizopus Oryzae Lipase Against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ity in Mice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Mengke SHI Bo +1 位作者 LI Chao CHENG Yongqiang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年第1期53-58,共6页
The present work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ntake of diacylglycerol(DAG) from soybean oil on the reduction of fat accumulation and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dietary intake of DAG and triacylglycerol(TAG) with ... The present work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ntake of diacylglycerol(DAG) from soybean oil on the reduction of fat accumulation and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dietary intake of DAG and triacylglycerol(TAG) with similar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 Kuming mice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low-dose TAG(2.5 g/kg BW), low-dose DAG(2.5 g/kg BW), high-dose TAG(10 g/kg BW), and high-dose DAG(10 g/kg BW) on the induced obes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ody weight and serum triglycerid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DAG-treated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TAG-treated groups(P < 0.01, P < 0.05,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DAG-treated groups than the TAG-treated groups(P < 0.05); the weight and morphology of the liver and kidney in DAG-treated groups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in each group. 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d the anti-obesity and lipid-lowering effects of dietary DAG oil in mice and its potential use as a functional food for hu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cylglycerol TRIACYLGLYCEROL OBESITY Soybean oil MICE
下载PDF
DAG和LML型结构脂质的热力学及煎炸应用特性研究
2
作者 连伟帅 孙晓洋 高雪琴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56,共11页
以功能性健康油脂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和长-中-长(Long-Medium-Long,LML)型结构脂质为研究对象,大豆油为对照,研究50%DAG、90%DAG和LML型结构脂质的理化性质、热力学特性及煎炸应用特性。结果表明:50%DAG、90%DAG和LML型结构... 以功能性健康油脂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和长-中-长(Long-Medium-Long,LML)型结构脂质为研究对象,大豆油为对照,研究50%DAG、90%DAG和LML型结构脂质的理化性质、热力学特性及煎炸应用特性。结果表明:50%DAG、90%DAG和LML型结构脂质与大豆油的黏度、密度和过氧化值(POV)基本保持一致,且三者的茴香胺值(AnV)均高于大豆油;与大豆油相比,50%DAG、90%DAG和LML型结构脂质中的甘油酯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仅有由结构与引入脂肪酸的不同而引起的差异,没有发生其他明显变化;50%DAG和90%DAG中的—OH及LML型结构脂质中的中链脂肪酸均会引起油脂失重起始温度降低,且50%DAG和90%DAG均会出现温度跨度较大的熔融曲线;50%DAG、90%DAG和LML型结构脂质在3470 cm^(-1)、1400~1100 cm^(-1)、722 cm^(-1)等处均出现由结构不同引起的吸收峰差异;连续高温煎炸后,50%DAG、90%DAG和LML型结构脂质的AV、POV、色度、水分含量、AnV和甘油酯组成及被煎炸土豆条的质构特性均体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总之,50%DAG、90%DAG和LML型结构脂质在高温连续煎炸中能保持良好稳定性,满足国家煎炸用油标准,可作为日常煎炸用油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油脂 甘油二酯 长-中-长型结构脂质 热力学特性 煎炸应用特性
下载PDF
甘油二酯油对白鲢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赵洪雷 聂凯 +4 位作者 徐永霞 李学鹏 仪淑敏 励建荣 周小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32-238,共7页
添加外源油脂可以弥补鱼糜漂洗过程中的营养损失,而添加甘油二酯对鱼糜制品凝胶品质有何影响尚不清楚。该文以白鲢鱼糜为对象,研究了大豆甘油二酯油和亚麻籽甘油二酯油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油脂添加量对鱼糜凝胶的持水性、质... 添加外源油脂可以弥补鱼糜漂洗过程中的营养损失,而添加甘油二酯对鱼糜制品凝胶品质有何影响尚不清楚。该文以白鲢鱼糜为对象,研究了大豆甘油二酯油和亚麻籽甘油二酯油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油脂添加量对鱼糜凝胶的持水性、质构特性、凝胶强度、白度、水分分布、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二酯油的添加使鱼糜凝胶的白度明显提高,对凝胶的弹性和回复性影响不大;在各实验组中,3%添加量时鱼糜凝胶的持水性、凝胶强度、不易流动水含量和β-折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且凝胶的硬度相对较高,凝胶网络结构较为致密、均匀。总体来看,添加3%的甘油二酯尤其是大豆甘油二酯油对鱼糜凝胶的营养强化、白度提升和凝胶特性保持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油 白鲢 鱼糜 凝胶特性
下载PDF
甘油二酯生理功能和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月华 程芳园 +4 位作者 杨新月 王秀华 宋秋月 韩娜 郝映东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甘油二酯是公认的安全食品成分,膳食中甘油二酯具有减脂降脂、降血糖等功效。本文重点阐述甘油二酯生理功能和制备技术,以期为甘油二酯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油二酯 脂肪代谢 脂肪酶 油脂
下载PDF
Perspectives on diacylglycerol-induced improvement of insulin sensitivity in type 2 diabetes 被引量:2
5
作者 Daoming Li Yang Zhu +4 位作者 Yonghua Wang Qiong Zou Jinzhu Duan Dongxiao Sun-Waterhouse Baoguo Su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2期230-237,共8页
Diacylglycerol(DAG)-based edible oil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research interest owing to their healthpromoting properties.Recent animal and human studies showed that an increased 1,2-DAG content in the liver and ske... Diacylglycerol(DAG)-based edible oil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research interest owing to their healthpromoting properties.Recent animal and human studies showed that an increased 1,2-DAG content in the liver and skeletal muscle may cause insulin resistance.However,earlier studies using animal models or humans reported that dietary DAGs with a 1,2-DAGs to 1,3-D AGs ratio of approximately 3:7 could improve insulin sensitivit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This conflict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re is a link between the ingested DAGs and endogenous DAGs during their metabolism.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is field,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etabolic pathways of ingested DAGs and biological roles of DAGs(ingested and endogenous)in the change of insulin sensitivity.Accordingly,strategie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the metabolism of DAGs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cylglycerolS Functional oil Insulin sensitivity LIPIDOMICS
下载PDF
产富含甘油二酯的油脂的内生真菌筛选及油脂组成分析
6
作者 彭红 徐文强 +3 位作者 何鸿伟 万茵 付桂明 毕浩然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功能性油脂具有占地少、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从天然南方红豆杉树组织中分离筛选出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然后分析内生真菌的油脂含量、产量和组成。结果显示:共分离筛选出了18株内生真菌菌...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功能性油脂具有占地少、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从天然南方红豆杉树组织中分离筛选出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然后分析内生真菌的油脂含量、产量和组成。结果显示:共分离筛选出了18株内生真菌菌株,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和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各有2株,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甜樱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各有3株,其他6株分别为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枝孢菌属(Cladospor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青霉属(Penicillium)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镰刀菌属(编码2.S33Y)菌株中油脂含量最高,达到细胞干重的27.60%,毛色二孢属(编码2.S31)真菌的油脂产量最高,为1.91 g/L。内生真菌油脂中主要含有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游离脂肪酸。来自甜樱间座壳属(编码S511)的油脂中甘油三酯含量最高,达到92.25%;来自镰刀菌属(编码2.S33Y)的油脂中甘油二酯产量最高,达到335.22 mg/L;来自枝孢菌属(编码S431)的油脂中甘油二酯含量最高,达到19.20%,但该菌株的甘油二酯产量不高(102.91 mg/L)。菌株2.S33Y最适合用于生物合成功能性脂质甘油二酯,其油脂主要由棕榈酸(29.79%)、硬脂酸(29.36%)、油酸(11.07%)和亚油酸(27.14%)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内生真菌 筛选 甘油二酯 脂肪酸
下载PDF
不同含油量花生品种中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7
作者 潘丽娟 许静 +6 位作者 王秀贞 姜骁 陈娜 王通 殷祥贞 杨伟强 迟晓元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在植物油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低油低油酸品种花育17号、高油高油酸品种花育910和高油低油酸品种花育918为试材,分析了不同含油量花生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AhDGAT...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在植物油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低油低油酸品种花育17号、高油高油酸品种花育910和高油低油酸品种花育918为试材,分析了不同含油量花生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AhDGAT1-1、AhDGAT1-2和AhDGAT3-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hDGAT1-1基因表达峰值出现在低油低油酸品种和高油高油酸品种的荚果发育初期(下针后30天),而在高油低油酸品种中则出现在荚果发育中期(下针后40天);AhDGAT1-2基因的表达峰值出现在低油低油酸品种的荚果发育初期、高油高油酸品种和高油低油酸品种的籽仁油脂积累快速期;AhDGAT3-3基因在3个花生品种中的表达峰值均出现在荚果发育的中后期。推测AhDGAT1-1、AhDGAT1-2和AhDGAT3-3基因表达量的增加有利于花生油脂的合成与积累,但其起作用的时期存在种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花生高油、高油酸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含油量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甘油二酯微胶囊中油脂的酶法提取
8
作者 蓝东明 万楚枫 +4 位作者 陈莹 刘萱 罗日明 王卫飞 王永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158,共7页
甘油二酯微胶囊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配料,为准确测定其所包埋油脂的含油量、过氧化值、甘油二酯含量等理化指标,需建立其油脂组分的最适提取方法。本研究使用酸水解、碱水解、超声处理和菠萝蛋白酶水解4种方法对亚麻籽二酯油微胶囊进... 甘油二酯微胶囊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配料,为准确测定其所包埋油脂的含油量、过氧化值、甘油二酯含量等理化指标,需建立其油脂组分的最适提取方法。本研究使用酸水解、碱水解、超声处理和菠萝蛋白酶水解4种方法对亚麻籽二酯油微胶囊进行破壁预处理,对比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微胶囊中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即考察了油脂提取率和油脂的过氧化值,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所提取油脂的甘油酯组成。结果显示:菠萝蛋白酶水解法预处理后提取得到的油脂过氧化值最低,其中的甘油二酯损失最少;酸水解法和超声处理法得到的油脂提取率较高,但酸水解法处理后油脂中的甘油二酯含量损失最多,超声处理后得到油脂的过氧化值最高;碱水解法处理后的油脂提取率最低。在酶水解法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了酶解处理后的萃取溶剂。结果表明:当菠萝蛋白酶的加酶量为12000U/g、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5min时,甘油二酯微胶囊的油脂提取率可达(98.60±0.78)%,油脂过氧化值为(0.037±0.001)g/100g。酶解后最佳萃取体系为乙醇-乙醚-石油醚(体积比为2∶5∶5)。该方法的油脂提取率高,对油脂品质影响较小,为甘油二酯微胶囊的理化性质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微胶囊 油脂提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甘油二酯油的代谢特性及营养价值
9
作者 金青哲 杜美军 +1 位作者 杨云翀 邵振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3,共4页
介绍了甘油二酯(DAG)油的天然来源、制备纯化、代谢特征以及促健康机制,以期为DAG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油二酯油 来源 代谢特征 促健康机制
下载PDF
橄榄油与橄榄油基二酯油煎炸薯条品质差异分析
10
作者 谭文涛 陈莹 +5 位作者 罗日明 丁思梁 杨博 王卫飞 戚穗坚 王永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5-70,96,共7页
甘油二酯(DAG)作为一种低热值的功能性脂质,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体系中。为了考察DAG油作为煎炸油的可行性,以橄榄油基二酯油(ODO,82.3%)和橄榄油(OO,92.43%)煎炸薯条,对比研究两种油煎炸后的薯条在水分含量... 甘油二酯(DAG)作为一种低热值的功能性脂质,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体系中。为了考察DAG油作为煎炸油的可行性,以橄榄油基二酯油(ODO,82.3%)和橄榄油(OO,92.43%)煎炸薯条,对比研究两种油煎炸后的薯条在水分含量、质构、油含量、色泽、淀粉糊化度以及体外模拟消化淀粉水解率等方面的差异,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消化过程中薯条表面的微观形态变化,最后对两种油煎炸的薯条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ODO煎炸薯条的水分含量(57.07%)、油含量(28.15%)、淀粉糊化度(90.7%)、体外模拟消化淀粉水解率(63.02%)分别高于OO煎炸薯条的水分含量(49.93%)、油含量(25.74%)、淀粉糊化度(88.3%)和体外模拟消化淀粉水解率(53.47%);在质构和色泽上,与OO煎炸薯条相比,ODO煎炸薯条具有更高的脆度、更低的硬度及更好的色泽;从微观形态看,ODO煎炸薯条外表面淀粉颗粒的收缩、分散和变形更明显,经体外模拟消化后,OO和ODO煎炸薯条均发生了较大的细胞破裂,其中ODO煎炸薯条显微结构破坏更严重;OO和ODO煎炸薯条在口感、外观、风味、油腻性、脆度、硬度和整体接受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说来,ODO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薯条品质,具有作为煎炸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橄榄油 煎炸薯条 品质 体外消化
下载PDF
紫苏种子脂肪酸代谢及关键酶基因调控油脂合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计平 张玲慧 +2 位作者 赵静 王彦尊 李润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
为了研究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机制,特别是α-亚麻酸的高水平积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7个紫苏品种的成熟种子及晋苏1号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G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 为了研究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机制,特别是α-亚麻酸的高水平积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7个紫苏品种的成熟种子及晋苏1号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G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分析基因表达与脂肪酸及α-亚麻酸合成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苏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18∶1,18∶2,18∶3)含量占总脂肪酸90%以上,种子发育过程中,总脂肪酸含量随着鲜重增加而不断增加,种子形态也经历由多水透明状转变为乳白色或深紫色最后成为褐色;随着种子不断发育,亚油酸含量逐渐降低,而α-亚麻酸含量不断增加,到种子成熟时达总脂肪酸质量的60%以上。晋苏1号作为高含α-亚麻酸的优质品种,α-亚麻酸含量达456.6mg/g,亚麻酸与亚油酸之比为9∶1。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Pf DGAT1和Pf PDAT在紫苏茎和根系中的表达量均很低,而在叶片和种子中高量表达,在种子发育不同时期,Pf DGAT1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30 d,表达量最高。Pf DGAT1基因超量表达之后紧接着α-亚麻酸和总油脂快速积累,表明Pf DGAT1在紫苏α-亚麻酸和总油脂积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子油脂 脂肪酸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1)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DAT)
下载PDF
酶法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卫飞 宁正祥 +2 位作者 徐扬 王永华 杨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34,共4页
以精炼菜籽油为底物,通过酶法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比较了3种常用固定化脂肪酶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能力。结果表明:LipozymeRM IM具有较好的甘油耐受性,采用甘油预吸附的方式进行甘油解反应,可明显减少反应中酶活损失,显著提高酶的重... 以精炼菜籽油为底物,通过酶法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比较了3种常用固定化脂肪酶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能力。结果表明:LipozymeRM IM具有较好的甘油耐受性,采用甘油预吸附的方式进行甘油解反应,可明显减少反应中酶活损失,显著提高酶的重复使用寿命。在菜籽油与甘油摩尔比1∶1,酶添加量为油质量的5%,硅胶与甘油质量比1∶1,反应温度60℃的优化条件下,甘油解反应8 h后,产物中的甘油二酯含量达到57.5%。通过硅胶预吸附甘油可以使LipozymeRM IM酶的多批次操作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半衰期达到22次,有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菜籽油 脂肪酶 甘油解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酶催化紫苏籽油合成富含α-亚麻酸甘油二酯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超 胡蒋宁 +3 位作者 范亚苇 李静 刘蓉 邓泽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6-1014,共9页
【目的】以紫苏籽油为原料,研究脂肪酶催化紫苏籽油与甘油合成甘油二酯的工艺条件。【方法】在无溶剂体系下,以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甘油解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得到甘油解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底... 【目的】以紫苏籽油为原料,研究脂肪酶催化紫苏籽油与甘油合成甘油二酯的工艺条件。【方法】在无溶剂体系下,以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甘油解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得到甘油解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摩尔比(甘油﹕紫苏籽油)=1﹕1.5,加酶量11.8 wt%,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14.5 h。在此最优反应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中甘油二酯含量为54.33%,甘油三酯含量为26.20%,纯化后的甘油二酯油的理论纯度达到67.47%,α-亚麻酸的含量达到52.26%。【结论】影响甘油解反应的显著因素为底物摩尔比、加酶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底物摩尔比与加酶量的交互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酶催化 甘油解 响应面法 紫苏籽油
下载PDF
酶催化茶油合成甘油二酯工艺及脂肪酸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小如 张超 +2 位作者 胡蒋宁 范亚苇 邓泽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1,共6页
在无溶剂体系中,采用固定化酶Lipozyme RM^M催化茶油和甘油发生甘油解反应制备茶油甘油二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法考察茶油与甘油的物质的量比、酶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反应产物得率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反应... 在无溶剂体系中,采用固定化酶Lipozyme RM^M催化茶油和甘油发生甘油解反应制备茶油甘油二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法考察茶油与甘油的物质的量比、酶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反应产物得率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反应条件为茶油与甘油的物质的量比1:1.7、酶加入量(质量分数)10.7%、反应温度63℃、反应时间13.5h。经分子蒸馏法纯化后得到的甘油二酯纯度达99.7%,气相色谱法测定茶油甘油二酯油脂肪酸组成以C_(16:0)、C_(18:1)和C_(18:2)为主,与茶油脂肪酸组成无显著性差异。所得茶油甘油二酯油既有较好的保持茶油脂肪酸组成优势,同时又具有甘油二酯的特殊营养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甘油二酯 酶催化 脂肪酸
下载PDF
大豆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GmDGAT1A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晁毛妮 胡喜贵 +4 位作者 张晋玉 王润豪 温青玉 孙新凯 黄中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4,共8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三酰甘油的合成和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了研究大豆DGAT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GmDGAT1A的启动子(promoter-GmDGAT1A,pGmDG...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三酰甘油的合成和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了研究大豆DGAT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GmDGAT1A的启动子(promoter-GmDGAT1A,pGmDGATIA)进行克隆,并通过转化拟南芥和GUS组织定位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以大豆叶片DNA为模板,成功克隆到GmDGAT1A基因ATG上游2192 bp启动子序列。序列分析表明,pGmDGAT1A除具有启动子所必需的TATA-box和CAAT-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响应于光、赤霉素和脱落酸等顺式作用元件。以GUS为报告基因,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81Z-pGmDGAT1A,并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进行PCR检测,能扩增到2192 bp目标条带,表明已获得含有pGmDGAT1A的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叶脉和根染色较深,但是主根和侧根的根尖部分未染色;成熟期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染色较深,茎和发育的种子未染色,表明pGmDGAT1A驱动的GUS主要在转基因拟南芥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中表达。综上,克隆的大豆GmDGAT1A启动子具有活性,能够驱动下游目标基因的表达,有望应用于转基因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 启动子 油脂 GUS
下载PDF
超临界体系酶法催化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任运宏 孙博 +2 位作者 刘晶 江连洲 于殿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37-340,共4页
对在CO2超临界体系酶法催化甘油解反应制备甘油二酯进行研究,考察了底物大豆一级油/甘油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加酶量、加水量、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甘油二酯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为:大豆一级油与甘... 对在CO2超临界体系酶法催化甘油解反应制备甘油二酯进行研究,考察了底物大豆一级油/甘油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加酶量、加水量、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甘油二酯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为:大豆一级油与甘油摩尔比2∶1,反应温度65℃,加酶量2.5%,甘油含水量1%,反应时间7h,搅拌速度120r/min,得到反应产物中甘油二酯含量为70.2%,其中1,3-甘油二酯含量达56.2%。与常规甘油解相比,甘油二酯含量要高出7%左右,其中1,3-甘油二酯含量要高出5%左右,并且,时间减少2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甘油解 脂肪酶 LIPOZYME RM^IM CO2超临界 甘油二酯
下载PDF
樟树籽油甘油二酯的分离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夏丽 张虹 +3 位作者 杜雨芊 洪学斌 刘星星 罗丽萍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5-491,497,共8页
为了研究樟树籽油甘油二酯(DAG)的抑菌活性,以樟树籽油为原料,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度为92.4%的DAG,采用滤纸片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法、抑菌活力实验对4种细菌进行抑菌效果分析;通过菌液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与菌体核酸含量的测... 为了研究樟树籽油甘油二酯(DAG)的抑菌活性,以樟树籽油为原料,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度为92.4%的DAG,采用滤纸片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法、抑菌活力实验对4种细菌进行抑菌效果分析;通过菌液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与菌体核酸含量的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菌表面形态变化,探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DAG对G^+细菌和G^-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活力均在0.60以上,抑菌时效3~48h。对G^+细菌和G^-细菌的MIC分别是2.0和4.0mg·mL^(-1)。加入DAG的菌液电导率升高、菌液可溶性蛋白质和菌体核酸增多,细菌表面形态发生改变,说明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从而使其内含物泄漏,菌体形态发生改变,抑制细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籽油 甘油二酯 抑菌效果 抑菌机理
下载PDF
蒺藜苜蓿DGAT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荣华 崔涛 +3 位作者 王建才 苗永美 钱立生 胡庆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41-1947,共7页
该研究采用RT-PCR与电子克隆的方法,从蒺藜苜蓿cDNA中克隆得到2个编码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的基因MtDGAT1-1和MtDGAT1-2。MtDGAT1-1长1 620bp,编码539个氨基酸;MtDGAT1-2长1 524bp,编码507个氨基... 该研究采用RT-PCR与电子克隆的方法,从蒺藜苜蓿cDNA中克隆得到2个编码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的基因MtDGAT1-1和MtDGAT1-2。MtDGAT1-1长1 620bp,编码539个氨基酸;MtDGAT1-2长1 524bp,编码507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显示,MtDGAT1-1和MtDGAT1-2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DGAT1结构域。表达分析显示,MtDGAT1-1和MtDGAT1-2在根、茎、叶、花、种子中都有表达,在种子发育中高表达,且MtDGAT1-1于种子发育的中前期高表达,而MtDGAT1-2于种子发育的中后期高表达。酵母互补实验证实,MtDGAT1-2编码蛋白具有DGAT酶活性,能够恢复H1246的TAG合成和油体形成;而MtDGAT1-1编码蛋白不能恢复H1246的TAG合成和油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 三脂酰甘油 蒺藜苜蓿 油体
下载PDF
磷脂酶A1催化水解大豆油制备甘油二酯研究(Ⅱ)——分子蒸馏纯化产品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勇 谢林云 +1 位作者 欧仕益 赵谋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7-39,共3页
大豆油经磷脂酶A1催化水解生成甘油二酯和脂肪酸。在不同的温度下,用分子蒸馏除去粗甘油二酯中的脂肪酸。研究结果表明,在135℃,真空度1 Pa,刮膜速率250 r/min下进行两次分子蒸馏,可以得到酸值(KOH)为0.77 mg/g,碘值(I)为138.20 g/100 ... 大豆油经磷脂酶A1催化水解生成甘油二酯和脂肪酸。在不同的温度下,用分子蒸馏除去粗甘油二酯中的脂肪酸。研究结果表明,在135℃,真空度1 Pa,刮膜速率250 r/min下进行两次分子蒸馏,可以得到酸值(KOH)为0.77 mg/g,碘值(I)为138.20 g/100 g的甘油二酯产品。分子蒸馏得到的轻相与原料大豆油相比,碘值下降,饱和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磷脂酶A1 分子蒸馏 甘油二酯
下载PDF
磷脂酶A1催化水解大豆油制备甘油二酯研究(Ⅰ)——水解条件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林云 汪勇 +1 位作者 欧仕益 刘启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7-39,共3页
以大豆油为原料,经磷脂酶A1催化水解甘油三酯,生成甘油二酯与脂肪酸。研究了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加酶量和加水量对酶解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磷脂酶A1水解大豆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水解温度35℃,加酶量26U/g,加水量40%,水解时间8... 以大豆油为原料,经磷脂酶A1催化水解甘油三酯,生成甘油二酯与脂肪酸。研究了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加酶量和加水量对酶解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磷脂酶A1水解大豆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水解温度35℃,加酶量26U/g,加水量40%,水解时间8h。在此条件下,水解物酸值(KOH)达58.0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大豆油 磷脂酶A1 水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