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温因子与杂交水稻生态群体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周鸿凯 郭建夫 +2 位作者 黎华寿 吴钿 张建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3-667,共5页
以54个杂交水稻组合的F1生态群体为材料,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光温因子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光温因子与杂交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均有显著典型相关关系,尤其是营养生长期的光温... 以54个杂交水稻组合的F1生态群体为材料,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光温因子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光温因子与杂交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均有显著典型相关关系,尤其是营养生长期的光温因子与产量性状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λ1=0.9975**,其相关信息占两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99.96%,引起的产量变异为99.50%;光温因子主要通过对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作用而影响杂交水稻的产量;不同生育期起主导作用的光温因子并不相同,营养生长期为积温和有效积温,生殖生长期为极端温差和日照时数;光温因子对杂交水稻品质性状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影响明显;不同生育期影响品质性状的主导光温因子不同,灌浆期前是积温,之后是极端温差和日照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因子 杂交水稻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田氮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刘红江 郭智 +3 位作者 郑建初 盛婧 张岳芳 陈留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3-789,共7页
本研究以武运粳3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N0)、当地水稻栽培农民习惯施肥量(N1)、氮肥减量18.2%(N2)、氮肥减量+脲酶抑制剂(N3)、硫包衣尿素(N4)、树脂包膜尿素(N5)、脲醛尿素(N6)、草酰胺(N7)等8个处理(N3处理~N7处理施氮量同N2处... 本研究以武运粳3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N0)、当地水稻栽培农民习惯施肥量(N1)、氮肥减量18.2%(N2)、氮肥减量+脲酶抑制剂(N3)、硫包衣尿素(N4)、树脂包膜尿素(N5)、脲醛尿素(N6)、草酰胺(N7)等8个处理(N3处理~N7处理施氮量同N2处理),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氮素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N1处理相比较,氮肥减量的N3、N6和N7处理能够确保水稻产量。(2)N6和N7处理水稻生物产量相对较低,较高的经济系数是其产量不减的重要原因。(3)试验年度稻田共产生地表径流6次,累计地表径流水量为3.68×10~3m^3/hm^2。(4)稻季农田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平均为11.34 kg/hm^2,氮肥减量条件下,通过不同缓控释肥的使用大部分能够显著降低稻季农田地表径流总氮质量浓度和总氮流失量。(5)氮肥减量的N4和N5处理使农田地表径流总氮素流失率显著降低。使用不同缓控释肥使水稻氮素偏流失率大部分得到显著降低。说明,氮肥减量条件下,脲醛尿素(N6)和草酰胺(N7)替代普通尿素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了农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量,降低了水稻氮素偏流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水稻产量 地表径流 氮素流失
下载PDF
氮肥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0
3
作者 郑克武 邹江石 吕川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5-893,共9页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材,研究不同N肥用量(纯N 0、112.5、225.0、337.5 kg/hm2)和栽插密度(22.5×104、27.0×104、31.5×104穴/hm2)对产量形成及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材,研究不同N肥用量(纯N 0、112.5、225.0、337.5 kg/hm2)和栽插密度(22.5×104、27.0×104、31.5×104穴/hm2)对产量形成及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在22.5×104~31.5×104穴/hm2的密度范围内,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而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N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纯N用量为337.5 kg/hm2时,增穗作用不显著,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3)稻株吸N量随供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植株含N率和N素累积量过高不利于叶鞘茎中的N素向穗部运转,降低籽粒N素积累量,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而减产.(4)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施纯N 225.0 kg/hm2,栽插密度22.5×104穴/hm2,高峰苗控制在500.0万/hm2左右,有利于两优培九抽穗前茎鞘叶N素积累和抽穗后向穗部运转,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两系杂交稻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氮肥运筹模式对双季稻北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4
4
作者 吴文革 张四海 +3 位作者 赵决建 吴桂成 李泽福 夏加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7-764,共8页
在双季稻北缘地区,以常规品种早籼65和杂交组合香两优6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量15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蘖肥,提高穗肥比例可增加抽穗—成熟期的叶片含氮量,使SPA... 在双季稻北缘地区,以常规品种早籼65和杂交组合香两优6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量15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蘖肥,提高穗肥比例可增加抽穗—成熟期的叶片含氮量,使SPAD值维持较高水平,提高齐穗后的绿叶面积和有效叶面积率,提高群体光合势,有利于促进干物质积累而提高产量和氮素吸收,常规稻和杂交稻均以基∶蘖∶穗=50∶25∶25运筹模式产量最高;前氮后移增施穗肥因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可促进氮素的吸收;氮肥当季利用效率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但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与产量有更好的对应关系。基∶蘖∶穗=50∶25∶25的运筹模式是双季稻北缘地区早稻合理的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氮肥运筹 产量 吸氮特性
下载PDF
酸性和中性水田土壤施用硅肥的效应研究 Ⅱ.对水稻吸收硅素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杨丹 张玉龙 +1 位作者 杨东伟 刘鸣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4-767,共4页
分别选取酸性和中性水田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硅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硅素吸收状况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揭示施用硅肥提高不同类型土壤供硅能力、改善植株硅素营养及增加产量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抽穗期水稻植株体内硅的含... 分别选取酸性和中性水田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硅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硅素吸收状况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揭示施用硅肥提高不同类型土壤供硅能力、改善植株硅素营养及增加产量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抽穗期水稻植株体内硅的含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后又逐渐升高。施用硅肥可明显提高水稻植株体内硅的含量,尤以高炉渣与葡萄糖配合施用和单施高炉渣两个处理效果最好,极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在酸性水田土壤上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较为明显,高炉渣与葡萄糖配施处理的增产率高达16.99%,且成熟期水稻植株含硅量与稻谷产量间存在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在中性水田土壤上施硅则无显著增产效果。总之,高炉渣与葡萄糖配合施用能更有效地改善土壤的供硅能力,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其在酸性水田土壤上的施用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土壤 土壤溶液 水稻 产量 高炉渣
下载PDF
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爱中 邹冬生 +2 位作者 屠乃美 周文新 梁养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29-32,共4页
以4个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约70%~75%的剑叶14C同化产物进入到了穗部,25%~30%残留在剑叶和茎鞘中;(2)约65%~80%的剑叶同化产物分配在倒一和倒二节间;(3)同化产物在... 以4个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约70%~75%的剑叶14C同化产物进入到了穗部,25%~30%残留在剑叶和茎鞘中;(2)约65%~80%的剑叶同化产物分配在倒一和倒二节间;(3)同化产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与再生稻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构成因子均呈负相关,同化产物在茎鞘、剑叶及其他叶片的分配比例与再生稻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构成因子均呈正相关;(4)各节间的同化产物分配比例与再生稻相应节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季稻 剑叶 同化产物 再生稻 产量 相关性
下载PDF
2015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海 庞乾林 +1 位作者 王志刚 鄂志国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共6页
对2015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87个次(有7个品种通过2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4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05个、籼型三系杂交稻209个、粳型常规稻... 对2015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87个次(有7个品种通过2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4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05个、籼型三系杂交稻209个、粳型常规稻101个、粳型杂交稻19个、不育系18个;区试平均产量籼型常规稻为466.4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54%,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75.40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46%,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47.8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39%,粳型常规稻为622.8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71%,粳型杂交稻为661.6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40%;品种优质达标率粳稻为74.17%、籼稻为34.93%、常规稻为69.92%、杂交稻为35.09%,其中,籼型常规稻为45.45%、籼型三系杂交稻为32.32%、籼型两系杂交稻为36.45%、粳型常规稻为78.00%、粳型杂交稻为55.00%。可见,粳稻品种品质要明显好于籼稻,常规稻要明显好于杂交稻。虽然对多个病虫害综合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不多,但有些品种对单个病害的抗性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些品种中有些品种同时品质表现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审定品种 产量 品质 病虫害抗性
下载PDF
巨胚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章清杞 张书标 +1 位作者 黄荣华 杨仁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4-1037,共4页
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巨胚稻品系及它们相应的非巨胚对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认为:(1)直接辐照诱变获得的巨胚稻品系与相应原非巨胚稻相比,在主要农艺性状和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3个产量性状上十分相似,差异不显著,但巨胚... 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巨胚稻品系及它们相应的非巨胚对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认为:(1)直接辐照诱变获得的巨胚稻品系与相应原非巨胚稻相比,在主要农艺性状和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3个产量性状上十分相似,差异不显著,但巨胚稻千粒重下降1.90-3.13 g,进而使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也相应下降;巨胚稻的粒重和容重均比相应非巨胚稻显著减小,但巨胚稻绝对胚重是非巨胚对照的1.69-2.04倍,相对胚重是非巨胚对照的1.97-2.47倍;(2)通过杂交选育的2个巨胚恢复系同它们相应非巨胚对照的农艺和产量性状则差异较大,绝对胚重和相对胚重也均比相应亲本提高,分别是相应对照的2.06倍和1.75倍(绝对胚重)及2.42倍和2.04倍(相对胚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胚稻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糙米粒形 胚重
下载PDF
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4
9
作者 谢春生 唐拴虎 +2 位作者 徐培智 张发宝 陈建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82,共6页
连续两年(2002—2003年)共4季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国产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对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控释肥1一次施用(BNCRF)、国产控释肥2一次施用(BLCRF)和国产聚合物包膜尿素复混肥一次施用(BRCU)处理的水稻分蘖动... 连续两年(2002—2003年)共4季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国产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对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控释肥1一次施用(BNCRF)、国产控释肥2一次施用(BLCRF)和国产聚合物包膜尿素复混肥一次施用(BRCU)处理的水稻分蘖动态与水稻专用肥一次施用(BNRSF)和分次施用(SNRSF,对照)处理间非常接近。等养分比例的控释肥与专用肥处理间水稻株高也无明显差异。施用控释肥明显影响地上部生物量变化,在水稻生长前期BNCRF处理显著增加,BLCRF处理早稻增加,晚稻降低,而BRCU处理早、晚稻均明显降低;收获期3种控释肥处理较对照SNRSF处理均显著提高。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水稻成穗数,每穗粒数亦有增加趋势,但对粒重无明显影响;BNCRF、BLCRF和BRCU处理稻谷产量比SNRSF处理早稻分别增产10.75%、15.81%和15.91%,晚稻分别增产7.66%、4.76%和14.05%,而专用肥BNRSF处理稻谷产量与SNRSF处理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释肥 一次性施肥 产量
下载PDF
安徽省杂交中稻主导品种丰产性及耐高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士梅 张德文 +2 位作者 杨前进 汪婉琳 朱启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7-1318,1330,共3页
针对安徽省易旱、易涝、易遇高温热害,生产上使用品种数量过多,主导品种不够明确的瓶颈问题,将安徽省近年审定的在区试中增产幅度较大且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同步进行丰产性和耐高温特性研究。丰产性试验表明:在正常温度条件下,两优6326... 针对安徽省易旱、易涝、易遇高温热害,生产上使用品种数量过多,主导品种不够明确的瓶颈问题,将安徽省近年审定的在区试中增产幅度较大且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同步进行丰产性和耐高温特性研究。丰产性试验表明:在正常温度条件下,两优6326等中籼和天协1号等中粳组合都表现了较好的丰产性。耐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在减数分蘖期和抽穗期扬花期遇到连续35℃以上的高温时,绿优1号、两优6326、皖稻153和Ⅱ优838等表现较好耐高温特性,在高温发生年份具有较强的抗性,而天协1号则对高温特别敏感,生产上应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主导品种 丰产性 耐高温
下载PDF
花香A系列杂交水稻组合产量及米质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平 白玉路 +6 位作者 王闵霞 蒲志刚 张志勇 向跃武 李璐 方春燕 张志雄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5,共5页
对10个花香A杂交组合参加水稻区域试验的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日产量与有效穗数、株高与穗长、总粒数与实粒数均成极显著正相关,日产量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7205),其次为有效穗数;米质性状中整精... 对10个花香A杂交组合参加水稻区域试验的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日产量与有效穗数、株高与穗长、总粒数与实粒数均成极显著正相关,日产量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7205),其次为有效穗数;米质性状中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提出了以花香A为亲本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应主要通过提高其日产量、有效穗数,并适当延长其生育期、降低其株高与穗长来提升产量;同时,适度降低籽粒长宽比,从而提高灌浆效率,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进而提高整精米率,提升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香A 产量 米质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烟后晚稻产量形成特性与施氮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易镇邪 傅莉斌 +3 位作者 刘剑 陈平平 周文新 屠乃美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13-15,18,共4页
烟-稻复种是湖南省一种重要的种植制度,为探讨烟后晚稻产量形成特性及其施氮效应,在长沙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供试3个组合生育期差异较大,其中丰源优299全生育期约130d,9月15日前后齐穗,c两优4488与威优46全生育期较丰源优29... 烟-稻复种是湖南省一种重要的种植制度,为探讨烟后晚稻产量形成特性及其施氮效应,在长沙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供试3个组合生育期差异较大,其中丰源优299全生育期约130d,9月15日前后齐穗,c两优4488与威优46全生育期较丰源优299长5~7d,齐穗期迟6-9d;3组合产量差异显著,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均表现丰源优299〉C两优4488〉威优46;施氮效应显著,3组合均因施氮而显著增产,增产幅度表现C两优4488〉丰源优299〉威优46;施氮使各组合全生育期延长2d,茎蘖数增加且成穗率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叶面积与单穴干物质积累均显著增大。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育期与产量水平等因素,丰源优299最适合作烟后晚稻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稻复种 晚稻 产量形成 施氮效应
下载PDF
水稻新组合绵2优838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定友 王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977-979,共3页
运用相关、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杂交水稻新组合绵2优838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绵2优838的千粒重变异不大,合理的有效穗是高产的前提,实粒数是产量构成的最重要因素。
关键词 水稻 绵2优838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抽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100
14
作者 郑建初 张彬 +4 位作者 陈留根 杜群 秦永生 宋健 张卫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9-254,共6页
田间条件下,采用远红外增温设施,在水稻抽穗期对6个品种进行高温(40℃)处理,以探讨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极端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显示:水稻抽穗期高温会显著降低水稻结实率,高温处理下6个水稻品... 田间条件下,采用远红外增温设施,在水稻抽穗期对6个品种进行高温(40℃)处理,以探讨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极端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显示:水稻抽穗期高温会显著降低水稻结实率,高温处理下6个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平均比常温对照下降25个百分点以上,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高温也显著(P<0.05)降低稻米的整精米率,提高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但对糙米率影响不显著。尽管各品种对高温的响应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但是高温对所有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均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培育耐热品种是解决热害的技术途径之一,但近期内,关键在于进行种植制度调整与栽培技术创新,以提高植株生态避热和生理抗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高温热害 基因型差异 产量构成要素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杂交旱稻丰产节水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有尊 吴文革 +6 位作者 陈刚 丁广礼 习敏 孙雪原 周永进 李友星 刘超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3,共5页
针对安徽沿淮地区气候特点,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沿淮地区旱种旱管栽培,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旱稻品种5个,节水耐旱型水稻品种7个;明确了沿淮地区以旱优73为代表的杂交旱稻的丰产节水栽培技术:播种期6月5-12日,播种量2.0 kg/667 m^2左右,... 针对安徽沿淮地区气候特点,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沿淮地区旱种旱管栽培,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旱稻品种5个,节水耐旱型水稻品种7个;明确了沿淮地区以旱优73为代表的杂交旱稻的丰产节水栽培技术:播种期6月5-12日,播种量2.0 kg/667 m^2左右,氮肥用量10~14 kg/667 m^2;在施肥过程中适当降低基蘖肥用量、增施穗粒肥,基、蘖、穗肥比例以4∶4∶2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旱稻 丰产节水栽培技术 沿淮地区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势与氮素营养对杂交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程建平 曹凑贵 +2 位作者 蔡明历 原保忠 翟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6,共8页
以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和氮素营养对其生理特性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土壤水势下,植株地上部分干重与总干重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根冠比则降低。2)在同一氮肥水平... 以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和氮素营养对其生理特性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土壤水势下,植株地上部分干重与总干重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根冠比则降低。2)在同一氮肥水平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其总含量、SPAD值及叶片水势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而降低,而叶绿素a/b、丙二醛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之而增加;同一土壤水势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其总含量、SPAD值均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叶片水势、叶绿素a/b和丙二醛的含量随之降低。3)在同一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随土壤水势的降低而降低;土壤轻度干旱时,水稻产量高低顺序为高氮>中氮>低氮;而当土壤水分充足或土壤重度干旱时,则表现为中氮>高氮>低氮。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中、高氮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225 kg/hm2施氮水平在0 kPa土壤水势下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过度增施氮肥并不利于水稻增产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土壤水势 氮素营养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干物质积累运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鸿飞 林瑞余 +3 位作者 梁义元 郑履端 梁康迳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株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移栽大田后,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比常... 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株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移栽大田后,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比常规栽培模式的高,在生长中、后期尤其显著,分别高10.77%和63.29%;超高产栽培模式的群体干物质累积总量在头季稻整个生育期比常规栽培模式高24.83%-38.17%,茎鞘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转换率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10.60%和13.88%,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比常规栽培模式多21.43%,穗粒数多1.88%,产量比常规栽培模式高2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稻-再生稻 头季稻 超高产栽培模式 常规栽培模式 干物质积累 叶面积指数 绿素含量
下载PDF
肥力密度互作对杂交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亮 卢碧林 +2 位作者 张运波 王浩宇 李鹏辉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145-6151,共7页
以杂交中稻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为供试品种,设置两个施氮肥力水平和三个栽插密度的互作试验,研究了肥力密度互作对杂交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均在高氮肥、低密度条件下更能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 以杂交中稻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为供试品种,设置两个施氮肥力水平和三个栽插密度的互作试验,研究了肥力密度互作对杂交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均在高氮肥、低密度条件下更能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产量和成熟期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也在此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密度对水稻穗粒数影响明显,减小栽插密度,施用适当氮肥,可通过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和穗粒数来实现高产;全两优1号产量在肥力密度互作情况下主要受单位面积的有效穗和穗实粒数影响,而全两优681主要受结实率和有效穗的影响;在180 kg/hm2肥力下主要通过提高结实率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而在250 kg/hm2肥力下则主要通过穗实粒数和穗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回归关系极显著,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栽插密度的减小,产量逐渐上升,但增幅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氮肥施用量 密度 产量构成因子 产量 干物质积累量
下载PDF
适应干旱气候的水稻早熟品种晚插高产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艳云 曹敏建 +2 位作者 谢立勇 冯永祥 田立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79-2081,共3页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保证水稻正常生产,2008年以水稻早熟品种秋光为试材,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田对插秧期、灌水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6月5日插秧时全生育期可节水1 350m3·hm-2,产量仅比最高产量下降1.0%,即产量保...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保证水稻正常生产,2008年以水稻早熟品种秋光为试材,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田对插秧期、灌水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6月5日插秧时全生育期可节水1 350m3·hm-2,产量仅比最高产量下降1.0%,即产量保持相对稳定;蛋白质含量随插秧期后延和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率、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受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早熟品种 晚插秧 节水 高产
下载PDF
超级稻叶片光合特性和根系生理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44
20
作者 付景 陈露 +2 位作者 黄钻华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64-1276,共13页
为阐明超级稻产量形成机制,以4个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084(杂交籼稻)、淮稻9号和武粳15(粳稻)]为材料,2个高产品种[汕优63(杂交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为对照,观测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性状和根系生理性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为阐明超级稻产量形成机制,以4个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084(杂交籼稻)、淮稻9号和武粳15(粳稻)]为材料,2个高产品种[汕优63(杂交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为对照,观测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性状和根系生理性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4个超级稻品种的平均总颖花量和产量较两个对照品种分别高出43.5%和16.1%,但超级稻的结实率较对照品种低15.3个百分点。超级稻品种在生育前期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根系中单位干重根系活力、每株根系活力、总根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均高于对照品种,而在生育后期以上性状指标下降速率大于各自对照品种,直至齐穗后20d前以上性状指标均小于各自对照品种。说明超级稻强大的产量库容与其生育前中期较强的叶片光合能力和较好的根系生理性状密切相关,生育后期叶片光合能力和根系生理活性下降快导致其结实率下降,从而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提高生育后期特别是结实后期根系生理活性是进一步提高超级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叶片光合特性 根系生理性状 籽粒灌浆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