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resolution records of flood deposition in the mud area off the Changjiang River mouth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刚 李安春 +3 位作者 刘健 徐刚 梅西 孔祥淮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909-920,共12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paleoflood study to determine the flood frequency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based on core cj0702, taken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subaqueous delta. We identified flood deposits by means of high-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paleoflood study to determine the flood frequency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based on core cj0702, taken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subaqueous delta. We identified flood deposits by means of high-resolution grain-size variation, sensitive population, geochemical indexes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The core covers a time span of 120 years by 210 Pb dating and was sampled at 1–2 cm intervals. Grain size, geochemical elements, and physical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diment of the core is mainly composed of silt and clay, as well as groups of interbedded silt, clay silt, and clay. Vertically, the grain size pattern was controlled by seasonal variations in water discharge and by the sediment input in winter from the abandoned Huanghe River delta. River flooding caused extreme values in all our measured parameters. We identified more than 20 flood events that occurred since 1887 using the physical parameter analysis method. The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component of sediment grain size(14.32–96.39 μm) contribution>30%, Zr/Rb ratio>1.5,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16 were selected as the criteria for flood identification generally. We also found that floods that had taken place in the upstream, midstream, or downstream parts of the river were clearly identified by these indexes while the large-scale floods that covered the whole drainage area did not leave clear indications in the sediment record. This study for identification of flood ev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hyperpycnal current sedimentation as well as for forecasting of fl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记录 洪水沉积 长江口 地球化学元素 泥地 晶粒尺寸 物理参数 洪水事件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Adsorption of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ing Flooding Agent MD-1 on Quartz Sand 被引量:1
2
作者 GaoManglai LiuYong MengXiuxia WangJianshe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0-74,82,共6页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ing flooding (MDFF) is a novel oil recovery technique based on the thermopositive monolayer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of the MDFF agent on different interfaces within reservoir systems. In this...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ing flooding (MDFF) is a novel oil recovery technique based on the thermopositive monolayer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of the MDFF agent on different interfaces within reservoir systems. In this paper, the adsorption property of the MDFF agent, MD-1, on quartz sand has been studied through adsorption experiments at different pH and temperatures. Experimental data are also analyzed kinetically and thermodynam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MD-1 on quartz sand takes place mainly because of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which corresponds to adsorption that increases with pH. Kinetic analyses show that at a higher pH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adsorption gets lower and, therefore, the adsorption becomes quicker for MD-1 on quartz sand. Thermodynamic analyses show that p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dsorption of MD-1 on quartz sand. At a higher pH, more negative surface charges result in the increase of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MD-1 and quartz sand. Therefore,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amount increases and more adsorption heat will be rel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ing flooding agent quartz sand ADSORPTION kinetics thermodynamics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河流扇沉积模式及勘探意义
3
作者 王宏波 张雷 +2 位作者 曹茜 张建伍 潘星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根据野外露头及岩心的分析化验资料,在源-汇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的古气候环境及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Sr/Cu的值多大于10,V/Cr值多小于2.0,地层厚度差小于30 m,未... 根据野外露头及岩心的分析化验资料,在源-汇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的古气候环境及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Sr/Cu的值多大于10,V/Cr值多小于2.0,地层厚度差小于30 m,未出现明显的突变,古沉积坡度为0.5°~1.0°,古地貌开阔平缓且无明显坡折带,沉积水体较浅,是在古气候干旱、古地形平缓的背景下,受阶段性洪水作用主导的事件沉积。(2)盒8段沉积期,盆地不存在大面积汇水区,沉积体系中河流并未进入湖泊水体,而是向东南流出盆地或是消失在内陆干旱地区,全盆地以洪泛平原沉积为主,表现为河道与泛滥平原交互分布的沉积格局,形成了河流扇沉积模式。(3)湖水进退往复,洪水期与枯水期间歇发育,洪水期多期次决口河道接力搬运使得粗粒级砂岩向湖盆长距离延伸,枯水期发育厚层泥质沉积可作为区域性盖层,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扇 干旱气候 事件沉积 洪泛平原 洪水期 枯水期 源-汇系统 盒8段 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三峡水库秋汛期水沙特点及秋汛洪水对库区冲淤的影响
4
作者 杨成刚 平妍容 +1 位作者 袁晶 董炳江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长江上游秋汛洪水是三峡水库重要水沙事件,对三峡库区冲淤特性有直接影响。基于1954-2022年实测资料分析表明,近70年来长江上游秋汛期来水量变化不大,来沙量均值在2013年前后减幅达到87%。2013年以后,三峡库区秋汛洪水的来沙高度集中于... 长江上游秋汛洪水是三峡水库重要水沙事件,对三峡库区冲淤特性有直接影响。基于1954-2022年实测资料分析表明,近70年来长江上游秋汛期来水量变化不大,来沙量均值在2013年前后减幅达到87%。2013年以后,三峡库区秋汛洪水的来沙高度集中于嘉陵江流域,占寸滩沙量的70%以上,秋汛洪水通过影响嘉陵江的水沙条件,进而间接影响三峡水库秋汛期的入库水沙条件。与汛期洪水相比,秋汛洪水的泥沙90%以上在库区淤积,且库尾淤积更加突出。实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秋汛洪水期间适时加大水库下泄流量,可显著增大排沙量,减轻库区淤积。研究成果对加深三峡水库淤积特性认识、优化三峡水库秋汛洪水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三峡水库 秋汛洪水 泥沙淤积 水库调度
下载PDF
致密储层不同二氧化碳注入方式下的沥青质沉积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
5
作者 杨明洋 黄世军 +2 位作者 赵凤兰 孙浩月 陈新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注CO_(2)引起的原油沥青质沉积对致密储层造成的伤害严重影响其开发效果。为明确不同CO_(2)注入方式下的沥青质沉积特征及其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对致密岩心分别进行了CO_(2)驱替和吞吐两种注入方式的实验,通过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分... 注CO_(2)引起的原油沥青质沉积对致密储层造成的伤害严重影响其开发效果。为明确不同CO_(2)注入方式下的沥青质沉积特征及其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对致密岩心分别进行了CO_(2)驱替和吞吐两种注入方式的实验,通过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分析了两种注入方式下的沥青质沉积特征、原油采出程度以及对致密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CO_(2)注入方式下的致密岩心均会产生沥青质沉积,且主要以膜状吸附的方式沉积在孔隙表面。受CO_(2)与原油相互作用时间的影响,吞吐方式下的沥青质沉积量大于驱替方式,且吞吐方式下的沉积孔径范围高于驱替方式。沥青质沉积对致密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程度与原油的产出方向有关。驱替方式下沥青质沉积对岩心正向(CO_(2)注入方向)渗透率的伤害程度较大,而吞吐方式下沥青质沉积对岩心逆向渗透率的伤害程度较大。在围压为10、5 MPa时,CO_(2)驱替和吞吐方式下的沥青质沉积对岩心正向渗透率的伤害程度(正向渗透率平均降幅)分别为7.05%和1.67%,对岩心逆向渗透率的伤害程度(逆向渗透率平均降幅)分别为0.41%和2.66%。受注采模式和流动机制的影响,CO_(2)吞吐方式下的采出程度低于驱替方式。研究结果对于致密储层CO_(2)驱沥青质沉积不同方向上储层伤害程度的认识及注入方式的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CO_(2)驱替 CO_(2)吞吐 沥青质沉积 渗透率
下载PDF
输油管道垢下腐蚀的电化学行为
6
作者 冉文燊 郑民君 +2 位作者 王果 赵静 亢福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8,共6页
针对CO_(2)驱油气田的CaCO_(3)垢下腐蚀问题,用电化学试验、图像表征和腐蚀产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垢层厚度对输油管道用Q235b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垢层对试样的腐蚀影响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垢层促进腐蚀性介质扩散,加剧基体腐蚀... 针对CO_(2)驱油气田的CaCO_(3)垢下腐蚀问题,用电化学试验、图像表征和腐蚀产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垢层厚度对输油管道用Q235b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垢层对试样的腐蚀影响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垢层促进腐蚀性介质扩散,加剧基体腐蚀,导致基体蚀坑尺寸和最大蚀坑深度增大,开路电位迅速负向偏移;(2)垢层起到一定的物理屏蔽作用,蚀坑尺寸和最大蚀坑深度减小,蚀坑数量增多,开路电位基本保持不变;(3)垢层起到有效的物理屏蔽作用,垢层内外的氧浓差腐蚀导致蚀坑数量显著增多,开路电位缓慢负向偏移。垢层主要影响试样的阴极反应过程,随着垢层厚度继续增加,试样腐蚀加剧,腐蚀电流密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CO_(2)驱 CaCO_(3)垢 腐蚀演化 电化学
下载PDF
床沙级配调整对黄河下游洪水演进的影响
7
作者 张晓雷 徐志恒 +1 位作者 杨晨 毕峥峥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出现了较大变化,受水库清水下泄影响,黄河下游床沙粒径出现了明显的粗化。为了探讨床沙级配粗化对黄河下游洪水演进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的一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然后采用花... 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出现了较大变化,受水库清水下泄影响,黄河下游床沙粒径出现了明显的粗化。为了探讨床沙级配粗化对黄河下游洪水演进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的一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然后采用花园口至孙口河段2020年4—10月的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其次根据河段床沙粗化特点,并以花园口床沙粗化过程为代表,设计了4组床沙级配作为模拟计算的初始床沙条件;最后采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床沙级配调整对洪水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床沙级配调整对黄河下游的流量、水位、含沙量、洪水演进时间以及河段冲淤量均有影响,但是对流量影响较小,而水位、含沙量、洪水演进时间与河段冲淤量对床沙级配的改变响应较为敏感。床沙中值粒径d_(50)由0.076 mm(级配1)增至0.242mm(级配4)时,夹河滩断面水位增高0.89 m,花园口至孙口河段冲淤量由冲刷0.679亿m^(3)转变为淤积0.059亿m^(3),冲刷量减幅为109%。研究结果可为新水沙情势下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水沙耦合模型 床沙粗化 洪水演进 冲淤变化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高洪水期运行水位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的影响
8
作者 张成潇 米博宇 +3 位作者 吕超楠 赵汗青 高宇 任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7,35,共9页
三峡水库泥沙问题直接关系到水库库容的长效保持。选取典型高洪水期,基于数值模型探究入库水沙量级、水沙异步及运行水位对三峡库区沙峰输移和淤积排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库洪峰的增大抑制了涪陵沙峰比的衰减,并导致更多泥沙输运至坝前... 三峡水库泥沙问题直接关系到水库库容的长效保持。选取典型高洪水期,基于数值模型探究入库水沙量级、水沙异步及运行水位对三峡库区沙峰输移和淤积排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库洪峰的增大抑制了涪陵沙峰比的衰减,并导致更多泥沙输运至坝前,使得坝前沙峰降幅受运行水位的抬升更为显著;变动回水区较常年回水区更易受到入库水沙异步影响,且随着来沙系数的增大,由低水位抬升时淤积占比更高;水库排沙比受入库水沙异步影响有限,且随着入库洪峰、沙峰的增大,排沙比增加的同时对运行水位抬升导致的衰减更为敏感。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入库水沙异步及运行水位对库区沙峰运动与淤积的影响,可为三峡水库汛期优化沙峰排沙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高洪水期 沙峰衰减 运行水位 沙峰输移 水库库容 三峡水库
下载PDF
重庆市向阳水库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9
作者 李红星 周宝龙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为研究近坝库岸滑坡堆积体对水库建筑物及附近居民安全的影响,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传递系数法,查明重庆市向阳水库工程滑坡堆积体的稳定边界条件,对自重、自重+度汛水位由386 m降至367.24 m、自重+度汛水位由386 m降至367.24 m并叠... 为研究近坝库岸滑坡堆积体对水库建筑物及附近居民安全的影响,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传递系数法,查明重庆市向阳水库工程滑坡堆积体的稳定边界条件,对自重、自重+度汛水位由386 m降至367.24 m、自重+度汛水位由386 m降至367.24 m并叠加暴雨等3种工况下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在3种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和不稳定状态,结果与现场实地调查情况一致,建议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稳定性 堆积体 传递系数法 度汛水位变化
下载PDF
鲁北现代洪水沉积物XRF元素扫描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10
作者 张宏亮 侯依林 +5 位作者 李华勇 李智慧 王倩 杨艺萍 许惟栋 于正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2018年8月山东北部弥河流域受台风暴雨影响发生洪涝灾害,通过对洪水淹没区考察,选择弥河及其支流丹河下游新鲜洪水沉积保存完好的地点,获取两根沉积物浅钻MH1、DH2(长度分别为21.5、21 cm,下段为现代土壤),对沉积岩芯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 2018年8月山东北部弥河流域受台风暴雨影响发生洪涝灾害,通过对洪水淹没区考察,选择弥河及其支流丹河下游新鲜洪水沉积保存完好的地点,获取两根沉积物浅钻MH1、DH2(长度分别为21.5、21 cm,下段为现代土壤),对沉积岩芯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F)元素连续扫描,结合粒度指标和其他研究成果,探讨现代洪水沉积物元素特征及其在古洪水事件识别中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Al、Ti、Si、Ca、Fe等元素具有相似的波动特征,相互之间正相关关系显著,信号强度在细粒洪水沉积层出现峰值;Rb元素信号强度与粒度相关性弱,在钻孔中的变化较为稳定,仅在沉积界面处有所降低,可能与岩芯裂隙造成的实验偏差有关;Sr、Zr两种元素显著正相关,且信号强度在洪水沉积层较低。Zr/Rb和Rb/Sr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受控于粒度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对其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中Zr/Rb与粒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Rb/Sr则与粒度负相关关系显著,且在其他区域洪水地层研究中具有一致结论。Zr/Rb峰值和Rb/Sr谷值对应黏土质洪水沉积,Zr/Rb谷值和Rb/Sr峰值对应粒度粗组分高值的粉砂质洪水沉积,可在古洪水沉积识别中作为参照指标。本研究结果将为利用XRF技术识别古洪水沉积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沉积物 XRF岩芯扫描 RB/SR Zr/Rb 山东北部
下载PDF
冲积河流平滩流量的确定方法研究
11
作者 孙赞盈 范冰洁 +1 位作者 张敏 尚红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43,共6页
为了使小浪底水库尽可能泄放大流量冲刷黄河下游河道主槽,进一步改善悬河的形势,同时又不至于引起漫滩,造成滩区损失,很有必要尽可能准确地确定黄河下游河道的平滩流量。分析曼宁公式等方法无法用于计算冲积河流平滩流量的原因,采用充... 为了使小浪底水库尽可能泄放大流量冲刷黄河下游河道主槽,进一步改善悬河的形势,同时又不至于引起漫滩,造成滩区损失,很有必要尽可能准确地确定黄河下游河道的平滩流量。分析曼宁公式等方法无法用于计算冲积河流平滩流量的原因,采用充分利用河道沿程水文站、水位站、险工水尺及河道统测大断面测时水位资料推求大断面洪水位和流量涨率的方法,推算每年汛前河道大断面的平滩流量,具有实用、可靠和简单的优点。2020年汛期的实地测量结果显示,平滩流量预估误差为1%~6%,预估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十分接近。尽可能结合水文站的流量过程,采用水位资料推算大断面的平滩流量,并且尽可能采用较大流量的资料,可以减少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滩流量 冲积河流 涨冲落淤 动床阻力 曼宁公式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塔北地区三叠纪拗陷湖盆异重流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
12
作者 仲米虹 唐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异重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海洋环境,对古代陆相拗陷湖盆异重流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甚少。为此,以塔北地区为例,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三叠系TⅡ油组的异重流沉积。结果表明,湖侵—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研究... 针对异重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海洋环境,对古代陆相拗陷湖盆异重流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甚少。为此,以塔北地区为例,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三叠系TⅡ油组的异重流沉积。结果表明,湖侵—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研究区TⅡ油组发育2种典型的异重流沉积序列,均由1个向上变粗和1个向上变细的沉积单元构成,发育大量爬升波纹层理和沙纹层理,其中一种序列的2个单元间为突变,发育冲刷面,而另一种序列的2个单元间为渐变,反映了洪泛能量的差异。研究区异重流主要来自西南部与东北部2个方向,其中,西南部异重流居主导地位,分布范围广,延伸距离长,垂向上多期异重流沉积相互叠置。该区异重流具备洪水重力流的特征,其形成与洪泛密切相关,受气候、构造活动、湖平面、物源等多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北地区 三叠纪 异重流 异重岩 洪泛 主控因素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沟道松散堆积体冲刷启动机理与泥石流-拦挡坝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座雄 刘兴荣 +2 位作者 王喜红 王磊 时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6-1115,1155,共11页
汶川地震后我国西部山区大量崩滑体堵塞泥石流沟道,形成堰塞坝,暴雨条件下极易溃决形成溃决洪水,剧烈冲刷侵蚀下游松散堆积体,形成或加剧泥石流灾害规模,对下游拦挡工程的破坏性极强。通过室内水槽试验,监测堆积体内和拦挡坝后相关土水... 汶川地震后我国西部山区大量崩滑体堵塞泥石流沟道,形成堰塞坝,暴雨条件下极易溃决形成溃决洪水,剧烈冲刷侵蚀下游松散堆积体,形成或加剧泥石流灾害规模,对下游拦挡工程的破坏性极强。通过室内水槽试验,监测堆积体内和拦挡坝后相关土水、动力参数响应规律,分析松散堆积体冲刷侵蚀启动力学机制及其与拦挡坝相互作用机理,并推导出考虑孔隙水压力的泥石流冲击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1)冲刷启动过程中堆积体以溯源侵蚀、侧蚀为主,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先增后减,基质吸力呈波动减小。(2)在泥石流冲击拦挡坝过程中,坝后出现两次冲击峰值,第一次拦挡坝泄水通畅,振动加速度为1.29 m/s^(2);第二次排水受阻,振动加速度为1.22 m/s^(2),同时泥位达到峰值95 mm。(3)泥石流对拦挡坝的整体冲击力由动、静两部分组成,静冲击力与坝后孔隙水压力呈正比,而动冲击力与流速的平方呈正比。研究成果可为震后泥石流沟道松散堆积体冲刷启动机理研究与防治工程优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决洪水 松散堆积体 启动机理 泥石流拦挡坝 冲击力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统红层沉积再认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年涛 杨金川 +4 位作者 姜在兴 贾光华 闫晓倩 孟嘉轶 吕江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69,共20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一段—沙四下亚段(孔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下部)陆相红层表现为“红—灰组合、以红为主”的地层面貌,有别于过去认为的“全红”,其沉积过程和沉积模式的深入解剖对于了解中国东部始新世早期区域构造古地理特征和...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一段—沙四下亚段(孔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下部)陆相红层表现为“红—灰组合、以红为主”的地层面貌,有别于过去认为的“全红”,其沉积过程和沉积模式的深入解剖对于了解中国东部始新世早期区域构造古地理特征和古气候演变过程、指导济阳坳陷深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地震、测井、岩心、录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对该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陆相红层洪水漫湖—时令湖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目的层沉积相类型多样,除了冲积扇、辫状河、洪水漫湖和干盐湖,还包括湖泊、近岸水下扇和风暴相。干旱期发育了冲积扇—洪水漫湖—干盐湖沉积组合,其中在凹陷边缘为冲积扇沉积,向内部过渡为洪水漫湖沉积,在凹陷的北部洼陷带演变为干盐湖。间歇性湿润期主要发育了湖泊沉积,在斜坡带为灰绿色滨浅湖滩坝砂、坝间泥,北部的利津—民丰洼陷演变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凹陷北部陡坡带冲沟部位则发育了近岸水下扇体。推测区域构造古地理、原型盆地特征、古纬度、古物源和古水流方位及周期性变化的古气候条件共同控制了上述地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红层 东营凹陷 始新统 洪水漫湖 时令湖沉积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冲淤重心变化及其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15
作者 何娟 郑珊 吴保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8-348,共11页
以往关于三门峡水库的研究多关注库区年际间的冲淤变化,而对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分布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19742018年实测水沙、断面及冲淤数据,研究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重心的迁移、冲淤速率及其对潼关高程... 以往关于三门峡水库的研究多关注库区年际间的冲淤变化,而对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分布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19742018年实测水沙、断面及冲淤数据,研究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重心的迁移、冲淤速率及其对潼关高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清排浑运用以来库区河道基本遵循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的演变规律。分别定义汛期最大冲刷速率和非汛期最大淤积速率发生的相邻两断面间的子河段为冲刷重心和淤积重心,汛期冲刷重心与非汛期淤积重心出现的位置基本对应,19742010年冲淤重心由距坝约90 km逐渐向坝前移动,平均下移速率约1~2 km/a;2010年后冲淤重心逐渐上移,2017年位于坝上游约60~70 km,但冲淤强度明显减弱。淤积重心的位置主要受水库回水长度影响,冲刷重心主要与汛期水流能量相关,淤积重心位置迁移滞后于影响因子的变化约5年,而冲刷重心滞后时间约2年。潼关高程与潼关至太安段(潼太段)比降呈反比关系,比降越大,潼关高程越低,而当冲刷重心迁移至潼太段并影响其下段时,潼太段比降增大,利于潼关高程降低。1985年后回水范围和冲淤重心均位于潼关以下,潼关高程受冲淤重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冲淤重心 回水长度 汛期水流能量 潼关高程
下载PDF
三峡水库1990—2021年洪峰沙峰异步特性分析
16
作者 张为 朱敬一 +2 位作者 薛居理 袁晶 杨成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0-857,共8页
泥沙淤积问题是水库能否长期运行的关键,根据洪峰沙峰异步特性进行沙峰排沙调度是减少水库淤积、保持水库库容的有效手段,研究水库洪峰沙峰异步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分析异步特性的方法存在不能反映整体水沙过程异步情况、异步类... 泥沙淤积问题是水库能否长期运行的关键,根据洪峰沙峰异步特性进行沙峰排沙调度是减少水库淤积、保持水库库容的有效手段,研究水库洪峰沙峰异步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分析异步特性的方法存在不能反映整体水沙过程异步情况、异步类型分类不明确等局限性,本文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将洪峰沙峰过程图形特征数值化,进而计算异步时长并判断异步类型,以三峡水库1990—2021年的洪水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洪峰沙峰异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修建后,三峡水库坝前沿程各站的沙峰滞后比例增加,且距坝里程越近异步时长减小越多;与传统方法相比,DTW算法考虑了完整的场次洪水水沙变化过程,能有效处理复杂洪水过程,适用性良好,在水库运行管理与排沙调度方面具有应用潜力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峰 沙峰 异步特性 泥沙淤积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三峡水库
下载PDF
Integration of colour bathymetry, LiDAR and dGPS surveys for assessing fluvial changes after flood events in the Tagliamento River (Italy)
17
作者 Johnny Moretto Fabio Delai +1 位作者 Lorenzo Picco Mario Aristide Lenz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8期21-29,共9页
The estimation of underwater features of channel bed surfaces without the use of bathymetric sensors results in very high levels of uncertainty. A revised approach enabling an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the wet areas to ... The estimation of underwater features of channel bed surfaces without the use of bathymetric sensors results in very high levels of uncertainty. A revised approach enabling an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the wet areas to create more accurate and detailed Digital Terrain Models (DTMs) is here presented. LiDAR-derived elevations of dry surfaces, water depths of wetted areas derived from aerial photos and a predictive depth-colour relationship were adopted. This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at two different reaches of a northeastern Italian gravel-bed river (Tagliamento) before and after two flood events occurred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2010. In-channel dGPS survey points were performed taking different depth levels and different colour scales of the river bed. More than 10,473 control points were acquired, 1107 in 2010 and 9366 in 2011 respectively. A regression model that calculates channel depths using the correct intensity of three colour bands (RGB) was implemented. LiDAR and water depth points were merged and interpolated into DTMs which features an average error, for the wet areas, of ±14 cm. The different number of calibration points obtained for 2010 and 2011 showed that the bathymetric error is also sensitive to the number of acquired calibration points.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calculated through a difference of DTMs shows a prevalence of deposition and erosion areas into the we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osion-deposition Pattern LIDAR Data DGPS Survey COLOUR BATHYMETRY floods Gravel Bed Braided RIVER Tagliamento RIVER
下载PDF
2020 年流域性大洪水下长江下游干流河道演变分析
18
作者 曹双 程龙 +1 位作者 李洁 罗红雨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2020年夏长江流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变化的基础上,结合2020年洪水期的水情、沙情,利用实测河床地形及大断面资料,分析长江下游干... 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2020年夏长江流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变化的基础上,结合2020年洪水期的水情、沙情,利用实测河床地形及大断面资料,分析长江下游干流湖口至江阴多年河道冲淤特性,探讨2020年洪水作用下长江下游河床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特性。研究表明: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年均径流量变化较小,输沙量锐减,水沙关系发生明显改变;湖口至江阴河段1998—2006年有淤有冲,2006年后呈单向冲刷状态,且滩槽普冲,在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作用后,长江下游河道延续这一冲刷特征,冲刷强度明显增强,各水位河槽冲刷强度为2016—2020年平均值的2.0~2.8倍;大通以上河段冲刷强度小于下游河段;长江下游分流格局总体稳定,但铜陵河段成德洲汊道有主支汊易位趋势,多次测得右汊分流比超过左汊;扬中河段支汊发展,分流比呈持续微增趋势;河势总体稳定,尚有多个江心洲边滩冲刷明显,铜陵沙首度出现撇岸切滩现象,扬中等局部江段江心洲高滩陡坎有条崩发生;河床纵向仍有冲刷,河道束窄段横断面形态进一步窄深化。对大洪水条件下河道冲淤演变特性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长江下游河道的河势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流域性大洪水 河道冲淤 河势演变
下载PDF
洪水型浊流砂体形成及分布的沉积模拟实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忠保 龚文平 +3 位作者 王新海 张春生 罗顺社 江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0,37,共6页
利用沉积模拟实验技术,通过大量洪水浊积砂体的原型资料,结合洪水型浊流的形成环境和条件,设计了洪水型浊流的模拟实验方案,论述了不同斜坡长度、坡度、初始流速、泥沙比例和含沙浓度等参数条件下洪水型浊流的形成过程,剖析了洪水型浊... 利用沉积模拟实验技术,通过大量洪水浊积砂体的原型资料,结合洪水型浊流的形成环境和条件,设计了洪水型浊流的模拟实验方案,论述了不同斜坡长度、坡度、初始流速、泥沙比例和含沙浓度等参数条件下洪水型浊流的形成过程,剖析了洪水型浊流沉积作用规律,揭示了洪水型浊流砂泥质的分布与沉积特征,分析了湖底地形对洪水型浊流沉积作用的控制,探讨了洪水型浊流砂体形成及发育的水动力机制。实验表明,斜坡带的坡度与高差、湖底地形、湖水位及初始流速等对参数对洪水型浊流沉积有重要影响,洪水型浊流的泥沙含量决定了其流动行为及沉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牵引流 洪水型浊流 洪水沉积 斜坡带 沉积模拟实验
下载PDF
黄河中游马莲河历史与现代洪痕沉积与水文学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向锋 黄春长 +2 位作者 万红莲 查小春 庞奖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4-771,共8页
通过对马莲河流域深入调查研究,在马莲河下游峡谷峭壁发现了一组4个显著的洪痕。洪痕沉积物分析看出,马莲河洪水悬移质泥沙以粉沙为主,粘粒和沙粒含量都较低,磁化率值也很低。将这些数据与流域内马家原剖面黄土土壤的的分析结果对比,可... 通过对马莲河流域深入调查研究,在马莲河下游峡谷峭壁发现了一组4个显著的洪痕。洪痕沉积物分析看出,马莲河洪水悬移质泥沙以粉沙为主,粘粒和沙粒含量都较低,磁化率值也很低。将这些数据与流域内马家原剖面黄土土壤的的分析结果对比,可知马莲河现代洪痕沉积物是暴雨洪水对于流域内黄土和土壤侵蚀、搬运沉积形成。采用面积-比降法对该组洪痕所记录的4次洪水事件进行了洪峰流量恢复计算。表明高于常水位3.3 m、5.5 m、6.7 m洪痕洪峰流量分别为1 170 m^3/s、4 060 m^3/s、5 690 m^3/s。它们与雨落坪水文站观测2005、2003、1977年的洪水洪峰流量值相当,误差小于5%。最高洪痕高出常水位10~12 m,计算恢复其洪峰流量为13 980 m^3/s,洪水发生年代为1841年(清代道光21年)。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马莲河流域的防洪减灾、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莲河 洪痕 沉积物 洪峰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