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contaminated Tisza flood-plain soil after heavy metal pollution
1
作者 Zoltán Gyori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251-252,共2页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食物链 河床 沉积物 环境污染
下载PDF
不同泥沙含量下受淹胁迫对鄱阳湖平原双季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杨士红 周望学 +3 位作者 俞湾青 刘方平 徐涛 苏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333,共11页
为探究鄱阳湖平原区洪涝时期不同泥沙含量下受淹胁迫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淹2/3株高和全淹2种受淹深度,S1(0 kg/m^(3))、S2(0.5 kg/m^(3))、S3(1.0 kg/m^(3))3种泥沙含量,对淹水后6、9 d... 为探究鄱阳湖平原区洪涝时期不同泥沙含量下受淹胁迫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淹2/3株高和全淹2种受淹深度,S1(0 kg/m^(3))、S2(0.5 kg/m^(3))、S3(1.0 kg/m^(3))3种泥沙含量,对淹水后6、9 d早稻和中稻的生长指标和水稻产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适度受淹刺激水稻伸长,节间不断分化,叶片伸长、增宽。早稻抽穗开花期受淹株高、节间长增加9.35%、12.75%,2/3淹下叶面积增加11.00%。但胁迫过大抑制水稻生长,中稻全淹下株高和分蘖数减小33.49%、29.28%,叶面积减小30.94%,此时中稻难以伸出水面,导致功能叶片附沙严重,泥沙含量增大进一步抑制了水稻生长。受淹导致早稻和中稻穗干物质量平均减小32.35%、58.72%(P<0.05)。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减小是早稻抽穗开花期受淹后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此时泥沙含量和淹水时间的影响并不明显。中稻全淹下泥沙导致减产加剧,S2、S3下减产率比S1下显著增加31.63%、52.20%(P<0.05),此时产量下降是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平原区洪涝灾害治理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长指标 泥沙含量 受淹胁迫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治涝导向的平原河网地区海绵城市实施路径探索——以宿迁市国家海绵城市示范系统化实施方案为例
3
作者 魏锦程 程小文 +1 位作者 陈诗扬 任梅芳 《建设科技》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的排涝特征与问题,在梳理构建治涝片区排水格局的基础上分类提出了针对性的治涝策略。对于具有一定坡度。在多数时期可以实现自排的治涝片区,采用“上蓄+中分+下排”模式,分段缓解排涝压力,提高城区排涝标准对于整体地...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的排涝特征与问题,在梳理构建治涝片区排水格局的基础上分类提出了针对性的治涝策略。对于具有一定坡度。在多数时期可以实现自排的治涝片区,采用“上蓄+中分+下排”模式,分段缓解排涝压力,提高城区排涝标准对于整体地势低洼,在多数时期很难自排的治涝片区,采用“建闸营圩,蓄排并举”模式,将雨水排口分散建设小型雨水泵站的模式调整为片区排涝主干河道末端建设大型排涝泵站的模式,充分利用片区内部河网的输送和调蓄能力,增强城区应对暴雨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平原河网 治涝 系统化方案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游河漫滩演变趋势分析
4
作者 李明 周成成 +1 位作者 夏楷 章广越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长江中游历来是防洪重点,河漫滩的演变速率虽然相对缓慢,但新水沙条件下河漫滩的长期累积性变化值得关注。以三峡水库175 m运行期长江中游多处典型河漫滩淹没特征流量的统计分析作为基础,量化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径流过程在河漫滩淹... 长江中游历来是防洪重点,河漫滩的演变速率虽然相对缓慢,但新水沙条件下河漫滩的长期累积性变化值得关注。以三峡水库175 m运行期长江中游多处典型河漫滩淹没特征流量的统计分析作为基础,量化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径流过程在河漫滩淹没特性方面的变化,结合滩面植物对季节性水文波动淹没耐受能力的分析,指出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径流过程变化造成的季节性淹没不足以阻断滩面植物的生长发育。由于一系列涉水工程的控制作用,长江中游河漫滩的横向变形受到了极大的抑制,但在滩面植被缓流滞沙效应下,长江中游河漫滩总体仍呈现缓慢淤高的长期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河漫滩 湿生植物 耐淹能力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山前平原型城市河道洪水预报研究
5
作者 陈畅 王帆 +2 位作者 张大伟 向立云 芦昌兴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山前平原型城市拥有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其洪水兼具了山洪和城市洪水的特征,为水文模拟和洪水预报增加了难度。以小清河济南市黄台桥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变体的洪水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结... 山前平原型城市拥有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其洪水兼具了山洪和城市洪水的特征,为水文模拟和洪水预报增加了难度。以小清河济南市黄台桥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变体的洪水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洪水预报模型既适用于对场次洪水的预报,又适用于对长系列洪水过程的连续预测,且能够灵活地输出流量、水位过程,在一定预测步长内拥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 Recurrent Unit,BiGRU)网络构建的模型预测性能最佳,且随预测步长的延长,其性能衰减最弱,能够作为山前平原型城市河道洪水预报的新方法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城市河道 山前平原型城市 神经网络 BiGRU
下载PDF
“23·7”特大暴雨对河北平原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泉涛 章成果 +3 位作者 冯颖 李红军 郭英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3-1032,共10页
洪涝是一种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受台风“杜苏芮”和“卡奴”的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水灾害,给京津冀地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导致部分农田几乎绝收。为评估极端暴雨事... 洪涝是一种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受台风“杜苏芮”和“卡奴”的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水灾害,给京津冀地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导致部分农田几乎绝收。为评估极端暴雨事件对当地粮食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使用MODIS MOD09GQ数据分析了暴雨前后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据此划定了本次暴雨造成的受灾农田区域(主要在河北平原)及其受灾程度,同时结合2016—2020年玉米种植空间分布、农业统计数据和NDVI数据,估算了受灾农田区域未发生暴雨和发生暴雨后两种情景下的玉米产量,进而评估了本次暴雨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暴雨发生后,河北平原受灾农田区域的NDVI普遍减少0~0.35,相比之下,未受灾农田区域的NDVI均有所增加。2)本次强降雨导致河北平原约24万hm~2农田受到影响,绝产面积约13万hm~2,减产面积约11万hm~2。3)蓄滞洪区周边的22个县(市、区)是本次暴雨的主要受灾区域,据回归分析结果,本次暴雨可能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多达22万t,且92%的产量损失是由作物绝产所致。本研究为遥感手段估算极端降雨导致的粮食减产提供了一个快速且可靠的计算框架,同时强调了极端降雨对粮食安全的巨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粮食安全 华北平原 极端降雨 “杜苏芮”和“卡奴”台风 NDVI
下载PDF
广东省沿海平原中小河流淹没图编制方法初探
7
作者 叶志恒 陈丕翔 +4 位作者 钟伟强 张晓艳 苗青 王扬 杨海东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2期87-91,共5页
广东省沿海平原中小河流具有比降缓、潮汐影响大、淹没范围广和堤围密集等特点,其淹没图编制至今无统一方法。该文通过Mike21和Arcgis软件,结合河流特性,参考《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技术指引》,以乌坎河为例探求出一种适用于广... 广东省沿海平原中小河流具有比降缓、潮汐影响大、淹没范围广和堤围密集等特点,其淹没图编制至今无统一方法。该文通过Mike21和Arcgis软件,结合河流特性,参考《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技术指引》,以乌坎河为例探求出一种适用于广东省沿海平原中小河流的淹没图编制方法。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准确性较高和适用范围较广等特点,为后续广东省沿海平原中小河流淹没图制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平原 中小河流 洪水淹没图 方法
下载PDF
滨海平原区可能最大洪水计算研究
8
作者 陈力鸿 刘宏伟 蔡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平原河网区受城市区域空间交错、河湖蓄滞洪区联通、水利工程密布等因素的影响,瞬时单位线、经验公式等传统方法推及可能最大洪水(PMF)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弥补传统方法在平原河网地区的适用性问题,尝试使用水动力洪水演进模型法,并综... 平原河网区受城市区域空间交错、河湖蓄滞洪区联通、水利工程密布等因素的影响,瞬时单位线、经验公式等传统方法推及可能最大洪水(PMF)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弥补传统方法在平原河网地区的适用性问题,尝试使用水动力洪水演进模型法,并综合考虑水库溃坝、可能最大降雨(PMP)、海洋风暴潮等不同叠加因素的影响,选取典型区域(江苏省连云港市西陬山地区某厂址附近区域)研究多种组合条件下平原河网区域的洪水演进过程,及在特定区域内产生的可能最大洪水,以期为平原河网地区可能最大洪水位的推求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可能最大洪水 水动力模型 洪水风险组合
下载PDF
江汉平原湖区汛期划分及控制水位研究
9
作者 万伟 吕灿翔 闫少锋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江汉平原湖区是湖北粮食主产区和经济核心区,也是洪涝、干旱灾害的易发区。针对江汉平原易出现旱涝急转的问题,以长湖、洪湖、梁子湖、斧头湖、汈汊湖五大湖泊为例,采用散布图、历时保证曲线方法进行湖区汛期划定,进而确定不同时期的湖... 江汉平原湖区是湖北粮食主产区和经济核心区,也是洪涝、干旱灾害的易发区。针对江汉平原易出现旱涝急转的问题,以长湖、洪湖、梁子湖、斧头湖、汈汊湖五大湖泊为例,采用散布图、历时保证曲线方法进行湖区汛期划定,进而确定不同时期的湖泊控制水位,以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湖区 汛期划分
下载PDF
基于MIKE HYDRO River模型的轨交交通施工期防汛安全影响论证
10
作者 陆娴 《价值工程》 2024年第4期143-145,共3页
轨交交通施工期间,受车站结构设计、周边场地限制等因素影响,河道需要断流施工,断流会对区域的防洪除涝安全及水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工程为例,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分析排涝及引调水工况下水位及水质变化... 轨交交通施工期间,受车站结构设计、周边场地限制等因素影响,河道需要断流施工,断流会对区域的防洪除涝安全及水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工程为例,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分析排涝及引调水工况下水位及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平原河网地区个别河道断流对于区域防洪除涝安全影响较小,会严重影响河道断流处的水环境;通过增设导流措施可以减轻断流的影响,为平原河网地区河道断流影响分析及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交交通 平原河网 MIKE HYDRO River 防汛安全 水环境改善
下载PDF
缺资料平原河湖区洪水风险分析——以湖北汉川市汈汊湖流域为例
11
作者 杜俊 邱佩 +1 位作者 熊怡 江聪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期38-43,66,共7页
平原河湖区地方性中小河流往往实测资料不足、水系复杂、低洼易涝、人工特征明显,不利于洪水风险分析工作的高效推进。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水文分区的思路,应用频率分析、多段扣损、淹水体积框算等方法,对汉川市汈汊湖流域进行了典型不... 平原河湖区地方性中小河流往往实测资料不足、水系复杂、低洼易涝、人工特征明显,不利于洪水风险分析工作的高效推进。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水文分区的思路,应用频率分析、多段扣损、淹水体积框算等方法,对汉川市汈汊湖流域进行了典型不利情景下的洪水风险分析示例。认为所用方案具有数据需求少、资料可获得性高、方法成熟、计算便利等优点,适宜以内涝为主的缺资料平原河网地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洪涝灾害 风险分析 水文分区 汈汊湖流域
下载PDF
应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平原城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供需评估——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飞阳 田健 +1 位作者 艾合麦提·那麦提 曾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28-4942,共15页
生态水文调节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能够有效调节地表径流,缓解暴雨洪涝灾害。但由于城市建设扩张、生态环境退化、极端降雨频发等因素,导致生态水文调节服务出现供需失衡。平原城市中地形水动力较弱及城市发展需求高的特征更... 生态水文调节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能够有效调节地表径流,缓解暴雨洪涝灾害。但由于城市建设扩张、生态环境退化、极端降雨频发等因素,导致生态水文调节服务出现供需失衡。平原城市中地形水动力较弱及城市发展需求高的特征更是加剧了这种现象。基于生态系统供需视角,以生态水文调节率表征城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的生态供给,以暴雨洪涝风险表征城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的社会需求,构建应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平原城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供需研究框架。以典型平原城市天津市为例,应用SWAT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和ArcGIS定量测度城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供需水平,划分四种供需空间匹配类型,识别供需失衡关键区域,并进行五级规划干预等级分区。结果表明:(1)供给能力呈现“东南沿海高,西北近山低”的空间分布;需求水平表现出“多中心聚集,圈层向外递减”的分布规律。(2)供需空间分布呈现正相关关系,低供-低需在四种供需匹配类型中占据主导,同时空间聚集性最明显。(3)规划干预分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优先干预区占比5.41%,整体与建成区分布一致,大部分集中在市内六区,其次分布在滨海新区核心区,是未来规划治理的重点。研究结果为城市规划管理从生态水文调节服务供需视角防控平原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调节服务 暴雨洪涝 供需评估 平原城市 天津市
下载PDF
基于GIS与DRASTIC模型的苏北黄泛平原典型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朗 戈弋 何伟 《地下水》 2023年第4期30-33,共4页
苏北黄泛平原地势平坦,浅部地层结构松散,地下水易受地表环境影响。为此,本文以南部的淮安市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影响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的7个主要指标,建立DRASTC脆弱性评价模型,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出各指标分级图,而后进行... 苏北黄泛平原地势平坦,浅部地层结构松散,地下水易受地表环境影响。为此,本文以南部的淮安市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影响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的7个主要指标,建立DRASTC脆弱性评价模型,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出各指标分级图,而后进行各指标的加权叠加分析,得到脆弱性评价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整体较脆弱,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以北区域多为地下水脆弱性较高分区,总渠以南的洪泽区、施河-马甸-朱桥-博里一带为脆弱性中等分区。评价结果可为地下水污染防治、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的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泛平原 地下水脆弱性 DRASTIC模型 GIS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圩区治理现状调查与思考
14
作者 刘克强 蔡文婷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8期19-22,28,共5页
太湖流域属大型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地势低洼、水网纵横,流域洪涝治理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圩区治理模式。在当前圩区建设情况调查基础上,统计分析了流域内各省(直辖市)与各水利分区的圩区治理情况,给出了现状圩区数量、面积、排涝流量等... 太湖流域属大型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地势低洼、水网纵横,流域洪涝治理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圩区治理模式。在当前圩区建设情况调查基础上,统计分析了流域内各省(直辖市)与各水利分区的圩区治理情况,给出了现状圩区数量、面积、排涝流量等关键统计量的特征,同时结合现状圩区建设初步分析了流域区域洪涝治理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流域洪涝协同治理角度提出了科学规划、协同治理,联合调度、最优效益,数字圩区、智慧管理的圩区建设思考,为太湖流域圩区治理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平原圩区 现状调查 洪涝矛盾 治理对策
下载PDF
华北平原极端暴雨洪水事件共性机制探讨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锡平 单楷越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8期24-28,共5页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受超强台风“杜苏芮”深入内陆影响,京津冀地区遭遇特大暴雨,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研究表明,该事件与华北平原历史上多起重大极端暴雨洪水事件存在共性特征,即均伴有北上台风诱发太平洋水汽输送这一特殊过程...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受超强台风“杜苏芮”深入内陆影响,京津冀地区遭遇特大暴雨,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研究表明,该事件与华北平原历史上多起重大极端暴雨洪水事件存在共性特征,即均伴有北上台风诱发太平洋水汽输送这一特殊过程。考虑到台风现象的特殊性,综合分析华北平原历次极端暴雨洪水事件的致灾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精准完善相关防洪减灾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华北平原 台风 防洪减灾 共性特征 物理机制
下载PDF
平原新区雨洪模型的研究及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16
作者 于星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11期211-214,M0019,共5页
黄河在下游沿线地势平坦易涝,排水出路不畅。国空空间规划应以水动力模型为基础,有效评估现状洪涝灾害风险、促进空间布局和雨洪管理科学化。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典型研究对象,采用MIKE FLOOD构建一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流域洪水... 黄河在下游沿线地势平坦易涝,排水出路不畅。国空空间规划应以水动力模型为基础,有效评估现状洪涝灾害风险、促进空间布局和雨洪管理科学化。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典型研究对象,采用MIKE FLOOD构建一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流域洪水演进过程,分析现状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竖向和防洪相结合的规划对策,为国土空间防洪排水体系完善、规划用地和设施布局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韧性 水动力模型 竖向规划 防洪规划 国土空间 平原新区
下载PDF
考虑应力历史及密实状态的漫滩相软土剪切强度研究
17
作者 王军 崔志鹏 +2 位作者 严刚 范玉梅 吴琪 《工程勘察》 2023年第7期13-19,共7页
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是评价软土结构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的重要参数。长江漫滩相软土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灵敏度高、抗剪强度低等工程特性,为系统研究漫滩相软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对具有不同初始有效围压、固结度及孔隙比... 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是评价软土结构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的重要参数。长江漫滩相软土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灵敏度高、抗剪强度低等工程特性,为系统研究漫滩相软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对具有不同初始有效围压、固结度及孔隙比漫滩相软土开展了系列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表明:各围压条件下不排水抗剪强度τ_(f)随孔隙比e的增大而降低,且降低速率逐渐减小,二者呈负幂函数关系,并建立了不同e条件下漫滩相软土的c和φ评价方法;τ_(f)随固结度U的增大而增大,并引入抗剪强度折减系数μ定量表征U对τ_(f)的影响。对比分析发现:三轴试验获取的τ_(f)与直剪试验获取的f具有强相关性,当U=1时,三轴试验获取的τ_(f)与直剪试验获取的τ_(f)基本一致;当U<1时,三轴试验获取的τ_(f)小于直剪试验获取的τ_(f),且随U的降低,两者的比例差异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滩相软土 抗剪强度 固结度 孔隙比 折减系数
下载PDF
梅溪流域城镇化进程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的影响
18
作者 蒋卫威 鱼京善 徐淑高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1,100,共9页
为探究城镇化进程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的影响,以梅溪流域下游平原区的洪濑镇为例,分析了2002—2018年梅溪流域上游山区和下游平原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基于多情景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域尺度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 为探究城镇化进程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的影响,以梅溪流域下游平原区的洪濑镇为例,分析了2002—2018年梅溪流域上游山区和下游平原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基于多情景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域尺度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和地表淹没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梅溪流域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上游山区的径流系数和峰值流量均增大,下游山前平原区的淹没状况更加严重;上游山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使山区骤发洪水峰值流量增大、峰现时间提前,主要影响地表平均最大淹没水深和平均峰现时间;下游平原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使内涝发生的时间提前,主要影响地表平均淹没历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山前平原区 洪涝过程 梅溪流域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三江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19
作者 唐丽媛 赵映慧 张慧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98-104,共7页
为促进三江平原地区防洪设施建设,降低因洪涝灾害导致的农业损失,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划定灾害风险等级,提出因地制宜的防灾措施建议。综合2010-2020年三江平原地区的水文、地理、气象及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料,构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为促进三江平原地区防洪设施建设,降低因洪涝灾害导致的农业损失,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划定灾害风险等级,提出因地制宜的防灾措施建议。综合2010-2020年三江平原地区的水文、地理、气象及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料,构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加权几何平均法得出风险评估值,结合ArcGIS划立县域维度的洪涝风险等级分区并进行风险评估区划。结果表明,三江平原西部致灾因子危险性较低,承灾体易损性由东北到西南降低;三江平原孕灾环境敏感性在西南方向较高,东北方向较低,防灾减灾能力普遍较弱。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中部较低,东部和西部较高。基于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三方面的考量,提出洪涝灾害应对措施。通过建立三江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利用空间分析模型划定三江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等级,依据风险区划结果为当地政府抗洪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洪涝灾害 灾害风险评估 三江平原
下载PDF
Soft 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the Sediment Deposits of Ganga River and Its Oxbow Lakes in Parts of Indo-Gangetic Plain: Implications for Quake Proxies and Paleoseismicity Tracking
20
作者 Gufran Ali Mohd Sajid Mohammad Shamim K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3年第1期75-93,共19页
The Late Quaternary thick sedimentary fills of the Ganga basin predominantly consist of unconsolidated fluvial sandy deposits which are often intercalated with mud. These deposits at various places record the evidence... The Late Quaternary thick sedimentary fills of the Ganga basin predominantly consist of unconsolidated fluvial sandy deposits which are often intercalated with mud. These deposits at various places record the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which occurred in the recent geological past. The evidence is contained and manifested in the form of Soft 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SSDSs). Saturated sediments/muds/soils are liquefied by earthquake tremors which either generate SSDS or produce structural discordance in the pre-existing sedimentary structures.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s the occurrence of SSDS, e.g. load and associated flame structures, clastic dikes and sill structures, slump structures and sedimentary breccias, etc. from the Ganga River and adjacent oxbow lake sediment deposits.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establish the origin of soft sediment structures of this region in accordance with its neotectonic history and in turn, 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structural proxies to delineate paleoseismic events in this region with futuristic implications. The preservation of soft 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large numbers with multiple geomorphology and scale, in the river and adjoining lake sediments, is indicative of frequent earthquakes of high magnitude consequent to tectonic activism in the Himalaya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ternary Sediments Flood Plain Central Ganga Basin Sediment Dynamism Himalayan Uplift Paleoquak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