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沉积学、年代学和地貌学方法,对大、小凌河下游地区晚全新世冲洪积扇及泛滥扇的沉积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晚全新世以来存在2期上下叠置、中间被贝壳质古海岸线沉积层分隔的冲洪积扇和2期明显河流泛滥扇发育期。其中,冲洪...采用沉积学、年代学和地貌学方法,对大、小凌河下游地区晚全新世冲洪积扇及泛滥扇的沉积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晚全新世以来存在2期上下叠置、中间被贝壳质古海岸线沉积层分隔的冲洪积扇和2期明显河流泛滥扇发育期。其中,冲洪积扇位于研究区西部边缘,第1期发育于全新世早期(?)~3.65 ka BP;第2期发育于约2ka BP以来。河流泛滥扇分布于研究区中东部,第1期发育于约1 ka BP以来,形成了Ⅱ级泛滥扇;第2期发育于"小冰期"结束以后,形成了Ⅰ级泛滥扇。冲洪积扇、海相层与河流泛滥扇垂向上相互叠置以及横向上(东西向)同时发育的相变关系,反映了大、小凌河下游地区晚全新世以来岸进、海退的成陆过程。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沉积学、年代学和地貌学方法,对大、小凌河下游地区晚全新世冲洪积扇及泛滥扇的沉积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晚全新世以来存在2期上下叠置、中间被贝壳质古海岸线沉积层分隔的冲洪积扇和2期明显河流泛滥扇发育期。其中,冲洪积扇位于研究区西部边缘,第1期发育于全新世早期(?)~3.65 ka BP;第2期发育于约2ka BP以来。河流泛滥扇分布于研究区中东部,第1期发育于约1 ka BP以来,形成了Ⅱ级泛滥扇;第2期发育于"小冰期"结束以后,形成了Ⅰ级泛滥扇。冲洪积扇、海相层与河流泛滥扇垂向上相互叠置以及横向上(东西向)同时发育的相变关系,反映了大、小凌河下游地区晚全新世以来岸进、海退的成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