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破坏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的CFDEM模拟研究
1
作者 李浩 唐世斌 +2 位作者 康志勤 杨栋 马立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15-2629,共15页
特厚煤层采场空间大、覆岩扰动范围广,顶板垮断产生的强扰动加卸荷载易导致底板断层破坏加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机理规律是开展水害防治的基础,关键在于掌握加卸载下岩体渐进破坏与裂隙流耦合特... 特厚煤层采场空间大、覆岩扰动范围广,顶板垮断产生的强扰动加卸荷载易导致底板断层破坏加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机理规律是开展水害防治的基础,关键在于掌握加卸载下岩体渐进破坏与裂隙流耦合特征。构建加卸载下拉、剪损伤演化方程,结合有效偏/球应力为基本变量的屈服准则与塑性势函数,得到完整岩块的塑性损伤本构;建立拉/剪、混合型加卸载过程中塑性位移与强度劣化关系,以平方拉剪应力与B-K准则为初始、完全断裂准则,形成非贯通裂隙断裂本构;提出岩块分离、压缩、剪切判据,结合实验数据建立离散块体间挤压、剪切摩擦本构与剪胀方程。基于质量/动量守恒、状态方程,并结合流体体积与浸没边界方法,形成裂隙岩体气−水二相流模拟理论。由此形成CFDEM数值计算程序,并将加卸载下塑性损伤、断裂、挤压/摩擦、流体属性分别赋予实体单元(岩块)、黏聚力单元(非贯通裂隙)、接触对(贯通裂隙)、欧拉单元(水和气)。根据宁武煤田北部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立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数值计算模型。结果表明:①CFDEM耦合程序及相应的理论模型可数值实现特厚煤层覆岩及底板断层从(准)连续体到离散体转化,以及地下水在裂隙中运移;②模拟条件下特厚煤层含断层底板的采动裂隙包络线呈w形,最深处超过55 m位于断层及其上盘,最浅处23 m位于断层下盘,而无构造底板处的破坏深度为24~36 m,已导通奥灰含水层;③特厚煤层底板普遍出现二次破坏现象。表现为无构造底板在超前工作面处破坏深度为24.0~29.3 m,但在采空区内普遍增加至31.5~36.0 m;断层及其上盘在超前工作面处裂隙总开度为0.34~0.86 m,但在采空区内迅速增加至3.6 m,形成突水优势通道。④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的根源在于覆岩高位关键岩层垮断失稳、砌体梁下沉与二次断裂,并导致底板二次破坏,突水风险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底板断层突水 顶底板联动效应 CFDEM程序 微震实验
下载PDF
An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mining height and floor lithology on pressure relief of upper protective layers
2
作者 Xu-chao HUANG Dong-ling SUN Kang-wu FENG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3年第1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保护层 岩性分析 开采高度 地板 卸压 数值模拟方法 压力释放 开采过程
下载PDF
典型水深与海底介质条件下的OBC/OBN多分量地震数据波型特征
3
作者 王腾飞 刘学义 程玖兵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60,共16页
海底电缆或海底节点(OBC/OBN)多分量地震是开展海上复杂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地震波与自由表面及海底界面的互相作用,海底多分量地震记录中波型成分十分复杂。调查其中各类信号与噪声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可为后续数据处理与... 海底电缆或海底节点(OBC/OBN)多分量地震是开展海上复杂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地震波与自由表面及海底界面的互相作用,海底多分量地震记录中波型成分十分复杂。调查其中各类信号与噪声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可为后续数据处理与解释提供关键依据。针对海底多分量地震观测条件下潜在的波场信号,按照不同水深与典型海底沉积物性质构建代表性的弹性参数模型,利用谱元法合成OBC/OBN多分量地震记录,分析各类波型成分的表现特征,揭示水深和海底介质特性对波场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的影响。通过与东海浅水区和南海深水区海底地震仪(OBS)采集的实际地震数据的对比分析,确认了水深与海底介质条件对表面多次波与海底界面波的调控机理,为海底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技术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多分量地震 海底界面效应 P-S模式耦合 自由表面多次波 海底地震仪 OBC/OBN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功能及产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尹雪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0例。两组产妇均予相同的产后康复治疗措施,检测盆底肌功能,观...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0例。两组产妇均予相同的产后康复治疗措施,检测盆底肌功能,观察其产后康复效果。结果顺产组产妇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6.67%,与剖宫产组的100.00%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治疗前,顺产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3.33%,盆腔器官脱垂率为13.33%,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产妇的3.33%和1.67%(P<0.05)。康复治疗后,顺产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5.00%,盆腔器官脱垂率为3.33%,与剖宫产组产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顺产会造成较明显的盆底肌功能损伤,经产后康复治疗后可达到和剖宫产相当的康复效果,盆底功能障碍大幅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功能 产后康复效果 分娩方式 剖宫产 顺产
下载PDF
场景互动电子生物反馈训练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5
作者 曾昭珍 黄文蓉 +1 位作者 解斐 李俊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3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场景互动电子生物反馈训练在尿失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6月之间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患有尿失禁的女性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在静卧体位下分步完成电刺激、... 目的探讨场景互动电子生物反馈训练在尿失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6月之间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患有尿失禁的女性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在静卧体位下分步完成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试验组在场景互动下同步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和场景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子宫脱垂分度、压力性尿失禁、个人生活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负性情绪[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文字描述评价量表(verbal descriptors scale VDS)]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子宫脱垂分度、压力性尿失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VAS评分(32.02±3.26)分、VDS评分(32.23±3.0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23±2.63)分、(44.63±3.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场景互动电子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女性尿失禁症状,降低子宫脱垂分度,提高盆底肌肌力与生活社会功能水平,改善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互动 电子生物反馈训练 女性 尿失禁 盆底肌肌力 子宫脱垂分度 临床作用
下载PDF
基于层间截流封堵技术的矿井滞后突水治理
6
作者 秦立涛 赵福森 徐博会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结合临汾市某矿突水治理实例,在分析构造、底板扰动破坏、隐伏导水通道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残余有效隔水层在底板水压、两侧煤柱以及采空区中部顶板垮落压实综合作用下二次破坏的形式,确定此次突水是在底板扰动破坏和底板隐伏导水构造... 结合临汾市某矿突水治理实例,在分析构造、底板扰动破坏、隐伏导水通道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残余有效隔水层在底板水压、两侧煤柱以及采空区中部顶板垮落压实综合作用下二次破坏的形式,确定此次突水是在底板扰动破坏和底板隐伏导水构造基础上,残余有效隔水层受底板水压向上牵引应力和煤柱支撑影响发生二次破坏形成导水通道造成的。并据此提出层间截流封堵治理方案,以110 m水平进尺快速揭露导水通道,注浆15500 t,突水量降低94%,水位抬升14.725 m,成功堵水。可为类似矿井水害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滞后突水机理 残余有效隔水层 二次破坏 层间截流封堵
下载PDF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杨昭慧 黄晓宇 朱红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66-1169,1174,共5页
目的分析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手术疗效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治疗的15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情况、POP-Q分度、POP生活质量、尿潴留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分析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效果的影... 目的分析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手术疗效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治疗的15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情况、POP-Q分度、POP生活质量、尿潴留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分析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尿频、尿急、下腹坠痛发生率减少(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0期、Ⅰ期、Ⅱ期患者数量增加,Ⅲ期、Ⅳ期患者数量下降(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情绪、角色、脱垂严重程度、生活状况、体力、个人关系、社交、睡眠、健康状况评分降低(P<0.05)。手术后,发生尿潴留22例(14.67%),治疗效果良好患者130例(86.67%),治疗效果差20例(13.33%)。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差与高血压、糖尿病、产次、孕次、子宫是否保留、术后并发心率失常、学历、婚姻状况无关(P>0.05);年龄≥60岁、BMI≥25 kg/m^(2)、病程≥3年、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 cm、POP-Q术前分度为Ⅳ期、术后并发感染、发生尿潴留患者治疗效果差(P<0.05)。以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后治疗效果为因变量(治疗效果良好=0;治疗效果差=1),选择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病程、脱垂部位、术后阴道壁长度、POP-Q术前分度、术后并发感染、尿潴留发生情况为影响术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盆腔器官脱垂减轻,且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可受到年龄、BMI、病程、脱垂部位、术后阴道壁长度、POP-Q术前分期、术后并发感染、尿潴留发生情况的影响,根据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尿潴留 盆底肌力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8
作者 刘盼 李海燕 张庆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2-457,共6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8月收集的357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观察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8月收集的357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I-QoL)评分显著升高[(67.34±7.18)分vs.(56.82±6.27)分,P<0.05],治疗后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总得分[(69.50±15.40)分vs.(64.90±16.30)分]、治疗后快肌收缩时间[(0.39±0.20)s vs.(0.42±0.30)s]、放松时间[(0.50±0.40)s vs.(0.58±0.60)s]、治疗后慢肌变异系数[(0.22±0.23)vs.(0.34±0.54)]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高龄患者(≥35岁)较低龄患者(<35岁)快肌收缩时间减少4.0%,低龄患者快肌放松时间较高龄患者降低1.5%;西部地区患者较东部地区患者快肌收缩时间减少0.7%、快肌放松时间降低5.2%,但这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I-QoL、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总得分、快肌收缩时间、快肌放松时间、慢肌稳定性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电刺激生物反馈可改善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部分指标,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Flexsim仿真的电梯群组上高峰分区分层运行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9
作者 朱丹 何雅菁 陈浩航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16-20,共5页
按楼层序号奇偶属性分区分层运行管理模式与按楼层跨度分区分层运行管理模式是电梯调度管理的两种常见模式,但模式间的优胜性未见验证。为比较上述两种运行管理模式效能的优劣,选择以上高峰交通流为背景,应用Flexsim仿真方法对按楼层序... 按楼层序号奇偶属性分区分层运行管理模式与按楼层跨度分区分层运行管理模式是电梯调度管理的两种常见模式,但模式间的优胜性未见验证。为比较上述两种运行管理模式效能的优劣,选择以上高峰交通流为背景,应用Flexsim仿真方法对按楼层序号奇偶属性分区分层运行管理模式与按楼层跨度分区分层运行管理模式分别构建仿真模型,并从时效性、能耗性、舒适度、服务能力4个维度提出评价分区分层运行管理模式运行效能的指标体系。仿真结果表明,按楼层跨度分区分层运行管理模式的运行效能要优于按楼层序号奇偶属性分区分层运行管理模式的运行效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设置可移动式候梯设施、分区分层信息醒目提示、程序锁定电梯轿厢可停靠楼层等管理措施,为分区分层运行管理模式的施行创建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群组 分区分层 运行管理模式 上高峰 Flexsim仿真 效能评价
下载PDF
增值评价中的天花板和地板效应分析
10
作者 骆文淑 陈方丁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7,共11页
天花板和地板效应是增值评价中经常会涉及的问题。其不仅与测验本身的天花板和地板效应相联系,还与增值评价模型的选择有关。残差增分模型和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是增值评价中常用的条件状态模型,其所估计的个体成长是与同等水平学术伙... 天花板和地板效应是增值评价中经常会涉及的问题。其不仅与测验本身的天花板和地板效应相联系,还与增值评价模型的选择有关。残差增分模型和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是增值评价中常用的条件状态模型,其所估计的个体成长是与同等水平学术伙伴比较的相对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破解天花板和地板效应问题。基于两组考生的中、高考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残差增分模型和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在解决天花板和地板效应问题上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研究结果为研究者和教育评价工作者选择增值模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值评价 增值模型 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
下载PDF
新式盆底康复操在轻一中度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1
作者 陈冬銮 方梓羽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6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在轻一中度盆腔器官脱垂中采取新式盆底康复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5例轻一中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盆底肌锻炼(Kegel法),观察组1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新式盆底康复操,观察组2采用电刺激... 目的研究在轻一中度盆腔器官脱垂中采取新式盆底康复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5例轻一中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盆底肌锻炼(Kegel法),观察组1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新式盆底康复操,观察组2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1与观察组2治疗后性生活质量评分、最大收缩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更高,且盆底肌疲劳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轻一中度盆腔器官脱垂中采取新式盆底康复操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力与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盆底康复操 轻一中度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考虑填充墙平面刚度分布的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
12
作者 祝岳 杨伟松 +1 位作者 张纪刚 王向英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18,35,共10页
为研究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汶川地震中发生倒塌的漩口中学教学楼A为原型,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结构底层各柱的剪力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填充墙的布置使得结构平面刚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震剪力在各榀框架之间分... 为研究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汶川地震中发生倒塌的漩口中学教学楼A为原型,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结构底层各柱的剪力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填充墙的布置使得结构平面刚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震剪力在各榀框架之间分布不均匀。为了定量地考虑平面各轴线刚度分布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了4个沿轴线各榀填充墙框架不同刚度分布的结构模型,通过IDA(增量动力分析)分析对比评估4个模型的抗地震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平面刚度均匀分布的结构模型倒塌概率最低,具有良好的地震韧性;当某轴线的刚度高于平面各轴线平均刚度的30%时,结构的倒塌概率大幅提高,抗倒塌安全储备不足,建议在设计中平面各轴线的刚度不应超过此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墙RC框架结构 刚度效应 IDA分析 平面布置 抗地震倒塌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导水通道电法智能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13
作者 黄刚 余国锋 +6 位作者 韩云春 罗勇 任波 赵靖 徐一帆 高银贵 贺世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针对目前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工作面注浆效果评价以及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异常区裂隙动态发育等情况的动态监测问题,采用电法智能监测技术,在唐家会煤矿61304工作面底板低阻异常区开展注浆效果监测试验以及对回采过程中煤层底板进行实时监测... 针对目前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工作面注浆效果评价以及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异常区裂隙动态发育等情况的动态监测问题,采用电法智能监测技术,在唐家会煤矿61304工作面底板低阻异常区开展注浆效果监测试验以及对回采过程中煤层底板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监测岩层电阻率变化情况,成功捕捉到了注浆浆液动态扩散趋势和采动裂隙动态发育过程,及时预警了导水通道的动态发育情况。研究表明:电法智能监测技术能清晰监测导水通道动态发育过程,能分辨是否导通含水层,是带压开采工作面底板突水监测的新技术,为底板承压工作面的开采提供技术指导,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承压水 异常区 注浆效果 导水通道 电法智能监测技术
下载PDF
梁板融合预制装配式双拼槽钢-混组合楼板试验
14
作者 石敬州 周凌宇 +7 位作者 方蛟鹏 刘晓春 刘家豪 何昌杰 李分规 戴超虎 廖飞 吴睿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为充分发挥装配式工业化程度高和钢-混组合结构优良力学性能的优势,提出一种装配式双拼槽钢-混凝土组合楼板,对3组简支组合楼板试件进行了四点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组合楼板的竖向静载下力学性能。分析了楼板裂缝、挠度、应变(钢筋、钢梁... 为充分发挥装配式工业化程度高和钢-混组合结构优良力学性能的优势,提出一种装配式双拼槽钢-混凝土组合楼板,对3组简支组合楼板试件进行了四点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组合楼板的竖向静载下力学性能。分析了楼板裂缝、挠度、应变(钢筋、钢梁、混凝土板)随荷载发展规律;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了考虑受拉薄膜效应和刚度强化系数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组合楼板的变形呈双向板特征,试件破坏时均出现板顶角部裂缝和弧形裂缝,混凝土板底中心区域为网状裂缝和向角部延伸的斜裂缝,双拼主梁发生塑性弯曲;在楼板的中心挠度达到l 0/40时,试件荷载分别为327.63 kN、436.92 kN和406.12 kN,组合楼板承载力较高;钢筋的应变发展在垂直钢梁方向较大,沿着塑性铰线屈服;考虑受拉薄膜效应和刚度强化系数的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准确地预测了楼板荷载-挠度全过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预制楼板 组合楼板 静力试验 板块平衡法 受拉薄膜效应
下载PDF
基于综合物探的承压开采回采工作面底板注浆治理效果分析
15
作者 周鹏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60-68,共9页
为了验证承压开采回采工作面底板注浆治理效果,本文以霍州煤电汾源煤业5-104工作面底板注浆工程为例,注浆前采用多种(多次)物探技术手段,对承压开采回采作面内部及底板构造赋存、含水层富水性等情况进行综合探查;工作面需要开展多次注浆... 为了验证承压开采回采工作面底板注浆治理效果,本文以霍州煤电汾源煤业5-104工作面底板注浆工程为例,注浆前采用多种(多次)物探技术手段,对承压开采回采作面内部及底板构造赋存、含水层富水性等情况进行综合探查;工作面需要开展多次注浆,每次注浆后采用物探手段进行验证,指导下一次注浆,为注浆治理工作提供“靶区”;将注浆前后综合物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检验注浆治理效果,保障回采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害防治 综合物探 承压开采 底板注浆 注浆效果
下载PDF
建筑热羽流影响下空气污染物跨楼层扩散特性
16
作者 王佳齐 杨锋 +2 位作者 赵青霞 黄远东 崔鹏义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以单侧通风6层建筑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平来流和太阳辐射引起的近壁面热羽流的耦合作用,探究了不同理查德森数Ri下建筑壁面热流运动、温度分布及污染物在竖直方向的跨楼层扩散传播特性。研究表明:当Ri≤5.64时,水... 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以单侧通风6层建筑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平来流和太阳辐射引起的近壁面热羽流的耦合作用,探究了不同理查德森数Ri下建筑壁面热流运动、温度分布及污染物在竖直方向的跨楼层扩散传播特性。研究表明:当Ri≤5.64时,水平风力占主导,建筑2/3高度以下迎风面有明显的下行及向两侧的流动,1层释放的污染物对2层及以上楼层几乎没有影响,此时归一化净逃逸速度NEV~*基本保持不变;当Ri>5.64时,壁面热浮升力作用不能被忽略,随着Ri的增大,NEV~*明显增大,表明有更多污染物从1层室内扩散出来,沿迎风面向上运动的热流对高层室内产生影响,导致污染物跨楼层传播的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效应 热羽流 污染物扩散 跨楼层传播 净逃逸速度
下载PDF
高延性混凝土蒙皮压型钢板预制组合楼板的试验研究
17
作者 李鑫鑫 陆琨 覃秋冬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基于高延性混凝土研发的新型预制组合楼板(上、下15 mm厚的高延性混凝土薄板夹压型钢板,沿跨度方向封边,形成的具有空间效应的组合楼板)具有耐火性好、自重余拱小且适应于大跨度结构等优势。通过足尺试件的均布堆载试验,研究了新型预制... 基于高延性混凝土研发的新型预制组合楼板(上、下15 mm厚的高延性混凝土薄板夹压型钢板,沿跨度方向封边,形成的具有空间效应的组合楼板)具有耐火性好、自重余拱小且适应于大跨度结构等优势。通过足尺试件的均布堆载试验,研究了新型预制组合楼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变形特征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新型预制组合楼板为受弯破坏,受压区高延性混凝土未压碎,压型钢板未出现脆性断裂现象,破坏前有明显征兆,表现出较好的延性;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 蒙皮效应 空间结构 预制组合楼板
下载PDF
中药督脉熏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临床研究
18
作者 马桂琴 壮黎明 周桂月 《智慧健康》 2024年第4期76-79,共4页
目的 研究中药督脉熏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2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患者150例,并将其作为数据分析对象,以数字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 目的 研究中药督脉熏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2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患者150例,并将其作为数据分析对象,以数字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药督脉熏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与1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失禁生命质量量表(I-QOL)评分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效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患者,通过中药督脉熏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盆底肌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以及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督脉熏蒸 盆底康复 盆底功能障碍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仿生物电刺激用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
19
作者 厉巧兰 吴单 王露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64-1369,共6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PFME)联合仿生物电刺激(BES)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阴道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采用PFME治疗者纳入对照组(...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PFME)联合仿生物电刺激(BES)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阴道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采用PFME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53),采用PFME联合BES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49)。两组均于产后42~50d开始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Oxford压力手测法)、肌电波幅、疲乏程度(盆底肌电变异系数)、超声参数(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各参数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盆底肌肌力(3.37±1.02)和电位活动值均高于对照组(2.98±0.88),盆底肌疲乏度、膀胱颈活动度(12.47±3.34 mm)、尿道旋转角度(25.65±6.90)°均低于对照组[14.39±3.70 mm、(29.26±7.21)°](均P<0.05)。结论:PFME联合BES可更有效恢复阴道分明产妇产后盆底肌收缩功能,增强盆底肌张力并改善疲乏度,纠正膀胱颈及尿道结构,从而减轻盆底肌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产后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肉锻炼 仿生物电刺激 盆底肌参数 康复效果
下载PDF
居家训练联合骶神经磁刺激及盆底肌康复训练对慢性盆腔痛患者长期疗效观察
20
作者 徐丽霞 苏爱芳 +1 位作者 朱玲 胡清月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70-1374,共5页
目的:探究居家训练联合骶神经磁刺激及盆底肌康复训练对慢性盆腔痛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痛100例患者分为两组(随机数字表法)各50例,对照组中途脱落10例,共计纳入40例;两组均采用骶神经磁刺激及盆底肌... 目的:探究居家训练联合骶神经磁刺激及盆底肌康复训练对慢性盆腔痛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痛100例患者分为两组(随机数字表法)各50例,对照组中途脱落10例,共计纳入40例;两组均采用骶神经磁刺激及盆底肌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出院后居家训练,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盆底肌肌力、盆底肌压痛、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体印象改善量表(CGI-I)评分(3.05±0.69分)高于对照组(2.12±0.57分),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均提升,观察组Laycock改良牛津肌力分级法(MOS)分级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2.84±1.06分)低于对照组(3.65±1.44分);两组治疗后快速收缩放松时间、前静息平均肌电值与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均减少,且观察组(3.24±1.06 s、4.83±1.45μV、4.15±0.81μV)低于对照组(4.01±1.12 s、5.66±1.61μV、4.81±0.95μV)(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期间复发率观察组(1例,2.0%)与对照组(4例,10.0%)无差异(Fisher精确概率=0.167)。结论:慢性盆腔痛患者采用居家训练联合骶神经磁刺激及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盆底肌肌力与盆底表面肌电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疼痛得到缓解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痛 骶神经磁刺激 居家训练 盆底肌康复训练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