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romosome-level genome of double-petal phenotype jasmin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biosynthesis of floral scent 被引量:1
1
作者 Xiangyu Qi Huadi Wang +7 位作者 Shuyun Liu Shuangshuang Chen Jing Feng Huijie Chen Ziyi Qin Quanming Chen Ikram Blilou Yanming Deng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59-272,共14页
Jasmine(Jasminum sambac Aiton)is a well-known cultivated plant species for its fragrant flowers used in the perfume industry and cosmetics.However,the genetic basis of its floral scent is largely unknown.In this study... Jasmine(Jasminum sambac Aiton)is a well-known cultivated plant species for its fragrant flowers used in the perfume industry and cosmetics.However,the genetic basis of its floral scent is largely unknown.In this study,using PacBio,Illumina,10×Genomics and high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Hi-C)sequencing technologies,a high-quality chromosome-level reference genome for J.sambac was obtained,exploiting a double-petal phenotype cultivar‘Shuangbanmoli’(JSSB).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nal assembled genome of JSSB is 580.33 Mb in size(contig N50=1.05 Mb;scaffold N50=45.07 Mb)with a total of 39618 predicted protein-coding genes.Our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JSSB genome has undergone an ancient whole-genome duplication(WGD)event at 91.68 million years ago(Mya).It was estimated that J.sambac diverged from the lineage leading to Olea europaea and Osmanthus fragrans about 28.8 Mya.On the basis of a combination of genomic,transcript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es,a range of floral scent volatiles and genes were identified involved in the benzenoid/phenylpropanoid and terpenoid biosynthesis pathways.The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its fragrance biosynthesis in jasm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sminum sambac Aiton OLEACEAE Genome evolution floral scent Terpene synthase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的栀子花香成分合成TPS基因系统分析
2
作者 许文杰 娄千 +5 位作者 陈启桢 胡开治 曹敏 刘燕琴 韩蓉蓉 宋经元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5,共11页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J.Ellis)花色洁白且香气怡人,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是重要天然香料来源。萜类是栀子花独特香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但合成该类挥发性产物的关键萜类合酶(TPS)尚未鉴定。本研究基于栀子高质量基因组,通过转...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J.Ellis)花色洁白且香气怡人,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是重要天然香料来源。萜类是栀子花独特香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但合成该类挥发性产物的关键萜类合酶(TPS)尚未鉴定。本研究基于栀子高质量基因组,通过转录组数据、系统发育树和保守结构域分析等,全面挖掘栀子萜类花香成分合成相关的TPS基因。结果显示,栀子基因组共注释到44个GjTPS基因,不均匀分布于11条染色体,其中9个GjTPS参与串联复制事件。所有GjTPS被划分为5个亚家族,其中27个属于被子植物特有的TPS-a、TPS-b和TPS-g分支。结合栀子5个器官的转录组数据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筛选出5个候选GjTPS基因,其在盛开期的花器官中特异高表达,且含有DDXXD和NSE/DTE活性基序。其中,GjTPS1、GjTPS2、GjTPS3和GjTPS27为TPS-b分支酶,推测为芳樟醇或罗勒烯等栀子主要花香成分合成酶,而TPS-a分支的GjTPS18可能是金合欢烯合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花香 萜类合酶 基因组 转录组
下载PDF
不同梅花品种花香成分鉴定与分析
3
作者 杨钰 王艺光 +2 位作者 董彬 肖政 赵宏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4,共13页
【目的】比较梅花Prunus mume不同品种间的花香成分差异,了解梅花花香成分组成,为梅花花香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品种群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了2... 【目的】比较梅花Prunus mume不同品种间的花香成分差异,了解梅花花香成分组成,为梅花花香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品种群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了20个梅花品种的花香成分,明确梅花花香的特征香气物质,分析梅花不同品种群的花香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并按照花香成分组成对梅花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20个梅花品种中共鉴定出43种挥发物,其中苯环/苯丙烷类化合物种类最多且相对含量最高,在梅花各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高于85%。乙酸苯甲酯、苯甲醇、丁子香酚、甲基丁香酚、苯甲醛和肉桂醇是梅花花香的主要成分,朱砂和宫粉品种群花香化合物数量最多,其次是跳枝和绿萼品种群,玉蝶和垂枝品种群花香化合物数量较少。聚类分析表明:根据花香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20个梅花品种可分为5类。【结论】梅花不同品种群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均有差异,不同花香成分对不同品种梅花香气的贡献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品种 花香成分
下载PDF
Fl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llination ecology of Manglietia ventii(Magnoliaceae),a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endemic to South Yunnan of China 被引量:8
4
作者 Bin Wang Gao Chen +1 位作者 Congren Li Weibang Sun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9,共8页
Manglietia ventii is a highly endangered plant species endemic to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 where there are only five known small populations. Despite abundant flowering there is very low fruit and seed set,and very f... Manglietia ventii is a highly endangered plant species endemic to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 where there are only five known small populations. Despite abundant flowering there is very low fruit and seed set,and very few seedlings in natural populations, indicating problems with reproduction. The causes of low fecundity in M. ventii are not known, largely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knowledge of the species pollination ecology and breeding system. We conducted observations and pollination experiments, and analyzed floral scents to understand the pollinatoreplant interactions and the role of floral scent in this relationship, as well as the species breeding system. Like the majority of Magnoliaceae, M. ventii has protogynous and nocturnal flowers that emit a strong fragrance over two consecutive evenings. There is a closing period(the pre-staminate sta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anthesis of a flower, and we characterize the key flowering process as an "open-close-reopen" flowering rhythm with five distinct floral stages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floral period of this species: pre-pistillate, pistillate, pre-staminate, staminate,and post-staminate. Flowers are in the pistillate stage during the first night of anthesis and enter the staminate stage the next night. During anthesis, floral scent emission occurs in the pistillate and staminate stages. The effective pollinators were weevils(Sitophilus sp.) and beetles(Anomala sp.), while the role of Rove beetles(Aleochara sp.) and thrips(Thrips sp.) in pollination of M. ventii appears to be minor or absent. The major chemical compounds of the floral scents were Limonene, b-Pinene, a-Pinene, 1,8-Cineole, Methyl-2-methylbutyrate, p-Cymene, Methyl-3-methyl-2-butenoate and 2-Methoxy-2-methyl-3-buten, and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these compounds varied between the pistillate and staminate stages. Production of these chemicals coincided with flower visitation by weevils and beetles.The results of pollination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M. ventii is pollinator-dependent, and low seed set in natural populations is a result of insufficient pollen deposition. Thus, conservation of the species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pollination servic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variable individuals and increase in density of reproducing t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ral scent WEEVIL BEETLE POLLINATION Breeding system Conservation
下载PDF
梅花PmABCG9在苯甲醇挥发中的功能分析
5
作者 郝瑞杰 邱晨 +4 位作者 耿晓云 贾浩田 张雅静 常珺 冯新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574-2585,共12页
【目的】挖掘与梅花重要芳香成分跨膜运输相关的基因,进一步完善梅花芳香成分转运机制。【方法】以梅花‘彩枝舞粉’为试材,在分析梅花不同开花时期苯甲醇的挥发量与内源含量基础上,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系统进化树、表达量... 【目的】挖掘与梅花重要芳香成分跨膜运输相关的基因,进一步完善梅花芳香成分转运机制。【方法】以梅花‘彩枝舞粉’为试材,在分析梅花不同开花时期苯甲醇的挥发量与内源含量基础上,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系统进化树、表达量分析,筛选与苯甲醇跨膜运输相关的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利用亚细胞定位、转基因技术和底物孵育试验,验证PmABCG9参与转运苯甲醇的功能。【结果】将梅花品种‘彩枝舞粉’的开花进程分为7个时期,苯甲醛、苯甲醇和乙酸苯甲酯在各个时期的挥发物中都能检测到,进入初花期后,这3种成分的总相对含量超过80%,是‘彩枝舞粉’的主要芳香成分。定量分析各主要芳香成分的挥发量和内源含量,苯甲醛内源含量最高,但挥发量最高仅有13.17 ng·g^(-1)·h^(-1),苯甲醇内源含量和挥发量最高时期为末花期,挥发量达到82.28 ng·g^(-1)·h^(-1),乙酸苯甲酯挥发量最高时期为盛花期,挥发量为280.21 ng·g^(-1)·h^(-1)。利用WGCNA方法联合分析不同开花时期花朵转录组与芳香成分挥发量数据,获得与苯甲醇挥发量相关性高的turquoise模块,在该模块中鉴定到11个ABCG亚家族基因。通过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分析,推测PmABCG9与梅花中苯甲醇跨膜转运相关。克隆PmABCG9,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典型的NBD-TMD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证实其能在细胞膜上表达。构建PmABCG9过表达载体并转化本氏烟草,利用苯甲醇溶液孵育转基因及野生型烟草叶片,顶空分析各株系苯甲醇挥发量,发现转基因烟草挥发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证明PmABCG9具有转运苯甲醇的功能。【结论】苯甲醛、苯甲醇、乙酸苯甲酯是梅花‘彩枝舞粉’花期主要的芳香成分。梅花PmABCG9属于ABCG亚家族的半分子转运蛋白类型,PmABCG9的表达与苯甲醇挥发量相关,其能有效地将苯甲醇通过细胞膜转运到空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苯甲醇 PmABCG9 转运 花香
下载PDF
同域分布的两种荒漠春季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的花部特征与花气味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丹 祝洪波 +3 位作者 石靖宇 马菡泽 陈亚丽 黄代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5-1325,共11页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著名的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春季开花植物是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草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优良牧草。西伯利亚离子芥(Chorispora sibirica)和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是广泛...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著名的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春季开花植物是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草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优良牧草。西伯利亚离子芥(Chorispora sibirica)和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是广泛同域分布在该区域砾质荒漠上的两种十字花科春季开花草本植物。为了比较这两种草本植物的花部特征与花气味的差异性,对两物种的花部性状进行野外观测和测量,同时收集并分析其花气味挥发物的组成。结果表明:(1)两种草本植物的花均具有典型的虫媒花特征,如较大的花冠直径、鲜艳的颜色和芳香的气味,并且两物种的主要花部性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尤其表现在花冠的颜色、直径、花瓣宽以及雌雄蕊长上。(2)两种草本植物的花气味中共分离出41种挥发物,主要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西伯利亚离子芥花气味的主要成分为顺-β-罗勒烯,而扭果花旗杆的花气味中α-蒎烯和苯乙醛的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两物种花气味的化学组成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性。同域分布中的两种荒漠草本植物具有相似的花部特征和花气味,可吸引共享传粉者,促进两物种进行异交,从而增加开花植物的后代适合度;推测共享传粉者可以利用两草本植物之间的这种差异性来区分出各物种,进而分别为其传粉,从而可以保障两草本植物的种间生殖隔离,维持了该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也对该区域野生动物的保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同域分布 砾质荒漠 西伯利亚离子芥 扭果花旗杆 花部特征 花气味
下载PDF
不同品种百合花挥发性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51
7
作者 张辉秀 胡增辉 +3 位作者 冷平生 王文和 徐芳 赵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0-799,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百合(Lilium spp.)花挥发物的组成成分与释放量,寻找百合关键致香成分。【方法】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4个杂种系7个品种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百合(Lilium spp.)花挥发物的组成成分与释放量,寻找百合关键致香成分。【方法】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4个杂种系7个品种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出64种化合物,属淡香型的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的3个品种含有39种,属浓香型的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的4个品种含有54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烷烃类化合物释放量较高,主要成分为2-乙基-1-己醇、乙苯、邻二甲苯、2,2,4,6,6-五甲基庚烷、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3-甲基十一烷和2,2,6-三甲基癸烷。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萜烯类释放量最高,β-月桂烯、罗勒烯、芳樟醇、2-乙基-1-己醇为其主要成分。【结论】3个淡香型百合品种中没有检测到萜烯类化合物和苯甲酸甲酯,而4个浓香型百合品种中萜烯类释放量最高,主要为β-罗勒烯和芳樟醇,可初步确定这两种化合物为百合花致香的关键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 ATD-GC MS 花香成分
下载PDF
花香代谢与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8
作者 孔滢 孙明 +1 位作者 潘会堂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4,共9页
植物的花朵香味是由一系列低分子量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形成其特有的特征。花香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苯类/苯丙素类、脂肪酸衍生物和一些含氮或硫化合物等组成。这些花香化合物除了能吸引授粉者前来完成授粉,还是一种防御策略。一般对... 植物的花朵香味是由一系列低分子量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形成其特有的特征。花香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苯类/苯丙素类、脂肪酸衍生物和一些含氮或硫化合物等组成。这些花香化合物除了能吸引授粉者前来完成授粉,还是一种防御策略。一般对花朵周围气体进行采样分析,从而得到更真实的花香样本。花香化合物主要由植物花瓣的表皮细胞和特殊分泌组织释放,释放过程受到花发育和授粉状态、内源生物钟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大多数花香化合物是通过类异戊二烯途径、苯类/苯丙素类途径和脂肪酸途径合成。可以采用传统生化方法、同源克隆技术或基因组学等方法克隆花香相关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改良植物的花香性状,除了导入植物中没有的外源基因,还可以调控相关内源基因或转录因子的表达,但是其中还有很多难点有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香 生物合成途径 节律 基因工程
下载PDF
玉簪属植物花香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倩 孙国峰 +1 位作者 张金政 李晓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323-4334,共12页
[目的]在种质资源水平上对玉簪属植物的花香进行评价,并对其香气成分进行研究,阐明其花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为该属植物花香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玉簪属11个种和11... [目的]在种质资源水平上对玉簪属植物的花香进行评价,并对其香气成分进行研究,阐明其花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为该属植物花香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玉簪属11个种和119个栽培品种的花香气成分,通过对其花香进行感官评价调查了花香类型的多样性,并结合玉簪属植物的遗传关系探讨该属特征香气的来源。[结果]玉簪属植物花香可分为7个等级:无香(0分)、无香-淡香(0—1分)、淡香(1分)、淡香-中等(1—2分)、中等(2分)、中等-浓香(2—3分)和浓香(3分);其中89%的玉簪属植物(前4个等级)没有明显花香,少数玉簪属植物(后3个等级)具有突出的甜香气味,但其花香类型较单调。从玉簪属植物花中分离鉴定了59种香气成分,包括萜烯类38个、苯丙酸类8个、脂肪族化合物12个以及1个含氮化合物。玉簪属植物花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其释放量占总香气成分的73.85%—100%。不同种/品种之间的花香气成分的组成和释放量变化差异很大,中国原产种玉簪(Hostaplantaginea)及其栽培变种重瓣玉簪(H.plantaginea‘Aphrodite’)的总香气成分及各类化合物的总释放量均最高,与其最浓最特殊的花香气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玉簪属植物香气成分与花香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突出甜香气味(中等、中等-浓香和浓香)的玉簪属植物花香气成分因含有高释放量的芳樟醇而显著区别于没有明显花香(无香、无香-淡香、淡香和淡香-中等)的玉簪属植物。芳樟醇可作为玉簪属植物的特征香气物质,其优势合成是玉簪花具有浓郁甜香的主要原因。月桂烯、柠檬烯、(E)-β-罗勒烯和芳樟醇是影响玉簪属植物花香的主要成分,而缺少高含量低嗅感阈值的香气物质是造成玉簪属植物花香类型单调的原因。具有突出甜香气味的品种多数是以H.plantaginea做亲本的杂交后代或其组织培养体系,其他可能来源于日本园艺栽培品种。[结论]玉簪属植物的花香分为7个等级,其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其中月桂烯、柠檬烯、(E)-β-罗勒烯和芳樟醇是影响其花香的主要成分,而芳樟醇可作为该属植物的特征香气物质。玉簪属植物突出的甜香气味多数来自中国原产种H.plantaginea,它是玉簪属植物花香育种中最有价值的亲本。该属还存在其他可利用的香花型种质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簪 花香 香气成分 芳樟醇 GC-MS
下载PDF
植物花香代谢调节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印泉 周斯建 +2 位作者 彭培好 潘会堂 张启翔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植物花香在吸引昆虫授粉、提高观赏价值和香精的商业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植物花香基因被大量克隆,对花香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的网络调控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基因工程改良花香成为可能。对近年来... 植物花香在吸引昆虫授粉、提高观赏价值和香精的商业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植物花香基因被大量克隆,对花香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的网络调控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基因工程改良花香成为可能。对近年来植物花香的合成途径、花香的释放与基因调节、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花香的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香化合物 代谢调节 生物合成 基因工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应用动态顶空吸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算盘子花气味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代红 张振国 +2 位作者 陈国平 李后魂 石福臣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8-322,共5页
花气味在维持大戟科(Phyllanthaceae)算盘子属(Glochidion)植物和头细蛾(Epicephala)专性传粉互利共生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dynamic headspace adsorption)收集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花气味,运用气相色谱... 花气味在维持大戟科(Phyllanthaceae)算盘子属(Glochidion)植物和头细蛾(Epicephala)专性传粉互利共生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dynamic headspace adsorption)收集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花气味,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其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算盘子花气味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物,主要包含单萜和倍半萜类物质;芳樟醇(38.06%)和β-榄香烯(23.84%)相对含量最高,占总相对含量的61.9%,为主要的气味成分,推测这两种物质可能是吸引传粉头细蛾的重要气味成分。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触角电生理检测和生物行为试验来筛选吸引传粉头细蛾的活性物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顶空吸附 气相色谱-质谱 花气味 算盘子 互利共生关系
下载PDF
月季突变体抑制差减杂交cDNA文库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吉容 梁国鲁 +3 位作者 唐开学 张灏 程在全 黄兴奇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8-694,共7页
为了分析月季花色花香突变机理和揭示花色花香代谢的相关基因,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离了月季红花无香突变体‘往日情怀’(以下简称突变体)与其野生型金黄色浓香品系‘金银岛’(以下简称野生型)之间表达差异cDNA片段。分别以突变体... 为了分析月季花色花香突变机理和揭示花色花香代谢的相关基因,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离了月季红花无香突变体‘往日情怀’(以下简称突变体)与其野生型金黄色浓香品系‘金银岛’(以下简称野生型)之间表达差异cDNA片段。分别以突变体作为驱赶子,野生型为检测子,以及以野生型作为驱赶子,突变体为检测子建立了两个差异表达cDNA文库WSSH和JSSH,分别代表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特异表达的cDNA;再经文库高密度点阵膜的杂交差示筛选分析,在WSSH库中获得特异表达的27个阳性克隆,在JSSH文库中得到25个阳性克隆。差异表达克隆测序后经BLAST比对分析发现WSSH文库中含有与红花突变体的花青素积累直接相关的CHS、DFR、细胞色素P450加单氧酶、乙二醛酶Ⅰ、己糖转移因子、MYB1转录因子、S-腺苷蛋氨酸转移酶、ADR等花色相关EST;JSSH文库中含有与野生型花香形成相关的月季甲基间苯二酚O-甲基转移酶、转醛醇酶、Acyl-CoA结合蛋白、钙调素结合蛋白、MYB92转录因子的EST以及导致芽变的Ty1-copia-like逆转座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抑制性消减杂交 花色 花香 突变体 差异表达
下载PDF
长白山地区优势蜜源植物花的气味与访花昆虫种类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炳忠 尚利娜 +3 位作者 高毅 王雪松 鲁莹 董琴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0,36,共8页
对长白山地区11种优势蜜源植物的访花昆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花的乙醇提取物成分。结果表明:11种蜜源植物的访花昆虫主要隶属于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其中,菊科植物的访花者主要为... 对长白山地区11种优势蜜源植物的访花昆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花的乙醇提取物成分。结果表明:11种蜜源植物的访花昆虫主要隶属于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其中,菊科植物的访花者主要为双翅目昆虫,蔷薇科和伞形科植物的访花者主要为鞘翅目昆虫,豆科植物的访花者主要为膜翅目昆虫。植物花的乙醇提取物成分在菊科、蔷薇科、伞形科、豆科和柳叶菜科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的特异性,主要物质为酸类化合物,其次为酮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在11种蜜源植物花的乙醇提取物成分中均含有羟基丙酮、乙酸、甲酸、顺式-9,12-十八碳二烯酸和苯酚,并且这5种成分的含量在11种蜜源植物花的乙醇提取物总含量中所占比例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源植物 气味 访花昆虫 GC-MS 长白山地区
下载PDF
‘西伯利亚’百合单萜释放与Li-mTPS表达日变化动态分析(英文)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天娇 胡增辉 +2 位作者 郑健 冷平生 杨凯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3-769,共7页
使用动态顶空法采集‘西伯利亚’百合不同时间点(7:30、9:30、11:30、13:30、15:30、17:30、19:30)释放的香气,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ATD-GC/MS)技术分析鉴定花香成分及释放量。结果表明:单萜释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11:3... 使用动态顶空法采集‘西伯利亚’百合不同时间点(7:30、9:30、11:30、13:30、15:30、17:30、19:30)释放的香气,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ATD-GC/MS)技术分析鉴定花香成分及释放量。结果表明:单萜释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11:30、13:30、15:30时的释放量较高。在所有的花香成分中,罗勒烯、芳樟醇和β-月桂烯的释放量最高,它们是‘西伯利亚’百合主要的单萜花香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发现,‘西伯利亚’百合花瓣中的Li-mTPS(一种百合单萜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与单萜释放表现相似的规律。可见,Li-mTPS的表达在‘西伯利亚’百合主要的单萜释放中起着关键作用,而调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百合 花香 单萜 Li-mTPS表达
下载PDF
花香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向林 陈龙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76-2084,共9页
花香在许多植物的生长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提高观赏植物的审美特性。10多年来,研究者在对花香生物化学和相关基因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控制花香产物合成的关键酶以及编码这些酶的基因、花香产物的调控和... 花香在许多植物的生长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提高观赏植物的审美特性。10多年来,研究者在对花香生物化学和相关基因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控制花香产物合成的关键酶以及编码这些酶的基因、花香产物的调控和花香代谢工程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对今后花香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香 基因克隆 调控 代谢工程
下载PDF
蜡梅SAMT基因在烟草中的遗传转化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庞宏东 向林 +3 位作者 赵凯歌 李响 杨楠 陈龙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22,共6页
为研究蜡梅SAMT基因的调控功能,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烟草中。经PCR方法对转基因烟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6株转化植株中有15株扩增出了目的条带,进一步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阳性植株均发生了正确转录。对转基因烟草植株和未转基因... 为研究蜡梅SAMT基因的调控功能,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烟草中。经PCR方法对转基因烟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6株转化植株中有15株扩增出了目的条带,进一步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阳性植株均发生了正确转录。对转基因烟草植株和未转基因对照植株进行植株大小、叶片形态、花色、花瓣大小以及花期进行观察,均未发现有明显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以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对转基因烟草鲜花进行花香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转CpSAMT基因烟草中有较高含量的苯甲醇、己烯醇、芳樟醇、石竹烯和苯甲醛等成分,但未能检测到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酸甲酯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花香 CpSAMT 烟草 遗传转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小果叶下珠花气味组成及其两性异型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代红 陈国平 +2 位作者 杨晓飞 李后魂 石福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013-4020,共8页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 microcarpus)由种特异性细蛾科(Gracillariidae)昆虫头细蛾(Epicephala)专门为其传粉,具体包括:头细蛾在雄花上积极采粉,然后为雌花授粉并在其内产卵等极其不同的传粉行为。花气味在...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 microcarpus)由种特异性细蛾科(Gracillariidae)昆虫头细蛾(Epicephala)专门为其传粉,具体包括:头细蛾在雄花上积极采粉,然后为雌花授粉并在其内产卵等极其不同的传粉行为。花气味在维持小果叶下珠与传粉头细蛾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小果叶下珠雌花和雄花气味,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与内标法进行定量,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小果叶下珠花气味中共分离出17种化合物,主要以萜类和脂肪族物质为主;顺-β-罗勒烯在雌花和雄花中含量均最高,为主要气味成分;(2)雌花气味释放量显著高于雄花;(3)雌花和雄花之间气味化学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具有两性异形性。初步推测花气味出现两性异形性是植物为适应传粉头细蛾极其高度特异的传粉行为(雄花采粉,雌花传粉并产卵)而选择进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性传粉 互利共生关系 小果叶下珠 头细蛾 花气味 两性异型性
下载PDF
蛾类花香型广谱引诱剂配方的均匀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为争 李慧玲 +3 位作者 王珏 郭线茹 游秀峰 原国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4期304-311,共8页
为了明确花香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探讨适宜的蛾类花香型引诱剂筛选方法,以夜蛾和螟蛾为主要靶标,采用配方均匀设计组配了一系列花香型引诱剂配方,并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花香型引诱剂可大量引诱棉铃虫、银纹夜蛾、白条银纹... 为了明确花香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探讨适宜的蛾类花香型引诱剂筛选方法,以夜蛾和螟蛾为主要靶标,采用配方均匀设计组配了一系列花香型引诱剂配方,并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花香型引诱剂可大量引诱棉铃虫、银纹夜蛾、白条银纹夜蛾、甜菜夜蛾、甜菜白带螟、亚洲玉米螟、稻纵卷叶螟和豇豆荚螟等多种重要蛾类害虫。在花香成分中,苯乙醛、乙酸苯甲酯和水杨醛是3种最为关键的广谱诱蛾活性成分,而2种侧链最短的芳香物质苯甲醛和苯甲醇则对诱蛾效果具有普遍的负面影响。因此,选用重要蛾类共同偏好的花香气味开发广谱引诱剂,可以简化蛾类的诱控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 螟蛾 花香气味 广谱引诱剂 配方均匀设计
下载PDF
三室算盘子寄主上弯头细蛾的生物学特性及花气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振国 滕开建 李后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9-681,共13页
【目的】为了从生物学和化学生态学角度探讨弯头细蛾Epicephala ancylopa和寄主三室算盘子Glochidion sp.间专性传粉的互利共生关系稳定性。【方法】本研究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专性传粉育幼互利共生体系中三室算盘子、弯头... 【目的】为了从生物学和化学生态学角度探讨弯头细蛾Epicephala ancylopa和寄主三室算盘子Glochidion sp.间专性传粉的互利共生关系稳定性。【方法】本研究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专性传粉育幼互利共生体系中三室算盘子、弯头细蛾生物学特性进行详细研究,探究互利共生双方利益得失;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三室算盘子雄花和雌花气味物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并鉴定其有效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与内标法定性定量;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雄花和雌花之间气味化学成分的差异性。【结果】弯头细蛾在云南省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每年有1个世代,成虫和幼虫的活动时间分别在3-4月和8-10月。三室算盘子结实率为44.20%,被蛀食率为69.94%,平均每头幼虫消耗2.55枚种子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寄主植物留有83.06%完好的种子,以维持互利共生关系的稳定。三室算盘子雌雄花气味中共鉴定出24种挥发物,主要以单萜类和倍半萜类物质为主,其中(Z)-罗勒烯和β-榄香烯两种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分别为47.11%和22.72%),推测其是吸引弯头细蛾传粉的主要气味成分;雄花和雌花之间气味化学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两性异型性。【结论】弯头细蛾通过以卵越夏和以蛹越冬对策,实现成虫发生期与三室算盘子花期的精准匹配。弯头细蛾成虫白天静伏,傍晚开始活动,三室算盘子花的气味物质也只在晚上才明显释放,且雌雄花气味化学成分的两性异型性有利于弯头细蛾辨别雌雄花,以完成采集花粉与传粉行为。该研究结果为头细蛾属昆虫与算盘子属植物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稳定性的维持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也为深入开展通过触角电生理检测和生物行为实验来筛选吸引传粉头细蛾的活性物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头细蛾 算盘子属 协同进化 形态特征 生物学 花气味 两性异型性
下载PDF
杂交滇丁香花香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钰莹 徐洪雨 +1 位作者 马宏 李正红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杂交滇丁香花香成分与父本鸡冠滇丁香和母本滇丁香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了3种滇丁香分别在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衰花期的花香成分,并通过总离子色谱图分析3种滇丁香的花香释放模式,借...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杂交滇丁香花香成分与父本鸡冠滇丁香和母本滇丁香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了3种滇丁香分别在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衰花期的花香成分,并通过总离子色谱图分析3种滇丁香的花香释放模式,借助Bray-Curtis相似性分析和PCA主成分分析方法,讨论杂交滇丁香花香与父母本的关系。[结果]杂交滇丁香花香的主要成分为苯环类物质,其中丹皮酚含量在4个时期的相对含量均达到90%以上。父本鸡冠滇丁香花香的主要成分为萜类物质,苯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少,其中丹皮酚含量在盛花期占比12.73%,在其它几个时期并未检测到。在母本滇丁香的花香成分中,萜类和苯环类物质均占有一定的比例,而苯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尤其是丹皮酚的含量在4个时期分别达到51.58%、83.03%、79.72%和69.75%。分析总离子色谱图发现,杂交滇丁香花香的释放量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模式,与父母本一致,均是在初花期达到花香的最大释放量。[结论]杂交滇丁香的花香成分中丹皮酚含量最高,与母本滇丁香的花香成分更为接近。而采用以鸡冠滇丁香为母本、滇丁香为父本的杂交育种方法,可能是解决杂交滇丁香花香中丹皮酚含量过高的途径,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将为滇丁香属植物的育种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丁香属 花香 花期 时间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