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吡氟酰草胺·双氟磺草胺悬浮剂的研制
1
作者 郭振营 路飞 +3 位作者 李琳 王振军 马军锋 吴仁海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5期18-24,共7页
为研制出具有良好理化性能的16%吡氟酰草胺·双氟磺草胺悬浮剂,利用湿法研磨加工工艺,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各项指标,对润湿分散剂、黏度调节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等助剂进行了种类筛选,并确定了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16%吡氟酰草... 为研制出具有良好理化性能的16%吡氟酰草胺·双氟磺草胺悬浮剂,利用湿法研磨加工工艺,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各项指标,对润湿分散剂、黏度调节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等助剂进行了种类筛选,并确定了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16%吡氟酰草胺·双氟磺草胺悬浮剂最优配方组成为双氟磺草胺1.0%、吡氟酰草胺15.0%、DS-80301.0%、DS-700T4.0%、黄原胶0.2%、硅酸镁铝1.5%、乙二醇5.0%、苯磺酸钠0.05%、聚醚改性硅油H-2040.2%,水补足100%。按上述配方制成的制剂具有良好的悬浮性能和储存稳定性,质量可靠,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氟酰草胺 双氟磺草胺 悬浮剂 配方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及机理 被引量:16
2
作者 侯珍 丛聪 +3 位作者 郭文磊 毕亚玲 毕建杰 王金信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6,共7页
室内采用平皿法和酶活力测定法探讨了不同小麦品种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根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其中济宁13对该药剂最为敏感,IC50值仅为0.221 2μg/mL,烟农15、枣20-28、济南17与之相当(... 室内采用平皿法和酶活力测定法探讨了不同小麦品种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根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其中济宁13对该药剂最为敏感,IC50值仅为0.221 2μg/mL,烟农15、枣20-28、济南17与之相当(耐药性倍数为1.09~1.99),泰山9818、山农6号和潍麦8号耐药性较强(耐药性倍数为10.33~13.92)。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虽然耐药型品种潍麦8号和敏感型品种济南17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显著,但其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在离体条件下对该药剂的敏感性却无显著差异;在活体条件下,二者ALS活力均可很快恢复,其中潍麦8号恢复较快。经双氟磺草胺处理后,与济南17相比,潍麦8号的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相对活力变化幅度较大且反应时间较短,在第2 d即可达到峰值1.460,而济南17在第3 d才达到峰值1.398。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GSTs对双氟磺草胺的代谢差异,而与靶标酶ALS对药剂的敏感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氟磺草胺 小麦 耐药性 乙酰乳酸合成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下载PDF
山东省小麦田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抗性水平及靶标抗性机理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兴祥 张悦丽 +2 位作者 李美 李健 房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99-2409,共11页
【背景】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一种冬小麦田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的阔叶杂草,双氟磺草胺则是目前冬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双氟磺草胺经多年应用后,对部分区域冬小麦田播娘蒿防治效果下降,可能... 【背景】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一种冬小麦田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的阔叶杂草,双氟磺草胺则是目前冬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双氟磺草胺经多年应用后,对部分区域冬小麦田播娘蒿防治效果下降,可能与当地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药性有关。【目的】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为制定小麦田播娘蒿等阔叶杂草精准区域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播娘蒿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内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40个播娘蒿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和对比药剂苯磺隆、2甲4氯共3种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同时根据播娘蒿AL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提取对双氟磺草胺高抗的播娘蒿单株基因组DNA,测序获得序列与敏感型基因进行比对,查找突变位点,明确靶标抗性机理。【结果】抗性水平测定结果表明,40个播娘蒿种群中有32个对双氟磺草胺敏感,占80.00%,低抗、中抗和高抗种群分别有3、3和2个,JN-1、JNI-2、LY-2为低抗种群,LC-3、LY-4、YT-1为中抗种群,相对抗性指数(RI)分别为49.00、26.44、21.09,BZ-1和DZ-3属于高抗种群,RI分别为52.00和194.00。对BZ-1和DZ-3进行的ALS基因检测结果表明,BZ-1种群ALS基因第197位氨基酸发生CCT(Pro)到TCT(Ser)或CTT(Leu)突变,DZ-3种群ALS基因第574位氨基酸发生TGG(Trp)到TTG(Leu)突变。另外,40个种群中对对比药剂苯磺隆产生抗性的种群有19个,占总样点数的47.50%,低抗种群有11个,中抗种群有6个,RI分别为38.05、13.55、11.54、10.45、11.50、11.02,高抗种群为DZ-3和LY-4,RI分别为244.75和68.50;40个播娘蒿种群对另一种对比药剂2甲4氯没有产生抗药性。【结论】山东省小麦田采集的40个播娘蒿种群中已有20.00%的种群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性,且高抗双氟磺草胺的播娘蒿种群发生不同位置氨基酸取代。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性仍很严重,但对激素类除草剂2甲4氯未产生抗药性。针对播娘蒿发生区域,不能单一使用双氟磺草胺,应推广多种作用机理的除草剂交替、混和使用,从而延缓和控制杂草产生抗药性,同时扩大杀草谱、降低除草剂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氟磺草胺 播娘蒿 抗性水平 抗性机理
下载PDF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唑酮草酯的残留 被引量:4
4
作者 董茂锋 刘丰茂 +3 位作者 潘灿平 韩丽君 钱传范 江树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60-463,共4页
以C18固相萃取法(C18-SPE)和带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ECD)为检测手段,建立了水体中唑酮草酯的残留检测方法。通过对淋洗液体积、水样体积和水样pH值等条件的优化,确定水样体积500mL、pH7.0、淋洗液乙酸乙酯(3mL)为最佳固相... 以C18固相萃取法(C18-SPE)和带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ECD)为检测手段,建立了水体中唑酮草酯的残留检测方法。通过对淋洗液体积、水样体积和水样pH值等条件的优化,确定水样体积500mL、pH7.0、淋洗液乙酸乙酯(3mL)为最佳固相萃取条件。该方法在0.1、0.5和2.0μg/L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81.45%~10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4%~1.5%,方法检出限为0.02μg/L。应用该方法对两个环境样本(自来水和河水)进行检测,均未检出唑酮草酯的残留。对自来水和河水样本进行0.5μg/L的添加回收实验,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8%和79.9%,RSD分别为1.3%和8.0%,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水体中唑酮草酯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唑酮草酯 气相色谱 残留
下载PDF
除草剂双氟磺草胺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胜得 段湘生 +3 位作者 聂萍 曾文平 秦岳军 刘伟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11期18-20,共3页
以5-氟尿嘧啶为起始原料,经过经氯化、甲氧基化、肼解、关环、转位、偶联、氧化和缩合反应后得到了新型除草剂双氟磺草胺,其合成总收率为42.8%,原药含量达95%。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双氟磺草胺 除草剂 合成
下载PDF
唑草酮室内除草活性及对作物玉米的安全性测定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勇 路兴涛 +3 位作者 孔繁华 蒋仁棠 马士仲 张田田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45,151,共3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评价了唑草酮作苗后茎叶处理对夏玉米田具有代表性的优势种阔叶杂草茼麻及反枝苋除草活性及对作物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作苗后茎叶处理对目前玉米田难以防治的阔叶杂草苘麻活性较高,施药后...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评价了唑草酮作苗后茎叶处理对夏玉米田具有代表性的优势种阔叶杂草茼麻及反枝苋除草活性及对作物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作苗后茎叶处理对目前玉米田难以防治的阔叶杂草苘麻活性较高,施药后18d,24.0 g a.i./hm^2处理鲜重防效为94.51%,对反枝苋鲜重防效为63.73%。24.0-60.0 g a.i./hm^2处理对玉米的鲜重抑制率为4.79%-7.50%。与生产上常用对照药剂380g/L莠去津悬浮剂相比较,对玉米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对杂草的致死速度快,对后茬作物小麦等作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草酮 除草活性 玉米 安全性
下载PDF
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的联合作用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高新菊 王恒亮 +5 位作者 陈威 马毅辉 李清波 贾刚民 杨党伟 孙祥龙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1,共5页
为明确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复配除草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在小麦田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对播娘蒿、荠菜的联合毒力,对当茬小麦的安全性及田间除草效果。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与2... 为明确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复配除草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在小麦田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对播娘蒿、荠菜的联合毒力,对当茬小麦的安全性及田间除草效果。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混用对播娘蒿、荠菜的杀灭活性均为加成作用,二者配比在1∶105附近比较适宜。42.4%双氟磺草胺·2甲4氯异辛酯油悬浮剂(混配比例为1∶105)对当茬作物小麦的安全性较好,不同剂量处理区小麦产量与人工除草区均无显著差异。该药剂有效剂量480~640 g/hm2对小麦田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施药后40 d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在90%以上。综合分析,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复配效果显著,对小麦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氟磺草胺 2甲4氯异辛酯 小麦 安全性 联合作用 阔叶杂草 药效
下载PDF
不同剂量唑草酮与炔草酯桶混防除冬小麦田杂草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勇 孔繁华 +3 位作者 路兴涛 张田田 马士仲 蒋仁棠 《现代农药》 CAS 2010年第4期43-45,47,共4页
在冬小麦返青期,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用不同剂量唑草酮及炔草酯桶混防除麦田发生呈上升趋势的恶性杂草猪殃殃及看麦娘,并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唑草酮与炔草酯低剂量(24g/hm2+30g/hm2)处理对麦田阔叶杂草播娘蒿、猪殃殃... 在冬小麦返青期,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用不同剂量唑草酮及炔草酯桶混防除麦田发生呈上升趋势的恶性杂草猪殃殃及看麦娘,并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唑草酮与炔草酯低剂量(24g/hm2+30g/hm2)处理对麦田阔叶杂草播娘蒿、猪殃殃及看麦娘40d总体株数防效在85%以上,鲜重防效在90%以上,提高了除草效率,并对作物小麦安全,除草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草酮 炔草酯 桶混 小麦 除草效果
下载PDF
唑草酮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进龙 张志一 +1 位作者 单炜力 李友顺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2期9-12,共4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05%H3PO4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80#Extend-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45nm波长下对唑草酮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唑草酮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标准偏差为0.42;变异...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05%H3PO4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80#Extend-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45nm波长下对唑草酮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唑草酮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标准偏差为0.42;变异系数为0.47%;平均回收率为9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草酮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双氟磺草胺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国春 于建垒 +3 位作者 李瑞娟 刘同金 杨万海 李美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113-117,124,共6页
为探明双氟磺草胺在小麦上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双氟磺草胺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5.8 d,药后14 d消解82%以上。双氟磺草胺在土... 为探明双氟磺草胺在小麦上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双氟磺草胺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5.8 d,药后14 d消解82%以上。双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5∽9.6 d,药后21 d消解80%以上。10%双氟磺草胺可湿性粉剂4.5、6.75 g a.i./hm2,施药1次,收获期采收的小麦籽粒中双氟磺草胺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MRL)。10%双氟磺草胺可湿性粉剂按推荐剂量和方法使用,收获期采收的小麦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氟磺草胺 小麦 土壤 残留动态 安全性
下载PDF
粗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F8426在土壤和小麦中的残留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丽君 钱传范 张慧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快灭灵 40 %干悬浮剂中F842 6在土壤和小麦中的残留量。用丙酮 水 (体积比为 80∶2 0 )溶液提取土壤和小麦样本中的F842 6 ,然后用石油醚萃取。石油醚相经浓缩后过弗罗里硅土和活性炭 (0 97g +0 0 3g)混合小柱净...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快灭灵 40 %干悬浮剂中F842 6在土壤和小麦中的残留量。用丙酮 水 (体积比为 80∶2 0 )溶液提取土壤和小麦样本中的F842 6 ,然后用石油醚萃取。石油醚相经浓缩后过弗罗里硅土和活性炭 (0 97g +0 0 3g)混合小柱净化 ,再用OV 170 1粗径毛细管柱分离 ,用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测定。该方法对F842 6的最小检出量为 0 0 2ng ,在小麦和土壤中F842 6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 2 μg/kg和 1μg/kg ,对土壤和小麦空白样本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 89 6 0 %~ 97 5 3%,变异系数为 4 42 %~ 8 6 7%。该方法可用于F842 6的残留量分析 ,并为其他新型芳基三唑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F8426 除草剂 小麦 土壤 残留量 分析 测定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唑草酮在甘蔗及其土壤中的残留量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玉霞 莫仁甫 +1 位作者 王天顺 周其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30-2233,共4页
为建立唑草酮在甘蔗及其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用甲醇∶水=4∶1(v/v)溶液提取甘蔗及其土壤中的唑草酮,然后用石油醚∶二氯甲烷=4∶1(v/v)萃取。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相经浓缩后过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毛细管柱分离,用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μECD... 为建立唑草酮在甘蔗及其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用甲醇∶水=4∶1(v/v)溶液提取甘蔗及其土壤中的唑草酮,然后用石油醚∶二氯甲烷=4∶1(v/v)萃取。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相经浓缩后过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毛细管柱分离,用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μECD)测定。结果表明:唑草酮在0.0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0。该方法对唑草酮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12g,唑草酮在甘蔗植株和土样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01 mg/kg,对甘蔗及其土壤空白样本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8.59%~102.74%,相对标准偏差为1.77%~5.39%。该方法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具有操作简单、净化分离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唑草酮 甘蔗 土壤 残留检测
下载PDF
双氟磺草胺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鹏 刘伟 +1 位作者 唐永军 张梅凤 《山东化工》 CAS 2010年第9期36-38,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氟磺草胺,使用C18不锈钢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试样中的双氟磺草胺进行分析和测定。双氟磺草胺标准偏差为0.197,变异系数为0.206%,平均回收率为99.6%。
关键词 双氟磺草胺 除草剂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唑草酮20%微囊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新梅 仲苏林 +2 位作者 吴建兰 章东生 曹雄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5期38-40,共3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ODS、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43nm波长下对唑草酮20%微囊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标准偏差为0.11;变异系数...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ODS、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43nm波长下对唑草酮20%微囊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标准偏差为0.11;变异系数为0.54%;平均回收率为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草酮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20%水分散粒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启霞 王胜翔 +1 位作者 姜宜飞 郭海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2期43-45,共3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SB-phenyl、3.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60nm波长下对试样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氟氯吡啶酯和双氟磺草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9 5;标准...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SB-phenyl、3.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60nm波长下对试样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氟氯吡啶酯和双氟磺草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9 5;标准偏差分别为0.039、0.034;变异系数分别为0.36%、0.3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氯吡啶酯 双氟磺草胺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40%快灭灵防除春小麦田杂草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春艳 陈铁保 +1 位作者 王宇 孙宝宏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7,共2页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40%快灭灵干燥悬浮剂对春小麦田的藜、本氏蓼、卷茎 蓼、香薷、鼬瓣花、苍耳等阔叶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在小麦3~4叶期,阔叶杂草株高 3-5cm时,用40%快灭灵干燥悬浮剂56.25~75.0g/...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40%快灭灵干燥悬浮剂对春小麦田的藜、本氏蓼、卷茎 蓼、香薷、鼬瓣花、苍耳等阔叶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在小麦3~4叶期,阔叶杂草株高 3-5cm时,用40%快灭灵干燥悬浮剂56.25~75.0g/hm2进行茎叶喷雾,在此推荐剂量范围 内除草效果好,对小麦安全,增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灭灵 春小麦田 杂草防除 除草剂
下载PDF
唑草酮的合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梅芳 韩邦友 《现代农药》 CAS 2010年第3期28-30,33,共4页
改进了除草剂唑草酮的合成工艺,以4-氯-2-氟苯肼为原料,经氨基腙合成、光气环合制成取代芳基三唑啉酮,再经二氟甲基化、硝化、加氢还原合成中间体1-(5-氨基-4-氯-2-氟苯基)-3-甲基-4-二氟甲基-1H-1,2,4-三唑啉-5-酮,重氮化后与丙烯酸乙... 改进了除草剂唑草酮的合成工艺,以4-氯-2-氟苯肼为原料,经氨基腙合成、光气环合制成取代芳基三唑啉酮,再经二氟甲基化、硝化、加氢还原合成中间体1-(5-氨基-4-氯-2-氟苯基)-3-甲基-4-二氟甲基-1H-1,2,4-三唑啉-5-酮,重氮化后与丙烯酸乙酯反应,经后处理得唑草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草酮 三唑啉酮 合成路线 制备
下载PDF
75%苯磺隆·双氟磺草胺WDG防治小麦田阔叶杂草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贤 刘小民 +2 位作者 王贵启 王建平 李秉华 《杂草学报》 2016年第3期33-38,共6页
筛选出高效除草剂是有效防治麦田主要杂草播娘蒿与荠菜的前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在田间测定75%苯磺隆·双氟磺草胺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简称WDG)对小麦田播娘蒿与荠菜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 筛选出高效除草剂是有效防治麦田主要杂草播娘蒿与荠菜的前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在田间测定75%苯磺隆·双氟磺草胺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简称WDG)对小麦田播娘蒿与荠菜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药后45 d,75%苯磺隆·双氟磺草胺WDG 33.75、39.38、45.00、78.75 g a.i./hm^2剂量下对2种杂草总株数防效为66.6%、77.6%、78.1%、80.5%,总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5.8%、96.5%、97.4%、97.7%,均高于对照药剂75%苯磺隆可湿性粉剂(wettable powder,简称WP)22.50 g a.i./hm^2和50 g/L双氟磺草胺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简称SC)4.50 g a.i./hm^2对杂草的防效。75%苯磺隆·双氟磺草胺WDG 4个处理区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区,除33.75 g a.i./hm^2处理外,其他处理区小麦增产5%以上。综上所述,苯磺隆·双氟磺草胺WDG推荐剂量为33.75 g a.i./hm^2,对小麦田播娘蒿与荠菜均有较好的防效,对小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苯磺隆·双氟磺草胺WDG 小麦 播娘蒿 荠菜 安全性
下载PDF
氟噻草胺与氟唑磺隆、双氟磺草胺桶混施用对小麦田杂草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永忠 肖慰祖 +3 位作者 吴佳文 朱杰 娄远来 王红春 《杂草学报》 2017年第4期40-45,共6页
为了筛选小麦田杂草苗后早期使用、兼有封闭和茎叶处理作用的高效安全除草剂桶混配方,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氟噻草胺、氟唑磺隆与双氟磺草胺桶混使用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对麦田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小麦播后苗前或1~2叶期,5 g/667 m^270%... 为了筛选小麦田杂草苗后早期使用、兼有封闭和茎叶处理作用的高效安全除草剂桶混配方,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氟噻草胺、氟唑磺隆与双氟磺草胺桶混使用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对麦田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小麦播后苗前或1~2叶期,5 g/667 m^270%氟唑磺隆可湿性粒剂+32.0 m L/667 m^250%氟噻草胺悬浮剂+20 m L/667 m^2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桶混处理对菵草、猪殃殃、牛繁缕及总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高于97%,综合防效优于对照封闭或茎叶处理药剂,持效期长,且对小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氟噻草胺悬浮剂 70%氟唑磺隆可湿性粒剂 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 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猪殃殃抗双氟磺草胺的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马鹏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8-781,784,共5页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对敏感性猪殃殃(S生物型)和抗性猪殃殃(R生物型)生理指标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用量上限4.5 g a.i·hm-2双氟磺草胺处理后,R生物型体内的ALS活力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趋势,第7 ...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对敏感性猪殃殃(S生物型)和抗性猪殃殃(R生物型)生理指标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用量上限4.5 g a.i·hm-2双氟磺草胺处理后,R生物型体内的ALS活力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趋势,第7 d时达到峰值,是对照的1.4倍。而S生物型体内ALS活力随着处理时间延长也逐渐降低。通过对保护性酶POD、SOD研究结果表明,R生物型喷药后,体内的POD变化呈增高-降低-增高的趋势,第7 d时达到峰值,比对照高16.5 g-1·FW-1,SOD变化趋势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S生物型在处理后第4 d,体内的POD活性显著下降,7 d时降到最低,而SOD变化则为随着处理时间延长,SOD活性也逐渐降低。综合分析表明,R生物型在受到双氟磺草胺胁迫后,植株能够进行正常生长,靶标酶ALS仍然保持较高的活性,保护性酶POD、SOD持续稳定是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性的主要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殃殃 双氟磺草胺 ALS活性 保护性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