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直流式风洞的火星尘暴模拟装置
1
作者 刘琛 王芳 +4 位作者 李丽芳 周文 王振果 闫继宏 吴宜勇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了研究火星表面尘暴环境对探测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研制了一种基于低密度直流式风洞的火星尘暴环境模拟装置:采用超声速引射器作为风洞动力源,结合具备多工况动态调节能力的大抽气量真空系统,实现了引射气量精准调控,可模拟100~1500 P... 为了研究火星表面尘暴环境对探测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研制了一种基于低密度直流式风洞的火星尘暴环境模拟装置:采用超声速引射器作为风洞动力源,结合具备多工况动态调节能力的大抽气量真空系统,实现了引射气量精准调控,可模拟100~1500 Pa低气压下的5~100 m/s大跨度风速;针对低气压下沙尘浓度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采用振动式喂料、逆向螺旋式喷嘴设计以及大周期滞后串级调节方式,实现了0.1~1 g/m^(3)的沙尘浓度精确控制。该装置可用于研究火星尘暴环境对材料和机构的影响,同时还可用于火星气动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式风洞 超声速引射器 大跨度风速 沙尘浓度 流场模拟
下载PDF
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的优化配置及防沙效益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茂林 宋玲 +2 位作者 刘杰 王云飞 井文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风速下的风速流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风速、输沙率随高度和阻沙率方面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相同风速下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40%时,联合沙障弱风区面积最大;(2)随着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的增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减小,相同风速和相同位置时,40%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值最大;(3)风速增加地表输沙率也增加,联合沙障内部与背风侧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型递减,输沙主要集中在0~12 cm高度内;(4)风速大小与沙障阻沙率呈现负相关变化;阻沙率与孔隙度之间也呈负相关关系,孔隙度为40%的联合沙障具有较高阻沙率;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措施与草方格固沙措施联合之间还存在阻沙率叠加。[结论]40%孔隙度的双排高立式尼龙网和草方格的阻固联合可以实现较优的配置与防沙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结构 孔隙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阻风速 输沙率 阻沙率
下载PDF
单线特长高铁隧道斜井长距离多工作面通风方案优选研究
3
作者 文凯 姬传军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9期93-98,共6页
秦岭马白山隧道属于特长双洞单线高铁隧道,其2号斜井工区共下辖斜井及正洞左右线大小里程5个工作面。针对工期紧、多工作面施工、洞内环境复杂的情况,隧道通风方式选择及通风效果关系到隧道施工进度、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工程造价等方面... 秦岭马白山隧道属于特长双洞单线高铁隧道,其2号斜井工区共下辖斜井及正洞左右线大小里程5个工作面。针对工期紧、多工作面施工、洞内环境复杂的情况,隧道通风方式选择及通风效果关系到隧道施工进度、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工程造价等方面,因此选取合理的通风方式尤为重要。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施工通风的相关参数和隧道多工作面施工通风方案进行选型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不同方案下风速和气体运移扩散规律,选配满足要求的通风机型及配置台数,解决了多工作面施工过程中风筒的布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斜井 通风 数值模拟 风速 空气流场
下载PDF
基于LDV测速技术的矩形风速流场数值分布实验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艳 陈炜骄 +3 位作者 尹鑫昊 朱宁 李雅 李宁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7期38-40,共3页
设计一种基于LDV测速技术,探究在环形低速风洞风速流场实验模型结构。针对不同风速段的测量,采用合适和数据处理方法,对矩形截面风流流动特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对数据和图例进行研究分析,提取有效数据值。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较精准... 设计一种基于LDV测速技术,探究在环形低速风洞风速流场实验模型结构。针对不同风速段的测量,采用合适和数据处理方法,对矩形截面风流流动特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对数据和图例进行研究分析,提取有效数据值。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较精准的测得该流场的数值分布,而且可作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研究不同截面、结构的风洞风速场及现场风量测量等复杂流动速度的重要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V 风速 流场 流速分布 矩形截面
下载PDF
风滚植物高立式沙障防风效应研究
5
作者 苏宇 袁立敏 +3 位作者 党晓宏 蒙仲举 辛静 郭强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风滚”扩散是植物种子传播与个体扩张的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草地、沙地均存在大量的风滚植物,冬春季在气流作用下运动并堆停在各种障碍物周围,其中,网围栏拦截形成风滚植物障体较为常见,此类障体对过境风沙也会产生明显的... “风滚”扩散是植物种子传播与个体扩张的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草地、沙地均存在大量的风滚植物,冬春季在气流作用下运动并堆停在各种障碍物周围,其中,网围栏拦截形成风滚植物障体较为常见,此类障体对过境风沙也会产生明显的阻挡作用。为探究风滚植物障体的防风效应,本研究模拟了网围栏拦截不同数量的风滚植物,设计了具有密、中、疏3种疏透度的风滚植物高立式沙障(障高H为1 m),通过野外试验研究了防风效能、风沙动力学粗糙度及风速流场特征,并探索了高度、疏透度等沙障工程参数对防风效益的影响,为防沙治沙新方法与新技术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风滚植物高立式沙障能够影响周边风场特征,可影响至障后7 H距离、0~90 cm高度范围(;2)密、中、疏3种沙障均能够显著降低过境风速强度,具有较好的防风效能。3种沙障风速最小值均出现在障后3 H距离处,但随着疏透度的减小,沙障防风效能呈现增加的趋势,防风效能最高值出现在密型沙障后10 cm处,可达到50%。(3)密、中、疏3种沙障均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3种沙障整体上呈现密型>中型>疏型的趋势,粗糙度最大值出现在密型沙障,可达2.97 cm。风滚植物高立式沙障能有效对过境风速产生影响,具有很好的防风效应,能够为防沙治沙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障 透风程度 风速流场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基于LDV测速技术对风洞流速分布规律探索性研究
6
作者 周艳 扶志勇 +3 位作者 朱宁 冯得明 尹鑫昊 阮中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24年第2期21-22,35,共3页
本文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非接触式测速技术研究风洞流速分布规律,通过对不同风速段的测量,测试风洞装置的风场气流均匀性及风速稳定性,并对风洞试验段的气流流动特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对数据和图例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取有效数据值,... 本文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非接触式测速技术研究风洞流速分布规律,通过对不同风速段的测量,测试风洞装置的风场气流均匀性及风速稳定性,并对风洞试验段的气流流动特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对数据和图例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取有效数据值,对后续试验任务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规划,为进一步研究整个风洞流速分布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V 风速 风洞 流场 流速分布
下载PDF
风洞试验流场特性的模拟及分析
7
作者 冯帅 《现代工程科技》 2024年第15期97-100,共4页
建筑围护结构相对于主体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更易发生破坏,因此研究建筑周围流场对于结构抗风至关重要。通过组合不同形状、尺寸的流场试验装置研究流场分布特性,根据不同工况组合模拟出相同地貌下不同湍流度分布可控的流场,以及同一地貌... 建筑围护结构相对于主体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更易发生破坏,因此研究建筑周围流场对于结构抗风至关重要。通过组合不同形状、尺寸的流场试验装置研究流场分布特性,根据不同工况组合模拟出相同地貌下不同湍流度分布可控的流场,以及同一地貌下3种不同缩尺比在参考高度处流场分布特性一致的流场,为开展建筑围护结构表面风压分布特征及抗风措施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模拟 风洞试验 平均风速 湍流度 功率谱
下载PDF
低覆盖度沙蒿群丛的水平配置结构与防风固沙效果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杨文斌 赵爱国 +4 位作者 王晶莹 姚建成 田永桢 胡小龙 杨红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针对覆盖度小于28%的沙蒿群丛,通过野外测试和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行带式、等株行距和随机不均匀等3种水平配置格局的防风固沙效果及其流场特征。结果表明:①行带式配置格局具有非常显著的阻碍和降低风速的作用,流场结构稳定规则;等株... 针对覆盖度小于28%的沙蒿群丛,通过野外测试和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行带式、等株行距和随机不均匀等3种水平配置格局的防风固沙效果及其流场特征。结果表明:①行带式配置格局具有非常显著的阻碍和降低风速的作用,流场结构稳定规则;等株行距次之;随机不均匀配置格局内局部有风速抬升现象流场结构复杂多变。②行带式配置格局带间形成“凹月”形稳定沙面并能出现结皮,流沙被完全固定,而随机不均匀分布的沙蒿群丛内有明显的风蚀现象。③行带式配置格局在带的背风侧和迎风侧分别形成4.0m和0.5m的一个风速显著降低区,成为提高防风固沙效果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灌丛 低覆盖度 风速流场 防风固沙效果
下载PDF
不同沙埋程度下带状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袁立敏 黄海广 +1 位作者 闫德仁 胡小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72-179,共8页
沙障在防护过程中,易发生沙障沙埋现象。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沙埋程度下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差异,该文通过风洞模拟和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沙袋沙障在裸露、浅埋、深埋3种状态下,防护区近地层风流场、输沙通量等风沙运动规律,并以未... 沙障在防护过程中,易发生沙障沙埋现象。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沙埋程度下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差异,该文通过风洞模拟和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沙袋沙障在裸露、浅埋、深埋3种状态下,防护区近地层风流场、输沙通量等风沙运动规律,并以未设置沙障的流沙区作为对照,明确了沙埋过程中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沙障在经历裸露至深埋过程中:1)对过境气流的防护距离、防护高度逐渐减小,近地层风速廓线变化趋势与对照相同,并逐渐服从对数函数;2)沙障防护区输沙分布高度显著降低(P<0.01),输沙分布高度由42 cm(裸露)降低至34 cm(浅埋),最终降至28 cm(深埋),而对照的输沙分布高度为24 cm;3)近地层输沙率分布曲线逐渐服从对数函数,0~50 cm高度范围输沙量也呈现递增趋势;4)3种埋设深度野外试验说明,经过两个风季后,裸露、浅埋、深埋的沙袋沙障防护区土壤风蚀呈现降低趋势,风蚀深度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53%、72.97%、80.40%。研究可以为沙障高度优化及应用技术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沙障 风蚀 风速流场 风速廓线 输沙量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风筒出风口风流智能调控装置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龚晓燕 侯翼杰 +4 位作者 赵宽 崔坚 陈彪 惠双琳 常波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4,共7页
针对目前煤矿综掘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的出风口口径、方向角度和前后距离不能实时动态变化所造成的瓦斯、粉尘爆炸和环境污染风险提升问题,研发安装于风筒出风口的风流智能调控装置。分析综掘工作面实际通风风流运移分布规律及风流调控需... 针对目前煤矿综掘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的出风口口径、方向角度和前后距离不能实时动态变化所造成的瓦斯、粉尘爆炸和环境污染风险提升问题,研发安装于风筒出风口的风流智能调控装置。分析综掘工作面实际通风风流运移分布规律及风流调控需求,建立了智能调控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案,进行了机械结构详细设计及安全性优化分析,并对控制系统软硬件进行了分析设计。研制了机械式调控装置,进行了井下的风速及粉尘浓度的风流场调控测试研究,其测试结果表明:出风口距端头7 m时,调控后回风侧沿程风速由4.01 m/s下降至1.19 m/s,司机位置处的风速由0.1 m/s提高到了0.5 m/s,达到了《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规定范围;出风口距端头5 m和10 m时,风流场调控后司机位置处粉尘浓度较原始粉尘场最高降低了34%,说明调控装置的调风和降尘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风筒出风口 智能调控装置 风流场 风速 粉尘浓度
下载PDF
气力辅助静电雾化的PIV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军锋 黄继伟 +2 位作者 黄俏梅 王贞涛 张娟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1年第3期251-254,共4页
为了研究气力辅助作用下静电雾化的流场特性,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风速、荷电电压及通气管与喷头间距等参数影响下的喷雾流场进行测量,并结合Tecplot后处理软件对所储存图片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了不同参数下的静电喷雾流场特性.... 为了研究气力辅助作用下静电雾化的流场特性,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风速、荷电电压及通气管与喷头间距等参数影响下的喷雾流场进行测量,并结合Tecplot后处理软件对所储存图片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了不同参数下的静电喷雾流场特性.结果表明:通气管和喷头的间距以及风速一定时,不同的荷电电压形成不同程度的卷吸,且电压越大,卷吸现象越明显,卷吸区域沿着喷雾的轴向逐渐向下延伸;通气管和喷头的间距以及荷电电压一定时,随着风速的增大,气动力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气流区的卷吸程度逐渐减弱,卷吸现象逐渐消失,卷吸区域逐渐向喷雾核心区收缩;风速以及荷电电压一定时,随着通气管与喷头间距的拉大,雾滴的漂移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喷雾流场的卷吸现象越来越明显并逐渐向喷雾核心区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静电雾化 风速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卷吸
下载PDF
风速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汪沨 李敏 +3 位作者 吕建红 彭继文 谭阳红 蒋勤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97-2901,共5页
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地面离子流场的大小是检验电磁环境是否超标的重要判据,对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地面离子流场的分布进行了计算研究。针对离子流场的计算,提出一种改进迭代上流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考虑风速影响的离子流场模型。研究... 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地面离子流场的大小是检验电磁环境是否超标的重要判据,对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地面离子流场的分布进行了计算研究。针对离子流场的计算,提出一种改进迭代上流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考虑风速影响的离子流场模型。研究了不同风速对±800 k V输电线路离子流场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面最大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明显,且风速会使其发生一定偏移。考虑风速为8 m/s时,地面最大合成场强比无风增加了12.64 k V/m,且地面最大离子流密度是无风时的2.65倍。水平风速越大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的分布曲线和峰值往背风向偏移越严重,空间其他较远处的合成场强和电荷密度变化不大,且空间合成场强与电荷密度的最大值主要分布于导线周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离子流场 上流有限元法 风速 合成场强 离子流密度
下载PDF
局部通风流场模拟解算湍流模型k-ε值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建良 刘金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10-515,共6页
为了使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在模拟软件中对模拟参数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数值模拟试验中,当采用k-ε模型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时,湍动能k和湍动能耗散率ε的值对流场解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湍动能和湍动能耗... 为了使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在模拟软件中对模拟参数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数值模拟试验中,当采用k-ε模型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时,湍动能k和湍动能耗散率ε的值对流场解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计算方法得出的k,ε值不同.对于局部通风流场,采用不同的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计算方法模拟解算结果不同.通过模拟k和ε分别采用3种方法计算时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的流场分布,对比不同计算方法时各断面的最高风速、断面风量的解算结果,且与日本富田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局部通风流场适合采用的湍动能和湍流耗散率计算方法,为掘进工作面流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通风 风流流场 湍流模型 风速
下载PDF
不同自然风速下人工通风对深凹露天矿风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瑞明 魏丁一 +3 位作者 杜翠凤 胡玉勤 张宏光 李彩盈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7-172,共6页
为研究不同自然风速下人工通风对深凹露天矿风流场的影响,利用FLUENT对某深凹露天矿内的风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自然风速为2m/s时人工通风前后坑内复环流体积减少不太明显;当自然风速为5m/s时封闭圈以下复环流影响范围小... 为研究不同自然风速下人工通风对深凹露天矿风流场的影响,利用FLUENT对某深凹露天矿内的风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自然风速为2m/s时人工通风前后坑内复环流体积减少不太明显;当自然风速为5m/s时封闭圈以下复环流影响范围小,因此复环流体积减少也不明显;而当自然风速为3m/s和4m/s时,靠近背风坡的低压区和低速区显著变化,复环流体积减少明显。在自然风速较低或无风时空气交换率缓慢增加;当自然风速≥2 m/s时空气交换率均显著增加。与复环流的体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人工通风方案的可行性,采取人工通风措施后深凹露天矿内的风流场均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凹露天矿 风流场 人工通风 自然风速 复环流 空气交换率
下载PDF
风电场风速对风机叶片性能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斌 刘双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93-999,1009,共8页
建立了风机叶片的三维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风机叶片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调用Static Structural模块进行叶片形变分析,并在Workbench平台下实现了流固耦合.基于该方法研究了不同风速下的流场分布情况和叶片变形... 建立了风机叶片的三维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风机叶片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调用Static Structural模块进行叶片形变分析,并在Workbench平台下实现了流固耦合.基于该方法研究了不同风速下的流场分布情况和叶片变形情况.结果表明:本文计算值与文献[14]中的测量值吻合较好,两者最大误差不超过5%,验证了本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随着风速的增大,叶轮表面的速度值也在增大,气动压强分布的不均匀性更加明显;当风速由5m/s增大至12.5m/s时,叶片的最大形变量增大了0.91m,叶片形变量与风速呈非线性变化关系;挥舞是叶片的主要振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流固耦合 风速 流场 形变
下载PDF
荧光微丝在低速风洞试验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惠增宏 侯金玉 邓磊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6,共5页
荧光微丝法是将含有荧光物质的直径极小的丝线粘贴布置于模型表面,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现出明显的荧光效果,以此来显示模型表面流场的试验方法,能减小丝线对流场的干扰进而更加真实地反映流场特征。基于在西北工业大学NF-3低速风洞中进行... 荧光微丝法是将含有荧光物质的直径极小的丝线粘贴布置于模型表面,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现出明显的荧光效果,以此来显示模型表面流场的试验方法,能减小丝线对流场的干扰进而更加真实地反映流场特征。基于在西北工业大学NF-3低速风洞中进行的某大型民机增升装置风洞试验,完成了低速风洞中使用荧光微丝法进行表面流动显示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荧光微丝的制成及粘贴方式、光源的选择及拍摄技术等。模型机翼上表面丝线在不同迎角下的流谱清晰直观、区别明显、易于判读,可较为精细地反映流经翼面的气流状态和范围,并可清晰反映表面流谱随模型姿态角的连续变化情况。同一工况下与荧光油流流谱相一致,说明可较准确地显示流场。与测力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荧光微丝流谱结果与测力结果相对应,可以更好地用于流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微丝 流场 增升装置 低速风洞 流动显示
下载PDF
风力机对大气边界层近地层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正人 靳超然 +1 位作者 李非 刘维维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3-818,共6页
为研究风力机运行对大气边界层近地层的潜在影响,采用Gambit软件建立风力机及风场模型,应用UDF加载边界层速度分布函数作为流场入口边界条件,基于尾流特性及湍流理论,应用Fluent软件模拟单台风力机运行对大气边界层近地层的影响,通过分... 为研究风力机运行对大气边界层近地层的潜在影响,采用Gambit软件建立风力机及风场模型,应用UDF加载边界层速度分布函数作为流场入口边界条件,基于尾流特性及湍流理论,应用Fluent软件模拟单台风力机运行对大气边界层近地层的影响,通过分析风力机下游不同位置处的速度及湍动能以及其随高度的变化情况来进行分析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风力机的运行会造成近地层内原本均匀分布的大气流场发生明显变化。与初始速度分布相比,流体流经风力机后,轮毂处风速迅速降低,随后逐渐增加,但随着向下游的延伸,速度增加的梯度逐渐降低,且在距离风力机17倍风轮直径后仍未增至来流速度;在竖直方向上速度分布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在风轮位置处明显下降,随着空气继续向后流动,影响面积在扩大,但是趋势逐渐变缓。同时湍动能也发生较大变化,在近风轮处,由于轮毂区域的风速与周边的风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造成近风轮处的湍动能迅速增大,随着流体向下游的延伸,与周边流体逐渐混合扩散,湍动能逐渐降低;湍动能在竖直高度上的分布在近尾迹区呈现出由地面至高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趋势;而远尾迹区域则先减后增,不过在到达一定高度后几乎都不再变化。由于大气各种通量的变化等也与风速、湍动能相关,所以风力机会对对其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近地层的风速、湍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大气边界层 数值模拟 风速 湍动能 尾流流场 风能
下载PDF
DFD风洞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艾延廷 黄福幸 李国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21-823,830,共4页
完成了风洞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方案设计及风速闭环控制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实现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系统软件采用美国NI公司的LabVIEW6.1为平台进行开发。并完成了落差系数、动压时间稳定姓、轴向静压梯度、边界层及湍流度等的流场... 完成了风洞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方案设计及风速闭环控制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实现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系统软件采用美国NI公司的LabVIEW6.1为平台进行开发。并完成了落差系数、动压时间稳定姓、轴向静压梯度、边界层及湍流度等的流场校测。系统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测控系统 风速控制 流场校测 LABVIEW
下载PDF
初探二维PIV技术在风洞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岩 武斌 董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6-39,69,共5页
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流体速度及相关特性的光学方法,提供瞬时、同步的流场和无干扰测量是PIV技术的独特特征。随着数字成像、图像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IV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采用细长旋成体为模型,利用PI... 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流体速度及相关特性的光学方法,提供瞬时、同步的流场和无干扰测量是PIV技术的独特特征。随着数字成像、图像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IV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采用细长旋成体为模型,利用PIV技术对模型不同截面的流体的速度特性及运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IV技术非常适于显示涡流、湍流等复杂的流动结构,是风洞实验中研究流动特性的一种非常有效、准确的方法。该项技术已成功地应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D-4风洞的二维流动测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 低速风洞 流场特性 二维流动测量
下载PDF
可移动微型低速风洞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海洋 孔丽丽 +3 位作者 陈智 宣传忠 宋涛 司志民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4-249,共6页
针对大型风洞造价昂贵,开机成本高且实验段风速稳定性较差,对低成本热敏风速传感器、集沙仪、皮托管等设备的测量、检验及标定等工作带来不便等问题,结合风洞设计原理,采用小体积多叶风机及高性能变频调速器,设计了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 针对大型风洞造价昂贵,开机成本高且实验段风速稳定性较差,对低成本热敏风速传感器、集沙仪、皮托管等设备的测量、检验及标定等工作带来不便等问题,结合风洞设计原理,采用小体积多叶风机及高性能变频调速器,设计了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稳定风源的低成本可移动微型低速风洞,并通过增加大角度扩散段的方法提高收缩比。该风洞为圆形闭口低速风洞,总体尺寸长2.63m,入口直径60mm,实验段直径0.12m、长0.3m,稳定段直径为0.3 6 m、长0.3 6 m;采用铝箔厚0.0 6 mm的六边形蜂窝器和3层阻尼网对气流进行整流,获得相对稳定均匀的流场。实验表明:该风洞入口风速为0~38.6m/s,实验段风速0~17.6m/s,风速精度达0.2m/s;实验段内部气流均匀性和稳定性较好,中心截面处边界层厚2.26mm,沿气流方向静压梯度小,流场稳定部分占其截面积的70%以上,满足实验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低速 风洞 收缩比 边界层 稳定流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