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及破解之策——基于S县J农业项目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李建兴 陈锦富 +1 位作者 陈藻 孙晓艳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3期171-179,共9页
城乡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是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之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城乡融合则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城乡要素却只呈现出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还存在... 城乡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是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之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城乡融合则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城乡要素却只呈现出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还存在着障碍。为了深入研究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通过对S县J农业项目落地过程的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阻碍生产要素下乡的主要障碍性因素为:由于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政策、运行机制之中均存在着与现代农业及乡村旅游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因而由此引发的农用地供地障碍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地障碍。为了破解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我国应以土地确权为基础,积极开展对农用地经营权的股份化改革,从而可以将农用地经营权“化零为整”集中管理,最终以达到解决农用地规模化流转困难的目的。2)我国应通过重新研究制定乡镇的行政区划标准,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从而以打破土地流转的行政壁垒。3)我国应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空间置换机制进行深入改革,并完善相应的土地入市机制,从而可以将农村分散、闲置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合利用,并可以为生产要素下乡提供足够的空间载体。4)我国应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促使其可以充分发挥出集聚产业要素、保障社会服务、促进文化发展等诸多功能,进而以形成主城区与区域中心镇相结合的空间格局,并可以为生产要素下乡提供畅通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生产要素下乡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集体土地流转
下载PDF
基于空间要素流动的海岸带规划响应机制与路径
2
作者 谢渝 刘大海 +1 位作者 李彦平 邢文秀 《海岸工程》 2024年第3期235-250,共16页
海岸带是具有陆海双重属性的特殊地理区域,通过要素跨系统、多维度的流动实现空间演变。深入掌握海岸带空间演变规律,对于推动陆海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引入“空间要素流动”相关理论,聚焦陆海统筹背景下的海岸带空间要素流动概念... 海岸带是具有陆海双重属性的特殊地理区域,通过要素跨系统、多维度的流动实现空间演变。深入掌握海岸带空间演变规律,对于推动陆海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引入“空间要素流动”相关理论,聚焦陆海统筹背景下的海岸带空间要素流动概念,探索其流动特征,落实于规划与管理。首先,概述了陆海统筹研究背景,并梳理了“流空间”、区域要素流动以及地理流研究等相关理论;其次,从概念界定、要素分类和空间格局等方面,阐述了海岸带空间要素流动的理念内涵及其空间格局分布;最后,基于流动耦合特点,探讨海岸带规划响应机制和路径,旨在为实现陆海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区域要素流动 “流空间” 地理流 陆海统筹 空间作用
下载PDF
资本要素省际流动对区域创新差异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魏佳慧 耿成轩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4,共11页
以2009—2018年资本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后的资本流动模型编制省际资本流动表,在资本要素基础上嵌入劳动力、技术、数据和土地等要素的交互作用,采用二次指派模型(QAP)从区域和时间两个维度对中国省际资本流动与地区创新协调发展的关系... 以2009—2018年资本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后的资本流动模型编制省际资本流动表,在资本要素基础上嵌入劳动力、技术、数据和土地等要素的交互作用,采用二次指派模型(QAP)从区域和时间两个维度对中国省际资本流动与地区创新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省际资本流动表显示,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资本流动偏好明显不同,整体呈现由东向西的递减趋势。资金流动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为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的资金相互往来,大部分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较为偏离资金流动磁场。QAP回归结果显示,资本流动偏好差异与区域创新差异相关联,在资本流动第一偏好的东部地区,资本流动对创新差异的影响不明显,在其他地区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加入其他市场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资本要素是影响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劳动力和土地要素是影响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要素流动 区域创新 劳动力 土地 二次指派模型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渗流方程的三维地面沉降模型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烨霜 沈水龙 +1 位作者 唐翠萍 姜弘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9-112,共4页
针对地下水抽取引起的大面积地面沉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饱和与不饱和岩土介质中地下水渗流理论,计算出三维状态下的大面积地面沉降。提出的方法被结合到地下水渗流的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中,计算时考虑了地层的可压缩性... 针对地下水抽取引起的大面积地面沉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饱和与不饱和岩土介质中地下水渗流理论,计算出三维状态下的大面积地面沉降。提出的方法被结合到地下水渗流的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中,计算时考虑了地层的可压缩性,并被用来分析软土的固结,将该法与太沙基理论及固结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误差小于2%。该法还被用来分析单井抽取承压地下水引起的周围地基的沉降及承压水层由于挡水板的阻断作用而引起的下游侧的地基的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抽取 地下水渗流 大面积地面沉降 三维模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土地发展权视角下控规实施的优化路径探索 被引量:8
5
作者 林颖 尹稚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10,共6页
从产权角度看,控规实施的本质是对地块土地发展权的配置,旨在限定土地发展权的外部性效应—地块开发行为影响城市公共利益且无须补偿的现象。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认为,控规实施作为一种政府干预手段,难以有效限制土地发展权外部性效应,为... 从产权角度看,控规实施的本质是对地块土地发展权的配置,旨在限定土地发展权的外部性效应—地块开发行为影响城市公共利益且无须补偿的现象。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认为,控规实施作为一种政府干预手段,难以有效限制土地发展权外部性效应,为产权要素流动设置了阻碍,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土地使用者—社会整体的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函数分析框架,利用此框架对土地发展权外部性效应影响控规实施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解释了控规实施困境的根源与本质,阐释了产权市场交易对于控规有效实施的必要性,并建构了土地发展权交易市场的理论路径,包括控规各类指标影响下的土地发展权直接经济价值测算、外部性间接经济价值测算与验证及产权交易机制的设计,旨在为城市开发控制的市场治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开拓些许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规实施 土地发展权 外部性效应 要素流动
下载PDF
基于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视角的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才志 马国栋 汤玮佳 《水利经济》 2013年第6期1-7,12,共8页
在对我国2000年和2010年农业粮食贸易导致的虚拟资源-生态要素(虚拟水、虚拟耕地、化肥、农药、农膜)的流动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格局。结果显示,黄淮海和东北地区是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最主要的调出区,... 在对我国2000年和2010年农业粮食贸易导致的虚拟资源-生态要素(虚拟水、虚拟耕地、化肥、农药、农膜)的流动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格局。结果显示,黄淮海和东北地区是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东南和华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调出区在为保障国家整体利益及调入区粮食安全的同时自身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却承受着巨大压力,经济发展也蒙受较大损失。提出基于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视角的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思路和政策建议,并建议从发展生态农业、盘活农业生态资本这两个"拉力"方面与农业生态补偿这个"推力"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发展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虚拟耕地 虚拟生态要素 流动格局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下载PDF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要素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启平 任建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95-98,共4页
要素流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内和系统同外界环境之间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正是通过要素的有机滚动及其组合,各个系统之间才产生正反馈与负反馈,才构成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要素流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研究的根本.本文对... 要素流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内和系统同外界环境之间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正是通过要素的有机滚动及其组合,各个系统之间才产生正反馈与负反馈,才构成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要素流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研究的根本.本文对要素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了要素流动与组合的特点,阐释了要素流动的影响机制及其遵循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地域系统 要素流 机制
下载PDF
由非均衡走向均衡: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要素流动与引导——基于苏南农村地区的近期调研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素 朱金 《小城镇建设》 2018年第8期19-25,共7页
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城乡二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多个阶段的变化。土地作为要素流动的核心,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苏南地区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前沿阵地,其土地要素流... 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城乡二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多个阶段的变化。土地作为要素流动的核心,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苏南地区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前沿阵地,其土地要素流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瓶颈,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值得重视。本文基于苏南地区的乡村调研,首先,通过对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涉及到的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了各主体逐利行为造成的土地要素流动的非均衡趋势,即"城镇化偏向"。其次,分析了非均衡的土地要素流动造成的"集中化"空间趋势,包括城镇化、半城镇化和农村城镇化地区的空间增长。再次,运用公共经济学中外部性理论,基于对社会总成本的讨论,指出目前这种土地要素流动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并结合苏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这种非均衡流动趋势必须得以扭转的原因。最后,分析了新的政策导向,提出应该从政策导向和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优化城乡土地市场,引导城乡土地要素可持续、均衡化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土地要素流动 城市偏向 外部性
下载PDF
采用充水电缆沟敷设方案的海缆登陆段载流量计算 被引量:11
9
作者 游磊 王健 +2 位作者 刘刚 刘毅刚 郑明 《广东电力》 2017年第10期11-16,共6页
为了检验近海风电场海缆登陆段由土壤直埋改为充水电缆沟敷设的载流量提升效果,建立了充水电缆沟内二维流–热耦合求解的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某条置于充水电缆沟的海缆载流量进行计算,得到沟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验... 为了检验近海风电场海缆登陆段由土壤直埋改为充水电缆沟敷设的载流量提升效果,建立了充水电缆沟内二维流–热耦合求解的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某条置于充水电缆沟的海缆载流量进行计算,得到沟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由于水的自然对流可有效地改善电缆的散热条件,与直埋时相比,采用充水电缆沟敷设方案的海缆载流量提升了43.8%。基于该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充水电缆沟内海缆载流量的影响规律:电缆沟高度或宽度增大时,载流量均会增大,但增大宽度比增大高度能带来更明显的载流量提升效果;海缆在沟内的放置高度变化对载流量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登陆段 充水电缆沟 载流量 流–热耦合模型 自然对流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及突破方向 被引量:17
10
作者 穆克瑞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5,共7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逐步由"分割"走向"融合"。"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所在,更是保障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客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逐步由"分割"走向"融合"。"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所在,更是保障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客观要求。当前需要从打通农民进城通道和市民入乡通道、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方面,着力消除城乡融合体制机制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要素流动 土地制度 公共服务
下载PDF
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格局与影响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坤秋 周婧婧 +1 位作者 陈韵雅 陈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192,共10页
文章在厘清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解构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具体形式,利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1)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是指在城乡地... 文章在厘清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解构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具体形式,利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1)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是指在城乡地域系统内土地要素通过权属变更与功能转变实现价值转型的过程,土地征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占补平衡目的下的土地整治等是其主要形式。(2)2004—2019年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呈“先波动增长,后持续下降”与“东高西低,中高南北低”的时空格局。(3)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是市场驱动和政府干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农民非农收入和土地财政依赖促进城乡土地要素流动,而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对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有负向影响。(4)重新审视土地要素的多元价值,健全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与偏向乡村的土地要素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是关键。同时,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时空异质性启示我们优化其格局与类型是未来科学决策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乡土地要素流动 驱动机制 城镇化 土地财政 乡村振兴 乡村重构
原文传递
功能-要素-流视角下的乡村活力空间识别与评价——以中国杭州市临安区为例
12
作者 张晶 管晨悦 +6 位作者 章琳 虞舟鲁 叶成煊 朱从谋 李思楠 王珂 干牧野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1228-1250,共23页
Rural vitality is the life force expressed by a combination of endogenous dynamics and external influences. Explor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functions, elements and flows could achieve sustainable rura... Rural vitality is the life force expressed by a combination of endogenous dynamics and external influences. Explor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functions, elements and flows could achieve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guided by the four functions of production, living, ecology and culture with the support of mobile big data. Furthermore, the network centrality of villages was estimated to reflect the intensity of urban-rural social mobility 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marked spatial disparities in rural vitality, and the coupling of ecological-cultural vitality has a high degree of coherence. Four rural vitality grades were identified: high level(38, 14.08%), medium-high level(66, 24.44%), medium-low level(110, 40.74%) and low level(56, 20.74%), covering 270 administrative village units. The flow intensity of social linkage elements is consistent with rural vitality and the socioeconomic spillover effect of urban centers on neighboring villages was noticeable. Topographic complexity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living function, mainly in the T1 and T2 terrain gradients;the rural ecological function was not fully correlated with urban adjacency, and proximity could lead to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urban sprawl and resource destr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flow” by utilizing mobile big data to refine the evaluation unit to the village scale.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overage and information interconnection and promoting the elemental flow of people, transportation and inform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important ways to enhance rural vi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vitality rural multifunction elements urban-rural flows mobile big data
原文传递
基于要素流动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法框架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秦萧 甄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74-2788,共15页
现有城镇建设用地配置主要遵循空间开发导向,利用静态数据和用地分配标准、评估及预测模型开展,存在一定的“区域偏好”和“规模求大”现象。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实施要求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法需... 现有城镇建设用地配置主要遵循空间开发导向,利用静态数据和用地分配标准、评估及预测模型开展,存在一定的“区域偏好”和“规模求大”现象。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实施要求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法需要及时革新。关注到信息或智能技术深度影响下未来城镇场所空间将转变为流动空间这一必然趋势,不同尺度生产、生活及生态要素时空流动与分配将是城镇建设用地科学配置的关键。因此,利用多源要素流大数据和多学科分析方法,试图从城镇空间发展水平评价、城镇要素流动网络时空模拟与用地分配、城镇要素功能区识别与开发边界划定、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效果动态评估4个方面,建立基于要素流动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法框架。结果表明:(1)城镇空间发展水平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城镇对区域现状要素控制、吸引及溢出的能力,并从空间发展规模、活力及品质三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在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分配过程中注重利用网络优化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区域要素流动规律,并通过时空耦合模型找出不同等级和类型“空间发展水平—要素控制力”组合的城镇;(3)城镇未来扩展方向和边界形态是由内部各类要素流动变化与功能空间布局的供需时空匹配情况决定的,需要利用时空耦合、引力、CA及多智能体等模型识别要素功能影响区和流动偏好;(4)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效果评估指标需要体现生态文明、高质量、智慧治理及一体化等未来城镇发展要求和趋势。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城镇建设用地 大数据 方法框架
原文传递
高鲁棒性的螺旋桨片条理论非线性修正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中允 周洲 +2 位作者 祝小平 王睿 王科雷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40,共14页
针对螺旋桨极端状态分析计算的问题,对片条理论(BEMT)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虽然片条理论在常规工况下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拉力和功率,但在考虑严重非线性的部分工况下,如很低或很高前进比状态,传统片条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可靠... 针对螺旋桨极端状态分析计算的问题,对片条理论(BEMT)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虽然片条理论在常规工况下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拉力和功率,但在考虑严重非线性的部分工况下,如很低或很高前进比状态,传统片条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可靠地计算拉力、功率、环量分布及诱导速度。鉴于此,分析了传统片条理论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和诱导速度的奇异性,然后结合涡流理论提出了一种环量迭代修正方法,解决了传统片条理论在极端工况下的计算困难。另一方面,为了兼顾多种叶素非线性效应,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叶素的大迎角特性、低雷诺数特性及跨声速特性进行特征提取,并为片条理论提供高效的叶素非线性气动特性预测。通过与计算及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修正片条理论方法针对本文计算模型能够在很低/很高前进比下进行准确计算。在本文算例中,拉力和功率的相对误差在常规工作段可以保持在5%以内,在很低和很高前进比下仍可以保持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 片条理论 神经网络 垂直起降 涡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