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Trace:基于指令步进识别的工控设备执行流采集技术
1
作者 刘厚志 麻荣宽 魏强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由于薄弱的安全措施和重要的军事、经济价值,现代工业控制设备迅速成为了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工控设备因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当前严峻的不安全现状,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其中,固件作为工控设备的核心部分,其安全的重要... 由于薄弱的安全措施和重要的军事、经济价值,现代工业控制设备迅速成为了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工控设备因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当前严峻的不安全现状,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其中,固件作为工控设备的核心部分,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固件在烧录的过程中其烧录方法和固件安全性保护的标准、等级和措施均不相同,使得固件在提取过程中依赖专家经验。同时由于大部分工控设备为了能够应对极端环境通常使用定制化专有芯片,少有配备如嵌入式跟踪宏单元(Embedded Trace Macro cell,ETM)等执行跟踪组件,因此难以采集设备执行时的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指令步进识别的工控设备执行流采集技术RT-Trace,通过对工控设备进行硬件分析、固件提取和监控采集,将工控设备的固件整体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取出大部分的工控设备固件并且能够对设备执行过程中的函数调用次数、服务开启情况、内存污染度进行较为全面的数据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控设备 跟踪 固件提取 执行流跟踪
下载PDF
Flow tracing based on current
2
作者 蔡兴国 曹海龙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1年第4期317-319,共3页
Analyses the flow tracing based on power flow, points out that the detachment of reactive power and active power is unrealiable and concludes that the current is the real basic of flow tracing,and proposes the new flo... Analyses the flow tracing based on power flow, points out that the detachment of reactive power and active power is unrealiable and concludes that the current is the real basic of flow tracing,and proposes the new flow tracing model based on current, which devides the current into active current and reactive current, analyses the theory about the matrix to deal with the precisio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flow tracing, and then proposes a new pricing model by fixed rate and marginal rate, which keeps not only economy information such as congestion cost in marginal cost based pricing, but also benefits to make both ends me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mission pricing flow tracing marginal cost fixed cost
下载PDF
Two new methods for power flow tracing using bus power balance equations
3
作者 Noradin Ghadim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712-2718,共7页
Two new methods were presented for power flow tracing(PFT).Thes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Both methods use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balance equations at each bus in order... Two new methods were presented for power flow tracing(PFT).Thes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Both methods use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balance equations at each bus in order to solve the tracing problem.The first method considers the proportional sharing assumption while the second one uses the circuit laws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inflows and outflows through each line,generator and load connected to each bus of the network.Both methods are able to handle loop flow and loss issues in tracing problem.A formulation is also proposed to find the share of each unit in provision of each load.These methods are applied to find the producer and consumer's shares on the cost of transmission for each line in different case studies.As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show,both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FT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d contribution power flow tracing proportional/non-proportional sharing network Zbus transmission cost allocation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Water Flow at Different Water Levels in Tianshengan Karst Area, Yunnan, China 被引量:3
4
作者 Janja KOGOVEK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06-212,共7页
Three tracing tests from the same injection point executed at low, medium, and high water levels in the karst aquifer near Tianshengan village, Lunan Stone Forest, Yunnan Province, China, have revealed the basic prope... Three tracing tests from the same injection point executed at low, medium, and high water levels in the karst aquifer near Tianshengan village, Lunan Stone Forest, Yunnan Province, China, have revealed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underground water flow. They showed the general directions of water flows; tracer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at six successive points allowing for the calculation of apparent dominant flow velocities at these sections towards the Dalongtan karst spring. For the high water level, the discharge between single sections was between two and 10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at low water level. For the medium water level, the flow velocity at different sections was between 1.4 and 3.7 times faster than that at low water level; and for high water level, it was between 1.3 and 2.7 times faster than that at medium water level. The fastest water flow appeared at the first section (23 cm/s at medium water level); and the slowest (0.6 cm/s at low water level) appeared where water flow must cross the Tianshengan fault (north-south direction), and later, a layer of 20-30 m thickness of quartz sandstone and shale clay-stones. It was also possible to calculate the recovery of the tracer for point 4, Dakenyan, where discharge was measured. At the medium water level, 50% of the injected tracer was detected a half-day after its first appearance and at low water level after more than 3 days.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research illustrates the transport velocities of possible contaminants and their solubilities in water at different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tracing test underground water flow Lunan YUNNAN China
下载PDF
Allocation of fixed transmission cost based on power flow tracing algorithm
5
作者 张谦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5年第4期189-194,共6页
In the electricity market, charging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pot electricity price often results in the payment imbalance of electric network, and goe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system. So, it is necessary... In the electricity market, charging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pot electricity price often results in the payment imbalance of electric network, and goe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system. So, it is necessary to modify the spot price. The key of the modification lies in how to calculate the fixed unit transmission cost of each node, that is how to allocate the fixed transmission cost to users.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develop a power flow tracing algrithm to modify the spot price. We put forward a path sear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graph theory after studying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power flow tracing and apply the method to the downstream tracing algorithm and upstream tracing algorithm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al distribution principle. Furthermore,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algorithm, we introduce the branch expunction method to optimize the node order. By using the result of power flow tracing to get fixed node transmission cost and introducing it to modify the spot price, we obtain the synthetical price.The application to a 5-bus system prove the algorithm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t allocation power flow tracing graph theory path searching
下载PDF
流溯:当代中国艺术新美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一川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6期17-25,I0001,共10页
流溯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正生长着的一种新美质。中国艺术美质经历了从古典感兴到现代流兴和典型、流型以及流溯的转变历程。流溯是一种在向前流动中同时溯洄过去的新旧糅合的美质,主要着眼于在当下境遇中激活古老文明精华而又同时让其融... 流溯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正生长着的一种新美质。中国艺术美质经历了从古典感兴到现代流兴和典型、流型以及流溯的转变历程。流溯是一种在向前流动中同时溯洄过去的新旧糅合的美质,主要着眼于在当下境遇中激活古老文明精华而又同时让其融入面向未来的创新过程中,成为既流向未来而又同时溯洄传统的当代生活流中化生的创造性美质,包括溯源出新、溯洄本真、今昔漩洑、慕古启今、古雅流俗、心结开释等具体呈现。流溯的结果在于溯源创生,即在流向未来过程中同时返身溯洄往昔而转化成的新艺术美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溯 艺术新美质 感兴 流兴 典型 流型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ano Technique in Measuring Supersonic/Hypersonic Flow
7
作者 Chen Zhi YI Shihe +2 位作者 Zhu Yangzhu Zhang Qinghu Wu Yu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aterial Science》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Turbulence, universally exist in nature and human activities, is a kind of three-dimensional, irregular, unsteady flow. Ever since 19th century when people started to investigated turbulent flow technically, they have... Turbulence, universally exist in nature and human activities, is a kind of three-dimensional, irregular, unsteady flow. Ever since 19th century when people started to investigated turbulent flow technically, they have never dropped the po-tent and intuitionistic experimental method. Rece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and aerospace industry, espe-cially with the increase desire of supersonic and hypersonic flight, the mechanism of high speed and compressible flow has become hot topic of fluid research, resulting in development of measurement method and technique. When encoun-tering compressible high flow, traditional techniques, such as schilieren, shadow and interference, cannot measure fine flow structures. Fortunately, multiple-discipline integration of nano technique, laser technique and imaging technique provides a new design for fluid measurement。Nano-tracer planar laser scattering (NPLS) is a new flow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which was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group in 2005, and it can visualize time correctional flow structure in a cross-section of instantaneous 3D supersonic flow at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NPLS is a powerful tool to study supersonic turbul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trace NPLS Supersonic/Hypersonic flow VIS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下载PDF
农田裂隙优先流对灌水模式/初始墒情响应机制及其模拟研究
8
作者 翟亚明 王冲 +2 位作者 王策 陈理政 付丽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3,73,共9页
农田灌溉管理过程中优先流降低水肥利用效率,加剧地下水污染风险。基于碘化钾-淀粉染色示踪试验,分析了地面灌DM、微喷灌WP1(20 mm/h)、微喷灌WP2(40 mm/h)处理下的裂隙优先流特征,验证了基于水量平衡的双域渗透模型的有效性,并采用4组... 农田灌溉管理过程中优先流降低水肥利用效率,加剧地下水污染风险。基于碘化钾-淀粉染色示踪试验,分析了地面灌DM、微喷灌WP1(20 mm/h)、微喷灌WP2(40 mm/h)处理下的裂隙优先流特征,验证了基于水量平衡的双域渗透模型的有效性,并采用4组初始体积含水率(0.20、0.25、0.30、0.35 cm^(3)/cm^(3))与5组灌水强度(12.0、24.0、36.0、48.0、60.0mm/h)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模拟应用分析。结果表明,WP1、WP2处理整体上水分以均匀的基质流形式入渗;DM处理下的土壤剖面染色区域在垂直方向上可明显划分为基质流区(0~6.9 cm)和优先流区(>6.9 cm)。此外,DM处理下的基质流深度、灌水均匀度显著(P<0.05)小于WP1、WP2处理,而其优先流指数及湿润锋弯曲度均极显著大于(P<0.01)WP1、WP2处理,这表明地面灌可以激活更多的优先流路径,增大优先流发育程度和空间异质性,降低灌水质量。基于水量平衡的双域渗透模型可有效预测不同灌水强度下的基质流深度和土壤剖面染色面积比变化趋势(R2≥0.9276、NSE≥0.8844、RSR≤0.0230),初始体积含水率和灌水强度旋转组合设计模拟结果表明,增加灌水强度或减小初始含水率会增加优先流的程度而降低灌水质量,故建议在农田灌溉管理过程中采用“高频少量”的灌水模式以减少优先流导致的水肥利用效率降低。该研究成果可为农田灌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其试验数据可为优先流模型优化与验证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示踪试验 优先流 灌水强度 含水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海底气液多相流混输管道电伴热的热能节省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凯 苑世宁 张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29,共9页
针对海底气液混输管道面临的结蜡、胶凝、摩阻过大等流动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热能较为节省的电伴热方式。相对于常见的平台加热方式,基于海管系统总的热平衡原理,采用微积分方法推导出了电伴热相对热耗率的数学解析式,澄清了影响电伴热... 针对海底气液混输管道面临的结蜡、胶凝、摩阻过大等流动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热能较为节省的电伴热方式。相对于常见的平台加热方式,基于海管系统总的热平衡原理,采用微积分方法推导出了电伴热相对热耗率的数学解析式,澄清了影响电伴热热能节省效果的主要因素,证明了电伴热与平台加热在加热能耗方面的优劣,并探明了总传热系数等关键因素对电伴热热能节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确保质量流量、保温措施及出口温度均相同的条件下,电伴热的热耗总是小于平台加热的热耗,具体的热能节省效果仅跟总传热系数、输送距离、管径、质量流速、液相质量分数5个关键因素有关。电伴热相对热耗率与总传热系数和输送距离近似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管径和质量流速近似呈指数式正相关关系,与液相质量分数近似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采用电伴热方式时,由于不需要额外掺水确保管道的“最小安全输量”,在极低输量条件下的热能节省效果将更加显著。本研究成果可为海底气液多相流混输管道电伴热的热能节省特性认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含蜡原油 电伴热 多相流 流动保障 加热能耗
下载PDF
考虑绿电交易的用户间接碳排放核算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婧婷 王宇扬 +3 位作者 周明 武昭原 余涛 石竹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为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各地积极组织开展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鼓励用户与新能源发电商直接签订绿电双边交易,主动承担碳减排经济责任。因此,准确核算用户电力消费的间接碳排放是低碳电力系统运...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为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各地积极组织开展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鼓励用户与新能源发电商直接签订绿电双边交易,主动承担碳减排经济责任。因此,准确核算用户电力消费的间接碳排放是低碳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鉴于目前按照区域平均碳排放因子核算用户间接碳排放的不合理性及难以量化用户绿电双边交易对间接碳排放的作用,该文从用户角度建立碳排放流溯源方法,进而提出考虑绿电双边交易的用户间接碳排放核算方法。首先基于电路理论的潮流追踪方法,并考虑火电实时碳排放强度,建立用户侧电力消费与发电侧电力碳排放的网络映射关系;然后针对金融性绿电双边交易通过建立绿电交易等效网络,实现在用户间接碳排放核算中准确量化绿电交易的碳抵扣效应。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溯源 间接碳排放 绿色电力交易 低碳电力
下载PDF
比特币去匿名化技术研究综述
11
作者 程杰 金伟 +5 位作者 夏清 李淼 戴韡 张亚丰 戴蓬 李玉成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4-266,共23页
比特币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具备去中心化、无国界、匿名性等特点,受到产学研界广泛关注。然而,比特币系统在为用户提供隐私保护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开展非法活动提供便利。因此,去匿名化技术研究持续进行并取得系列成果。现有综述多关... 比特币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具备去中心化、无国界、匿名性等特点,受到产学研界广泛关注。然而,比特币系统在为用户提供隐私保护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开展非法活动提供便利。因此,去匿名化技术研究持续进行并取得系列成果。现有综述多关注隐私保护方案,缺乏去匿名化技术系统梳理。基于此,从用户身份识别、关联地址识别、资金链路追踪3个维度分析现有去匿名化技术及其效果,总结发展现状和难点,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特币 去匿名化 身份识别 关联地址识别 资金链路追踪
下载PDF
永定河平原南部典型植被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归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德威 程金花 李明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0,共9页
[目的]研究永定河平原地区的优先流现象,解析其形态特征和发育程度,明确影响优先流的主要因素,为该区域淡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典型植被柳树、荆条和狗尾草为对象,在25 mm入渗水量下(大雨)通过野外亮蓝... [目的]研究永定河平原地区的优先流现象,解析其形态特征和发育程度,明确影响优先流的主要因素,为该区域淡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典型植被柳树、荆条和狗尾草为对象,在25 mm入渗水量下(大雨)通过野外亮蓝染色示踪试验获取原始土样和染色剖面图像,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解析水分和溶质在土壤中下渗的形态规律,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成分分析法研究不同土壤因子对优先流产生和发育的响应。[结果](1)柳树、荆条和狗尾草土壤优先流分别集中在10—40 cm处、10—40 cm处和10—30 cm处,最大染色深度分别为40.0 cm,44.8 cm,31.5 cm。不同植被类型垂直剖面上显示出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2)优先流发育程度为柳树样地>荆条样地>狗尾草样地。柳树样地和狗尾草样地的染色面积比和长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荆条样地与其他2种植被差异均不显著(p>0.05)。(3)黏粒、砂粒、粉粒含量对方差变异性的贡献率为24.824%,根重密度和有机质含量对方差变异性的贡献率为46.312%。[结论]永定河平原南部3种典型植被中柳树样地最早发生土壤优先流现象,形成优先流染色形态分化程度最高,优先流现象最明显,而狗尾草样地最不明显。随着入渗水量的增加,土壤水分运动表现出整体下移,加深了土壤水流形态分化界面深度,即0—20 cm土层染色形态表现为相对稳定。土壤机械组成与径级小于5 mm根系是影响优先流产生发育的重要因素,由于各样地中植被的生长发育状态不同,因此对土壤优先流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 优先流 亮蓝染色示踪法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融合关键机组信息与相平面图像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
13
作者 范欣辰 王怀远 温步瀛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4-551,共8页
针对传统基于电力系统时序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对系统深层耦合信息挖掘不充分的问题,将失稳模式作为先验知识引入机器学习,提出一种融合系统关键机组信息的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潮流追踪原理对线路计算各发电机潮流贡献度,得出... 针对传统基于电力系统时序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对系统深层耦合信息挖掘不充分的问题,将失稳模式作为先验知识引入机器学习,提出一种融合系统关键机组信息的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潮流追踪原理对线路计算各发电机潮流贡献度,得出系统关键机组权重.根据图像形态学原理,对相平面轨迹图像依照关键机组权重进行特征增强.在IEEE-39节点和IEEE-145节点系统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较传统评估方法具有更好的评估性能,所构建的相平面图像样本较传统时序图像样本拥有更小的占用空间和更优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性评估 深度学习 相平面 潮流追踪 失稳模式
下载PDF
基于碳流追踪的含光伏储能配电网减碳贡献分配方法
14
作者 杨晓林 承昊新 +3 位作者 陈虹 杨凯 马煜承 王琦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4年第3期89-94,共6页
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具有分布广、间歇性强的特点,其就地消纳的特性造成配电网减碳贡献分配不均。为公平衡量分布式光伏与储能装置在配电网中的减碳作用,首先通过双向网损分摊,将实际有损网络转化为无损虚拟网络,进而得到一个时间断面下... 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具有分布广、间歇性强的特点,其就地消纳的特性造成配电网减碳贡献分配不均。为公平衡量分布式光伏与储能装置在配电网中的减碳作用,首先通过双向网损分摊,将实际有损网络转化为无损虚拟网络,进而得到一个时间断面下的碳排放流分布。然后,计算长时间尺度下分布式光伏的计划功率与实际功率对应的碳流分布,从而得到分布式光伏的相对碳排放强度。最后,计算不同配电网储能容量场景下分布式光伏的相对碳排放强度,并以此为依据衡量储能装置的减碳作用,从而提出一种满足公平分配原则的含光伏储能的配电网减碳贡献分配方法,并在标准算例中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流追踪 配电网 分布式光伏 网损分摊 隐含碳排放
下载PDF
多网融合背景下轨道交通一体化客运模型关键技术
15
作者 刘新杰 陈先龙 +1 位作者 刘明敏 张薇 《城市交通》 2024年第4期58-67,共10页
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发展趋势要求融合多层次设施和多维度需求,建立轨道交通一体化客运模型。在分析既有轨道交通客运模型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一体化客运模型架构,研究模型关键技术。通过多层次轨道交通设施融合技术、多维度轨... 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发展趋势要求融合多层次设施和多维度需求,建立轨道交通一体化客运模型。在分析既有轨道交通客运模型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一体化客运模型架构,研究模型关键技术。通过多层次轨道交通设施融合技术、多维度轨道交通需求融合技术和轨道交通多方式竞合博弈技术,搭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一张网,得到精细化的轨道交通方式需求,并模拟了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与合作。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构建轨道交通一体化客运模型,该模型解决了4种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模式建模问题,利用枢纽客流溯源技术详细模拟了其他交通方式与轨道交通接驳出行链,实现了轨道交通出行全流程追溯,能够为轨道交通需求分析、融合方案比选、方案评估等提供定量化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交通模型 多网融合 需求融合 竞合博弈 客流溯源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基于同轴聚焦微流控拓扑构造的双乳液滴生成机制数值模拟
16
作者 朱晓武 罗永皓 +1 位作者 张伟业 刘文文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177-188,共12页
采用流体体积(VOF)相界面追踪技术建立了同轴聚焦微通道内双乳液滴生成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当内相、中间相和外相流体流速分别为0.01、0.011、0.04m/s时,该模型能够稳定形成单分散性较好、直径为500μm的双乳液滴。形成的双乳液滴适合... 采用流体体积(VOF)相界面追踪技术建立了同轴聚焦微通道内双乳液滴生成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当内相、中间相和外相流体流速分别为0.01、0.011、0.04m/s时,该模型能够稳定形成单分散性较好、直径为500μm的双乳液滴。形成的双乳液滴适合药物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聚焦孔半径、聚焦孔颈长与聚焦孔颈角对三相流体的液滴驱动方式的影响,并讨论了微流道拓扑结构变化与双乳液滴生成机制及特性的内在联系与机理。结果表明,聚焦孔半径影响了Marangoni效应对内液滴局部扰动的程度,在改变生成液滴截面尺寸的同时,也使液滴生成频率发生相应的变化。聚焦孔颈长的改变决定了内外相流体的流型,限制了液膜断裂与脱离过程,从而对液滴生成方式产生根本性影响。聚焦孔颈角的变化影响了鞘液对外界面的剪切作用,通常情况下较大的角度使得局部流体阻力得以缓慢的释放,有利于生成液滴界面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微流控 双乳液滴 同轴聚焦结构 相界面追踪法 多相流
下载PDF
考虑负荷侧电能替代的区域配电网碳溯源方法
17
作者 岳付昌 刘晗 +1 位作者 苏晓东 陈曙光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5,共9页
电能替代是能源转型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电能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燃烧,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电能替代负荷在电力系统中仍会产生碳排放。为理清电能替代前后的减碳效益,提出考虑负荷侧电能替代的区域配电网碳溯源方法。... 电能替代是能源转型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电能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燃烧,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电能替代负荷在电力系统中仍会产生碳排放。为理清电能替代前后的减碳效益,提出考虑负荷侧电能替代的区域配电网碳溯源方法。首先,基于碳排放流的迭代特性,建立负荷侧精准碳排放溯源模型。其次,结合电能替代负荷的碳排转换机理,修正碳排放因子,以解决碳排放流法将电能替代负荷碳排放分摊到各个节点的不公平问题,从而构建负荷侧电能替代模型。最后,以华东地区某区域配电网为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计量电能替代负荷碳排放层面更具公平性,可为区域配电网减碳指标考核、节能技术的有效性评价提供科学准确的量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流 区域配电网 碳流迭代 碳溯源 电能替代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力电缆供应链的CO_(2)排放量控制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李俊颖 胡永焕 +2 位作者 董力 徐弘道 张行健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4期28-32,共5页
针对供应链CO_(2)排放量控制基于无损电力网络、忽略电力线路损耗造成CO_(2)排放的问题,提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力电缆供应链的CO_(2)排放量控制方法。基于电力潮流分析理论引入CO_(2)排放流概念,并计算CO_(2)排放强度,在节点、支路... 针对供应链CO_(2)排放量控制基于无损电力网络、忽略电力线路损耗造成CO_(2)排放的问题,提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力电缆供应链的CO_(2)排放量控制方法。基于电力潮流分析理论引入CO_(2)排放流概念,并计算CO_(2)排放强度,在节点、支路、支路有功损耗和负荷方面分析CO_(2)排放流分布情况,通过潮流溯源法对CO_(2)排放流溯源分析,将发电侧CO_(2)排放转移至用户侧,结合CO_(2)排放阈值,实现电力电缆供应链CO_(2)减排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回归相关系数达到了0.9824,均方误差仅为0.093,与文献方法相比,该方法的误差更小、回归相关系数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电力电缆供应链 CO_(2) 碳排放流 潮流溯源法
下载PDF
应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总氰化物的方法研究
19
作者 魏薇 蒋昌李 +1 位作者 陶冕 张旭 《节能》 2024年第7期110-112,共3页
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的总氰化物。结果表明,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5,检出限为0.15μg/L,相对标准偏差≤1.0%,加标回收率为92.1%~110%。连续流动分析仪具有检出限大、精密度高、准确性好、分析速度快的优势,适合大... 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的总氰化物。结果表明,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5,检出限为0.15μg/L,相对标准偏差≤1.0%,加标回收率为92.1%~110%。连续流动分析仪具有检出限大、精密度高、准确性好、分析速度快的优势,适合大批量的样品分析,符合现代水环境中污染物痕量分析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仪 总氰化物 痕量分析 检出限
下载PDF
电力碳排放区域分摊的原则与模型 被引量:50
20
作者 李保卫 胡泽春 +1 位作者 宋永华 王广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18,共7页
电力行业是主要的碳排放部门,其碳排放产权的合理界定是区域减排合作的基础。针对电力跨区输送的碳排放产权界定问题,考虑电力供应的社会贡献和环境代价,提出了以公平性为基础的分摊原则。基于电力市场下潮流追踪思想,建立了碳流追踪数... 电力行业是主要的碳排放部门,其碳排放产权的合理界定是区域减排合作的基础。针对电力跨区输送的碳排放产权界定问题,考虑电力供应的社会贡献和环境代价,提出了以公平性为基础的分摊原则。基于电力市场下潮流追踪思想,建立了碳流追踪数学模型。该模型通过追溯受电区域的电力来源进行碳排放产权的合理分配,有利于促成区域减排合作、促进能源结构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上述碳排放分摊原则和模型同样适用于电力碳交易市场,有利于从用户侧激励电力节能减排的实施。实际算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电力 碳排放分摊 潮流追踪 碳流追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