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cancer Effects of Crude Extract from 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Vitro and In Vivo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小玲 王虹 +5 位作者 张伶 王友良 王进 王鹏 贺潇 何於娟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62-369,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cancer effects of crude extract from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and its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Transonic alcohol-chloroform extraction met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cancer effects of crude extract from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and its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Transonic alcohol-chloroform extra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toosendanin from the bark of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and the content of toosendanin in the crude extract was measur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ti-cancer effects of crude extract from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were investigated in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ies. In the in vitro experiment,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SMMC-7721 and Hep3B were co-incubated with toosendanin crude extra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In the in vivo experiment, BALB/c mice were subcutaneously inoculated with mou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22 cells and treated with crude extract. Results: HPLC revealed the content of toosendanin was about 15%. Crude extract from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inhibited cancer cells growth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72 h) was 0.6 mg/L for SMMC-7721 cells and 0.8 mg/L for Hep3B cells. Both high-dose [0.69 mg/(kg·d)] and low-dose [0.138 mg/(kg·d)] crude extract could markedly suppress cancer growth, and the inhibition rate was greater than 50%.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showed necrotic area in cancer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displayed necrotic and apoptotic cancer cells with apoptotic bodies.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Bax and Fas increas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reduced. Conclusions: Toosendanin extract has potent anti-cancer effects via suppressing proliferation and inducing 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The mechanism of apoptosis involves in mitochondrial pathway and death receptor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de extract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anti-cancer activity SMMC-7721 cell Hep3B cell murin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原文传递
川楝子总黄酮和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贺亮 宋先亮 +1 位作者 殷宁 蒋建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8-82,共5页
研究了川楝子总黄酮和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过硫酸铵/N,N,N,,N′-四甲基乙二胺(AP-TEMED)反应体系和Fenton反应体系测其提取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川楝子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0%(体积分数)乙醇,料液比1∶30(g∶mL),... 研究了川楝子总黄酮和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过硫酸铵/N,N,N,,N′-四甲基乙二胺(AP-TEMED)反应体系和Fenton反应体系测其提取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川楝子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0%(体积分数)乙醇,料液比1∶30(g∶mL),微波提取7.5 min;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3 h,料液比1∶15(g∶mL),提取4次。川楝总黄酮和多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当总黄酮质量浓度为9.74 g/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效率达到76.6%,其质量浓度为12.38 g/L时,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效率可达到84.0%;当多糖质量浓度达到10 g/L时,对O2-.的清除效率达到63.7%,对.OH的清除效率可达到7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 总黄酮 多糖 氧自由基
下载PDF
植物性杀虫剂川楝素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86
3
作者 张兴 王兴林 +1 位作者 冯俊涛 赵善欢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5,共5页
在研究、开发和使用新型植物性杀虫剂的过程中,以菜青虫为主,对苦楝、川楝树皮中的呋喃三萜类物质——川楝素,从药效、致毒机理、使用技术以及剂型加工工艺等方面做了10多年的研究。这种植物性杀虫物质可破坏菜青虫的中肠组织,并引起一... 在研究、开发和使用新型植物性杀虫剂的过程中,以菜青虫为主,对苦楝、川楝树皮中的呋喃三萜类物质——川楝素,从药效、致毒机理、使用技术以及剂型加工工艺等方面做了10多年的研究。这种植物性杀虫物质可破坏菜青虫的中肠组织,并引起一系列生理病变。用楝树皮提取物为主要成份加工配制成0.5%楝素杀虫乳油,取名“蔬果净”,已正式投入生产。该剂安全、高效,使用后无毒害残留,尤适于经济作物上防治有害昆虫,是配合“无污染”蔬菜、果品、茶叶、烟草、中草药等作物生产的良好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 苦楝 川楝素 植物性杀虫剂
下载PDF
梅花花色色素种类和含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9
4
作者 赵昶灵 郭维明 陈俊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73,共6页
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 可见光谱表明 :梅花花色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 ,不含查尔酮、噢、儿茶素、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 ,而可能含黄酮、花色苷及其花色素等 ;红、白梅花的花色色素均含相同的非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 ;梅花的红色花色是... 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 可见光谱表明 :梅花花色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 ,不含查尔酮、噢、儿茶素、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 ,而可能含黄酮、花色苷及其花色素等 ;红、白梅花的花色色素均含相同的非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 ;梅花的红色花色是源于花色素或 和其苷 ,且红的程度与其花色苷含量成正相关 ;梅花花色差异与总黄酮含量间似乎无明显规律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花色色素 种类 含量
下载PDF
毛泡桐花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确定 被引量:21
5
作者 杜欣 师彦平 +1 位作者 李志刚 李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 对泡桐属植物抗菌中草药毛泡桐花 Paulownia tomentosa中酚性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并经超导核磁共振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毛泡... 目的 对泡桐属植物抗菌中草药毛泡桐花 Paulownia tomentosa中酚性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并经超导核磁共振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毛泡桐花的乙醇 (95 % )室温提取物中获得 5个黄酮类的化合物 ,其结构被确定为 :5 ,4′-二羟基 - 7,3′-二甲氧基双氢黄酮 ( ) ,5 -羟基 - 7,3′,4′-三甲氧基双氢黄酮 ( ) ,diplacone( ) ,m im ulone( )和洋芹素( )。结论 黄酮类 ~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大量黄酮类成分很可能为毛泡桐花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科 泡桐属 毛泡桐花 黄酮类
下载PDF
果梅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差异蛋白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珊 蔡斌华 +3 位作者 章镇 侯计华 徐军霞 高志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65-468,共4页
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果梅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蛋白质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经专业分析软件(PDQuest)对电泳图谱分析表明两者的蛋白分布相似,在完全花中发现了1个特异蛋白、1个上调蛋白、21个下调蛋白,在不完全花中发现2个特异蛋白,这些蛋... 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果梅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蛋白质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经专业分析软件(PDQuest)对电泳图谱分析表明两者的蛋白分布相似,在完全花中发现了1个特异蛋白、1个上调蛋白、21个下调蛋白,在不完全花中发现2个特异蛋白,这些蛋白差异点可能与雌蕊的败育有关。应用质谱技术对3个特异点及5个差异大的蛋白点进行分析,得到的肽段数据与蛋白质数据库比对发现其中一个蛋白(28.2kD,pI 4.53)与光敏色素B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完全花 不完全花 差异蛋白 肽质量指纹谱
下载PDF
五月季竹开花及复壮过程中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慧敏 顾小平 +1 位作者 袁金玲 岳晋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3-730,共8页
以五月季竹为材料,采用MSAP技术对其开花及花后无性复壮过程中的DNA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其开花前后的甲基化动态,以揭示竹子开花及复壮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五月季竹开花时其叶片甲基化水平降低,而在无性复壮产... 以五月季竹为材料,采用MSAP技术对其开花及花后无性复壮过程中的DNA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其开花前后的甲基化动态,以揭示竹子开花及复壮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五月季竹开花时其叶片甲基化水平降低,而在无性复壮产生不再开花新竹的过程中其叶片甲基化水平又逐渐回升;(2)与未开花竹株相比,五月季竹开花时有29.09%的甲基化位点发生了变异,其中有17.88%的位点在开花植株中发生了完全的去甲基化,远高于发生甲基化位点的比率;(3)复壮竹株与未开花竹株之间发生变异的位点数和所占比率,尤其是发生去甲基化的位点数和比率,低于开花竹株;(4)开花五月季竹花器官的甲基化水平低于叶片,同时有28.58%的位点发生了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且同样以去甲基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月季竹 开花 复壮 DNA甲基化 MSAP
下载PDF
川楝子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先亮 张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采用超声波法,以50%乙醇为溶剂从川楝子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浓缩成浸膏后热水溶解并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连续萃取分离,将正丁醇萃取组分以聚酰胺柱层析进行纯化后得到两个不同流分(Ⅰ和Ⅱ)。结合薄层层析法、颜色反应和高... 采用超声波法,以50%乙醇为溶剂从川楝子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浓缩成浸膏后热水溶解并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连续萃取分离,将正丁醇萃取组分以聚酰胺柱层析进行纯化后得到两个不同流分(Ⅰ和Ⅱ)。结合薄层层析法、颜色反应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表明:流分Ⅰ中含有芦丁和桑色素两种黄酮类化合物,流分Ⅱ中含有芦丁。研究结果为川楝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 黄酮 结构 提取
下载PDF
箭叶淫羊藿花芽分化过程中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荣 黎云祥 权秋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11-1514,共4页
目的:研究箭叶淫羊藿在花芽分化时期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以微波辅助法提取并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箭叶淫羊藿在不同的花芽分化时期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结果:花芽分化过程中箭叶淫羊藿叶多糖含量呈... 目的:研究箭叶淫羊藿在花芽分化时期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以微波辅助法提取并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箭叶淫羊藿在不同的花芽分化时期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结果:花芽分化过程中箭叶淫羊藿叶多糖含量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茎、须根中多糖含量在花芽分化期内持续降低;而根状茎多糖含量在花芽分化期却保持不变。叶、茎、根状茎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都发生在生理分化期,其中叶和茎中总黄酮含量在花芽分化时期降低,而根状茎中总黄酮含量升高。须根的黄酮含量则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结论: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与箭叶淫羊藿的花芽分化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叶淫羊藿 多糖 总黄酮 花芽分化
下载PDF
超声波法提取川楝黄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馨心 张嘉 宋先亮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34-336,共3页
以川楝子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其最佳的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川楝子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1:40、超声波提取时间40min、温度80℃,黄酮得率为0.561%,明显高于相同... 以川楝子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其最佳的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川楝子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1:40、超声波提取时间40min、温度80℃,黄酮得率为0.561%,明显高于相同条件下传统水浴提取法的得率0.294%,和在相同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条件下微波法的得率0.278%,研究结果为川楝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黄酮 超声波提取
下载PDF
果梅完全花与不完全花氮磷钾质量分数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珊 高志红 +2 位作者 章镇 徐军霞 侯计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4-567,共4页
果梅不完全花的形成和营养水平关系密切。为研究果梅完全花与不完全花营养水平的差异,测定并分析了4个果梅品种完全花与不完全花不同发育时期的氮磷钾质量分数。结果表明,4个果梅品种完全花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不完全花中氮的质量分... 果梅不完全花的形成和营养水平关系密切。为研究果梅完全花与不完全花营养水平的差异,测定并分析了4个果梅品种完全花与不完全花不同发育时期的氮磷钾质量分数。结果表明,4个果梅品种完全花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不完全花中氮的质量分数,但是磷元素质量分数要比不完全花磷的质量分数低。各品种钾元素质量分数变化比较复杂,在小蕾期完全花钾的质量分数大于不完全花,而在开花期完全花钾质量分数小于不完全花钾的质量分数。各品种完全花与不完全花中氮、磷、钾质量分数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不相同。试验结果为研究果梅雌蕊败育提供了一定的营养学数据,也为进一步探索雌蕊败育问题的解决方案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完全花 不完全花
下载PDF
山茱萸开花座果时花内糖的来源
12
作者 李先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研究山茱萸开花和成果时花内糖的来源。方法 糖的含量测定用 HPL C法。结果 环割处理后三、四次分枝中葡萄糖、果糖及总糖的含量逐渐降低 ,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一、二次分枝中糖的变化与对照相似。结论 开花时所需的糖营... 目的 研究山茱萸开花和成果时花内糖的来源。方法 糖的含量测定用 HPL C法。结果 环割处理后三、四次分枝中葡萄糖、果糖及总糖的含量逐渐降低 ,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一、二次分枝中糖的变化与对照相似。结论 开花时所需的糖营养主要来自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开花 座果 来源 中药
下载PDF
川楝花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魏萍 屈清慧 +2 位作者 姜会敏 次仁央宗 王军宪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新鲜和干燥川楝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新鲜和干燥川楝花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新鲜川楝花中共分离出22个峰,鉴定出了1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72.73%,主要为烷烃类化合物,此外还存在含氮和含... 目的比较研究新鲜和干燥川楝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新鲜和干燥川楝花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新鲜川楝花中共分离出22个峰,鉴定出了1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72.73%,主要为烷烃类化合物,此外还存在含氮和含氯化合物;干燥川楝花中共分离出41个峰,鉴定出了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80.49%,主要为醇类和酸类化合物,并且不存在含氮和含氯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到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论首次对新鲜和干燥川楝花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和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花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川楝内生真菌的遗传及PKS、NRPS基因的多样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任丹 张波 +3 位作者 张小平 腾芸 李小林 辜运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1-1467,共7页
目的探明川楝Melia toosendan内生真菌遗传、聚酮合成酶基因(PKS)、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NRPS)多样性,为寻找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菌株奠定基础。方法对分离自药用植物川楝的39株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通过PCR技术扩增其ITS序... 目的探明川楝Melia toosendan内生真菌遗传、聚酮合成酶基因(PKS)、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NRPS)多样性,为寻找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菌株奠定基础。方法对分离自药用植物川楝的39株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通过PCR技术扩增其ITS序列、PKS基因和NRPS基因,测序后进行BLAST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39株菌株的表型鉴定和系统发育显示,川楝内生真菌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等25个属,其中曲霉属(17.9%)、青霉属(15.4%)为川楝内生真菌的优势真菌类群;共得到12个PKS基因和6个NRPS基因,其中NRPS基因都为青霉属。结论川楝内生真菌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强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能力,对青霉属和曲霉属内生真菌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 内生真菌 系统发育 聚酮合成酶 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