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nalysis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multi-channel heat meter based on fluid structure model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正刚 杜广生 刘丽萍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624-632,共9页
In this paper, a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FSI)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and the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of a multi-channel flow meter. The RNG k- ε turbulent model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 In this paper, a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FSI)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and the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of a multi-channel flow meter. The RNG k- ε turbulent model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re used separately in the fluid domain and the structure domain to obtain the meter factor K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The meter factor K of the flow meter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FSI model at temperatures of 20 ℃, 50 ℃ and 80 ℃.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e thermo expansion of the stru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of the flow meter. The meter factor of the flow meter is also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s the validity of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odel. In order to reduce the measurement error, the meter factor K should be modified as the water temperature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structure model heat meter numerical calculation
原文传递
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的结构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小秋 施小斌 +4 位作者 许鹤华 徐行 李官保 郭兴伟 罗贤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80-1288,共9页
本文在现有海底热流探针制作技术条件下,首先建立了脉冲式双探针海底测量单元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获得多组参数F的温度-时间数据,作为"实测"数据,再用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模型求解待测介质热导率及其相对误差上限(R... 本文在现有海底热流探针制作技术条件下,首先建立了脉冲式双探针海底测量单元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获得多组参数F的温度-时间数据,作为"实测"数据,再用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模型求解待测介质热导率及其相对误差上限(RE_(λ-UL)),并以RE_(λ-UL)最小为原则,对双探针热流计的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在不同探针脉冲强度(q)、温度测量误差(ΔT_m)和探针长度(L)组合下,都存在最佳探针间距(Best_r),使得RE_(λ-UL)降到最低;(2)随着q增大或ΔT_m减小,Best_r逐渐增大;(3)当q、ΔT_m及探针半径(a)都给定时,Best_r与探针长度(L)呈线性正相关;(4)当a=1.0 mm,且q、ΔT_m分别取为628.0~1100.0 J·m^(-1)、0.5~1.0 mK,若L在20.0~42.0 mm之间时,则Best_r在18.0~30.0 mm之间,此时介质热导率相对误差上限可控制在5.5%以内,同时测量温度可在6 min内达到最大值,即脉冲加热开始后,温度测量只需约7 min,便可满足介质热导率的求解,这比目前常用的Lister型热流计所需海底测量时间缩短8 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 结构优化 双探针脉冲法(DPHP) 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模型 有限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井筒与油藏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大鹏 王东 胡永乐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60,共8页
从井流量方程、井筒内热多相管流计算、多段井模型和近井区域加密的扩展井模型等4个方面总结了井筒与油藏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复杂结构井流量方程中参数取值误差很大,不能提供准确的源汇项;高含水... 从井流量方程、井筒内热多相管流计算、多段井模型和近井区域加密的扩展井模型等4个方面总结了井筒与油藏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复杂结构井流量方程中参数取值误差很大,不能提供准确的源汇项;高含水阶段井筒内多相管流非常复杂,常用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误差很大;非等温井筒内流固耦合模拟机理认识不清楚,数值计算时间长;模拟多层合采时未考虑纵向非均质性,薄差油层的动用情况与实际不符。提出了基于多相管流计算的多段井模型与油藏耦合的数值模拟技术、扩展井模型与油藏耦合的数值模拟技术、考虑井筒出砂和结蜡等复杂现象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数值模拟 多相管流计算 多段井模型 扩展井模型 流固耦合
下载PDF
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动态负荷下换热特性解析分析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官燕玲 江超 +2 位作者 黄雪婷 张渊博 赵凡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7-91,共5页
基于无限长线热源模型和负荷叠加原理,建立了竖直地埋管动态负荷下换热特性二维解析计算模型,预测了地埋管全年运行进、出口流体温度及周围岩土温度的分布,与已建立的地埋管全尺寸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 基于无限长线热源模型和负荷叠加原理,建立了竖直地埋管动态负荷下换热特性二维解析计算模型,预测了地埋管全年运行进、出口流体温度及周围岩土温度的分布,与已建立的地埋管全尺寸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换热器 动态负荷 换热特性 解析计算 数值计算 无限长线热源模型 流体温度 岩土温度
下载PDF
湿法刻蚀机腔室关键结构及主要工艺参数对刻蚀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为 向东 +2 位作者 杜飞 王伟 田浩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6-1062,共7页
以某18英寸湿法刻蚀机腔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流-热耦合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刻蚀过程中工艺气体在圆筒式腔室内流速、压强、温度的分布规律,结合HF酸在乙醇环境下刻蚀Si O2的工艺原理,提出了由耗散系数、物质转换系数、物质量通量、晶... 以某18英寸湿法刻蚀机腔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流-热耦合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刻蚀过程中工艺气体在圆筒式腔室内流速、压强、温度的分布规律,结合HF酸在乙醇环境下刻蚀Si O2的工艺原理,提出了由耗散系数、物质转换系数、物质量通量、晶格结构等表征的刻蚀速率及刻蚀不均匀性评价方法,得到了腔室关键结构及主要工艺的参数对刻蚀性能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蚀机 腔室结构 流-热耦合模型 刻蚀均匀性 刻蚀速率
下载PDF
UUV海底定点停驻受力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宋保维 朱信尧 +1 位作者 单志雄 王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101,共8页
在简单介绍海底定点停驻UUV概念及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在海底时的稳定性分析模型,并推导出了航行器负浮力、主轴与两支撑点之间的半角θ、流体动力Fx、Fy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航行器在海底时的流体动力特性,采用Ansys ICEM对其离... 在简单介绍海底定点停驻UUV概念及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在海底时的稳定性分析模型,并推导出了航行器负浮力、主轴与两支撑点之间的半角θ、流体动力Fx、Fy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航行器在海底时的流体动力特性,采用Ansys ICEM对其离海底不同距离及海底有不同倾角时的情况进行结构化的网格划分,并应用CFX软件对其在不同水流速度下的外围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其在海底时所受侧向力、升力随距海底的距离、海水流速及海底倾角的变化趋势。最后,对航行器在海底时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一组能够保证航行器海底稳定的较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水下航行器 海底定点停驻 水动力特性 稳定性 CFX数值模拟 结构化网格
下载PDF
高超声速热气动弹性中结构热边界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叶坤 叶正寅 屈展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分层求解思路研究结构热边界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全动舵面和翼面结构热气动弹性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CFD求解N-S方程得到热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瞬态热传导分析,进而分析结构由于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应力和温度对材料属性的影响下... 基于分层求解思路研究结构热边界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全动舵面和翼面结构热气动弹性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CFD求解N-S方程得到热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瞬态热传导分析,进而分析结构由于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应力和温度对材料属性的影响下的模态固有特性,然后将结构振型插值到气动网格上,最后,通过求解Euler方程得到流动参数,基于CFD的当地流活塞理论计算气动力,在状态空间中进行了气动弹性分析。通过对4组结构模型进行热气动弹性分析,研究了结构热边界对舵面和翼面热气动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全动舵面而言,结构热边界首先会影响舵轴处结构的热传导过程及温度分布,进而对结构固有频率、频率间距、颤振速度以及颤振频率的变化产生的影响达到了16%。对翼面而言,结构热边界对结构固有频率、频率间距、颤振速度以及颤振频率的变化产生的影响约为1%。因此,工程实际当中,进行热气动弹性分析时应采用合理的结构热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热气动弹性 结构热边界 气动加热 当地流活塞理论
下载PDF
地质灾害流固耦合模型研究
8
作者 丁靖洋 《城市地质》 2018年第3期59-63,共5页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本文推导获得了一种新的非饱和流固耦合模型,并在"京张铁路(居庸关隧道进口段)地质安全监测示范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借助于试验区现场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对降雨入渗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本文推导获得了一种新的非饱和流固耦合模型,并在"京张铁路(居庸关隧道进口段)地质安全监测示范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借助于试验区现场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对降雨入渗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位移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有效饱和度增大、基质吸力减小将使土体产生较大位移,现场监测与模型研究相结合的思路是地质灾害预警的一个可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流固耦合模型 现场监测 数值计算
下载PDF
自激脉冲喷嘴的机理与结构仿真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家林 周利坤 +1 位作者 李悦 杨东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1-904,共4页
分析了自激脉冲喷嘴的工作原理和自激振荡产生的机理,建立了自激喷嘴的数学模型;利用Fluent仿真软件,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喷嘴的脉冲射流特性;通过模拟仿真分析,得出了喷嘴的最佳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上、下喷嘴直径和腔长对出流频率、振幅... 分析了自激脉冲喷嘴的工作原理和自激振荡产生的机理,建立了自激喷嘴的数学模型;利用Fluent仿真软件,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喷嘴的脉冲射流特性;通过模拟仿真分析,得出了喷嘴的最佳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上、下喷嘴直径和腔长对出流频率、振幅以及流速峰值都有着较为关键的影响;由于涡旋和空化对入口流速的阻碍,以及气体体积分数的不同,出口流速比进口流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脉冲 喷嘴 结构参数 数值计算
下载PDF
碳布叠层穿刺复合材料多尺度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友安 贺立新 +3 位作者 邱波 曾磊 耿湘人 魏东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7-1217,共11页
为了深入认识复合材料的多尺度传热特性,预测复合材料宏观热物性参数,基于通用单胞思想和多尺度传热特性分析,建立了一种有效预测碳布叠层穿刺复合材料等效热物性参数的方法。基于电镜扫描分析了纤维束和编织结构的特征,采用通用单胞思... 为了深入认识复合材料的多尺度传热特性,预测复合材料宏观热物性参数,基于通用单胞思想和多尺度传热特性分析,建立了一种有效预测碳布叠层穿刺复合材料等效热物性参数的方法。基于电镜扫描分析了纤维束和编织结构的特征,采用通用单胞思想,建立了介/细观传热分析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一系列的多尺度传热特性分析,譬如:纤维体积分数对纤维束结构传热特性的影响、穿刺纤维束大小对编织结构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胞体模板扩展,初步将介/细观结构研究规律应用到宏观结构热物性预测,并进行多层胞体传热特性分析。验证实验表明:等效热物性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方法有效,为深入理解认识碳布叠层穿刺复合材料的介/细观传热特性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布叠层穿刺复合材料 介/细观结构特征 传热模型 多尺度传热分析 等效热物性预测 数值计算
原文传递
通道内置三维柔性元件强化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苗春虎 齐晓霓 +1 位作者 屈晓航 朱合刚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108,共9页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流体通道内安插柔性元件的换热过程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雷诺数下通道内安插刚性元件、传统柔性元件和新型三维柔性元件的速度场与温度场,调整新型柔性薄板的高度与通道高度之比进行多组计算,以验...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流体通道内安插柔性元件的换热过程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雷诺数下通道内安插刚性元件、传统柔性元件和新型三维柔性元件的速度场与温度场,调整新型柔性薄板的高度与通道高度之比进行多组计算,以验证新型三维柔性元件对换热效果的积极作用,并得到其最佳换热尺寸。结果表明:在换热的充分发展区域,三维柔性元件在扰流与避免后方蓄热等方面的效果优于刚性元件和传统柔性元件;当新型柔性薄板的高度与通道高度之比在13%~15%左右时强化换热效果最好;当Re为1500时,换热的综合强化传热因子(PEC)可达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柔性体振动 强化换热 数值计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