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il shale in-situ mining using fluid-thermo-solid coupling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Tiantong LIU Zeyu +2 位作者 XIE Zhixian LI Yubo XUE Linfu 《Global Geology》 2020年第4期247-254,共8页
For the in-situ gas-injection mining technology of oil shale by process,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ith flow-thermo-solid couplin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is method adopts separate simulations and step-by-step ... For the in-situ gas-injection mining technology of oil shale by process,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ith flow-thermo-solid couplin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is method adopts separate simulations and step-by-step coupling simulation ideas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thermo-solid coupling is decomposed into two parts:flow-solid coupling and thermo-solid coupling.Considering the Fuyu oil shale in-situ production test area in Songliao Basin as an example,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il shale has undergone four heating stages:a rapid temperature rise,a steady temperature rise,a slow temperature rise,and heat preservation.It takes about 10 years for the stress-strain state of the oil shale layer to reach a steady-state through the thermo-solid coupling.The main strain zones of the oil shale layer are distributed near the fracturing fractures connected to the gas injection well and at the edge of the fracturing fractures.The areas with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in the oil shale layer predominantly appear near the gas injection wells,production wells,and fracturing channels.The areas with the largest fracture strength are mostly distributed near the edge of the fracturing fractures with low flow velocity and low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shale in-situ min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fluid-thermo-solid coupling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下载PDF
基于D-P准则的天然气水合物井壁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孙晓峰 赵元喆 +3 位作者 李智鹏 胡乔波 陶亮 姚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40,共8页
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水合物地层产生热交换作用,同时钻井液侵入会影响水合物稳定,两者均引起井周应力场变化,导致井壁坍塌等复杂情况,严重制约着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高效开发。基于线性热弹性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了热流固耦合的水合物斜井井... 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水合物地层产生热交换作用,同时钻井液侵入会影响水合物稳定,两者均引起井周应力场变化,导致井壁坍塌等复杂情况,严重制约着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高效开发。基于线性热弹性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了热流固耦合的水合物斜井井周应力模型,引入欧拉变换考虑三维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随机性,采用D-P准则强化中间主应力对水合物井壁稳定的影响,并开展了井斜角/方位角、水合物饱和度、井壁渗透性以及钻井液温度等因素对水合物井壁稳定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井斜角对井壁的稳定性具有更大的影响,井斜角每增加30°坍塌压力变化0.155 MPa,方位角每增加30°坍塌压力变化0.112 MPa。水合物从高到低饱和度的分解过程,前期地层强度缓慢降低,后期快速降低。水合物地层的有效孔隙度增加使得钻井液侵入量增加,致使地层有效应力降低,导致地层的变形和破裂,增加井壁失稳风险。水合物地层对高于相平衡温度(285 K)的钻井液较为敏感,每升高1 K坍塌压力当量密度约增加0.0069 g/cm^(3),相反则表现较为迟钝。在进行钻井作业时,选用合适的高抑制性、低温钻井液有助于控制水合物的分解以及减少钻井液侵入,进而降低水合物井壁失稳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气水合物井壁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井壁稳定 D-P准则 坍塌压力 热流固耦合
下载PDF
调节套筒节流孔倒角对高旁阀流场及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张啸 刘栋 +2 位作者 杨嵩 张天泽 鲍南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3-590,共8页
为了研究高旁阀内部流场和结构可靠性受调节套筒节流孔倒角深度和角度的影响,开展了高旁阀内部流场的数值计算和单向热-流-固耦合分析.通过分析倒角前阀门内的流场得出以下结论:节流后蒸汽会形成激波和一系列激波串并消失于二级节流筒... 为了研究高旁阀内部流场和结构可靠性受调节套筒节流孔倒角深度和角度的影响,开展了高旁阀内部流场的数值计算和单向热-流-固耦合分析.通过分析倒角前阀门内的流场得出以下结论:节流后蒸汽会形成激波和一系列激波串并消失于二级节流筒底盖板处,环形调节套筒密封面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密封面内外较大的压差是造成密封面发生形变的主要原因.以降低调节套筒密封面形变量为目标,研究了调节套筒节流孔倒角的角度和深度对流场和密封面形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选取的全范围内,倒角角度和深度的增加均能降低调节套筒密封面处的压差和形变量,当倒角角度为72.5°时,调节套筒两侧的形变量降幅分别为17.06%和15.72%,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阀门流动特性,降低阀门结构形变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旁阀 数值模拟 热-流-固耦合 结构形变
下载PDF
基于瞬态热流固耦合的钻井井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1-336,共6页
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循环对井壁和地层岩石产生热交换作用,同时钻井液滤失对地层产生渗流作用,两者都会引起井周应力场的改变,影响钻井液密度参数设计,严重时会导致井壁坍塌等复杂情况。文中根据线性热弹性多孔介质理论计算了温度变化对... 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循环对井壁和地层岩石产生热交换作用,同时钻井液滤失对地层产生渗流作用,两者都会引起井周应力场的改变,影响钻井液密度参数设计,严重时会导致井壁坍塌等复杂情况。文中根据线性热弹性多孔介质理论计算了温度变化对井壁和井周地层产生的井周热应力,依据达西渗流模型和渗流控制方程计算了瞬态条件下的地层孔隙压力和井周渗流应力,依据线性叠加原理求得了瞬态热流固耦合模型的井周应力,并利用摩尔-库伦准则和抗拉强度准则分析了温度与渗流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钻井液循环对地层降温会降低地层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在井壁钻井液柱压力恒定的情况下,井周坍塌失稳区域减小,破裂失稳区域增大;钻井液向地层滤失渗流会增大地层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在井壁钻井液柱压力恒定的情况下,井周坍塌失稳区域增大,破裂失稳区域减小。计算结果对钻井过程中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和类型以维持井壁稳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井壁稳定 热应力 渗流应力 热流固耦合
下载PDF
高速电主轴热特性建模与冷却系统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树文 高振涛 +1 位作者 乔云飞 王军见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97,共8页
电主轴热变形是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热变形主要由电主轴温升引起,其中冷却系统是影响电主轴温升的关键因素。为了优化冷却系统关键技术参数,以某型号高速电主轴为例,建立了考虑主轴不同旋转面换热系数的热特性模型,提高了温... 电主轴热变形是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热变形主要由电主轴温升引起,其中冷却系统是影响电主轴温升的关键因素。为了优化冷却系统关键技术参数,以某型号高速电主轴为例,建立了考虑主轴不同旋转面换热系数的热特性模型,提高了温度场和热误差的仿真精度,并进行了主轴不同转速的温升与热误差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所建立的电主轴热特性仿真模型,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了冷却系统参数优化,冷却参数优化后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电主轴最高温度降低了2.0℃,热变形减小了25.76μm,为电主轴冷却系统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主轴 热特性建模 冷却系统 热流固耦合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流热固耦合下螺杆压缩机转子拓扑优化
6
作者 王凯 何亚银 +1 位作者 张炜 赵永强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17,79,共9页
为获得螺杆压缩机转子的轻量化结构,采用有限元技术与拓扑优化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压缩机转子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拓扑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对螺杆转子重新建模,最后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建模后的螺杆转子质量降低了20... 为获得螺杆压缩机转子的轻量化结构,采用有限元技术与拓扑优化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压缩机转子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拓扑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对螺杆转子重新建模,最后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建模后的螺杆转子质量降低了20.45%;优化后的螺杆转子固有频率整体高于优化前螺杆转子的固有频率;优化后阳转子与阴转子最大变形量之和小于齿间间隙(0.5 mm),且不发生干涉,优化后螺杆转子应力最大值小于优化前螺杆转子应力最大值。综合验证,优化后的螺杆转子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空心螺杆转子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压缩机 螺杆转子 流热固耦合 拓扑优化
下载PDF
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00
7
作者 许江 彭守建 +3 位作者 尹光志 陶云奇 杨红伟 王维忠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7-914,共8页
介绍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伺服加载系统、三轴压力室、水域恒温系统、孔压控制系统、数据测量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6个部分组成,其最大轴压为100MPa、最大围压为10MPa、最高加热稳定温度为100℃,试... 介绍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伺服加载系统、三轴压力室、水域恒温系统、孔压控制系统、数据测量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6个部分组成,其最大轴压为100MPa、最大围压为10MPa、最高加热稳定温度为100℃,试件尺寸为φ50mm×100mm。该装置具有如下特点:(1)所进行的试验能反映地应力、瓦斯压力、温度等对含瓦斯煤渗透率的综合影响;(2)实现伺服液压控制加载功能,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加载;(3)实现"面充气",更加逼真地反映实际煤层瓦斯源的情况;(4)设计有导向装置,实现加压活塞杆和支撑轴的对位,避免在加压过程中产生晃动,使得试件受压均匀而稳定;(5)数据采集使用更加灵敏、精确度更高的各类传感器;(6)设计有大型水域恒温系统,并安装有水域循环水泵,加热过程更加均匀;(7)具有研究含瓦斯煤渗透性、变形特性等多种功能。采用该装置进行含瓦斯煤在不同围压、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渗透试验,结果表明含瓦斯煤变形存在4个阶段,其抗压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含瓦斯煤渗流流量在应力–应变过程中存在阶段性变化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总体减小的趋势。该装置可用于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渗流领域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层次揭示煤层瓦斯运移规律和研究煤层瓦斯抽采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含瓦斯煤 热流固耦合 渗流 伺服控制系统
下载PDF
SRM点火瞬态凝相粒子对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唐金兰 樊建龙 +1 位作者 李进贤 冯喜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02-1606,共5页
以Fluent计算软件为工具、时均化N-S方程、RNGk-ε湍流模型、P1辐射模型、颗粒轨道模型为基础、美国"大力神4"运载火箭助推发动机PQM-1为算例,采用流固耦合传热的火焰传播边界条件,建立了二维轴对称纯气相流动和气固两相流动... 以Fluent计算软件为工具、时均化N-S方程、RNGk-ε湍流模型、P1辐射模型、颗粒轨道模型为基础、美国"大力神4"运载火箭助推发动机PQM-1为算例,采用流固耦合传热的火焰传播边界条件,建立了二维轴对称纯气相流动和气固两相流动模型,分析了大长径比SRM点火瞬态凝相粒子对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纯气相流动模型相比,两相流模型中凝相粒子的辐射、阻尼、拖拽等作用改变了火焰在装药燃气通道、径向翼槽内的传播过程;两相流动模型可正确预示大长径比SRM的初始发火点和火焰传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点火瞬态 火焰传播 两相流动 流固耦合
下载PDF
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渗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尹光志 蒋长宝 +2 位作者 许江 彭守建 李文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95-1500,共6页
以晋城煤业集团赵庄矿3号煤层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运用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实验装置",进行了恒定瓦斯压力和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全应力-应变瓦斯渗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样温度的升高,... 以晋城煤业集团赵庄矿3号煤层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运用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实验装置",进行了恒定瓦斯压力和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全应力-应变瓦斯渗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样温度的升高,煤样的三轴抗压强度降低,承受变形的能力减小,弹性模量增大;在全应力-应变整个过程中,煤样的渗透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煤样渗透率小不利于采煤之前的瓦斯抽放,导致煤层深处与工作面之间的瓦斯压力梯度较大,并且高温煤样在屈服阶段的渗透率增长更快,使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增大。煤体渗透率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不是单调的随应力的增大而减小,而是要看煤体处于何种应力-应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固耦合 全应力-应变 煤与瓦斯突出 渗透率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瞬间火焰传播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樊建龙 唐金兰 +1 位作者 李进贤 冯喜平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5-578,582,共5页
以N-S方程、k-ε湍流模型、P1辐射模型为基础,采用流固耦合传热的火焰传播边界条件,分别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瞬间的层流粘性模型、湍流粘性模型、层流粘性辐射模型、湍流粘性辐射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以PS-1发动机点火过程为算例... 以N-S方程、k-ε湍流模型、P1辐射模型为基础,采用流固耦合传热的火焰传播边界条件,分别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瞬间的层流粘性模型、湍流粘性模型、层流粘性辐射模型、湍流粘性辐射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以PS-1发动机点火过程为算例的分析表明,燃气和推进剂热力参数相同时,层流粘性模型不能形成火焰;湍流粘性模型虽然形成了燃面,但不可自持燃烧;层流粘性辐射模型的点火诱导期长;湍流粘性辐射模型可正确预示初始发火点和火焰传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火焰传播 点火准则 流固耦合 点火过程
下载PDF
基于整场离散的气缸盖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状态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艳岗 毛虎平 +2 位作者 苏铁熊 王军 尹国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3-568,共6页
针对柴油机气缸盖工作状态数值模拟的复杂性及高耗时性,提出一种基于整场离散的高温燃气(热)、冷却液(流)、机械负荷(固)之间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热-流-固耦合的基本原理及关键问题,构建了气缸盖流固耦合传热的物理模型及... 针对柴油机气缸盖工作状态数值模拟的复杂性及高耗时性,提出一种基于整场离散的高温燃气(热)、冷却液(流)、机械负荷(固)之间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热-流-固耦合的基本原理及关键问题,构建了气缸盖流固耦合传热的物理模型及有限元模型,采用整场离散法对气缸盖流固传热状态进行了耦合求解,得到了气缸盖的温度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机械负荷产生的应力场进行耦合求解,得到多场共同作用下气缸盖的温度场及应力场,并分析了产生原因,实现了柴油机气缸盖热-流-固多物理场的耦合状态分析.结果表明:文中研究通过对流固耦合传热区域建立控制方程,使得传热交界面成了求解区域的内部,简化了热-流-固边界区域之间的反复迭代,相比于传统的分区计算-边界耦合法,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气缸盖 整场离散 热流固耦合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叶片蒸汽冷却耦合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长河 李亮 丰镇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18 133,共7页
为评估透平叶片的蒸汽冷却效果,以Mark II叶片为对象,采用热流固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考察了不同湍流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空气、过热蒸汽和湿蒸汽冷却效果的差异,研究了冷却蒸汽质量流量、进口湍动度... 为评估透平叶片的蒸汽冷却效果,以Mark II叶片为对象,采用热流固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考察了不同湍流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空气、过热蒸汽和湿蒸汽冷却效果的差异,研究了冷却蒸汽质量流量、进口湍动度和叶片表面粗糙度对蒸汽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ST转捩湍流模型对于流动换热计算有较高的精度;与空气冷却相比,过热蒸汽冷却的效率更高,叶片壁面温度更低;与过热蒸汽冷却相比,湿蒸汽的冷却效率更高,叶片壁面温度更低,且随着蒸汽湿度的增加,冷却效率提高,叶片壁面温度降低;增加冷却蒸汽的质量流量可使冷却效率提高,但冷却蒸汽的温升减小;当湍流强度小于3%时,冷却效率随冷却蒸汽进口湍流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增加叶片粗糙度使得叶片冷却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固耦合 换热特性 蒸汽冷却 湿度 冷却效率
下载PDF
流热固耦合下的双螺杆压缩机转子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军利 李托雷 +3 位作者 雷帅 任志贵 薛旭东 魏万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3-170,共8页
针对双螺杆压缩机工作过程中转子的结构特性问题,综合考虑压缩机产生的压力场和温度场,对螺杆转子进行流热固耦合研究。通过有限体积法求解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场和温度场,采用数值插值技术将其加载到转子的结构网格上,建立转子... 针对双螺杆压缩机工作过程中转子的结构特性问题,综合考虑压缩机产生的压力场和温度场,对螺杆转子进行流热固耦合研究。通过有限体积法求解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场和温度场,采用数值插值技术将其加载到转子的结构网格上,建立转子的真实受力模型。进一步求解转子的静平衡方程得到转子的位移场和应力分布,并利用L形大直径掩埋管道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场是螺杆转子产生较大变形和应力的主要原因,选择合适的转速可以降低转子的变形和应力。研究结果对压缩机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压缩机 转子结构特性 流热固耦合 有限体积法 数值插值 静平衡方程
下载PDF
热流固耦合下增压器涡壳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发宗 童水光 袁铭鸿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4-760,766,共8页
以某型增压器涡壳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建立涡壳热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对增压器涡壳热结构进行分析,获得涡壳的热塑性应变分布,确定涡壳产生热结构破坏的部位,并与涡壳热循环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涡壳热流固耦合分析... 以某型增压器涡壳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建立涡壳热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对增压器涡壳热结构进行分析,获得涡壳的热塑性应变分布,确定涡壳产生热结构破坏的部位,并与涡壳热循环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涡壳热流固耦合分析模型的正确性。选取涡壳三个危险部位的热塑性应变为优化目标,采用响应面方法,构建了以涡壳危险部位结构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增压器涡壳的热塑性应变为优化目标的结构优化近似模型,采用基于响应面方法和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获得涡壳最优结构参数组合,并通过了热流固耦合仿真的验证。涡壳三个危险部位的热塑性应变分别从原来的3.3%、3.2%、2.6%降为0.66%、0.8%、1.03%,表明该优化方法改善了涡壳的热结构强度,降低了涡壳产生热裂纹的风险,提高了涡壳的热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固耦合 涡壳 响应面法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流动参数对固液发动机燃料退移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得川 王博 夏广庆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6-499,510,共5页
建立了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流场与固体燃料之间热流固耦合计算的数值模型,通过模型指出建立燃料表面温度与退移速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是耦合计算的唯一途径。针对二维平面燃烧情况,计算了入口氧化剂平均速度、几何斜面角度,以及燃面曲率对... 建立了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流场与固体燃料之间热流固耦合计算的数值模型,通过模型指出建立燃料表面温度与退移速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是耦合计算的唯一途径。针对二维平面燃烧情况,计算了入口氧化剂平均速度、几何斜面角度,以及燃面曲率对退移速率的影响。通过计算可知,提高氧化剂流速可提高退移速率;燃面与氧化剂的夹角只影响局部流动,对退移速率影响不大;沿着流向的燃面曲率影响较大,是提高退移速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混合发动机 热流固耦合 退移速率 影响参数
下载PDF
热弹变形对核主泵用流体静压型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彭旭东 刘伟 +2 位作者 白少先 孟祥铠 盛颂恩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46-153,共8页
针对核主泵用流体静压型机械密封在高压和高速条件下,其密封性能易受端面热弹变形影响的特点,通过建立收敛台阶端面流体静压型机械密封的稳态传热模型,并考虑流体粘度随压力、温度的变化,建立端面流体膜压力和密封环温度的控制方程,采... 针对核主泵用流体静压型机械密封在高压和高速条件下,其密封性能易受端面热弹变形影响的特点,通过建立收敛台阶端面流体静压型机械密封的稳态传热模型,并考虑流体粘度随压力、温度的变化,建立端面流体膜压力和密封环温度的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各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密封环热、弹变形,对密封进行流、固、热耦合分析,研究热弹变形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同时改变操作参数,研究端面温度、热弹变形、端面流体膜平衡间隙等随之产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端面的弹性变形大于热变形;热弹变形的综合影响使端面由外径向内径形成收敛间隙,导致开启力、泄漏率和液膜刚度增加;动环角速度越高,流体温升越大,端面热变形越明显,泄漏率越大;流体注入温度越低,温粘效应越显著;流体注入压力越高,热弹变形量越大,密封端面平衡间隙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流体静压密封 热弹变形 热—流—固耦合分析 核主泵
下载PDF
新型抗高温无固相完井液的研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熊汉桥 王洪福 +1 位作者 肖靖 时冠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2期45-46,50,共3页
在优选抗温性能好的增黏剂、降滤失剂等的基础上,以有机盐作为加重剂,以磺化降滤失剂、黄原胶、聚阴离子纤维素、两性离子聚合物等油田常见的聚合物为主处理剂,并加有成膜剂、超细碳酸钙、高温保护剂、缓蚀剂和杀菌剂,形成了一套新型的... 在优选抗温性能好的增黏剂、降滤失剂等的基础上,以有机盐作为加重剂,以磺化降滤失剂、黄原胶、聚阴离子纤维素、两性离子聚合物等油田常见的聚合物为主处理剂,并加有成膜剂、超细碳酸钙、高温保护剂、缓蚀剂和杀菌剂,形成了一套新型的抗高温无固相完井液。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悬砂携岩能力、抑制性和油气层保护效果,抗温达150℃,腐蚀性低,密度在1.0~1.5 g/cm3范围内可调,维护方便,适用于压井、修井等完井作业,也可以满足钻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液 无固相钻井液 抗高温钻井液 甲酸盐钻井液 防止地层损害
下载PDF
煤层气热-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建军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1-94,共4页
在煤层气的开采过程中 ,煤体变形与流体流动是相互耦合作用的。由于甲烷气的解吸热效应 ,煤层气的渗流又是一个非等温过程。因此对渗流场、变形场及温度场耦合作用下煤层气的渗流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利用流体力学、岩... 在煤层气的开采过程中 ,煤体变形与流体流动是相互耦合作用的。由于甲烷气的解吸热效应 ,煤层气的渗流又是一个非等温过程。因此对渗流场、变形场及温度场耦合作用下煤层气的渗流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利用流体力学、岩石力学和传热学理论 ,给出了考虑温度场、流体渗流场和变形场作用下的水 -煤层气两相流体渗流理论 ,并给出其耦合求解的方法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热-流-固耦合渗流 数学模型 应力场 渗流场 温度效应 煤炭开采
下载PDF
脆性页岩缝网扩展流固热化耦合机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海峰 梁海杰 王羽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0-146,共7页
页岩缝网压裂过程伴随着压裂液与岩石之间复杂的流固热化耦合作用。为评价流固热化耦合下的裂缝扩展,提出并开展流固热化耦合的水力压裂实验,重点研究热作用和水化作用对页岩裂缝扩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裂中高温页岩遇压裂液冷却... 页岩缝网压裂过程伴随着压裂液与岩石之间复杂的流固热化耦合作用。为评价流固热化耦合下的裂缝扩展,提出并开展流固热化耦合的水力压裂实验,重点研究热作用和水化作用对页岩裂缝扩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裂中高温页岩遇压裂液冷却会产生热破裂,形成微裂缝降低抗拉强度,同时岩石脆性增加,有利于缝网形成;水化作用形成水化应力造成裂缝尖端应力集中,应力强度因子增加,同时压裂液的侵入降低弱面内聚力,减小临界应力强度因子,裂缝容易扩展或沿弱面转向,促进缝网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缝网扩展 压裂实验 流固热化 水化应力
下载PDF
AT整体式电液模块先导电磁阀阀芯摩擦力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殿伦 周家豪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68,共5页
针对自动变速器整体式电液模块先导电磁阀对环境的适应问题,对先导电磁阀主阀芯进行了热流固耦合仿真,对比分析了电磁阀工作时的热生成对主阀芯间隙变形的影响,并据此对阀芯卡滞情况和阀芯摩擦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铝合金阀套热变形... 针对自动变速器整体式电液模块先导电磁阀对环境的适应问题,对先导电磁阀主阀芯进行了热流固耦合仿真,对比分析了电磁阀工作时的热生成对主阀芯间隙变形的影响,并据此对阀芯卡滞情况和阀芯摩擦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铝合金阀套热变形较大,导致阀芯摩擦力相应增大,当油液中有较大的颗粒物时可能出现卡滞情况,故须对油液污染物进行严格控制。摩擦力分析结果也为电磁阀的动态响应特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式电液模块 热流固耦合 阀芯摩擦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