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长小河东部油区长7段烃源岩特征研究
1
作者 贾树煜 张宇 +1 位作者 杨珀 冯晓伟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279-280,共2页
小河东部油区长7段发育良好烃源岩,为推进该地区石油勘探,需要深化该地区烃源岩认识。通过岩石热解、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烃源岩特征。结果表明,小河东部油区长7段有机质丰度总体上为好的生油岩类型,泥岩样品TOC... 小河东部油区长7段发育良好烃源岩,为推进该地区石油勘探,需要深化该地区烃源岩认识。通过岩石热解、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烃源岩特征。结果表明,小河东部油区长7段有机质丰度总体上为好的生油岩类型,泥岩样品TOC变化范围是3%~5%,样品生烃潜量S_1+S_2含量主体分布在5~15mg/g,平均含量为13.8mg/g。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1型,研究区长7段有机质总体上为成熟。该烃源岩生排烃为该地区内石油聚集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东部油区 长7段 烃源岩
下载PDF
地球物理技术在渤海C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2
作者 李江 付蓉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247-248,26,共3页
本次研究基于油田开发后期普遍含水率高的地质现状,针对性采用匹配滤波地震速度谱、河流相储层构型分析、基于岩石物理理论基础的烃类检测方法,分别解决了渤海C油田低幅度构造刻画难、河流相砂体剩余油描述难、储层砂体含油气边界预测... 本次研究基于油田开发后期普遍含水率高的地质现状,针对性采用匹配滤波地震速度谱、河流相储层构型分析、基于岩石物理理论基础的烃类检测方法,分别解决了渤海C油田低幅度构造刻画难、河流相砂体剩余油描述难、储层砂体含油气边界预测难的生产痛点,新增地质储量11150万方,实现了油田滚动扩边、精细挖潜的地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河流相油田 匹配滤波地震速度谱 三维动态构型分析 流体指示因子
下载PDF
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结构特征--以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
3
作者 赵汉卿 李超 +2 位作者 郭诚 岳红林 张正龙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N1ml)为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的主力含油层段,该时期主要发育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更好地表征前缘砂体的结构特征及展布规律,以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地震属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总...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N1ml)为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的主力含油层段,该时期主要发育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更好地表征前缘砂体的结构特征及展布规律,以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地震属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的砂体沉积类型、砂体结构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砂体以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依据测井形态和叠置关系,将其砂体结构类型划分为4种:块状切叠型河道、层状叠置型河道、层状孤立型河道和指状孤立型河道;砂体结构展布特征及成因主要受古地形、沉积物供给速率、基准面旋回和古气候等因素影响。BZ34油区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具有垂向上交错叠置、平面上摆动连片的分布特征,与鄱阳湖现代河控浅水三角洲河道的沉积特征类似。该研究对BZ34油区后期部署加密调整井和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型浅水三角洲 砂体结构 明下段 BZ34油区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超深边界探测法在渤海河流相油田水平井施工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琰 林昕 +3 位作者 杨柳河 吴东昊 李鹏飞 李书忠 《录井工程》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渤海浅层河流相油田存在储层薄、砂体相变快的特征,在水平井着陆过程中,由于目的层构造深度及砂体平面展布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受常规边界探测工具和常用预测方法能力的限制,水平井着陆难度很大。为了提高薄层水平井着陆的成功率... 渤海浅层河流相油田存在储层薄、砂体相变快的特征,在水平井着陆过程中,由于目的层构造深度及砂体平面展布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受常规边界探测工具和常用预测方法能力的限制,水平井着陆难度很大。为了提高薄层水平井着陆的成功率引入超深边界探测法,以其远距离探测地层信息的能力在水平井着陆过程中辅助对目的层深度进行预判,从而实现主动导向调整。渤海K油田4-1区块内A井的成功应用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在油藏地质条件复杂的河流相储层中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目的层位置,提高了水平井着陆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导向 河流相储层 边界探测 水平井着陆 渤海油田
下载PDF
古冲沟地貌控制辫状河型冲积扇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宜丽 樊晓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7,共9页
受古冲沟地貌控制的冲积扇,其地层空间叠置样式、沉积特征更为复杂,难以用现有模式指导沉积特征研究。以现代白杨河冲积扇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地震、岩心、测井、物性、含油性等资料,对春光油田沙湾组古冲沟地貌控制下的辫状河型冲积扇... 受古冲沟地貌控制的冲积扇,其地层空间叠置样式、沉积特征更为复杂,难以用现有模式指导沉积特征研究。以现代白杨河冲积扇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地震、岩心、测井、物性、含油性等资料,对春光油田沙湾组古冲沟地貌控制下的辫状河型冲积扇,开展了古地貌、岩相特征、微相展布等沉积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建立动态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具有双通道古冲沟地貌特征,地层经历冲沟—填平—进积—退积的充填过程,具有不均衡沉积特点;受区域位置所限,仅发育扇中和扇端沉积亚相,早期为洪水期,以沉积作用为主,受古冲沟地貌控制,发育限制性的水道化扇体沉积,从扇中到扇端,具有重力流向牵引流沉积特征,晚期为洪退期,随着地层的填平补齐,发育非限制性的扇形沉积体,以漫流沉积为主;在沉积微相精细识别的基础上,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春光油田西北部,筛选出3个有利区,部署新井在古冲沟型冲积扇油藏中获得突破。研究成果丰富了对不同地貌控制的冲积扇沉积演化特征的认识,对古冲沟型冲积扇沉积特征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冲沟 辫状河型冲积扇 沉积特征 有利储层 春光油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渤海河流相Q油田提液挖潜规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雨薇 龙明 +2 位作者 张吉磊 李权 甘立琴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2-39,共8页
以渤海Q油田为例,针对渤海河流相油藏改善提液措施效果,统计Q油田近5年油井的提液措施效果。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分析油井提液的敏感性,总结油井提液措施效果在动态参数及静态参数上的变化规律,分析切实有效的提液时机与提液规模。结合... 以渤海Q油田为例,针对渤海河流相油藏改善提液措施效果,统计Q油田近5年油井的提液措施效果。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分析油井提液的敏感性,总结油井提液措施效果在动态参数及静态参数上的变化规律,分析切实有效的提液时机与提液规模。结合油井措施效果,建立渤海河流相水驱油藏油井提液挖潜分类表。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河流相油藏处于Ⅰ类提液阶段(2.0万mD⋅m<地层系数≤4.0万mD⋅m、0<流动系数≤300 mD⋅m/(mPa⋅s)、2.5万m^(3)<提液前累计产油量≤5.0万m^(3)、0<提液前累计产液量≤30万m^(3)、65%≤提液前含水率<80%)的油井,提液后日增油量大于30.0 m^(3);处于Ⅱ类提液阶段的油井,提液后日增油量在15.0~30.0 m^(3);处于Ⅲ类提液阶段的油井,提液后日增油量小于15.0 m^(3)。该提液高效挖潜时机表在渤海Q油田南区得到了验证,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可为海上河流相水驱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河流相油藏 提液 提液时机 提液规模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胡光义 陈飞 +3 位作者 孙立春 范廷恩 赵春明 吴胜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0-607,共8页
河流相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开发阶段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河流相高精度小层划分,对于指导河道砂体的精细划分对比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河流相地层自旋回沉积、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河型和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 河流相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开发阶段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河流相高精度小层划分,对于指导河道砂体的精细划分对比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河流相地层自旋回沉积、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河型和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以及基准面旋回的级次的划分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开发阶段进行高精度层序对比时,难度更大。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河流相模式的特点,充分利用河流相岩相、相序的组合特征随空容纳空间规律性变化,结合各种关键面的约束控制、油水界面在小层内部空间的分布位置以及河道的切割充填作用,进行精细河流相小层划分对比。旨在摸索一套油田开发中后期河流相高精度层序划分的思路和方法,以指导油田的生产开发。并以渤海Q油田明化镇组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 河流相 开发阶段应用 渤海Q油田
下载PDF
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被引量:53
8
作者 温立峰 吴胜和 +2 位作者 王延忠 岳大力 李艳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2-1078,共7页
以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组为例,应用岩芯、测井,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单一河口坝、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进行识别划分,形成一套针对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归纳3种单一河口坝识别标志:区域性曲线形态及地层... 以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组为例,应用岩芯、测井,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单一河口坝、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进行识别划分,形成一套针对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归纳3种单一河口坝识别标志:区域性曲线形态及地层厚度差异;坝缘微相的出现;夹层个数的差异。在密井网区利用丰富的动态资料,运用"模式拟合,动态验证"的研究思路得出该区单一河口坝内部3级界面倾角为2°~4°,为全区的河口坝解剖提供了定量、可靠的的地质模式,最终建立研究区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为寻找剩余油及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三角洲 胜坨油田 储层构型 河口坝 隔层 夹层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店油田新近系馆陶组辫状河砂体构型及含油气性差异成因 被引量:49
9
作者 侯加根 刘钰铭 +3 位作者 徐芳 张国一 王连敏 阎煜彪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9-464,共6页
应用河流砂体构型理论,首先识别出单个心滩坝,并对单个心滩坝进行构型解剖,建立了心滩坝的三维构型模型。从砂体构型的角度阐明了储集层初始含油气性差异的成因,解决了孔店油田馆陶组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指出在厚砂体连片分布的单... 应用河流砂体构型理论,首先识别出单个心滩坝,并对单个心滩坝进行构型解剖,建立了心滩坝的三维构型模型。从砂体构型的角度阐明了储集层初始含油气性差异的成因,解决了孔店油田馆陶组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指出在厚砂体连片分布的单个沉积时间单元内,河道的侧向迁移可使不同期叠置砂体各自具有独立的流体系统;在同一河道内,心滩坝砂体与河道充填砂体之间的构型界面也会使不同成因砂体不完全连通,导致含油级别不同;同一成因砂体内部界面也能使界面上下含油饱和度及油水界面等存在较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孔店油田 辫状河 砂体构型 含油气性差异
下载PDF
河流相建筑结构随机建模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林博 戴俊生 +2 位作者 冀国盛 黄文科 郭振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5,共5页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4层为例,对河流相建筑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随机建模,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对7口取心井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组合测井资料,综合考虑岩性、沉积特征、电性特征等因素,共划分出9种岩相类型、7级界面和...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4层为例,对河流相建筑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随机建模,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对7口取心井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组合测井资料,综合考虑岩性、沉积特征、电性特征等因素,共划分出9种岩相类型、7级界面和7种结构单元。应用优选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结构单元三维空间分布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用该模型确定了结构单元,河道充填沉积和心滩为63.1%,天然堤为10.6%,决口扇为8.9%,洪泛平原细粒为8.1%,河道滞留沉积和落淤层分别为4.9%和4.4%。对各个结构单元和多个结构单元组合进行分析及与剩余油饱和度模型进行叠合分析发现,4个井区的剩余油饱和度均在50%以上,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河流相 结构单元 空间分布模型 剩余油分布 随机模拟
下载PDF
孤岛油田河道砂储集层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束青林 张本华 徐守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4-67,73,共5页
对孤岛油田馆陶组河道砂储集层的研究表明,经长期注水开发,储层宏观、微观参数一般都随着油藏开发程度的加深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不同类型的参数有各自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孔隙度变化幅度较小,渗透率变化较大。从总体上来看,注水开发... 对孤岛油田馆陶组河道砂储集层的研究表明,经长期注水开发,储层宏观、微观参数一般都随着油藏开发程度的加深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不同类型的参数有各自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孔隙度变化幅度较小,渗透率变化较大。从总体上来看,注水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后相对变化较快。利用孤岛油田大量的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孤岛油田河道砂储集层宏观、微观参数动态模型,研究了孤岛油田河道砂储层剩余油控制因素,建立了孤岛油田河道砂储层油藏不同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模式,为孤岛油田馆陶组油藏挖潜提供了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河道砂储集层 剩余油分布 控制因素 油藏动态模型
下载PDF
港东油田一区河流相储集层滚动勘探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文春 宋鵾 +2 位作者 李树庆 张英山 刘鹏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5,共3页
根据大港探区港东油田的实际情况,以储集层的沉积相研究为基础,结合对地震、地质、钻井等资料的研究,分4个层次进行港东一区河流相储集层的滚动勘探:①根据区域精细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查明储集层分布;②充分利用地震信息,预测砂岩发... 根据大港探区港东油田的实际情况,以储集层的沉积相研究为基础,结合对地震、地质、钻井等资料的研究,分4个层次进行港东一区河流相储集层的滚动勘探:①根据区域精细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查明储集层分布;②充分利用地震信息,预测砂岩发育区,指出滚动勘探目标;③应用神经网络储集层预测方法,利用地震信息在砂岩发育区内确定油气富集带,部署滚动勘探井;④根据地震和测井资料,确定油气富集带内单砂体的边界,定量计算单井单砂体厚度。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7口滚动勘探井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河流相储集层 油气聚集带 储集层描述 砂岩体厚度 油气资源预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成藏条件与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军锋 段毅 +5 位作者 刘一仓 余永进 吴保祥 何金先 徐丽 张晓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0-416,共7页
马岭油田延安组油藏是河流相油气藏的典型代表,认识这类油藏的形成规律,对指导河流相油藏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都是重要的。从油气生成、储层、运移、圈闭和聚集成藏诸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 马岭油田延安组油藏是河流相油气藏的典型代表,认识这类油藏的形成规律,对指导河流相油藏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都是重要的。从油气生成、储层、运移、圈闭和聚集成藏诸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原油来自其下覆的延长组烃源岩;储层主要为下侏罗统延安组河道砂体;盖层为煤层、碳质泥岩和泥岩;油气纵向运移受充注点和"石油运移窗"的控制,横向运移输导体为联通的多分支河道砂体,运移动力为地层高异常压力与浮力;圈闭具有构造鼻隆圈闭、差异压实、鼻隆圈闭、古残丘鼻隆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5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岭油田 河流相 延安组油藏 成藏条件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利用Simpat模拟河流相储层分布 被引量:12
14
作者 尹艳树 吴胜和 +1 位作者 翟瑞 田永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2,共4页
在对河流相储层随机建模中,再现河道连续弯曲的形态是研究重点,也是检验随机建模方法适用性的一个标准。对新发展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技术中的Simpat方法进行了介绍。指出Simpat虽然考虑多个空间点来再现储层形态,但是在条件数据点较... 在对河流相储层随机建模中,再现河道连续弯曲的形态是研究重点,也是检验随机建模方法适用性的一个标准。对新发展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技术中的Simpat方法进行了介绍。指出Simpat虽然考虑多个空间点来再现储层形态,但是在条件数据点较少情况下,随机数据模式的选择导致河道连续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数据模式选择中充分考虑地质约束。对Simpat进行了改进,通过引入河道中线模型对数据模式选择进行约束,较好地解决了河道连续性再现问题。对大港油田二区六区块明3-5-1储层建模分析表明,改进后的Simpat方法能够更好地再现河道连续性及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地质统计学 Simpat 改进 河流相储层 大港油田
下载PDF
马岭油田北三区河流相储层构型综合地质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何文祥 许雅 +1 位作者 刘军锋 郭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4-279,共6页
依据Miall河流相储层构型理论,综合应用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和油藏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长庆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1储层构型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Miall构型要素划分方案,将延101划分为河道、废弃河道、溢岸及洪泛平原细粒沉积4... 依据Miall河流相储层构型理论,综合应用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和油藏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长庆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1储层构型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Miall构型要素划分方案,将延101划分为河道、废弃河道、溢岸及洪泛平原细粒沉积4种构型要素,各构型要素间存在复杂的组合关系。具体表现为:多期河道侧向叠加,堤岸砂体位于砂体的边缘,两条河道之间由于侧向侵蚀作用而不发育溢岸沉积;多期河道侧向叠加,在两期河道之间残留堤岸砂体或泛滥平原沉积;两期河道之间堤岸砂体被冲刷剥蚀,大片砂体为河道沉积;河道砂体内发育废弃河道。同一地层单元内,可同时出现上述几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构型 马岭油田 油藏地球化学 Miall构型要素 地质学理论
下载PDF
断块油田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武群虎 杨少春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4期8-10,共3页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24小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和非均质性及水淹等特征,将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分为4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的特点,建立了本区的流动单元模式,探讨了流动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24小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和非均质性及水淹等特征,将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分为4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的特点,建立了本区的流动单元模式,探讨了流动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Ⅰ型流动单元储集性能最好,但分布范围小,剩余油少;Ⅱ、Ⅲ型流动单元为最佳储层和产层,注水效果好,剩余油富集;Ⅳ型流动单元储集性能最差,或是干层,易形成剩余油,但剩余油总量不大且难开发,经济价值不大。把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形成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分布,从而对油藏油水井部署及注采井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河流相 储集层 流动单元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孤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隔夹层成因研究 被引量:114
17
作者 束青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0-103,共4页
隔夹层是形成陆相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控制厚油层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流相储层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可分为沉积作用形成的隔夹层及成岩作用形成的隔夹层两大类,隔夹层在注采井组范围内的分布状况... 隔夹层是形成陆相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控制厚油层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流相储层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可分为沉积作用形成的隔夹层及成岩作用形成的隔夹层两大类,隔夹层在注采井组范围内的分布状况对油水运动和最终采收率有很大的影响。隔夹层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可使厚油层出现多段水淹、强水淹段与未动用段共存的状态。隔夹层的存在有利于正韵律和块状韵律油层扩大纵向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不利于提高反韵律油层的注水波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河流相储层 隔夹层 剩余油分布 辫状河 曲流河
下载PDF
东濮凹陷黄河南地区东营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筱敏 刘泽容 +2 位作者 信荃麟 施瑞亭 陈良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1-10,共10页
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了东濮凹陷东南部东营组的沉积相。研究表明,研究区东营组存在着两个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即物源来自东侧的、位于兰聊断层下降盘的冲积扇;物源来自盆地南侧的、分布广泛的河流沉积。总结了冲积扇、河流... 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了东濮凹陷东南部东营组的沉积相。研究表明,研究区东营组存在着两个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即物源来自东侧的、位于兰聊断层下降盘的冲积扇;物源来自盆地南侧的、分布广泛的河流沉积。总结了冲积扇、河流沉积物的岩性、沉积构造、电性和地震反射特征及识别标志,建立了沉积模式,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指出了今后的油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沉积相 冲积扇 河流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河流相油田沉积微相与砂体规模、储层物性及地质储量的关系——以渤海周边陆区某油田一开发区块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巍 符翔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3期179-182,共4页
以渤海周边陆区某油田一开发区块为例,研究了河流相油田沉积微相与砂体规模、储层物性及石油地质储量之间的关系。边滩微相砂体规模大、储层物性好,其次为天然堤;边滩微相砂体控制的储量约占总储量的73%,天然堤砂体控制的储量约占总储量... 以渤海周边陆区某油田一开发区块为例,研究了河流相油田沉积微相与砂体规模、储层物性及石油地质储量之间的关系。边滩微相砂体规模大、储层物性好,其次为天然堤;边滩微相砂体控制的储量约占总储量的73%,天然堤砂体控制的储量约占总储量的13%。研究结果对渤海类似油田经济有效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油田 沉积微相 砂体规模 储层物性 地质储量 渤海 油气资源
下载PDF
孤岛油田中二中区馆陶组上段第三砂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戴启德 国景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31-34,共4页
根据岩心观察结果,并综合利用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粒度分析、铸体薄片、电镜分析等资料,对孤岛油田中二中区馆陶组上段第三砂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该油田研究层段属曲流河沉积,又可将其细分为4种亚相(河道亚相、河道边... 根据岩心观察结果,并综合利用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粒度分析、铸体薄片、电镜分析等资料,对孤岛油田中二中区馆陶组上段第三砂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该油田研究层段属曲流河沉积,又可将其细分为4种亚相(河道亚相、河道边缘亚相、泛滥平原亚相及废弃河道亚相)和7种微相(河道砂坝微相、河道充填微相、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河漫滩地微相、河漫洼地微相和废弃河道微相)。根据砂层划分结果,对其中4个砂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全面地进行了分析,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陶组 沉积微相 孤岛油田 地质地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