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s of sand cover on erosion processes of loess slopes based on rainfal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被引量:7
1
作者 ZHANG Xiang LI Zhanbin +3 位作者 LI Peng TANG Shanshan WANG Tian ZHANG Hu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39-52,共14页
Aeolian-fluvial interplay erosion regions are subject to intense soil erosion and are of particular concern in loess areas of northwestern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of... Aeolian-fluvial interplay erosion regions are subject to intense soil erosion and are of particular concern in loess areas of northwestern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of eroded sediments in these regions is of considerabl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for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 In this study, based on laboratory rainfal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 analyzed rainfall-induced erosion processes on sand-covered loess slopes (SS) with different sand cover patterns (including length and thickness) and uncovered loess slopes (L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sand cover on erosion processes of loess slopes in case regions of aeolian-fluvial erosion. The grain-size curves of eroded sediments were fitted using the Weibull function. Compositions of eroded sediments under different sand cover patterns and rainfall intensities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sediment transport modes of SS. The influences of sand cover amount and pattern on erosion processes of loess slope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and cover on loess slopes influences the proportion of loess erosion and that the compositions of eroded sediments vary between SS and LS. Sand cover on loess slopes transforms silt erosion into sand erosion by reducing splash erosion and changing the rainfall-induced erosion processes. The percentage of eroded sand from SS in the early stage of runoff and sediment generation i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ate stage. Sand cover on loess slopes aggravates loess erosion, not only by adding sand as additional eroded sediments but also by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eroded loess, compared with the loess slopes without sand cover. The influence of sand cover pattern on runoff yield and the amount of eroded sediment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sand cover amount. Furthermore, given the same sand cover pattern, a thicker sand cover could increase sand erosion while a thinner sand cover could aggravate loess erosion. This difference explains the existence of intense erosion on slopes that are thinly covered with sand in regions where aeolian erosion and fluvial erosion inte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olian-fluvial erosion sand-covered loess slopes sand cover amount sand cover pattern rainfall intensity grain-size distribution Inner Mongolia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
下载PDF
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结构特征--以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汉卿 李超 +2 位作者 郭诚 岳红林 张正龙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N1ml)为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的主力含油层段,该时期主要发育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更好地表征前缘砂体的结构特征及展布规律,以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地震属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总...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N1ml)为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的主力含油层段,该时期主要发育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更好地表征前缘砂体的结构特征及展布规律,以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地震属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的砂体沉积类型、砂体结构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砂体以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依据测井形态和叠置关系,将其砂体结构类型划分为4种:块状切叠型河道、层状叠置型河道、层状孤立型河道和指状孤立型河道;砂体结构展布特征及成因主要受古地形、沉积物供给速率、基准面旋回和古气候等因素影响。BZ34油区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具有垂向上交错叠置、平面上摆动连片的分布特征,与鄱阳湖现代河控浅水三角洲河道的沉积特征类似。该研究对BZ34油区后期部署加密调整井和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型浅水三角洲 砂体结构 明下段 BZ34油区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在河流相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陈恭洋 陈玲 +2 位作者 朱洁琼 曹兰柱 辛玮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共8页
由河道砂岩体所形成的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越来越受到勘探家们的重视。但由于河流相储层形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依靠钻井是很难对其分布规律进行有效控制和预测的。必须充分发挥地震资料信息的横向连续性优势,在井资料的标定下,进行储层的... 由河道砂岩体所形成的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越来越受到勘探家们的重视。但由于河流相储层形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依靠钻井是很难对其分布规律进行有效控制和预测的。必须充分发挥地震资料信息的横向连续性优势,在井资料的标定下,进行储层的横向预测与研究。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古渐系沙一上亚段—东营组河流相储层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1)地震波的波峰和波谷强振幅分别反映了河道边、心滩砂体的分布及河道水系的发育情况;(2)地震资料四阶导数振幅属性对振幅的微弱变化敏感,能较好地识别河道砂体分布,尤其是对整体河床分布的刻画非常逼真;(3)河道沉积以低频反射为特征,尤以小于10 Hz的频率分布区与河道砂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4)基于神经网络的波形分类技术,可以极大地克服单一地震属性参数所带来的多解性或不确定性,当用井资料标定后,其分类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具有很高的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河道砂体 储层预测 文安斜坡 霸县凹陷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盒8段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白振华 詹燕涛 +1 位作者 王赢 曾丽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1期56-62,共7页
河流相砂体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相储层的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盒8段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14井区盒8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 河流相砂体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相储层的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盒8段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14井区盒8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期曲流河沉积逐渐转化的沉积背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心滩、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河漫砂及泛滥泥。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共同作用,该区河流相砂体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及曲流河繁盛发育期3个阶段,其中辫状河繁盛发育期的心滩砂体与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的心滩及边滩砂体是主力含气储层。研究区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微相展布与基准面旋回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砂体 辫状河 曲流河 砂体展布与演化 盒8段 苏14井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东油田北坡馆陶组河流相砂岩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琦 田景春 +3 位作者 何建军 郑和荣 王永诗 庄文山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90-191,共2页
本文以济阳坳陷埕东油田北坡馆陶组河流相砂岩为例,详细阐述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将研究区内的河流相砂体划分为曲流河、网状河和辫状河三种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七类主要的沉积微相。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 本文以济阳坳陷埕东油田北坡馆陶组河流相砂岩为例,详细阐述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将研究区内的河流相砂体划分为曲流河、网状河和辫状河三种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七类主要的沉积微相。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结合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砂岩 沉积微相 河道 馆陶组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地沙丘砂来源的定量分析——逐步判别分析(SDA)在粒度分析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韩广 张桂芳 杨文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6,共8页
以呼伦贝尔沙地砂物质的粒度分析资料为基础,利用两组间的逐步判别分析(SDA) 来筛选决定不同沉积物间差异的主导因子,根据主导因子的个数、Mahalanobis距离D2、通过统计学检验的信度琢等3个因素,来定量地确定两个总体间的相似性大小。... 以呼伦贝尔沙地砂物质的粒度分析资料为基础,利用两组间的逐步判别分析(SDA) 来筛选决定不同沉积物间差异的主导因子,根据主导因子的个数、Mahalanobis距离D2、通过统计学检验的信度琢等3个因素,来定量地确定两个总体间的相似性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地的风成沙丘砂主要来源于海拉尔组砂(Q3),但河流冲积砂和古土壤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嵯岗镇附近及其以西的海拉尔河下游宽阔河谷中,自然条件下河流冲积砂也可以成为风成沙丘砂的主要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逐步判别分析 沙丘砂 河流冲积砂 海拉尔组砂
下载PDF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气“倒灌”运聚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83
7
作者 付晓飞 平贵东 +1 位作者 范瑞东 刘宗堡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8-566,共9页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油"倒灌"运聚成藏的复杂性,使得如何进一步扩大储量区和已探明区块如何开发成为困扰勘探家的两大难题。扶杨油层油成藏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断层密度大、规模小且...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油"倒灌"运聚成藏的复杂性,使得如何进一步扩大储量区和已探明区块如何开发成为困扰勘探家的两大难题。扶杨油层油成藏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断层密度大、规模小且密集成带;二是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处于物源交汇区,主要的储集体河道砂展布规律难以预测。本研究在系统油源对比的基础上,以断裂形成演化为核心,标定油源断层,分析断裂与砂体的配置关系及其控油规律,建立了成藏模式。油源对比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主要来自青山口组烃源岩,成藏关键时刻为明水组沉积末期,因此断陷期形成坳陷期和反转期活动的断层以及坳陷期形成反转期活动的断层为主要的油源断层,油在超压作用下沿着油源断层"倒灌"运移,下排的深度一般为200m,因此只有扶杨油层的顶部才是有利的目的层。扶杨油层断裂具有密集成带的特征,油源断层多为断裂密集带的边界断层,是主要的控藏断裂。油沿油源断层"倒灌"运移动力条件、断裂多期变形机制以及反转期青山口组泥岩水平拆离作用形成的水平裂缝的输导作用决定油主要富集在油源断层下盘河道砂中,在油源断层控制的地垒型断块中油最富集,断裂密集带处于构造低部位,不是主要的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凹陷 扶杨油层 “倒灌”运移 油源断层 断裂密集带 下盘河道砂 运聚
下载PDF
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描述桩106断块储集层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磊 邢正岩 +1 位作者 孙国 郑晓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0-82,共3页
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描述桩106 断块储集层[刊]/ 刘磊, 邢正岩...∥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5) .80 ~82桩106 断块位于济阳坳陷埕东凸起北部缓坡带,是胜利油田近几年滚动勘探开发效果较好的产... 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描述桩106 断块储集层[刊]/ 刘磊, 邢正岩...∥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5) .80 ~82桩106 断块位于济阳坳陷埕东凸起北部缓坡带,是胜利油田近几年滚动勘探开发效果较好的产能建设区块。该区属多期分流河窄道沉积, 厚度薄, 油层虽较单一,但成藏主要受岩性控制, 因此勘探难度高, 开发风险大。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用已知的地质信息和测井资料建立初始的波阻抗模型, 然后采用模型优选迭代算法不断修改和更新波阻抗模型, 使正演的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的地震记录达到最佳吻合, 最终的模型便是反演的结果。针对桩106 断块的储集层发育情况, 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区特点的处理流程,包括测井资料的分析校正、地震子波的提取、控制层位的解释、初始波阻抗模型的建立、反演参数的选取等5 个技术环节。采用此方法精细描述储集层的空间展布,并与其它优化技术相结合,按照滚动程序高速高效勘探开发桩106 断块, 取得了较好的勘探开发效果。图3 参2( 邹冬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约束地震 反演 桩106断块 储集层 油藏描述
下载PDF
河流冲积沉积沙地风蚀规律及植被防风蚀效应——以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岳德鹏 刘永兵 +3 位作者 王计平 王冬梅 徐伟 黄月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948-2956,共9页
在河流冲积沉积沙地——永定河沙地演变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耕地、荒草地、流动沙地、防护林带、片林、果园等永定河沙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定位实验观测与数学定量分析,进行沙地地表风沙活动与植被阻滞风沙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认为:... 在河流冲积沉积沙地——永定河沙地演变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耕地、荒草地、流动沙地、防护林带、片林、果园等永定河沙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定位实验观测与数学定量分析,进行沙地地表风沙活动与植被阻滞风沙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近地层风速随高度分布服从对数分布;下垫面性质导致对应的摩阻速率大小不同;不同利用类型下垫面对应的起沙风速明显不同;0~20cm高度范围内各层的输沙率百分含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呈负指数函数;输沙率与风速呈正指数关系;由于植被类型结构不同,导致植被的防风、阻滞风沙效益在空间位置的不同;积沙形态随林分结构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冲积沉积沙地 永定河沙地 风沙活动 人工植被 阻滞规律
下载PDF
应用谱分解技术预测河道砂体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水清 韩大匡 +1 位作者 刘文岭 王玉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0-372,共3页
基于河流相储集层地震反射特征,采用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时频四维数据体的成像特征来预测具有一定规模的河道砂体分布的目标。利用港东一区一断块地震频谱分解成果,分析了研究区南部少井控条件下... 基于河流相储集层地震反射特征,采用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时频四维数据体的成像特征来预测具有一定规模的河道砂体分布的目标。利用港东一区一断块地震频谱分解成果,分析了研究区南部少井控条件下河道横向展布特征,预测结果已被钻井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窗 离散傅里叶变换 频谱分解 河道砂体 时频四维数据体
下载PDF
大港油田储集层河道砂体内部构型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窦松江 孙超囡 +1 位作者 张艳君 孔令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6,共3页
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明化镇曲流河储集层为例,探讨了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曲流河道砂体内点坝分布模式及规模、废弃河道及点坝的识别标志,以及点坝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侧积层倾向、倾角及侧积体宽度,并在... 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明化镇曲流河储集层为例,探讨了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曲流河道砂体内点坝分布模式及规模、废弃河道及点坝的识别标志,以及点坝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侧积层倾向、倾角及侧积体宽度,并在单井泥质侧积层解释的基础上,以点坝内部构型为指导,结合动态分析,对泥质侧积层的井间分布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河流相 储集层 沙道沉积 砂岩体
下载PDF
莱州湾地下卤水形成的古地理条件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高茂生 郑懿珉 +4 位作者 刘森 王松涛 孔祥淮 赵金明 郭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3-400,共8页
晚更新世以来在莱州湾南岸形成的地下卤水分布范围大,储量多,但地下卤水成因复杂。分析认为,地下卤水成矿条件受多种因素控制,莱州湾南岸的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为地下卤水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补给、运移、过滤、储存、封盖条... 晚更新世以来在莱州湾南岸形成的地下卤水分布范围大,储量多,但地下卤水成因复杂。分析认为,地下卤水成矿条件受多种因素控制,莱州湾南岸的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为地下卤水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补给、运移、过滤、储存、封盖条件。在海退初期,澙湖水体由风暴潮作用下越过沙坝不断注入正常海水和位于其下部河流沉积物地下淡水共同组成,澙湖中产生的高矿化度盐水在回流渗滤作用下进入三角洲前缘,澙湖水体将长时间保持较高浓度稳定状态,在返流过程中卤水盐度会发生水平带状分异;在海退成陆时期,长期蒸发作用和季节性河流物质运输形成卤水存储,陆相沉积物掩埋了前期卤水层即成为地下卤水层;三次大规模海陆变迁,形成三个卤水层相间的分布特征。以澙湖-沙坝为卤水生成反应器,被溶解的组分在蒸发泵作用下产生分馏,在沉积物内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产生矿物蚀变,在回流渗滤作用下沿潮坪、三角洲前缘生成地下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卤水 莱州湾 晚更新世 河流三角洲 澙湖—沙坝
下载PDF
江道采砂对椒江河口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甫源 胡金春 +2 位作者 白咸勇 黄世昌 郜会彩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53,共8页
椒江河口以牛头颈口门为界,分为口内和口外,口内为椒江、灵江和永宁江,口外为椒江口。一般情况下,随着椒江流域径流丰枯变化,泥沙在口外与口内之间来回搬运,口内河床呈"洪冲潮淤",口外相反,自然状态下总体较为稳定。1990后,... 椒江河口以牛头颈口门为界,分为口内和口外,口内为椒江、灵江和永宁江,口外为椒江口。一般情况下,随着椒江流域径流丰枯变化,泥沙在口外与口内之间来回搬运,口内河床呈"洪冲潮淤",口外相反,自然状态下总体较为稳定。1990后,椒江河口河床呈持续下降的异常变化,且口内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口外,本文通过分析河口区近期潮动力变化和各类工程的影响特点,认为近期异常变化主要是由于口内椒江和灵江江道采沙引起,并采用河口河相关系对椒江口断面变化幅度进行验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江河口 河口 采砂 河床演变 河口潮动力增强
下载PDF
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在北大港港东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国连 赵厚祥 周新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近年来,对北大港构造局部地区进行了三维地震二次采集和处理,所获地震资料地层反射波组特征清楚、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为开展地震储集层预测打下了基础。概述了目前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基本状况,对地震切片技术、地震属性参数分析、储集... 近年来,对北大港构造局部地区进行了三维地震二次采集和处理,所获地震资料地层反射波组特征清楚、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为开展地震储集层预测打下了基础。概述了目前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基本状况,对地震切片技术、地震属性参数分析、储集层地震反演技术、分频解释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对港东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砂岩进行了预测,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地震储集层预测 河流相 砂体预测 明化镇组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河流相储层薄夹层的识别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单敬福 纪友亮 +1 位作者 史榕 柳成志 《海洋地质动态》 2006年第5期25-29,共5页
在目前大多数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的形势下,分析河道砂内部建筑结构,了解剩余油分布规律,保持油田高产稳产已迫在眉睫。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作为研究的平台,研究储层内部薄夹层的识别,因为储层内部的物性如孔隙度、渗透率、... 在目前大多数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的形势下,分析河道砂内部建筑结构,了解剩余油分布规律,保持油田高产稳产已迫在眉睫。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作为研究的平台,研究储层内部薄夹层的识别,因为储层内部的物性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大小以及剩余油的分布与这些泥质薄夹层的空间分布有着很大的关系。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探讨薄夹层的成因及其识别,这对精细表征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剩余油形成和分布,进而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都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薄夹层构形 驱油效率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 被引量:80
16
作者 陈清华 曾明 +2 位作者 章凤奇 冷风 魏荷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15,共3页
利用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 ,通过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 ,对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决口扇、天然堤、河漫滩成因砂体进行了综合识别 ,其中河道成因的砂体是河流相储层的骨架砂体。总结出识别单一河道边界的五种标志 。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河道 油田开发 测井资料 含油气盆地 沉积物 剩余油
下载PDF
东江下游博罗河段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床演变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季荣耀 陆永军 左利钦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54,共7页
东江下游博罗河段近几十年来受上游建库与大规模河床采沙等人类活动影响强烈,水沙动力条件与河床演变趋势出现了明显变异。一方面上游建库使得含沙量与输沙量明显减小,中枯水流量增大;另一方面大规模人工采沙造成河床大幅下切,水位严重... 东江下游博罗河段近几十年来受上游建库与大规模河床采沙等人类活动影响强烈,水沙动力条件与河床演变趋势出现了明显变异。一方面上游建库使得含沙量与输沙量明显减小,中枯水流量增大;另一方面大规模人工采沙造成河床大幅下切,水位严重下降,潮汐上溯明显,潮汐动力显著增强。本河段水沙动力过程的变异对通航条件、咸潮防护、取水供水、堤防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河床采沙 河床演变 水文变异 博罗
下载PDF
从河床演变看东平水道航道整治和河床采沙效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雷亚平 杨清书 +1 位作者 贾良文 彭钜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7,共5页
针对东平水道受径、潮流共同作用和河床宽浅的特点,对航道采用了两级整治高程,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在分析河床演变与整治工程、河床采沙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整治工程与大规模河床采沙,起到了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作用。但在进一步保护利... 针对东平水道受径、潮流共同作用和河床宽浅的特点,对航道采用了两级整治高程,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在分析河床演变与整治工程、河床采沙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整治工程与大规模河床采沙,起到了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作用。但在进一步保护利用东平水道航道资源过程中,需合理引导和调控河床采沙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水道 航道整治 河床采沙 河床演变 潮流 径流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修平 姜喜庆 赵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8,共2页
从实际需要出发 ,在喇嘛甸油田的储层描述过程中引入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并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将流动单元作为储层描述的基本单位 ,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围绕复合型河道砂体内部的单砂体以及流动单元三维界面的识别和划分进行了具体探索 ... 从实际需要出发 ,在喇嘛甸油田的储层描述过程中引入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并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将流动单元作为储层描述的基本单位 ,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围绕复合型河道砂体内部的单砂体以及流动单元三维界面的识别和划分进行了具体探索 ,提出了一套流动单元综合分析技术 ,在油田开发应用中见到了明显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储层描述 单砂体 流动单元 喇嘛甸油田 划分方法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新北油田馆上段储层预测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晁静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66,共4页
针对新北油田河流相储层横向变化快、探井少的特点及地震预测河道砂体存在多解性的问题,以地质、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为基础,从精确地层标定入手,应用相干体分析进行微构造解释,以寻找各级别大小断层附近的河道砂体为目标,应用多种地震... 针对新北油田河流相储层横向变化快、探井少的特点及地震预测河道砂体存在多解性的问题,以地质、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为基础,从精确地层标定入手,应用相干体分析进行微构造解释,以寻找各级别大小断层附近的河道砂体为目标,应用多种地震属性参数识别砂体,分析确定振幅属性能敏感地反映该区砂体的边界及变化带,可定性预测砂体分布范围,结合对砂体的初步认识,应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定量预测含油砂体,为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和新区方案的编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河道砂体 地震特征 相干体 地震属性 稀疏脉冲反演 新北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