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s from Cattle Feedlots Using Wind-Trax and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被引量:1
1
作者 Henry F. Bonifacio Ronaldo G. Maghirang +3 位作者 Steven L. Trabue Laura L. McConnell John H. Prueger Edna R. Bonifaci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6年第2期176-189,共14页
Large commercial cattle feedlots are significant sourc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 emissions. This research compared WindTrax and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in estimating emissions of PM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 &l... Large commercial cattle feedlots are significant sourc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 emissions. This research compared WindTrax and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in estimating emissions of PM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 < 10 μm (PM<sub>10</sub>) from cattle feedlots.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measured and PM<sub>10</sub> concentrations were profiled vertically (i.e., 2.0 to 7.62 m) at a large commercial beef cattle feedlot in Kansas from May through September 2011. Results show that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evaluated, WindTrax was least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heights and number of heights used in the emission estimation, with calculated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varying by up to 18% only. On the other hand,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produced by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varied by almost 56% when changing either heights and/or number of heights in emission calculation. Both methods were sensitive to height settings, with their respective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higher when the lowest height setting (2.0 m) was included. Calculating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with the 7.62-m height led to lower estimates for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but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estimates was observed for WindTrax. As demonstrated in this study, for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settings for the lowest and highest heights were the most critical in emission estimation;exclusion of other heights in between showed only to 2% to 6% change in calculated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In general, the higher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However, eliminating the lowest height (2.0 m) in the calcul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using a specific set of formulations for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made its calculated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slightly lower (but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ose from WindTr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Emission Rates Cattle Feedlots Emission Rate Estimation WindTrax flux-gradient Technique
下载PDF
梯度纳米纤维膜在纯生啤酒中的除菌过滤研究
2
作者 李明月 黄朋 +5 位作者 程盼 夏明 李亚良 陈旺 李德超 刘轲 《纺织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40-47,共8页
针对目前商业化纯生啤酒用除菌滤膜存在孔径分布宽、抗污性差、膜孔易堵塞、可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利用熔融挤出相分离法制备了不同直径大小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通过将粗、细纳米纤维在上、下层的先后排列构筑了一种梯度结构纳... 针对目前商业化纯生啤酒用除菌滤膜存在孔径分布宽、抗污性差、膜孔易堵塞、可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利用熔融挤出相分离法制备了不同直径大小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通过将粗、细纳米纤维在上、下层的先后排列构筑了一种梯度结构纳米纤维膜。通过对梯度纳米纤维膜过滤性能、抗污性及可重复使用性等进行研究,发现梯度纳米纤维膜对10 g/L的酵母浸膏发酵液重复过滤后,稳定后的通量为22660 L m^(-2)h^(-1),远高于Pall®商业膜(4840 L m^(-2)h^(-1))。经高温蒸汽灭菌处理后的梯度纳米纤维膜的稳定通量为6600 L m^(-2)h^(-1),而商业膜仅为1760 L m^(-2)h^(-1),表现出优异的耐高温水蒸气性能。此外,污染后的梯度纳米纤维膜经80℃水清洗后的通量恢复率可达43%,而商业膜的通量恢复率仅为32%,表明梯度纳米纤维膜显示了优异的可重复使用性。为纯生啤酒用除菌滤膜的国产化替代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膜 梯度结构 通量 抗污性 可重复使用性
下载PDF
三芯电缆中间接头压接缺陷多物理场及温度梯度场分析
3
作者 徐翀 王鹏博 +3 位作者 杨帆 卢旭 李星 田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9-1780,共12页
为解决传统电缆中间接头压接缺陷识别温度敏感性差、环境影响因素多、设备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梯度矢量分析的电缆中间接头缺陷识别方法。通过对10 kV三芯电缆开展多场耦合计算,采用矢量分析方法获得了电缆中间接头的... 为解决传统电缆中间接头压接缺陷识别温度敏感性差、环境影响因素多、设备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梯度矢量分析的电缆中间接头缺陷识别方法。通过对10 kV三芯电缆开展多场耦合计算,采用矢量分析方法获得了电缆中间接头的温度梯度场和热流密度分布矢量图,形成了电缆中间接头温度梯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电缆中间接头表面温度梯度主要受x方向(电缆径向)温度梯度的影响;正常接头表面温度变化率不超过16.6%,其表面温度梯度变化率达49.8%;缺陷接头表面温度变化率不超过21.8%,其表面温度梯度变化率达57.8%,温度梯度场相较温度场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开展电缆中间接头温度梯度场分析研究,对电缆接头致热型缺陷运维效率提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中间接头 矢量分析 温度梯度 热流密度 运维效率
下载PDF
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营养盐分布特征分析及释放风险评估
4
作者 王津 杨丽原 +1 位作者 刘恩峰 栾日坚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解决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磷酸盐、氨氮和硝态氮等营养盐释放风险控制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高分辨率孔隙水采样技术分析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营养盐浓度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并根据有效态磷、有... 为了解决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磷酸盐、氨氮和硝态氮等营养盐释放风险控制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高分辨率孔隙水采样技术分析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营养盐浓度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并根据有效态磷、有效态氨氮和有效态硝态氮的浓度,计算三者的净扩散通量,评估三者的释放风险。结果表明:非泄洪期南四湖出湖口上覆水中的溶解态磷浓度低于孔隙水中的,表明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溶解态磷可能会因浓度梯度的存在而向上覆水中扩散;根据连续分级提取法,钙结合态磷是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中磷元素的主要赋存形态,表层沉积物中的不稳定磷元素含量高于深层沉积物中的;有效态磷与有效态铁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有效态磷的释放受铁氧化物还原释放影响;有效态磷、有效态氨氮和有效态硝态氮的净扩散通量分别为17.58、1.16、-40.72 ng/(cm^(2)·d),说明有效态磷和有效态氨氮有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中释放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净扩散通量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营养盐 沉积物-水界面 南四湖
下载PDF
冰封期湖泊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迁移及源汇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胤泽 赵可 +6 位作者 董向前 张镜晗 王琪琛 王潆雪 田雪 袁宇翔 朱晓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616-3624,共9页
以查干湖为研究对象,基于原位-高分辨率被动采样技术(DGT),分析关键营养元素(N和P)亚毫米级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源汇特征.结果表明,冰封期上覆水中有效态NH_(4)^(+)-N和NO_(3)^(-)-N浓度大于沉积物中浓度,而有效态P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在沉积... 以查干湖为研究对象,基于原位-高分辨率被动采样技术(DGT),分析关键营养元素(N和P)亚毫米级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源汇特征.结果表明,冰封期上覆水中有效态NH_(4)^(+)-N和NO_(3)^(-)-N浓度大于沉积物中浓度,而有效态P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在沉积物-水界面下有效态氮磷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NH_(4)^(+)-N和NO_(3)^(-)-N浓度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P浓度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查干湖NH_(4)^(+)-N和NO_(3)^(-)-N交换通量均值分别-0.135,-0.333mg/(m^(2)·d),呈现“汇”的特征;而P交换通量均值为0.084mg/(m^(2)·d),呈现“源”的特征.冗余分析(RDA)表明,溶解氧解释了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的32.8%(P<0.05).通过对上覆水贡献率估算发现沉积物中P营养盐扩散对上覆水影响较大,个别采样点达到2297%的贡献率,这可能是由于局部微高值点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湖 冰封期 沉积物-水界面 薄膜梯度扩散 交换通量 溶解氧
下载PDF
蓬莱近岸海域夏季悬浮泥沙输运及控制因素
6
作者 甘双庆 朱龙海 +5 位作者 张立奎 宋彦 胡日军 白杏 林超然 谢波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5,共14页
基于2019年6月在蓬莱近岸海域实地观测获取的样品和数据,研究了海流、温度、盐度和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小波分析、单宽通量机制分解和Richardson数等方法,探讨了悬浮泥沙的输运机制和控制因素。研究区悬浮泥沙在平面上呈以登州... 基于2019年6月在蓬莱近岸海域实地观测获取的样品和数据,研究了海流、温度、盐度和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小波分析、单宽通量机制分解和Richardson数等方法,探讨了悬浮泥沙的输运机制和控制因素。研究区悬浮泥沙在平面上呈以登州浅滩为中心向周围海域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垂向上呈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升高的趋势。悬浮泥沙浓度变化与潮流变化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但在时间上滞后1~2 h。研究区单宽净输沙率为7.84~43.12 g/(s·m)。平流输运在研究区悬浮泥沙输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垂向净环流输运次之。潮流是研究区悬浮泥沙输运的主要动力,悬浮泥沙净输运方向与余流方向一致,登州水道南部悬浮泥沙由西向东输运,水道中部悬浮泥沙由东向西输运,南长山岛两侧悬浮泥沙呈向水道输运的趋势。研究区海域部分水体层化现象明显,水体混合受到抑制,悬浮泥沙的分布和输运受到潮流、水体混合和地形地貌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近岸海域 悬浮泥沙输运 控制因素 梯度Richardson数 通量机制分解
下载PDF
动力电池内部温度梯度反演计算
7
作者 胡学彬 王海民 +4 位作者 赵越 周建刚 柳文琴 赵峰 孟国栋 《能源研究与信息》 CAS 2023年第1期56-67,共12页
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内部温度的分布特征对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十分重要。根据电池的物理结构,将圆柱型电池内部平均分成若干等温层,建立了电池沿径向的产热和传热模型,将测试获得的电池表面温度和热流密度作为边界条件,假设热... 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内部温度的分布特征对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十分重要。根据电池的物理结构,将圆柱型电池内部平均分成若干等温层,建立了电池沿径向的产热和传热模型,将测试获得的电池表面温度和热流密度作为边界条件,假设热量从中心向外传递过程中等温层之间的热流密度线性增加,提出了一种计算电池沿径向内部温度分布的方法,并在电池内部中心放置热电偶,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电池内部温度并非线性分布,在靠近电池中心位置处相邻等温层之间的温度梯度较小,而在靠近电池表面区域附近相邻等温层之间的温度梯度较大。该计算方法在20~40℃环境温度区间内具有较高的精度,而在−10℃环境温度下误差会偏大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热流密度 温度梯度 温度反演算法
下载PDF
数值模拟在活性焊接技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8
作者 李潇航 任昌敬 +2 位作者 倪昱 黄勇 黄健康 《电焊机》 2023年第11期35-43,89,共10页
高效率生产是焊接工作者持续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实现深熔深焊接是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能获得优异焊接质量但熔深较浅的TIG焊。活性焊接方法起源于AF-TIG焊(Activating Flux TIG welding),通过在普通TIG焊接前在待焊母材表面涂敷活性剂材... 高效率生产是焊接工作者持续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实现深熔深焊接是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能获得优异焊接质量但熔深较浅的TIG焊。活性焊接方法起源于AF-TIG焊(Activating Flux TIG welding),通过在普通TIG焊接前在待焊母材表面涂敷活性剂材料,可使得熔深显著增加,达到TIG焊熔深的2倍及以上。为了推动活性焊接方法的应用与发展,通过介绍活性焊熔深增加的两种机理,数值模拟在熔池流动、应力应变、活性剂过渡方面的应用,深入理解活性元素对熔深增加和焊缝性能的影响。并认为活性剂增加熔深机理有待厘清,加强研究活性元素在低温凝固阶段中的冶金行为及其对熔池金属相变过程和焊缝性能的影响规律,将会促进活性元素引入精细控制技术和新型活性焊接方法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IG焊接 数值模拟 表面张力温度梯度系数 应力应变 活性剂过渡
下载PDF
基于钠助熔剂法的GaN单晶生长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本发 王守志 +6 位作者 王国栋 俞娇仙 刘磊 李秋波 武玉珠 徐现刚 张雷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宽禁带氮化镓(GaN)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前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高质量GaN单晶衬底的制备是获得性能优异的光电子器件和功率器件的基础。钠助熔剂法生长条件温和,易获得高质量、大尺寸的GaN单晶,是一种具有广阔商业化前景的GaN... 宽禁带氮化镓(GaN)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前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高质量GaN单晶衬底的制备是获得性能优异的光电子器件和功率器件的基础。钠助熔剂法生长条件温和,易获得高质量、大尺寸的GaN单晶,是一种具有广阔商业化前景的GaN单晶生长方法。钠助熔剂法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被发明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钠助熔剂法生长的晶体在尺寸与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晶体生长原理和关键工艺(籽晶选择、温度梯度以及添加剂)等方面综述了钠助熔剂法生长GaN单晶研究进展,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单晶 钠助熔剂法 原料比 温度梯度 添加剂 籽晶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0
作者 彭艳 张宏升 +6 位作者 刘辉志 卞林根 李诗明 康凌 陈家宜 周明煜 徐祥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90,共11页
利用第 2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 (TIPEX) 1998年 5— 7月改则、当雄和昌都 3个大气边界层加强观测站获取的近地面层观测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廓线规律 ,给出了青藏高原... 利用第 2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 (TIPEX) 1998年 5— 7月改则、当雄和昌都 3个大气边界层加强观测站获取的近地面层观测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廓线规律 ,给出了青藏高原地区地表空气动力学参数和地表温度变化规律 ,讨论了高原近地面层湍流通量特征及逆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日变化 通量-廓线关系 青藏高原 近地面层
下载PDF
2005年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地表能量收支状况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姚济敏 赵林 +2 位作者 丁永建 谷良雷 乔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利用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2005年涡动系统和10m气象塔数据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表能量收支状况.结果表明:感热与潜热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感热春季较大,夏季有下降趋势;潜热夏秋季节较大,冬春季节较小;净辐射在冬春季节主... 利用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2005年涡动系统和10m气象塔数据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表能量收支状况.结果表明:感热与潜热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感热春季较大,夏季有下降趋势;潜热夏秋季节较大,冬春季节较小;净辐射在冬春季节主要转化为感热,夏秋季节转化为潜热,这些主要受季风、活动层冻、融过程及净辐射变化的影响.Bowen比夏秋季节平均为0.7,冬春季节平均为3.4,变化范围为-1.0~17.9.另外,研究显示降雨对感热、潜热通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涡动相关 气象梯度法 唐古拉山
下载PDF
江苏废黄河口外夏季悬浮泥沙运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良勇 陈斌 +2 位作者 刘健 胡刚 梁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4,共8页
利用对江苏北部废黄河口水下斜坡和平坦海床上同步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P)测流和悬浮体取样数据,分析了本区近海水动力条件和泥沙运移。三站的同步调查显示,本海区潮周期悬沙净通量方向以南向为主,净通量在103~104kg/m之间。依据三站同... 利用对江苏北部废黄河口水下斜坡和平坦海床上同步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P)测流和悬浮体取样数据,分析了本区近海水动力条件和泥沙运移。三站的同步调查显示,本海区潮周期悬沙净通量方向以南向为主,净通量在103~104kg/m之间。依据三站同步资料,初步估算穿过本区的泥沙通量接近长期侵蚀输沙的平均值。潮周期内悬浮泥沙含量呈周期性变化,靠近岸边浅水区的悬浮泥沙含量变化尤其明显。流速数据和悬浮体含量数据对比显示,底层流速与悬浮体含量的关系密切。这说明悬浮体含量变化与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有关。悬沙含量峰值出现在急流后,ADP测流垂向断面数据显示急流时,流速梯度高,因而,急流时有较大的剪切速度,使沉积物受到侵蚀或再悬浮,从而使悬沙含量在急流后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多普勒测流 悬沙含量 悬沙通量 流速梯度 南黄海
下载PDF
绿洲和戈壁近地层大气湍流结构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霭琛 陈家宜 +1 位作者 林雪兰 崔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1-298,共8页
本文分析了临泽防护林网内40m铁塔顶端以及化音戈壁滩上78m高处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对稳定度比较接近的谱曲线进行对比,绿洲上空谱曲线的低频段较之戈壁上的衰减更快些。(2)假设湍流能量方... 本文分析了临泽防护林网内40m铁塔顶端以及化音戈壁滩上78m高处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对稳定度比较接近的谱曲线进行对比,绿洲上空谱曲线的低频段较之戈壁上的衰减更快些。(2)假设湍流能量方程中的压力项和扩散项忽略不计,归一化后的湍能方程符合φm-ZL=φε戈壁滩上的结果较好地符合上述关系,但林网地区的φε值在中性情况下仅等于05。通过上式计算证实其φm低于通常较光滑均一下垫面上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戈壁滩 近地面层 大气湍流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高炉铸钢冷却壁传热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钱中 程惠尔 《钢铁钒钛》 CAS 2005年第1期55-59,共5页
运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对高炉铸钢冷却壁稳态工况进行传热学分析。同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冷却壁在稳定工作状态下的温度、热流以及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冷却壁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今后冷却壁的维护和设计... 运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对高炉铸钢冷却壁稳态工况进行传热学分析。同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冷却壁在稳定工作状态下的温度、热流以及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冷却壁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今后冷却壁的维护和设计提供参考。还讨论了冷却水管水垢对高炉铸钢冷却壁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垢每增加1mm厚,会使冷却壁热面温度升高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冷却壁 ANSYS 热流密度 温度梯度 温度场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土壤热量的传输及其参数化方案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国平 张泽铭 刘晓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9-726,共8页
青藏高原土壤热通量虽然在热源强度或热量平衡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它是地面热量平衡方程闭合的一个重要因子。以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和狮泉河两个自动气象站(AWS)连续观测的地下2.5 cm和7.5 cm深度的土壤热通量,分... 青藏高原土壤热通量虽然在热源强度或热量平衡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它是地面热量平衡方程闭合的一个重要因子。以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和狮泉河两个自动气象站(AWS)连续观测的地下2.5 cm和7.5 cm深度的土壤热通量,分析了浅层土壤热通量、土壤温度梯度和土壤热储存量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并对一整年的这3个量进行了日变化的合成分析。进一步利用土壤热通量与同期不同深度土壤温度进行了拟合分析,得出了高原西部利用地温计算土壤热通量的参数化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部 土壤热通量 温度梯度 土壤热储存
下载PDF
螺旋管道内幂律流体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克亮 崔海清 +1 位作者 吴辅兵 郑晓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6,共4页
螺旋管道可作为聚合物溶液的分层配注器。根据螺旋管道内聚合物溶液的流动特征,建立了正交螺旋坐标系下Navier-Stokes方程。通过无因次分析,得到了螺旋管道内充分发展幂律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组。采用有限容积法,研究了圆截面螺旋管道内... 螺旋管道可作为聚合物溶液的分层配注器。根据螺旋管道内聚合物溶液的流动特征,建立了正交螺旋坐标系下Navier-Stokes方程。通过无因次分析,得到了螺旋管道内充分发展幂律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组。采用有限容积法,研究了圆截面螺旋管道内幂律流体的流动规律;采用三角形网格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曲率和挠度对二次流动、流函数等值线和轴向速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曲率和挠度螺旋管道内流量与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在相同流量下,螺旋管挠度和曲率越大,压力梯度越大;挠度和曲率相同的螺旋管流量越大,压力梯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道 幂律流体 流体流动 有限容积法 数值计算 流量 压力梯度
下载PDF
沙尘释放通量外场观测和参数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好 张宏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8-776,共9页
沙尘释放通量的参数化是准确模拟和预报沙尘天气的重要因素,而外场观测为参数化方案提供直接的实验验证。在对不同沙尘释放模式的物理机制、参数化方案和输入数据需求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模式的异同。沙尘释放模式的验证、校准... 沙尘释放通量的参数化是准确模拟和预报沙尘天气的重要因素,而外场观测为参数化方案提供直接的实验验证。在对不同沙尘释放模式的物理机制、参数化方案和输入数据需求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模式的异同。沙尘释放模式的验证、校准和改进需要外场沙尘通量的实测结果,梯度法和粒子数浓度测量是外场观测沙尘释放通量的两种常用方法。通过对模式参数化方案和外场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可能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水平跃移通量 垂直释放通量 参数化 梯度法
下载PDF
秋季在北京城郊草地下垫面上的一次臭氧干沉降观测试验 被引量:13
18
作者 潘小乐 王自发 +3 位作者 王喜全 董华斌 谢付莹 郭宇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2007年9月23日至10月13日,在北京昌平区蟒山森林公园内,利用浓度梯度观测法研究了秋季草地下垫面上臭氧的干沉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观测期间,臭氧干沉降通量和干沉降速率平均值分别为-0.40μg.m-2.s-1(负号表示方向指向地面)和0... 2007年9月23日至10月13日,在北京昌平区蟒山森林公园内,利用浓度梯度观测法研究了秋季草地下垫面上臭氧的干沉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观测期间,臭氧干沉降通量和干沉降速率平均值分别为-0.40μg.m-2.s-1(负号表示方向指向地面)和0.55cm/s。(2)臭氧干沉降通量和干沉降速率受观测点山谷风的影响,当白天谷风主导时,臭氧的干沉降通量最大,其平均值为-0.67μg.m-2.s-1;在山风、谷风转换期间,其平均值为-0.44μg.m-2.s-1;夜间山风主导时最小,为-0.26μg.m-2.s-1。臭氧干沉降速率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规律,三种情形下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0.74cm/s、0.50cm/s和0.47cm/s。(3)利用阻力模型计算了臭氧的植被冠层阻力(Rc),结果表明:由于白天植被的光合作用,叶面气孔打开,冠层阻力相对较小,Rc的平均值为109.0s/m;夜间植被叶面气孔关闭,阻力有明显升高,Rc的平均值为217.7s/m;在整个观测期间,Rc的平均值为184.0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干沉降通量 沉降速率 冠层阻力 梯度法
下载PDF
对流边界层湍流通量及逆梯度输送参数化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永翔 宋昊冬 +1 位作者 刘烽 赵天良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7-425,共9页
"K"理论是众多气象预报模式中运用最广泛的湍流参数化方案之一,但无法解释"逆梯度"的输送,必须进行修正。最具代表性的修正方案有三种:方案Ⅰ(Deardroff方案)、方案Ⅱ(Holtslag和Moeng方案)和方案Ⅲ(刘烽方案)。本... "K"理论是众多气象预报模式中运用最广泛的湍流参数化方案之一,但无法解释"逆梯度"的输送,必须进行修正。最具代表性的修正方案有三种:方案Ⅰ(Deardroff方案)、方案Ⅱ(Holtslag和Moeng方案)和方案Ⅲ(刘烽方案)。本文利用香河的边界层观测资料对上述三种方案进行验证和比较,发现方案Ⅰ的结果在整个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CBL)呈系统性偏低,与观测不符;方案Ⅱ在CBL中上部能够再现逆梯度输送现象,基本能给出合理的湍流通量垂直分布,但在CBL的下部和上部与观测不符;方案Ⅲ的逆梯度项与高度有关,并在CBL中部达到最大,而其他两个方案中逆梯度项随高度不变。该方案不但在CBL中上部与方案Ⅱ的结果一致,并能合理表达整个CBL内的湍流通量分布,更接近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边界层 湍流通量 参数化 逆梯度 输送
下载PDF
盘锦芦苇湿地水热通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何奇瑾 周广胜 +1 位作者 周莉 王云龙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4期35-41,共7页
利用2005年7月盘锦芦苇湿地生长旺季的小气候梯度系统30 min观测资料和开放式涡动相关系统10Hz原始观测资料,比较并分析了廓线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涡动相关法计算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结果表明:廓线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 利用2005年7月盘锦芦苇湿地生长旺季的小气候梯度系统30 min观测资料和开放式涡动相关系统10Hz原始观测资料,比较并分析了廓线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涡动相关法计算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结果表明:廓线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算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与涡动相关法得到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是涡动相关法存在能量不平衡。分析盘锦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日变化发现,能量平衡各分量基本上以正午为中心,呈倒“U”型分布。用波文比法计算得到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日感热通量最大值为164.25 W.m-2,日潜热通量最大值为294.18 W.m-2。降雨之后,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潜热通量增加显著,且峰值出现时间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湿地 微气象 水热通量 廓线法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涡动相关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